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迪图书馆简介

合集下载

探访全球藏书最壮观的14座图书馆

探访全球藏书最壮观的14座图书馆

探访全球藏书最壮观的14座图书馆来源:环球网有一些人,热爱藏书,却不太在乎藏书环境。

英王亨利八世藏书丰厚,但糟糕的环境震惊了每一个参观的游客:图书乱七八糟地扔在地上,把地面都盖住了。

幸好,自罗马时代起,也有一些藏书家十分爱惜自己的藏书,想展示出它们最好的样子。

不可思议的是,至今还没有一本书追溯过图书馆的发展历史。

过去三年间,赫芬顿邮报专栏作家詹姆斯·W·P·坎贝尔(James W. P. Campbell)和摄影师威尔·普赖斯(Will Pryce)走遍了全球21个国家85座最壮观的图书馆,出版了《图书馆:一部世界史》,该书是至今对图书馆建筑最完整的记载。

马尔恰纳图书馆(The Biblioteca Marciana),意大利威尼斯从总督府前面的广场上推开一扇门进去,走过一段精美华丽的楼梯,就能到达建于1564年的马尔恰纳图书馆一层入口的大厅了。

从1596年图书馆建馆之初,大堂里就陈列着格里玛尼收藏的雕塑。

另一边的阅览室是威尼斯最精致的房间之一,其天花板由当时顶尖的艺术家装饰完成。

起初,阅览室里摆着38张长木桌,分放在不同的角落,就像现在教室里的课桌一样。

这些木桌上陈列着1472年贝萨里翁大主教留给威尼斯的珍贵手卷,每卷书都用铁链锁在桌子上。

努瓦永教堂图书馆(The Library of the Chapter of Noyon Cathedral),法国历史上,图书馆屡屡遭受战火破坏。

在法国的努瓦永教堂图书馆,伤痕累累的图书就是历史的见证。

作为一栋木质结构的图书馆,努瓦永是16世纪一个不可思议的幸存者。

在中世纪后期,木质图书馆并不少见,但只要一有机会,人们就会把它们改建成砖石结构以防火灾。

这个图书馆所受的破坏全是战争造成的,炸弹爆炸导致散片飞溅最终直接嵌进了书里。

马拉泰斯塔图书馆(The Biblioteca Malatestiana),意大利切塞纳位于切塞纳的马拉泰斯塔图书馆毫无疑问是中世纪后期保存最完好的图书馆。

建筑概论课——贝聿铭和他的建筑作品

建筑概论课——贝聿铭和他的建筑作品

• 在拿破仑大厅仰视675片钻石状的玻璃,因为室内 外光线之亮度的差异,玻璃几乎视而不见,确实做 到了贝氏追求的目标,更可贵的是能从地下室体会 户外,欣赏卢浮宫优雅的建筑,让内外相边接,着 实创造了划时代性的室内空间设计。
卢浮宫院内的玻璃金字塔
玻璃金字塔的成功
• 自1989年建成以来,玻璃金字塔逐渐成为卢浮宫的标志性 建筑,挑剔的法国人也慢慢接受并称赞这一建筑创举。玻璃 金字塔成为卢浮宫中与《蒙娜· 丽莎》画像和断臂维纳斯雕 塑相提并论的观赏热点。据说,三分之二的游客宁肯挤在玻 璃金字塔前排长队,也不愿从游客相对较少的另外两个入口 进馆参观。 • 玻璃金字塔不仅成了二十世纪现代经典建筑之一,而且成为 巴黎最具标志性的建筑。法国人称赞它是罗浮宫里飞来的巨 大宝石,法国政府为此授予贝聿铭法国最高荣誉奖章。
建筑装饰是 铝质框架及玻璃天幕,石灰石, 有专门开发的染色混凝土等暖色物料。
在屋面玻璃与钢管支撑 杆之间的空间,设计了滤光 作用的仿木色铝合金格栅。 除了美学上的成功外,格栅 梦幻般的影子泼撒在美术馆 的大厅及走廊,它与传统的 日本竹帘式的“影子文化” 对上了话,这个强烈的效果 是始料未及的。
一向喜欢将隐藏在造型中 的几何形提纯。这个入门建筑, 细看屋顶的框架线,由大小正 方形和三角形构成,它们互相 交错、像是一幅几何形错觉绘 画。屋顶中最大的一个三角形 的腰边,向两边延伸,就会自 然与台阶两边的围墙斜边相连 接,这时我们所看到的是一个 巨大的、稳定的正三角,这便 是贝聿铭的妙笔所在。如果说 有受到日本的影响,应该是被 强调了的清析的轮廓和剪影效 果。
贝聿铭的建筑设计有三个特色:一是建筑造型 与所处环境自然融化。二是空间处理独具匠心。三 是建筑材料考究和建筑内部设计精巧。这些特色在 「东馆」的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贝聿铭成名作—肯尼迪图书馆背后的故事,比做事更重要的,是做人

贝聿铭成名作—肯尼迪图书馆背后的故事,比做事更重要的,是做人

贝聿铭成名作—肯尼迪图书馆背后的故事,比做事更重要的,是做人贝聿铭与杰奎琳夫人1963年10月,约翰·肯尼迪在他的母校哈佛大学亲自为他的总统图书馆选定了一块2英亩(0.8公顷)的场地,并计划将它建成一个档案馆、博物馆、教育中心以及他的办公室。

一个月之后,肯尼迪遇刺身亡,这一悲剧改变了整个计划,沉浸在悲痛之中的美国国民从四面八方提供支持,迅速地推进了图书馆项目的进程。

肯尼迪图书馆面临的形势是美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在它之前已存在五个总统图书馆都不在市中心,它们中没有一个试图收集整任政府所有的档案记录,而且还是在电视时代。

同时,肯尼迪图书馆还面临着缅怀一个刚刚遇刺的领袖这个特殊的挑战。

约翰·肯尼迪总统和夫人杰奎琳肯尼迪的遗孀杰奎琳邀请来了一众著名的建筑师、设计师,来参加一个为期两天的会议,席间准备提出图书馆的建设计划,并建议如何寻找合适的建筑师。

会议的第一天,大家考察了现场,并进行了分组讨论,随后在哈佛大学的罗宾楼宴请了全体建筑师(巧合的是贝聿铭联合事务所将在接下来的一周在这里办展。

) 次日早上,在出发到海恩尼斯港的肯尼迪宅邸之前,由所有的建筑师不记名投票提名一位候选者。

贝聿铭正是六位最终候选者之一。

建筑师推荐名单及票数按照建筑师推荐的名单,杰奎琳夫人先后拜访了三位建筑师的事务所,密斯·凡德罗、路易斯·康、贝聿铭。

与两位前辈大师相比,贝聿铭既年轻,又没有名气,还没有代表作。

杰奎琳首先拜访了当时名气最大的密斯·凡德罗,他高傲冷淡,甚至不屑于接这样单子,一直叼着雪茄,不紧不慢的态度几乎惹恼了杰奎琳,事后她表示永远不会再来这个鬼地方。

而另一位大师路易斯·康,他的话语是出了名的晦涩难懂,况且他的脸上还有疤,衣着打扮也显得邋遢,同样也没有能打动杰奎琳,所有希望都落在了最后一人身上,那就是贝聿铭。

贝聿铭非常渴望得到此次机会。

为了获得这个项目,他作了充足的准备。

【建筑】世界上最著名的20个图书馆

【建筑】世界上最著名的20个图书馆

【建筑】世界上最著名的20个图书馆治·皮博迪图书馆如今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一部分,书馆书库的特色是五排令人印象深刻的铸铁阳台。

乔治·皮博迪是19世纪美国一名富有的商人,他于1857年拿出30万美元用于在巴尔的摩市建立这座图书馆,以感谢市民的和善、好客。

这座图书馆的藏品都对普通民众开放,以谨记建立之初的目标∶永远对需要查阅的人免费开放。

意大利威尼斯圣索维诺图书馆奥地利阿德蒙特圣本笃修道院图书馆奥地利阿德蒙特圣本笃修道院建于1074年,在随后近千年的时间里,它收集并保存了无数的书籍、手稿、画册等文化产品。

1776年,在这座修道院里建起了一座恢弘的图书馆,用于收藏这些珍贵的物品。

它是欧洲后期巴洛克风格最大的建筑作品之一,也是奥地利最重要的文化财富之一。

这一图书馆本身作为一件艺术品,包含着丰富的艺术样式,建筑、壁画、雕塑、手书和印刷品等多种艺术品完美的融合于一体。

虽然这是修道院建的图书馆,但其意义已超越了宗教,成为知识、文化与历史的一座丰碑。

西雅图中央图书馆2005年;西雅图中央图书馆(seattle public library)的落成,是OMA在21世纪的第一个经典作品。

西雅图中央图书馆大胆而新颖是的设计落成后,引起西雅图当地居民一些批评,主要是其外观一点都不像一般图书馆,且与市容格格不入。

但这个造价接近两亿美金的经典建筑也引起了设计界不少好评,并将西雅图推向了国际建筑舞台的一部份。

此案也使OMA获得《时代杂志》2004年最佳建筑奖与2005年AIA 荣誉奖(美国建筑业界最高成就奖)。

西雅图中心图书馆改变了“图书馆”的狭小定义,将原来意义上仅仅只是阅读查找书籍的地方重新定义为了一个信息储存的地方。

在这里,任何媒介无论新旧都平等明了的展示了出来。

在信息随手可得的今天,所有的信息媒介的同步性和内容的管理都使得图书馆起着异常重要的作用。

现代图书馆的灵活性在设计中都有考虑,对普通地面设计也有一定的创新,因为图书馆中的活动已不仅仅限于阅览书籍了。

普利茨克建筑奖0902

普利茨克建筑奖0902

美国建筑师协会金奖获奖年份中文名字其他奖励英文名1907年阿斯顿·韦伯Aston Webb1908年1909年查尔斯·弗伦·麦金Charles Follen McKim1910年1911年乔治·布朗·后George Browne Post1912年1913年1914年让·路易斯·帕斯卡Jean Louis Pascal1915年1916年空白处为该年度无人得奖1917年1918年1919年1920年1921年1922年维克多·拉卢Victor Laloux1923年亨利·培根Henry Bacon1924年1925年埃德温·鲁琴斯爵士Sir Edwin Landseer Lutyens 贝特伦·古德西Bertram Goodhue1926年1927年霍华德·范多伦·肖Howard Van Doren Shaw 1928年1929年米尔顿·贝内特·梅达里Milton Bennett Medary 1930年1931年1932年1933年拉格纳·奥斯特伯格Ragnar Ostberg1934年1935年1936年1937年1938年保罗·菲利普·克瑞Paul Philippe Cret1939年1940年1941年1942年1943年1944年路易斯·沙利文Louis Henri Sullivan1945年1946年1947年伊利尔·萨里南Eliel Saarinen1948年查尔斯·马基尼斯Charles Donagh Maginnis 1949年赖特Frank Lloyd Wright1950年帕德里克·艾伯克龙比爵士Sir Patrick Abercrombie1951年伯纳德·拉尔夫·梅贝克Bernard Ralph Maybeck 1952年奥格斯特·佩雷Auguste Perret1953年威廉·亚当斯·德拉诺William Adams Delano1954年1955年威廉·马里努斯·杜德克William Marinus Dudok 1956年克拉伦斯·斯坦Clarence Stein1957年拉尔夫·托马斯·沃克Ralph Thomas Walker 路易斯·斯基德莫尔Louis Skidmore1958年约翰·罗德John Wellborn Root1959年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1960年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1961年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1962年埃罗·沙里宁Eero Saarinen1963年阿尔瓦·阿尔托Alvar Aalto1964年皮埃尔·路易吉·奈尔维Pier Luigi Nervi1965年1966年丹下健三Kenzo Tange1967年华莱士·哈里森Wallace Harrison1968年马塞尔·布劳耶Marcel Breuer1969年威廉·威尔逊·沃斯特William Wilson Wurster 1970年理查德·巴克明斯特·富勒Richard Buckminster Fuller 1971年路易斯·康Louis Isadore Kahn1972年皮耶特罗·贝鲁斯基Pietro Belluschi1973年1974年1975年1976年1977年查理德·诺伊特拉Richard Neutra1978年菲利普·约翰逊Philip Johnson1979年贝聿铭Ieoh Ming Pei1980年1981年约瑟夫·路易斯·塞特Joseph Luis Sert1982年罗马尔多·朱尔格拉Romaldo Giurgola1983年纳撒尼尔·奥因斯Nathaniel A. Owings1984年1985年威廉·韦恩·考迪尔William Wayne Caudill 1986年亚瑟·查尔斯·埃里克森Arthur Charles Erickson 1987年1988年1989年约瑟夫·埃谢瑞克Joseph Esherick1990年费依·琼斯 E. Fay Jones1991年查尔斯·威拉德·摩尔Charles Willard Moore 1992年本杰明·汤普森Benjamin Thompson1993年凯文·罗奇Kevin Roche托马斯·杰斐逊 Thomas Jefferson1994年诺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1995年西萨·佩里Cesar Pelli1996年1997年理查德·迈耶Richard Meier1998年1999年法兰克·盖瑞Frank Gehry2000年瑞卡多·雷可瑞塔Ricardo Legorreta 2001年迈克尔·格雷夫斯Michael Graves2002年安藤忠雄Tadao Ando2003年2004年塞缪尔·莫克比Samuel Mockbee2005年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Santiago Calatrava 2006年安托尼·普里达克Antoine Predock2007年爱德华·拉华比·巴恩斯Edward Larrabee Barnes 2008年伦佐·皮亚诺Renzo Piano2009年2010年2011年/practicing/awards/AIAB025046国籍出生逝世评价代表作1英国1849-1930新古典主义白金汉宫美国1847-1909美术风格波斯顿公共图书馆美国1837-1913美术风格威廉斯堡储蓄银行法国1837-1920法国1850-1937美术风格图尔市政厅美国1866-1924美术风格林肯纪念堂英国1869-1944新古典主义海特拉巴住宅美国1869-1924内布拉斯加州议会大厦美国1869-1926第二长老会教堂美国1874-1929华盛顿纪念礼拜堂瑞典1866-1945浪漫主义斯德哥尔摩市政厅法国1876-1945古典主义泛美联盟大厦美国1856-1924早期现代主义芝加哥礼堂大楼芬兰1873-1950现代主义拉赫蒂市政厅美国1867-1955折衷主义圣帕特里克天主教会美国1869-1959现代主义芝加哥威利茨住宅英国1879-1957东北威尔士高等教育学院1862-1957折衷主义梅贝克工作室法国1874-1954新古典主义富兰克林街公寓美国1874-1960新古典主义新港艺术博物馆美国1882-1975菲普斯花园公寓美国1889–1973现代主义纽约电话公司大楼美国1897-1962现代主义林肯住宅美国1850-1891芝加哥学派风格Grannis街区德国1883-1969现代主义法古斯鞋楦厂(和A.迈耶合作设计)德国1886-1969现代主义白森毫夫公寓大楼法国1886-1965现代主义佛莱别墅美国1910-1961创造性建筑师圣路易市杰佛逊纪念碑芬兰1898-1976现代主义(地方风格)芬兰珊纳特赛罗市政中心意大利1891-1979罗马小体育宫日本1913-2005功能典型化代代木体育馆美国1895-1981现代主义联合国总部大楼美国1902-1981功能主义纽约萨拉·劳伦斯学院剧场美国1895-1973现代主义巴特勒众议院美国1895-1983未来主义节能多功能房美国1901-1974现代主义宾西法尼亚大学理查德医学研究中心意大利1899-1994现代主义中央路德教堂美国1892-1970现代主义罗维尔别墅美国1906-2005新古典主义与后现代休斯顿的潘索尔大厦美国1917-理性主义与几何构成东馆美国1902-1983现代主义米罗美术馆意大利1920-折衷主义朗音乐大楼美国1903-1984现代主义空军军官学校教堂美国1914-1983加拿大现代主义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博物馆美国1914-1998美国1921-2004李奥纳多教堂美国1925-1993现代主义华盛顿历史博物馆美国1918-2002现代主义法纳维厅市场美国1922-现代传统主义奥克兰博物馆英国1935-高技派德国柏林国会大厦美国1920-实用主义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双子塔美国1935-白色派与典雅主义罗马千禧教堂美国1929-解构主义毕尔包古根汉美术馆分馆墨西哥1931-现代主义蒙特里中心图书馆美国1934-后现代主义波特兰市政厅日本1941-反现代机能主义光的教堂美国1944-2001当代现代主义布莱恩特住宅西班牙1951-结构形态主义雅典奥运主体育场美国1936-建筑诗人台湾故宫南院美国1915-2004朴素的现代主义干草堆山工艺学院意大利1937-现代主义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代表作2代表作3圣巴塞洛缪教堂皇家瓦塞思中等学校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纽约大学俱乐部特洛伊储蓄银行布鲁克林历史协会鲁贝市政厅图尔Saint-Martin大教堂丹佛斯纪念图书馆康涅狄格火车站波克夏教区花园Tigbourne法院罗马众圣徒教堂新罕布什尔公共图书馆亨利·斯特德住宅尼·哈珀住宅湖鸟类保护区大钟楼海事历史博物馆施唐内利乌斯学校印第安纳波利斯公共图书馆底特律艺术研究所担保大厦伊利尔住宅约恩苏市政厅赫尔辛基火车站波斯顿学院新校园伊曼纽尔学院纽约州布法罗市拉金公司办公楼伊利诺州罗伯茨住宅伦敦规划(1943)大伦敦区域规划(1944)奇克住宅旧金山艺术宫勒兰西教堂嘉宫博物馆埃皮纳勒美国纪念馆尼克博克俱乐部恩光花园西联汇款大厦AT&T大厦美国空军军官学校纽约世界博览会展馆蒙托克大楼菲尼克斯大楼德意志制造联盟科隆展览会办公楼耶那市立剧场德国克雷费尔德朗格住宅西班牙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国际联盟总部设计方案萨伏伊别墅耶鲁大学冰球馆纽约肯尼迪机场环球航空公司候机楼帕伊米奥结核病疗养院伊马特拉市教堂大体育宫皮瑞里大厦广岛和平公园原子弹爆炸纪念馆埃克森大厦大都会歌剧院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大厦鹿特丹比仁考夫百货商店格雷戈里农舍西贝特住宅大球形美国展览馆联合油槽汽车公司修理大厅耶鲁大学美术馆索克大学研究所费城罗姆和哈斯公司总部大楼加利福尼亚路555号大楼考夫曼住宅特里迈尼住宅加利福尼亚州加登格罗芙的“水晶教堂”纽约的AT&T大楼(美国电话电报大楼)卢浮宫金字塔肯尼迪图书馆哈佛大学霍利奥克中心波士顿大学中央校园Tredyffrin公共图书馆联合基金司令部大楼威尔斯学院图书馆约翰汉寇克中心温哥华省法院圣地亚哥会议中心克洛斯比植物园索恩克朗礼拜堂加利福尼亚艺术中心国立东华大学威廉斯学院布朗夫曼科学中心设计学院剑桥设计研究总部福特基金会大楼DEERE WEST办公大楼英国多克福德美国航空博物馆英国伦敦“千年大厦”太平洋设计中心圣贝纳迪诺市政厅美国洛杉矶格蒂中心克曼德威尔广场西雅图摇滚乐博物馆圣塔摩尼卡购物中心王者之道旅馆雷诺工厂佛罗里达天鹅饭店休曼纳大厦水的教堂风的教堂蝴蝶住宅燕西小教堂里昂国际机场里斯本东方火车站亚历桑纳科学中心加拿大人权博物馆纽约麦迪逊大街590号的IBM办公楼奥斯本住宅关西国际机场提巴欧文化中心代表作4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摩根图书馆纽约时报大厦图尔火车站卫斯理大学Olin图书馆伦敦不列颠之家华盛顿酒店霍姆伍德乡村俱乐部佐恩博物馆福尔杰·莎士比亚图书馆珠宝商大楼Kleinhans音乐厅三一学院礼拜堂芝加哥罗比住宅玫瑰道圣若瑟教会重建沃尔特斯艺术画廊纽约长岛电话公司总部纽约布鲁克林退伍军人管理处总医院蒙娜德诺克大厦丹默斯托克居住区捷克斯洛伐克布尔诺巴黎瑞士学生宿舍华盛顿杜勒斯机场候机楼卡雷住宅都灵展览馆B厅东京都厅舍第一长老会教堂法国戛得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研究中心大厦詹森之家美国圣路易斯植物园热带植物展厅爱塞特图书馆俄勒冈的维拉米特大学德莱塞大楼劳维尔住宅与路德维西·密斯·凡·德·罗合作设计的西格莱姆大厦香山饭店在蓬塔马丁内特的住宅哥伦布市高中惠好公司总部鲍德温公园医疗中心库珀教堂贝亚维斯塔密西根大学卢里塔楼南街海港联邦广场饭店上海久事大厦华盛顿国家机场海滨别墅迪士尼音乐厅创新技术博物馆阿维亭中心泰特现代美术展览馆阿克伦男孩女孩俱乐部巴塞罗那聚光塔巴黎迪斯尼乐园中的圣塔菲饭店巴恩斯住宅梅尼博物馆代表作5代表作6大不列颠皇家海军学院南肯辛顿皇家科学学院宾夕法尼亚车站美国艺术学院纽约物产交易所世界大楼奥赛火车站奥斯博物馆卫斯理大学天文台卫斯理大学宿舍楼米德兰银行特拉法加广场加利福尼亚海军训练中心克兰布鲁克基督教堂湖畔新闻大楼普尔曼信托储蓄银行Nedre马尼拉Ekarne别墅家政大厦(现玛丽齿轮厅)建筑大厦(现戈德史密斯厅)考夫曼商店与公寓圣三一俄国东正教堂哥伦布第一基督教教会波赫尤拉保险大厦圣母大学法学院波士顿学院Gasson塔东京帝国饭店流水别墅督科学第一教堂安德鲁·劳森住宅香榭丽舍剧院巴黎高等师范学院音乐厅赖特纪念馆圣伯纳德学校时代广场大厦欧文信托大厦米度湖住宅发展小区Inland钢铁大厦北密西根333大厦芝加哥交易所大楼德国柏林西门子住宅区英国英平顿地方乡村学校密斯•凡•德•罗住宅范士沃斯住宅巴西里约热内卢教育卫生部大楼马赛公寓大楼底特律市通用汽车公司技术中心麻省理工学院礼堂奥尔夫斯贝格文化中心欧塔尼米技术学院礼堂纽约乔治·华盛顿桥汽车站梵蒂冈教皇大厅香川县厅舍山梨文化会馆斯图书馆拉瓜迪亚国际机场布劳耶住宅克拉克海滨别墅教皇楼网格穹顶孟加拉国达卡国民议会厅艾哈迈德巴德的印度管理学院佛蒙特州本宁顿大学图书馆俄勒冈州立大学布列腾布什大楼塞尔鲁尼别墅洛杉矶市考罗那初级小学达拉斯感恩广场德克萨斯州休斯顿美国银行美秀美术馆苏州博物馆已婚学生公寓哈佛大学科学中心堪培拉议会大厦费城INA塔楼威斯康辛第一广场希尔斯大厦瀑布大楼科威特石油大厦自然之家加利福尼亚大学附校哈斯商业学校迈阿密海边市场杰克逊维尔码头杜勒斯国际机场香港汇丰银行总部大厦英国伦敦千年桥世界金融中心冬季花园莱斯大学青鱼大厅深圳华侨城欢乐海岸“OCT会所”艾佛利费舍尔音乐厅盖瑞自宅跃鲤餐厅市政府电视广播中心视觉艺术中心纽瓦克博物馆布赖恩学院教学楼韩国国立博物馆新笛洋美术馆布莱恩特熏制室梅森本德社区中心巴伦西亚科学城密尔沃基美术馆亚历桑那州州立大学尼尔森美术中心加州史丹福大学帕洛奥托巴克住宅马斯特斯住宅日本大阪工业亭木棚状文化中心代表作7代表作8金钟拱 阿斯顿·韦伯大厦哈佛大学约翰逊门纽波特赌场纽约棉花交易所布利夫兰信托公司里昂信贷总部美国驻法大使馆联盟广场储蓄银行安布罗斯Swasey大帐蓬林迪斯法城堡爱尔兰国家战争纪念馆火奴鲁鲁艺术学院内布拉斯加国会大厦古德曼纪念剧院基督门徒教会德克萨斯州联盟大厦美国法院大楼克劳兹音乐店范爱伦大厦芬兰国家博物馆帕德里克大教堂罗马天主教堂约翰逊公司总部亚利桑那州斯科茨代尔博克住宅奇克院亚眠火车站蓬蒂厄车库斯特林化学实验室日本大使馆密歇根福特汽车总部大楼利华公司办公大厦芝加哥每日新闻报大楼克莱斯勒大厦格罗皮乌斯自用住宅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湖滨公寓美国伊利诺工学院建筑及设计系馆郎香教堂哈佛大学卡本特视觉艺术中心华沙学院诺埃宿舍莫尔斯学院赫尔辛基芬兰地亚会议厅伊马特拉附近的伏克塞涅斯卡教堂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楼米兰派拉里大楼仓敷县厅舍Mary圣大教堂洛克菲勒中心康宁玻璃中心道波楼吉拉德里广场费城市规划设计米尔溪公建住宅布克住宅乔治·福克斯大学千禧年塔和体育中心梅列海滨的汽车旅馆美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俄亥俄州克里夫兰雕刻中心美国康涅狄格州纽卡纳安玻璃住宅中银大厦约翰逊艺术馆琼·米罗画室琼·米罗基金会当代艺术研究中心麦克米兰•布隆德尔大厦洛杉矶加利佛尼亚广场克雷斯基学院日本东京千年塔日本东京世纪大厦哥伦布公众广场圣卢克诊所塔楼Jesolo丽都酒店及住宅区皮克&克洛彭堡百货大楼辛辛那提大学分子研究中心Conde Nast咖啡厅卡隆实验室瑞诺住宅滨港公寓塔楼奥兰多的迪斯尼世界旅馆苏菲亚王妃艺术中心布利码头博物馆学生小窝毕尔巴鄂步行桥毕尔巴鄂机场航楼佛罗里达州科学与工艺博物馆加州圣地亚哥教士队棒球场沃克艺术中心堪萨斯市皇冠中心休斯顿menil博物馆贝耶勒基金会博物馆代表作9伯明翰维多利亚法院香港立法会大楼维拉德住房威斯康辛国会大厦蒙特利尔证券交易所大楼切尔西储蓄银Halle兄弟百货公司凤凰公园美国国家科学院大楼四方俱乐部费城联邦储备银行联合信托大厦古根海姆博物馆泛美航空公司系统终端大楼马萨诸塞州西水桥小学何塞·昆西公立学校美国伊利诺理工学院皇冠厅纽约西格拉姆大厦印度昌迪加尔城市规划斯特尔斯学院联邦德国沃耳夫斯堡的沃尔斯瓦根文化中心不来梅市的高层公寓大楼罗马奥运会运动场馆阿尔及尔国际机场草月会馆霍普金斯中心莱曼住宅奥瑟住宅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大楼纽约林肯中心朱丽娅音乐学院洛杉矶鹰石俱乐部洛杉矶唱片名人堂JP摩根大楼华盛顿特区加拿大总理府西班牙巴伦西亚会议中心法国加里艺术中心米林·贝拉塔楼俄亥俄州艺术中心布尔达收藏馆波士顿儿童博物馆科尔多巴住宅汉诺威世博会墨西哥馆安特卫普市立美术馆姬路文学馆坦纳利佛音乐厅马德里巴伦西亚科学城德州奥斯汀市政厅纽约列克星敦大街599号达拉斯艺术博物馆罗马音乐厅琦玉广场梅隆科技馆德国柏林新国家美术馆贝克大楼维堡图书馆王子饭店波特兰博物馆旧金山圣玛丽大教堂皮诺基金会美术馆希腊Mimico Bridge斯达德霍芬火车站罗达高架桥瓦伦西亚的艺术科学城。

肯尼迪图书馆详解

肯尼迪图书馆详解
走进了一条不长的黑色隧道,迎来巨大黑色玻璃幕墙,这里几乎是个 室内广场,十层楼高的玻璃幕墙由黑色钢架支撑,除从顶部垂下一面 巨大的美国国旗,其他什么也没有。从玻璃墙往外看,非常明亮,波 士顿港,多切斯特海湾,海天一色,尽收眼底。建筑师的精髓,展览 设计者的精心,都发挥的淋漓尽致。游人得到的是巨大感触和情感冲 击。
图书馆倚海矗立
图书馆是一套几何图形 的组合,一个圆台形体 ,一个似长方形,似三 角形的竖体,一个横长 条体。
建筑外形
建筑主体上有一 块大面积突出的黑色 玻璃幕墙,镶嵌在全 白建筑正面上,整座 建筑造型独特简洁,黑
白反差分明。
体量对比
一个边长21.34米方形平面、高34.14米用空间网架支承的玻璃盒子, 径直插入三角形体之中,并与一个园形放映展示厅和2层的展示基地 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组有起有伏、曲折别致完整的空间序列。
பைடு நூலகம்
图书馆背靠蔚蓝的大海,周围是碧绿的草坪,草坪上点缀着三三两两 的树木。与建筑隔街对望的是一个很大的停车场。自己开车来的游人 停车也很方便。木质座椅隐藏在葱郁的树丛中,给这座纪念性建筑增 添了很强的人情味。入口处自然围合出一片公共的广场,茂密青葱的 树林以及设置在街边的座椅,都给人很强的亲近感。
出了小剧场,则进入实物展厅,再现了1960年在洛杉矶民主党大会决 定肯尼迪为35届总统获选人的情景,到处挂着支持肯尼迪的标语,旗 帜,和竞选的各种用品,墙上的屏幕上是肯尼迪当年在提名大会上讲 演原声影像资料。
接下去的展览相当于进入了白宫,再现了白宫走廊,椭圆形办公室, 第一夫人居室和大量世界各国政要及友人所送的贵重礼品。
约翰·肯尼迪图书馆
设计者:贝聿铭
使贝聿铭真正声名远扬,跻身世界级建筑大师行列的是对约翰·肯 尼迪图书馆的设计和改造。

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

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

• 1983
贝聿铭之设计理念
• • • • • 建筑界人士普遍认为贝聿铭的建筑设计有三个特色 一是建筑造型与所处环境自然融合。 二是空间处理独具匠心。 三是建筑材料考究建筑内部设计精巧。 这些特色在他的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纵观贝 聿铭的作品,他为产业革命以来的现代都市增添了 光辉,可以说与时代步伐一致。到了1988年,贝聿 铭决定不再接受大规模的建筑工程,而是改为慎重 地选择小规模的建筑,他所设计的建筑高度也越来 越低。美秀美术馆更明显地显示了晚年的贝聿铭对 东方意境,特别是故乡那遥远的风景——中国山水 理想风景画的握憬。日本的评论界讲得好,这件作 品标志着贝聿铭在漫长的建筑生涯中一个新的里程 。
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大师
——
贝聿铭
壹 贰 叁 肆 伍
人物生平 设计理念 著名作品 人物评价
中国情缘
世界著名建筑大师
• 贝聿铭(Ieoh Ming Pei)美
籍华人建筑师,同济大学名 誉教授。1917年4月26日生于 广州。他的祖辈是苏州望族 ,他曾在家族拥有的苏州园 林狮子林里度过了童年的时 光。10岁随父亲来到上海, 1935年远赴美国留学,先后 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 学习建筑,于1955年建立建 筑事务所,1990年退休。
• 摇滚音乐名人堂
贝聿铭之著名作品
• 由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 物馆新馆位于苏州古城北部历史保护 街区,与拙政园和太平天国忠王府毗 邻,设计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包 括拆迁在内总投资3.38亿元。设计完 工后的博物馆将收藏这个有着2500年 历史的苏州城的宝物,建筑不仅弥补 了古物无收藏之地之苦,同时也成为 苏州著名的传统而不失现代感的建筑 。新馆与拙政园相互借景、相互辉映 ,它将成为一代名园拙政园的现代化 延续。许多人反映,看新馆设计,越 看越有味道,会感到一种震撼心灵的 效果。

肯尼迪图书馆简介

肯尼迪图书馆简介

肯尼迪图书馆建筑师——贝聿铭姓名:学号:班级:建筑系建筑学二班“ 建筑的目的就是提升生活,建筑必须融入人类活动,并提升这种活动的品质,这就是我对建筑的瞧法,我期望人们能从这个角度来认识我的作品。

”——贝聿铭肯尼迪图书馆“一曲灯光与大理石、色彩与玻璃、绘画与雕塑的建筑交响乐”,成为美国建筑史上最佳杰作之一。

一.分析主体——个人建筑覌确立我的建筑覌:正如贝聿铭大师所说,建筑就是为人类服务的,建筑只有融入人类的活动,人性的关怀与思考才会有意义有价值让人觉温暖。

二.建筑简要分析:1,建筑作品背景分析以及建筑设计的前提条件:1964年为纪念已故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决定在波士顿港口建造一座永久性建筑物--约翰·肯尼迪图书馆。

由贝聿铭设计肯尼迪图书馆,就是总统夫人杰奎琳的主意。

她对不久前华盛顿完工的一座贝聿铭设计的国家美术馆东厅很欣赏。

肯尼迪图书馆选址的时候,本就是选在哈佛大学的,不知就是什么原因,也许来自哈佛大学本身,也许就是剑桥市政府,可能由于怕太多参观者所嚼的口香糖会弄脏了环境,总之,最终被拒绝。

最后偶然找到了多切斯特海滨的一片垃圾场,就就是这个垃圾场,无意中成就了贝聿铭的杰作,如今她被公认为波士顿的一大最佳风景名胜。

根据杰奎琳的建议与贝聿铭的理解,肯尼迪图书馆设计就是本着让其为一公共的文化中心,而非一块私人领地的初衷而行的。

所以建筑前面连肯尼迪的塑像也没有。

图书馆的展览内容也与建筑本身保持一致,不以歌颂与宣传为目的,而就是尽量让人身临其境。

馆内用了大量肯尼迪本人的影像资料,由她自己的历史资料来说,自己来讲。

2,建筑师简介:贝聿铭,美籍华人建筑师,1983年普利兹克奖得主,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贝聿铭为苏州望族之后,出生于民初广东省广州市,父亲贝祖贻曾任中华民国中央银行总裁,也就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

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代表作品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罗浮宫扩建工程、中国香港中国银行大厦,苏州博物馆,近期作品有卡达杜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肯尼迪总统图书馆是一座倚海矗立,黑白分明的现代化建筑。

是一套几何图形的组合,一个圆台形体,一个似长方形,似三角形的竖体,一个横长条体。

建筑主体上有一块大面积突出的黑色玻璃幕墙,镶嵌在全白建筑正面上,整座建筑造型独特简洁,反差分明。

图书馆并非在同一水平线上,一些空间低于地面,使建筑中最动情的因素留于地表。

图书馆是由一个10层楼高的三角形塔(主要用于文档放置,教育和行政),2层的展示基地(展示基地及300位的剧院)和110英尺高的纪念幕,整个搭配和谐一致。

美国国家美术馆(即西馆)的扩建部分,1978年落成。

它包括展出艺术品的展览馆、视觉艺术研究中心和行政管理机构用房。

贝聿铭设计。

东馆周围是重要的纪念性建筑,业主又提出许多特殊要求。

贝聿铭综合考虑了这些因素,妥善地解决了复杂而困难的设计问题,因而蜚声世界建筑界,并获得美国建筑师协会金质奖章。

东馆位于一块3.64公顷的梯形地段上,东望国会大厦,南临林荫广场,北面斜靠宾夕法尼亚大道,西隔100余米正对西馆东翼。

附近多是古典风格的重要公共建筑。

贝聿铭用一条对角线把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

西北部面积较大,是等腰三角形,底边朝西馆,以这部分作展览馆。

三个角上突起断面为平行四边形的四棱柱体。

东南部是直角三角形,为研究中心和行政管理机构用房。

对角线上筑实墙,两部分只在第四层相通。

这种划分使两大部分在体形上有明显的区别,但整个建筑又不失为一个整体。

展览馆和研究中心的入口都安排在西面一个长方形凹框中。

展览馆入口宽阔醒目,它的中轴线在西馆的东西轴线的延长线上,加强了两者的联系。

研究中心的入口偏处一隅,不引人注目。

划分这两个入口的是一个棱边朝外的三棱柱体,浅浅的棱线,清晰的阴影,使两个入口既分又合,整个立面既对称又不完全对称。

展览馆入口北侧有大型铜雕,无论就其位置、立意和形象来说,都与建筑紧密结合,相得益彰。

东西馆之间的小广场铺花岗石地面,与南北两边的交通干道区分开来。

广场中央布置喷泉、水幕,还有五个大小不一的三棱锥体,是建筑小品,也是广场地下餐厅借以采光的天窗。

广场上的水幕、喷泉跌落而下,形成瀑布景色,日光倾泻,水声汨汨。

观众沿地下通道自西馆来,可在此小憩,再乘自动步道到东馆大厅的底层。

展览馆美术馆馆长J.C.布朗认为欧美一些美术馆过于庄严,类若神殿,使人望而生畏;还有一些美术馆过于崇尚空间的灵活性,大而无当,往往使人疲乏、厌倦。

因此,他要求东馆应该有一种亲切宜人的气氛和宾至如归的感觉。

安放艺术品的应该是“房子”而不是“殿堂”,要使观众来此如同在家里安闲自在地观赏家藏珍品。

他还认为建筑应该有个中心,提供一种方向感。

为此,贝聿铭把三角形大厅作为中心,展览室围绕它布置。

观众通过楼梯、自动扶梯、平台和天桥出入各个展览室。

透过大厅开敞部分还可以看到周围建筑,从而辨别方向。

厅内布置树木、长椅,通道上也布置一些艺术品。

大厅高25米,顶上是25个三棱锥组成的钢网架天窗。

自然光经过天窗上一个个小遮阳镜折射、漫射之后,落在华丽的大理石墙面和天桥、平台上,非常柔和。

天窗架下悬挂着美国雕塑家A.考尔德的动态雕塑。

东馆的设计在许多地方若明若暗地隐喻西馆,而手法风格各异,旨趣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东馆内外所用的大理石的色彩、产地以至墙面分格和分缝宽度都与西馆相同。

但东馆的天桥、平台等钢筋混凝土水平构件用枞木作模板,表面精细,不贴大理石。

混凝土的颜色同墙面上贴的大理石颜色接近,而纹理质感不同。

东馆的展览室可以根据展品和管理者的意图调整平面形状和尺寸,有些房间还可以调整
天花高度,这样就避免了大而无当,而取得真正的灵活性,使观众觉得艺术品的安放各得其所。

按照布朗的要求,视觉艺术中心带有中世纪修道院和图书馆的色彩。

七层阅览室都面向较为封闭的、光线稍暗的大厅,力图创造一种使人陷入沉思的神秘、宁静的气氛。

肯尼迪图书馆:1964年为纪念已故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决定在波士顿港口建造一座永久性建筑物--约翰·肯尼迪图书馆。

这座建造了15年之久,于1979年落成的图书馆,由于设计新颖、造型大胆、技术高超,在美国建筑界引起轰动,公认是美国建筑史上最佳杰作之一。

美国建筑界宣布1979年是"贝聿铭年",授予他该年度的美国建筑学院金质奖章。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美国国家美术馆(即西馆)的扩建部分,1978年落成。

它包括展出艺术品的展览馆、视觉艺术研究中心和行政管理机构用房。

贝聿铭设计。

东馆周围是重要的纪念性建筑,业主又提出许多特殊要求。

贝聿铭综合考虑了这些因素,妥善地解决了复杂而困难的设计问题,因而蜚声世界建筑界,并获得美国建筑师协会金质奖章。

东馆位于一块3.64公顷的梯形地段上,东望国会大厦,南临林荫广场,北面斜靠宾夕法尼亚大道,西隔100余米正对西馆东翼。

附近多是古典风格的重要公共建筑。

贝聿铭用一条对角线把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

西北部面积较大,是等腰三角形,底边朝西馆,以这部分作展览馆。

三个角上突起断面为平行四边形的四棱柱体。

东南部是直角三角形,为研究中心和行政管理机构用房。

对角线上筑实墙,两部分只在第四层相通。

这种划分使两大部分在体形上有明显的区别,但整个建筑又不失为一个整体。

展览馆和研究中心的入口都安排在西面一个长方形凹框中。

展览馆入口宽阔醒目,它的中轴线在西馆的东西轴线的延长线上,加强了两者的联系。

研究中心的入口偏处一隅,不引人注目。

划分这两个入口的是一个棱边朝外的三棱柱体,浅浅的棱线,清晰的阴影,使两个入口既分又合,整个立面既对称又不完全对称。

展览馆入口北侧有大型铜雕,无论就其位置、立意和形象来说,都与建筑紧密结合,相得益彰。

东西馆之间的小广场铺花岗石地面,与南北两边的交通干道区分开来。

广场中央布置喷泉、水幕,还有五个大小不一的三棱锥体,是建筑小品,也是广场地下餐厅借以采光的天窗。

广场上的水幕、喷泉跌落而下,形成瀑布景色,日光倾泻,水声汨汨。

观众沿地下通道自西馆来,可在此小憩,再乘自动步道到东馆大厅的底层。

展览馆美术馆馆长J.C.布朗认为欧美一些美术馆过于庄严,类若神殿,使人望而生畏;还有一些美术馆过于崇尚空间的灵活性,大而无当,往往使人疲乏、厌倦。

因此,他要求东馆应该有一种亲切宜人的气氛和宾至如归的感觉。

安放艺术品的应该是“房子”而不是“殿堂”,要使观众来此如同在家里安闲自在地观赏家藏珍品。

他还认为建筑应该有个中心,提供一种方向感。

为此,贝聿铭把三角形大厅作为中心,展览室围绕它布置。

观众通过楼梯、自动扶梯、平台和天桥出入各个展览室。

透过大厅开敞部分还可以看到周围建筑,从而辨别方向。

厅内布置树木、长椅,通道上也布置一些艺术品。

大厅高25米,顶上是25个三棱锥组成的钢网架天窗。

自然光经过天窗上一个个小遮阳镜折射、漫射之后,落在华丽的大理石墙面和天桥、平台上,非常柔和。

天窗架下悬挂着美国雕塑家A.考尔德的动态雕塑。

东馆的设计在许多地方若明若暗地隐喻西馆,而手法风格各异,旨趣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东馆内外所用的大理石的色彩、产地以至墙面分格和分缝宽度都
与西馆相同。

但东馆的天桥、平台等钢筋混凝土水平构件用枞木作模板,表面精细,不贴大理石。

混凝土的颜色同墙面上贴的大理石颜色接近,而纹理质感不同。

图(华盛顿:纽约时报)。

检索2008年8月16日。

“哈佛位置的项目是一个更大的,复杂的,其中包括图书馆,博物馆,肯尼迪政府学院和政治学院三部分组成。

只有政府管理学院已建成在哈佛“。

”一个125英尺(38米)高,九层,白色的混凝土塔住房办公室和档案室,和一个低圆截面包含两个剧院由薄壁桁架连接,灰色的玻璃凉亭,上升1满115英尺(35男性)形成的结构仪式心脏“。

饰面是既不豪华,也不特别;标准组件已保存的成本为$ 20.8万美元从公众礼品和肯尼迪家族提出的。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