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阿荣旗三岔河地区蚀变与矿化特征剖面研究

合集下载

阿荣旗谢永贵家庭农场一带土壤化探的数学地质异常提取

阿荣旗谢永贵家庭农场一带土壤化探的数学地质异常提取

阿荣旗谢永贵家庭农场一带土壤化探的数学地质异常提取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村的土地利用方式也在不断变化。

由于一些过度的农业生产活动,一些农业区域的土壤种类和质量出现了严重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在阿荣旗谢永贵家庭农场一带进行了土壤化探的数学地质异常提取,以期探究这一地区土地的情况,为环境保护和农业生产提供支持。

首先,我们选取了该地区内的8个取样点进行采样,分别为A1、A2、A3、B1、B2、B3、C1、C2。

接着,我们对采样的土样进行了样品制备,然后使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样品进行了分析。

进一步,我们利用数学地质学的方法,将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了该地区的土壤质量状况。

我们发现,该地区土地的质量相对较差,土壤中的各种元素含量较低。

其中,铁元素含量最多,平均值为4.74%,其次是磷元素和钾元素,平均值分别为0.41%和0.19%。

而铝元素含量较低,平均值仅为1.15%。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数学地质异常,即在A2、C1和C2处有异常情况。

其中,A2处的颜色比较暗,且含有大量的微粒状物质,C1处的高铁和低磷含量异常,C2处的铝和磷含量都较高。

通过我们的分析,我们认为,该地区的土地主要存在着脆性和易侵蚀的问题。

由于其土壤中的磷、铝、钾等元素含量较低,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会产生一定的妨碍。

而在A2、C1和C2处的数学地质异常也证实了该地区土地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加以改善。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开展土地改良和保育,对土壤进行修复和改良,增加土壤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

其次,进行土地利用调整,采用科学种植技术和轮作制度,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

同时,也应该在土地利用保护方面强化监管,规范农业生产行为,促进可持续农业发展。

总之,数学地质异常提取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可以为我们提供有价值的土地信息。

通过对阿荣旗谢永贵家庭农场一带土壤化探的数学地质异常提取,我们发现该地区土地存在一些问题,但也提供了改善土地的解决方案。

内蒙古满洲里地区铀矿化蚀变特征研究

内蒙古满洲里地区铀矿化蚀变特征研究

矿床地质内蒙古满洲里地区铀矿化蚀变特征研究*侯召硕,任云生,王晰,孙德有,苟军(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61)满洲里地区位于兴蒙造山带东段,与著名的俄罗斯斯特列措夫超大型铀矿田及蒙古多尔诺特大型铀矿田处于同一级构造单元内,具有相似的地质演化历史和铀矿成矿地质条件,因此该区铀矿理论研究和地质找矿倍受关注。

但铀矿找矿工作始终未取得突破性进展,铀矿形成条件、矿化特征、矿床成因和找矿标志尚无系统研究资料。

为此,本文选择满洲里地区的几个铀矿点,从与铀矿化成因关系密切的蚀变岩入手,进行了蚀变岩类型及微量元素含量测试分析,以期对该区铀矿研究和地质找矿提供基础资料和理论依据。

1 地质背景与铀矿化特征满洲里地区位于得耳布尔成矿带的南段,大地构造位置属于是夹持于西伯利亚与中朝板块之间的额尔古纳地块,区域地层及构造线总体呈北北东展布。

区域上主要出露的地层有古元古代兴华渡口群的斜长角闪岩、片麻岩等,新元古代佳疙瘩组的片岩、石英岩等,新元古代额尔古纳群的变质片岩、片岩,古生代的部分浅海相、滨海相以及中生代的海相碎屑岩和火山-沉积建造。

区内岩浆活动较频繁,可划分为海西晚期、印支期、燕山早期和燕山晚期4个阶段。

海西晚期主要发育斜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等,印支期的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等,燕山早期的黑云母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等,燕山晚期的花岗斑岩、二长斑岩等。

区内断裂构造发育,以NE向和NW向断裂为主,其次是SN 向断裂。

其中,NE向和NW向断裂控制了区内铀矿化的分布。

多年的地质找矿和铀矿研究表明,满洲里地区具有良好的铀成矿地质背景和区域地质条件,具较大的铀成矿潜力。

尽管区内至今尚未发现工业铀矿床,但已发现的矿化点或铀异常点数量多,铀矿化线索发育。

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按赋矿围岩,区内铀矿化主要为火山岩型,进一步划分为火山爆发相中的铀矿化以及喷溢-侵出相中的铀矿化两个亚类。

火山爆发相中的铀矿化主要分布在巴扬山火山盆地。

铀矿化赋矿围岩主要为上库力组二段(K1s2)和上库力组三段(K1s3)火山岩系,上库力组二段赋矿岩性为安山质熔结凝灰岩、凝灰质角砾岩,上库力组三段中的此类铀矿化主要发育于流纹质晶屑凝灰岩和流纹质熔结凝灰岩中。

光谱地质剖面在蚀变填图中的应用研究

光谱地质剖面在蚀变填图中的应用研究
东侧 为希 贝库拉斯下 亚组 ( 1 ) C ×1 。 蚀变主要为绢云母 、
S AM 和 S F建立 了权重 函数_ F 1 ,基于 目标 光 谱 的多 个 指 数, 建立 了以下 三种权重判决 函数【 。( ) 9 1 二值 权重 函数 ( i ] b— nr ihsfnt n , aywe t u ci ) 利用 二值权 重来 表示 目标 中是 否存 g o 在某 种 矿 物 、蚀 变 或 其 组 合。( ) 例 权 重 函 数 ( cl 2 比 sa d e we hsfn t n , i t u ci ) 利用 比例权重来表示 目标是某种矿物 、 g o 蚀 变或其 组合的可能性或 者丰度 。() 3 综合权 重函数 (nert it ae g w ihsfn t n , eg t u ci ) 利用多个 比例权 重指 数来 表示 目标 是某 o
流程 , 利用地面实测光谱建立了光谱地质剖面 , 并在 光谱地 质剖面 的支持下利 用图像进行 蚀变信 息 的提 取
和分析 , 探讨 了光谱地质剖面在蚀变分带和遥感找矿模 式 中的意义和作 用 , 谱地质 剖面的建立 有助 于图 光
像和地面光谱 的一 体化分析 ,有助于蚀变填图中信 息的精确提取 。
角定义为两光 谱矢 量之 间 的广 义夹 角 ,其余 弦 作为 相似 函
数 ,即用 目标光谱 和参考 光谱之 间的广义夹 角表征其 匹配程 度 _ 夹 角越 小 ,说 明 越 相 似 。 l ,
( ) 似 度 匹 配 (p c a c re t n mac ig C ) 2相 set l orl i thn ,S M , r ao
Fi.1 Te h c lwo k ow h pe talg olg c g c nia r f l oft e s c r e o ial pr il nd at r to o ng m o of ea le i n z ni de a

阿尔金喀腊大湾铁矿田褶皱构造特征及找矿意义

阿尔金喀腊大湾铁矿田褶皱构造特征及找矿意义

阿尔金喀腊大湾铁矿田褶皱构造特征及找矿意义陈柏林;孟令通【摘要】The Kaladawan iron orefield in the Alun Mountains is located in the area sandwitched between the NE striking Altun strike-slip faults and EW striking northern Altun fault. A comprisensive investigation on the structures of Kaladawan iron orefield demonstrated that (1) there is a monocline 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orefield where the strata dip to north in general, while locally reversed in areas such as the 7910 iron deposit; (2) a steeply hinge fold in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orefield consists of the iron-bearing rocks (the first part of third sub-formation of the Zhuo'abulake Formation) and the overlying second to the forth sub-formation of the Zhuo'abulake Formation, and its formation age is constrained to be 517?482 Ma by the ages of the volcanic-sedimentary rock and the medium-acid intrusive rock; (3) the major part of the south limb of the fold is trucated by the medium-acid intrusion; (4) a synformal fold at the 7910 iron deposit 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orefield is a subordinary fold (100?200 m); (5) the formation of the subodinary synformal fold is likely related the interlayer movement and uplift due to the emplacement of the medium-acid intrusion; (6) the iron ore-bodies are controlled by the volcanic-sedimentary rocks and fold structures. Analyses of the second-order synformal fold, iron-bearing strata of the orefield show that there is a great potential for iron prospecting at the depth.%通过对阿尔金山喀腊大湾铁矿田内构造的系统研究, 确认矿田中东段为单斜层构造, 南侧为较老的下部岩层,北侧为较新的上部岩层, 岩层总体倾向北, 在7910铁矿床局部出现倒转倾向南.铁矿田西段为陡枢纽褶皱构造, 含铁层位(卓阿布拉克组第三岩性段第一岩性层, 即下部玄武岩层)与其上覆的第二岩性层(大理岩层, 标志层)、第三岩性层(上部玄武岩层)以及第四岩性段沉积岩系自7914铁矿床向西逐渐转向呈半圆形状弯曲(由EW 向逐渐转向至SW向→NS向→SE向→SEE 向)延伸, 转折端及附近发育低级别"M"型及"S"型和"Z"型褶皱, 构成直立陡倾伏背斜构造, 轴面近直立东西走向, 枢纽约71°向西陡倾.卓阿布拉克第四岩性段组成的外层也呈现同样的褶皱构造形态.褶皱南翼大部被后期中酸性侵入岩侵位吞噬, 仅残留八八铁矿床一带一小部分, 形成铁矿带和含矿层位呈横卧"L"状形态; 该陡枢纽褶皱形成时间介于517~482 Ma之间.铁矿田东段7910铁矿床深部的铁矿体呈向形构造, 不是较大规模的褶皱, 而是规模有限的局部次级褶皱构造, 在自东向西观察的剖面中其形态特征为"Z"形(因为岩层产状近直立, 更像"N"形).该次级褶皱的形成与剖面上南侧较老下部岩层的相对上升、北侧较新上部岩层的相对下降的层间相对运动以及铁矿南侧花岗质杂岩体侵位和隆升有关.铁矿床和铁矿层均受火山岩特定岩性和层位以及褶皱构造控制, 依据次级褶皱的形态, 含铁层位将继续向深部延伸,所以深部存在很大的铁矿找矿潜力.【期刊名称】《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年(卷),期】2018(042)001【总页数】18页(P32-49)【关键词】陡枢纽褶皱;向形构造;次级褶皱;找矿潜力;喀腊大湾铁矿田;阿尔金山【作者】陈柏林;孟令通【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北京 10008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北京 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2阿尔金喀腊大湾地区自2006年1/50000区域地质调查发现八八铁矿、2007年发现 7910、7914、7915、7918等铁矿以来, 对铁矿床的勘查取得了重大进展, 目前已达到大型铁矿床规模, 同时对铁矿床的成因、控矿因素、成矿时代及其与早古生代中基性火山岩、中酸性花岗质杂岩体的关系均开展了相关的研究, 也取得重要认识。

内蒙古阿拉善地区前寒武纪变质岩系形成时代的初步研究_耿元生

内蒙古阿拉善地区前寒武纪变质岩系形成时代的初步研究_耿元生

中国地质GEOLOGYINCHINA第34卷第2期2007年4月Vol.34,No.2Apr.,20071引言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东自磴口西到雅布赖山分布一套早前寒武纪的中高级变质岩系,曾将其统称为阿拉善群[1],时代归为太古宙。

霍福臣等[2]对阿拉善群进行了重新厘定,划分为中太古代的迭布斯格群、新太古代的阿拉善群和古元古代的阿拉坦敖包群。

中国地层典(太古宇)[3]采纳了这一方案。

陈志勇等[4]根据与内蒙古其他地区前寒武纪岩系的对比,把该区的变质岩系划分为中太古代乌拉山岩群、新太古代色尔腾山岩群以及中元古代的渣尔泰山群和白云鄂博群。

笔者等根据岩石组合特征、变质变形特点和同位素年代学资料等将该区变质岩系划分为新太古代的迭布斯格岩群、古元古代的巴彦乌拉山岩组和古—中元古代的阿拉善岩群以及主体为古元古代的波罗斯坦庙深成片麻岩和主体为新元古代的毕及格台深成片麻岩[5](图1)。

该区变质岩系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早期以矿物的K-Ar法为主,得到的多为晚古生代到中生代的结果。

后在迭布斯格岩群获得了3219Ma的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6],在小井子伟晶岩中获得过1948Ma的褐帘石U-Pb法年龄[6]。

在巴彦乌拉山的花岗闪长质片麻岩中曾获得过(2082±22)Ma的颗粒锆石U-Pb法年龄结果[7]。

在本区书记沟组不整合面之下的哈布达哈拉片麻岩中获得过(1953±49)Ma的锆石U-Pb不一致线年龄[4]。

在原划分为阿拉善群达布苏山组的眼球状片麻岩中获得过(928±7)Ma和(1077±11)Ma的颗粒锆石逐层蒸发法年龄结果[8]。

以上同位素年龄资料一方面表明该区的变质岩系形成时代较为复杂,并经历了多期构造热事件的改造;另一方面也说明目前该区可靠的同位素年龄资料还很少,比华北东部五台山地区、阜平地区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还有较大差距。

笔者根据对该区变质岩系的划分,重点对该区迭布斯格岩群、巴彦乌拉山岩组和阿拉善岩群的形成时代进行讨论,其基本地质特征可见参考文献[5],在此不赘述。

阿荣旗谢永贵家庭农场一带土壤化探的数学地质异常提取

阿荣旗谢永贵家庭农场一带土壤化探的数学地质异常提取
# ! # $ 1 , GD A H I , 0 3D J A = K & C L , 0 MB K E + E C J C N1 ,F & A Q A E ’ J Q 2 J * R H D > * & J >A T> ’ Q & J * , C N > @ R * H D J A R A >" # ; " # " H , C C & *+ A C A Q E J H = K E C J U !, C C & *+ A C A Q E J. V Q A * J R E A C O ? S S ? ? W , C @ R E R > R & A TM & A Q A J C N+ E C & * J Q/ & @ A > * ’ & @ H F A K K A R " # " " # " H , C C & *+ A C A Q E J H = K E C J U $, C C & *+ A C A Q E J+ E C E C & X & Q A ( & C R ? S ? ? ?% W 1 E ( E R & N1 E J ) E Q E R A ( J C H F A K K A R " # " " # " H , C C & *+ A C A Q E J H = K E C J Y S= W S ?
第H :卷
第 @期

波等:阿荣旗谢永贵家庭农场一带土壤化探的数学地质异常提取

内蒙古阿荣旗太平沟铜钼矿地质特征

内蒙古阿荣旗太平沟铜钼矿地质特征

内蒙古阿荣旗太平沟铜钼矿地质特征庞洪伟;洪秀伟;王德章【摘要】The Tapinggou copper-molybdenum deposit, located in the north section of the Daxinganling polymetallic metallogenic province, is of porphyry type discovered in recent years. The deposit is medium-sized, buried in the depth of 34.6 m and more, with orebodies dominated by Mo in sulfide minerals. The Cu-Mo deposit is composed of ten molybdenum orebodies and one copper body. The grade of molybdenum ranges from 0.071% to 0.268%. The maximum extension of orebody is 930 m, with the thickest monolayer of 106.89 m. The metal content is preliminarily estimated in excess of 20000 tons.%内蒙古阿荣旗太平沟铜钼矿位于大兴安岭多金属成矿带北段,是近年来发现的斑岩型铜钼矿床.该矿床为隐伏的中型以钼为主的铜铜矿床,钼矿体处于地表36.4 m以下,矿体均为硫化矿.矿床由10个钼矿体和1个铜矿体组成.钼矿体长度100~930 m,厚4.53~15.02 m,平均厚度10.68 m.钼品位0.071%~0.268%.钼矿单体最长930 m,单层最厚106.89 m,单层最高品位0.205%.初步估算(332+333)类钼资源量2×104t以上.【期刊名称】《地质与资源》【年(卷),期】2011(020)004【总页数】4页(P245-248)【关键词】铜铜矿;地质特征;斑岩型;阿荣旗太平沟;内蒙古【作者】庞洪伟;洪秀伟;王德章【作者单位】辽宁省地质矿产调查院,辽宁沈阳110031;辽宁省地质矿产调查院,辽宁沈阳110031;辽宁省地质矿产调查院,辽宁沈阳11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41;P618.65内蒙古阿荣旗太平沟铜钼矿位于大兴安岭多金属成矿带北段❶邵和明.呼伦贝尔市成矿系列及成矿区带.2004.,行政区划属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阿荣旗向阳裕镇.太平沟铜钼矿于2005年由异常查证发现,经2006年普查,2007年局部矿段详查,初步估算矿床规模为中型.太平沟铜钼矿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结合部位附近[1],西伯利亚板块南东缘晚古生代陆缘增生带和中生代喷发岩带,晚侏罗世火山断陷盆地南西边缘,唐王沟以南燕山早期火山构造隆起上❷黑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1∶25万阿荣旗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2005..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等成矿要素发育齐全.区域内地层出露于中部和北西、北东部,主要有新元古界-下寒武统倭勒根岩群、古生界上志留统—上泥盆统泥鳅河组和中生界侏罗系上统满克头鄂博组及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倭勒根岩群主要岩性为变质砂岩、板岩、千枚岩、片岩、变酸性熔岩、变火山灰凝灰岩等,被侏罗系上统火山碎屑岩覆盖,呈不整合接触关系.泥鳅河组零星分布,岩性主要为一套板岩、变质砂岩、砾岩、大理岩、变火山灰凝灰岩、变酸性熔岩、变基性熔岩等.侏罗系上统满克头鄂博组为一套流纹岩、流纹质火山碎屑岩等酸性岩石组合.该组地层出露面积较广,各地岩性略有不同.研究区的北东部和中部,以流纹岩、流纹质火山碎屑岩、火山碎屑沉积岩为主,与成矿关系密切. 区域内岩浆岩较为发育,出露于区内的南、西和北部,岩石类型以中酸性为主.形成时代主要有二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晚侏罗世宫家街二长花岗岩,在区内零星出露,呈规模不等的岩株状产出,面积不大,岩性为细中粒含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体内有少量微细粒多斑状碱长花岗岩,呈几米宽的脉状分布.岩体与侏罗系满克头鄂博组火山碎屑岩呈不整合接触.中生代以来,由于受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影响,区域构造十分发育,主要以断裂构造为主.各期断裂构造相互交织,构成了区域构造的基本格局.二叠纪在海盆中沉积了巨厚的砂砾岩、泥质岩类,随后伴随华力西晚期构造运动,地槽褶皱回返,燕山晚期在局部地带形成小的断陷盆地,于盆地内形成侏罗系上统火山沉积和酸性火山喷发.后期沿北东、北西和东西向断裂侵入花岗斑岩,并产生相关的热液型矿化活动. 矿区位于大兴安岭多金属成矿带北段.大兴安岭多金属成矿带总体呈北东向展布,长约1100km,宽100~150km.成矿带以铜、铅、锌、钼、金、银成矿为主,区域内存在两套成矿物质建造——以燕山期为主的侵入岩和古生界的沉积岩(包括火山沉积).包括两种成矿类型:与侵入岩有关的矿床主要为铜、钼、金,矿床类型以斑岩型为主,兼有火山热液型;与火山沉积岩有关的矿床以铅、锌、银为主,矿床类型多为热液改造型,少量夕卡岩型.在时间、空间上矿床产出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中-南段以古生代沉积-热液改造型银、铅、锌成矿作用为主,已发现的黄岗梁大型铁锡多金属矿床位于该带中;中段和北段以斑岩型铜、金、钼矿化为主,太平沟铜钼矿就位于该段之上.代表性矿床有多宝山铜钼矿、古力库金矿❶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呼伦贝尔市及毗邻地区矿产资源概况.2004..矿区内出露的中-酸性火山-沉积岩组合为侏罗系上统满克头鄂博组.据1∶25万区调(阿荣旗幅)成果,区内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侵入时代为晚侏罗世,似斑状中-细粒二长花岗岩的侵入时代为二叠纪,花岗斑岩和一些小型中性及酸性脉岩的侵入时代为白垩纪❷黑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1∶25万阿荣旗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2005..侏罗系上统满克头鄂博组为矿区主要地质单元.其地层层序自上至下主要为:灰黄色流纹质角砾凝灰岩,灰白色流纹岩,灰紫色流纹岩,凝灰质复成分砾岩,灰白色流纹质晶屑凝灰岩,灰白色流纹质凝灰岩.其间见有花岗斑岩、英安玢岩、闪长玢岩、正长斑岩等后期岩脉侵入.该组岩石中的火山爆发相流纹质角砾凝灰岩、流纹质凝灰岩(J3m tf)为含铜钼矿主要赋矿层位.岩石新鲜面白—灰白色,凝灰结构,块状构造.岩石由岩屑、晶屑和胶结物火山灰组成.晶屑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含量占20%,粒径0.5~1.5 mm;岩屑主要为流纹岩质,粒径1 mm,含量5%左右;火山尘胶结.部分凝灰碎屑物被绢云母交代,石英仅留其外形.岩石常见硅化和黄铁矿化现象,局部见有钼矿化,钻孔见有铜矿化.沿节理面有铁染和流失孔.矿区内岩浆岩主要分布于南西部和北部,中部和东部零星出露.地表出露的侵入岩主要为晚侏罗世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早—中二叠世似斑状中粒二长花岗岩,次为中酸性脉岩和中性脉岩.后期侵入的花岗斑岩(γπ)与铜钼成矿关系密切,为主要控矿因素之一.岩石呈浅肉红色-灰黄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花岗斑岩在地表分布较少,以脉状产出,呈北东、北西或南北向展布,长 200~500m,厚度一般为 10~30m,与地层呈侵入接触关系,并穿切早-中二叠世似斑状中粒二长花岗岩,形成时代相对较晚(图1).矿区内断裂构造发育,总体形成以北东和北西向为主,东西向为辅的基本构造格局,对区内的岩浆热液活动、蚀变、矿化及矿体的形成、分布起着影响和控制作用.矿区内土壤化探异常为Mo、Cu、W组合异常,以Mo元素异常为主,由钼1号异常(APMo1)、钼2号异常(APMo2)和铜1号异常(APCu1)、钨1号异常(APW1)组成❸辽宁省物测勘查院.内蒙古阿荣旗铜钼矿普查.2006..APMo1异常位于矿区中部,太平沟沟谷西侧,面积0.76km2,总体走向为北西、北东交插状,具内、中、外三带.异常平均值为13.16×10-6,最大值为 131×10-6,衬度为4.87,面金属量为5.33,异常内、中、外带面积之比为1∶1.5∶2.上述特征表明,Mo元素富集程度较高,对成矿十分有利.异常分布于流纹质凝灰岩地层中,经钻探验证,钻孔中均见到多层钼矿化体.因此,该异常为钼矿体所引起. APMo2异常位于ApMo1异常北西部,形态不规则,总体走向近东西,面积0.051km2,具外、中、内带,异常具明显的浓集中心.异常最高值18.6×10-6,平均值为5.65×10-6,衬度2.09,面金属量0.98.异常分布区内,经槽探验证,发现铜钼矿化的蚀变带,基本分析Mo含量接近边界品位.经钻探验证,钻孔中见到钼矿体.该异常为钼矿化体所引起(图2).太平沟铜钼矿为以细脉为主的斑岩型矿床.主要有用元素为Mo,共生Cu.钼矿主要赋存于花岗斑岩体内及其外接触带附近的凝灰岩中,一般分布范围在距花岗斑岩体接触带200~400m范围内.远离接触带矿化程度减弱,接触带附近矿化较集中.矿区内钼矿体为隐伏矿体,地表无矿体出露.钼矿体处于地表36.4m以下,目前控制极大垂直深度592.59m.矿体均为硫化矿.矿床由10个钼矿体、1个铜矿体组成.钼矿体长度 100~930m,厚 4.53~15.02m,平均厚度10.68m.钼品位0.071%~0.268%.钼矿单体极长930m,单层极厚106.89m,单层最高品位0.205%.钼矿体以IV、VI、V号为主矿体,其他矿体规模较小.矿体呈近水平脉状,局部地段有膨涨、收缩、分支复合,矿体呈面状、不规则状近水平、缓倾斜分布,倾角0~29°,大部分小于10°(图 3).辉钼矿化在岩体及围岩中以细脉状为主产出,并见浸染状辉钼矿化.矿体与围岩界限不明显,矿体界限需用基本分析样品圈定.据钻探工程控制,矿体分布北西长1400m,北东宽850m.钼矿体形态为近水平脉状、厚层状、透镜状、脉状及不规则状.矿体相互近于平行.太平沟矿区铜钼矿氧化带不发育,矿石主要为硫化矿,少见氧化矿,未见混合矿. 太平沟矿区铜钼矿主要以Mo为主,最低品位为0.030%,最高品位为1.436%,矿床平均品位为0.084%.矿石结构主要有:半自形结构、他形粒状结构和细小片状、星点状、薄膜状结构.矿石构造以细脉状构造为主,少量浸染状.矿石的矿物组合以辉钼矿、黄铁矿、磁铁矿、黄铜矿为主的金属矿物和石英、斜长石、白云母、角闪石、方解石、绿泥石、绿帘石为主的非金属矿物密切共生为特点.钼矿物为辉钼矿,主要呈他形结构,以细小片状、星点状、薄膜状集合体嵌布于石英中.矿体围岩以流纹质凝灰岩为主,花岗斑岩次之.矿体夹石较少,见于个别工程,岩性为流纹质凝灰岩及花岗斑岩.根据矿区局部地段9条勘探线,52个钻孔初步估算,4~15勘探线间,-340m标高以上的(332+333)类钼金属量超过2×104t.根据原岩光谱分析结果,花岗斑岩、含角砾凝灰岩中成矿元素Mo、Cu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岩石,表明钼、铜矿成矿作用与花岗斑岩体关系极为密切.钼矿体主要赋存在花岗斑岩内及其接触带附近的凝灰岩中,尤其是花岗斑岩脉体的空间变异部位,矿体较为厚大,在花岗斑岩局部地段见浸染状钼矿化.从围岩蚀变上看,矿体钼矿化与硅化关系密切.硅化较强地段多位于花岗斑岩与凝灰岩接触带附近,钼矿化也较好.铜矿化主要分布在外接触带钼矿体外围,局部与钼矿共生.依据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共生组合、蚀变特征及相互关系,认为该矿床为复合型铜钼矿床,以细脉为主的斑岩型铜钼矿.花岗斑岩的侵入同时伴有多期热液活动,因而形成了局部富集辉钼矿及细脉状含矿石英脉[2].矿床的形成与花岗斑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根据区域资料及各成矿地质体接触关系,推测成矿时代为白垩纪.【相关文献】[1]张振法.中华地台与兴蒙古生代地槽褶皱区界线的重新厘定[J].物探与化探,2002,26(2):83—90,96.[2]翟裕生,等.区域成矿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9.。

内蒙车户沟斑岩型铜钼矿床围岩蚀变特征研究

内蒙车户沟斑岩型铜钼矿床围岩蚀变特征研究
作者 简 介
【 3 】 牛树银 , 叶东虎. 华北地台北缘中段构造演化
及成 矿 控 矿 作 用 [ J ] .河 北 地 质 学 院 学 报 , 1 9 9 6 , 1 9
( 0 3 ) : 2 3 6 — 2 4 6 .
黄澎 涛( 1 9 8 4 一) , 男, 汉族 , 山东济宁人 , 本科 ,

交代斜长石 ; 二期与硅化黄铁矿共
期即表生氧化阶段 , 褐铁矿 、 铜兰 、 孔雀石等交代原 岩金属矿物 , 沿裂隙呈脉状 、 薄膜状产出。 铜钼矿成矿期围岩蚀变与矿床的形成有直接关 系, 可进一步划分为 四个阶段 , 现分述如下 :
绢云母 一 黄铁 矿 阶段 :这 一 阶段矿 化分 布面 积
近 矿蚀 变强 度低 于前 者 , 主要 为绿 泥 石化 、 绿 帘
碳酸盐阶段 : 成岩后期 , 碳酸盐矿物沿晚期构造 裂隙充填并交代围岩。
5 结束语
石化、 碳酸盐化等 , 蚀变产物主要呈网脉状产 出, 品 位略低于前者 。
( 1 )矿区处在 区域槽 台交汇部位 ,深大断裂内 侧, 且该深大断裂控制岩浆活动, 而矿区北东向和北
( O 2 ) : 1 3 5 . 1 3 9 .
次, 不同期次蚀变类型共生组合也不同; 多期次侵入 蚀变有利于增加有益组分 的含量 ; 蚀变强度沿矿体
中心 向外依 次减 弱 。
【 6 ] 余宏全 , 张桂兰 , 张德全 , 等. 赤峰陈家杖子隐 爆角砾岩型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成 因 [ J ] . 矿
石 型 铜 钼 矿 床 围

生, 脉状分布 ; 三期蚀 变强烈与多金属硫化物共生 , 脉状及 以胶结物形式胶结角砾 , 与铜钼矿化关 系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自治区阿荣旗三岔河地区蚀变与矿化特征剖面研究摘要大兴安岭北段古生代地质体出露较少,大面积分布的是中生代火山岩和侵入岩,岩脉大量发育。

前人对大兴安岭地区中生代火山岩有较多的研究,但对于该地区蚀变与矿化现象的研究比较少。

本文以阿荣旗三岔河地区的野外踏勘和实测剖面工作为基础,通过对标本的手标本观察以及镜下矿物成分,蚀变与矿化现象的观察,发现三岔河地区岩层主要为(1)石炭纪岩体边缘相肉红色中粒斑状正长花岗岩(Cαγ a)、(2)早白垩世中细粒石英正长岩(K1ξο)、(3)玛尼吐组火山岩(J3mn)和(4)中侏罗世中粗粒二长花岗岩(J2ηγ)。

其中为石炭纪岩体边缘相肉红色中粒斑状正长花岗岩(Cαγ a)的蚀变与矿化现象最为明显。

而侏罗系岩层如玛尼吐组一段凝灰岩只存在少量蚀变现象。

这与岩石的脆性和地层的形成时代有关。

关键词:蚀变矿化实测剖面Alteration and mineralization based on Measured sections in Sanchahe Arun Banner Inner MongolianAbstractNorth Daxinanling section Paleozoic Era geologic body appearing were few, the big area distribution was the mesozoic era volcanic rock and the intrusive rock, the dike massive growth.The predecessor has many research to the Daxinganling area mesozoic era volcanic rock, but this local Alteration and mineralization research rare reported.This Thesis is based on the work that I did in sanchahe ,according to samples searching by eye and microscope,I found that the stratas in sanchahe are 4 kinds:(1)Carboniferous rock edge of red meat medium-grained porphyritic syenite granite(Cαγ a)、(2)Early Cretaceous fine-grained quartz syenite(K1ξο)、(3)Manitu volcanic(J3mn) and (4)Middle Jurassic coarse-grained adamellite(J2ηγ).The most evident alteration is in Carboniferous rock edge of red meat medium-grained porphyritic syenite granite(Cαγa).However there are a few alteration in Jurassic Strata such as Manitu Group.The reason is that the Brittleness of the rock and the time when Stratum formed.Keywords:Alteration mineralization Measured sections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区简介 (1)1.2.1 研究区地理位置和交通状况 (1)1.2.2 以往地质工作评述 (2)§1.3 实习情况及研究思路,方法 (2)1.3.1 实习工作量 (2)1.3.2 研究思路及方法 (3)第二章研究区地质概况 (4)§2.1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 (4)2.2.1 新元古界(Pt) (5)2.2.2 侏罗系(J) (5)2.2.3白垩系(K) (6)2.2.4第四系(Q) (6)§2.3 研究区构造 (6)§2.4 岩浆岩 (7)第三章剖面选择与地质特征 (8)§3.1 剖面选择 (8)§3.2 剖面工作介绍 (9)§3.3 剖面地质特征 (9)3.3.1 石炭纪岩体边缘相肉红色中粒斑状正长花岗岩(Cαγ a) (9)3.3.2 早白垩世中细粒石英正长岩(K1ξο) (11)3.3.3 玛尼吐组火山岩(J3mn) (11)3.3.4 中侏罗世中粗粒二长花岗岩(J2ηγ) (11)第四章剖面的蚀变与矿化现象 (12)§4.1剖面的蚀变与矿化现象描述 (12)4.1.1 绢云母化 (12)4.1.2 钾长石化 (12)4.1.3 硅化 (14)4.1.4 绿帘石化 (15)4.1.5 云英岩化 (15)4.1.6 黄铁绢英岩化 (15)§4.2蚀变分析 (16)第五章结论与建议 (17)§5.1 主要结论 (17)§5.2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7)致谢 (18)参考文献 (19)附图 (21)第一章绪论§1.1 选题依据钾长石化与成矿岩体的成矿专属性有相当密切的关系,是极重要的找矿标志。

研究区钾长石化属于高温蚀变,说明蚀变部位离热源不远,对于寻找隐伏矿体存在指示意义。

前人对蚀变与矿化的研究较少,故笔者选取三岔河地区岩石蚀变与矿化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希望弄清该地区蚀变与矿化情。

§1.2 研究区简介1.2.1 研究区地理位置和交通状况三岔河镇位于大兴安岭东麓,呼伦贝尔市东南部,阿荣旗正北98公里,东部与扎格敦山岭和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为邻,北部和鄂伦春旗相连,西北部与牙克石市接壤,南以金界壕为界与黑龙江省甘南县毗邻,是呼伦贝尔连接东北三省的南大门。

三岔河现有四条水泥路与外界相通,分别为:亚三线、得三线、查三线、太三线,交通便利。

以农业为主,主要生产大豆和杂粮,是阿荣旗的大豆主产区。

次生林覆盖面广,山产品丰富,有猴头、木耳、蕨菜、蘑菇,野生中草药品种繁多,成为广大农民创收的有利条件。

三岔河人在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号召下,走以退为进的路子,在退耕地里种植中草药,试种成功的品种有:赤芍、防风、小黄芩等。

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境内有含量丰富的硅石矿。

这里曾是抗联将军冯治纲战斗和牺牲的地方,冯治纲将军殉难处被列为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中小学、卫生院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教科文卫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商业发展迅速。

自来水项目正在施工中,变电站建设项目已经立项。

镇内有汉族、满足、蒙古族、回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等民族。

三岔河镇属于温带大陆性半湿润气候,由于受地势及植被的不同影响,温度自南向北逐渐递减,年均气温1.7℃。

最冷是1月,月平均气温-20.1℃。

年极端最高气温38.5℃,极端最低气温-39.8℃。

年平均降水量458.4mm,主要集中在6--8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0%。

大部分地区9月中旬出现早霜,无霜期90—130天。

图1-1工作区交通位置图1.2.2 以往地质工作评述工作区以往主要的地质勘查工作如下:1.2001年,内蒙古阿荣旗太平沟矿区铜钼矿详查项目对本区沟铜钼矿地质特征的研究。

资料比较详尽,是主要参考资料之一。

2.2009年,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对内蒙古大兴安岭中北段铜铅锌金银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的研究。

对该区主要矿床进行了介绍,是主要的参考资料之一。

3.2011年,沈阳矿产地质研究所对该区的沉积岩地层特征的研究。

4.2011年,辽宁省地质矿产调查院对该区铜钼矿地质特征的研究。

对该区铜钼矿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是主要的参考资料之一。

§1.3 实习情况及研究思路,方法1.3.1 实习工作量本次实习在姚春亮老师指导下,研究内蒙古阿荣旗三岔河地区的蚀变与矿化特征。

从2012年8月份开始,历时9天。

在实习期间对该地区脉岩分布,类型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对不同的类型采集岩石标本。

实习期间及室内整理的主要工作量表如下:表1-1 内蒙古三岔河地区实习主要实物工作量表野外标本64块野外照片82张素描2张剖面1条室内薄片制作与观察14片镜下照片31张1.3.2 研究思路及方法根据野外的观察和记录、室内资料的整理、样品的镜下观察,结合前人对于内蒙古三岔河地区地层的分析,剖面绘制,运用光性矿物学,镜下观察记录,查明研究区域蚀变与矿化岩石的主要矿物特征,探讨各类岩石的蚀变与矿化特征。

第二章研究区地质概况§2.1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图2-1 内蒙古大兴安岭中北段构造单元区分图大兴安岭中北段位于西伯利岩板块东南缘,具有增生大陆边缘的性质和特征。

出露最老的地层为新元古界加疙瘩群海相中基性-酸性火山岩建造。

古生代本区主要处于西伯利亚板块与中朝板块俯冲、碰撞及弧后裂解构造环境中,华力西中期发生大面积花岗岩类侵位。

中生代以来,大兴安岭中北段受到滨西太平洋和蒙古-鄂霍茨克洋的强烈影响,于侏罗纪、白垩纪形成了宏伟的北北东向大兴安岭火山-侵入岩带。

(图2-1)研究区位于鄂伦春早华力西褶皱带上,查干敖包-阿荣旗深断裂以北,头道桥-鄂伦春深断裂以南,西与蒙古戈壁-兴安岭坳陷相连。

研究区横跨两个小构造单元查巴奇-加格达奇海西期岩浆杂岩带和大杨树白垩纪盆地,主体在查巴奇-加格达奇海西期岩浆杂岩带上。

§2.2 研究区地层研究区地层不多,主要以侏罗系地层和白垩系地层为主,部分地区可见新元古界地层。

(图2-2)图2-2 研究区地质图2.2.1 新元古界(Pt)新元古界地层在研究区仅出露佳疙疸组(Pt3j)地层,主要分布于三岔河以北,面积15.6 km2。

岩石呈深灰色、灰色、绿灰色,偶见浅棕色,以片岩为主,片麻岩和千枚岩少见。

片岩包括黑云斜长片岩、黑云石英片岩,部分地段见方解石石英片岩;片麻岩为黑云斜长片麻岩;千枚岩为绢云母石英千枚岩。

2.2.2 侏罗系(J)侏罗系地层在研究区出露主要为玛尼吐组一段(J3mn1)、晚侏罗世花岗闪长岩(J3γδ1)、中侏罗世二长花岗岩(J2ηγ)和中侏罗世碱长花岗岩(J2αγ),在三岔河七队出露面积较大,总面积约260 km2。

岩性包括火山碎屑岩、斑状花岗闪长岩、中粗粒二长花岗岩和碱性花岗岩。

2.2.3白垩系(K)白垩系地层在研究区出露早白垩世石英正长岩(K1ξo)、早白垩世细粒闪长岩(K1δ)以及晚白垩世花岗斑岩(K2γπ),主要分布在韭菜沟5队,在石家窝棚北沟也可见部分露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