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小学科学
【教科版】2018学年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

莲都区天宁小学六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教案集六年级上册教材目录工具和机械/形状与结构/能量/生物的多样性工具和机械1、使用工具2、杠杆的科学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4、轮轴的秘密5、定滑轮和动滑轮6、滑轮组7、斜面的作用8、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形状与结构1、抵抗弯曲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3、拱形的力量4、找拱形5、做框架6、建高塔7、桥的形状和结构8、用纸造一座“桥”能量1、电和磁2、电磁铁3、电磁铁的磁力(一)4、电磁铁的磁力(二)5、神奇的小电动机6、电能和能量7、电能从哪里来8、能量与太阳生物的多样性1、校园生物大搜索2、校园生物分布图3、多种多样的植物4、种类繁多的动物5、相貌各异的我们6、原来是相关联的7、谁选择了它们8、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第一单元机械和工具第一课使用工具【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
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
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过程与方法: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教学重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教学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教学准备】记录表(学生);常用工具,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老虎钳(教师);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这个漂亮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出示窗花剪纸)。
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还能做些什么事?(剪绳、剪指甲……)那么锤子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出示锤子)二、我们用过什么工具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事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常用的工具(板书课题:使用工具)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他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本P2表格内。
2018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已填)

实验过程:实验一:观察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小船浮在水面的情况,用手指轻轻按压小船,有什么感觉?分别把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压人水中,有什么感觉?
实验二:讨论怎样测量浮力:当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中时,它受到的浮力有变化吗?是多大呢?我们能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浸入水中的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大小吗?
(2)然后,依水位老推算时间,分别标出1分钟~10分钟的时间刻度。
实验结果:通过一定的装置里,流水能够用来计时;通过控制滴漏的速度可以使水钟更加准确的计时。
实验结果:1、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2、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2018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划市完全小学
年级
五年级下
实验者
实验名称:金属的热涨冷缩
实验器材:酒精灯、铜球演示器、钢丝条、刻度尺、木块、图片、资料。
实验目的:研究金属的热胀冷缩现象。
实验过程:观察一个铜球,还有一个金属环,铜球未加热时,刚好能通过金属环,把铜球加热后则,不能通过金属环。
(2)把试管插在热水杯里,使试管内的水变热
(3)观察气球皮的变化
实验结果: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2018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划市完全小学
年级
五年级下
实验者
实验名称:空气的热涨冷缩
实验器材:烧瓶、玻璃管、常温水、热水、冰水、锥形瓶、气球。
实验目的:观察空气是否热胀冷缩。
实验过程:吸管一头装一点水,然后将另一头浸到装水的盆里。这样吸管内部就密封了一定数量的空气。用手(或其它热源)捂管子,但是不可用力。空气受热膨胀,上端水柱被挤出。
实验结果: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2018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 我们生活的世界

1.我们把按照材料类别分成了哪几类? 2.每一种材料有什么特点?
按按材材料料类类别别分分类类((班班级级记记录录表表)) 金金属属勺勺、、回回形形针针 塑塑料料杯杯、、可可乐乐瓶瓶 木木块块、、筷筷子子 衣衣服服、、毛毛巾巾 玻玻璃璃杯杯、、玻玻璃璃瓶瓶 ........................
打开 《活动手册》
我们周围的世界是一个丰富的材料 世界,有木质材料、金属材料、塑料 材料、玻璃材料、纸质材料等都是常 见的材料,我们要合理地使用材料资 源,让材料更好的为我们人类服务。
不过,材料可能污染我们的环境, 甚至威胁地球生态系统。
材料与环境
向同学们推荐一本书《畅游材料世界》, 这是一本科学故事书,读了《畅游材料 世界》这本书,会使你的知识更加丰富, 也会使你的生活和你的心灵更加充实。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材料
第一课 我们生活的世界
新庙小学 石东杰
我们的周围既有自然界,如山脉、河海、 湖泊等:也有人类设计、制造的人工世 界,如高楼、车船、衣服、家电等。在 我们的生活世界里,你能说出那些物品? 它们都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自然世界
人工世界
人工世界
人工世界
自然世界
阿U学科学
人工世界
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
人工世界
自然世界
物体由材界、沙 、 石、木、金属、塑料、玻璃、 橡胶、纤维、纸。
我们身边的材料
按材料类别分类,交流一下, 看看分类有什么不同
按材料类别分类
按材料类别分类,小组交流一 下,看看有哪些不同的材料? 这些材料分别有哪些特点?
最新2018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最全整理)

2 3 4 5 6 7 8 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如果分别用它们提起相同重量的物品50千克,最省力的是(③),其次是6465(②),不省力的是(①)。
66写出各类型滑轮的作用。
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斜面是否省力的实验85868788899091929394螺丝刀镊子螺丝钉水龙头起重机9596各种简单机械的比较:Array97989910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1111121131145. 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实验115116117118119120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142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163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182电磁铁与磁铁的不同点:(1)磁铁是磁性的石头,电磁铁是线圈和铁芯组成。
(2)183 电磁铁只有通电才有磁性。
(3)磁铁的南北极不会改变,而电磁铁的南北极可以改184 变。
185 三、电磁铁的磁力(一)186 1.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是可以改变的,磁力的大小与电池的数量、线圈的圈数、铁芯187 的大小等有关。
188189190 1911922.在进行科学探究中,探究的顺序:1.提出问题 2.建立假设 3.设计实验193方案 4.收集事实与证据 5.检验假设 6.交流194五、神奇的小电动机1.换向器的作用是接通电流并转换电流的方向,小电动机在转动的过程中,电刷依195196次接触换向器的三个金属环,通过转子线圈的电流方向就会自动改变。
21.小学科学 五年级上实验报告单

4、画出每种情况下的光的传播路线图。
实验现象: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实验名称:光的强弱与温度 时间:2018年10月26日实验器材:温度计、多面镜子实验过程:1、先用镜子将阳光投射到纸上,观察比较使用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时反射光的强弱并记录。
2、用温度计分别测量纸上光斑处的温度,比较用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时温度计显示的温度并记录。
实验现象:光越强、温度越高。
实验名称:观察地形图 时间:2018年11月2日实验器材:地形图实验过程:1、每个同学都说说自己去过的地方; 2、统计一下我们去过的地方都有哪些地形; 3、记录、交流我们从地形图上获得的信息; 4、关于地球的表面,我们还知道什么? 实验现象:地形包括高原,高山、盆地,湖泊、峡谷、平原等;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实验名称:探索岩石变化的原因 时间:2018年11月9日实验器材: 易碎岩石、塑料瓶、酒精灯、镊子、水、杯子、石膏糊、豌豆 实验过程:1、用镊子夹着岩石块在酒精灯上加热2、将加热的岩石块立即放入冷水中进行冷却。
3、如此反复进行数次,4、在瓶子中装上大半瓶水,放入一些碎砖块,盖好瓶盖。
5、用力摇晃瓶子,让砖块互相摩擦、碰撞。
实验现象:温度变化、流水等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叫做风化。
实验名称:光的反射 时间:2018年10月19日实验器材:手电筒、书本、镜子实验过程:1、把书平放在桌面上,用电筒直接将它照亮。
2、电筒不动,把书立起来,用一面镜子反射光照亮书。
3、电筒不动,在书的后面放一个物品,用两面镜子反射光将它照亮。
4、画出每种情况下的光的传播路线图。
实验现象: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实验名称:光的强弱与温度 时间:2018年10月26日 实验器材:温度计、多面镜子 实验过程:1、先用镜子将阳光投射到纸上,观察比较使用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时反射光的强弱并记录。
2018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

2018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自课改实施以来,小学科学课程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向前发展,这对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育部为保障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在基础教育领域的顺利进行并以此来推动小学科学教育的深入发展,重新修订并完善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2018年秋季开始施行。
课程标准作为教学的指导性文件,规定着学科的课程性质、目标、内容以及实施建议。
为帮助小学科学教师正确解读与把握2018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促进小学科学教育的更好发展,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2018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进行分析。
一、课程性质与课程设计思路首先,标准重新定位了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具体表现为小学科学课程的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
标准认为,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学生通过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培养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利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技能去理解身边的科学现象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日后的科学知识学习、日常生活乃至终身发展打好坚实基础,此其基础性特点。
将探究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通过重视学生动手动脑亲身经历等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各方面的学习能力,塑造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是小学科学课程实践性的具体表现。
强调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和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这四个领域知识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联系,注重理解自然与解决问题的结合,以此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
同时强调将科学课程与语文、数学等课程进行相互渗透,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显著体现出小学科学课程性质中的综合性特点。
其次,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并秉承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标准在课程设计思路上将小学六年学习时间划分为1、2年级,3、4年级,5、6年级三个学段。
既符合教育者按阶段进行教育的理论,又坚持了教育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原则。
具体可表现为标准以四大领域的18个主要概念构成了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并将其细化为75个学习内容分布在三个学段。
最新整理小学科学教案2018五年级科学下册《我们的小车》备课教案(教科版).docx

最新整理小学科学教案2018五年级科学下册《我们的小车》备课教案(教科版)2018五年级科学下册《我们的小车》备课教案(教科版)教学目的:1、通过用垫圈拉动小车,引导学生认识“重力”。
2、指导学生知道足够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拉力越大,物体运动得越快。
3、指导学生学会安装用重力拉动小车的装置。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
教学准备:学生材料袋、车的图片、记录本。
教学过程:一、引入1、提问:你们玩过玩具小车吗?玩过你们自己做的小车吗?你们在玩小车时,有过什么发现?2、谈话:虽然玩具小车和真正的车有很大的不同,但是都包含着很多相同的科学道理。
在这个单元,我们要用不同的方法使小车运动起来,研究有哪些力影响它的运动,怎样影响它的运动。
我们还要用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设计和制造我们心中的赛车。
二、探究过程1、认识各种车。
·师:人类早在几千年前就发明了车,现在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车了。
你知道哪些种类的车?·出示一些车的图片或影像资料,请学生辨认并讲述,老师进行一些补充介绍。
·介绍香港太平山的缆车。
2、安装一个小缆车。
(1)让学生提提重物、用手掂书包、背书包等活动感受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压力,这就是重力。
(2)师:我们可以利用重力来拉动小缆车吗?看看桌上的材料,它们分别有什么用?(3)分组安装,用垫圈把小车拉动,反复试几次。
(教师巡视指导)(4)提问:你们认为是什么力使小车运动的?(垫圈的拉力、重力、重力产生的拉力)3、探究拉力大小与小缆车运动的关系。
(1)师:各组的小缆车都在拉力的作用下运动起来了,但我发现各组的小车快慢不一样,请你们推测一下,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2)推测:用手拉缆绳,使小车动起来,先估计最少用多少个垫圈可以拉动小车,再推测拉力大小怎样影响小缆车的运动,把推测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3)小组讨论,汇报设计的实验方法。
提问:你们打算怎样用实验来验证推测是否正确呢?(4)分组实验、记录,教师巡视。
【教科版】2018学年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师用书电子版(Word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科学教师教学用书五年级上册·北京·科学教师教学用书五年级上册目录使用说明------------------------------------------------------------------------------------------------------ 教科书整体结构表------------------------------------------------------------------------------------------本册教科书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概要---------------------------------------------------------------------主要材料清单------------------------------------------------------------------------------------------------各单元说明与教学建议------------------------------------------------------------------------------------生物与环境一、单元概述------------------------------------------------------------------------------------------------二、单元教学目标8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第1课种子发芽实验(一)------------------------------------------------------------------------第2课种子发芽实验(二)-----------------------------------------------------------------------第3课观察绿豆芽的生长--------------------------------------------------------------------------第4课蚯蚓的选择----------------------------------------------------------------------------------- 第5课食物链和食物网-----------------------------------------------------------------------------第6课做一个生态瓶-------------------------------------------------------------------------------- 第7课改变生态瓶----------------------------------------------------------------------------------- 第8课维护生态平衡--------------------------------------------------------------------------------四、评价建议----------------------------------------------------------------------------------------------- 五、教学案例---------------------------------------------------------------------------------------------- 六、参考资料-----------------------------------------------------------------------------------------------光一、单元概述-----------------------------------------------------------------------------------------------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第1课光和影----------------------------------------------------------------------------------------- 第2课阳光下的影子-------------------------------------------------------------------------------- 第3课光是怎样传播的-----------------------------------------------------------------------------第4课光的反射-------------------------------------------------------------------------------------- 第5课光与热----------------------------------------------------------------------------------------- 第6课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第7课做个太阳能热水器--------------------------------------------------------------------------第8课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四、评价建议----------------------------------------------------------------------------------------------- 五、教学案例----------------------------------------------------------------------------------------------- 六、参考资料-----------------------------------------------------------------------------------------------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一、单元概述-----------------------------------------------------------------------------------------------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第1课地球表面的地形-----------------------------------------------------------------------------第2课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第3课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第4课土壤中有什么--------------------------------------------------------------------------------第5课雨水对土地的侵蚀--------------------------------------------------------------------------第6课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第7课河流对土地的作用--------------------------------------------------------------------------第8课减少对土壤的侵蚀-------------------------------------------------------------------------四、评价建议----------------------------------------------------------------------------------------------五、教学案例----------------------------------------------------------------------------------------------六、参考资料----------------------------------------------------------------------------------------------运动和力一、单元概述----------------------------------------------------------------------------------------------二、单元教学目标----------------------------------------------------------------------------------------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第1课我们的小缆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小学科学
2018年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统一笔试
小学科学学科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为全省统一组织的公开性选拔考试,是落实“省考、县管、校用”教师管理体制的基础工作。
其目的是吸引有志于从事基础教育事业的优秀人才到中小学任教,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工作,把好教师“入口关”。
考试采取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笔试结果将作为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面试的依据,同时纳入考试总成绩。
招聘考试从教师相应岗位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
招聘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目标与要求
1.考查考生对《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相关初中内容的理解。
2.考查考生对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理解,以及实验与科学探究能力。
3.考查考生从提供的材料中获取信息,并结合有关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关注对科学和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和意义的新进展以及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4.考查考生对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理论、方法的理解,并运用这些基本理论、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5.考查考生从事小学科学教育教学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教学技能和持续发展自身专业素养的能力。
三、考试内容范围
(一)学科专业知识
小学科学学科专业知识以《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和义务
生态因子: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关系;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和稳定性。
生态环境的保护: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人体健康与环境:健康的概念及健康的生活方式;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心血管疾病、肿瘤等常见疾病的主要危害及预防;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动物的运动方式;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及意义。
(5)生物技术
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发酵技术;食品腐败与保存;
现代生物技术: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
2.物质科学
(1)常见物质
物质性质:密度的概念及其计算;质量的概念、物体带电、磁性、导电性、绝缘性;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水: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溶液及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及计算;水对生命体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水污染与净化。
空气:空气的主要成分;氧气、二氧化碳;燃烧与灭火;臭氧层、温室效应。
金属:金属与非金属的主要性质差异;金属的腐蚀与防腐;典型金属(镁、铁等)和非金属(碳、硫、磷、氢气等)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及产物。
常见的化合物:单质与化合物的概念;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和用途。
常见的有机物:甲烷、乙醇;葡萄糖、脂肪、蛋白质、核酸。
物质的三态及其变化。
(2)物质的结构
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常见元素的符号、意义及其化
合价;根据化学式计算组成物质的元素质量比;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物质的分类:纯净物;混合物。
(3)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常见的化学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生成物和反应物之间的计算。
运动和力:参照物,速度;质量;重力,弹力,摩擦力;二力平衡;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压强;浮力,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应用。
电和磁:静电现象;简单电路图;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欧姆定律及其应用;家庭电路;磁场,电磁铁;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电动机;电磁感应现象,发电机。
波:波的简单知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与折射;光的色散;面镜、透镜及其成像;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征,噪音的危害及防治;电磁波。
热现象:温度的概念及其测量;物态变化及分子动理论。
物质间的循环与转化:金属、金属氧化物、碱之间的转化关系;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之间的转化关系;物质的质量守恒定律。
(4)能与能源
能的转化与守恒:简单机械;机械功,机械能,机械能守恒定律;功率;机械效率;电功,电能,电功率;内能,化学能,核能;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能源与社会:能源的特点和分类;能源开发与利用。
3.地球、宇宙与空间科学
(1)宇宙空间
太阳:太阳的基本概况;太阳活动的基本类型;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
太阳系:恒星,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
银河系:构成与范围;不同层次的星系构成;
主要星座:四季代表星座。
宇宙:宇宙的起源与演化;地球的演化;生命的起源与演化。
(2)地球和地图
地球:形状和大小;地球仪;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
地壳运动: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火山和地震;人类如何提高防震抗灾能力;板块构造学说理论;岩石的形成、类型与转化。
重要的矿物能源:天然气、石油、煤的成因和分布;节约能源。
地形: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主要的地形特征。
地图: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简单的地形等高线图;平面示意图。
(3)地球运动和月相变化
地球公转:地球公转方向,周期,速度;四季形成;五带分布。
地球自转:自转方向,周期,速度;昼夜交替;区时和时区,北京时间。
月球:月球的基本概况;农历和月相变化;人类探访月球的历程;我国航天事业的成就;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发展,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
(4)地球的物质构成
土壤:土壤结构;土壤中的生物;土壤类型;植物对土壤的保护作用;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土壤污染的情况及其危害;防止土壤污染的重要性;保护土壤和防止土壤污染的主要措施。
地球上的水体:水体的分类;水循环;水资源;我国水资源的分布;世界及我国淡水资源的严重危机;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的措施。
地球上的大气:天气和气候的概念;风的形成;降水与人工降雨;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和西部干旱气候;寒潮、台风和洪水等主要的气象灾害及防灾抗灾措施;空气质量报告;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二)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及其应用
考试内容以《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科学教育方向)为主要依据。
1.小学科学课程: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以及各部分目标的相互关系;课程内容;实施建议。
2.小学科学的学习和教学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小学科学教学方法:讲授教学法;概念图教学法;探究式教学
法。
4.小学科学实验:小学科学实验的作用及类型;小学科学实验的教学准备;小学科学实验的组织、实施及结果分析。
5.小学科学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板书、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设计。
6.小学科学教育评价:小学生科学素养评价的原则、方式和基本方法;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及基本方法;教学反思的意义、内容和方法。
7.小学科学教育科学研究:小学科学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小学科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文献法。
四、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2.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分值120分。
3.主要题型:试卷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客观试题有选择、判断等题型,主观试题有简答、论述、材料分析、教学设计等题型。
4.内容比例:学科专业知识部分约占70%,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及应用部分约占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