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痕迹物证-10过负荷
火场痕迹勘察与鉴定

准备工具和设备
准备勘察所需的工具和设备,如相机 、测量工具、防护装备等,确保在勘 察过程中能够准确记录和提取痕迹。
现场勘察流程
初步观察
对火场进行初步观察,了 解火场整体情况,包括燃 烧程度、蔓延方向等。
详细勘察
对重点区域进行详细勘察 ,记录火焰烧毁程度、烟 熏痕迹、燃烧残留物等信 息。
对比分析
将收集到的痕迹信息进行 对比分析,寻找关联性和 规律性,以便推断出起火 点、燃烧时间和原因等。
通过观察火场残留物的烧毁程度和状态,可以大致推断出燃 烧时间。
详细描述
燃烧时间较长的区域,残留物通常呈现炭化、灰化等现象; 而燃烧时间较短的区域,残留物则可能保持原有形态,颜色 变化不明显。此外,根据火场中物品的烧毁程度和状态,可 以推断出火灾发生的大致时间范围。
起火点鉴定
总结词
起火点是火灾发生的起始位置,通过火场痕迹勘察可以确定起火点的位置。
根据表现形式分类
烟熏痕迹、炭化痕迹、灰 化痕迹、熔融痕迹、滴落 痕迹等。
根据分布特征分类
集中分布型、分散分布型 、集中与分散混合型等。
02
火场痕迹勘察
勘察前的准备工作
了解火场情况
收集火场的相关信息,如起火原因、 火势大小、燃烧时间等,以便对火场 痕迹进行初步判断。
确定勘察重点
根据火场情况,确定勘察的重点区域 和目标,以提高勘察效率和准确性。
通过分析火场中物品的熔化、变形程度以及灰烬的熔融状态,推 断火场温度的高低。
火场辐射热分析
根据火场周围物品的烧毁程度和灰烬的分布情况,分析火场中辐射 热的强度和范围。
燃烧时间推断
结合火势强度、蔓延速度和燃烧物质等因素,推断火灾持续时间和 燃烧时间。
火灾现场物证照相技巧

火灾现场痕迹物证的拍照方法与技巧•作者:青岛市公安消防支队赵承建于孝红•发布时间:2008-8-21 9:17:46•浏览次数:825•【字号大中小】•[关闭]摘要:本文分析了火场痕迹物证照相的作用与任务,并结合实际探讨了实际工作中痕迹物证照相的方法与技巧。
关键词:火灾痕迹照相火灾痕迹物证是指能证明火灾发生原因和经过的一切痕迹和物品,包括烟熏痕迹、倒塌痕迹、液体燃烧痕迹、短路和过负荷痕迹,火场尸体、炭化痕迹等等。
火灾现场中拍摄有检验鉴定价值的各种痕迹物证是火场照相的重要内容。
常见的火灾痕迹物证有:火烧、蔓延、炭化、灰化、烟熏、倒塌、坍塌、变形、变色、变性、熔融、流涎、断裂、炸裂、爆炸、位移、飞落、遗弃、撬压、磨擦、撞击、间隙、层次、交叉、短路、过载、烧死、烧伤、记时、记录、凹形、V形、象形、笔迹等痕迹。
如可能引起火灾的火柴、烟蒂残留物;电气火灾中的短路点、熔痕、熔珠、电线接头、插头、电器开关;放火现场的引火物、作案工具及相关的门窗门锁撬压痕迹、血迹、脚印、指纹;液化气火灾中的泄漏点、阀门等。
一、火场痕迹物证照相的作用与任务火灾现场常见痕迹物证照相的主要作用是,记录它们的形状、大小和特征,为进一步的技术鉴定提供证据,为查清火灾原因、认定火灾责任、核定火灾损失提供依据。
其主要任务是:一、及时、全面、形象、逼真地记录火灾现场细节方面真实情况、气氛和特点,为调查火因分析案情提供可靠的依据和资料。
二、完整、清晰、准确、真实、不变形地将难以提取的痕迹物证,不受损坏的拍照下来;三、记录放火、失火等案件现场证据。
二、火场痕迹物证照相的用光方法火场痕迹物证照相常用的光源有手电筒、聚光灯和强光灯、闪光灯、自然光,用光方法有以下几种:1、平光法平光是没有阴影的均匀光,方法是在被拍物体的两侧用功率相同的光源,以45度的光照角度照向物体,照相机镜头主轴垂直被除数摄平面平面从正面进行拍照,这种方法适合拍照平面物体上反差较强的有色痕迹。
火灾后如何进行现场取证和调查工作

火灾后如何进行现场取证和调查工作火灾是一种极其危险和破坏性的事件,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可能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产生严重影响。
在火灾发生后,及时、准确地进行现场取证和调查工作至关重要。
这不仅有助于确定火灾的原因和责任,还能为预防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提供重要的依据。
以下将详细介绍火灾后如何进行现场取证和调查工作。
一、准备工作在进入火灾现场之前,调查人员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了解火灾的基本情况,包括火灾发生的时间、地点、报警情况、火灾扑救过程等。
其次,要准备好必要的调查工具和设备,如相机、摄像机、卷尺、物证采集工具、勘查灯等。
此外,还需要确保调查人员自身的安全防护装备齐全,如安全帽、防护服、防护鞋等。
二、现场保护火灾现场的保护是取证和调查工作的基础。
一旦火灾被扑灭,现场应立即设立警戒线,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同时,要安排专人负责现场的看守,防止现场受到人为破坏或自然因素的影响。
在保护现场的过程中,要注意保留火灾现场的原始状态,包括燃烧痕迹、物品摆放位置、门窗的状态等。
三、现场勘查现场勘查是火灾调查的核心环节。
勘查工作应按照从外向内、从上到下、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进行。
1、环境勘查首先对火灾现场周围的环境进行勘查,包括建筑物的结构、周边的道路、水源、电力设施等。
了解火灾现场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有助于分析火灾的蔓延方向和可能的起火原因。
2、初步勘查在进入建筑物内部之前,对建筑物的外观进行初步勘查。
观察建筑物的外墙、门窗、屋顶等部位的烧损情况,确定火灾的主要燃烧方向和过火范围。
3、细项勘查进入建筑物内部后,进行细项勘查。
对火灾现场的各个房间、区域进行详细检查,注意观察燃烧痕迹、物品的烧毁程度、电气线路的情况等。
特别要关注火灾起源点附近的区域,寻找可能的起火原因线索。
4、专项勘查根据初步勘查和细项勘查的结果,如果怀疑火灾是由电气故障、燃气泄漏、人为纵火等特定原因引起的,需要进行专项勘查。
例如,对于电气故障,需要检查电气设备、线路的绝缘情况、短路痕迹等;对于燃气泄漏,需要检查燃气管道的接口、阀门等部位。
403火灾调查题库(判断)

黑龙江省消防监督岗位练兵题库(火灾事故调查部分)三、判断题(共计131题)1、特大火灾事故可由省、市、县三级调查,并成立事故调查组。
( × )2、过失引起火灾构成失火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 √ )3、爆炸极限是指可燃气体和液体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遇着火源能够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
( √ )4、现场保护人员要服从统一指挥,遵守纪律,有组织地做好现场保护工作,除现场保护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随便进入现场,触摸、移动、拿用现场物品。
( √ )5、制作现场询问笔录必须准确、客观、完全、合法,必须是两人询问。
( √ )6、火灾事故调查询问中允许询问对象亲笔书写证言。
( √ )7、火灾现场中烧得最“重”的部位一定是起火点。
( × )8、现场勘查笔录只能由勘查人员制作,对于多次勘验的现场和有多处现场的,可制作在同一个现场勘查笔录上。
( × )9、火灾痕迹物证是指证明火灾发生原因和经过的一切痕迹和物品,包括了火灾现场的模拟实验。
( × )10、在利用痕迹物证证明过程中,必须利用多种痕迹物证及其他火灾证据共同证明二个问题,才能保证证明结果的可靠性。
(√ )11、如果火场中发现的一块玻璃,其裂纹以一个点为中心呈放射状,形成向四周放射的裂纹,碎块尖角锋利,边缘整齐平直,则其为火灾前被击碎。
(√ )12、现场勘查笔录是对火灾现场及勘查活动所进行的一种客观记载,其可以对起火部位、起火点、起火原因进行评述。
( × )13、如果火场中发现一木材炭化层薄,炭化非炭化部分界线明显,则证明了该处的火势强蔓延快。
( √ )14、火场中发现一木材炭化层薄,炭化非炭化部分界线明显,则证明了该处的火势强,蔓延快。
()15、玻璃破裂的断面上的弓形线汇集的一面是受力面(√)16、如果火灾现场发现了一次短路熔痕,则可认定该起火灾为电气短路火灾。
(√)17、一般情况下,现场中离已动作的保护器(配电盘)最远的一个电熔痕就是最先(第—个)形成的电熔痕,起火点可能在这个电熔痕位置附近,其他部位形成的电熔痕指出了火势蔓延的顺序和方向( × )18、如果火场中插头和插座内侧均无烟痕,则说明发生火灾时插头已插入插座。
第三节木材燃烧痕迹第3节

2020/1/22
10
(二)辐射着火痕迹
热辐射作用下,木材按照干燥、热分解、炭化、无焰 燃烧、明火燃烧的次序变化。特征:
1、炭化层厚; 2、龟裂严重,裂纹随温度升高而变短; 3、炭化表面具有光泽。
2020/1/22
11
(三)受热自燃痕迹
温度不高的长时间受热过程中,木材经历长时间的 热分解和炭化过程,最后发生自燃。特征:
三、木材燃烧痕迹总体特征
1、物理变化:
木材在几何形状、颜色、力学性能等物理 特征方面表现出来的变化。
2、化学变化:
木材在一定温度作用下,受热分解,发生
了化学反应,化学性质表现出来的变化,如产
生了游离炭,甚至存在石墨化的趋势。
2020/1/22
8
四、木材燃烧痕迹的种类
痕迹种类 明火燃烧痕迹
热源种类 明火火焰
形成过程 热分解气体燃烧及异相燃烧
辐射着火痕迹 热气流辐射 热点无焰燃烧扩大产生明火
受热自燃痕迹 低温燃烧痕迹
干馏着火痕迹
电弧灼烧痕迹ຫໍສະໝຸດ 热气流作用 热气流长时间作用引燃木材
更低温度的 木材长时间接触低温热源, 热 源 不易散热而产生的燃烧
高温的 高温干燥室内木材发生热分 真空环境 解和热裂解,遇氧产生烟火
1、炭化层平坦,炭化深度 深,没有裂纹(在通风条 件较好情况下形成少量裂 纹),炭化面硬。
2、炭化区与非炭化区界线 不明显,有过渡区。
3、有不同程度的炭化区, 即沿传热方向依次出现炭 化坑、黑色的炭化层、发 黄的焦化层等。
2020/1/22
12
(四)低温燃烧痕迹
100~280ºC左右,更低温度下的受热自燃,其热分解 和炭化时间更长。特征:
消防员考试:火灾事故调查题库考点三

消防员考试:火灾事故调查题库考点三1、单选火灾事故认定无法送达采取公告送达时,公告期为()日,公告期满即视为送达。
A、七B、十C、二十D、三十正确答案:C2、问答题什么是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最高刑罚(江南博哥)是什么?正确答案: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是指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
犯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的,最高处15年有期徒刑。
3、问答?某市木器厂发生火灾,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木器厂房操作间东西长30米,南北宽15米。
操作间的等腰三角形房架全部落地,炭化程度由东向西逐渐减弱,房架顶端均指向东墙。
东墙以东是仓库,操作间与仓库有门连通。
东墙下方操作间和仓库内各有一座车床,两车床通过东墙上的一米见方的孔洞相连。
据工人介绍,生产时两车床下方均堆满锯末,车床产生的火花经常引燃锯末,但因为发现及时,用水盆浇灭而没有造成火灾。
火灾发生前一天车床工作到晚上22时,但在21时许仓库车床产生的火花又引燃了地面的锯末,员工李某用水盆将火扑灭后将锯末扫至仓库车床下方。
结果第二天凌晨2时许就发生了火灾。
现场见仓库墙壁上有一个锐角的“V”形烟熏痕迹,“V”形的底部指向车床下方地面。
问:(1)起火部位位于哪里?主要痕迹依据是什么?(2)起火的特征是什么?有哪些依据?(3)员工李某如构成犯罪,是涉嫌重大责任事故罪还是失火罪?正确答案:(1)起火部位位于仓库车床下方。
主要痕迹是操作间的等腰三角形房架全部落地,炭化程度由东向西逐渐减弱,且该火灾的蔓延痕迹与仓库墙壁上的“V”形烟熏痕迹相对应;“该V”形烟熏痕迹的底部指向车床下方地面。
(2)起火的特征是阴燃起火。
根据仓库墙壁上的锐角“V”形烟熏痕迹,说明起火时是缓慢燃烧,阻燃起火。
(3)李某涉嫌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
4、单选在火灾发展过程中,烟气流动的方向一般与火势蔓延方向()。
A、相同B、相反C、垂直D、不确定正确答案:A5、单选火场上钢构件大幅度变形或塌落,说明那里经历过500℃以上的高温,且受热时间在()分钟以上。
电气火灾痕迹物证技术鉴定方法

电气火灾痕迹物证技术鉴定方法《电气火灾痕迹物证技术鉴定方法》一、前言1、火灾痕迹物证技术鉴定是指以局部熔体汞元件、过电流烧坏元件、电气爆炸痕迹、电气烧伤、电气起火烧坏等为火灾痕迹物证,应用电气火灾技术、电气理论和电气实验,以及现场调查技巧等综合运用于从火灾现场或者火灾征候物证上识别火灾病因、诊断火灾原因和鉴定火灾责任的技术鉴定过程。
2、本文旨在针对火灾痕迹物证技术鉴定,提供一整套火灾痕迹物证技术鉴定的原则、方法及步骤,以便在实际火灾损失的理赔工作中,正确判定火灾原因,有效地承担火灾责任。
二、火灾痕迹物证技术鉴定的原则1、理论原则:在火灾痕迹物证技术鉴定中,应当充分利用电气火灾技术、电气理论、电气实验等,并与现场调查结果相结合,力求准确地预测火灾发生的温度和火灾形态等。
2、系统性原则:在火灾痕迹物证技术鉴定中,应当采取系统性的技术鉴定流程,遵循客观证据与推理分析相结合的原则,以求成果可靠、精确、准确。
3、公平正义原则:在火灾痕迹物证技术鉴定中,应当坚持客观公正,不受任何影响,把公平正义摆在首位,以便根据判断得出合理的结论和正确的结果。
三、火灾痕迹物证技术鉴定的方法和步骤1、现场调查方法:在火灾痕迹物证技术鉴定中,应当先进行现场调查,系统了解火灾现场的宏观情况,汇总火灾发生的时间,火灾发生的位置,火灾发生的形态以及火灾现场中的物证等,并搜集火灾的证据以及有关物品,以便把握火灾发生的本质特征。
2、分析比较方法:在火灾痕迹物证技术鉴定中,根据现场调查的结果,应当对火灾痕迹物证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并与正常电气装置及烧坏电气装置的区别进行比较,以便辨识出火灾痕迹物证的本质特征。
3、实验测试方法:在火灾痕迹物证技术鉴定中,根据前面现场调查和分析比较的结果,应当进行实验测试,通过模拟火灾发生的条件,重现烧毁物证的过程,模拟物证的烧坏痕迹,以明确火灾发生的真实原因。
4、推理分析方法:在火灾痕迹物证技术鉴定中,根据前面实验测试的结果,应当进行客观推理分析,用归纳推理、证明推理等方法,汇总各种证据,最终得出可靠的结论,准确地判断出火灾发生的原因,把握火灾责任。
第四章 火灾痕迹物证

(2)对于液体物证:可用干净的取样瓶装取。 浸润在木板、棉织物等纤维材料以及泥土里的 液体,连其固体物品一并提取,样品也要放在 广口玻璃瓶或者其它能密封的容器内,防止液 体挥发。
(3)对于气体物证:最好用专门的气体收集器 收集。对于被吸附于固体、溶解于液体中的气 体物证,连其固体或液体一并提取。
注意事项:《火灾事故调查规定》第19条规定: 现场勘查中发现的有关痕迹物证,提取前、后应 当采用录像、照相等多种形式记录,并妥善保管。 提取物证时须有两名以上火灾事故调查人员,并 在提取记录上签名。物证封装后要加盖公安消防 机构的印章。
(4)力学性能测定 力学性能测定主要是对材料 包括焊缝的机械强度、硬度等方面的测定,以 分析破坏原因、破坏力及火场温度。
(5)断面及表面分析 主要是对金属材料破裂断 面特征和材料内外表面腐蚀程度的观察检验, 从而分析判断材料的破坏形式和破坏原因。
3.直观鉴定
直观鉴定是具有鉴定资格的人根据自己 的知识、经验,用感官直接或用简单仪表 对物证的鉴定。
1.化学分析鉴定
➢ 化学分析鉴定是指对火场残留物的化学组成及化 学性质的测定。其主要目的是根据残留物、产物 分析火场存在的是什么物质,有无危险性,在什 么条件下造成火灾。
➢ 化学分析鉴定的主要内容: (1)分析起火点残留物中是否含有可燃性、易
燃性、自燃性气体、液体或固体的成份,测定含 有什么具体物质;
第四章 火灾痕迹物证
火灾痕迹概述 烟熏痕迹 木材燃烧痕迹 液体燃烧痕迹 倒塌痕迹
玻璃破坏痕迹 混凝土在火灾中的变化 金属在火灾中的变化 短路痕迹 过负荷痕迹
一、火灾痕迹概述
火灾痕迹物证的概念 火灾痕迹物证的提取 火灾痕迹物证的送检
火灾痕迹物证的检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铝芯电线
铜芯线截面积 允许长期电流 铝芯线截面积 允许长期电流
1 mm2
6~8 A
1 mm2
3~5 A
1.5 mm2
8~15 A
2.0 mm2
8~12 A
2.5 mm2
16~25 A
2.5 mm2
13~20 A
4 mm2
25~32 A
4 mm2
20~25 A
6 mm2
32~40 A
6 mm2
25~32 A
行状态。
由于采用铝线做保险丝,线路发生故障时不能及 时断开,导致线路过热绝缘层内部烧焦,外部起泡。
二、导线过负荷的鉴定
1、过负荷导线和火烧导线的鉴别
(1)绝缘破坏不同 过负荷导线绝缘内焦、松弛、滴落,地面可
能发现聚氯乙烯绝缘熔滴,橡胶绝缘内焦更 为明显。
外部火烧导线绝缘外焦,不易滴落,将线芯 抱紧。
的,因此将沿整根导线整个截面出现再结晶, 全线各处截面金相组织状态是相同的,呈长 大的等轴晶粒; 火烧导线不同截面处的金相组织不同,部分 晶粒长大,形成粗大的等轴晶粒。
三、电磁线过负荷的鉴定
电磁线由纯铜制成,表面涂以高绝缘强度的 绝缘漆,主要用来绕制变压器、电动机、镇流器 及各种仪器仪表中的线圈。通过电磁线烧焦痕迹 可以判断变压器或镇流器是内烧(各种形式的电流 过大),还是被外部火烧。如果在拆线过程中发现 线圈从外层到内层,逐渐由发黑到正常鲜亮,而 且没有短路痕迹,则说明这是外部火烧所致;反 之,外层线圈完好,而内层线圈电磁线变黑,则 说明一定是镇流器或变压器内部故障造成。
5、引起电气线路过负荷的原因
保护装置正常安装使用时发生过负荷的情形
① 导线截面选择不当,导线的截面积和负荷的电流值 不对称。
② 违章用电。线路中擅自接入过多或功率过大的用电 设备。
③ 漏电,在绝缘损坏或绝缘能力减弱的导线上有电流 通过时,很容易发生漏电现象,造成导线过负荷。
空调电源线截面选择不当引起过负荷, 与空调冷气管缠绕一起的炭化痕迹。
一、导线在过负荷电流作用下的变化
1、单根风雨线在过负荷电流作用下的变化
通过1.5倍额定电流时微热,绝缘层表观无变化; 通过2倍额定电流时,棉织物中浸渍物熔化,冒
白烟,电线绝缘皮干涸; 通过3倍额定电流时,内层橡胶熔化,胶液从棉
织物外层中渗出,并可使绝缘物着火。
一、导线在过负荷电流作用下的变化
第四章 火灾痕迹物证
第十节 过负荷痕迹
主要内容
一、导线在过负荷电流作用下的变化 二、导线过负荷的鉴定 三、电磁线过负荷的鉴定
一、导线在过负荷电流作用下的变化
过负荷是指电气设备或导线中通过的电流超过 了其额定电流。
国标GB4706.1-1992/1998规定的电线负载电流值(部分)
铜芯电线
二、导线过负荷的鉴定
1、过负荷导线和火烧导线的鉴别
(2)线芯熔态不同 过负荷:铜线均匀变黑、结疤、空腔、烧细、
烧断;铝导线均匀形成断节,烧空。 火烧:铜线仅在火烧处变黑、结疤、空腔;
铝导线仅在火烧处形成断节,烧空。
二、导线过负荷的鉴定
1、过负荷导线和火烧导线的鉴别
(3)金相组织不同 过负荷电流的发热是沿着整根导线均匀产生
有臭味、绝缘层起泡、熔软下垂 聚氯乙烯熔融滴落、绝缘层严重破
坏、线芯裸露 线芯明亮发红、绝缘着火、几分钟
或几十分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芯熔断
线芯瞬时熔断
1.5Ie:温度超过100ºC 外层发烫,绝缘层松弛, 并与线芯分离
2Ie:温度超过300ºC冒 烟,有分解出的气体刺 鼻的气味,绝缘层起泡 下垂
3Ie:温度超过800ºC 熔融滴落,绝缘层严 重破坏,线芯暴露
2、单根聚氯乙烯绝缘导线在过负荷电流作用下 的变化
电流 额定电流 1.5倍额定电流 2倍额定电流 3倍额定电流 4倍额定电流 大于6倍额定电流
导线温度 (℃) 70 100
200~300 600~800
1000
宏观观察
微热 外层发烫、绝缘膨胀变软并与线芯
松离、轻触即可滑动 局部开始冒泡、分解后的聚氯乙烯
零线 a
b
c
C线长时间 处于较强的 过载,线芯 过热,绝缘 层炭化。
一、导线在过负荷电流作用下的变化
5、引起电气线路过负荷的原因
保护装置没有正规设计和安装时发生过负荷 的情形
① 保险丝(片)不匹配。用铜丝、铁丝等替代保险丝, 或采用的保险丝过大。
② 安全保护装置不匹配。 ③ 检修、维护不及时,使设备或导线长期处于故障运
一、导线在过负荷电流作用下的变化
4、金属线的表观变化
(1)长时间短路将使全线过热; (2)铜导线趋向熔化,而呈现间断结疤,疤与疤
之间由粗变细,导线的大部分成黑色,少部分 仍有铜的本色。 (3)铝线没有上述特征,因铝的机械强度不高, 再加上熔点低,在这种大电流的作用下,很快 被烧断、烧细、断节。
一、导线在过负荷电流作用下的变化
一、导线在过负荷电流作用下的变化
导线在过负荷电流作用下升温,与电流大小和 通电时间及散热条件有关。
根据设计,导线在额定电流作用下温度不会超 过70℃。
铜导线:大于2Ie时,温度超过200ºC,纤维晶 体开始结晶、长大。
铝导线:大于1.5Ie时,温度超过100ºC,纤维 晶体开始结晶、长大。
1分钟
导线在4Ie情况下随时间的变化 2分钟
绝缘层松弛 4分钟 熔融滴落,线芯暴露
冒烟,有刺鼻气味 3分钟
绝缘层起泡下垂
一、导线在过负荷电流作用下的变化
3、金相组织的变化 铜导线通过的电流大于2倍额定电流和铝
导线通过的电流大于1.5倍额定电流时,其金 相组织发生变化,晶粒由拉长破碎的晶粒转变 为等轴晶,过负荷电流越大,晶粒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