对李约瑟悖论的理解并探讨其现实意义

合集下载

对李约瑟难题的回答和几点启示

对李约瑟难题的回答和几点启示

对“李约瑟难题”的解答和启示院系: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班级:2010级法学本科班对“李约瑟难题”的解答和启示在人类历史发展历程中,人类不断地回顾过去,总结历史。

有一种对历史的总结就是基于现有的“历史事实”提出各种“难题”,对这些“难题”的研究不仅为“难题”本身提供了种种试解,而且也促进了与“难题”相关的其他问题的研究以及社会的全面进步。

“李约瑟难题”就是这样的“难题”之一。

自上世纪80年代起至今,中国掀起了一次又一次对“李约瑟难题”的研究高潮,众多专家学者从经济、政治、历史、文化心理、科学技术结构、地理环境等方面对“李约瑟难题”进行了积极的阐释与试解,形成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首先应该对“李约瑟难题”进行阐释与解答主这两个问题:一是怎样理解“李约瑟难题”,二是怎样回答“李约瑟难题”。

一、对“李约瑟难题”的理解1945年,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序言中,首次提出这样的疑问:在1—15世纪,中国的科学发明和发现遥遥领先于同时代的欧洲,可是中国的科学为什么持续停留在经验阶段,并且只有原始型或中古型的理论?欧洲在16世纪以后就诞生了近代科学,这种科学已被证明是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而中国文明却未能在亚洲产生相似的近代科学,其阻碍因素是什么?1964年李约瑟在《当西方的科学与社会》一文中将这一质疑表述为这样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欧洲,而没有在中国文明(或印度文明)中产生?”,二是“为什么在公元前1一15世纪期问,中国文明在获取自然知识并将其应用于人类的实际需要方面比西方文明有效得多?}}r}后者成为学术界公认的对“李约瑟难题”的表述。

相比较可以发现,这些疑问所探讨的内容可以简单表述为:在科学技术方面,为什么中国古代遥遥领先于西方,而近代以来却落后于西方。

这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后一个问题更具有现实意义,但对后一个问题的解答需要探索前一个问题,对前一个问题的解答最终也要归结到对后一个问题的思考。

对“李约瑟问题”的质疑与再审-自然辩证法论文-哲学论文

对“李约瑟问题”的质疑与再审-自然辩证法论文-哲学论文

对“李约瑟问题”的质疑与再审-自然辩证法论文-哲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李约瑟问题(既然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曾长期比西方遥遥领先,为何近代科学却没有在中国出现呢? )的实质是:应当如何评价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中国古代的科学传统的背后,有着什么样的哲学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 它与西方古代的科学传统,及其哲学、文化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差异? 从这个意义上说,李约瑟问题就不仅是个科技史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关乎中西哲学和文化之间比较的问题了。

一、李约瑟问题的提出及其基本内涵李约瑟(Joseph Needham)是英国著名的科学家和科学史家,原名约瑟夫尼达姆,是个生物化学专家,李约瑟是他的中文姓名。

他以毕生的精力,和他的合作者一起,终于完成了七大卷二十多分册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China,直译为《中国的科学与文明》)。

李约瑟问题(the Needham question)正是他在研究、论述中国古代科技史时提出的一个问题。

他在该书英文著作第一卷(1954 年)中,正式表述了这个问题,他说:中国的科学为什么持续停留在经验阶段,并且只有原始型的或中古型的理论? 如果事情确实是这样,那末在科学技术发明的许多方面,中国人又怎样成功地走在那些创造出著名希腊奇迹的传奇式人物的前面,和拥有古代西方世界全部文化财富的阿拉伯人并驾齐驱, 并在 3 到13 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准? 中国在理论和几何学方法体系方面所存在的弱点,为什么没有妨碍各种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 中国这些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 特别是在15 世纪之前更是如此。

欧洲在16 世纪以后就诞生了近代科学,这种科学已经被证明是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而中国文明却未能在亚洲产生与此相似的近代科学,其阻碍因素是什么?中国科技长期优胜的认定,既是李约瑟问题的基本前提,也是他毕生从事中国古代科技史研究和创作的巨大原动力。

对“李约瑟之问”的多角度简答及当代启示

对“李约瑟之问”的多角度简答及当代启示

对“李约瑟之问”的多角度简答及当代启示李约瑟之问是指“西方为什么没有‘科学革命’而东方有之”,这个问题涉及到了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科学发展的历史问题。

这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有着不同的解读和启示,下面我们就从多个角度来简答这个问题,并探讨当代的启示。

一、历史角度从历史角度来看,李约瑟之问涉及到东西方在科学发展上的差异。

事实上,在古代,东方比西方更早地出现了一些科学发现和创新。

比如古印度、中国和阿拉伯世界在天文学、数学、医学等方面都有很多成就。

而在欧洲,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才出现了科学革命,并导致了现代科学的诞生。

这种历史差异可以从东西方的文化、制度、经济等多个方面来解释。

东方强调大一统的社会秩序和道德伦理,科学发展可能受到了束缚;而西方的分权制度和市场经济则促进了科学的发展。

当代启示:在当代,我们可以借鉴东西方科学发展的历史经验,在尊重传统和历史的基础上,借鉴西方科学的发展理念和方式,推动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二、文化角度从文化角度来看,东西方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价值取向,这也影响了科学的发展。

东方注重整体性思维和共同体意识,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西方强调个体主义和理性思维,更注重个体的创新和自由。

这种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的差异也影响了科学发展的方向和方式。

东方科学更注重与自然的融合和应用,强调实用主义和技术创新;而西方科学更注重理论探索和学科分化,注重科学的纯粹性和普遍性。

当代启示:在当代,文化的差异可以成为多元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基础,促进科学成果的共享和传播,推动科技创新的合作和交流。

三、制度角度从制度角度来看,东西方的政治、经济和教育制度的不同也影响了科学的发展。

东方的大一统制度和儒家教育强调秩序和道德,抑制了科学的创新和发展;而西方的分权制度和市场经济则促进了科学的发展,因为它们提供了更多的自由和机会给科学家进行研究和创新。

当代启示:在当代,我们需要不断完善社会制度和政策环境,为科学家和技术人员提供更多的自由和机会,促进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_李约瑟难题_研究的现实意义_孟现志

_李约瑟难题_研究的现实意义_孟现志

“李约瑟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摘要“李约瑟难题”是世界科技发展史中的难解之谜,吸引了不同时代海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有的研究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新中国成立至今,虽然取得举世公认的科技成就,但科技发展仍存在一些严重问题,如技投入状况欠佳、科技国际竞争力在下降、科技教育效果不容乐观、公民科学素养有待提高等。

因此,“李约瑟难题”至今不失是一个极具挑战性和深远社会价值、发展价值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李约瑟难题中国科技发展问题与反思1、李约瑟难题1400年以前,中国的科技水平领先于欧洲,因此科技交流的主体是从亚洲移向欧洲的,这是所有研究科学技术史的人所公认的事实。

在中国明代之前,300 多项世界性重大发明中,中国就占了 175 项。

特别是被马克思认为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改变欧洲文明历程的四大发明,更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璀璨夺目的智慧之光和强大无比的辐射力。

然而,影响世界文明进程、使西方社会发生沧桑巨变的四大发明并未在它的故乡本土产生革命性的作用,反而成为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武器;改变人类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人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近代科学革命并没有发生在充满智慧、有文化、有技术,一度创造了灿烂文明的国度,而是诞生于中世纪曾处于“黑暗”之中、科技并不比中国发达的欧洲国家。

非但如此,在震动了西方的“两次科学革命”和伴随而来的产业革命面前,中国无动于衷。

根据权威资料显示,19-20世纪间改变世界面貌的重大科技成果的发明权没有一项属于中国人。

中国偏离了世界发展的主航道,中国科技落伍了,中国从荣耀的顶巅“突然”跌入屈辱的山谷,这一“奇异的对联式悲歌”不仅引起许多国内仁人志士、专家学者的思考,而且也令一些海外学者困惑。

李约瑟,这位世界著名的生物化学家、科技史专家,怀着对中国古代文化浓厚的兴趣顺理成章地提出如下问题:既然中国在古代和中世纪如此先进,为何科学革命、近代科学仅发生在欧洲1这就是著名的的“李约瑟难题”,也称“中国难题”。

李约瑟难题的解答与启示

李约瑟难题的解答与启示

李约瑟难题的解答与启示李约瑟难题的思考与解答摘要李约瑟难题是中西比较科学史研究中的一个著名问题,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20世纪40年代以来,难题引起国内外学术界日益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本文在肯定李约瑟难题合理性的基础上,对李约瑟难题的提出与解答进行了一定的探析。

首先,从李约瑟本人的简介出发,介绍和引入了李约瑟难题的内容和意义,然后通过对相关理论文献研究的归纳与分析,给出了李约瑟难题的研究现状,最后,从历史变换的角度出发,对于李约瑟难题,给出自己的几点思考与解答。

关键词: 李约瑟难题,李约瑟解答,几种解答,个人思考目录摘要 ............................................ I 1.李约瑟难题的提出. (1)1.1李约瑟人物简介 (1)1.2李约瑟难题 (1)2.李约瑟对于难题的解答 (1)3.李约瑟难题的几种解答 (2)3.1从地理和人口的角度分析李约瑟难题 (2)3.2从中国传统和教育角度分析李约瑟难题 (2)3.3从中西科学与文化的对比诠释 (3)4.从历史演变的角度思考李约瑟难题 (3)4.1近代初期——南宋兴起 (3)4.2希望覆灭的分析 (4)5.总结 (4)参考文献 (5)1.李约瑟难题的提出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说过:“人类福祉从不久停一方。

”“在1500年前,是世界冲击欧洲,而1500年以后,是欧洲冲击世界。

”今日,我们仍不得不承认西方先进于我们,尤其是科学与技术所代表的先进生产力。

为什么古代中国科学文明是那样熠熠生辉,而今日,西方却占据主导地位?试图解答这一问题,我们就必须引入在科学技术史上仍值得思考的问题——李约瑟难题。

1.1李约瑟人物简介李约瑟(Joseph Needham, 1900-1995)是中国科技史研究的传奇人物。

1937年起,李约瑟开始对中国古代文明产生浓厚兴趣,在随后的40年数次来华,并到边疆地区进行过广泛的旅行考察。

浅谈李约瑟难题的现实意义

浅谈李约瑟难题的现实意义

摘要:本文阐述了李约瑟难题的现代启示,认为造成李约瑟难题的一些因素至今仍然在阻碍中国科技发展,提出应突破“官本位”思想的影响、重视基础理论研究、消除教育体制中影响科技创新的消极因素、加强学术交流,从而实现中国科技的早日腾飞。

关键词:李约瑟难题;体制改革;科技创新。

学术交流著名科学史家英国学者李约瑟曾经在其编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提出一个至今还困扰着众多科学史工作者的“李约瑟难题”“如果我的中国朋友们在智力上和我完全一样,那为什么像伽利略、托里拆利、斯蒂文、牛顿这样的伟大人物都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或印度人呢?为什么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呢?……为什么直到中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后来却会让欧洲人着了先鞭呢?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也就是说,一句话,曾经领先世界各国几百年上千年的中国科技,中国文明在近代为什么又落后于西方,为什么近代中国没有发展出现代科学技术。

李约瑟难题”的学术价值之所以很高,在于其文化内涵之富。

但擞富文化内涵的问题,一般也不是有标准答案的问题。

显然,李约瑟难题不存在标准解。

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并非所有问题都可解或有解。

当然。

无解的问题不一定不值得探讨。

这类问题虽无确定鬃,但却都有意义,探索和追寻答案的过程会开阔科学的视野,加深对自然和人的认识。

“李约瑟难题”也属此类。

李约瑟难题之所以有不寻常和持久的学术魅力,关键在于它站在西方文明和中华文明交汇的十字路口。

尽管对该难题的意义和根据存在质疑,但该难题的学术价值和魅力不会减少。

几十年来在东西方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哲学和思想文化等领域寻找答案的中外学者都只是航行者,而这一难题本身却是海洋,它包含太多文化内涵和历史内涵。

对探索者来说,重要的不是找到,而且也不能找到标准答案,但思考这个问题却会找到一种世界文明史的感觉和全球文化视野。

在中国人知道必须“吃西药”和经历疼痛才能现代化的现实国情下,这有助于中华民族在全球化的世纪对中西文化持平衡心态,在面对世界时自信而不自卑和自负,在世界多元文明并存共进时能有包容之量,善于学习和富于革新。

我对李约瑟难题的理解

我对李约瑟难题的理解

我对李约瑟难题的理解著名科学史家英国学者李约瑟曾经提出一个至今还困扰着众多科学史工作者的难题,那就是:为什么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16世纪之间,在将人类的自然知识应用于实用目的方面,中国较西方更为有效?而近代科学关于自然界假说的数学化及其相关的先进技术,只是辉煌而短暂地兴起于伽利略时代的欧洲?也就是说,一句话,曾经领先世界各国几百年上千年的中国科技,中国文明在近代为什么又落后于西方,为什么近代中国没有发展出现代科学技术。

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

中国光辉灿烂的5000年文明造就了辉煌的成就,古代的四大发明,在人类科学文化史上留下了灿烂的一页,曾造福于全世界,推动了全人类历史的前进。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里这样说,中国的四大发明在欧洲近代文明产生之前陆续传入西方,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必要前提,为资产阶级走上政治舞台提供了物质基础,印刷术的出现改变了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受高等教育的状况,有利于文化的传播;火药和火器的采用摧毁了封建城堡,帮助资产阶级去战胜封建贵族;指南针的出现使得欧洲的航海家有可能发现美洲新大陆和实现环球航行,为资产阶级奠定了世界贸易和工场手工业发展的基础。

除此之外,中国在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方面也取得过许多重大成就。

天文方面,成书于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中的《石氏星表》测定了120多个恒星的位置,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我国古代对日月食、恒星、太阳黑子的记录均早于欧洲。

东汉时期张衡就发明了水运浑象仪,他关于地球为圆形的见解比西欧人早1000多年,他发明了测定地震方位的地动仪,可以遥测到千里之外地震发生的方向。

唐代僧一行与梁令瓒共同创制了黄道游仪,用它发现了恒星位置的变动,这在世界上是首次。

元代郭守敬制成了一种新型浑仪——“简仪”,比欧洲发明同类仪器要早300多年,他还主持了全国的天文和大地测量工作,测定的黄道和赤道的交角值及其精确,受到世界天文学界推崇,他编成的《授时历》,同现行公历一年的周期相同,然而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300年。

李约瑟悖论

李约瑟悖论

李约瑟悖论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曾对中国古代科技发达而近代中国科技却落后于西方的问题进行过研究论述,这一问题被称为“李约瑟难题”或“李约瑟悖论”。

李约瑟在《科学与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一文中阐述了中国古代大量的科学技术成就之后,对学术界长期存在的三种论点:中国无科论制度抑制发明论和中国文明停滞论,进行了有力的驳斥。

该文结论部分提出的三个“悖论”,本意就是对这三个似是而非的观点进行分析与反驳,结果使关于中国近代科学为什么落后的问题深化了,故从积极意义上称之为“李约瑟悖论”。

这表明李约瑟本人对自己所提出的问题,既在不断求解又在不断修正和深化。

对于“李约瑟悖论”,现在我们可以更为明确地加以表述,它具有渐次递深的三重内涵,或者说包括三个悖论。

(一)中国无科学论与李约瑟第一悖论该文引述了冯友兰先生《为什么中国没有科学》(1936)一文的观点,注意到“中国无科学论”的症结就在于人们对“科学”概念的理解上。

科学作为一个整体,包括经验、实用、思辨形态的占典科学和以数学、实验、假说形态为基础的近代科学。

如果科学仅仅被定义为近代科学,那么从严格意义上讲,文艺复兴以前的欧洲也不存在。

就科学整体而言,从5 世纪到15 世纪中国科学技术成果辉煌,并领先于欧洲(当然,整体领先并非什么都领先)。

这样,中国科学近代落后的问题,既不是从来就落后,更不是从来就没有科学技术,也不是古代科学技术与近代科学设有关系,而是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是近代科学落后。

因此,可以将李约瑟第一悖论表述为:古代科学技术产生那么多成就的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近代科学?或者反过来说:近代科学为什么发源于中世纪科学技术滞后于中国的欧洲?(二)制度抑制发明论与李约瑟第二悖论针对关于中国科学近代落后的原因被简单地归于官僚封建制度压制科学应用与技术发明的通常说法,李约瑟引用有说服力的例证加以否定认为:公元前5世纪到15世纪中国官僚封建制度在自然知识应用方面,比欧洲军事贵族封建制度或奴隶制古代文明有效得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李约瑟悖论的理解并探讨其现实意义
李约瑟悖论的涵义:
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曾对中国古代科技发达而近代中国科技却落后于西方的问题进行过研究论述这一问题被称为“李约瑟难题”或“李约瑟悖论”。

李约瑟在《科学与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一文中阐述了中国古代大量的科学技术成就之后对学术界长期存在的三种论点中国无科论制度抑制发明论和中国文明停滞论进行了有力的驳斥。

该文结论部分提出的三个“悖论”本意就是对这三个似是而非的观点进行分析与反驳结果使关于中国近代科学为什么落后的问题深化了故从积极意义上称之为“李约瑟悖论”。

这表明李约瑟本人对自己所提出的问题既在不断求解又在不断修正和深化。

对于“李约瑟悖论”现在我们可以更为明确地加以表述它具有渐次递深的三重内涵或者说包括三个悖论。

一、李约瑟第一悖论与中国无科学论
该文引述了冯友兰先生《为什么中国没有科学》1936一文的观点注意到“中国无科学论”的症结就在于人们对“科学”概念的理解上。

科学作为一个整体包括经验、实用、思辨形态的占典科学和以数学、实验、假说形态为基础的近代科学。

如果科学仅仅被定义为近代科学那么从严格意义上讲文艺复兴以前的欧洲也不存在。

就科学整体而言从5 世纪到15 世纪中国科学技术成果辉煌并领先于欧洲当然整体领先并非什么都领先。

这样中国科学近代落后的问题既不是从来就落后更不是从来就没有科学技术也不是古代科学技术与近代科学设有关系而是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是近代科学落后。

因此可以将李约瑟第一悖论表述为古代科学技术产生那么多成就的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近代科学或者反过来说近代科学为什么发源于中世纪科学技术滞后于中国的欧洲。

二、李约瑟第二悖论与制度抑制发明论
针对关于中国科学近代落后的原因被简单地归于官僚封建制度压制科学应用与技术发明的通常说法李约瑟引用有说服力的例证加以否定认为公元前5世纪到15世纪中国官僚封建制度在自然知识应用方面比欧洲军事贵族封建制度或奴隶制古代文明有效得多。

例如汉朝用地动仪为宫廷提供地震发生的消息并确定地震的方位唐朝派出过考察队测量从印度支那到蒙古1500 多英里长的子午线弧度及绘制从爪哇到南天极200 之内的星图宋朝建立了雨雪计量站的网络。

因此如果说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是官僚封建制度抑制的结果那么为什么汉唐以来封建朝廷在许多方面鼓励应用科学这显然是一悖论。

在我看来这个悖论值得人们探究的含义可以表述为曾经在许多方面鼓励应用科学的中国封建制度为什么没有引起近代科学在中国的产生。

三、李约瑟第三悖论与中国文明停滞论
早在19世纪法国大作家雨果1802--1885曾在其作品《笑面人》中说过一段话“象印刷术、火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

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一有一种发明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旧停留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

”这似乎是对中国社会停滞不前的辛辣讽刺至此之后这便成为中外人士比较中西文化的惯用手法使人们形成一种思维定势中国为永恒停滞的文明西方是永久大变动的文明。

李约瑟严肃地指出“所有这些奇异的对照可以证明在历史土全是虚假的。

中国人的发现和发明大都进行了很大的广泛的应用但只是在一种相对稳定的标准的社会控制之下。

”他不赞成关于中国文明停滞的看法认为“由西方误解所引起的有关停滞的陈词滥调从来就不真正适用于中国中国只是缓慢而稳步的进展而被在文艺复兴以后近代科学的按指数的发展及其一切成果所超越。

”所以中国只是相对落后。

而且中国的发现和发明特别是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传到欧洲成为摧毁西方社会结构的定时炸弹。

因此他认为这是一个“悖论中的悖论”。

这三个悖论是相互关联的要弄清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发于中国简单地归结于封建制度是不充分的因为产生近代科学的欧洲其中世纪封建制度更为黑暗而中国封建时代科学技术却远远领先于欧洲。

因此必需回答为什么近代科学起源于欧洲总之理解李约瑟悖论的内涵有助于更深刻地剖析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

李约瑟悖论的现实意义
一、从李约瑟难题研究角度与方法进一步深化与提高层面虑。

从世纪年代李约瑟难题提出至今知识界在此问题的讨论一直未停止过中间经历讨论高潮。

如果未来国家科技及综合实力还不强大相信还会有学者追问类似于李约瑟难题这样的问题。

李约瑟难题本身真伪的争论只有经过长时间探讨才会越来越明晰、深入。

进一步研究李约瑟难题会清误溯本使研究思路、方法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李约瑟难题研究进路从问题对话更多转向方法思考就是学者们对难题深入探讨的明证。

二、李约瑟难题中的科学概念“是一种与‘西方近代科学’有别的、有机的、普适的世界性科学李约瑟认为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将汇流到这种科学之中。

这种普适的科学的概念以及中国古代的成就与其之间的关系使得中国古代科学史的研究得到了合法化的地位。

”李约瑟难题是科学技术史和科学社会学学科一直悬而未解的难题之一。

进一步加深研究李约瑟难题是这两大学科的任务。

“与李约瑟有关的一个编史学问题是‘科学进步论’一定导向‘欧洲中心论’吗”科学产生是必然还是偶然针对“科学进步”未来我们如何做才能避免科学消极影响在“科学进步论的前提下现在及未来各个文明间如何避免冲突这些问题应是李约瑟难题深入探讨的问题。

三、第三通过李约瑟难题的求解时对中西科学传统、文化氛围等的比较研究“它把人们的视角从问题自身引申到东西方两大文明超越交融的高度上来在加深人们对古代东西方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教育制度、科技制度等问题认识的同时使人们更加理性地关注现代科技的发展以及与科技发展密切相关的系列因素研究。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