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农业旅游调研报告
上海乡村旅游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上海乡村旅游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栗小丹 摘 要:近几年来,随着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人们对健康养生、休闲娱乐、旅游观光等需求不断增加。
各地努力挖掘农业多种功能,寻找乡村多重价值,进而推动乡村旅游业快速发展,使之成为融通工农城乡、兼容生产生活生态、横跨一二三产业的新业态,成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金杠杆”。
文章分析上海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探究上海乡村旅游发展存在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乡村旅游发展策略,以期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政策依据。
关键词:乡村旅游;问题与对策;上海20世纪90年代,上海乡村旅游业开始起步,成为全国乡村旅游业发展较早区域。
当前,为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海以建设美丽乡村为突破口,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发展乡村公益事业,不断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
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一、国内外乡村旅游基本类型乡村旅游以农村居民为经营主体,以农业观光和休闲农业为主,正逐步向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融合考察、观光、学习、康体、参与、度假、休闲、娱乐等项目,充分体现“吃农家饭、住农家屋、享农家乐、干农家活”的传统民俗特色,其分类大致如表1所示:表1 国内及国外乡村旅游基本类型汇总国内乡村旅游基本类型国外乡村旅游基本类型以农庄或农场旅游为主,包括观光果园、茶园、农庄、花园、休闲渔场、农业科、农业教育园、普示范园等,主要以娱乐、休闲、增长知识为主题。
绿色旅游观光型乡村旅游,以田园风光和绿色景观为主题。
农业/农庄旅游以传统文化、乡土民俗、民族风情和民族文化为主题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旅游康乐型乡村旅游,以康养娱乐为主题。
外围区域旅游二、上海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近年来,上海盘活农村“沉睡资源”,大力开发古镇古村、江河湖岛、江南田园、平面林地、都市农业等乡村旅游资源,形成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等特色旅游产业。
当前,上海已建成农业集聚区22个、已开业景点325个,其中年接待万人以上规模景点171个,乡村旅游已成为农民增收、农村增美、农业增效的重要抓手。
上海都市型现代农业考察报告【可编辑版】.doc

上海都市型现代农业考察报告上海都市型现代农业考察报告为学习XX市在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方面的经验,推进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5月31日至6月2日,由市农业局郑渝总农艺师带队,局办公室、科教处、粮经处、蔬菜处、畜牧处、政策法规处、信息中心等单位组成的考察团一行15人赴上海进行了为期4天的考察学习。
XX市农委对此次考察活动十分重视,对考察内容做了精心、周密的安排。
按照各自任务,考察团分成种养业、科教和政策、信息化建设三个专业小组,分别就各自关心的内容同XX市农委有关部门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
此外还实地考察了XX市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XX市鲜花港、上海川沙农资连锁超市、上海凤鸣蔬菜园艺场、XX区廊下万亩高标准农田等都市农业发展的典型。
通过考察学习,感触颇深,现将考察学习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上海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主要特点XX市都市型现代农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末期,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农业结构趋向合理。
XX市农业在推进结构调整过程中,坚持稳定粮食生产能力不放松,全市粮食总产量稳定在20亿斤。
全市粮食和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比已经调整为3:7。
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水产业产值比重调整到43.7:5.3:28.4:20,总体趋势是种植业、林业和水产业比重上升,畜牧业比重下降。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正在形成。
XX市以农业标准化为抓手,农业标准、技术推广、检测检验、质量认证、执法监督和信息档案等六大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以生产源头建设为基础,建立了1400多个国家级、市级和区县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或生产基地,有216种农产品分别获得无公害、绿色食品等相关认证,形成了一批农业品牌。
以投入品监管为重点,加大了对农药、兽药、饲料和添加剂市场的治理整顿力度,本地生产的农产品检测合格率明显提高。
(三)重点领域科技推进取得新突破。
XX市在农业种源、农业设施、农业信息、生物工程等重点领域取得了新的成绩,建立了种质资源基因库和动物胚胎中心,获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内外领先的科技成果。
上海农村调研报告

上海农村调研报告上海农村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上海农村地区的发展受到了广泛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上海农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
一、农村经济发展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上海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随着科技进步和政府政策扶持,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环境得到了改善,农业产值逐年增加。
此外,农村地区不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农村的内生动力。
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调研发现,随着经济的发展,上海农村农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交通、通信、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得到了提升。
不仅如此,农民的教育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大量的农村青年进入大城市就学,并且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这进一步推动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提升。
三、农村改革发展在调研中,我们还注意到上海农村改革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农村土地流转改革进一步深化,土地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助推了农村经济的增长。
此外,农村养老服务也得到了改善,政府鼓励农村地区发展养老服务业,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四、农村发展问题与对策尽管上海农村地区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但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不完善,交通、通信等方面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
其次,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仍然不均衡,大城市教育资源吸引了大量的农村青年,导致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
最后,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农民收入来源仍然以农业为主,产业多元化程度较低。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水平。
二是加强教育资源的配置,改善农村地区的教育条件,吸引青年回乡创业发展。
三是进一步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参与更多的产业,提高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综上所述,上海农村的发展获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通过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资源配置,可以更好地促进上海农村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上海的农业与乡村参加农家乐和采摘活动

上海的农业与乡村参加农家乐和采摘活动上海自古以来就以繁华的都市形象为人们所熟知,然而随着现代化的进步,城市人们越来越渴望亲近大自然,享受乡村的宁静与自由。
于是,农家乐和采摘活动逐渐崛起,并成为上海农业与乡村发展的新亮点。
本文将以上海的农业与乡村参加农家乐和采摘活动为主题,探讨这一趋势的原因和影响。
一、上海农业的发展现状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上海农业的发展现状。
尽管上海是一个国际大都市,但它仍然保留了一定面积的农田和农业资源。
据统计,目前上海市拥有大约100万亩的农田面积,其中很多地方正在积极推行农业现代化,进行高效农业的改造和创新。
尽管上海的农业发展相对滞后,但近年来,随着城市人们对绿色生活的向往,上海农业正逐渐焕发出新的活力。
很多农民开始尝试采用现代技术,如温室种植和生态养殖,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品质。
二、农家乐与采摘活动的兴起农家乐和采摘活动是近年来上海农村旅游的热门项目。
农家乐是指农民家中提供餐饮、住宿、娱乐等服务给城市游客,让他们近距离感受农村生活的一种形式。
采摘活动则是指城市人们前往农田或果园亲自采摘各种农产品的一种休闲方式。
农家乐和采摘活动的兴起离不开城市人们对农村风情的向往和对自然生活的渴求。
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人们渐渐感受到了压力的累积和自然环境的破坏,于是开始寻找能够放松身心、与大自然亲近的方式。
农家乐和采摘活动作为一种农村旅游形式,不仅满足了城市人们所需的休闲方式,同时也为农民提供了增加收入的机会。
由于农村地区的就业可能性相对较少,农家乐和采摘活动的兴起为农民创造了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农家乐和采摘活动带来的影响农家乐和采摘活动的兴起为上海农业与乡村带来了一系列的积极影响。
首先,农家乐和采摘活动促进了农业的多元发展。
传统的农业模式往往依赖于传统的种植和养殖方式,面临着市场需求不足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而农家乐和采摘活动的推广,为农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拓宽了农业的产业链,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
依托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上海农业旅游

地方平台2012年以来,上海市按照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首届全国都市现代农业现场交流会指出的“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农民为主体、农村为载体,围绕农业生产过程、农民劳动生活和农村风情风貌、统筹规划设计,强化特色创意,抓好示范基地创建、知名品牌培训、服务体系建设、乡土文化挖掘、精品线路打造等工作,着力培育一批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休闲农业示范点和集聚村”要求,结合上海工作实际,依托都市现代农业,积极拓展农业功能,生动演绎“农业为城市服务、城市让农业增效”的都市现代农业主题,促进了农业旅游又好又快发展。
一、上海农业旅游概况2012年,上海已建成各类农业旅游景点235个,其中,年接待规模万人以上的农业旅游景点93个;年接待游客1854万人次,涉农旅游总收入达10.86亿元,其中,农副产品销售收入4.6亿元;解决农民就业29362人。
上海农业旅游实现了“农民增收的通道,新农村建设的载体,丰富市民生活的场所,成为上海城市居民周末休闲度假的首选地”。
尤其是2012年“十一”黄金周恰逢中秋、国庆双节叠加,又是国家首次实施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政策,极大地推动了上海农业旅游大幅增长。
二、上海农业旅游发展特点与做法(一)立足都市农业,丰富农业旅游类型上海农业旅游充分利用现有的“三农”资源,因地制宜、规范有序发展。
目前,已形成了六大类发展模式。
一是农家乐型。
主要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享农家乐、体验采摘垂钓等农事活动为主,较为典型的有胡锦涛总书记视察过的崇明县前卫村、嘉定区毛桥村、浦东新区书院人家、金山区廊下新天地等。
二是休闲农庄型。
主要以农业生产过程、农村风貌、农村劳动生活场景为主要内容,具有休闲、依托都市现代农业 发展上海农业旅游上海市农业委员会53农产品加工业地方平台54农产品加工业餐饮、娱乐、科普及教育功能的综合性休闲农业庄园,较为典型的有松江区浦江缘温泉农庄、闵行区陶家湾休闲农庄等。
三是观光农园型。
上海农业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上海农业社会实践心得体会上海农业社会实践心得体会一、前言在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农业似乎成为了一种陌生的存在。
然而,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对于农业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为了更好地了解农业,我参加了上海市农业社会实践活动,并在实践中获得了很多收获。
以下是我对于上海农业社会实践的心得体会。
二、实践内容本次农业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去了位于上海郊区的农场进行实地参观和实践。
主要的实践内容包括农作物种植、农产品加工和养殖等。
在实践中,我们还学习了农业现代化技术和管理方法。
三、农业现状在农场参观的过程中,我对于上海的农业现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农业现代化技术已经广泛运用于上海的农业生产中,比如智能化的设备和工具、温室大棚、无土栽培等。
这些技术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产量,使得上海的农业在全国乃至全球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其次,上海的农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优化,从传统的粮食种植向高效特色经济作物和蔬菜种植转型,同时发展了养殖业和水产养殖业。
这些改变不仅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加安全和健康的农产品。
四、农业实践体验1. 农作物种植在农场的大棚里,我们亲手参与了蔬菜种植的实践。
通过耕作、撒种、浇水、施肥、除草等环节,我们深刻体验到了农作物种植的辛苦和细致。
与此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了农作物种植所需的土壤、水分、温度等环境要求,以及不同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和特点。
通过实践,我深刻理解了农作物是如何从种子长成成熟的作物的过程,这给了我对于农业的一种全新的认识。
2. 农产品加工在农场的加工车间里,我们参与了农产品加工的实践。
通过挑选、清洗、剥壳、研磨等环节,我们亲手参与了农产品从原料到加工品的全过程。
通过实践,我了解到了农产品加工的重要性,它不仅可以延长农产品的保存期限,还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销售价值。
同时,农产品加工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可以带动当地农村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
3. 养殖实践在农场的养殖区,我们参与了禽类和畜牧的养殖实践。
上海市郊农家乐旅游发展研究——以崇明县前卫村、瀛东村为例

上海市郊农家乐旅游发展研究——以崇明县前卫村、瀛东村为例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人们对于农村生活的向往与回归愈发强烈。
农家乐旅游作为一种与乡村生活紧密相连并具有休闲、娱乐、体验等特色的旅游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游客的喜爱。
上海作为一个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也不例外。
上海市郊的农家乐旅游发展备受关注,对上海市政府锐意发展乡村旅游,也提供了重要的实践样本。
本文将以崇明县前卫村、瀛东村为例,探讨上海市郊农家乐旅游的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近年来,上海市政府积极推动农村旅游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了上海市民的休闲娱乐场所。
其中,崇明县作为上海郊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认为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非常适合发展农家乐旅游。
前卫村和瀛东村作为崇明县农家乐旅游优势村庄之一,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关注。
首先,崇明县前卫村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村庄,保存了大量的传统民居建筑,展现了浓厚的乡村风情。
这里的农家乐以传统农耕文化为主题,游客不仅可以品味到美味的农家饭菜,还能亲身参与农耕活动,并学习到许多农业知识。
此外,前卫村还修建了农田观光路,游客可以欣赏到美丽的田园景色,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舒适。
其次,位于崇明县的瀛东村以丰富的海洋资源闻名。
这里拥有大片的湿地和海滩,吸引了很多喜爱自然环境的游客。
在瀛东村的农家乐中,游客可以尽情享受海鲜大餐,并参与许多海洋活动,如捕鱼、螃蟹捉拍等。
此外,瀛东村的农家乐还提供了船上钓鱼的项目,让游客体验到独特的渔民文化。
然而,上海市郊农家乐旅游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由于农家乐的经营者大多是农民,他们经营管理等相关经验相对较欠缺,这给农家乐的质量和服务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其次,农家乐的设施和娱乐项目有待进一步完善,以提高游客的体验感。
最后,上海市的交通状况和基础设施限制了游客来访的便利性,需要进一步加强交通建设和规划。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和挑战,上海市政府积极推动农家乐旅游的发展。
上海农家乐旅游发展现状分析(1)

上海农家乐旅游发展现状分析上海是中国的一座现代化大都市,同时也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开始渴望体验城市以外的生活方式,寻找一种自然和宁静的休闲方式。
农家乐旅游因此成为了一种热门的休闲方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前往农村地区旅游,享受有机食品、自然景观和独特的乡土文化。
上海农家乐旅游的发展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一、农家乐发展趋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意识的增强,农家乐旅游已成为一种趋势。
在上海,农家乐旅游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方式,许多城市人们通过农家之旅去尝试乡村生活体验和寻找一种与繁忙城市相脱离的难得的宁静感和放松感。
随着消费升级和旅游消费多元化的不断扩大,农家乐旅游将会持续保持增长势头。
二、市场竞争随着农家乐旅游市场的不断增长,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上海周边地区的农家乐旅游场所日益增多,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它们推出了更多的特色活动,如采摘体验、民俗文化展示、自制食品等等。
除此之外,它们还在设施配套方面下功夫,提供更好的住宿和美食体验。
三、缺乏标准化管理由于上海农家乐旅游一直处于一个相对初级的发展阶段,缺乏标准化管理和规范化的建设,严重制约了农家乐旅游业的成长和发展。
许多农家乐旅游场所的管理水平低于较基本的行业标准,导致了安全、卫生、服务等方面的不足。
这种状况需要相关部门引入更严格的管理制度,确保农家乐旅游场所的安全、卫生、质量等方面达到一定的标准。
四、顾客口碑上海农家乐旅游的市场增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顾客口碑。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农家乐旅游场所需要做好与顾客的沟通,及时了解顾客意见和反馈,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产品。
只有在不断改进和升级中,才能够取得更高的顾客满意度和口碑影响力。
总之,上海农家乐旅游行业的发展势头十分迅猛,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然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还需要依靠相关部门的标准化管理和规范化建设,注重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和口碑效应,才能够为游客提供更加安全、优质、特色的旅游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界
度假
1999 年 5
上海滨海森林公 滩涂、人造林、休闲、度假、 上海滨海度假村 1997 年 5
园
保健、康乐
上海森林度假村 野趣、田园风光,吃、住、 位于上海淀山湖 1996 年 1
娱乐、旅游
经济城内
其中,东平森林公园、上海青青旅游世界,已成为我国华东地区著名旅游、休 闲、观光景点和上海市民节假日下乡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重要场所。
上海体育场
宝杨码头 旅游 5 号线
南门汽车站
森林公园
6:30 6:40 7:10 7:40
2001 年
6
交易中心
花卉
交大农科花卉 花卉观赏、购花、科普 松江九亭镇
1999 年0.5园艺场世外桃园
田园风光、桃源、野趣观 奉贤青村镇
1998 年
6
赏、滑草、休闲、购物
松江蕃茄农庄 田园风光、农业体验、农 松江泖港镇
2002 年
10
家菜、农家活
近年来,浦东新区孙桥现代农业园区国际知名度不断提高,前去参观与观光旅
序号
线路
头班车时 末班车时
间
间
经过站 点
上 海 体 育 场 — — 6:30
旅游 1 号线
松江城东站
7:40
上海体育场——
旅游 2 号线
6:30
惠南镇
上海体育场——
旅游 4 号线
7:00
大观园
16:20 17:45 19:15
16:30
上海体育场,桂林公园,七宝,九亭(交大花 卉)泗泾,砖桥,漂流世界,森林公园,滑索 道,松江城东站 上海体育场,打浦路,十六浦,北蔡,周浦, 下沙,茜琦,航头,新场(康南花卉园艺), 野生动物园,惠南镇(城北民俗桃园) 上海体育场,上海动物园,上海马术场,青浦 曲水园,朱家角(上海森林度假村),水上运 动场,保国寺,福克俱乐部,大观园
3、上海部分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的“农家乐”
景点名称 前卫村农家乐 赢东村农家乐 绿华村农家乐
景点内容
景点地址
正 式 接 待 旅 03 年接待游客
游时间 数(万人次)
农家菜、农家床、农家活、 崇明前卫村 1998 年
12
滩涂芦苇
农家菜、农家床、农家活、 崇 明 陈 家 镇 2003 年
3
渔港、长江口滩涂
3
郊区的桃花节已连续举办十四届。近年人气一届比一届旺。2003 年原郊区桃花 已升格为上海桃花节。2004 年第十四届上海桃花节,人气火爆,在短短的 20 多天日 子里,共吸引游客 60 余万人,直接营业收入 1600 多万元。
配合郊区农业旅游发展,市旅游委在安排全市旅游专线时,对郊区农业旅游景 区给予了很好兼顾。目前有 4 条旅游专线与郊区部分主要农业旅游景点景区连接(见 下表)。
赢东村
斗蟋蟀等
崇明绿华镇 2003 年
1
4、目前上海郊区正式建成或已起步探索农业旅游节
景点名称
景点内容
景点地址
正 式 接 待 旅 游 03 年接待游客
时间
数(万人次)
上海桃花节
踏青赏花、游乐、餐饮、 南汇区
1991 年
60
购物、度假
上海柑节
金秋赏桔、游乐、餐饮、 宝山区长兴岛 1999 年
5
购物、度假
12.97
园区
物市场、购物、科普
中荷玫瑰园 赏花、购花、科普
南汇东海农场
1996 年
0.2
滨海桃园
万亩桃林、赏花、品桃、 南汇海港新城地 1998 年
2
游玩
区
城北桃源民俗 田园风光、桃源文化、民 南汇惠南镇北
1998 年
5
文化村
俗民风
上海康南园艺 园艺 场
新场古镇
2000 年
1
新桥花卉苗木 中外花卉观赏、休闲、购 松江新桥镇
游国外游客越来越多。目前已成为集现代农业观光旅游、科普教育、购物于一体的
全国著名现代农业观光与游览景区。
2、上海部分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的林业旅游景点
景点名称
景点内容
景点地址
正式接待 03 年接待游客 旅游时间 数(万人次)
2
东平森林公园
林木观赏、游乐、林区休闲、 崇明县 度假
1993 年 20
上海青青旅游世 奇特树木观赏、游乐、餐饮、 松江洞泾镇
1
参观者和游客 129775 人次,旅游收入 562.16 万元,直接从业人员 142 人,间接从业
人员 370 人。
1、上海目前具有一定接待能力的观光农业景点
景点名称
景点内容
景点地址
正 式 接 待 游 03 年接待游客
客时间
数(万人次)
孙桥现代农业 现代设施农业、花市、宠 浦东新区孙桥镇 1995 年
一、上海农业旅游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上海农业旅游的现状 这些年,上海农业旅游伴随全市旅游业发展而有较快发展。上世纪九十年代初 南汇、宝山区率先举办上海“桃花节”、“柑桔节”,崇明县东平森林公园正式对游人 开放。1995 年起浦东新区孙桥现代农业园区正式对外开放接待游客。1997 年后,农 工商集团的中荷玫瑰园、市农林局所属康南花卉园艺场,松江区青青生态园、交大 新桥农科花卉园艺场和南汇宾海桃园等陆续对外接待游客。1994 年上海第一个农家 乐项目——崇明前卫村农家乐正式对外经营。 近年郊区农业旅游的发展,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丰富城乡居民生活、拓展农 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积极作用。近年去郊区旅游的人数明显增多。据市农 委不完全统计,2003 年到郊区旅游人数超过 1500 多万人次。如按人均消费 200 元计 算,拉动郊区内需 30 多亿元。2003 年崇明县前卫村农家乐,34 户农户、194 个房间, 380 张床位,共接待游客 12.1 万人,旅游营业收入 654.54 万元,户均 18 多万元,直 接从业人员 116 人,间接从业人员 122 人。2003 年浦东新区孙桥现代农业园区接待
上海农业旅游调研报告
农业旅游,即以农、林、牧、副、渔等广泛的农业资源为基础开发旅游产品, 并为游客提供特色服务的旅游业的统称,也称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等。
农业旅游的发展模式,主要分为三类: 1、传统观光型农业旅游。主要以不为都市人所熟悉的农业生产过程为卖点,在 城市近郊或风景区附近开辟特色果园、菜园、茶园、花圃等,让游客入内摘果、拔 莱、赏花、采茶,享尽田园乐趣。 2、都市科技型农业旅游。以高科技为重要特征,在城内小区和郊区建立小型的 农、林、牧生产基地,既可以为城市提供部分时鲜农产品,又可以取得一部分观光 收入,兼顾了农业生产与科普教育功能。 3、休闲度假型农业旅游。主要是利用不同的农业资源,如森林、牧场、果园等, 吸引游客前去度假,展开农业体验、自然生态领略、垂钓、野味品尝,住宿、度假、 游乐等各种观光、休闲度假旅游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