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精编
交通事故发生原因分析

交通事故发生原因分析第一篇:交通事故发生原因分析交通事故发生原因分析1、超速行驶2、超载,容易产生制动失效,小汽车也不允许超员行驶。
长时间踩刹车会使制动失效,所以在下坡路时应靠低档控制车速;3、酒后驾驶,发生事故概率是不饮酒的16倍;饮酒驾车: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醉酒驾车: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
4、疲劳驾驶;1)精神不集中,乘坐人员不能与驾驶人员交谈以使其分神,沿途不能看风景;2)注意收集路况信息,保持良好的视线,尤其夜晚行车,并保持车窗清洁;5、无证驾驶;6、违返交通法规引申:交通法规中浸透着血与泪,全国交通事故中每1分钟1人受伤、每6分钟1人死亡;1)闯红灯;引申:如果第一个通过绿色信号灯时,应减速慢行,避免与闯红灯车辆发生交通事故;2)转弯不让行人;引申:机动车在十字路口应减速慢行;3)转弯不让直行;引申:机动车在十字路口应减速慢行;4)不按规定车道行驶;5)不系安全带;6)强行超车,会形成逆向行驶,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第二篇:(初稿)电动车交通事故发生原因调查报告电动车交通事故发生原因调查报告————平罗电大2011春法学本科王鹏飞数据资料:根据石嘴山市平罗县公安局交警大队2012年的道路交通事故分析来看:2012年共接报警3492起,发生一般以上道路交通事故192起,死亡77起(其中电动自行车发生事故死亡7起)受伤198人,经济损失320700远,同年报警数上升6.9%,与去年相比事故其实上升7.9%,受伤人数上升17.2%,电动自行车事故受伤人数上升6.2%。
由此可见近年来我市的电动自行车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是呈上升趋势。
调查与分析:一、电动自行车的含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下简称《道路交通安全法》)、《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GB1776-1999)(以下简称电动自行车国家标准)的规定,电动自行车(Electric Bicycle)是指以蓄电池作为辅助能源,具有两个车轮,能实行人力骑车、电动或电动功能的特种自行车。
道路交通事故原因分析

道路交通事故原因分析我国道路交通事故,主要在于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多元化和复杂化的。
道路交通事故的影响因素基本上可归结为人的因素、车辆因素和道路及其他因素。
下面就从几个方面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形成交通事故特点的原因。
(一)人的因素交通是人类生存的四大根本需求之一,在道路交通事故中人的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许多交通事故都是由于人的原因造成的,所以说交通事故没有人的参与就谈不到交通事故。
人是道路交通安全的主体,包括所有使用道路者,如机动车驾驶员、乘车人、骑自行车人、行人等。
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其中有的是因机动车驾驶员的疏忽大意、违章行驶、操作失误;有的是因行人、非机动车驾驶员不遵守交通规则所致。
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活动的频繁,人与车、车与车之间的交通冲突机会增加,另外,由于人们受生活环境、作业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的心理素质、生理条件的制约,交通事故发生基率自然增加。
同时,人们的传统交通观念、出行习惯虽有所改变,但在短期内难以有较大的转变,人们交通意识转变速度与道路交通的发展、机动化水平的提高以及交通管理的要求不协调,也成为困扰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
最为突出的就是机动车驾驶员引发的事故,直接影响到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
(1)从驾驶员方面分析。
由于机动车驾驶员数量以及增长速度过高,使得安全驾驶技术水平总体不高,部分驾驶员缺乏职业道德,交通违法行为严重,是发生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
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注意力分散、疲劳过度、休息不充分、睡眠不足、酒后驾车、身体健康状况欠佳等潜在的心理、生理性原因,造成反应迟缓而酿成交通事故。
引发交通事故及造成损失的驾驶员主要违规行为包括疏忽大意、超速行驶、措施不当、违规超车、不按规定让行这5个因素。
其中疏忽大意、措施不当与驾驶员的驾驶技能、观察外界事物能力及心理素质等有关,而超速行驶、违法超车、不按规定让行则主要是驾驶员主观上不遵守交通法规或过失造成的,驾驶员驾驶技术生疏,情绪不稳定,也会引发交通事故。
道路交通事故原因分析

司
司机轮流驾驶。
机 判断错误 行车中遇有情况危及安全时,应
因
下车查看,做到一慢、二看、三
素
通过,不得强行和冒险。
误操作
要熟悉车情,遇事沉着,驾驶他 人车辆时要先熟悉车情,做到心
中有数。
管理因素
因 原因 素
预 防对策
灯光不好 每天出车前要检查灯光,存在故
障要及时修好,夜间行车必须灯
管
光良好,无灯光禁止行驶。
管
和精神状态派车。
理 安全事项交代 派车时必须向司机交代清楚出车
因
不清
任务和安全注意事项。
素 气候不良 恶劣天气不准出车,行车途中遇 到恶劣天气应停车避让。
路面不好 下车检查,低速慢行,不得强行 通过。
因 原因 素
预 防对策
闹市区人多 环顾四周,低速慢行,必要时要 有人下车照看。
管 行人违章 要注意来往行人动向,有随时停
▪ 管理因素也是关键的因素,对安全行车起着重要的作 用,组织管理部门重视车辆交通安全工作,则车辆安全 就会改观、情况良好。
▪ 环境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这个因素中的不安全 问题也和司机有关,因为行车环境存在的不安全问题, 要靠司机发现和预防,如果司机的安全思想牢固,驾驶 技术熟练,即使遇有恶劣的自然环境,也能保证行车安 全。
二、属于车辆因素方面造成道路 交通事故的原因有:
▪ ⑴、灯光不好 ▪ ⑵制动不灵 ▪ ⑶方向失控等等。
三、属于管理因素方面造成道路 交通事故的原因有:
▪ ⑴派车办私事 ▪ ⑵派病车上路 ▪ ⑶派非司机开车 ▪ ⑷规章制度不严 ▪ ⑸安全教育不落实 ▪ ⑹安全事项交代不清楚。
四、属于环境因素方面造成道路 交通事故的原因有:
交通事故的根源和原因分析

交通事故的根源和原因分析交通事故是社会中常见的问题,给人们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
为了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其根源和原因。
本文将从驾驶行为、道路条件、车辆状况以及交通管控等方面进行讨论,以期找出交通事故的根本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驾驶行为驾驶员的驾驶行为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道路上,一些驾驶员存在着超速行驶、酒驾、疲劳驾驶、分神驾驶等不良驾驶行为。
超速行驶导致制动距离增加,容易造成追尾或失控等意外;酒驾会影响驾驶员的反应能力和判断能力;疲劳驾驶容易导致驾驶员的注意力不集中;分神驾驶包括使用手机、吃东西、与他人交谈等,都会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
因此,改善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加强交通安全意识的培养,是预防交通事故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道路条件道路条件也是交通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一些地区,道路质量较差,路面凹凸不平,存在积水、杂草、坑洼等问题,这些都会增加驾驶风险。
此外,交通信号设施的缺失或不合理设置也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为了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应加大对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修复和改善道路条件,并提高交通信号设施的完善度。
三、车辆状况车辆状况是造成交通事故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一些车辆存在制动不灵、轮胎磨损严重、灯光失效等问题,这些都会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
因此,车辆的定期检查和维护是非常重要的。
驾驶员应保证车辆在行驶前处于良好状态,并及时修复车辆存在的问题,确保车辆的正常运行。
四、交通管控交通事故的发生也与交通管理的程度和水平有关。
一些地区的交通管控措施不够严格,交通违法行为得不到及时惩罚,导致道路秩序混乱,交通事故频发。
因此,加强交通管理,提高交通执法力度,对交通违法行为实施严厉处罚,有助于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综上所述,交通事故的根源和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驾驶行为、道路条件、车辆状况以及交通管控。
为了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我们需要从个人、社会和政府层面共同努力,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高道路基础设施水平,定期检查和维护车辆,强化交通管理和执法力度。
(完整版)交通运输事故原因分析

(完整版)交通运输事故原因分析交通运输事故原因分析概述本文旨在对交通运输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期提供对相关事故的认识和理解,以及未来预防事故的指导。
通过了解事故发生的常见原因,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事故风险。
人为原因人为原因是交通运输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人为原因:- 驾驶员疲劳:长时间驾驶或缺乏休息容易导致驾驶员疲劳,降低注意力和反应能力,增加事故发生的概率。
- 违反交通规则:包括超速、闯红灯、不按规定车道行驶等。
这些违法行为增加了交通冲突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 酒驾或毒驾:酒驾和毒驾会影响驾驶者的判断和反应能力,增加了事故的风险。
技术原因技术原因也是导致交通运输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技术原因:- 车辆故障:车辆制动失灵、轮胎爆裂等故障会影响驾驶者的控制能力,引发事故。
- 不合格车辆维修:不合格的维修和保养可能导致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出现故障,增加事故发生的风险。
- 路面状况:路面湿滑、坑洼、施工等不良状况也可能导致事故发生。
管理原因管理原因包括对交通运输系统的规划、设计、运营和监管方面的不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管理原因:- 交通信号设施不合理:道路交叉口的信号灯安排不科学,或者信号设备故障,导致交通秩序混乱和事故增多。
- 驾驶员培训和考核不合格:不合格的驾驶员培训和考核体系会使驾驶员的技术水平不达标,增加事故的发生。
结论综上所述,交通运输事故的原因多种多样,既有人为原因,也有技术原因和管理原因。
通过对这些原因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交通运输事故的发生。
例如,加强驾驶员的培训和考核,加强车辆维护和检修,改善交通信号设施的设置等。
同时,加强对交通运输系统的规划和监管,提高管理水平也是预防事故的重要途径。
预防交通运输事故需要多方合作,包括政府、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和驾驶员等。
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切实提高交通运输安全水平,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更好的保障。
道路交通事故分析

道路交通事故分析引言:道路交通事故是指在道路上因交通行为与车辆、行人、非机动车或其他障碍物相撞或摩擦,导致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件。
随着交通工具的普及和道路交通运输的不断增加,道路交通事故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对道路交通事故进行分析,探讨其原因和解决方案。
一、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1.人的因素:驾驶员的驾驶行为不当,如酒驾、超速、疲劳驾驶、分神驾驶等,是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驾驶员的技术水平和判断能力也会对事故发生起到重要影响。
2.车辆因素:车辆的技术状态和安全设备的完善程度是导致事故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车辆的制动系统、轮胎、照明设备等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事故发生。
3.道路因素:道路的设计和条件也会对事故发生起到一定影响。
如道路的曲线、坡度、路面状况、交通标志标线等,如果存在缺陷或不合理的设计,也会增加事故的概率。
4.环境因素:一些自然因素,如雨雪天气、雾霾等,也会对驾驶员的视线和车辆的牵引力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导致事故发生。
二、道路交通事故的危害:1.人身伤害:道路交通事故往往会导致行人、乘车人和驾驶员的伤亡,严重的甚至会造成残疾或丧失生命。
2.财产损失:事故导致车辆的损坏或报废,需要支付修理费用或购买新车,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不小的经济负担。
3.经济损失:道路交通事故会导致交通堵塞、线路中断,影响交通运输效率,给社会经济造成直接和间接损失。
4.社会影响:事故频发严重影响了人们出行的安全感,抑制了人们的经济活动,对社会稳定产生负面影响,也增加了道路交通管理的难度。
三、道路交通事故的解决方案:1.加强交通安全法规和宣传教育:各级政府应加大对交通安全的立法和惩处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增加安全意识,加强驾驶员和行人的交通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水平。
2.完善交通设施和技术:投资改善道路、桥梁、隧道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更安全、高效的道路网络,引入智能交通系统,提高交通管理和技术水平。
道路交通事故原因分析

道路交通事故原因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交通工具的普及,道路交通事故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每年都有大量的生命和财产因交通事故而遭受损失。
为了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我们有必要对其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
人的因素在道路交通事故中往往起着主导作用。
驾驶员的不当行为是导致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疲劳驾驶是常见的问题之一。
长时间连续驾驶会导致驾驶员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难以应对突发状况。
例如,_____在连续驾驶8 小时后,因疲劳犯困,未能及时发现前方车辆减速,从而引发追尾事故。
超速驾驶也是引发事故的重要因素。
一些驾驶员为了追求速度和刺激,忽视交通规则,超速行驶。
超速会使车辆的制动距离增加,操控性变差,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很难及时刹车或避让。
比如,在某段限速 60 公里/小时的道路上,_____驾驶车辆以 100 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在弯道处失控冲出道路,造成严重后果。
酒后驾车更是严重的违法行为和事故诱因。
酒精会影响人的判断力、反应能力和视觉感知,大大增加事故风险。
_____在饮酒后驾车,误把油门当刹车,撞上路边的行人。
除了驾驶员,行人的违规行为也不容忽视。
一些行人闯红灯、不走人行横道,在马路上随意穿行,给自身和车辆带来安全隐患。
车辆因素也是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方面。
车辆的技术状况不佳可能导致事故。
例如,制动系统故障、轮胎磨损严重、灯光不亮等问题,如果未能及时发现和维修,在行驶过程中容易出现危险。
_____的车辆由于制动片磨损过度,刹车失灵,撞上了正常行驶的车辆。
车辆的超载和超员会影响车辆的操控性能和制动效果。
超载的货车在紧急刹车时可能无法及时停下,超员的客车容易导致车辆重心不稳,增加翻车的风险。
道路条件对交通事故的发生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道路设计不合理是一个重要因素。
比如弯道半径过小、坡度过陡、视线盲区较大等,都容易导致驾驶员判断失误和操作不当。
在某山区道路,由于弯道设计不合理,_____驾驶的车辆在转弯时发生侧翻。
道路交通事故产生的原因及其分析

道路交通事故产生的原因及其分析一、人为因素1.驾驶员驾驶技术不熟练:包括缺乏驾驶经验、缺乏安全意识、技术不过关等。
驾驶员在不熟悉车辆操作、交通规则、道路状况的情况下,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2.驾驶员违法行为:包括超速、酒驾、驾驶车辆不符合规定、闯红灯、逆行等。
驾驶员违法行为直接增加了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
3.驾驶员疲劳驾驶:长时间驾驶、长途夜间驾驶、连续驾驶等情况容易导致驾驶员的疲劳,进而降低驾驶技术和判断能力,增加事故的可能性。
4.交通习惯不好:包括抢行、变道不打灯、借道超车、不礼让行人等。
交通习惯不好会使交通秩序紊乱,增加交通事故的概率。
二、车辆因素1.车辆技术问题:包括刹车失灵、轮胎爆胎、转向系统故障等。
车辆技术问题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在高速公路等速度较快的道路上。
2.车辆超载:超过车辆载重限制使车辆操控性能变差,导致车辆易失控,发生事故的概率增加。
3.车辆老化和维修不当:车辆老化导致车辆性能下降,维修不当会使车辆出现故障,从而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
三、道路环境因素1.道路设计不合理:道路标线模糊、交通标志不明晰、红绿灯配时不合理等问题会导致驾驶员判断错误,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
2.道路设施缺陷:道路路面不平、路边护栏设计不合理等会影响车辆操控性能,增加交通事故的危险。
3.道路施工:道路施工过程中,施工区域的交通标志不清晰、临时交通控制不到位等会引发交通事故。
四、自然因素1.恶劣天气条件:大雾、雷雨、冰雪等恶劣天气条件会降低驾驶员的能见度和车辆操控性能,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
2.动物突然横穿马路:野生动物或家养动物突然从道路两侧横穿马路,会引发驾驶员紧急刹车或变线导致事故的发生。
以上是道路交通事故产生的一些主要原因,要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需要从多个方面加以解决。
首先,宣传交通安全知识,加强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习惯培养,提高驾驶技术水平。
其次,加强交通执法力度,对违法行为进行惩罚,使驾驶员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通运输)道路交通事故
成因分析
(交通运输)道路交通事故
成因分析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中壹个总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被马克思称之为“除采矿业、农业、加工业以外的第四物质生产领域”。
他对推重生产发展、促进物质交流、改善人民生活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道路交通作为其中壹项很重要的内容以其机动灵活、活动面广的特点,能够将其运动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先行、纽带、桥梁”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但事物的发展无不具有矛盾二重性,随着工业化今晨的加快,交通运输业突飞猛进,壹方面促进了经济社会的繁荣,另壹方面交通事故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乐观,道路交通事故在世界各国已成为壹个极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2007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27209起,造成81649人死亡、380442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2亿元。
2008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65204起,造成73484人死亡、304919人受伤.
2009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38351起,造成67759人死亡、275125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9.1亿元。
据统计,自汽车问世以来的100余年中,全球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逐年增加,到2005年为止,累计死亡约3800万人,且其上升势头壹直未能得到有效遏制。
据壹项数字统计显示,每8分钟就有壹人伤于车祸,每11分钟就有1人死于车祸,每年有15万人因交通事故而成为残疾,有10万个家庭因车祸而发生不幸。
无怪乎人们称公路已成为不使用武器的战场,交通事故是壹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人的因素
人是影响交通安全最活跃的因素。
在人—车—路构成的体系中,车辆由人驾驶,道路由人使用。
因此,对交通安全的研究应对人以足够的重视。
据公安部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全国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中,机动车驾驶人违法行为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
其中超速行驶、占道行驶、无证驾驶、酒后驾驶、违法超车、疲劳驾驶等原因造成的人员死亡比较突出。
统计数据同时表明,超速行驶、客货运输、无证低龄驾驶、夜间行驶成为马路四大“杀手”。
道路交通事故是随机事件,其原因也是错综复杂的,既有主观原因,也有主管原因,也有客观原因,有直接原因,也有间接原因。
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总的来说,组成交通系统的三个要素:人、车、路都有可能成为导致交通事故的原因。
通常是在特定的交通环境影响下,由于人、车、路、环境所构成的动态交通系统的某个环节失调所引起的。
因此,壹般分析交通事故的成因就从分析人、车、路对交通事故的影响入手。
三者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学术界壹直有较大的争论,美国的和英国的经过大量的事故深入研究得到如下表所示的结论。
下列因素对事故的影响程度
从上能够见出和人有关的原因为93~94%,和车有关的为8~12%,和道路有关的原因大约占到28~94%,表明人是事故的关键因素。
车辆因素
车辆是现代道路交通的主要运行工具,要求安全、迅速、经济、舒适,车辆技术性能的好坏,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
造成交通事故的车辆故障主要包括车辆制动失灵、制动不良、转向失灵、灯管是笑、轮胎爆裂仪器及他的机械故障。
据我国交通事故的统计资料中可知,制动系和转向系故障是车辆因素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现有运行车辆中有50%左右属于机构失调、带病运行,特别是个体车辆和挂靠车辆更为严重。
这些都构成了交通事故的机械隐患。
壹次,作为汽车驾驶人,应定期检查汽车的安全性能,对于潜在的危险要及时维修排除,做到定期检查,定期保养,确保车辆安全上路。
道路因素
道路交通的安全取决于交通过程中人、车、路之间是否保持协调,近几年,由于机动车数量增长迅速,远远超过交通基础设施增长速度,而我国低等级公路仍比较多,道路狭窄或破损,大部分道路没设中央分隔带和路边俩侧护拦,警告、限制等标志数量不足、标志不清不规范、符号模糊难以辨认,这些都从客观上增加了道路交通伤亡事故的发生率。
因此,除了前俩个因素以外,道路本身的技术等级、设施条件及交通环境作为构成道路交通的基本要素,它们对交通安全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所以,道路建设和养护质量需进壹步提高。
因道路因素引发的交通安全问题应该引起道路规划、设计、养护、管理等部门的足够重视,从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尽可能的减少不良道路引发事故的隐患。
引发交通事故的危险原因既有人的因素,也有车辆、道路、环境的因素,他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长期以来,交警部门在对交通事故进行分析时,把人的因素,特别是驾驶人的违法行为放在了第壹位,把交通事故的处理仅仅当作对事故双方划定责任的过程。
然而,对于交通事故的潜在诱因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这对交通事故规律的总结和预防极为不利。
事实上,壹起交通事故的发生,诱因平均有1.5~1.6个。
因此,对交通事故危险因素的分析,必须从人、车、路以及
环境死者构成的系统出发,研究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为预防和控制交通事故提供依据。
要从根本上降低和防止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保证行车安全,减少伤亡和经济损失,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做好预防工作。
1.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减少道路交通违法行为。
在道路交通事故预防的诸多因素中,人是处在核心地位的。
人的交通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比较淡薄,违章现象比较严重,是造成交通事故的最主要因素。
国内外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的实践证明,各类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的存在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因此,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从根本上讲,要从预防和减少交通违法行为做起,要从对机动车驾驶员的教育和对全社会人员的安全教育做起。
①对驾驶员的教育内容主要分为驾驶员定期学习交通法规;学习机动车的新技术、新操作技能、机械理论,包括对驾驶员定期进行的理论考核、操纵考核和车辆审验都能够归纳到这个范围内。
从驾驶员来说,具有良好的思想、心理、技术素质的驾驶员,就能够减少和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②对全社会人员的教育内容主要分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壹是教育部门要坚持道路交通安全教育从孩子抓起,将之作为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必修课程,且在中考、高考中适当增加这方面的内容;二是利用壹切新闻媒介和宣传手段对全社会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和对交通法规的宣传,加强和提高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法制的观念。
具有高度安全意识和懂得交通法规的行人和骑自行车者,也能够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2.加强车辆维护,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
良好的车辆技术性能是保证安全驾驶的物质基础。
目前,除了要建立完善的汽车安全检测制度和基于检测的车辆维修制度外,驾驶员日常应勤于保养、维护车辆,出车前应彻底检查转向系和制动系,认真做好车辆的日常修理工作,及时消除隐患,保证车况良好,杜绝带病车
上路行驶,严把车辆技术性能关。
近年来,各汽车制造厂陆续推出了各种新型安全装置,如车载防撞系统、打瞌睡或注意力不集中的报警系统、轮胎气压过低警报系统、视觉警报系统等。
这些安全装置的应用使车辆进壹步实现了智能化,能对驾驶员及乘客提供安全保障。
3.完善道路安全设施,不断改善道路条件,加强道路交通管理,优化道路交通安全环境。
严格按照(GB5768-199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JTG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整改不符合要求的交通标志、标线以及各种交通安全设施;改善和提高道路通行环境,夜间易出事的路段应增设“凸起路标”和照明设备。
交通管理部门应运用高科技手段及时查处违章车辆,排除事故隐患,且按有关法规从严管理。
在事故多发路段,以及在桥梁、急转弯、立交桥、匝道等路面复杂,积水地点设置警告牌。
在雨、雾、雪天等灾害气候条件下应制定交通管制预案,合理控制交通流量,疏导好车辆通行;在城市道路,应实现人车分流,进行合理的交通渠化,科学的控制道路的进、出口;在交通量超过道路通行能力的路段,能够通过限制交通流量的方法来保证交通安全,同时路段的管理者在流量调整阶段,向车辆发布分流信息,提供最佳绕行路线
交通事故是在壹定条件下发生的动态过程,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和偶然性。
道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往往且不是人、车、路、环境等因素中某壹因素单独所致,而是各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预防交通事故,提高车辆运行的安全性是壹项系统工程,必须从人的交通教育、提高车辆的安全性、不断改善道路条件和优化道路交通安全环境等四方面综合考虑来建立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措施。
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和预防
姓名:谢宁宁
班级:07交通运输学号:3071159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