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黄土高原的治理和开发 教案(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下)

合集下载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黄土高原》教案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黄土高原》教案

【课题】八下第六章第三节黄土高原【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找出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

2.利用图文材料,了解黄土高原地表景观的特征,知道黄土高原的成因。

3.利用地图和水土流失小实验,说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4.在地图上找出黄土高原的主要煤矿,并了解黄土高原能源基地的开发和建设。

【教学模式】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读图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法、问题引导法【教具准备】地图册、多媒体课件、地理助学【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材料一:远古时期中国境内分布许多氏族部落。

距今四、五千年时西北部的黄帝联合炎帝打败蚩尤,进入中原。

黄帝及其后代尧、舜、禹统一了百越等许多氏族部落,在黄河中游两岸繁衍。

材料二:黄帝陵位于延安境内黄陵县城北的桥山之巅,距县城1 公里左右。

数千年来,每逢清明时节,海内外炎黄子孙纷纷从各地来到这里祭陵,以寄托念祖之情。

以上两段材料都是讲述了哪个地区?(学生:黄土高原)那就让我们走进现在的黄土高原,看一看曾经的天堂。

(展示现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和有窑洞的村落,学生对于强烈的差异产生错愕感)提供材料,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黄土高原,看到一个和自己经验不同的景象,激发兴趣。

展示学习目标一、位置范围1、看课本18页彩图,完成《助学》第10页第1题的两问。

并在课本上将界线和主要省份圈划下来。

2、能够认出四种黄土地貌景观,并能概括说出景观特点。

通过彩图和特点总结构建出平面图的形状,加深认识和理解。

一、学生读图回答问题,鼓励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1、(1)位置:由大小两图看以黄土高原大致在中国中部,黄河中上游地区。

八年级地理下册黄土高原教案(7篇)

八年级地理下册黄土高原教案(7篇)

八年级地理下册黄土高原教案(7篇)八年级地理下册黄土高原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掌握热带气候类型与分布地区。

2掌握热带气候类型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分布图的判读方法,能根据这些资料对一个地区的气候进行简洁的描述。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表的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1.用世界气候分布图指出热带气候类型特点及分布。

2.利用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出气候类型的特点。

难点如何让学生掌握利用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气候类型的特点。

三、教学用具地图四、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数理比较、讨论归纳等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播放一段景观录像,包括热带雨林、热带沙漠、温带海洋、苔原带等景观。

学生观察讨论景观差别,教师总结:世界各地气候千差万别,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世界各地的气候差异。

1、出示热带的四种气候对应景观图设问:①这些图分别代表什么景观?景观有什么差异?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热带雨林景观:树木高大茂密,树林阴暗潮湿,叶尖经常滴雨,所以叫做”雨林”.其实这里也有善于攀援的猩猩.猿猴.在河湖附近还有河马.大象. 热带草原景观:树木高大稀疏,地面有高草,动物有斑马.长颈鹿.狮子等肉食动物.热带荒漠景观:地面以沙漠为主,动物.植被都很稀少.②为什么热带各地的景观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学生活动:小组讨论:教师总结:这种差异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各地的降水不同造成的,降水量多的地方植被就茂盛,叶子大,而降水量少的地方植被少,叶子就少,植被就稀少.教师活动:我们刚才考虑的都是这些气候类型的不同点,那么它们还有那些相同的地方比如从气温角度来分析。

总结:这四种热带的气候的共同特点为:终年高温。

不同点为:降水量不同,最多的热带雨林气候,最少的为热带沙漠气候。

而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的降水都是一年分为旱雨两季,而季风气候是旱雨两季明显,降水总量大;草原气候也有旱雨2、出示新加坡等四地的气温、降水资料图完成下表景观名称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季雨林热带荒漠对应地名全年降雨量气候特征3、教师活动:那么这些气候类型各分布在世界上哪些地方?那个地方气候类型分布最广学生读图回答: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最广的是南美洲的亚马逊平原。

教案黄土高原的治理与开发

教案黄土高原的治理与开发

黄土高原的治理与开发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以及生态环境问题。

2. 让学生掌握黄土高原治理与开发的方法和措施。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

2. 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影响。

3. 黄土高原治理与开发的方法和措施。

4. 黄土高原治理与开发的成果和启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生态环境问题,治理与开发的方法和措施,成果和启示。

2. 教学难点:黄土高原治理与开发的技术方法和实施策略。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黄土高原的地貌、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成果。

2. 案例分析法,以实际治理项目为例,分析治理与开发的方法和措施。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探讨黄土高原治理与开发的策略。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引导学生关注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

2. 讲解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分析其影响。

3. 介绍黄土高原治理与开发的方法和措施,如退耕还林、水土保持、产业结构调整等。

4. 分析黄土高原治理与开发的成果和启示,讨论治理与开发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我国黄土高原治理与开发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 结合所学内容,为黄土高原治理与开发提出自己的建议。

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

2. 让学生掌握黄土高原治理与开发的技术方法和实施策略。

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黄土高原治理与开发的创新能力。

七、教学内容:1.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

2. 黄土高原治理与开发的技术方法。

3. 黄土高原治理与开发的实施策略。

4. 黄土高原治理与开发的创新实践。

八、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治理与开发的技术方法和实施策略。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下《黄土高原的治理和开发》课件3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下《黄土高原的治理和开发》课件3

植被
人为因素 (见课本)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带来 的危害:
1、土地肥力下降,使农 作物产量降低; 2、河流含沙量剧增,给 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 大困难。 3、旱涝灾害频繁
4、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三、脆弱的生态环境:
1、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较 为脆弱的地区。
2、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
这里的环境很易遭到破坏,且破坏后很难恢复。
3.说一下旱、涝灾害发生的频率; 4.讨论黄土高原旱涝灾害与生态环境境脆弱的原因:
自然原因:
地形破碎 气候干旱 水土流失严重 自然灾害频繁
人为原因:人口增长,人地矛盾突出
这里的环境很易遭到破坏,且破坏后很难恢复。
A
B
C
D
人地关系恶性循环示意图
选择合适的答案填入上表: A.人均耕地减少,燃料、粮食需求增加 B. 开垦荒地,砍伐森林,破坏植被 C.水土流失加剧,自然灾害频繁 D.土地肥力下降,农作物产量降低
地形破碎
自然原因: 气候干旱
水土流失严重 自然灾害频繁
人为原因:人口增长,人地矛盾突出
黄土高原的 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塌陷 自然灾害
气象灾害:旱、涝灾害
读一下三幅图片回答问题。
1.估算延安多年平均降水量,描述延安的 气候特点:
2.讨论延安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季变化, 以及可能发生旱、涝灾害的季节;
1、建设措施
除图片中的措施外,你还知道哪些生态环境 建设的措施?
2、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中面临的 问题:
3、解决措施:实行计划生育、人口迁移、
注意环保、政策支持。
1.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得到广泛支持的是(A)
A.风成说 B.水成说 C.风水雨相说 D.雨相说

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1

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1

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黄土高原》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黄土高原,这是地理八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黄土高原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地理区域,它的地貌特征、生态环境、人文历史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特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生态环境、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提高对黄土高原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对中国的地理区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黄土高原的特殊地貌特征、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并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黄土高原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生态环境、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分析黄土高原的特点,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生态环境、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2.难点:黄土高原的特殊地貌特征和生态环境的形成原因。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直观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通过地图、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黄土高原的特点。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生态环境、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课件。

2.教学素材:准备黄土高原的相关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学素材。

3.学习任务单:制定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黄土高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 黄土高原学案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  黄土高原学案
学习过程
【自学质疑及交流展示】
1.在上面空白地图上填注黄土高原的东、南、西、北范围。
2.标出上图中数字代表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
①②③④
⑤⑥⑦⑧
3、图中字母代表的河流是
ABC。
4.黄土物质的成因:说。
5.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主要表现为_。
6.黄土高原的主要地貌有、、。
【合作探究】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第二节黄土高原学案
学习
目标
1.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培养读图、析图能力。
2.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进一步培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3.黄土高原主要的能源及开发。
学习
重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学习
难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自然原因:
1地形:(坡度大小与水土流失有什么关系)
2降雨:(黄土高原是什么气候?降水有什么特点?)
3土壤:(黄土高原的黄土有什么特点?)
4植被:(水土流失与植被多少有什么关系?)
人为原因:
2.思考: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
3.黄土高原最主要的矿产资源是什么?在开发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黄土高原》学案(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doc

《黄土高原》学案(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doc

仅初由字习网www.czxxw.corn《黄土高原》教与学淤※※学习目标※※淤1: 了N辛黄土高原自然环境,沟壑纵横的地表景观,是文明的摇篮。

2:了命学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综合治理措施,煤炭基地的建设淤※※知识要点※※淤一、自然环境:1:位置和范围: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2、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3、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4、特殊的地理位置表现出明显的过渡性。

教材P33活动;二、沟壑纵横的地表景观1、黄土高原的特点: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2、“黄土地貌”一黄土墟、黄土堞、黄土昴。

(先有墟,后有堞、再有昴。

墟、堞、券共同之处是黄土层的边缘被流水强烈冲刷、切割形成;不同之处是墟顶部平坦开阔,堞顶部狭窄、呈长条形,昴是彼此孤立的黄土丘。

)3、黄土高原的形成——风吹来的高原(风成说)。

P34 =三、文明的摇篮1、华夏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我国农耕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世界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O(这里曾经温湿宜人,地表植被茂密;又有黄河及其支流为农业发展提供灌溉的便利。

)2、主要的名胜古迹;(对照P36图查看)3、黄土风情;(举出1〜2例)四、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

⑴水土流失的危害:土地肥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增多,旱涝灾害频繁,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⑵水土流失的原因:%1自然原因:黄土土质疏松;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的保护;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

%1人为因素:人类活动破坏地表植被;人们开垦、采矿、修路等活动使地表疏松。

%1根本原因:人口的不断增长。

五、综合治理措施:%1把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1合理安排生产活动,逐步退耕还林、还草,杜绝过度放牧等。

六、煤炭基地的建设:%1黄土高原蕴藏丰富的矿产资源,尤其是煤炭资源;%1成为全国的能源基地的有利条件:品种多、储量大、质量好,地理位置适中。

黄土高原-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黄土高原-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黄土高原-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教学背景本次教学是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一章节的教学,主要讲解黄土高原的特征、形成原因和发展现状,旨在加深学生对中国地理的了解和认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黄土高原是我国重要的土地资源,生态环境问题较为突出,因此需要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目标1.知道黄土高原的特征,能够描述其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

2.理解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能够解释其地形地貌特征。

3.熟悉黄土高原的发展现状,能够分析其生态环境问题。

4.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引导学生爱护家乡土地资源。

教学内容黄土高原基本情况黄土高原是我国最大的黄土高原,位于中国北方的黄河中下游地区。

由于历史上长期砍伐植被和过度人类活动,导致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较为严重,如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

近年来,政府在该地区采取了一系列生态修复措施,有效地改善了当地环境,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黄土高原的特征•干旱少雨:黄土高原位于中国的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相对较少;•土层肥沃:黄土层里富含矿物质,土壤肥沃;•浅表整体侵蚀:但黄土层非常脆弱,很容易因水土流失被冲刷掉;•高原沟壑地貌:地势较为起伏,侵蚀形成了许多深深的沟壑和峡谷;•植被稀疏:由于历史上长期的人类活动以及过度开垦,导致原本茂盛的植被遭到了破坏。

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黄土高原的形成是因为历史上的黄土风尘和水土流失逐渐在地表积累下来形成了一层黄土,覆盖了最初的石灰岩地质层。

长时间的天地力学作用和水土流失加剧,导致黄土不断向下侵蚀,形成了高原沟壑地形。

黄土高原的发展现状如今,黄土高原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粮食和能源生产基地。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该地区也面临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

由于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属于脆弱性生态环境,因此需要政府及社会各界加强生态保护,加快推进生态修复工程,保护黄土高原及周边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

教学方法1.授课讲解。

通过讲解黄土高原的形成、特点及发展现状,开拓学生的视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黄土高原的治理和开发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严重现状。

2.初步学会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

3.了解黄土高原环境破坏的严重后果──脆弱的生态环境。

4.治理黄土高原的措施。

5.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合作的意识,提高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分析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增强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

对黄土高原进行生态建设的方法探讨过程中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生态建设。

2、教学难点:造成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的原因。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提示和建议
导入:播放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视频资料。

引起同学们对于黄土高原地区生态问题和重视和思考。

板书:一、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同学们刚才介绍时,都提及到了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国家,至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水土流失总面积达3 56万平方千米。

水土流失会造成哪些危害呢?”水土流失的危害如此之大。

黄土高原地区不仅有严重的水土流失,而且多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使其生态环境极其脆弱。

人类与自然环境关系的不协调在这里体现得非常明显。

(投影)“黄土高原人地关系恶性循环示意图”
突出水土流失和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过渡)
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是什么?
黄土高原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有哪些?气氛热烈,学生的谈论涉及人民的生活和健康、农业、工业、交通等方面。

学生分成小组,选择某个问题进行探讨,可以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

讲解介绍的方式不限,有课件演示、表演式、实验式。

涉及的内容有:
1.课件演示植被的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的图片。

历史的对比,提出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开发造成了这一严重的后果。

2.深入地探讨由于人口的急剧增长,对土地的使用量激增,也使得水土流失加剧。

3.黄土本身具有质地疏松、粘性差的特点,多大孔隙、松软且具有湿陷性。

4.本区旱涝灾害频繁发生,降水集中,多暴雨。

5.人口素质低,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而盲目地砍伐树木。

6.经济的落后导致了人们过度利用资源、开发资源而满足自身经济的需求。

以上的内容是学生们观点的总结,学生们的思维开阔,课堂氛围热烈,讨论中有的同学举出了很多具体的事例。

那么教师在总结时,对学生们提出的每一条原因,都要进行充分的鼓励和肯定。

另外一方面,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提示点拨。

板书:二、综合治理
同学们刚才深入浅出的分析讨论,给了老师很多惊喜,既有论点又有论据。

我们是地球上的主人,我们要保护我们的家园,我们要让大自然与人类和谐地相处。

那么,改善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我们有哪些好的办法呢?
(投影)献计献策
1.结合刚才的原因,同学们提出了很多的措施。

包括植树种草,控制人口的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退耕还林,修建工程等。

2.辩论:黄土高原是否应该全部退耕开放式的问题,不限制学生的思维,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理念。

课堂延伸
同学们为黄土高原的治理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当地人也通过实践摸索了很多经验,可以说与同学们是不谋而合。

在政府和人民
群众的共同努力下,黄土高原环境在变化着,改善着。

我们走的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影响后代,满足其需求的环境。

(投影)经过初步治理的黄土高原的图片
可见,只要我们持续不断地努力,黄土大地上将再现往昔风采。

我们没有生活在黄土地上,作为一名生活在黑土地上的学生,我们现在可以做到的有哪些?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将自己的零用钱寄给黄土高原治理部门;努力学习……
本教学环节的设计,将教材延伸到生活中,增强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教材是我们进行德育教育的较好素材,课堂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

结束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作为地球上的主人,地球上的孩子,我们要热爱我们的家,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家,播放《地球的孩子》。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