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四单元 中国革命的胜利 第2课《新中国的诞生》教案1 新人教版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上《新中国的诞生》课件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概况 时间:1949年3月 地点: 河北平山县西柏坡 2.主要内容
(1)党的工作重心: 毛泽东指出乡村包围城市的时期已 经完结,从现在起,党的工作重心 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并开始由城市领 (2)党的总任务: 导乡村的时期。
革命胜利后,党的总任务是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 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 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
想一想,为什么我们今天的国歌,仍然采用 《义勇军进行曲》? 今天,这首歌仍然传递着中华民族不 屈不挠的精神,它时刘鼓舞着炎黄子孙奋 发图强,建设好自己的国家。其深远意义 在于,它让我们不忘历史、保持警醒,即 便在和平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年代,仍然 要居安思危,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 懈奋斗。
历史小知识 开国大典中54门礼炮齐鸣28响的深意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意义
(1)首次提出了加强党的建设,提出“两个务 必”——务必使同志们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务必使同志们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2)这次会议描绘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确定 了新中国的大政方针,为促进和迎接全国胜利的到来, 为推动和发展新中国的各项建设事业,保证中国由新 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从政治上、思 想上和理论上作了充分准备,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1842年,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在南京签订。从此,中国开 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 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 临时政府正式成立。 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建立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 政府。 1937年12月,日本帝国主义在南京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大屠杀事件, 是日本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之一,给中国人民造成极大的灾难。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 国民党政权垮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新)《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第二课《新中国的

最大最全最精的教育资源网 全国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 天量课件、教案、试卷、学案 免费下载 | 第四课时--【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时事导入:教师可事先收集相关的新闻报道,如某地开采矿产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而引起的争议、某地造纸厂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而引发的争议,等等。
然后,在这些材料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我们应如何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呢?"由此,导入新课。
1、 为什么要寻求一条人口、资源与环境相互协调的持续发展道路?2、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3、 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的三个原则:(1)公平性原则;(2)持续性原则;(3)共同性原则。
4、 中国政府积极响应国际社会的号召,提出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 "不仅……,而且……。
"专题探究:小杜的家乡该怎么办?本活动要注意以下几点:① 本活动重在过程。
② 由于时间有限,学生讨论的时间会很长,讨论结束时,可能还没有商讨出一个确切的办法,这也是允许的。
③ 除了教材上不同角色的意见之外,教师可引导学生自由发挥。
④ 允许学生在正式商讨之前,有一定的准备时间,如收集一些证明自己观点的资料,拟定自己的发言提纲。
⑤ 当某一代表团在发言时,其他团体的成员要认真聆听。
⑥ 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加以总结和引导。
⑦ 除了教材上的案例之外,教师还可收集本地的实际案例进行讨论。
【活动答案】○ 环保局专家、农民和果农主要是从环境方面考虑的;矿产投资商和矿厂厂长、矿上工人主要是从经济方面考虑的;村长和村里长者是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两个方面综合考虑的。
○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代表的角色分别表述自己的意见。
○ 如,矿厂可以拿出一部分钱购买一些环保设施,地方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帮助【课外作业】:我的家乡该怎么办?(联系当地的实际,选择一个与人口、资源、环境有关的事情,模拟开一个研讨会。
)。
秋九年级历史与社会课件:第四单元 中国革命的胜利 第二课 新中国的诞生(共21张PPT)

第二课 新中国的诞生
材料二:
第 21 页
(3)这首诗歌创作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如何理解诗歌中“民众站立起来”?
第二课 新中国的诞生
第 22 页
【答案】 (1)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国民党残余部队。 (2)渡江战役的结果是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使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 台,从而实现“天翻地覆”。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近代中国被侵略、被奴役的 屈辱历史,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华民族从此进入了发展进步的历史 新纪元,真正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从这一刻起,中华民族朝着 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不断前进。
意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拉开了筹建新中国的序幕
第二课 新中国的诞生 第5 页
4.开国大典 (1) 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
时间
内容
国家领导人宣誓就职。会议一致决定:宣告中
1949 年 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接受《共同
10 月 1 日
纲领》为本政府施政纲领,任命
___周__恩__来____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意义 为夺取全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作了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准备
第二课 新中国的诞生 第3 页
2.渡江战役
背景
国共北平和谈破裂
时间 战线
1949 年 4 月
东起江苏__江___阴___—西至江西__湖___口___
概况
①1949 年 4 月 21 日,__毛__泽__东____、__朱___德____发布了 《__向__全___国__进__军__的__命__令___》,人民解放军在___江__西__湖__口__至 __江___苏__江__阴___的千里战线上发起__渡__江__战___役___,国民党苦心经
浙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全一册)

第一单元 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第一课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课标要求:理解一些后起资本主义国家走上对外扩张的原因与表现,了解20世纪初列强瓜分世界的概况和欧洲列强的军备竞赛。
理解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过程与影响。
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概况,感受战争所带来的灾难以及战争的残酷性,初步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认识帝国主义争夺殖民地,瓜分整个世界的本性。
了解巴黎和会的概况和《凡尔赛合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知识要点:列强瓜分世界:军备竞赛;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起因、概况、性质、影响。
凡尔赛体系下的“和平”、巴黎和会、《凡尔赛合约》。
第二课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课标要求:了解20世纪的中国局势,理解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
了解以邹容为代表的革命知识分子对革命思想的宣传。
理解兴中会、同盟会等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创立,理解孙中山在推动辛亥革命中的突出作用。
了解保路运动、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清朝覆亡等历史事件的概况,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了解袁世凯为巩固自己的势力和扩张武力所采取的各种反动卖国措施。
了解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覆亡过程。
知识要点:列强对中国的控制、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革命思想的宣传、孙中山建立兴中会、中国同盟会成立、保路运动、武昌起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南北议和、清朝覆灭、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北洋政府、袁世凯为巩固自己的势力所采取的措施、袁世凯扩张武力、进一步独揽大权的做法、袁世凯复辟帝制、军阀混战。
第三课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课标要求:分析近代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方面所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与影响。
了解近代社会妇女地位提高的史实,理解妇女社会地位提高的意义。
知识要点:生活中的变化、头脑中的变化。
第二单元开辟新的发展道路第一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课标要求:1描述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经过和历史意义。
2.了解苏联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精、内容与影响。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新)《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第二课《新中国的

最大最全最精的教育资源网
全国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 天量课件、教案、试卷、学案 免费下载 | 第三课时 新世纪的中国:机遇与挑战
导入新课
教师可提问:我们政治课已学过了我国的国情。
那么我国情最大的国情是什么?学生回答。
教师分析然后引入新课
一、 我国的国情(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请学生分析为什么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生产力水平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
科学技术水平不高
民族文化素质不高
社会主义制度不完善
二、 我们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请同学们分析我们面临着怎样的机遇呢?
有着良好的国际环境
科技革命突飞猛进
国内政治安定,社会稳定
请同学分析我们又面临着哪些挑战呢?
国际竞争激烈 经济、科技同发达国家差距还较大
国际还不太平
三、 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出示中国小康社会的标准。
请同学们根据现实分析目前我们的小康社会还存在着哪此问题?
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
请各小组按课前预习的要求出示自己所搜寻到的资料,进行交流。
(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所存在的差距。
)
教师要进行点评,对一些认识不全面的观点进行分析纠正其认识。
课堂大讨论:
我们应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作哪些事情。
人教版九年级 历史与社会上册 4.2《 新中国的诞生》 同步练习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4.2《新中国的诞生》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 4月23日的那一晚,整个南京城的人们恐怕都难以入眠,等待着这个城市的又一次历史交替,国民党的军队和警察都撤了……与上述情景相关的战役是()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2.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后,国民党残余势力败退到()A.台湾B.香港C.东北地区D.澳门3. 有一座城市,见证了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成为中国屈辱外交的起点,它同时也是蒋介石国民政府统治的终点。
请问这座城市是指()A.北平B.南京C.武汉D.台湾4. 整理历史知识结构图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
以下示意图有助于我们了解()A.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B.抗日战争的发展历程C.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5. 2018年4月12日上午,中央军委在南海海域隆重举行海上阅兵,展示人民海军崭新面貌,激发强国强军坚定信念。
回顾历史,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于()A.洋务运动B.辽沈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6. 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对民主人士黄炎培说:它是由全国各党派一起千斟万酌制定的,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剧本”。
被周恩来称为“剧本”,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7. 如图中召开的会议主要是为了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会场A.重庆谈判B.一五计划C.三大改造D.成立新中国8.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会议通过选举产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是( )A.毛泽东B.刘少奇C.朱德D.彭德怀9. 与下图所示战役形势相符合的歌词或口号是()A.打倒列强,除军阀B.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C.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D.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10.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标志着( )A.彻底摧毁我国两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B.中国开始进入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C.新中国真正成为了独立的自主的国家D.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1. 新中国建立之初,起到临时宪法作用的文献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大纲》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2. 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式上,毛泽东说:“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新)《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第二课《新中国的

第二课共和国的风雨历程——巩固新生政权第一周第三课时一、教学目标二、教学重点、难点三、教学过程引言: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了,这在国内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然而巩固新生人民政权的工作相当艰巨,新生的国家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严峻的考验。
请你试着分析这些困难和考验都来自哪些方面。
(这个问题对学生可能有些难度,教师要注意提示与引导)教师小结:新生的国家面临的困难和考验(课件显示①~④):①、不法资本家兴风作浪;②、许多地区的土地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③、国民党旧政权留在大陆的残余武装和土匪还在不断地捣乱破坏;④、美帝国主义不甘心自己的失败,他们的进攻也威胁着新中国的安全。
过渡: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一系列巩固政权的斗争,粉碎了敌人的进攻,稳定了局势。
[课件显示(或板书)本课标题——巩固新生政权] 新课学习:那开展了哪些斗争呢?课件显示,教师阐述,重点在第四:一、肃清了国民党残余势力及土匪(板书)二、和平解放西藏三、土地改革(1952年底)四、抗美援朝(板书)……点击“抗美援朝”欣赏一个FLASH影片“红色摇滚: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思考:为什么说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是“保和平、卫祖国”?结合“亚洲地图(局部)”分析。
(教师结合该图指出美国的目的是在亚洲建立对新中国的包围圈。
同时要注意帮助学生分析朝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唇齿相依的关系,理解唇亡齿寒的道理)再显示以下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当时出兵朝鲜的困难:即使是最精锐的中国步兵部队,使用的仍是缴获来的口径不一的步枪,年轻的中国空军只有百余架飞机,甚至还不具备作战能力……更何况,经历了百年内忧外患的旧中国,留给新中国的是一个百废待兴的“烂摊子”:一半人处于饥饿之中;全国半数以上的省份匪患未平;1949年的钢产量仅为15万吨,不及美国的1/500……而他们的几乎已经占领朝鲜全境的对手,不仅拥有1100多架先进的战斗机、装备最精良的陆军和海军,还有世界第一强国的生产能力,以及刹那之间就可以让世界上任何一个城市变成废墟的原子弹……小结:当侵略者将战火烧到我国,炸我东北、杀我同胞、毁我财产时,我们能够无动于衷吗?当美帝国主义将第七舰队开到我国台湾海峡,阻止我国解放台湾,公然干涉我国内政,通过侵略朝鲜,进一步侵略中国,扼杀新生的共和国政权的阴谋昭然若揭时,除了出兵反抗,我们还有别的选择吗?所以,中国组织军队入朝作战,是由当时新中国面临的周边形势决定的。
九上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中国革命的胜利复习提纲

九上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中国革命的胜利复习提纲第一课两种命运的决战一、两种不同的建国主张:①共产党:和平建国。
②国民党蒋介石:坚持一党独裁统治。
二、重庆谈判:1.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但蒋介石妄图阴谋发动内战。
2.目的:①国民党方面:迫于人民要求和平的呼声,也为争取更多时间准备内战。
②共产党方面: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3.时间、地点:1945年8~10月;重庆进行谈判。
4.主要人物:蒋介石;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
5.结果: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通常称为“双十协定”。
协定规定,坚决避免内战,在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基础上,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但是,国民党始终不承认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三、内战的全面爆发1.时间1946年6月2.标志: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全面爆发。
3.经过①国民党:凭借充足的兵力和优良的武器,蒋介石以“全面进攻,速战速决”为战略方针,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
②共产党:解放军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为作战原则,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式。
到1947年2月,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2.国民党对陕北的重点进攻:1947年3月,大举进攻延安;中共对策: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
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采取“蘑菇战术”,不断打击敌人,粉碎了敌人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四、解放区的土地改革1、目的: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
2、影响: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革命积极性得到激发,农民踊跃参军、参战,普遍掀起支援前线的热潮。
3、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4、三大战役第二课新中国的诞生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时间:1949年3月;地点:河北平山县西柏坡2.主要内容: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并开始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中国的诞生
1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知道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和作用;知道渡江战役的概况和结果;自主学习,叙述中国人民政协的概况、作用;独立探究,理解中国人民政协的召开使人民获得了民主权力;结合视频与诗词,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性时刻,知道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从而使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2、过程方法目标:在分析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诗歌阅读分析能力。
从材料分析中,培养整理和归纳知识的能力,并对所探索的问题能阐述自己的观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知道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中国人民的选择,培养热爱国家的情感。
2教材分析
本课讲述了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三年的解放战争,最终推翻国民党政府,建立了新中国的历史。
教材设计了四部分内容加深学生对这段历史的领悟。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叙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建国主张。
“渡江战役”和“政治协商会议”为我们介绍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
最后“开国大典”叙述了新中国的建立,并帮助学生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3重点难点
1.重点:与新中国筹建密切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及新中国诞生的意义。
2.难点:新中国的建立给人民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第二课:新中国的诞生
[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通过开国大典的小短片,看到人民欢呼雀跃,引导学生回答发生了什么事,人民为何如何开心,引出新中国的诞生。
活动2【活动】微课
1.新中国的诞生给人民群众带来了非常大的鼓舞,也改变了人民的命运,但是他是如何诞生的呢?请大家一起来观看下面这段微课。
2.出示微课,大致介绍为新中国诞生提供条件的七届二中全会、渡江战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的大致过程
活动3【讲授】学生归纳
3.让学生根据微课展示的内容,对课文内容进行整理,并列提纲。
由学生代表进行展示。
4.出示渡江战役相关图片,提问:渡江战役对于建立新中国有何影响?
5.讨论: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占有绝对优势,为何最终胜利的却是共产党?引导学生从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方面进行分析。
6.出示新中国诞生图片的人民群众反应,设问:新中国的建立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有何意义?
7. 展示中国近代史上一系列屈辱史实的图片,论证长期的苦痛。
提问这段历史何时结束,从而得出新中国的诞生结束了我国的屈辱史。
使中国走上了民主、独立、统一的道路
8.给出中国解放前后的GDP和大学生人数变化,通过图表的反差直观反映新中国的诞生使我国进入了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
9.设问,让学生找出当今社会与之前相比的民主之处,得出中国的诞生是我们走上了民主富
强的道路。
10.对新中国诞生的意义进行小结。
11.讨论:新中国的诞生除了对中国人民有影响外,对世界其他地区的人民而言有何意义? 活动4【作业】作业布置
课堂作业本相关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