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研究的意义

德育研究的意义
德育研究的意义

宁波光华学校德育个案研究之

德育研究的意义

曹秋生德育学就是研究德育教学规律的科学。德育科学是由于德育实践的需要而产生,随着德育实践的深入发展而发展的。德育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每一位德育教师不仅可以运用德育科学知识指导自己的德育实践,而且可以运用这些知识和原理,结合自己学生的现实情况进行德育研究,探索德育规律。

通过德育研究,可以促进中小学教师对相关知识、原理的系统学习和把握,进一步加深对德育及其相关学科知识的了解,进而掌握科学的德育规律,自觉的运用德育理论去规范自己的教育活动,提高工作效率,发挥出德育工作应有的巨大作用;通过德育研究,可以总结教师们以往的德育经验,并结合国内外最新的德育理论研究,把自己的不自觉经验升华为自觉的理论,并进一步系统化,成为自己学校德育的特色,并最终应用到德育实践中去。好多老师谈“德育研究色变”其实,德育研究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困难,只是好多老师还有做好德育研究的心里准备和知识准备。其实,德育研究也很简单,只需要教师多注意观察总结,对身边学生的真实案例及时进行分析探讨,结合德育理论形成经验性概括,进而形成理论性升华。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事的工作就是塑造孩子们的心灵。面对形形色色,各具特点的教育对象,教师是必须从事德育研究的,尤其在当今这种飞速发展的新时代,教师不但要精通自己的专业知识,还必须具备理论研究的素养。教师要想让自己的工作境界有个大的提升,就必须有专研理论的决心,就必须攀登理论这座高峰,让自己站在理论的峰顶进行教学指导,学生出现的所有问题都将不再是问题,到时真的会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理论研究的目的在于发现教学的客观规律,并将客观规律用于教学实践。德育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揭示德育现象的本质,探求德育活动的客观规律。我们提倡的德育科学化,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发现德育规律,并自觉地遵循德育规律,从而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

德育个案研究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德育个案研究的任务不是把别人的研究成果搬来学习模仿,甚至照搬照抄。而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参照相关理论知识,紧密结合学校的现实特点,分析自己学生的真实个案,进行细致的探索和专研,形成自己的德育研究成果。在日新月异的大发展的新时代,要实现“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学校德育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情况,新的任务,新的课题。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回答这些问题,探索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规律,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战斗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理应成为德育研究队伍的主要力量。

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鸡西教育局专家报告会有感 密山市当壁镇中心学校 张文阁 2013年3月9日鸡西市教育局举办了专家报告会,聆听了北京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专家陆教授对我国当前德育教育形式的剖析,和德育教育重要性紧迫感。体会颇深。 科教兴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我国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倡素质教育,而发展教育的希望在少年,他们是初升的太阳,充满朝气和活力,孕育着无限希望。教育的根本不是成绩,人的成长进步才是最重要的。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分析智伯而亡时写道:“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这就突出了德的重要性。所谓“少年若天成,习惯成自然”,可见“德”的培养,更应该从小抓起。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和思想品德逐步形成的时期,由于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和缺乏社会经验,是非观念模糊,对人对事缺乏明辨能力,具有很强的模仿力,容易接受外界的各种影响,同时又具有极大的可塑性,俗话说得好:嫩枝易弯也易直。因此思想基础打得好坏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以至今后一生都有极大的影响,品德教育不仅对学生自身同时对社会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品德教育必须从小学生抓起,使其在增长知识中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懂道理,会做人。 但是,我国德育现状令人堪忧,很多小学并没有开设思想品德课,或即便开设也被当做“副”科对待,代课老师不予重视,敷衍学生。其他代课老师也常以讲题、补课为由任意占用思想品德课,使本该重要的一门课程完全缺失。而有些学校开设了思想品德课,也有进行道德教育的主题班会等,但这些以直接进行道德教育为目的的学科课程或活动课程,毕竟时间有限,内容上也不足以完成德育工作,这就导致学生德育的不完善。 当前应试教育体系,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却忽视品德的培养。现有的教育模式必须尽快改变,素质教育不能空喊口号。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把“传道”放在了首位。可是我们的学校教育以学生分数论成败,学生以成绩排名次,教师以分数订优劣。学生的学习负担日益加重,学生成了被动学习的机器,没有独立性、思考性、自主性,更别说学生的思想品德受到熏陶感染了。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成绩

精细德育管理

从学生的养成教育入手,实现德育的精细化管理 咸家中学宋永忠 咸家中学一直把育人当成首要工作,确定了“以人为本,德育领先”的学校发展思路后,通过建章立制,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德育工作目标责任制,强调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增强教职工的责任意识,使学校的德育工作逐步步入规范化的轨道。任课教师、班主任、德育处主任,逐步形成了一个德育管理网络。经过一个阶段的德育工作实践,我深刻体会到德育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必要,以及“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的深刻内涵。下面将我对德育精细化管理的思考提出来,恳切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 一、德育呼唤精细化管理 学生的家庭背景不同、生活阅历不同、个性存在差异,智能也不一样,如果还用一个标准,一个要求,一样的成材观去对待每个学生,怎么可能把千差万别的学生教育成材呢?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我们的教育环境、教育条件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再加上现在的孩子很多都是独生子女,自我中心意识明显,很多时候我们都在感叹现在的学生难教,传统的老师说教、简单组粗暴的训斥模式已不适应。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全方位立体的管理,是一个链条,涉及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必须齐头并进,全面推进。同时还要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精细化管理,倡导“个性化”教学,在学校中引进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原则、方法,可以解决德育管理过程中曾经存在的由于管理不细致带来的诸多问题。我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事实证明,德育呼唤精细化管理。 二、尝试德育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升我校德育管理水平 提高德育管理者的认识水平是德育精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的前提。 德育管理者在学校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实行精细化管理,首先必须使全体师生在思想上得到转变,认识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重担。学校教育必须由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位,教育目标要真正能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 学校德育要培养学生对祖国、民族的强烈的责任感和道德情感,教会学生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树立起主动进取的人生态度,富有自信、自尊、自强的品质,产生迎接挑战的冲动和勇气,具有耐力、适应力和意志顽强等现代人的素质。不仅德育管理者要有如此认识,还要求教师以现代意识组织教育工作,考查学生个体发展,从德智体等诸方面为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打好基础。帮助教师树立起学生的和谐发展观,才能优化教育工作。教育必须树立成本、效率、效益观。 规范德育管理制度是德育精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的基础。 德育管理制度不仅是学校德育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措施,也是德育工作的办事规程,具有引导性、约束性。良好的德育管理体制运行环境,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全面覆盖、系统规范、合理配套、扼要可行的制度体系。包括责任制度、会议制度、考核制度、评价制度等。应避免出现制度不健全、可操作性差、制度不落实等现象。我们在认真总结的基础上,经过集思广益,由德育处负责,精心编辑出台了一套《学生精细化管理制度汇编》,该制度集共分三大部分,累计二十项具体规定。内容涵盖学生日常行为要求及管理规定、学生综合行为评价、班主任任课教师管理细则、违纪学生处理程序及办法等。 1.学校各德育相关人员的岗位职责。使学校德育主任、班主任、生活指导教师明确工作职责,各尽其责,做到事事有人负责,人人有事负责。 2.学校各项德育常规的流程及规范。学校把办事程序等每项工作都建立管理的流程,说

德育及其意义

教育及其意义 一、“德育”概念界定 一般说来,德育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德育仅指道德品质教育;广义的德育则泛指依据特定社会要求和德育规律,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地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柜。广义的德育相对于体育、智育而言,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而不是道德教育的简称或正组织教育的代名词。德育包括家庭德育、学习德育、社会德育等形式。 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社会思想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者品德内部矛盾运动,以使其形成教育者所期待的品德的活动。 二、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 德育过程的结构式指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它有一定数量的要素(或成分、组成部分);各要素之间有质的区别;他们在德育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各不相同,彼此以一定方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有组织的系统。通常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教育者是德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是一定社会德育要求和思想道德的体现者,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育者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个体教育者和群体教育者。

受教育者包括受教育者个体和群体,他们都是德育的对象。在德育过程中,受教育者既是德育的客体,又是德育的主体。当他作为德育对象时,他是德育的客体,当他接受德育影响进行自我品德教育和对其他德育对象产生影响时,他成为德育主体。 德育内容是用以形成受教育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是受教育者学习、修养和内在化的客体。学校德育基本内容是根据学校德育目标和学生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确定的,它具有一定范围和层次。 德育方法是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凭借一定的手段进行。教育者借助一定的德育方法将德育内容作用于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借助一定的德育方法来学习、修养、内化德育内容而将其转化为自己的品德。 德育过程中的各要素,通过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实践的活动而发生一定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并在这种矛盾运动中推动教育者的品德发生预期变化。由于这一矛盾的不断产生和解决,才不断将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转化未受教育者个体的品德,从而实现德育内容,达到德育目标。这是一定社会思想道德个体化过程和受教育者在思想道德方面社会化或再社会化过程,是社会思想品德继承和创新相统一的过程。 三、德育的意义 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2、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

德育的重要性

教育学生的方法 1.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校起着关键的作用 我们的中小学对一个人素质的形成,特别是做人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指出:“学校教育尤其是现代学校教育……要既教书又育人,而且以育人为本……在当前情况下,必须把育人看作是头等重要的事情。因为一个人学业上的缺陷并不一定会影响他的一生;而道德、人格上的缺陷却可能贻害他一辈子。”南宋著名教育家朱熹提出了学校必须把坚持德育放在首位的思想。他说:“致知之要,当知善之所在,如父止于慈,子止于孝之类。若不务此,而徒欲泛然以观物之理,则吾恐其如大军之游骑,出太远而无所归也。”也就是说,学校必须将德育放在优先地位,学生有了较高的道德修养,学得的知识才能发挥正当的作用。如果不是这样,学生单纯追求知识,就像脱缰的野马,会越来越远地偏离方向,直至迷失方向。 然而,透过今天青少年做人的状况,我们却无法乐观。我们从生活的现实和种种相关的调查报告中看到:不少学生爱国意识淡薄,缺乏责任感,爱心淡漠,自私,缺少起码的文明礼貌,缺乏集体主义精神,缺乏宽容,专横,骄逸。这些缺陷像附着于“太阳”身上的“黑斑”,正在侵蚀、污染着青少年的健康心灵。这些现象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因为教育思想、方针的贯彻,一代新人的培养,归根结底是依靠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教育的对象是人,教师对学生要做到

教会做人,教会求知,教会办事,教会健体。 2、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家庭教育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孩子独立行走于世之前,孩子有大半多的时间是同家长一起生活的,父母是子女天然的、不可选择、不可任意更换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言传身教、一言一行,对孩子有耳濡目染的熏陶作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家庭德育的基本方式,它比学校德育、社会德育要强烈、深刻得多。孩子的发展,父母是责无旁贷的。父母是孩子最坚强的依靠,他们对亲情的付出与对孩子的爱,将可能深刻影响孩子日后的人格。因此家长应努力形成良好的家风,形成诸如追求理想、积极向上、团结和睦、民主平等、勤奋好学、勤劳节俭、爱好健美、讲究卫生等良好作风。良好的家风能使家庭德育发挥更大效能。家长教育孩子应严爱结合,要求统一。严格不是简单的限制、命令,更不是严厉、专制、打骂、体罚,严格中包含着说理、引导和启发,严格要求应与尊重、信任、关心、热爱孩子相结合,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严爱结合,刚柔相济,要让“理”制约“情”并成为情的基础,教其学会做人的道理,把他们培养成才。真正的家庭教育应该是寓理于情,情理结合,在亲子感情的伴随下进行品德教育,教他学会做人,把其培养成人。护短、溺爱、娇纵、不管、不教,或滥用亲子骨肉之情和家长的权威,要求过高,责之过严,甚至打骂孩子,都违背家庭德育的规律和特点。类似于夏斐、刘玲、陶鑫、周源等恶性事件的发生,都是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而走极端的结果。所以家长应该明白:你的孩子并不是你,你可以给他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思想,因为他有他的思想;

德育教育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德育教育在小学教育教学 中的重要性 The final revision was on November 23, 2020

浅谈德育教育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旅游学院 空中乘务 12级8班 郭婉青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是迎接21世纪挑战,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教育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学校育人要先从德育开始,教师是落实育人目标的关键。培养学生成人,思想道德素养尤为重要。“学习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心理不好是危险品,思想不好是危害品”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在育人工作中都应铭记的治教指南。针对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谈四个方面:一、德育工作在小学教育中的实效性;二、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意义;三、小学各学科教育中对德育教育的渗透;四、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举措。 【关键词】小学;教师;学生;德育教育;小学;教育教学 on the importance of moral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in the teaching of li yuxiu 【abstract】the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 is to meet the challenges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improves the national quality, cultivate strategic cross-century talents. general secretary hu jintao stressed that “education should be people-oriented, moral education first.” the school education should start from the start of moral education, the teacher is the key to implement the goal of education. adult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moral qualities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learning is not good is defective, the body is not good is a waste, the psychology is not good is dangerous goods, thought

浅谈学校德育管理工作

浅谈学校德育管理工作 论文摘要:一个民族,没有科技,一打就垮;一个民族没有文化,不打就垮。学校是一个国家科学文化的标志,学生的文化程度与掌握科技的水平关系着国家的水平与科技发展状况。虽然今天的学校教育已不再是精英教育,但是作为大众教育的今日之学校一样对国家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论文关键词:德育;学校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与希望。蔡元培说过欲知明日之社会,先看今日之校园。学校教育关系着国家的发展与稳定,决定国家的昌盛与繁荣。说文解字中说“教育”的“育”字是“教子使作善也”,教学生能够做善人,首先得有德。 一、了解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背景是做好德育管理工作的前提 1.社会环境变化对德育工作的影响 (1)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积极、消极的双重效应。当前学生对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观念、新行为规范的认识有不少差距。如何以社会主义为导向,以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法制观念和行为规范对他们施以正确教育,防止商品经济、等价交换原则侵入思想道德领域,要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不至于论为鼠目寸光,见利忘义的金钱拜物教徒。 (2)政治环境变化的影响。当前政治生活日趋完善和透明,经济、文化生活己以“三个有利于”来判别,学生对民主要求和参与意识大大增强,对政治教育的选择明显增强。我们既要鼓励发展青少年的民主意识、独立思考意识,又要提高他们的政治判断能力,增强法制观念。 (3)文化环境变化的影响。当前社会文化是丰富的、多元的,复杂的、五颜六色纷繁复杂的。如何探求学生道德成长与文化环境的本质联系,给他们以正确的价值观,进行道德选择,将新思想、新观念与封建渣滓,外来污毒区别开来,成为德育工作的新课题。 (4)其他环境变化的影响;社会心理环境、生活、消费方式变化,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2.教育对象变化对德育工作的影响 (1)思想开放、道德取向多样化。他们在思维方式上由求同转向求新求异,在思想观念上由接受灌输转向独立思考;平等探讨:在集体生活中由被动追随到主动参与;在审美需求上,从他择转向自择;在家庭生活中不再把父母教导奉为行为指南,自己怎么想就怎么办。他们思想言语的独立与行动有较大的反差,独立意识和独立行为不一致,顺利时的独立性与挫折时的软弱性、依赖性很明显。生活条件的优越导致意志力的脆弱,心理发展不成熟。 3.学校德育工作的特点

小学德育教育的作用

小学德育教育的作用 中国教育家严九章说:“教育工作要做得成功,要做到事半功倍,其实也不难,重教人不重教书,重教育不重教授,这是成功之道,这是成功的为师之道”,这里的“教人”,“教育”就是指德育教育。可谓德育教育教学是否成功,是学生是否成才的关键环节。德育工作必需是常抓不懈,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交织着进行,它渗透在教学工作,家庭教育的各个方面。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变“他律”为“自律”。使学生养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世界观。德育教育是教育者把一定的社会行为准则和日常行为规范转化为学生个体品质的教育过程,这个教育过程依赖与学校,社会,家庭,其中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它通过舆论、批评、奖励等手段来促进学生努力进步,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称为“他律”,培养学生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通过是非感来自我反省,自我强制,自我管理,从而上升到具有“自律”的精神,使学生不仅懂得怎样做,而且还懂得为什么这样做,从而达到象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那样:“对于公共幸福可养成主动的兴味,对于公共事业可养成负担的能力,对于公共是非可养成明了的判断。自治可养成我们对于公共事业上的愿力,智力,动力”这就是德育教育的目的。现代教育学认为:任何一位青少年的成长,都离不开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三者关系密不可分,缺一不可。

1注意家庭社会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 促学生成长学生的教育工作是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三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家庭教育又尤其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家庭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基石。在解放前,学校教育不普及,家庭教育占主导地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的美德,通过家庭教育得以承前启后,代代相传。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随着学校教育对国民的不断普及,家庭教育慢慢地退居次要的位置。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进步的速度加快,我们处在一个知识爆炸的年代,教育事业以惊人的速度发展。随着交通工具、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国际的交往越来越频繁,电视、电脑与因特网的普及应用,信息传播迅速,地球变得越来越小,我们已处在一个和古代截然不同的社会。随着开放改革的深入,国际间的文化经济交流,国外的一些思想观念闯入国门,冲击着我们的传统观念,人们的思想越来越开放。新的观念,新的社会现象冲击着我们传统的民族文化和道德观念,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行为,社会产生了一些

德育及其意义

一、“德育”概念界定 一般说来,德育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德育仅指道德品质教育;广义的德育则泛指依据特定社会要求和德育规律,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地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柜。广义的德育相对于体育、智育而言,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而不是道德教育的简称或正组织教育的代名词。德育包括家庭德育、学习德育、社会德育等形式。 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社会思想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者品德内部矛盾运动,以使其形成教育者所期待的品德的活动。 二、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 德育过程的结构式指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它有一定数量的要素(或成分、组成部分);各要素之间有质的区别;他们在德育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各不相同,彼此以一定方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有组织的系统。通常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教育者是德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是一定社会德育要求和思想道德的体现者,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育者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个体教育者和群体教育者。 受教育者包括受教育者个体和群体,他们都是德育的对象。在德育过程中,受教育者既是德育的客体,又是德育的主体。当他作为德

育对象时,他是德育的客体,当他接受德育影响进行自我品德教育和对其他德育对象产生影响时,他成为德育主体。 德育内容是用以形成受教育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是受教育者学习、修养和内在化的客体。学校德育基本内容是根据学校德育目标和学生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确定的,它具有一定范围和层次。 德育方法是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凭借一定的手段进行。教育者借助一定的德育方法将德育内容作用于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借助一定的德育方法来学习、修养、内化德育内容而将其转化为自己的品德。 德育过程中的各要素,通过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实践的活动而发生一定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并在这种矛盾运动中推动教育者的品德发生预期变化。由于这一矛盾的不断产生和解决,才不断将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转化未受教育者个体的品德,从而实现德育内容,达到德育目标。这是一定社会思想道德个体化过程和受教育者在思想道德方面社会化或再社会化过程,是社会思想品德继承和创新相统一的过程。 三、德育的意义 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2、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 3、德育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证。

学校德育工作评价制度.

学校德育工作评价制度 一、校长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责任人,对德育工作有直接的领导作用。 二、中小学校长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端正办学思想,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注重实效”的基本观念。校长每学期至少主持召开1次全校德育工作专题会议,3次相关部门德育工作领导会议,协调研究、总结布置不同阶段的学校德育工作。要重视计划调控,强化制度与档案建设,搞好德育工作的检查和考评。 三、切实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抓好德育骨干教师的培养,加强理论与业务的学习和研究,努力提高广大教师的德育工作水平和理论研究水平,较好发挥典型教师的榜样引领作用。 四、组织全体教师,通过课内外、校内外的各种教育途径,利用各种德育资源,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全面深入地实施德育系列化工程,较好完成德育目标和任务,逐步形成良好的校风,彰显学校德育的魅力与特色。 全员负责制度 一、全体教职员工都是德育工作者,都要在不同的岗位上担负起育人的职责,围绕学校德育工作中心开展工作。 二、学校每位教职员工要认真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本着服务育人的原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尊重家长,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廉洁从教,为人师表。以人民教师的模范言行影响和教育学生。 三、每位教师都要重视课堂德育,要学会尊重、欣赏学生,要学会讲规范的课堂道德用语,认真挖掘每一堂课、每一个活动中的德育因素,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和各项活动之中,每学年至少组织一次学科德育渗透优秀课评比观摩活动。 四、每位教师要主动与“三生”结成帮教对子,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转化工作,并参与学生的思想品行评定工作,做到有帮教措施,帮教记录,有典型经验。对帮教工作成绩突出的教师应予以表奖,并作为教师考核的条件之一。 班级教导制度 一、每学年年初根据学校德育工作重点,结合年级实际,集体讨论制定出班级教育活动计划和创建优秀班集体的标准,并认真加以实施,以形成良好的班风。 二、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班级管理中的骨干作用,发挥全体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各类典型的榜样作用,以及与其它班级、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协调作用,作好个别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试论学校德育的必要性

试论学校德育的必要性 德育的概念与意义 (1)德育的概念 德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德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在受教育者身上培养所期望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等,以促使他们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它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 狭义的德育专指道德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的道德要求和个体的品德心理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在受教育者身上培养所期望的道德素质,使他们具有正确的道德观念、丰富的道德情感、坚强的道德意志、热切的道德观念和较高的道德实践能力,不断提升他们的道德境界的教育过程。它是与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律教育相对而言的。 其中所谓思想教育即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政治教育即引导学生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逐步形成爱憎分明的态度和立场。 道德教育即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和道德义务,以形成高尚的品德。 法律教育即传递法律知识,提高遵纪守法的能力,使学生执法、守法,并能正确地运用法律。 (2)德育的意义 第一,德育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相辅相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提供了道德支持和道德保障。德育是社会道德建设的 主渠道和主阵地,德育工作的效果直接影响社会的道德状况。 第二,德育工作是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的需要。 对于青少年来说,道德需要与理智需要、审美需要一样,是他们的人生基本需要。道德需要能否得到满足及满足的方式和类型,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他们成年后的道德素质和道德素养,决定了他们的社会性发展程度和社会性接纳程度,决定了他们发展空间的大小和发展方向的正确与否。良好的德育工作能够满足、引导和提升他们的道德需要,为他们的道德发展以及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他们拥有一个充实的、有意义的、有尊严 的和幸福的人生。 第三,德育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德育与智育、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德育与其它各育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并为其他各育提供精神动力和价值方向,它们共同服务于教育目的,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和丰富个性的形成。

浅谈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梨树县郭家店镇第四小学黄旭 小学正处于道德教育的关键时期,必须认真抓好。在教育内容上应反对抽象空洞的说教,强调德育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以养成基本的道德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伦理道德。下面,我想从以下几点浅谈我对小学教育中德育教育重要性的看法: 第一,家长的导向作用不容忽视家长是青少年的启蒙教师,也是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家庭教育的方式可以直接透视出青少年在未来成长道路上的成功与否,重视德育教育光喊口号不行,光靠教师在学校的教育更是不行,家长应该积极行动,积极配合学校和教师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从小事抓起,良好的思想品质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应从平时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进行道德教育只让孩子背那些条条框框是不行的,只让孩子停留在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表象认识上也不行。孩子从入学开始就应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家长和教师的教育使孩子能够真正认识到为什么是对、为什么是错,而且付诸以行动中才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此外,对于现在的教师也还存有另外一种困惑,那就是小学生在学校上课期间在老师的教育下、在学校的监督下养成了较好的习惯,能够较好的按照行为规范要求自己,但到了假期在家长们溺爱的强攻下逐渐迷失方向“重操旧业”,开学以后教师还得从头再来,如此周而复始的教育虽然

耗尽了教师的大量心血但收效甚微。 第二,学校教育应是教育的主导青少年的德育教育离不开诸多环境和因素,但学校教育对儿童的影响起主导作用。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和思想品德逐步形成的时期。由于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和缺乏社会生活经验,是非观念模糊,对人对事缺乏明辨能力,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很大的模仿性,同时又有很大的可塑性,容易接受外界的各种影响,正如俗话说得:嫩枝易弯也易直。 因此思想基础打得好坏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以至今后一生都有极大的影响,所以必须从小学生抓起,加强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和道德品质教育,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抵制不健康的消极思想对学生的侵蚀,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如果学校只是知识注重学生“智”的发展而忽略了“德”的重要性,我们培养出来的将会是一批废品,而当今片面地追求升学率,繁重的课业负担,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学校只为应试,一天到晚有讲不完的课,写不完的作业。只重知识,不重德育,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只是高分低能。上了大学因心理不健康而走向犯罪的例子屡见不鲜。 此外,学校不能简单地以学生学习成绩的优或差来界定学生的好与坏,在评价学生方面仍然要用辩证的方法来综合地衡定。把学习成绩作为一个参考,把智力、情感、态度以及目前提倡的自信、乐观、向上等诸方面因素考虑其中,形成一个综合界定的标准。素质教育提倡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对待学生,学校要用赏识的态度来对待

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打造学校德育特色品牌

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打造学校德育特色品牌

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打造学校德育特色品牌 ——大邑县外国语学校推行“自主德育”纪实让德育的力量直达人心,润泽优质养分,唤起心灵觉醒,激扬精神潜能。构建适宜生命优化成长的德育环境、课程、途径,孕育道德生长力,大邑县外国语学校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自主德育之路。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多年来,学校探索出以“管理自治—活动自主—行为自律—精神自强”为基本内涵的“自主德育”模式,以学生自律委员会为代表的学生自治管理机构,涌现了自治管理、关爱行动、活动文化、健康促进、“五好少年评选”及“人人争当升旗手”等德育品牌。如今该校已声名鹊起,再次吸引教育界、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关注,该校不仅教学质量进入一流名校行列,而且探索出“自主德育”经验,让校园成为莘莘学子的幸福家园,学生在这里健康成长,张扬个性、发展潜力、收获成功,成为全面发展的阳光少年。 学校自主德育模式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充分挖掘学生自主管理潜能,对过去僵化教条、说教式、警察式、保姆式的德育形态进行改革、创新,其成功的做法深受学生

欢迎。这就是教育领域的科学发展观,并已成为该校一面鲜艳的旗帜。 “大外自主德育模式”概括起来就是“4588”。“4”,就是四个德育目标:管理自治、活动自主、行为自律、精神自强。“5”,就是五个突破方向:自主式德育、体验式德育、养成教育、现代公民教育、心理健康教育。“8”,就是八大学生自主管理机构:团委、学生会、学生自律委员会、校园之声、健康促进协会、环保志愿者协会、大众爱心协会、红十字分会;“8”,就是八大德育活动平台:自主管理、健康促进、班级文化、社团联盟、爱心行动、文体活动、同伴交友、自主评价。 让学生在自我教育中体验成功 学校育人,德育为先。当代中学生主体意识增强,他们喜欢在实践中明辨是非、善恶与美丑,渴望在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中发展兴趣和特长。按照国家课改新要求,根据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和建设世界田园城市的需求,该校凝炼出适合学校实际和发展的“得法养习,自主自立”办学理念,提出了培养具有善良、平等、公正、友爱、宽容、聪颖、诚实优秀品质,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在竞争的同时进行合作,在合作的同时竞争”的二十一世纪新人。

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中学是人才的摇篮,是祖国的希望,是民族的未来,肩负着祖国人民的重托和历史赋予的使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 智为人才素质之基础,体为人才素质之条件,美为人才素质之重要内容,而德乃人才素质之灵魂。思想道德素质作为人的一种基本素质,集中体现着人们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各种问题时所表现出的是非判断能力和行为选择能力。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与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与党的事业能否后继有人,与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兴旺发达,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息息相关。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为当代中学生展示才华、实现理想提供了崭新而宽阔的历史舞台,同时也对当代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德育的基础就是要教学生学会做人,所以诸如公平、正直、诚实、勇敢、仁爱、热爱劳动、艰苦朴素等应当成为中小学德育的奠基。而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培育是德育的最高目标,同时也是德育的基础工作。只有确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美好理想,学生才可能有健康、自觉的价值生活,才能有真正合乎道德的行为,形成真正的文明行为习惯。龇德育教育一直是学校教育的工作重点,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能独立思考的、尊重社会公德的劳动者。90后中学生道德教育的问题分析 德育是指有意识地实现社会思想道德的个体内化,或者说有目的促进个体思想品德的社会化。进入21世纪,我们教育的受众也随着时代的变化逐渐成为我们教育的主体。90后中学生的德育出现了诸多问题,诸如: 1. 90后中学生德育内容中道德知识与社会实际的缺失。 德育内容来自生活世界,德育内容应是现实的、生动的。学生很难从自身的结构和需要中找到与之相一致的契合点,无法内化为信念,外化为行为。\"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 学生仅表现为一个学习知识的人,而不是一个有完整的精神世界和独立个性的生活着的人。 2. 90后中学生德育方式上自主建构与主体意识的缺失。 德育是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的活动,目的是使学生获得一定的道德信念,以便规范他们日常生活行为。信念的建立,绝非单纯的说教就能实现,而是要学生自己理解,通过悟性将德育要求内化为自己的德育信念。中学生当前的德育主要是灌输说教,缺乏对学生主体性的正确认识,忽视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没有学生的主体意识。这种德育,不能触及道德结构的核心--道德信念,极易造成学生道德行为的刻板和不稳定。 3. 90后中学生德育过程中师生对话与自我顿悟的缺失。 德育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的教育实践活动,它涉及到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平等、互动关系。然而,我国中学生德育是教师和学生不平等对话。学生常常被视为客体、被动的。教育者忽视了学生是一个具有能动、反思的主体,他们依靠自己的权力或权威,迫使学生接受德育内容,忽视了学生理解与否。因此造成师生之间形式上的交往、思想上的断层,造成你讲我听、我行我素的局面。 4. 90后中学生德育评价时动态化与多元化的缺失。 在应试教育思潮的控制下,学校德育对\"人"的关注日趋弱化。"人的教育”从教育的\"中心\"退却为教育的\"边缘\",德育变成了一项可有可无的软任务。当我们面对学生们惨淡的德育,作为教师,为之心痛。仅凭学生的分数,怎能断言他的道德高低?正如尼采强调:\"最大的恶属于最大的善,当我们称某些行为与思想为善或恶时,不应该考虑它们过去被称为什么。过去被称为恶的东西,现在完全可以称为善,反之亦然。 \"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

学前儿童德育的意义

学前儿童德育的意义:1、学前儿童德育是全球化时代的需要。 2、学前儿童德育是实施各育的方向和动力保证。 3、学前儿童德育是独生子女健康成长的特殊需求。 学前儿童德育的原则:1、热爱、尊重和严格要求儿童的原则。 2、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 3、教育影响的一贯性和一致性原则。 4、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学前儿童品德教育的内容与任务包括发展学前儿童的社会性的教育与发展学前儿童个性的教育两方面。 实施德育的途径:1、日常生活是实施学前儿童德育最基本的途径。 2、专门的德育活动是实施学前儿童德育的有效手段。 3、游戏活动是实施学前儿童德育的有力措施。 德育的方法:说服、范例、练习、评价 学前儿童美感发展过程的特点表现:最初是对美的现象无意识的反应。 逐渐能够模仿周围的人表现美感。 再发展到有意识的感受美、表现美。 美感的特点:情绪性、表面性、行动性。 学前儿童美育的意义:1、学前儿童美育是整个社会审美化的需要。 2、学前儿童美育是符合儿童思维特点的教育活动。 3、学前儿童美育是实施各育的催化剂。 美育的任务:培养学前儿童对美的感受力、对美的想象力和对美的表现力。 美育实施的途径:1、大自然是实施美育的丰富源泉。 2、日常生活是实施美育的广阔天地。 3、艺术教育活动是实施美育的有力手段。 4、游戏活动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 5、节日、娱乐活动是实施美育的特殊渠道。 幼儿园的生活活动的意义:1、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 2、促进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 3、实施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幼儿园生活活动的组织原则:1、主动性原则;2、渗透性原则;3、一致性和灵活性原则;教养结合性原则;5、实践性原则。 幼儿园生活活动的组织策略:1、生活时间与空间的安排策略 2、生活活动的指导策略(1、要求儿童生活自理与学会独立。2、帮助儿童遵守生活活动常规。 3、全面关注儿童的需要,促进儿童情感的发展。 4、在生活活动中掌握好教育时机。) 教学活动的类型 组织形式分:集体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 多或单领域分:综合教学与分科教学 参与形式分:体验性教学和表现性教学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基本原则: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灵活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趣味性原则 教学计划包括:学期计划和活动方案 课堂教学活动评定的标准:1、课堂教学活动目的具体明确,教材内容深浅恰当。 2、正确贯彻教学原则,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3、教师与儿童双方积极活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4、培养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 游戏的特点:社会性、虚构性、兴趣性和愉悦性、具体性、自主性 游戏的意义:1、游戏能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 2、游戏有助于儿童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 3、游戏能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发展。 4、游戏有助于儿童的语言发展。 5、游戏能提高儿童的社会认知。 游戏按教育作用分:创造性游戏和有规则的游戏 创造性游戏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 有规则的游戏包括(智力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 游戏条件的创设包括:1、提供充分的游戏时间。 2、创设必要的游戏场所。 3、提供充足的游戏材料和玩具。

浅议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浅议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德育教育重要性的看法: 一、家长的导向作用不容忽视家长是青少年的启蒙教师,也是影响青少年 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家庭教育的方式能够直接透视出青少年在未来成长道路上的成功与否,重视德育教育光喊口号不行,光靠教师在学校的教育更是不行,家长应该积极行动,积极配合学校和教师共同注重孩子的成长,注重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从小事抓起,良好的思想品质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应从平时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实行道德教育只让孩子背那些条条框框是不行的,只让孩子停留在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表象理解上也不行。孩子从入学开始就应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家长和教师的教育使孩子能够真正认识到为什么是对、为什么是错,而且付诸以行动中才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此外,对于现在的教师也还存有另外一种困惑,那就是孩子(特指小学生)在学校上课期间在老师的教育下、在学校的监督下养成了较好的习惯,能够较好的按照行为规范要求自己,但到了假期(寒、暑假,尤其是春节)在家长们溺爱的强攻下逐间迷失方向“重操旧业”,开学以后教师还得从头再来,如 此周而复始的教育虽然耗尽了教师的大量心血但收效甚微。教育论文网专业提供代写教学论文服务,并提供大量幼儿教育论文资料,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谢谢! 二、学校教育应是教育的主导青少年的德育教育离不开诸多环境和因素,但学校教育对儿童的影响起主导作用。增强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和思想品德逐步形成的时期。因为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和缺乏社会生活经验

,是非观点模糊,对人对事缺乏明辨水平,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很大的模仿性 ,同时又有很大的可塑性,容易接受外界的各种影响,正如俗话说得:嫩枝易 弯也易直。 所以思想基础打得好坏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以至今后一生都有极大的影响,所以必须从小学生抓起,增强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和道德品质教育,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水平。抵制不健康的消极思想对学生的侵蚀,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如果学校仅仅知识注重学生“智”的发展而忽略了“德”的重要性,我们 培养出来的将会是一批废品,而当今片面地追求升学率,繁重的课业负担,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学校只为应试,一天到晚有讲不完的课,写不完的作业。只重知识,不重德育,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仅仅高分低能。上了大学因心理 不健康而走向犯罪的例子屡见不鲜。 此外,学校不能简单地以学生学习成绩的优或差来界定学生的好与坏,在评价学生方面仍然要用辩证的方法来综合地衡定。把学习成绩作为一个参考,把智力、情感、态度以及当前提倡的自信、乐观、向上等诸方面因素考虑其中,形成一个综合界定的标准。素质教育提倡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对待学生,学校要用赏识的态度来对待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并且即时地捕捉学生的任何闪光点,多方面、多渠道、多视角的获取信息,且不失时机地予以表扬或奖励,伟大的导师列宁同志以前说过:“任何改正都是进步。”我们 不怕学生出错,只要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错误并且改正错误,我们都应该视为诚实、勇敢、有错就改的积极表现。同时,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学校能够筹措资金营造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以满足学生的求胜心和满足欲。三、教师是学生德育教育的组织者和倡导者教师不但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人格的塑造者,同时还是道德的实践者和示范者。“执教品先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河头店镇海尔小学 2009.9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近年来,我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建设和谐学校,创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通过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人才观,认真贯彻上级加强和改进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文件、会议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健全德育领导与管理体制,探索德育队伍建设与管理的长效机制,提高了全员育人的德育工作水平,努力造就了一支政治坚定、师德高尚、理念先进、业务精湛、作风扎实、讲求实效的德育队伍,为提高全镇中小学德育工作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统一思想,深化认识,不断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工作领导 学校是学生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德育队伍是抓好德育工作的基础和重点,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和此起彼伏的各种思潮影响,再加上学校德育工作对象——未成年学生的身心素质发展的不平衡,其正确的认知、分析判断能力还未完全形成。因此,我们新时期的德育工作面临着的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比以前都要大,面临的困惑也越来越多,为此,我校采取: 一是认真领会会议精神,贯彻德育队伍建设要求。认真贯彻上级有关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学校德育工作会议 精神,统一思想,明确方向,坚定信心,克服畏难思想,提高抓好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贯彻落实德育队伍建设的基本要求。 二是加强对德育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了“学校德育队伍建设领导小组”,校长担任组长,负总责,亲自抓,分管教导主任具体抓,班主任教师亲自抓,从组织上加强了对德育队伍建设的工作领导。

三是完善德育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和规章制度。我校几经修改完善制定了《海尔小学德育队伍建设实施方案》,修订补充了《德育工作制度》、《德育负责人上岗操作规程》、《班主任工作条例》等规章制度,德育队伍建设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二、根据需要,精心选配,积极扩大补充学校德育工作队伍。 我校以前德育工作人员少且都是兼职的,工作效率达不到理想的要求。我们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各种措施积极扩充中小学德育工作队伍容量,充分满足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需要。 一是对中小学德育实施机构增加领导职数。如学校以年级为基础,每个年级配备一名教师,学校每个班增配一名副班主任,我校整合校长、教导处、少先队大队部职能,增加青年教师为德育干事。 二是强化学科教师的协助实施德育的职责。我校要求各学科教师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要尽力挖掘各学科课程中的德育资源,利用好学科课程的教育价值,注重学科德育目标的实现。 三是精心选配校内专职德育工作队伍。我校高度重视德育工作者的选配工作,坚持标准,早选苗,早育苗,保证德育教师后继有人。在选配德育工作管理干部(班主任)时,要重点考虑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以及专业结构,从而优化整体结构,提高整体素质。在配备教导处人员时,要考虑分工专、兼职结合合理搭配。同时,配合心理教育的需要,要培养配备好具有一定心理学专业知识的心理教育教师。 四是聘请好校外兼职德育辅导员。通过各种途径聘请了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等“五老”人员为兼职德育辅导员,同时,还聘请市法院杨灵远同志担任学校法制副校长。还充分发挥少工委、家长学校等群团机构的优势,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