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子曲《牧民新歌》中的吐音
牧民新歌〉笛子独奏吐音部分教学

牧民新歌〉笛子独奏吐音部分教学摘要:1.引言2.牧民新歌笛子独奏的背景和概述3.笛子独奏吐音部分的教学方法4.牧民新歌笛子独奏的演奏技巧5.结论正文:【引言】牧民新歌是一首经典的中国民乐曲目,以其优美的旋律和独特的表现力在音乐界享有盛誉。
近年来,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学习民乐。
其中,笛子作为中国传统乐器的代表之一,以其丰富的音色和表现力吸引了大量爱好者。
今天,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首著名的笛子独奏曲目——牧民新歌,并详细讲解其吐音部分的教学方法。
【牧民新歌笛子独奏的背景和概述】牧民新歌是一首富有内蒙民族特色的笛子独奏曲目,描绘了内蒙大草原上牧民们欢快生活的场景。
该曲目以其高亢、热情、奔放的旋律,展现了牧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在演奏过程中,吐音是牧民新歌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技巧,它使得曲目的旋律更加丰富多彩,富有表现力。
【笛子独奏吐音部分的教学方法】吐音是笛子演奏中的一种重要技巧,它通过改变气息的力度和口型的形状,使笛子发出短促、有力的音符。
在牧民新歌中,吐音的运用让曲目的旋律更加生动、富有感情。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吐音教学方法:1.指法练习:在练习吐音之前,首先要熟练掌握笛子的基本指法。
通过指法的练习,可以使演奏者更加熟练地控制笛子的音高和音色。
2.气息控制:吐音的演奏需要严格的气息控制。
在练习过程中,要注重调整气息的力度和节奏,以保证吐音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口型练习:口型是影响吐音发音的重要因素。
在练习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自己的口型,以保证吐音的发音准确。
4.音阶练习:在熟练掌握吐音技巧后,可以通过音阶的练习来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
在音阶练习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吐音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牧民新歌笛子独奏的演奏技巧】在演奏牧民新歌时,除了吐音技巧外,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表现力:在演奏过程中,要充分理解曲目的背景和情感,通过演奏技巧的表现,展现出曲目所蕴含的情感。
2.节奏感:牧民新歌的旋律热情奔放,因此在演奏过程中要注意节奏感的把握,以保证曲目的韵律感。
牧民新歌〉笛子独奏吐音部分教学

《牧民新歌》笛子独奏吐音部分教学一、吐音简介在笛子演奏中,吐音是一种非常重要且常见的演奏技巧。
吐音指的是通过特定的发音方法,在演奏笛子时使得音色更加丰富、生动。
吐音的运用可以让乐曲更加具有民族特色,也可以增加乐曲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掌握吐音部分的教学对于学习笛子独奏《牧民新歌》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二、掌握吐音所需注意的事项1. 呼吸控制:吐音的发声要依赖于呼吸,因此在演奏《牧民新歌》时,需要注意控制呼吸的力度和节奏,以便准确地发出吐音的音色。
2. 唇舌协调:吐音的发声还需要借助唇舌的协调,通过唇部的微妙变化来产生特定的音色效果,需要加强练习,提高唇部的敏感性和协调性。
3. 情感表达:吐音所带来的音色效果往往与情感表达密不可分,因此在演奏《牧民新歌》时,要注重情感的表达,通过吐音部分的变化来诠释牧民的情感和生活状态。
三、《牧民新歌》吐音部分的教学1. 基本吐音练习在开始教学《牧民新歌》吐音部分时,可以从基本吐音练习开始。
通过短促的连续吐音练习,可以增强学生的呼吸控制能力和唇部协调能力,使学生能够准确地发出吐音。
2. 音色调整练习吐音的音色调整是吐音部分的重点之一,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简单的音色调整练习,让学生掌握如何在演奏《牧民新歌》时,准确地调整音色,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3. 整体曲目练习在掌握了基本的吐音技巧和音色调整后,可以开始进行整体曲目练习,让学生将吐音技巧融入到《牧民新歌》的演奏中,使学生能够真正地掌握吐音在曲目中的运用。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个笛子独奏者,我深知吐音在《牧民新歌》中的重要性。
吐音不仅可以增加曲目的表现力,更可以让演奏更富有情感和生动性。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帮助他们理解吐音技巧的重要性,并通过细致的指导,让他们真正掌握吐音在《牧民新歌》中的运用。
总结回顾通过本文对《牧民新歌》吐音部分的教学,我们可以看到吐音在笛子演奏中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基本吐音练习、音色调整练习和整体曲目练习,逐步掌握如何准确、流畅地演奏吐音部分。
浅析竹笛演奏中吐音技巧及在北派中运用

浅析竹笛演奏中吐音技巧及在北派中运用作者:张恺来源:《北方音乐》2015年第15期【摘要】竹笛是我国古老的民族管乐器之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是最常见的,它的演奏技巧众多。
必须从吐音的单吐、双吐、三吐、内吐、反三吐等种类来探讨,以及它在北派中的运用,这样才能加深学习者了解吐音技巧在曲子中运用。
【关键词】历史起源;竹笛;吐音;北派引言竹笛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然而到20世纪下半叶,才是中国竹笛艺术迅猛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同时也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笛子演奏家及一批优秀的笛子独奏作品,并形成了南、北两大流派,分别以陆春龄曲笛艺术、冯子存的梆笛艺术为代表。
这里将了解的是竹笛演奏技巧之一的吐音及其以冯子存为代表的北派当中的运用,吐音的演奏技法在北派梆笛表演艺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让学习者更形象且深刻了解它。
一、竹笛的历史起源人们常说,我国最早的笛子乐器,是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后带回来的。
此说直到1973年,我国湖南长沙发掘了马王堆三号墓,在出土文物中发现有笛类乐器两支,才证实了早在张骞通西域之前半个世纪,笛类乐器已在我国境内广为流传。
1987年,在我国河南舞阳贾湖地方,出土了一大批新石器时代的骨笛。
经用现代先进的物理考古技术“碳十四同位素放射”及“树轮校正”法测定,确证这批骨笛距今已有八千至九千年以上的历史,故称为“中华第一笛”。
二、吐音的种类“吐音”大约可分单吐、双吐、三吐、内吐、反三吐等几种,现分述如下:(一)单吐1.单吐依靠气息和舌头的伸缩运动,使舌头有力地向前冲击,击打牙齿和嘴唇,当舌头顶住牙齿和嘴唇后迅速收回时,口腔便发出了“吐、吐......”的音,这种发音法便称为舌单吐,通常简称为“单吐”。
2.气单吐“气单吐”也是单吐的一种,通常称“气吐”。
3.唇单吐“唇单吐”简称“唇吐”,它是把上下嘴唇合在一起,同时收紧两腮,然后用口腔里的气息把它们冲开,就在这上下嘴唇分开的同时,要发出“普、普……”的声音。
牧民新歌笛子吹奏技巧

牧民新歌笛子吹奏技巧
1. 嘿,你知道牧民新歌笛子吹奏技巧里的气息控制有多重要吗?就像开车时控制油门一样关键!比如说,当你吹奏长音时,气息就得像那潺潺的溪流,平稳而持续,不能忽大忽小,否则那声音可不就难听啦!
2. 哇哦,指法在牧民新歌笛子吹奏中可真是个神奇的存在呀!这就好比是武林高手的招式,得灵活多变呀!你看,快速的段落里,指法就得跟那蝴蝶翩翩飞舞一样敏捷,才能把曲子的活泼展现出来呀!
3. 哎呀呀,牧民新歌里的吐音技巧那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呢!这不就像跑步时的冲刺嘛,要有力量又要恰到好处。
要是吐音太重,就显得生硬,太轻了又出不来效果,难吧?但掌握好了可就超厉害啦!
4. 嘿,你有没有想过,吹奏牧民新歌时的情感投入就像给曲子注入灵魂一样重要呢?当你带着对草原的热爱去吹奏,那感觉简直绝了!就好像你真的在那广阔的草原上奔驰一样!
5. 哇塞,装饰音在牧民新歌笛子吹奏里可是画龙点睛之笔呀!就跟给一幅画点缀上美丽的色彩一样。
比如一个小小的滑音,就能让曲子瞬间变得更有韵味啦!
6. 哈哈,吹奏牧民新歌时和其他乐器的配合那叫一个精彩呀!就如同一场盛大的舞会,大家各自发挥,却又无比和谐。
想象一下笛子与马头琴一起共鸣,那场面得多震撼呀!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牧民新歌笛子吹奏技巧丰富多彩,每一个技巧都值得我们去认真钻研和掌握,只有这样,才能完美地演绎出这首经典的曲子呀!。
笛子曲牧民新歌简介

笛子曲牧民新歌简介《牧民新歌》是简广易于1966年以内蒙古伊克昭盟民歌音调为素材创作的笛子曲,作品有着浓郁清新的民族民间音乐风格。
下面店铺给大家带来笛子曲《牧民新歌》的介绍,欢迎阅读!笛子曲《牧民新歌》的创作背景1966年简广易来到内蒙古伊克昭盟体验生活,被内蒙古大草原的风光深深打动而创作了此曲。
作品创作完成后正处于““””时期的动乱时代,当时没有被广泛传播,直到1973年才正式在广播电台播出,成为家喻户晓的笛子金曲。
它被选为中国民族十大金曲,又成为惟一被选人联合国科教文音乐教材的笛子曲,在笛子曲中具有很高的地位。
笛子曲《牧民新歌》的赏析引子部分的旋律非常动人,以羽调式的自然音列上下波动,自由伸展,运用垫音、颤音、滑音等笛子技法对旋律的巧妙装饰,刻画出了特定的意境:一望无际的草原,碧草如茵、蓝天白云、牛羊成群……旋律以“变宫为角”的手法,也就是原调中的“变宫” (音转化为新调的“角” 音,使调式色彩的变化在抒情宁静的旋律中获得一定的推动力。
中间有一段短暂离调,为大草原的无限风光增添了明亮向上的色彩。
而演奏上的气息控制、力度的对比等方面的考究,也使优美的旋律更充满了蓬勃激越之情。
第一段是优美深情的慢板。
旋律悠扬、流畅,展示了一种安详、幸福、恬美的意境,旋律中走马节奏的律动、羽调式旋律的强调和应用,更渲染了北国草原的风光,富于内蒙古民族民歌风味。
表现了牧民悠然骑在缓行的马上,时而明朗甜美,时而低回内在,时而又激动热情地歌唱生活、赞美家乡。
主题旋律在第一段中再现时,是跳跃的小快板。
把前面的慢板曲调加以变奏处理,改变节拍,加快速度,以吐音技巧和跳跃的节奏型使旋律活泼跳动,描绘出牧民骑着骏马前进的欢乐场景,这样从另一个侧面揭示了主题的意境,将牧民扬鞭催马奔腾如风的欢乐情景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
第二段,将主题音调的节奏拉宽,以四个小段落展开乐思,各小段均为方整的十六小节,在乐思的展开上是起、承、转、合的关系,富有民族传统多个曲牌联辍的结构特点。
牧民新歌〉笛子独奏吐音部分教学

牧民新歌〉笛子独奏吐音部分教学摘要:I.笛子独奏简介- 笛子独奏的定义- 笛子独奏的历史和发展II.牧民新歌笛子独奏吐音部分教学- 教学背景- 吐音技巧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 吐音的定义和分类- 吐音的技巧和练习方法- 吐音的应用和实践III.教学总结与展望- 教学成果评估- 对学生的建议和展望正文:I.笛子独奏简介笛子独奏,顾名思义,是指由一个人演奏的笛子曲目。
它是一种具有广泛历史和民间传统的音乐表演形式,拥有丰富的曲目和技巧。
笛子独奏既可以表现宁静优雅的气氛,也可以展现激情四溢的情感,因此深受人们喜爱。
笛子独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
据史书记载,笛子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被称为“横吹”。
它最初是作为一种伴奏乐器出现的,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奏乐器。
随着历史的推移,笛子独奏逐渐形成了多种地方风格和演奏技巧,如江苏、广东、河南等地区的笛子演奏风格。
II.牧民新歌笛子独奏吐音部分教学《牧民新歌》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笛子独奏曲,以浓郁的草原风情和优美的旋律赢得了广泛的喜爱。
在这首作品中,吐音技巧的运用尤为重要,它能够体现出作品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增强音乐的表现力。
本次教学的吐音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吐音的定义和分类吐音是指在吹奏过程中,通过迅速关闭和打开吹口,使气流产生瞬间中断和恢复,从而发出的一种特殊音响效果。
根据气流中断的时间和方式,吐音可以分为长吐、短吐、碎吐等不同类型。
- 吐音的技巧和练习方法吐音的技巧主要包括:吹奏力度、吹奏速度、吐音位置等方面。
在练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正确的吹奏姿势,保持稳定的气息控制,并逐渐提高吐音的准确性和灵活性。
此外,还可以通过练习不同的吐音组合和变化,提高自己的技巧水平。
- 吐音的应用和实践在实际演奏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作品的节奏、旋律和情感要求,灵活运用吐音技巧。
例如,在《牧民新歌》中,吐音不仅要表现出草原的宽广和悠远,还要体现出牧民的热情和豪放。
因此,学生需要在练习过程中,不断摸索和尝试,使吐音技巧与作品的整体表现相协调。
牧民新歌〉笛子独奏吐音部分教学

牧民新歌〉笛子独奏吐音部分教学【最新版】目录1.牧民新歌笛子独奏的背景介绍2.笛子独奏吐音部分的教学方法3.牧民新歌笛子独奏的演奏技巧和注意事项4.笛子独奏吐音部分在牧民新歌中的应用实例5.结论正文一、牧民新歌笛子独奏的背景介绍牧民新歌是一首富有内蒙民族特色的笛子独奏曲,以其独特的旋律和表达方式展现了内蒙大草原的辽阔和牧民们的热情。
作为一首经典的民乐曲目,牧民新歌笛子独奏在演奏时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其中吐音部分是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笛子独奏吐音部分的教学方法1.掌握正确的吹奏姿势:在吹奏笛子时,要保持身体自然放松,吹嘴与笛子口之间的距离适中,以保证气流的稳定。
2.熟悉吐音的技巧:吐音是笛子演奏中的一种重要技巧,通过改变指法的组合,可以实现不同的吐音效果。
常见的吐音方法有单吐、双吐、三吐等。
3.练习吐音的准确性:在练习过程中,要掌握好每个音符的时长和力度,以保证整个曲目的连贯性和和谐性。
三、牧民新歌笛子独奏的演奏技巧和注意事项1.在演奏过程中,要保持节奏感,掌握好每个音符的时长和力度。
2.注意气息的运用,要保证气流的稳定,避免出现断音或颤音的情况。
3.在演奏高音部分时,可以通过调整指法和吹嘴与笛子口的距离来实现准确的音高。
4.在演奏过程中,要注重表现力,通过音色、力度、节奏等方面展现曲目的情感内涵。
四、笛子独奏吐音部分在牧民新歌中的应用实例在牧民新歌的笛子独奏中,吐音部分出现在曲目的高潮部分,通过不同音符的组合和变换,表现出牧民们欢快、热情的生活态度。
五、结论总之,牧民新歌笛子独奏是一首富有特色的民乐曲目,掌握好吐音部分的技巧对于演奏好这首曲目至关重要。
牧民新歌〉笛子独奏吐音部分教学

牧民新歌〉笛子独奏吐音部分教学【实用版】目录1.牧民新歌笛子独奏的背景和概述2.笛子独奏的技巧和吐音部分的重要性3.牧民新歌笛子独奏吐音部分的教学方法和实践4.牧民新歌笛子独奏的演奏效果和艺术价值5.结论正文一、牧民新歌笛子独奏的背景和概述《牧民新歌》是一首著名的民乐曲,由我国著名作曲家王酩创作于1960 年代。
该曲以新疆哈萨克族民歌为素材,采用 F 调笛子独奏的形式,展现了草原牧民欢快、热情、奔放的生活情景。
笛子独奏以其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技巧,使这首乐曲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情,深受广大听众喜爱。
二、笛子独奏的技巧和吐音部分的重要性笛子独奏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音乐艺术形式,它要求演奏者具备高超的演奏技巧和丰富的表现力。
在笛子独奏中,吐音是表现乐曲韵味和情感的重要手段之一。
吐音是指在吹奏过程中,通过改变气息、指法和吹嘴的运用,使笛子发出短促、跳跃、断续的音效。
在《牧民新歌》中,吐音的运用恰到好处,为乐曲增色不少。
三、牧民新歌笛子独奏吐音部分的教学方法和实践1.选择合适的笛子:演奏《牧民新歌》时,建议使用 F 调笛子,因为 F 调笛子的音色较为明亮,能够较好地表现乐曲的欢快氛围。
2.学习基本吐音技巧:演奏者需要熟悉笛子的指法和吹嘴的运用,掌握不同吐音方法的发音原理和技巧。
3.分段练习:将乐曲划分为若干小节,逐段进行吐音练习,以确保在实际演奏中能够准确地表现出吐音的效果。
4.结合乐曲情感进行练习:在练习过程中,要理解乐曲的情感表达,将吐音与音乐融为一体,更好地传递乐曲的内涵。
四、牧民新歌笛子独奏的演奏效果和艺术价值《牧民新歌》笛子独奏的演奏效果独特,富有感染力。
通过演奏者精湛的技艺和情感的投入,使听众仿佛置身于辽阔的草原,感受牧民们欢快的生活氛围。
这首乐曲的艺术价值不仅在于它优美的旋律和丰富的表现力,还在于它传承了我国民间音乐文化的精髓,成为民族音乐的瑰宝。
五、结论总之,《牧民新歌》笛子独奏是一首富有特色的民乐佳作,其独特的演奏技巧和吐音部分的运用为乐曲增色不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绪论 (1)1《牧民新歌》的作者简介、创作背景及作曲简介 (2)1.1《牧民新歌》的作者简介 (2)1.2《牧民新歌》的创作背景 (3)1.3《牧民新歌》的曲式分析 (3)1.4小结 (6)2吐音的分类及基本练习方法 (7)2.1吐音的分类 (7)2.1.1吐音 (7)2.1.2双吐 (7)2.1.3 三吐 (7)2.2吐音的基本练习方法 (7)2.2.1练习吐音时应注意的事项 (7)2.2.2 吐音的练习要点及练习方法 (8)2.2.3双吐练习 (8)2.2.4三吐练习 (9)2.3小结 (9)3吐音在《牧民新歌》中的风格特征及表现力 (10)3.1吐音的风格特征及表现力 (10)3.2《牧民新歌》与《扬鞭催马运粮忙》中吐音的异同之处 (10)3.3吐音在《牧民新歌》中的风格特征及表现力 (12)4结语 (13)参考文献 (14)致谢 (15)绪论竹笛是我国一件非常具有特色的民族吹奏乐器,它具有悠久的历史。
一般分(南方的)曲笛和(北方的)梆笛两种。
笛子的表现力非常丰富,吐音技巧的掌握,是丰富笛子表现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牧民新歌》这首作品以浓郁清新的蒙古民间音乐风格为主,优美抒情的旋律再上活泼欢快的节奏、描绘出了浓郁的草原气息,迷人的草原景色和牧民富有诗意的放牧画卷,同时也表现出了新时代内蒙古牧民的精神风貌。
蒙古族的民间音乐形式丰富多彩,这与蒙古族人民自古以来生活在中国北方草原地带,过着游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牧民的生活离不开马,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蒙古族音乐舞蹈中反映牧马生活的作品,使我们联想到骏马奔腾纵跃和蒙古族人民骠悍勇敢的性格,笛子在表现这种热烈奔放的情绪时,大多数使用吐声,连绪的三吐声效果来模拟马蹄声。
现在网上关于笛子的论文有50余篇,主要是研究笛子气息控制、循环换气、音准问题,研究笛子吐音方法的论文的不少,但研究的方法不详细,有研究《牧民新歌》的论文,都从作品分析研究,但目前还暂无研究《牧民新歌》中的吐音的论文。
研究有关笛子的论文很多,但真正为笛子爱好者着想、帮他们解决疑难问题的内容很少,尤其是吐音这方面的内容。
演奏音乐作品,就要充分表现作品的内容和情感,用美妙的音响感染听众,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
笛子演奏中吐音的技巧是笛子技巧的重要技巧之一,吐音技巧的掌握是丰富笛子表现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如果吐音技巧不到位,吐音吐的音不利索、没有颗粒感,会严重破坏整首曲子的美感,使整个曲子失去笛子该有的音色之美。
笔者通过本文把一些书上较少提到但比较重要的一些吐音练习技巧总结出来和大家共享,希望帮助到更多的笛子爱好者掌握好吐音的练习方法。
1《牧民新歌》的作者简介、创作背景及作曲简介1.1 《牧民新歌》的作者简介《牧民新歌》的作者简广易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笛子演奏家,1944年出生于四川重庆,原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及中国广播艺术团民乐团独奏演员。
简广易先生九岁开始学习笛子,1962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曾经跟随民间音乐家叶仰曦、段广义以及著名的笛子演奏家刘森老师学习笛子,出于对笛子艺术的热爱,在毕业后他选择了加入中国广播艺术团民乐团的工作。
简广易先生不是天降奇才聪慧超凡之人,他每天能在琴房练八个小时笛子,他是苦学成才的典范。
简广易先生是刘森大师正宗的笛子传人,他大扬了笛子如歌之风韵,承继师父之笛子须兼容“二人台”之刚毅、广东音乐之清柔的特点。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在长达四十多年的笛子演奏生涯中,不断求索创新,满腔热情地运用笛子艺术表现时代精神,赞美新生活,在笛子创作和演奏方面取得了很高的学术成就。
他创作并演奏的《牧民新歌》、《山村迎亲人》等都已成为笛子曲的经典作品。
中国的笛子千曲万首,只有简广易的这首《牧民新歌》风糜海内外,成为笛子曲的代表作,被编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音乐教材,列为中国广播艺术团之保留曲目,在笛子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简广易先生是最早摸索和改进笛子演奏方法的演奏家之一,通过《流浪者之歌》等民间风格很强的改编外国曲目的实验,成就了他在笛子演奏技法上的重大突破。
简广易先生的演奏热情奔放、潇洒自如而又亲切近人,简广易先生的笛子音色醇美,音质坚实,音域宽广,运指铿锵有力且敏捷灵巧,由他自己创编的笛子尤以富有生活情趣、通俗明快见长,许多乐曲不仅在前些年里广为流传,即使至今,仍深受人们的喜爱。
他是海内外享有盛誉的笛子演奏家,是业内公认的中国笛子演奏新派的杰出代表。
简广易先生曾先后出访日本、德国、意大利、南斯拉夫、罗马尼亚、澳大利亚;纽西兰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他以出色的演奏技巧和平易近人的演奏风格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后来并于1982年至1992年间赴法深造,1992年5月在巴黎举办了个人独奏音乐会在音乐会上演奏了笛、箫、埙、口笛、巴乌、葫芦丝等传统民族乐器,精湛的技艺、精彩的演出博得《欧洲时报》、《欧洲日报》等媒体给予的高度评价。
简广易先生不幸于2000年夏天因忧郁症去世。
1.2 《牧民新歌》的创作背景《牧民新歌》是简广易先生1966年创作的一首笛子独奏曲。
1966年简广易先生到内蒙古伊克昭盟体验生活,被内蒙古大草原美丽的风光景象所深深打动,创作了这首笛子名曲。
《牧民新歌》是以内蒙民歌音调为素材创作的,蒙古族的民间音乐也是丰富多彩的,这与蒙古族人民自古以来生活在中国北方草原地带,过着游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蒙古民族一直以来都是游民民族,在生产、生活中都要以马代步。
一年一度的达幕大会,更是有赛马的项目,作品中运用了笛子的双吐加三吐来模仿马蹄的声音,形象地表现出骏马奔腾的效果。
作者在创作该作品时正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动乱时代,所以当时并没有被广泛传播,直到1973年才正式在广播电台播出,成为家喻户晓的笛子金曲。
1.3 《牧民新歌》的曲式分析《牧民新歌》为四部曲式结构,乐曲共分五段。
自由抒展的引子展现出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碧草如茵、天高云淡的画面,中间短暂的离调增添了蓬勃激越之情,尤为动人。
优美抒情的慢板,似牧民悠然骑在缓行的马上,时而明朗甜美,时而低回内在,时而又激动热情地歌唱生活、赞美家乡。
小快板,以牧民身骑飞驰的骏马自豪高歌,继而音乐在高音区转宫调式,色彩明亮新颖,将激越之情推向新高潮。
最后一段,情绪更为热烈,形成了万马奋蹄、嘶鸣声声的欢腾气氛。
乐曲清润甜美,深切而细腻,融抒情与激情为一体,使乐曲极富歌唱性和感染力。
演奏上既有北方梆笛高亢明亮、灵魂爽朗的风格,又兼蓄有南方曲笛抒情柔美的特点。
乐曲的开头是一段长长的、悠扬的、自由的、带有马头琴韵味的引子。
宽广辽阔的引子仿佛把我们带入到一望无际的草原。
第一段是优美深情的慢板,具有内蒙民歌风味的曲调,倾吐着牧民对新生活的热爱。
第二段是跳跃的小快板,把前面慢板曲调加以变奏处理,运用双吐和三吐的技巧和跳跃的节奏型,描绘出牧民骑着骏马的欢乐景象。
第三段将主题音乐的节奏拉宽,旋律热情舒展,表达了牧民对新生活的纵情歌颂。
乐曲的第三部分是一段小快板,用于表现蒙古短笛民歌明快节奏的特点,以笛子跳跃的三吐加双吐的技法演奏,用马玲和木鱼伴奏,模仿牧民策马奔驰时的欢快的马蹄声,描写牧民在广阔的草原上放牧的欢乐情景。
蒙古民族一直以来都是游民民族,在生产、生活中都要以马代步。
一年一度的达幕大会,更是有赛马的项目,用笛子的三吐加双吐来模仿马蹄的声音,能够形象地表现出骏马奔腾的效果,仿佛是那达幕大会骑手们在角逐,晚会上热烈欢畅的骑马舞蹈,拿着套马杆的牧民在马群中穿梭。
乐曲把草原生活的景象展现在听众面前。
采用的指跳音与吐音相结合的指法,给听者一个奔腾跳跃的感受。
这里的旋律上下波动,逐渐向上。
四段巧妙地运用了调式对比的手段,以明亮的宫调式色彩,使音乐情绪更高涨。
第五段运用了花舌、飞指颤指等技巧,急速的十六分音符进行和强烈的节奏,渲染了辽阔草原草原人欢马叫的热烈气氛,在高潮中结束了全曲。
1.4小结《牧民新歌》是笛子演奏家简广易先生根据蒙古音乐风格创作的笛子独奏曲,是新派笛子的代表乐曲之一。
《牧民新歌》在于一个新字,我们能感受到它既是内蒙风格,又有创新的特点。
《牧民新歌》为四部曲式结构,乐曲共分五段。
乐曲的引子部分较自由的、带有马头琴韵味;乐曲第一段是优美深情的慢板;乐曲的第二段是跳跃的小快板,把前面慢板曲调加以变奏处理,运用了双吐和三吐的技巧和跳跃的节奏型;乐曲第三部分主题音乐节奏拉宽,旋律热情舒展;四段巧妙地运用了调式对比的手段,使音乐情绪更高涨;第五段运用了花舌、飞指颤指等技巧及急速而强烈的节奏,在高潮中结束了全曲。
该作品以浓郁清新的民族民间风格音乐风格,亲切感人的旋律,活泼跳动的节奏展现出蒙古大草原的风光和牧场上一片生机勃勃的欢快景象,表现了牧民新时期的精神面貌。
该乐曲还使用了连续的三吐声效果,模拟马蹄声,还有一种特殊的气指技巧相配合模拟马嘶声,模仿出马蹄琴的声音,这种风格比较罕见。
演奏技法上既有北方梆笛高亢明亮、爽朗俏皮的风格,又兼有南方曲笛圆润含蓄、抒情柔美的特点。
2吐音的分类及基本练习方法2.1 吐音的分类笛子的吐音有以下几种:单吐、双吐、三吐、碎吐、循环气双吐。
单吐、双吐和三吐经常用到,其它的用的比较少。
2.1.1吐音单吐是吐音的基础入门,单吐主要又分有顿吐,气吐,软吐,硬吐。
单吐注重的就是“吐”的这个点,并且这个点要时值均匀不能有长有短。
2.1.2双吐双吐是吐音中最重要的,也是问题最多的。
有人说双吐拟音是“吐库”,有人说是“得各”人说是“肯区”等等,众多说法尚无定论。
我认为双吐或三吐时以“吐库”发音最为标准。
要求吐音吐的干净利索,饱满有弹性颗粒感强。
2.1.3 三吐三吐就是在双吐的基础上再加一个吐音。
经常用于模仿马蹄声。
“吐吐库”或者是“吐库吐”,这种吐音很有推动力。
2.2 吐音的基本练习方法吐音是笛子中尤其重要的一种技巧。
怎样使每一个“吐音”都十分清楚呢?我认为除了在吹奏的时候要注意气息的控制,还有注意舌头的振动与吹出的气流。
2.2.1练习吐音时应注意的事项练习吐音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⑴吹奏“吐音”的发音方法要正确,发音要结实、清楚。
⑵练习时吐气不中断,气要轻吐,不要太用力。
⑶舌头收缩时,距离吹口要尽量短些,使气流能通过即可。
⑷舌头的动作要灵活,不要过分紧张,舌尖部分堵住吹口不要用力,只要接触到就行,特别在起音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舌头的振动与吹出气流的同时性,否则,吐音就模糊不清。
2.2.2 吐音的练习要点及练习方法吐音的主要点是要“吐”清楚,吐出来的音要有弹性,要利索一点,不能拖泥带水。
一定要吹得短促而有弹性有力度,还要有颗粒感。
练习时候我们可以先不对着笛子练,先做舌头动作的训练和发声的练习。
首先摆正舌头的位置,舌尖顶住吹口不要用力,嘴里念“吐”字,刚开始练的时候可以“吐”出声音来,然后我们再慢慢的把声音变小,慢慢的变的更小,再把“吐”的力度也变小,轻轻的“吐”,再由慢到快的不断的练习,然后再到乐器上吹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