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发展分析(完整版)知识讲解
中国股市发展史—PPT课件

四、影响我国股市发展的“三只手”
(一)、政府
中国股市走势主要受政府对经济 的宏观控制,和中国经济我个人感觉关系 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为什么这样说?打 个比方2008年受全球经济影响股市也是一 跌在跌那是不是股市就全是是亏钱的没赚 钱的?肯定不是。牛市中也有人亏钱,熊 市中也有人赚钱,如果投身股市就应该学 会信息的收集分析与个人的经验总结。以 上例来说很多人会说牛市赚钱的人多,熊 市亏钱的人多这是规律。但我个人认为不 管
牛市熊市,能赚钱才是硬道理。个人要有 个人对进入股市的定义才能擦亮眼睛。所 以在看待股市走势上第一要看的是政府, 政府怎么看?要密切跟进政府每天相关的 公告如政监局统计局的信息,了解政府对 现在股市是持什么态度,是打压,是托盘, 还是观望。只有了解了政府这个大老爷的 态度你才能进入股市,不然建议你去买彩 票中奖的机率和入股市赚钱的机率其实是 相差不了多少的。
中国股市发展史—
在规范中成长
结 以 中 手影 束 历 国 ”响 ! 史 历 。我 为 次 国 鉴 牛 股 , 市 市 看 、 发 我 熊 展 国 市 的 近 的 “ 期 记 三 股 录 只 市 。 。
简 述 臭 名 昭 著 的
我 国 股 市 发 展 七 阶 段 事 。 件 。 5.30
回 顾 中 国 股 市 发 展 年 表 。
目 录
一、回顾中国股市发展年表
1984年- 提出建立资本市场构想。 1986年-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柜台诞生。 1990年11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 1990年-深圳证券交易所试开业。 1991年8月28 中国证券业协会在北京成立。 1992年10月12日-证监会正式成立。 1992年8月-1994年8月-股市变冷。 1999年5月19日-5.19行情爆发。 2001年6月-国有股减持拉开序幕
我国股市的发展历程

中国股市的发展从改革开放思想提出到市场经济的建立短短的几十年时间不仅中国的经济发展起来了,金融市场也从没有到有、单一到多元,中国的股市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从飞乐音响到上海深圳交易所成立,到股权分置改革到创业板到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证券市场在推进我国企业改革、募集资金、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功不可没,也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重要部分。
一、我国股市的发展历程及现状(一)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四个阶段新中国证券市场三十几年所经历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见证中国股市一书将中国股市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分为探索、发展、规范与跨越。
探索阶段(1978 ~ 1992)十一届三中全会启动了中国大地上全方位的改革方针,划经济的全面转型推动了中国证券市场的起步。
在论“资”论“社”中,80年代的债券市场起步了,到柜台交易的出现,再到沪深两市的先后建立,再到小平同志的南巡谈话启动证券市场的第一次大发展,推动的中国证券市场的起锚。
发展阶段(1993~1998),在总结了证券市场初期监管不足、法律漏洞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国务院在1992年成立了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和证监会从体制保障了证券市场的基础。
证券市场由区域性市场向着全国性市场迈进,证券市场规模不断壮大,投资主体不断丰富,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形成了全国性的统一管理,推进了国际的发展步伐和证券市场。
规范阶段(1999~2004)《证券法》施行,确立中国证券市场法律规范的总体框架。
对证券市场发展做出全面规划,将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上升到了战略高度探索。
国有股减持,为全流通做准备股票发行制度由审批制度过渡到核准制。
上市公司治理和规范成为中国证监会的工作重心。
证券民事赔偿诉讼有条件受理,司法救济大门开启。
呼之欲出的问题股权分置、股市尚属单边市。
跨越阶段(2005 -2012)证券市场法律体系逐步完善,股权分置改革顺利完成,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取得成效。
实行新老划断,证券市场融资功能快速恢复,上市公司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股市基本讲解ppt课件

资金面:货币供应量、市场调控政策对金 融产品的支持能力,任何行情的动力都来 源于资金的推动
Chapter 4 K线图基本介绍
Chapter 4 分时图
Chapter 4 K线形态及组合
Chapter 4 专业术语
成交量:反映成交数量多少。一般可用成交股数和成交金额两项指标反映
仓位:是指投资人实际投入资金和拥有资金总数的比例
除权:把流通股东获得的权益从股票市值中扣除 填权:除权后股价上升,将除权差价补回 贴权:指在除权后的一段时间里,交易市价低于除权价
跳空高开:开盘价格超过上一交易日的收盘价格 跳空低开:开盘价格低于上一交易日的收盘价格
停盘:股票由于某种消息或者进行某种活动引起股价的连续上涨或下跌, 由证券交易所暂停其在证券市场上进行交易。待情况澄清或企业恢复正常 后,再复盘在交易所挂牌交易
累积能量线(能量潮 OBV,On Balance Volume)
Chapter 4
总共有数千种指标 其中最常用的还有乖离率(BIAS),相对强弱 指标(RSI),心理线指标(PSY),腾落指数 (ADL),涨跌比(ADR) ACD AMV ASI···························
股市理论:道式理论、波浪理论、江恩理论······
Chapter 5 今日股市
2014年以来大盘走势
Chapter 5 今日股市
• 高盛指出,“我们预计明年改革势头将加快步伐,若有 效实行,将提升投资者对经济的增长信心和企业盈利能 力。”其中,印度、中国和印尼是受益者。
• 并称,“明年改革焦点将是国企,财政改革,反腐(特 别是中国),公共事业部门,能力和银行业改革(印度)和 基础设施支出(印度尼西亚)。”
中国股市股指发展历程

中国股市股指发展历程
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国股市股指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建立阶段(1990年代末至2005年),这一时期,
中国股市股指刚刚开始发展。
1990年代末,上海证券交易所
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相继成立,开始了股票市场的运作。
最早的中国股指是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用来衡量上海和深圳股市的整体涨跌情况。
第二阶段是改革与完善阶段(2006年至2014年),这一时期,中国股市股指积极进行改革与完善。
2006年,上证综指和深
证综指开始取代原有的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成为代表整个市场的股指。
此后,中国股市推出了更多的股指,如证券公司股指、创业板指数等。
2014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推出了上证50
指数和上证180指数,其中上证50指数涵盖了中国A股市值
最大的50家公司。
第三阶段是国际化阶段(2015年至今),这一时期,中国股
市股指进一步开放与国际接轨。
2015年,上证综指和深证成
指被纳入富时全球股票指数系列,成为全球投资者关注的对象。
同年,沪港通和深港通相继开通,允许内地和香港投资者进行股票交易。
2018年,中国A股正式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进一步提升了中国股市的国际化地位。
总的来说,中国股市股指经过了从建立阶段到改革与完善阶段再到国际化阶段的发展历程。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和资本
市场的改革开放,中国股指的影响力和重要性也在不断增强。
未来,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和深化改革,中国股市股指有望继续发展壮大。
中国股票市场趋势分析(ppt 31页)

◇金本位制的消失与美元本位制的建立
1717年,牛顿建立金本位 1721年,金本位正式 实施 1931年9月18号,英国废弃金本位 1944布林森会议:美圆取代英镑成为世界
货币 1971年8月15日,美圆与黄金脱钩,美元
本位制度正式建立
◇美元本位制和浮动汇率的灾难
※政策困境
财政政策困境:一方面必须削减赤字和降低 债务规模;另一方面却还要依靠赤字开支 和增发债务来刺激经济。
发达国家经济体系财政失衡:2011年,主要 发达国家的财政赤字与GDP之比例将分别达 到:欧元区5.1%;日本9.5%;美国9.7%; 德 国3.7%;葡萄牙5.2%; 西班牙6.9%;希腊7.3% ; 爱尔兰11.2%。
续前页
全球虚拟经济和真实经济持续快速背离:全 球金融资产规模已经高达GDP的340%,其中 美国达到420%,欧元区达到380%,英国达 到350%。
◇海洋战略与资源战略
※海洋战略
三海两洋战略:连接黄海、东海、南海、 太平洋、印度洋的战略要地:台湾
优化海洋产业结构 加强海洋综合管理
※资源战略
对付美国石油战争,中国政府可选择的战略 主要有二个:一是稀土整合;二是煤炭整合与 煤转化油技术
大力推进节能降耗 加强水资源节约 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和合理开发 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 健全资源循环利用回收体系 推广绿色消费模式
§股票投资理念
保本 周期操作理念:什么涨买什么类型股票 个股选择理念:买庄家喜欢的股票
§美元指数与股市趋势
◇美元指数
美元指数用来衡量美元对一篮子货币的汇 率变化程度,反映美元的强弱程度。
美元指数 权重:欧元57.6%;日元13.6%;英 镑11.9 %;加拿大元9.1 %;瑞典克朗4.2 %;瑞士法郎3.6 %,1973年基准点。
新时代中国股市的特点及其发展方向

新时代中国股市的特点及其发展方向新时代中国股市的特点及其发展方向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中国股市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中国股市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成为全球最活跃的股市之一。
然而,与国际先进股市相比,中国股市仍存在一些独特的特点和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新时代中国股市的特点,并提出未来发展的方向。
首先,新时代中国股市的特点之一是大幅增长的市值规模。
近年来,中国股市的总市值不断增长,成为全球第二大股市。
这主要归因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深化改革的推进。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加,中国股市的市值规模有望继续增长。
其次,中国股市的特点之一是市场结构的不完善。
在中国的股市中,国有企业仍占据主导地位,私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发展相对滞后。
此外,投资者结构也存在问题,大部分投资者为散户,缺乏专业投资者的参与。
为了优化市场结构,中国股市需要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鼓励私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进入股市,加强投资者教育,提高投资者的投资水平和风险意识。
第三,新时代中国股市的特点之一是监管加强。
随着股市的发展,监管机构不断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和规范。
中国股市的监管体系在过去几年中得到了显著强化,包括建立了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证券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等。
同时,加强对资本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保护投资者权益,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未来,中国股市的监管将继续加强,以确保股市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第四,新时代中国股市的特点之一是金融科技的迅速崛起。
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传统股市的交易方式和模式将发生巨大变革。
中国股市已经开始借助金融科技发展在线交易、智能投顾等新型金融服务,提升交易效率和用户体验。
此外,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也有望改变股市的运作方式。
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创新,中国股市有望成为全球金融科技的领导者之一。
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股市应该继续推进市场化改革。
首先,需要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改革,推动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加强市场竞争和透明度。
中国股票市场现状浅析

中国股票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摘要: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离不开股票市场,所谓股票市场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可见它对经济的重要性。
中国股票市场是一个潜力较大,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的市场,对于企业和投资者来说,对股市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是其投融资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我国股票市场成长之快和成绩之卓著是令人瞩目的。
本文通过对我国股票市场的现状的分析,总结了股票市场当前存在的问题,探索了中国股市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股票市场,现状分析,问题与发展趋势,相关建议一、我国股票市场现状分析自从1990年上海交易所成立以来,作为资本市场的核心,我国股票市场短短的几十年达到了许多国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实现的规模。
中国股票市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在筹集企业发展所需资金、改善企业融资结构、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当前我国股票市场规模。
截止到2017年4月18日,中国上市公司数量为深圳股市1951家,上海股市1257家;上市证券总量为深圳股市4643只,上海股市9695只,上市公司总市值为深圳股市230916.82亿元,上海股市303608.76亿元;流通市值为深圳股市158857.22亿元,上海股市253656.28亿元,沪深总流通市值合计达到了412513.50亿元。
中国股票市场依靠上证指数为参考经历了从2005年12月开始中国股市政策性的股权分置改革及GDP连续高速增长的大好经济环境下造就了上证指数高达6124.04点的所谓的政策性大牛市。
但是中国GDP7%以上的高速增长其中房地产拉动因素据高盛公司经济学者测算高达4%以上,余下的3%左右才是真实的实体经济对GDP的贡献,所以从2007年到2015年末中国股市一直处于下跌的熊市中,股市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虽不为国内某些经济学家的认同,但股市具有反映经济发展的提前效应。
中国股票市场虽然20多年来发展得很快,从上市公司数量到市值规模都已经达到或超过一些发达国家,但自身的弱点和问题也明显,如市场不成熟、制度不健全、监管不适应,以及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结构不合理,短期投机炒作过多等,股指期货市场的正向效应难以正常发挥。
中国股市发展历程与分析

中国股市发展历程一、中国股市诞生1986年9月26日,对于中国资本市场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日子,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柜台——静安证券业务部开张,标志着新中国从此有了股票交易。
从静安证券交易柜台到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国的股市就此已经走了20年。
诞生背景◎中国第一股1984年11月18日,中国第一个公开发行的股票——飞乐音响向社会发行1万股(每股票面50元),在海外引起比国内更大的反响,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信号。
◎ 9月26日正式开业1986年9月26日清晨,南京西路1806号门口被围得水泄不通,投资者蜂拥而至。
当时在柜台交易的股票只有2家,飞乐音响公司总股本50万元,延中实业公司总股本500万元,总共只有550万元。
开市第一天交易到16时30分收盘,共成交股票1540股(当时为50元1股,现在的77000股),成交金额85280元。
◎从小柜台到大市场股市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从品种来说,20年前只有2家公司股票进行交易,如今上市公司已近1400家,规模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将要发行的工商银行股票将创全球IPO新高。
除了股票,已有权证、基金、可转债等多样化的品种,股指期货也将要推出。
如今光沪市每天的成交金额就上百亿元,与20年前8万余元不可同日而语。
二、○恋曲1990:纯洁构想的曲折实现1、1984年- 提出建立资本市场构想1984年,当时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20多名研究生(其中包括蔡重直、吴晓玲、魏本华、胡晓炼等),发表了轰动一时的《中国金融改革战略探讨》,其中第一次谈到了在中国建立证券市场的构想。
2、1984年11月-中国第一股发行1万股1984年11月18日,新中国第一个公开发行的股票——飞乐音响向社会发行1万股(每股票面50元),在海外引起比国内更大的反响,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信号。
3、1986年-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柜台诞生1986年9月26日,新中国第一股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600651)在南京西路1806号静安证券业务部正式挂牌买卖,当天上市的100股股票不到一个半小时即被购买一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股市发展历程(以上证综指走势为例)分上中下三篇发至经济观察木泉投资原创文章上证综指于1991年7月15日首次发布,其样本股是全部上市股票,因此其对中国股票市场有非常好的代表性。
下面以上证综指自发布以来的收盘价为载体,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进行分析。
(1)1990-1992年10月:初步实验,股市第一次起落邓小平南方讲话,提出坚持改革开主、发展市场经济(含股票市场)的观点,国内开始进行股票市场试点开放,国内掀起一轮投资热,股票价格的逐渐上涨也使得上证综指从90多点涨至400多点。
1992年5月21日,上海股市交易价格限制全部取消,在这一利好消息刺激下,大盘从616.99点直接跳空高开在1260.32点,较前一天涨幅高达104.27%,这也是上证指数首次突破千点大关。
此后仅仅3天时间,各只股票价格都呈现一飞冲天的走势,平均涨幅为570%。
其中,5只新股更狂升2500%至3000%。
最终上证指数暴涨至1300多点。
但由于这一年有30多只新股票上市,比1991年增长了3.88倍,对投资者的心理冲击和资金面压力巨大,股指一路下滑,深圳“810事件”也加速了上证综指的下跌。
“1992股票认购证”第四次摇号。
当时预发认购表500万张,每人凭身份证可购表1张,时称有“百万人争购”,不到半天的时间,抽签表全部售完,人们难以置信。
秩序就在人们的质疑中开始混乱,并发生冲突。
这天傍晚,数千名没有买到抽签表的股民在深南中路打出反腐败和要求公正的标语,并形成对深圳市政府和人民银行围攻的局面,酿成“8·10事件”。
上海股市受深圳“8·10”风波影响,上证指数从8月10日的964点暴跌到8月12日的781点,跌幅达19%。
暴跌五个月后,1992年11月16日,上证指数回落至398点,几乎打回原形。
(2)1992年10月-1994年6月:股市第二次起落从1992年底到1993年初,我国新兴的投资基金开始得到政府支持,上市投资基金数量急剧增加。
1992年底,上证指数以400点附近极速地窜至1993年2月15日1536.82点收盘,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上证指数上涨了1100点。
1993年2月开始,在国家遏制经济过热的宏观紧缩政策以及各种利空消息的影响下,整个证券市场资金出现大面积退潮,中国股市开始长达3年的熊市。
这一次下跌基本上没遇上任何阻力,持续阴跌达17个月之久。
1994年7月29日,上证指数跌至这一轮行情的最低点333.92点收盘。
(3)1994年-1999年:发展调整期股市的持续暴跌引发了监管层的担心,1994年7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证监会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商稳定和发展股票市场措施的文章,推出“停发新股、允许券商融资、成立中外合资基金”三大利好救市政策,股市出现8月上涨狂潮。
上证指数从7月底的333.92点,上涨至9月的1052.94点。
10月5日国务院证券委决定自1995年起取消T+0回转交易,实行T+1交易制度,当天上证指数跌10.71%,宣告一轮超级井喷行情结束,以后指数就渐趋平静。
1993-1995年,我国为了推进与大力发展国债市场,开设了国债期货市场,立即吸引了几乎90%的资金,股市则持续下跌。
1995年2月,327国债期货事件发生;5月17日,中国证监会暂停国债期货交易,在期货市场上大量投资的资金短线大规模进入股票市场,使得股市出现了几天的暴涨。
之后为抑制过度投机,国务院证券委宣布1995年的股票发行规模将在二季度下达,1995年的新股额度为55亿元,股市重新下跌。
1996年股市开始上涨。
以深发展为首的绩优股率先上涨,深科技在短短3个交易日内,股价长了近两倍。
此后各色股票也均开始上涨。
到1996年12月,上证指数基本翻倍,年末一直冲到1250点。
1996年10月底,管理层在1个月的时间内连发12种关于证券市场严格管理办法,史称“十二道金牌”,但都没有起到抑制投资者狂热情绪的作用。
直到12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指出对于目前证券市场的严重过度投资和可能造成的风险,当天上证综指跳空低开105点,绝大部分的股票都在跌停板。
至12月24日,上证综指跌掉31%。
1997年上半年的股市呈上升状态,“97香港回归概念”炒作得火热。
政府虽然不停发出风险提示。
但是人们都吸取了上次“风险教育”的经验,认为股市肯定是不会大跌的。
2月19日至5月12日,近3个月内,上证指数从962.69点涨到1500.4点,涨幅56%。
掀起这波牛市的都是大牛股:四川长虹、深发展、深科技。
四川长虹盘中曾出现过66元的高价,深科技盘中出现过70元的高价。
在政府“提高股票印花税”、“严禁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炒作股票”,尤其是宣布将股票发行额度扩大到300亿元后,1996年以来的牛市终于夭折。
之后股市在调整中结束了1997年。
而98年的股市接着1997年下半年的调整,并没有太大的波动,最后全年微跌3.97%。
(4)1999-2001年:两年的牛市股市的低迷以及融资功能的丧失,促使监管层的利好政策频频出台:1999年6月10日,央行宣布第7次降息,同时间段证监会将B股印花税由4‰降到3‰;6月14日,证监会官员发表讲话,指出股市目前的上升是恢复性的;6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坚定信心,规范发展》。
6月25日,两市成交量高达830亿元,创历史纪录。
随后管理层还允许三类企业获准入市,当天大盘跳空高开,上证指数当日大涨103.52点,涨幅6.59%。
,半个月之内,上证指数涨幅超过20%。
2000年为中国股市发展,改革创新的一年,全年总体趋势为慢牛盘升的格局,上证指数屡创历史新高。
1月6日三大报发表证监会主席周正庆的文章“为建设发展健康,秩序良好,运行安全的证券市场而努力”,市场认为利好,受此鼓舞,上证指数连涨两天。
此后一年间上证指数连连上涨,最后2000年上证综指收在2073.48点,涨51.73%。
此轮上涨一直持续到2001年6月,最高点位达到2245.44点。
(5)2001-2005:股市改革中的下降2001年6月14日,国有股减持办法出台,股市开始一路走低;7月国有股减持在新股发行中正式开始,股市出现暴跌,四个月内,上证指数跌幅超过30%,10月22日上证指数跌至1520.67点。
10月22日晚证监会宣布,首发和增发中停止国有股出售。
第二天,上证指数狂涨9.86%。
之后反弹趋势渐弱,股市再度下探,11月16日,印花税降半,市场重获支撑,但最终也没有大涨。
此后从2001年到2005年的四年间,有关国有股如何减持的问题始终没能解决,尽管在此期间中国经济有着增长最快的黄金时期,但股市却是一直走低,2005年6月6日,上证指数跌破1000点,最低为998.23点,四年漫漫熊市引发了中国股市是否需要推倒重来的大讨论。
2003年中间,上证指数有一小小的波动。
2003年后,管理层进行了更换,其管理风格和对市场的政策干预明显减少,而市场规范性的建设更多的体现出来,这反映中国证券市场经历过多年的发展已渐渐地成熟起来,市场的上涨和下跌更是市场自身和技术市场的形为。
机构投资者回归理性,认同价值投资,因此年内许多蓝筹股股价大幅上涨,由于宏观经济形势和技术指标的共同作用,上证指数从1311点上涨到1649点,大盘完成了大波段的反弹(6)2005-2007:改革调整后的暴涨和泡沫2005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启动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随后国务院相关部委陆续出台许多稳定市场和推进改革的措施,6月8日,股票市场创下了自2002年以来的最大单日涨幅和最大单日成交记录,沪深两市共有120只股票涨停,两市共成交317亿元,股市开始回暖。
2005年7月21日19时,中国人民银行宣布美元/人民币官方汇率由8.27调整为8.11,人民币升幅约为2.1%。
此次汇率改革(中国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之后,出于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一些国外的投资涌向中国。
世界对人民币的需求大增,加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而且放宽了对QFII的准入条件,外钱大量流入,使大量资金涌向股市以及房地产行业。
同时,对于国内而言,投资价值的提升,导致钱从银行涌入股市。
中国股市发展日趋成熟的时候,企业的产品竞争力将是判断该公司股票价格是否持续坚挺的一个重要依据。
2005年由于汇率的变动,以及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中国企业的产品竞争力从单纯靠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去争夺国际市场份额的经营模式,发展到由内外合作、自主创新的生产方式去创造出更多的高附加价值的产品以确保在国际市场中不可替代的地位。
而这类实质性的变化发生之前,都往往会伴随着企业间的技术联合或敌对性的并购活动。
而且,这种企业并购活动甚至会在全球范围内展开。
所以,这类和提升企业产品竞争力相关的资源整合行为成为中国股市繁荣的一大原因。
2006年5月17日,证监会出台《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企业和金融机构不仅会再创IPO发行规模的历史记录,而且也会通过资本市场,策略性的运用股息政策、和参与公益性投资项目的融资活动等,从而向市场发出自己是一家好企业的信号,进一步打开资本市场低成本融资的便利通道,同时上市公司的股改也逐渐完成,股市进一步上涨。
美元的泛滥造成全世界经济过热,商品和房地产价格泡沫形成,表面的经济繁荣和账面财富走向巅峰。
全球经济繁荣成功拉动中国外贸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中国经济高速成长。
而同时中国股市也是跟随全球繁荣的股市节节攀升。
在2007年的半年报出来之后,中国上市公司的利润增长速度高达60%。
然而,仔细观察中国上市公司就会发现:中国企业的盈利增长,绝大部分集中在大型国有企业,尤其是那些垄断性国有企业。
在中国资本市场市值最大、利润最丰的前几十家企业中,几乎是清一色的国有企业。
可以推断,中国股市的暴涨完全是建立在大型尤其垄断性国有企业利润不断超预期增长之上的。
从2005年12月起,上证指数从1079.20上涨至2007年5月29日的4334.92,涨幅高达400%。
2007年5月30日凌晨财政部突然公布将股票交易印花税从1‰上调至3‰,引发了股市的大幅下跌。
深沪股市仅仅4个交易日,就有几万亿元市值蒸发,很多股票更是连续四日直奔跌停板。
但是其后由于基金的推动作用,股市并没有继续下跌,而是反弹开始向更高的方向进发。
2007年以来,共有68只偏股型基金成立,首发总规模为3152.70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742.89%。
同时,07年成立的偏股型基金首发总规模也远远超过了前5年的总和。
统计显示,在过去的5年当中,只有2004年偏股型基金的首发总规模曾超过1000亿元,为1297.85亿元;而在其余的2001年、2002年、2003年和2005年的4年里,则分别仅有117.26亿元、447.95亿元、445.34亿元和424.3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