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 事故树分析

交通事故 事故树分析
交通事故 事故树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事故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事故原因及预防 一.重大交通事故类型 1)铁路重大事故 列车事故 火灾事故

恐怖袭击 自然灾害 2)城市轨道重大事故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水灾事故多数是由于系统内部水管爆裂、地下结构破坏渗水等造成的水淹事故。 从发生的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事故来看,主要是上述5大类的事故和灾害,另外还发生过人员踩踏事故、重大停电事故等其他类型的重大运营事故,但发生的次数很少。 二.重大交通事故成因 从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现状和问题来看,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因素主要是人、车辆、

线路、设备以及环境等因素。 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包括地铁乘客、操作人员、管理人员及其他在 场人员所涉及的因素。主要有恐怖袭击、工作人员的不当 操作、乘客的不安全及不当行为。 车辆因素 车辆所使用的阻燃材料是否合格、安全装置是否充足有效,对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车辆是否符合运行要求、车辆技术状况好与坏,会直接影响轨道交通的运行安全。 线路因素 线路设计和施工缺陷,如道岔伤损、枕轨伤损、道床 伤损、接触网伤损、钢轨断裂等均可能导致列车脱轨。 设备因素 一是由于设备自身故障;另外由于运营管理不善引 发的系统故障。大多数城市轨道交通设施设备的故障是 由运营管理不善而引起的。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的影响主要来自于自然环境和系统内部环境。自然环境因素是引发城市轨道交通重大运营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对于城市轨道交通高架部分以及敞开段部分,往往在运营中受制于自然环境条件,还存在轨道周边外界异物侵限的危险。内部环境主要是由设备用房等场所的常年阴暗潮湿环境和虫鼠害等,极易造成关键设施设备的故障,以及站厅内商业区域的可燃物易造成火灾 三.重大交通事故特征分析 (1)各类交通事故发生次数分布: 火灾事故发生比例最高,占到近一半的比例。火灾事故、列车事故、恐怖袭击这三种事故类型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 中的主要重大事故,占总事故数的85%。 (2)各类交通事故发生时间分布 从世界范围发生事故的趋势来看,近年来,火灾发生的 周期较早期在逐渐缩短,发生频率在大幅加快;针对城市轨 道交通的恐怖袭击事件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绝大多数都 集中在近10余年中,而未来城市轨道交通还将成为恐怖分 子袭击的一大目标。 (3)交通事故发生原因多样性 从发生的原因来看,事故致因呈现多样化。社会、自然和系统状态等运营管理所难以实施控制的环境因素,设施设备等系统自身因素,人为蓄意破坏行为、乘客不安全行为、工作人员不规范行为等人为因素,都可能引发重大运营事故。

道路交通事故数据统计分析系统研究

Y82660I107lO-22087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姓名垫垒占鲎熊焦壅煎申请学位级别塑±专业名称主垫苎焦论文提交日期2005.06论文答辩日期呈Q盟:Q昼:!璺学位授予单位垫尘.去堂答辩委员会主席塑叁堡壅亟评阅人塑圭堡整垫查壅鲎一查.墨二oo五年六月摘要目前,道路交通安全研究已趋于从交通事故成因、机理入手,寻找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时的人员、车辆、道路环境等方面的诱导因素,以及交通事故与影响因素间的相互关系,所以道路交通事故的调查和统计分析是交通事故研究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我国关于道路交通安全中事故影响因素定量分析工作还不是很完善,而符合实际功用的事故数据统计分析系统无疑会促进这一工作的发展。本文在对国内外道路交通事故数据采集项目和道路交通事故数据分析系统进行详细的研究分析后,确定了我国的道路事故数据采集项目及道路事故数据分析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适合于道路安全研究的道路交通事故数据的加工整理方法,建立了能展示更多交通事故信息的数据分析系统,从而为道路交通事故的规律总结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关键词:道路交通事故事故数据采集交通事故统计统计分析系统AbstractAtpresent,thecasestudyofthetraffichasalreadytendedtoward

sproceeding淅morigincauseoftrafficaccident,mechanism,factorofleadinginsuchrespectsastheroad,traffic,environmentwhilelookingforthetrafficaccidentoftheroadtohappen,andtrafficaccidentandinteractionofinfluencefactor,SOinvestigationandstatisticalanalysisoftheroadtrafficaccidentareimportantway intrafficaccidentstudy.Itisnotstillveryperfectthatourcountryhitsthequantitativeanalyticalworkofinfluencefactorofaccidentaboutthetrafficsafetyoftheroad,theaccidentdatastatisticalanalysissystemofthefunctionthatcorrespondtorealitywillundou

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图绘制

前言 GA 49—2014 本标准的第6章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本标准按照GB/T 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A 49~2009《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图绘制》。与GA 49 2009相比,除逻辑性修改外主 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现场记录图的定义(见3.1,2009年版的3.1); ——增加了现场实景记录图的定义(见3.2): ——删除了现场摄影测量的定义(见2009年版的3.6); ——删除了现场三维激光扫描的定义(见2009年版的3.7); ——修改了现场图种类。增加了现场实景记录图(见第4章,2009年版的第5章); ——修改了现场图图纸规格和材质(见5.1,2009年版的4.1); ——修改了现场图图纸页边与图文区尺寸(见5.2,2009年版的4.2); ——修改了现场图绘制的一般要求(见6.1.1,2009年版的6.L1); ——修改了事故现场信息采集的方法(见6.1.8,2009年版的6.1.8); ——修改了现场图绘制要求(见6.7.3、6.7.6,2009年版的6.7.3、6.7.6); ——增加了现场实景记录图的制作要求(见6.8); ——修改了现场比例图的绘制要求(见6.9.1,2009年版的6.8.1); ——增加了附录A中的C型图(见附录A); ——修改了B.2图形符号(见附录B中B.2,2009年版的附录B中B.2); ——修改了C.3极坐标定位法(见附录C中C.3,2009年版的附录C中C.3); ——删除了附录D现场信息采集的数字化方法(见2009年版的附录D)。 本标准由公安部道路交通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上海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总队。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北京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云南省交通警察总队、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 研究所、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侯心一、梅冰松、黎晓波、邱忠、张雷、张晓云、应朝阳、陆建光、金先龙、王宏雁、 陈建国、李丽莉、孙巍。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A 49—1993、GA 49—2009。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现状、特点、原因分析及对策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现状、特点、原因分析及对策 随着我国道路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交通事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由于交通事故的发生不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给无数家庭带来不幸,而且严重影响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已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人们在谈“故”色变的同时,开始寻找诱发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本文运用大量的数据对交通事故发生的特点进行归纳,认为交通事故的发生具有一定规律性,而造成事故的原因又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通过对“人、车、路、”等交通因素的分析研究,提出了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初步对策,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遏制交通事故的发生。 道路交通事故伴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应运而生,与交通事故密切相关的因素是人、车、路和环境。本文通过介绍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现状,对道路交通事故的特点进行研究,根据交通事故特点,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对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对策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当前道路交通事故的基本情况 随着我国道路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交通事故猛增已成了交通管理所面临的严重问题。汽车交通作为人类文明的标志,彻底地改变了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给人类以舒适和便捷等正面效应的同时也给人类生活带来一些负面效应,交通事故就是其中最严重、危害最大的负面效应之一。正因为交通事故造成的严重后果,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对事故预防及对策倾注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制定了较为完善的道路交通管理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许多国家从20世纪60年代

起开始实行了综合治理交通和减少交通事故的措施,虽然每年因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很高,但交通事故上升的势头已趋于平缓,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交通事故尤其是近几年交通事故处于稳定趋势,而我国的道路交通事故所造成的损害后果却依然严重,而且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每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居于世界首位。近年来在我国机动车数量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交通事故及伤亡人数呈不断上升趋势。我国自1951年开始统计交通事故数据,当年全国共发生交通事故5922起,死亡852人,伤5159人。①1951年至1984年的30多年间,交通事故各项指标的变化基本上是平稳的。80年代中期以后至今,社会交通需求日益旺盛,城乡交通活动随之剧增,而道路建设和交通管理的发展却不能满足交通运输发展的客观需要,道路交通事故急剧增加,尤其是1991年后随着国家总体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机动车保有量急剧增加,交通运输发展迅速,交通事故及其死亡人数急剧增长。从1998-2002年的5年中,全国道路交通事故绝对数呈上升趋势,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2.5%、8.8%、42.7%。2002年全国一般以上道路共发生交通事故77.31万起,造成10.94万人死亡、56.21万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3.24亿元,与2001年相比分别增长了2.41%、3.26%、2.85%、和7.66%,是历年之最。②我国的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远大于世界发达国家,道路交通事故致死率也远大于发达国家,这是由于发达国家通过上个世纪70-80年代的治理,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呈逐年下降的态势,而我国却恰恰相反。从相对指标来看,我国道路

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因素及对策分析

1 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若干因素分析 1.1城市轨道交通容易出现的安全问题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中旅客运输的主要载体,其安全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焦点,但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这里拟结合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重点分析容易引发的几方面安全问题。 (1)列车开行密度大,导致列车相撞等运行事故的发生机率增大。 (2)车站及列车内旅客密度大,旅客流通量大容易形成安全问题 旅客车内人身安全问题。列车内过度拥挤,导致旅客容易与列车车体等接触过多容易引发烫伤、触电等问题。旅客人数过多导致上下车过程中非常拥挤,容易发生旅客被踩伤及挤伤的问题。旅客密度大导致车内空气流通差,容易引起呼吸系统生理功能较弱的旅客发生窒息等生理问题,同时也引发传染病在人群中的扩散。旅客密度大直接导致治安问题的出现。在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及列车内借拥挤的环境实施偷盗的现象较为严重。大量的旅客容易成为恐怖份子袭击的目标。自杀问题越来越严重影响城市轨道交通。根据心理学分析自杀者往往喜欢选择人员较多的地点进行自杀,近年来城市轨道内自杀事件频繁发生。 (3)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特别的地理位置及封闭性的特点容易产生安全问题 地铁顶棚及轻轨高架桥比一般运输形式的基础设施更容易受到破坏,并直接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更容易受到天气状况的影响。恶劣天气对城市轨道交通影响较为严重,如发生大雨、大雪、大风等恶劣天气状况将产生地铁排水问题,轻轨防风、防滑、排水等问题。城市轨道交通封闭性的特点加上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也会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 1.2 从人、车辆、线路以及法律等方面分析轨道交通安全问题 (1)人的因素 城市轨道交通要以人为本,轨道安全管理也要以人为本。应充分考虑乘客的因素,保障广大乘客的安全。由于乘客的素质对轨道交通安全有很大的影响,很多事故都是由于乘客没有遵守乘车规则造成的,所以应加强对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的教育,减少由于乘客拥挤造成对轨道交通安全的威胁。另一方面,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工作人员疏忽引发事故的比例也较大,而且后果严重。几乎每一起重大事故都与工作人员的失职有关系。因此对工作人员进行法制教育、技术教育、安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非常紧迫的。 (2)车辆因素 车厢虽然使用的是耐燃材料,但在燃烧后会散发大量的有毒气体。因此车辆所使用的阻燃材料是否合格、安全装置是否充足有效,对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车辆是否符合运行要求、车辆技术状况好与坏,会直接影响轨道交通的运行安全。 (3)线路因素 轨道交通是一个封闭式的交通系统,线路是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事故的产生与线路情况有一定的关系。如地面轨道交通平面交叉口的密度较大、区间隧道内的照明条件差、缺少信号标志等都会影响交通安全。 (4)法律因素 在我国现有的轨道交通政策法规中,对安全管理虽有原则的、定性的要求,但缺少具体的管理条文及定量的衡量标准,也缺少有关交通安全管理的法律政策。 2 加强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措施和手段 轨道交通作为现代化城市的快速交通工具,安全状况是其管理水平和各种质量的综合反映。“安全第一”是乘客的根本需求和首要标准。轨道交通的安全包括消防安全、行车安全、综合治理安全等诸多方面。除了一些突发性事故外,大多数安全事故都是有前兆的。为了更好地避免事故的发生,必须从以下各方面着手来做好安全预防工作。

道路交通事故状况分析

九十一年道路交通事故分析 提報單位:統計室 92.9.30 一、前言 隨著科技進步,車輛、道路工程不斷改進,且車輛安全配備及道路服務水準受到重視,交通投資建設在於滿足行的需求與加強安全保障。 依據本署統計資料,九十一年交通事故A1及A2類死傷案件為86,259件,死亡2,861人(只計算事故發生起24小時死亡者),受傷109,594人。若依衛生署機動車死亡人數統計資料,由84年的高峰7,427人逐年降低,91年為4,322人,顯示近年來交通安全政策已具成效。惟我國每十萬人口死亡19.2人(2002年),與日本6.6人(2002年)、新加坡5.2人(2000年)比較,仍有進步空間,本文就警察機關交通事故資料分析,提供制訂道路交通安全決策之參考。 二、歷年概況 表一、歷年臺閩地區道路交通里程、機動車輛及道路交通事故 說明:道路含國道、省道、縣道、鄉道、專用道路及市區道路。

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衛生署資料) 人口 (80年=100) 50100150 200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年 九十一年臺閩地區機動車輛為17,906,957輛,較上年增加441,920輛或增2.53%,其中汽車數5,923,200輛(平均每千人263.01輛);道路交通事故死亡4,322人,較上年減少465人或減9.71%;人口為22,520,776人,較上年增加115,208人或增0.51%;道路里程37,299公里,較上年增加601公里或增1.64%(詳表一)。 以八十年至九十一年止十二年之資料觀察,機動車輛增加68.76%,道路里程增加31.00%,人口增加9.29%,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則在政府積極推動多項安全措施(如註一)及警察嚴正執法下減少3,000人(-40.97%)(詳圖一)。 圖一、歷年臺閩地區道路交通事故等之變動 三、世界主要國家道路交通事故概況 主要國家機動車交通事故死亡率以新加坡 5.2人/十萬人口(2000年)最低,英國5.6人(1999年)次之、日本6.6人、德國7.9人又次之,韓國22.3人/十萬人口(2000年),我國2002年死亡率為19.2人/十萬人口,略高於美國15.1人/十萬人口。就狀態別結構觀察,我國以騎乘機車死亡占54.6%最多(2002年),歐美、日本以乘坐汽車死亡為主約占40-50%(2001年),韓國以徒步死亡較高占38.7%。就年齡組(每十萬人口死亡人數)觀察,我國、日、韓等亞洲國家以65歲以上組較高,美、英、德等歐美國家則以15-24歲組較高(詳表二、三)。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阶段事故案例统计、汇编_2019

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事故统计及分析 根据建设工程施工安全事故快报信息系统统计,结果表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试运营及正式运营过程中坍塌事故所占比例较大,往往造成群死群伤和重大经济损失,社会影响严重,必须重点防。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安全不仅涉及到人、车辆、轨道、列车运行相关设备(信号系统、供电系统)等主要因素,还受到社会、环境、地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我们将按照通过事故产生的主要因素进行分类统计,回顾一下世界城市轨道交通主要的事故。见下表。 典型事故统计 1、近二十年国外地铁运营事故统计情况: (1) 火灾事故 1971 年12 月加拿大蒙特尔火车与隧道端头相撞引起电路短路,造成座椅起火,36 辆车被毁,司机死亡。 1972 年10 月德国东柏林车站和4 辆车被毁。 1973 年3 月法国巴黎人为纵火,车辆被毁,2 人死亡。 1975 年7 月美国波士顿隧道照明线路被拉断,引发大火。 1976 年5 月葡萄牙里斯本火车头牵引失败,引发火灾,毁车4 辆。 1976 年10 月加拿大多伦多人为纵火,4 辆车被毁。 1977 年3 月法国巴黎天花板坠落引发火灾。 1978 年10 月德国科隆丢弃的未熄灭烟头引起火灾,8 人伤。 1979 年1 月美国旧金山电路短路引发大火,1 人死亡,56 人伤。 1979 年3 月法国巴黎车厢电路短路引发大火,26 人伤。 1979 年9 月美国费城变压器火灾引起爆炸,178 人伤。 1979 年9 月美国纽约烟头引燃油箱,2 辆车燃烧,4 名乘客受伤。 1980 年4 月德国汉堡车箱座位着火,2 辆车被毁,4 人伤。 1980 年6 月英国伦敦烟头引发大火,1 人死亡。 1980~1981 年美国纽约共发生8 次火灾,50 人重伤,53 人死亡。 1981 年6 月俄罗斯莫斯科电路引起火灾,7 人死亡。 1981 年9 月德国波恩操作失误火灾,无人员伤亡,但车辆报废。

道路交通事故原因分析

道路交通事故原因分析 事故是人类的大敌,道路交通事故亦是如此,道路交通事故能使车辆遭到损坏,人员受到伤亡,因此企业须下大力气把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抓好。 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专家对近几百起交通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司机因素、车辆因素、管理因素、环境方面的因素。 属于司机因素方面造成的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有: ⑴情绪不好⑵睡眠不足⑶驾驶时精神不集中⑷强行超车⑸开车闲谈⑹开车饮食或吸烟⑺开赌气车⑻开快车⑼开车办私事(10)酒后开车(11)驾驶技术不佳(12)非司机开车(13)疲劳驾驶(14)判断错误(15)误操作。 属于车辆因素方面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有: ⑴、灯光不好⑵制动不灵⑶方向失控等等。 属于管理因素方面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有: ⑴派车办私事⑵派病车上路⑶派非司机开车⑷、规章制度不严⑸安全教育不落实⑹安全事项交代不清楚。 属于环境因素方面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有: ⑴气候不良⑵路面不好⑶山区险道⑷闹市区人多⑸行人违章⑹遇有违章车。 在上述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四大因素中,司机因素是最主要的因素,也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其次是车辆因素,居第二位。司机和

车辆这两个因素是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的。因为车是由人驾驶的,如果司机的安全素质高,就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车辆故障,车辆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是司机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的具体反映。 管理因素也是关键的因素,对安全行车起着重要的作用,组织管理部门重视车辆交通安全工作,则车辆安全就会改观、情况良好。 环境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这个因素中的不安全问题也和司机有关,因为行车环境存在的不安全问题,要靠司机发现和预防,如果司机的安全思想牢固,驾驶技术熟练,即使遇有恶劣的自然环境,也能保证行车安全。 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对策表

交通事故现场图绘制

交通事故现场图绘制 交通事故现场图,是根据正投影原理绘制的,记录与事故有关的车辆、物体、痕迹等现场遗留物位置的现场反映图。绘制现场图是在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中,事故处理人员运用制图学的原理、方法和技术手段,以图形、符号线型固定和反映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及现场内事故诸元素所处位置和相互之间的空间关系,进行勘测、丈量并绘制出现场图的全过程。现场图作为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证据,可用来恢复现场,分析事故原因,补充现场笔录、现场照片所难以表达的事故现场的空间关系。现场图所反映出来的现场各元素之间的位置关系,反映出事故发生后的状态,应该能使没有到过现场的人也能看懂现场图反映的现场状况。 根据《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图绘制》(GA49-93)的规定,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图可以分为现场记录图、现场比例图、现场断面图、现场立面图和现场分析图等。 (1)现场记录图。它是将存在于道路交通事故现场的有关要素和物体,用正投影的方式,绘制成平面图形。这是使用最广泛的图形。 (2)现场比例图。是将道路交通事故的有关要素和物体,严格按一定比例绘制的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全部或局部的平面图形。 (3)现场断面图。也称剖面图,即将车辆、物体甚至道路按需要从某一部位、某一方向剖切开来,用正投影或侧投影的方式,绘制成平面图形,以剖面图来表达一般难以直接表现的内容。 (4)现场立面图。用侧投影的方式,将车辆或物体某一侧面上的痕迹位置、形状、大小绘制成平面图形。它对表现不同车辆、物体上的造型客体和承受客体之间的关系十分有用。 (5)现场分析图。是表示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时车辆、行人不同的运行轨迹和时序及冲突点位置的平面视图。 通常,在道路交通事故现场绘制的是现场记录图,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高科技手段的引入,由计算机现场绘制的现场比例图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事故处理的活动中。现场图的绘制不仅是一个绘图过程,实际上还应包括现场测量的过程。只有准确地找到测量点,并精确地读出数据,才能绘制出正确的现场图。 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图中的内容包括: (1)现场地形。现场地形应包括路面、路肩、边沟、路树、电杆、交通标志、标线、标示、道路分隔带、信号灯、岗台、护栏、建筑物、桥梁、隧道、涵洞、纵坡、横坡、视距障碍物等。 (2)现场元素。现场元素包括车辆、人、畜、痕迹、物证。 (3)现场数据注记。包括:现场元素的定位数据;道路数据,即路宽、分道情况交通标志、指示的位置、人行横道的位置、视距等相关数据;痕迹的形状、长度、宽度、面积;机动车的轮距、轴距、前悬、后悬、全长、全宽、全高;参考坐标系原点与基准点的关系;车身、人体痕迹的定位数据,等等。 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图的绘制过程通常包括: (1)绘制现场概貌。首先在图上绘制出道路连线、路肩、边沟、路树、车道分道情况、交通标志、视距障碍物等现场地形信息。然后,绘制出车辆、人体、牲畜、痕迹、散落物等事故现场的主要元素。 (2)现场测量。首先要确定合适的现场定位方法,选择基准点、基准线。在对现场进行测量的同时,将有关数据记录到现场图以及现场勘查笔录上。 (3)勘查现场的指挥员在现场勘查结束之前,必须按照勘查工作规范和《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图绘制》标准对现场图进行讲起核对,对照现场情况进行细致的检查,发现缺少勘查项目、内容的,应当补充勘查;发现勘查笔录对勘查工作记录有遗漏的,应当补充记录。现场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特点及原因分析(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特点及原因分析(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6833-80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特点及原因分 析(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特点 (一)公路交通事故多,公路交通的事故死亡率远高于城市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率。20xx年,全国公路上发生交通事故389773起,造成80589人死亡、322694人受伤,分别占总数的58.4%、77.2%和65.3%,城市道路发生交通事故277734起,造成23783人死亡、171480人受伤,分别占总数的41.6%、22.8%和34.7%,公路与城市道路事故起数比为1.4:1,而公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是城市道路死亡人数的3倍,公路上平均每5起事故死亡1人,城市道路上平均每12起事故死亡1人。 (二)道路交通事故基本逐年增加,呈现恶化趋势,除了万车死亡率外,其他各项指标基本上逐年增

道路交通事故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杭州重大交通肇事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8月4日21时40分,29岁的司机魏志刚酒后驾驶黑色保时捷越野车,将正在过马路的16岁女孩马某某撞死。检查机关经审查认为,魏志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酒后驾车(其体内血液乙醇成分含量为0.36mg/ml),且超速行驶。根据鉴定结论,车速为74—83km/h,(道路限速为60km/h),对横过马路的行人动态观察不力,措施不及,致使所驾车辆撞上行人马某某,并造成其死亡的后果,在事故中负主要责任,行为已经涉嫌交通肇事罪。 案例分析: 面对这次案件,我们从情感和法律上都是无法接受的。毕竟,胡斌案件的宣判声还在耳边萦绕,却又一次发生了类似的交通案件。豪车、饮酒、超速、追悔不及这一系列的词汇和以往的案件都惊人的相似,而它们的后果都是无辜年轻生命的逝去,屡次发生的事故仍然不能引起某些人的警醒,更令我们震惊的是,根据交警部门对肇事司机违法记录的查询,从2008年5月至2009年7月期间,他名下的这款豪华越野车就有14次交通违法行为,我们从中读出得只能是交通意识的淡薄!任何苦口婆心的劝戒和后果惨重的前车之鉴在驾驶者无克制的酒瘾面前丧失了效力,“酒乃穿肠毒药”,总是有一些极少数的驾驶者开车还肆无忌惮地饮酒,饮酒完了还不算,还在大街上驾驶着豪车游逛。我们除了期望这些

似乎忌惮的人能够得到法律的严惩同时也还要呼吁所有交通参与者能够一起努力来构建和谐的交通环境,司机能够主动礼让行人,慢行通过,而行人也要提高安全意识,做好自我防护,养成良好的交通习惯。我们期望通过法律的严惩和全社会的共同治理,能够把这些极少数的害群之马赶出马路去!还全社会一个安宁和谐的环境。 案例二:黑龙江鸡西发生恶性酒后驾车交通事故 据报道,8月5日,黑龙江省鸡西市发生一起恶性酒后驾车事故,一醉驾男子连撞26人,造成2人死亡,7人住院治疗,3人留院观察的恶性后果。 8月5日18时左右,家住鸡西市鸡冠区的司机张某某酒后驾驶牌照为黑G9XXX的路虎越野车,行驶至鸡冠区跃进街跃进桥桥头时,轧伤一行人右脚,并于伤人及其家属发生争执,导致大量群众围观。再此过程中,张某某向后倒车,又撞到了车后一名围观群众,随后车辆又向前驶处十米左右,撞上围观群众多人,当场导致1人死亡,多人受伤。据目击者证实,当时驾驶员满身酒气,路虎越野车再次启动后,撞飞路边的小吃摊,并撞到许多人,造成当时现场群众情绪十分激动,很多群众用棍棒围打司机,警察及时赶到维持秩序,并把肇事司机带回接受调查。 案例分析: 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事故危害与防范(1)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事故危害与防范 1.前言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进程快速发展时期,城市人口快速增长,交通压力日趋加大,一些特大型城市交通拥挤、阻塞的矛盾非常突出,城市轨道交通已成为城市缓解交通问题的首选方案。但近年来全球地铁事故不断发生,我国的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地铁也先后发生事故,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性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在建设、运营中存在的安全影响因素,对于防止轨道交通事故的发生,改善运营的安全状况,降低事故损失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其建设施工到正式运营的各个环节都伴随着巨大的风险,要想确保地铁建设与运营安全,就必须使参建与运营管理的每一个单位和个人都建立“大安全”概念,即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技术、管理手段,依靠科学技术和技术创新,从每一环节入手,把风险降低至可控制程度。通过对各种安全影响因素进行风险分析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及时规避了地铁建设、运营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确保了地铁建设与运营的安全。 2.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影响因素 轨道交通安全因素从整体上来看分为建设期间安全影响因素和运营期间安全影响因素两大类,建设期间安全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建设期间地铁车站、地铁区间、周围环境等影响因素;而运营期间安全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灾害、恐怖袭击、人为事件、火灾、运营故障等影响因素。

与一般地面工程相比,地铁建设项目有几个特点:一是建设规模大,一个城市的轨道交通线路一般有百余公里至数百公里。二是技术要求高,几乎涉及到现代土木工程、机电设备工程的所有高新技术领域。三是建设周期长,单线建设周期要4~5年,线网建设一般要30~50年。四是投资大,每公里造价达3~6亿元,线网建设则需要数百亿元。五是系统复杂,要考虑轨道交通工程的策划、建设、运营、资源利用的关系,项目管理涉及的管理要素繁杂。六是项目质量要求高,技术复杂,技术风险大。地铁与地下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建设中的技术方案和机械设备、以及周边环境(包括建筑物、道路和地下管线)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在土木工程中最具有挑战性。 由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历史较短,经验不足,在建设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不安全隐患,对潜在技术风险缺乏必要的分析和论证,以及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不足、管理不到位,在上海、北京以及新加坡和发达国家都出现过不同程度的地铁工程安全事故,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但由于诸多原因,我国地铁设计、建设、管理以及安全防范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 2.1.1 地铁车站建设安全影响因素 地铁车站施工安全主要存在以下影响因素:不良地质条件;围护结构施工质量存在隐患;地基加固失效;降水方案不合理;支撑体系失稳;承压水突涌及坑底隆起;基坑坍塌;主体结构楼板浇筑时失稳;主体结构混凝土开裂;主体结构防水层质量失效;车站整体上浮等。

道路交通事故分析与预防对策

道路交通事故分析与预防对策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和科学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中的应用,机动车已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普及,并成为人类社会经济生活不可缺少的工具,交通的进步与发展给人类创造和增添了财富,但交通工具的使用导致交通事故的频繁发生也给人类带来灾难。创建和谐的交通环境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车、道路环境的协调统一,道路交通的安全、畅通、有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进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道路交通事故的预防是一个系统工程,通过对全国和新疆道路交通安全现状与道路交通事故原因的对比分析,分别从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人、车、路及环境四个方面提出了降低和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确保行车安全的相应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道路交通事故;分析方法;事故特征;预防对策

前言 道路交通事故已成为全球性安全问题之一,引起了全社会普遍关注。交通事故作为道路交通的三大公害之一,不仅严重干扰了道路交通系统的正常运行,而且在给交通参与者的生命安全带来巨大威胁,还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交通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巨大,在发展中国家,每年大约有5O万人死于城市交通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全球生产总值的1%~2%。在我国,道路交通已成为我国安全生产中死亡人数最多的领域。2005年,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98 378人,占安全生产死亡总数的77.6% ;2006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78 781起,造成89 455人死亡、431 139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4.9亿元;2007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27 209起,造成81 649人死亡、380 442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2亿元。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为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采取措施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因此,对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现状进行深入研究,探索改善我国交通安全的对策是非常有意义的。 1 国内外道路交通事故状况 1.1 国外道路交通事故状况 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20万人死于道路交通事故,受伤者多达5000万人。因道路交通伤害引起的85%的死亡以及90%的伤残调整寿命年发生在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国家。道路交通伤害的经济损失在低收入国家约占国民生产总值(GNP)的1% 、在中等收入国家为1.5% 、在高收入国家为2%。每年全球道路交通伤害的损失估计为5180亿美元,其中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国家每年损失650亿美元。 发达国家在遭受交通事故造成的沉重打击后,加强了对事故预防及对策的研究,制定了较为完善的道路交通管理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采取了各种安全措施,包括对人的安全教育、驾驶员和行人行为的改善、公路和车辆设计的优化、交通基础设施的安全性能的改善。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国外许多国家的交通事故保持基本稳定甚至继续下降的趋势。在2000~2020年期间,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在高收入国家将下降30%左右,而在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国家则会大幅度增加。 1.2 国内道路交通事故现状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也随之飞跃发展。截止到2009年底,我国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382.8万km,居世界第四。其中高速公路6.5万km,居世界第二。全国公路网密度37.7km/100平方公里。公路交通由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阶段向基本适应阶段转化。尽管近年来通过改善道路通行条件、提高车辆安全性能和加强综合治理等措施,使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状况明显好转,但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依然严峻,道路交通事故率仍然处于较高水平。交通事故是世界性的一种公害,据统计资料,全世界每年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约50万人,我国近年来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近lO万人,约占全世界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20%,从1987年起,我国的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就位于世界第一位。据我国公安部统计资料反映,2007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27209起,造成10万多人死亡,38万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12亿元,全国每天有200多人死于车祸。相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公路密度较低,车辆人均占有量也不高,却一直是世界上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最高的国家。目前我国万辆民用汽车事故死亡率是5.1%,约

道路交通事故的现状特点原因分析及对策优选稿

道路交通事故的现状特点原因分析及对策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现状、特点、原因分析及对策论文摘要: 随着我国道路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交通事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由于交通事故的发生不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给无数家庭带来不幸,而且严重影响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已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人们在谈“故”色变的同时,开始寻找诱发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本文运用大量的数据对交通事故发生的特点进行归纳,认为交通事故的发生具有一定规律性,而造成事故的原因又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通过对“人、车、路、”等交通因素的分析研究,提出了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初步对策,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遏制交通事故的发生。 道路交通事故伴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应运而生,与交通事故密切相关的因素是人、车、路和环境。本文通过介绍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现状,对道路交通事故的特点进行研究,根据交通事故特点,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对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对策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当前道路交通事故的基本情况

随着我国道路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交通事故猛增已成了交通管理所面临的严重问题。汽车交通作为人类文明的标志,彻底地改变了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给人类以舒适和便捷等正面效应的同时也给人类生活带来一些负面效应,交通事故就是其中最严重、危害最大的负面效应之一。正因为交通事故造成的严重后果,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对事故预防及对策倾注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制定了较为完善的道路交通管理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许多国家从20世纪60年代起开始实行了综合治理交通和减少交通事故的措施,虽然每年因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很高,但交通事故上升的势头已趋于平缓,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交通事故尤其是近几年交通事故处于稳定趋势,而我国的道路交通事故所造成的损害后果却依然严重,而且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每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居于世界首位。近年来在我国机动车数量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交通事故及伤亡人数呈不断上升趋势。我国自1951年开始统计交通事故数据,当年全国共发生交通事故5922起,死亡852人,伤5159人。 ①1951年至1984年的30多年间,交通事故各项指标的变化基本上是平稳的。80年代中期以后至今,社会交通需求日益旺盛,城乡交通活动随之剧增,而道路建设和交通管理的发展却不能满足交通运输发展的客观需要,道路交通事故急剧增加,尤其是1991年后随着国家总体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机动车保有量急剧增加,交通运输发展迅速,交通事故及其死亡人数急剧增长。从1998-2002年的5年中,全国道路交通事故绝对数呈上升趋势,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2.5%、8.8%、42.7%。2002年全国一般以上道路共发生交通事故77.31

(完整版)浅析城市轨道交通行车事故(可编辑修改word版)

浅析城市轨道交通行车事故 摘要:行车事故的发生将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引起严重的交通堵塞。本文首先 通过论述城市轨道交通行车事故的概念和分类入手进行详细描述。然后对我国行车事故案 例进行分析,总结出符合我国国情的行车事故紧急预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行车事故 的发生概率,保证乘客的行车安全。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行车事故管理、预案 轨道交通,作为目前城市的主要交通方式,在世界各大城市发挥其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轨道交通的安全广受社会热议,目前,无论是我国国内城市,亦或是国外,均发生过不少次数的轨道交通行车事故。因此,分析轨道交通事故的成因、 研究针对轨道交通事故的对策、制定事故发生以后的应急处理预案,对预防和减少轨道交 通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发生所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最大限度的降低轨道交通事故的 危害具有重大意义。 一、城市轨道交通行车事故的概念及分类 (一)行车事故概况 事故是指意外的灾祸和损害。凡在行车作业中,由于行车作业有关人员违章作业、人 为差错、技术设备故障或其他内外部因素,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坏、影响正常行车或危 机行车安全的事故均构成行车事故。 1.行车事故分类 (1)按照行车事故的内容,行车事故分为列车事故和调车事故两类。 (2)按照行车事故的责任承担,行车事故分为我方责任事故、双方责任事故和无责任事故三类。我方责任事故和双方责任事故均属行车责任事故。 (3)按照行车事故责任的承担比重,行车责任事故还可进一步分为全部责任事故、主要责任事故、次要责任事故和一定责任事故四类。 (4)按照行车事故的性质、损失以及对正线列车运行的影响程度,行车事故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大事故、险性事故和一般事故五类。 二、重大行车事故案例分析 (一)成因分析 轨道交通的安全不仅涉及车辆、轨道、站台、人员等硬件设施,同时涉及运行系统等 软件设施,因此,地铁的行车事故成因杂而繁多。针对目前为止的多起国内外轨道交通事 故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轨道交通行车事故原因主要是:人员问题、车辆自身问题、 轨道及硬件问题、运行系统问题。 1.乘客的不慎和故意跳入轨道之中 长期以来,因人员跳人轨道,造成列车延误的事件屡次发生,短的一两分钟,长则三五分钟。而列车只要一旦受到影响,不能正点行驶,势必影响全局,就需全线进行调整。2010 年上海1 号线上海南站与锦江乐园站间,有一男士在地铁1 号线锦江乐园站与上海南站站区间被撞身亡。事故发生后,为保障地铁正常运行,地铁方及时与轨道公安分局取得联系, 并迅速采取措施抓紧处理。故在早高峰来临前,使1 号线恢复了正常运营,没有发生大面积延误。 2.工作人员的操作和处理不当所致 2013 年2 月17 日,北京房山线2119 次FS015 车因司机的处理不当,未能及时采取正确处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编号:SY-AQ-05260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特点及原 因分析 Characteristics and causes of road traffic accidents in China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特点及原因分 析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在安全管 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 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一、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特点 (一)公路交通事故多,公路交通的事故死亡率远高于城市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率。2003年,全国公路上发生交通事故389773起,造成80589人死亡、322694人受伤,分别占总数的58.4%、77.2%和65.3%,城市道路发生交通事故277734起,造成23783人死亡、171480人受伤,分别占总数的41.6%、22.8%和34.7%,公路与城市道路事故起数比为1.4:1,而公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是城市道路死亡人数的3倍,公路上平均每5起事故死亡1人,城市道路上平均每12起事故死亡1人。 (二)道路交通事故基本逐年增加,呈现恶化趋势,除了万车死亡率外,其他各项指标基本上逐年增加,道路交通事故致死率和

万车死亡率高。交通事故致死率是事故死亡人数与伤亡总人数之比。我国交通事故致死率高于发达国家,2003年我国交通事故致死率达到17.4%,而发达国家保持在1%-4%之间,万车死亡率虽呈下降趋势,但远远高于工业发达国家的1.2-1.9人/万车的水平。 (三)道路交通事故按全年、全天成时间不均衡分布,除了在常规的早、中、晚高峰出现明显外,在凌晨零至一时也是一个高峰时段。以1999年统计可知,交通事故次数、死亡人数以6月份为最低谷,而最高峰集中在1、2月份,4、5月份和11、12月份。同时,我国的道路交通事故在时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即在季、月、周、时分布上具有周期性。以2002年的交通事故统计为例,交通事故受伤人数和事故次数整体上从月初至月中稍有回落,此后明显上升,到本月24、25日时降至谷底后开始反弹,26日升到本月的最高点后又开始回落,以此规律月复一月。 (四)经济发达地区较不发达地区交通事故相对较多,死亡人数多;沿海地区较内陆地区交通事故相对较多,死亡人数多。根据2002年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得知,广东、浙江、山东、江苏与四川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