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医德思想与医疗职业人格与医学专业精神

合集下载

孙思邈医德思想于当今医患关系的良性发展

孙思邈医德思想于当今医患关系的良性发展
量。 3 、 不 畏艰 险 .病 患 为先


1 、 一 视 同仁 .施 爱 众 生
孙 氏认 为医者对待 患者应该 ,不 可有半点思想杂念 。 他提 出: “ 若有疾 厄来求救者 ,不得 问其 贵贱贫富 ,长 幼妍媸 ,怨亲善友 ,华夷 愚智 ,普 同
等 , 皆如 至 亲 之 想 , 亦 不 得 瞻 前 顾 后 ,自虑 吉凶,护惜身命。 ”这种 思想 正是我们今 天医德 的规 范建设所迫切 需要的 。 他还认为 , 医者应有仁爱之心 “ 凡 大医治病,必 当安神定 ,志无欲无求 , 先发大 慈恻 隐之心 ,誓愿 普救含 灵之 苦。 ”他常 因病人 未能得 到及时 治疗而 深感 内疚 ,认为这是 因为医生 的失职 而造成 的。随着社会 的进 步,发 自内 心的仁 爱之心愈将成为 医务工作 的主 要能动力 。医务人员应 不断强化 “ 医

合格 的医者前提条件就是要精于医理, 博 览众家之长 。故 医生 “ 必须博 极医 源 , 精 勤 不 倦 , 不 得 道 听 途 说 ” 他 还 批评一些医生对医药知识浅尝辄止、 一 知半 解 。“ 世 有 愚 者 ,读 方 三 年 ,便 谓 天下无病可治 ;及 治病三年 ,乃 知天 下无 方 可 用 。 ”医 生 是 与 患 者 生死 息 息 相 关 的 职 业 ,性 命 所 系 ,若 没 有 精湛 的医术,即便你有 普救之心 ,恐怕亦 无 力 救 之 。所 以 医 者 应 在 保 证 理 论 知 识扎实的基础上 ,同时兼顾实践 ,不 断积 累临床经验 ,医术水平和服 务质
由此 也 ” 。他爱惜一 切生命,“ 虽 曰 贱 畜贵人 ,至于爱命,人 畜一也” 。由于 孙 氏 的 盛 名 ,这 些 医 德 思 想 对 后 世 影 响很大 。 2 、情 操 高 尚 ,谙 于 医术 孙 氏认为 ,医生 的仪表举止会 对 病人 的心理产生强影响 “ 应望之俨然 , 宽裕 汪 汪 ,不 皎不 昧 ”医 者 还应 做 到 “ 又到病家 , 纵 绮 罗满 目, 勿左 右 顾 眄 ; 夫壹人 向隅,满 堂不 乐,而况病 人苦楚 ,不离斯须 ;而 医者安然 欢娱 ,

药王孙思邈医学思想和道德理念的现实意义分析

药王孙思邈医学思想和道德理念的现实意义分析

药王孙思邈医学思想和道德理念的现实意义分析药王孙思邈医学思想和道德理念的现实意义分析孙思邈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道教医学家,一般认为生于581年,卒于682年,隋唐间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孙家塬)人。

自幼聪颍,精勤不倦,学识十分渊博,通老庄百家之学,精究医药,洞晓阴阳推步。

长年隐居山中修道行医,年犹百岁而视听不衰、神采甚茂,曾被唐太宗比作仙人羡门、广成子,赞曰“有道者诚可尊重”。

被尊为“药王”(据《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卷》所载,道教俗神中有3位“药王”,分别是神农、扁鹊、孙思邈)。

因活唐高宗性命而受“真人”封号;宋徽宗时因其美利在民而特封“妙应真人”荣号。

孙思邈除了道学、医学成就彪炳史册外,其医学思想和道德理念在医学史和道教史上亦具有重要影响,对当今社会具有重要启示和价值,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1、医道同源思想“医道同源”是孙思邈医学思想的基础,在所著《千金要方大医习业》中,孙思邈强调医家除了熟读医书之外,还须读《老子》、《庄子》等道教经典,同时须精熟阴阳五行、天文气象、占卜相面等与道教相关的知识,称“如此乃得为大医”。

否则,“如无目夜游,动致颠殒”,后果极其严重。

陶弘景《养性延命录序》中谓“禀气含灵,唯人为贵。

人所贵者,盖贵为生”,仙道贵生思想则贯彻在孙思邈的整个医学实践过程中。

《千金要方序》中称“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基于这样的思想基础,为了更好的掌握治病救人的技艺,对于“切脉诊候,采药合和,服饵节度,将息避慎,一事长于己者,不远千里伏膺取决”,孙思邈这种不远千里取经学艺的认真诚恳态度,所收到的成效是显著的,于己“在身之患,断绝医门(因孙思邈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于人“亲邻国中外有疾厄者,多所济益”,即收到了利己利人的良好效果。

在《千金要方》这一大型综合性方书中,道教痕迹随处可见,如五脏皆有神名:肝脏神名蓝蓝,心脏神名呴呴,脾脏神名俾俾,肺脏神名鸿鸿,肾脏神名??(可见于《老子中经第二十六神仙》),并各有数量不等的童子、玉女守候。

论孙思邈大医精诚伦理思想及其现实意义5000字

论孙思邈大医精诚伦理思想及其现实意义5000字

论孙思邈大医精诚伦理思想及其现实意义5000字摘要:在古今两千多年的中医界中,大医孙思邈是以博学、聪慧、薄名利、享高寿以及名医名儒这些荣誉而称道于世的传奇人物。

他在《大医精诚》中精辟地论述了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与高尚的品德修养,这也使其医学思想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对后世也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崇尚科技力求完满的今天,我们将孙思邈身上的医者精神进行深入剖析,既是对古代灿烂文化的传承,又是对今天不断出现的医患矛盾的道德审视。

关键词:孙思邈,五常,精诚辩证,现实启示孙思邈之所以医德高尚,这与他独特的人文素养有很深厚的联系,而他深厚的人文素养又与其对于儒释道传统文化精髓的深刻理解有紧密联系,今天当我们着重研究孙思邈的医德伦理的内涵时,我们不难发现正是儒家特殊的人文关怀与处世原则影响了孙思邈的医学思想,以至于孙思邈在习医过程中极力倡导医技与医德的重要性。

在其二部《千金方》中,他用精湛的文学功底阐释了医技与医德二者的辩证关系,这也为后来中国几千年的中医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孙思邈《大医精诚》的思想是中国医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思想明珠。

对这一思想深入探究与分析,以期其思想光芒照耀我们的时代。

1、儒学五常的医道践行1.1、情感之核--仁在传统医学界,两部《千金方》集中体现了孙思邈医药学术思想,究其思想情感本质,可将其概括为"仁"。

在《药方序》中表述其创作目的时用了方部浩繁,良莠不齐,求检至难等语。

孙思邈站在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上来写书,这个层次就是仁。

"忧以天下,乐以天下"将天下作为己任。

孔子在论述仁时谈到忠恕近人,"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被公认的道德金律,在孙思邈的医学伦理思想中被表述为"见彼苦恼,若己有之"。

在《药方·大医精诚》中他说"处以珍贵之药,另彼难求,自炫功能,谅非忠恕之道",医生开药过程中任意开贵重的药材以及炫耀自己的技能,这是偏离忠恕之道的。

“大医精诚”医德文化对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的启示

“大医精诚”医德文化对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的启示

“大医精诚”医德文化对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的启示管菊艳【摘要】SUN Simiao is the founder of Chinese medical ethics , the thought of the Master's Medical Ethics that he advocated is widely circulated .In this article, the connotation of this thought win described as perfecting the skill and of kindheartedness to the patient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medical ethics of doctors were analyzed , and then the measures to follow the master's medical ethics were discussed as to be of benevolence , insist on the right values and people -oriented service idea.%孙思邈是我国医德思想的创始人,他所倡导的“大医精诚”思想广为流传。

本文阐述“大医精诚”中倡导的医术要精益求精、待患者要有仁爱之心的思想内涵,分析现代医务人员医德现状,指出医务人员要以仁爱之心、正确的价值观、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三个方面规范职业道德。

【期刊名称】《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2页(P71-72)【关键词】大医精诚;职业道德;医务人员【作者】管菊艳【作者单位】孝感市中心医院,孝感 43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97.32管菊艳(孝感市中心医院,孝感432000)Hosp Admin J Chin PLA,2015,22(1) :71-72.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581—682年)是我国医学发展史上一位杰出的医学家及药学家。

孙思邈在大医精诚里说的关于医德的话

孙思邈在大医精诚里说的关于医德的话

孙思邈在大医精诚里说的关于医德的话医德是一个医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和道德规范,它关系到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涉及到整个医疗行业的信誉和社会责任。

在《大医精诚》一书中,孙思邈强调了医德的重要性,他说,“大医者必须有同情之心、耐心、慎重、谨慎,更重要的是要有真心实意地为患者解除病痛。


首先,孙思邈强调医生要有同情之心。

他认为医生是患者病痛的依赖和希望,因此医生应该对患者感同身受,理解他们的痛苦和困难。

只有具备同情之心,医生才能真正关心患者的健康和生命,从而提供更有效的治疗和照顾。

其次,孙思邈强调医生要具备耐心和慎重。

医学是一门复杂而细致的学科,涉及到大量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医生需要耐心地进行诊断和治疗。

他们必须细致入微地观察和询问患者的症状,进行全面的体检和实验室检查,以确保准确诊断和个性化治疗。

慎重是指医生在决策和治疗过程中要思考并权衡利弊,避免因鲁莽行事而给患者带来潜在的风险。

最后,孙思邈强调医生要以真心实意为患者解除病痛。

他认为医生的职责是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缓解他们的痛苦。

因此,医生不仅要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还要秉持着真诚和善意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位患者。

他们应该尊重患者的意愿和尊严,并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从而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和合作度。

总之,医德是医生必备的重要素质和道德规范,它关系到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和整个社会对医疗行业的信任和尊重。

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强调了医德的重要性,他认为医生应该具备同情之心、耐心、慎重和真
心实意地为患者解除病痛。

只有这样,医生才能真正做到“大医精诚”,对患者负责并为他们带来健康和幸福。

孙思邈总结了什么思想内涵

孙思邈总结了什么思想内涵

孙思邈总结了什么思想内涵孙思邈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药学家,他被誉为中国古代医药学的巨擘。

他的学说深受后人推崇,延续至今。

下面将介绍孙思邈思想内涵的一些重要方面,包括医学观点、药物疗法、养生之道等。

首先,孙思邈的医学观点具有独特性和实用性。

他主张“明治令方,先疗其本”,强调以找出疾病的根本原因为治疗的首要任务。

他指出,疾病的产生与外界环境、饮食居住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因此,在诊断和治疗疾病时,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人情况以及环境因素,并采取相应措施来调节。

此外,孙思邈强调预防疾病的重要性,他提出了“平生无病,晚年福寿”的观点,认为保持身体健康、预防疾病比治疗病症更重要。

其次,孙思邈的药物疗法贡献卓著。

孙思邈广泛研究和应用了中药方剂,他倡导了“论病用药”的原则,即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因来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他创办了数十种中药方剂,如解郁汤、四君子汤等,被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此外,孙思邈还研制了一些草药,例如补阳降火汤,具有良好的疗效。

他的药物疗法为今后的中医药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医药经验。

此外,孙思邈非常重视养生之道。

他主张“养无适,无病生”,认为要通过适当的饮食、生活方式和锻炼来保持身体健康。

他提倡节制饮食,注重蔬菜水果的摄取,避免过量摄入油腻食物和糖分。

孙思邈还推崇适当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和活力。

此外,他对于保持心理健康也给予了重视,他主张心平气和、保持愉快的心情,以促进身心的健康。

最后,孙思邈的学说强调传承和创新的重要性。

他注重通过教育和培训将自己的学说传授给后人,培养医学人才。

他开创了中医学的新局面,对后来的医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学说在后世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成为中医药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而言之,孙思邈的思想内涵包含了医学观点的独特性和实用性、药物疗法的贡献、养生之道的重视以及传承和创新的重要性等方面。

他对于医学、药学和保健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医药知识和经验,对于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和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大医精诚——精选推荐

大医精诚——精选推荐

对于大医精诚的看法孙思邈提出的大医精诚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要精于医术,二是要医德高尚。

只有达到了这两个方面才能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医生。

也就是说,医生的责任不仅仅在于救死扶伤,更主要的是品德操行方面的养成。

对于这种观点我十分支持。

“精”即医技要精湛,必须“博及医源,精勤不倦”。

关于医技,这是作为一名医生的首要条件,医生的存在是因为有人处于病痛的折磨中,使病人脱离伤痛的困扰是医生需要完成的目标。

这要求我们从事医学工作的人要有扎实稳固的基础,对于各种疾病要有了解,才能找到准确而行之有效的方法。

但能治病和善于治病是不一样的,要成为大医,光靠会治病远远是不够的,这需要我们能够看到本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做到这一点就要达到“精”这一层次,只有对于一切精通,才有机会从混乱繁杂的一系列表现中找到最为主要的问题,加以斧正。

简单来说,通往目的地的道路有很多条,我们要锻炼的不是随便找一条道路,然后顺着这条路一路前行的毅力,而是应该在出发之前选择一条最为畅通,有效的道路。

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终的目的地。

这种眼光需要时间的累积,需要长久的实践。

并非一朝一夕之间就可以顿悟的。

要做到精,首先要熟读经典,要很好的掌握最基础的理论,其次要着眼于细微之处,善于发现易被被忽视的问题。

不能草率的下结论。

最后一定要根据自己的亲身经验来做判断。

“精”要求博采众家之长,勤勉求实,忌人云亦云,道听途说,“诚”即品德要高尚。

作为医生首先要有大悲恻隐之心,要能体会病人的痛苦,并且立志解救处于苦痛折磨的病人。

对于前来求医的人,不要在乎他们地位的贵贱,他们是否富有。

老人或小孩,美的或丑的,仇人或家人,普通朋友或挚友都要一视同仁。

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家人一样对待。

要尽全力去医治病人,不能以自己所能获得的利益作为衡量标准,更不能以为自己有所顾虑而对病人有保留或是不尽力。

看到病人遭受痛苦,要感同身受,日夜牵挂,不论是否困难,不管白天还是晚上,不管是酷暑还是严寒,哪怕自己感到了疲劳和饥渴,同样不能有一点的倦怠。

孙思邈论述医德的内容

孙思邈论述医德的内容

孙思邈论述医德的内容
孙思邈非常注重医德的教育与实践,他提出了以下关于医德的论述:
1、仁爱之心。

医生应该以仁爱之心待人,不论病情的轻重,都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治疗病人,无论富贵贫贱,都应该平等对待。

2、知识之深。

孙思邈认为医生应该掌握扎实的医学知识,不断学习最新医学技术和理论,以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

3、严格之德。

孙思邈认为医生应该遵守严格的职业道德,不得有欺诈、虚伪、贪污、违法的行为。

医生应该时刻保持严谨、正直、诚信、谦虚的态度。

4、广泛之才。

孙思邈认为医生应该具备广泛的才能和知识,能够从医学以外的领域中寻找对患者有益的方法和思路。

通过这些论述,孙思邈表达了他的医德理念,并希望医生能够以这些理念为准则,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医疗技术和职业素养,为病人的健康和福祉贡献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认为治病救人是医务工作者的天职 ,也是他们积极为 社会奉献 ,充分展示个人才华 ,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要方式 。拒 绝政府授官授爵 ,是孙思邈著名的事迹 ,淡泊名利是他被后人 称颂的品质 。这两个都是要求医生要清心寡欲 ,潜心医学 ,努 力提高医疗技术 ,以造福苍生 。现在 ,很多医生羡慕医院外面 的世界 ,心态不稳 ,心念不纯 。用孙思邈的医学思想教育医务 人员可以让他们坚定信念 ,调整价值观念 ,全心为医学事业奉 献。
孙思邈医德思想在我国医德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他系统 地总结了前人的成就 ,并结合自己的临症经验 ,于七世纪中 期 ,撰成我国最早的一部临床实用百科全书《备急千金要 方 》,书中首次比较全面地论述了医德问题 ,《大医精诚 》一文 更是备受同行人民尊敬推崇 。他的医学 品德和 医学成就 1000多年来教育着一代代中国医生 ,甚至到现在都有很重要关网页约 13, 000 篇 ,对孙思邈的医 德思想进行挖掘和重构也对解决医疗行业存在的问题 、对于 在实践中指导医学从业人员完善职业人格 、丰富医学专业精 神内涵具有积极的作用与意义 。 3. 1 孙思邈医德精神
〔摘要 〕立足目前我国医疗行业中存在的问题 ,从理论上分析医疗职业人格的不健全与医学专业精神的不足是导致这些问 题的根源 ,指出孙思邈医学思想对解决这些问题 、对于在实践中指导医学从业人员完善职业人格 、丰富医学专业精神内涵具有 积极的作用与意义 。
〔关键词 〕医疗职业人格 ;医学专业精神 ;孙思邈医学思想
在发展中出现了不协调 ,人们在利益的角逐中 ,没有理性 、公 正 、博爱 ,只有对金钱赤裸裸地追逐 。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与全 球性的精神危机呼唤着人文科学 ,由美国内科学基金 、美国医 师学院基金和欧洲内科医学联盟共同发起和倡议的《医师宣 言 》就是佐证 。中国有着上千年的传统文化 ,自古以来 ,人们 称医术为“仁术 ”。《内经 》、《伤寒论 》、《左传 》及晋代的杨晋 的著作中早就有关于医德问题的零星记载 ,隋唐医家孙思邈 更是把医德作为学术思想来研究 。这对医疗职业人格和医学 专业精神的建设有重要意义 。 3 孙思邈医德思想对解决上述问题的作用和意义
2006, 19 ( 6) : 2. [ 3 ] 刘宪亮 ,李恩昌等. 论医学生职业人格培养的内容及
途径 ————医疗职业人格研究之二 [ J ]. 中国医学伦理 学 , 2005, 18 ( 2) : 11. [ 4 ] 邓聿文.《医师宣言 》倡议医师职业精神. 新华网 , 2005
- 12 - 15. [ 5 ] 余闻. 医生职业精神与医患关系 [ J ]. 大地 , 2005, (22). [ 6 ] 王明旭 ,张文. 试论医务人员的职业精神 [ J ]. 医学与
医学专业精神是指医务人员应该确立的理想和信仰 ,包 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主要是指求真务实 、开拓创新 ,在医 疗临床实践中尊重客观事实与医学规律 ,依据循证医学方法 进行科学实验 ,在操作规范指导下进行医学临床防治疾病实 践 ,防止差错事故 、推动医学科学发展 ,为人类健康服务的精 神 ,在人格上是利他主义 、尊重生命 、仁心仁术 。现代医学专 业精神中的人文精神的不足 ,尤其值得我们重视 。 20 世纪 , 世界已出现“医学发展性危机 ”,这是因为工具理性的泛滥 、 现代发展严重失衡与过度开发引起的 。人文的失落 ,使医学
孙思邈的上述思想对解决目前医疗职业人格与医师专业 精神中存在的问题 ,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值得进一步研究 。
〔参考文献 〕
[ 1 ] 伍天章. 医学职业精神的辨析与建构 [ J ]. 中国医学伦 理学 , 2007, 20 ( 3) : 5.
[ 2 ] 李本富. 论医生的 职业 精 神 [ J ]. 中 国 医 学 伦 理 学 ,
孙思邈认为“去名利 ”是一名医技高明 、医德高尚的大医 应有的素质 。他自己一生不为名利所惑 ,多次拒绝统治者授 管授爵 ,以“济世救民 ”作为人生指针 。各种传说及孙思邈著 作中隐含的信息表明了他的一生是致力于济世救人的神圣医 学事业而薄名淡利的 。孙思邈之所以能够为历代人们所称 道 ,更在于其“扶危济困 ,救助弱者 ”的高尚道德品质 。对于 医家而言 ,趁人之危 、落井下石必然为世人所不齿 。不计财 利 ,关注弱势群体的医德观是他从医的职业理念 ,而且很自然 地形成了厚德爱人 、不计财利的职业道德观念 。他认为只有 具备不计财利 ,关注弱势群体的高尚道德品质 ,才能称得上已 具有良医的必备素质 。扶危济困 ,救助弱者 ,不计财利是医生 的本分 。孙思邈把病人当作亲人 ,排除一切个人杂念 ,不讲任 何条件 ,不怕担风险 ,一心救病人 。孙思邈还指出了医生应有 的风度及行医时应注意的作风问题 ,要自尊自爱 ,认真细致 , 沉着冷静 ,照顾病人及病人家属的情绪 ,反对草率马虎 、傲慢
在医患关系方面孙思邈也有阐述 ,他继承了从社会心理 因素方面调动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的观点 。孙思邈一生致力于 医学工作 ,勤奋不懈 ,无私奉献 ,其思想的出发点就是对众生 无限热爱的仁慈之心 。他认为 ,发自内心的仁爱之情是从事 医务工作的重要动力 。如果没有对医学事业庄严的使命感和 对医疗工作的极端热情 ,缺乏救苦救难的奉献精神和对病人 亲人般的爱护心情 ,就不可能做好治病救人的工作 ,甚至不具 备做医生的资格 。面对现在紧张的医患关系 ,孙思邈的理论 无疑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 :对病人要热心 、耐心 、细致 ,真
〔中图分类号 〕R - 0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 - 8565 (2007) 05 - 0071 - 02
孙思邈的医德思想在传统医德中具有重要意义 ,其对正 在研讨的医疗职业人格和医学专业精神具有一定启发意义 。 1 医疗职业人格内涵及存在问题
医疗职业人格是医务人员职业素质的核心部分 ,是医疗 卫生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它包括过硬的职业心理 、健 康的职业观念 、良好的职业性格 、精湛的职业技能 。医生与患 者是医疗活动得以展开的两个主体 ,共同的敌人是疾病 ,在这 个前提下双方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而医生的天职是救病治 人 ,理应在这一过程中承担更多的职责 。我国 44. 8%的城镇 人口和 79. 1%的农村人口没有任何医疗保障 ,绝大多数居民 靠自费看病 ,承受着生理 、心理和经济三重负担 ;近八年来 ,人 均门诊和住院费用平均每年分别增长 13%和 11% ,大大高于 人均收入增长幅度 。[2 ] 医务人员应该切实的认识到这当中 , 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不正之风的影响 。“我国某医院 2000年 调查显示 ,该院住院患者中使用抗生素的占 80. 2% ,其中使 用广谱或联合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的占 58% ”、“1990 年至 2002年 ,我国门诊和住院病人的医疗费中 ,检查治疗费用所 占比例从 28%上升到 36. 7% ”、“由于大处方 ,我国卫生费用 的 12% ~37%都被浪费掉了 ”[3 ] ……难道这些抗生素滥用 、 大检查 、大处方与医生的行为毫无关系 ? 我们不能借口宏观 层次体制制度的不完善 ,放松微观层次具体制度的约束 ,不顾 医生所应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 ,放弃一个医生所 应追求的道德操守 。诚然 ,我国是一个拥有 13亿人口的发展 中大国 ,家底又薄 ,我们的财力无法使我国的医疗卫生条件现 在就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 。但根据当前国民经济发展 水平 ,至少应该设法为人民群众提供“能接受 ”、“能看得起 ” 的医疗 ,这是不仅是政府的责任 ,更是医生所应担当的职责 。 2 医学专业精神内涵及存在问题
第 20卷第 5期 2007年 10月
中国医学伦理学 Chinese M edical Ethics
Vo l. 20 No. 5 O ct. 2007
孙思邈医德思想与医疗职业人格 与医学专业精神
张修燕 1 ,黄裕民 2
(1 安康正大制药公司 ,陕西 安康 725000; 2 安康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安康 725000)
诚。 为人谦虚 ,敬重同行 ,注意协作是搞好医务工作的基础 ,
这一点古代医家就一贯提倡 ,孙思邈在这方面自然也很注意 。 他强烈呼唤医生不可以炫耀骄傲 ,而是要相互尊重 、相互合 作 ,对偶然治好了一个病人就趾高气扬 ,把自己看成是天底下 独一无二的人才的浅薄之辈 ,进行了尖锐的批评 ,并把同行间 相互猜忌 ,彼此拆台的恶劣作风比喻为难以治除的膏肓之疾 。
刘海客
卫生部 、财政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9月 10日下发《关于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补偿方案的指导意见 》,以进一步规 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管理 ,提高基金使用效率和农民受益水平 ,逐步扩大农民受益面 ,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补偿方案包括统筹模式和具体补偿方案 ,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补偿方案 ,是新型农村合作医 疗制度建设的基础和核心 。指导意见提出 :逐步规范统筹模式 、合理制订补偿方案 、规范基金使用 、明确基金补偿范围 、规范住 院补偿 、加强门诊补偿管理 、提高基金使用率 、完善转诊和结算办法 。
— 72 —
中 国 医 学 伦 理 学
第 20卷
孙思邈把医为仁术的精神具体化 。他在其所著的《大医 精诚 》一书中写道 :“凡大医治病 ,必当安神定志 ,无欲无求 , 先发大慈恻隐之心 ,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若有疾厄来求救者 , 不得问其贵贱贫富 ,长幼研茧 ,怨亲善友 ,华夷愚智 ,普同一 等 ,皆如至亲之想 ……”上述的寥寥片语 ,已将孙思邈的高尚 医德情操 ,展示在人们面前 。这些思想对于现代医学同样有 意义 。用它来作为教材 ,可以让现代医务人员产生强烈的人 道主义精神 ,从而养成不避亲疏 、不论贫富地全力救治病人的 精神 。这一点对于改善现在人道主义淡漠的医疗现象有很大 的作用 。
化研究 ,西安 :陕西科技出版社 , 2001. 10: 81 - 82. 〔作者简介 〕 张修燕 (1972 - ) ,女 ,陕西安康人 ,研究方向 :中药开发 。
〔收稿日期 2007 - 06 - 25〕 〔修回日期 2007 - 09 - 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