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情景式默写(精校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情景式默写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情景式默写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蜀道险峻的深深忧虑和无奈。
他用夸张、神话、衬托等手法,生动地描绘出了蜀道的高峻险峻和行人的艰难困苦,表达了对历史悠久、交通不便的蜀地的热爱和关切。
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思考。
17.诗人在《蜀道难》中反复咏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达了对蜀道高峻艰险、蜀地形势多变的慨叹。
18.在《蜀道难》中,诗人夸张地叙说蜀国开国历史渺远,长期不与外界交通,写道“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XXX人烟”。
19.诗人借五丁开山神话渲染蜀道神奇来历,写道“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0.诗人借XXX、猿猴难越形容蜀地山高,写道“XXX之飞尚不得过,XXX欲度愁攀援”。
21.诗人在《蜀道难》中突显蜀道之间既有可以迫使太阳神龙车掉头的山,又有险滩急流,写道“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22.诗人用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的方式,极言山高可摸天上星斗,人们经过神情紧张。
23.诗人借林间鸟鸣、XXX渲染蜀道荒寂凄清意境,写道“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XXX,愁空山”。
24.诗人从声响角度写激流奔腾、石块冲击山崖情景,写道“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25.诗人在《蜀道难》中极写剑阁险峻之句,写道“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26.诗人用“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这句话,暗示当权者需提防蜀地将领据险叛乱。
27.诗人在《蜀道难》中劝喻朋友到蜀地后不要贪恋享乐要尽快回来,写道“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5.在《登高》中,XXX直接描述了自己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的感叹,写道“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6.诗人在《登高》中发出感慨,“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3.诗人由高到低,写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写道“风急天高猿啸哀,XXX飞回”。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情境式默写(含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三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蜀道难》中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1、描述蜀道的开凿过程的句子是: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用夸张的手法写蜀道高与天齐,险似绝壁的句子是: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是“噫吁嚱!危乎高哉!".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
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5、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6、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那山有多高呢?不言而喻了!7、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的句子是“扪(mén)参(shēn)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8、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但见悲鸟号(háo)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为我们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的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再一次有了地烘托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之情状。
9、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剑阁峥嵘而崔嵬(wéi),一夫当关,万夫莫开”.10。
《蜀道难》写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11。
《蜀道难》中,诗人李白在感叹蜀道之高时,用衬托手法,生动暗示行人入蜀艰难的诗句是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1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诗人先用“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飞湍瀑(pù)流争喧豗(huī),砯(pīng)崖转石万壑雷”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情景式默写

遂宁东辰荣兴国际学校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情境式默写汇编:黄慧容审核:杨海波1.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强调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句话与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的观点相同。
2.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他的《登高》对此有直接描述: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诗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今人常用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3.白居易《琵琶行》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主旨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行》中用“比”的手法,描摹琵琶乐音和旋律的变化,请按下面要求,写出相应诗句:⑴表现急切而愉悦的情调:大珠小珠落玉盘;⑵表现旋律轻愉而流畅:间关莺语花底滑;⑶表现热烈紧张的场面:铁骑突出刀枪鸣。
由琴声联想到珠玉声的句子是: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描写月色的句子是有:别时茫茫江浸月,唯见江心秋月白,绕船月明江水寒(不能答“春江花朝秋月夜”)4.古人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一个人不努力肯定是不成功的。
《劝学》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然而一个人努力了不一定能成功,只要尽力了,也就没有什么后悔的了。
正如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所说的“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一样。
5.《明湖居听书》写王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
《琵琶行》中也有类似情景,以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这些诗句是: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6.古代文人心中有一种“长江情结”,如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望天门山》中的“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情景式默写训练

高考必考篇目情景式默写及答案?蜀道难?情景式默写训练设计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咏叹蜀道高险,为全诗奠定感情基调的句子是:噫吁嚱,危乎高哉!2.李白?蜀道难?的主旨句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3.李白?蜀道难?中运用夸张修辞方法,写出秦蜀之间有太白山阻挡,只有鸟才能凌空逾越到峨眉山山顶的两句: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4.李白?蜀道难?中说明多少年来蜀地与外界交通不便的两句: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5.李白?蜀道难?.引用五丁开山传说,既增舔开辟蜀道之难的神秘色彩,又表达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智慧赞美的两句: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6. 李白?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夸张手法来写蜀山之高,蜀水之险的句子是: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7.李白?蜀道难?中借黄鹤猿猴很难度过虚写蜀道,从侧面衬托蜀道的雄奇险峻的句子: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8. 李白?蜀道难?描写青泥道曲曲折折,萦绕山峦盘旋而上的两句: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李白?蜀道难?描写想象人走在青泥道上好似可以伸手摸到参宿和井宿那样,走下来坐在地上还令人恐惧万分或者说摹写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的句子是: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李白?蜀道难?写出畏途这一段急流奔涌、瀑布飞泻、水石激荡、山谷轰鸣情景的句子: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李白?蜀道难?中,从视听结合的角度,采用拟人手法描写畏途寂寞凄凉情景的四句是: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12.李白?蜀道难?中运用夸张手法极言山峰之高、与天边相接,枯松倒悬绝壁之奇的两句: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13.写出?蜀道难?中,总括畏途这一段的凶险后转入后文对友人关心的两句: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1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总写出剑阁地势险要后,说明它易守难攻的特点的两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高中语文必修默写人教版高中语文情景式默写

高中语文必修默写人教版高中语文情景式默写背诵默写是高中语文教学的老大难环节,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必修默写人教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情景式默写(一)《劝学》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 《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 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 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高中语文情景式默写(二)《蜀道难》1.《蜀道难》的主旨句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蜀道难》中运用夸张修辞方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3.《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4.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5.虚写映衬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句子: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6.表明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7.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是“噫吁嚱,危乎高哉!”。
8.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情景式默写(精校版)

t 6.《蜀道难》中夸张叙说蜀国开国历史渺远,长期不与外界交通的语句: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g a t a n dsi n tf o rm 17.《蜀道难》写传说蜀国国王和渺远历史: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18.《蜀道难》中:表现青泥岭的盘旋曲折、行人困危之状的诗句是: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19.《蜀道难》中借五丁开山神话渲染蜀道神奇来历的两句是: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0.《蜀道难》中借黄鹤、猿猴难越形容蜀地山高的语句是: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21.《蜀道难》中运用神话写出了蜀道的山之高,水之曲的句子: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22.《蜀道难》中用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两句极言山高可摸天上星斗,人们经过神情紧张。
23.《蜀道难》中借林间鸟鸣、夜月子规渲染蜀道荒寂凄清意境的语句: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24.《蜀道难》中极写剑阁险峻,易守难攻的句子是: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25.《蜀道难》中用: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暗谏当权者需提防蜀地将领据险叛乱。
26.《蜀道难》中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这两句劝喻朋友到蜀地后不要贪恋享乐要尽快回来。
写巫山巫峡的秋声秋色。
用阴沉萧瑟、动荡不安的景物环境衬托诗人焦虑抑郁、伤国伤时的心情。
亮出了“身在夔州,心系长安”的主题。
t6.《登高》“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抒发了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难以排遣的心情。
11.杜甫《登高》中写道:“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借风、猿等意象写出秋天的景象。
12.杜甫《登高》中写秋天衰败景象的诗句是: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d l l th iste i ngo.《登高》中说自己多种复杂情感交织,不得不停止喝酒的诗句是:1.诗歌中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是: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情景式默写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情景式默写三.4《蜀道难》1.《蜀道难》的主旨句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蜀道难》中运用夸张修辞方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3.《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4.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5.虚写映衬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句子: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6.表明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7.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是“噫吁嚱,危乎高哉!”。
8.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
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进一步表明秦、蜀之间为高山峻岭所阻挡。
9.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神话的句子是:“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10.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 1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摹写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的句子是“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1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为我们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
1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
诗人先用“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1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情景式默写附答案汇总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情景式默写三.4《蜀道难》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蜀道难》的主旨句是:,2•《蜀道难》中运用夸张修辞方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3•《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虚写映衬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明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7. 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
”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
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蜀道难》写传说蜀国国王和渺远历史: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18.《蜀道难》中:表现青泥岭的盘旋曲折、行人困危之状的诗句是: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19.《蜀道难》中借五丁开山神话渲染蜀道神奇来历的两句是: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0.《蜀道难》中借黄鹤、猿猴难越形容蜀地山高的语句是: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21.《蜀道难》中运用神话写出了蜀道的山之高,水之曲的句子: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22.《蜀道难》中用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两句极言山高可摸天上星斗,人们经过神情紧张。
23.《蜀道难》中借林间鸟鸣、夜月子规渲染蜀道荒寂凄清意境的语句: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24.《蜀道难》中极写剑阁险峻,易守难攻的句子是: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25.《蜀道难》中用: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暗谏当权者需提防蜀地将领据险叛乱。
26.《蜀道难》中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这两句劝喻朋友到蜀地后不要贪恋享乐要尽快回来。
《杜甫诗三首》1.《秋兴八首其一》中仅用“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两句诗就把峡谷深秋、个人身世、国家沦丧囊括其中,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和时局那种动荡不安、前途未卜的处境和作者胸中翻腾起伏的忧思与郁勃不平之气。
2.《秋兴八首其一》中“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两句,写巫山巫峡的秋声秋色。
用阴沉萧瑟、动荡不安的景物环境衬托诗人焦虑抑郁、伤国伤时的心情。
亮出了“身在夔州,心系长安”的主题。
3.杜甫《秋兴八首其一》中“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两句由写景转入直接抒情,即由秋天景物触动羁旅情思,表现出诗人离乡日久、思乡情切。
4.杜甫《秋兴八首其一》中用“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两句在时序推移中叙写秋声,而白帝城百姓的日常生活场景使得客子羁旅之情更见艰难。
1.《咏怀古迹》从时空角度、用对比手法揭示出昭君悲剧一生的句子是: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2.《咏怀古迹其三》中诗人发挥想象,由近及远,以雄奇壮丽的图景引出昭君生长之地的句子是: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诗歌中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是: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诗歌中第一次写到琵琶女演奏音乐的诗句是: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2.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3.琵琶女年轻时人们对他的态度是: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而当她年老色衰之后则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4.表现诗人听取琵琶女演奏的音乐及其身世遭遇之后的感受的诗句是: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5.描写诗人被贬之后居住环境的诗句是: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6.在了解琵琶女身世以及感怀自己的身世之后,诗人请琵琶女再次演奏的诗句是: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7.在琵琶女第三次音乐演奏之后,写诗人催泪伤感的表现的诗句是: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8.古代文人擅长借“梦”寄托情思,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夜深忽梦少年时,梦啼妆泪红阑干。
” 9.《琵琶行》中借月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凄清心情的诗句是“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 10.朱自清《松堂游记》:好了,月亮上来了,却又让云遮去了一半,老远的躲在树缝里,像个乡下姑娘,羞答答的。
文中化用《琵琶行》的名句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11.《琵琶行》中用“比”的手法,描摹琵琶乐音和旋律的变化,如表现急切而愉悦情调的句子是“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表现旋律婉转而流畅的句子是“间关莺语花底滑”,表现热烈紧张场面的句子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12.古诗文中常常有以酒为媒介抒发情感的名句,如白居易《琵琶行》“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表现出被贬而沦落天涯的孤独与无助的苦闷。
13.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
《琵琶行》中的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两句就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意。
14.音乐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诗人用“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
15.李商隐的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表达了身不能共处,心却能相通的意思。
白居易《琵.《琵琶行》中“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一句,描写了朦胧迷离的月色,表达了作者寂寥、凄凉的思乡惜别之情。
20.白居易的《琵琶行》“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用一轮秋月以及寂静的船舫来衬托琵琶女演.《锦瑟》中表达“华年往事”如梦般凄迷、如杜鹃啼春般伤感的诗句: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感叹“才华被弃如沧海遗珠,追求向往终归飘渺虚幻”的千古名句是: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6.《锦瑟》诗中“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抒发“此情”的无尽怅惘,别说现在追忆,就是当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更深刻、生动、凝练、富有诗意,具有“点铁成金”之妙。
.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印证这句话的句子(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意思相同的句子:青取之.在荀子的《劝学》中用“朽木”“金石”为喻体阐明学习贵在坚持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8.在《荀子•劝学》中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9.《荀子·劝学》中与王之涣《登鹳雀楼》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意思相近的句子是:“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 10.《荀子·劝学》中“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表明人与人的天资差异本不大,关键在于后天的学习,君子要善于利用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11.《劝学》中,荀子以亲身的体验,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两句是“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 .贾谊《过秦论》中极写秦始皇时强盛的句子是“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二至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2.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如贾谊的《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借言秦过失,为汉帝谋“长治久安”之策,施仁义于民。
贾谊在《过秦论》中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隳名城,杀豪杰”“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具体写到了秦的暴政措施。
9.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到秦始皇为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所采取的措施是: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
10.《过秦论》中用整句描写秦始皇据险固守的语句是: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11.写秦始皇自以为江山永固的语句是: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12.贾谊用“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短短的四个句子就写出了陈涉举义旗并得到天下热烈响应的情况。
《师说》1.韩愈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不是指启蒙教师的句子是: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2.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3.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4.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择师的标准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5.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6.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7.《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8.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9.韩愈在他的散文名篇《师说》 中表达了从师的重要性, 并提出了择师的标准, 其中明确择师标准的两句话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0.与《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似的两句是: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11.韩愈在《师说》中认为,圣人之所以愈益圣明是因为他们“犹且从师而问焉”,而普通人则相反,是因为他们“而耻学于师”。
12.韩愈在《师说》一文中慨叹从师风尚长久不传、人难免产生疑惑的两句是: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13.我们学习不懂就要去探求,向别人请教,否则就会变成《师说》中作者批判的对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否焉。
”14.《荀子·劝学》篇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在《师说》篇中指出的“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是相同的。
15.《师说》中陈述教师职责的句子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