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八年级物理培优经典训练题
初中物理培优试题及答案

初中物理培优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关于光的传播说法正确的是()。
A.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B. 光在所有介质中传播速度都相同C. 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比在水中慢D. 光在所有介质中传播速度都比在真空中慢答案:A2. 物体的内能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A. 温度B. 质量C. 形状D. 材料答案:C3. 以下哪种现象不属于扩散现象?()A. 墨水滴入水中颜色逐渐变淡B. 香水的香味弥漫整个房间C. 铁块在空气中生锈D. 糖块在水中溶解答案:C4. 以下哪种力属于非接触力?()A. 摩擦力C. 重力D. 磁力答案:D5. 根据欧姆定律,当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是()。
A. 成正比B. 成反比C. 无关D. 先增大后减小答案:A6. 以下哪种物质是导体?()A. 橡胶B. 玻璃C. 塑料D. 铜答案:D7. 以下哪种现象是利用了光的折射?()A. 镜子反射B. 激光笔照射C. 彩虹的形成D. 影子的形成答案:C8. 以下哪种物质是绝缘体?()B. 铝C. 陶瓷D. 盐溶液答案:C9. 以下哪种现象是利用了光的反射?()A. 彩虹的形成B. 影子的形成C. 激光笔照射D. 镜子反射答案:D10. 以下哪种物质是半导体?()A. 橡胶B. 玻璃C. 铜D. 硅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1. 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将保持______状态或______状态。
答案:静止;匀速直线运动2. 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作为介质。
答案:介质3. 光年是天文学中用来表示______的单位。
答案:距离4. 物体的浮沉条件是:浮力______重力时上浮,浮力______重力时下沉。
答案:大于;小于5. 电流的单位是______。
答案:安培6. 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______有关。
答案:电流大小和线圈匝数7. 热机的工作原理是将_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
2024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培优作业五 光学作图

8. [2024扬州邗江区期中]在图中的B手表表盘上作出A手表指 针通过玻璃板所成像的位置。 解:如图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类型3 光的反射作图 9. [2023衡阳]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向平面镜的O点,请画出
16. 请在图中画出小鳟鱼看见蜻蜓的光路图。 解:如图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17. [2022广州]如图,一条光线垂直界面AC进入玻璃砖后, 在界面AB上只发生反射,在图中画出该光线经界面AB反 射和从界面BC离开玻璃砖后的光线。 解:如图所示。
2. [2023·常州月考]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句话含有 光学知识。请在图中用作图的方法,表示人眼看不到 的范围。 解:如图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3. 将点燃的蜡烛置于自制的小孔成像仪前,调节二者的位 置,在屏上得到如图所示的蜡烛清晰倒立的像,请在图 中确定成像仪上小孔O的位置(画出光路图)。 解:如图所示。
19. 如图,鱼缸内有一条金鱼,图中A、B两点,其中有一个 是金鱼,另一个是金鱼的像。夜晚小刚用激光笔S照亮水 中的金鱼,请做出水中金鱼被照亮的光路图(保留作图痕 迹)。 解:如图所示。
5. [2024苏州高新区期中]如图甲所示的是一张日环食照片,请 在图乙中画出人在其中能观察到日环食的阴影区,并在该 阴影区内写入字母“HS”。
解:如图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八年级物理培优:光现象测试及解析

八年级物理培优:《光现象》测试卷及解析一、单选题(共15小题)1.王勇同学在宾馆饭店看到一种自动门,当有人靠近时,门会实现自动开闭.王勇同学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很想知道自动门是如何实现自动控制的.为此他反复做了几次试验:当他轻轻地靠近自动门时,门自动打开;当把一个足球滚向自动门时,门自动打开;当把一面底部装有滚珠的无色透明大玻璃板,直立着滑向自动门时,门不打开.王勇同学根据探究试验的结果,对自动门的自控原理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你认为其中最合理的猜想是()A.自动门“听”到来者的声音时,通过声控装置实现自动开闭B.自动门探测到靠近的物体发射出的红外线,通过光控装置实现自动开闭C.自动门本身能发射出一种红外线信号,当此种信号被靠近的物体反射时,就会实现自动开闭D.靠近门的物体通过空气能产生一种压力传给自动门,实现自动开闭2.响尾蛇可以靠对光的敏感来捕食,这种光是()A.白光B.红外线C.紫外线D.红光3.光线从水中射入空气,反射光线OA与水面之间的夹角为60°.关于入射角α、折射光线与水面之间的夹角β的说法正确的是()A.α=30°,β<60°B.α=60°,β>60°C.α=30°,β>60°D.α=60°,β<60°4.小明要制作如图所示的简易潜望镜,他需要下列器材中的()A.凸面镜B.平面镜C.凸透镜D.凹透镜5.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能用光的反射定律解释的是()A.潜望镜B.小孔成像C.光的色散D.6.如图所示,水槽的右壁竖直放着一面平面镜.无水时,射灯从S点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左壁上会出现一个光点P.往水槽内加水,当水面处于a,b,c,d四个位置时,左壁上分别出现Pa,Pb,Pc,Pd四个光点(不考虑水面对光的反射).则四个光点在左壁上的排列从下往上依次为()A.Pa,Pb,Pc,PdB.Pd,Pc,Pb,PaC.Pc,Pd,Pa,PbD.P b,Pa,Pd,Pc7.大伟同学在课外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A.三角形光斑B.圆形光斑C.蜡烛的正立像D.蜡烛的倒立像8.生物学研究表明,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光;而物理学研究表明,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由此可以初步推测,不利于绿色植物生长的光是()A.红光B.紫光C.黄光D.绿光9.要使人的眼睛能看到某物体,必要条件是()A.一个光源B.必须在白天看C.物体和眼睛在同一直线上D.物体反射的光线或发出的光线进入人眼10.在没有任何其它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光照在穿白上衣、蓝裙子的舞蹈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A.全身呈绿色B.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C.上衣呈绿色,裙子不变色D.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青色11.某款台灯有一款上部开口的灯罩,如图,夜晚,只打开台灯,在它的上方楼顶上,下面四张图中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图中黑色为阴暗区域)()A.B.C.D.12.下列光现象中,可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的是()A.立竿见影B.潭清疑水浅C.池水映明月D.一叶障目13.电视机遥控器能够控制电视的开机、关机、选台等,利用的是()A.红外线B.紫外线C.超声波D.可见光14.红外线波长较长,不容易被散射,在空气中传播距离较远,关于红外线的相关用途,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战士用来观测夜间敌人的行动B.用来测量体温C.用来消毒杀菌D.用来进行遥控15.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A.水中倒影B.日食形成C.雨后天空中出现彩虹D.铅笔在水面处“折断”二、填空题(共3小题) 图所示,用一个纸条做的模拟实验,通过观察分析,利用该模拟实验可以说明______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______ .17.在做光的色散现象实验时,只有用______ 色光屏,我们才能看到七彩光带.18.在光谱的______ 以外,也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叫做紫外线.紫外线具有荧光效应,能使许多物质发出荧光,可以制成______ .三、实验题(共3小题)19.在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哪种液体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的实验中,小明提出如下实验方案:先让一束入射光从空气直接斜射入透明的空水槽中,记录下光斑位置(如图甲所示);接着分别倒入水和油,记录对应的光斑位置,再通过分析就可得到实验结论.经讨论,同学们认为这一方案是可行的,于是进行了探究实验.(1)要实现探究目标,他们应选择图乙中的______ (选填字母序号)两图示实验,这样选择的目的是______ .(2)某小组同学正确实验后,所记录的三次光斑的相对位置如图丙所示,经分析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______ 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20.小组同学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在一装有水的容器中放置一个光源,让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发现既有光线反射回水中,又有光线进入空气,如图所示.他们分别测得入射角α、反射角β、折射角γ的大小,然后多次改变入射角大小,并测得相应的反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填入下表中.(1)分析表格第2列、第3列数据可知,在光的反射现象中,.(2)分析表格第2列、第4列和实验序号1、2、3、4、5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大小及其变化数据可知,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3)分析实验序号5可知,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值时,折射角为90度,如果继续增大入射角,请你推理将会发生什么现象:.(4)在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教材内有这样一句话:“当光线以相同的入射角分别斜射入水和玻璃中时,在玻璃中的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更明显,这说明玻璃对光的折射能力比水强.”结合这句话和表中数据及相关信息,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选填“一定不”、“不一定”或“一定”)会发生第(3)问中的现象.21.某小组同学在“研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中,按正确的方法安装和调节好实验装置.他们使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按表一中的入射角i依次进行了三次实验,并将相应的折射角r 记录在表一中.然后他们使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重复上述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表一(空气斜射入水)表二(空气斜射入玻璃(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 数据中的入射角i与折射角r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光从空气斜射入其它介质,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4(或2与5、3与6)数据中的入射角i与折射角r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 .(3)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______四、计算题(共3小题)22.一光源发出的一束光从地面上竖直向上投射到和它垂直的平面镜上,平面镜与地面距离为3米,如果把平面镜绕水平轴转过30°角,则地面上所成光点离光源多远?23.激光是测量距离最精确的“尺子”,它的射程非常远,利用它可以从地球射向月球,再从月球反射回地球.从发射激光到接收到它返回的信号,共用时2s,已知光速为3×108m/s,求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是多少?24.小康学过光的直线传播后,查阅相关资料,利用下面的方法粗略测出月球的直径.如图所示,在月圆时,把一枚一元的硬币AB,放在离眼睛点O约为H米处,在保证与月面平行的情况下,正好把月亮遮住.已知一元硬币的直径为d,地球到月球距离为L,则证明月球的(本题忽略大气对光的折射).直径D=LdH解析1.【答案】C【解析】A、玻璃板滑向门时,也会有声音的发生,但门并没有打开说明不是利用声控装置B、玻璃板也会辐射出红外线,但门没有打开说明不是探测物体发射出的红外线,来实现自动开闭的.C、若是自动门发射红外线,红外线经过玻璃会穿透过去,反射回来的是非常少的,但足球和人反射回来的红外线是比较多的,因为红外线是不能穿透足球和人.自动门就可以探测反射回来的红外线来实现自动开闭.D、玻璃板也可以通过空气给自动门一个压力,但玻璃板滑向自动门时,自动门并没有打开说明不是利用空气压力来实现自动开闭的.2.【答案】B【解析】响尾蛇在眼和鼻孔之间具有颊窝,是热能的灵敏感受器,可用来测知周围动物辐射的红外线,进行捕捉猎物.3.【答案】A4.【答案】B【解析】潜望镜内部上下拐角处各安装一个平面镜,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都跟水平方向成45度角,影像通过两次反射使下面的一方可以看到上面的影像.5.【答案】A【解析】A、潜望镜是由平面镜组成的,因此是应用了光的反射原理,故A符合题意;B、小孔成像利用的是光的直线传播,故B不符合题意;C、光的色散,是由于太阳光照到三棱镜上,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D、放大镜是凸透镜成像,利用的是光的折射,故D不符合题意.6.【答案】A【解析】往水槽内加水,当水面处于a时,光线经水面发生折射,此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折射光线射到右壁上,再发生反射,射到左壁的Pa点上(如图甲),同理,当水面处于b 时,光线经水面发生折射,此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折射光线射到右壁上,再发生反射,射到左壁的Pb点上(如图乙),当光c、d两点时,先发生反射,再发生折射,射到左壁的Pc,Pd上(如图丙、丁),四幅图画在一个图上,如图所示.7.【答案】D【解析】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物体经过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而不是光斑,像的形状与物体相同,而与小孔的形状无关.8.【答案】D【解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绿色植物因为反射绿光,看到是绿色的,其它颜色的光都被绿色植物吸收了.从这个角度来讲绿色植物是不喜欢绿色的,由此可以初步推测,不利于绿色植物生长的光是绿光.9.【答案】D【解析】人眼能够看到发光的物体即光源,是因为它发出的光进入人的眼中,引起视觉;人眼能够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它反射光源的光进入眼中,引起视觉.A.我们平时看到的物体,大都不是光源,它们不能发光,但可以反光,故A错误;B.在夜晚灯光下也可看到物体,故B错误;C.用潜望镜看物体,物体与眼睛不在同一直线上,故C错误;D.要使人的眼睛能看到某物体,必须是物体反射的光线或发出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故D 正确.10.【答案】B【解析】白上衣能反射所有的色光,绿光照上就反射绿光,呈现绿颜色;蓝裙子只能反射蓝光,绿光照上不反射,呈现为黑色.11.【答案】C【解析】夜晚,在打开台灯的正上方放一张大白纸,因为灯罩顶部是开口的,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所以灯光通过开口射到白纸上不会是一个亮点,而是一个较大的光斑.12.【答案】B【解析】立竿见影、一叶障目都是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池水映明月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潭清疑水浅是水底物体的光由水里进入空气时,发生了折射现象造成的.13.【答案】A【解析】A、红外线是一种不可见光,电视机遥控器能够控制电视是利用了红外线,符合题意;B、紫外线常用来杀毒、验钞、合成VD等,不能用在遥控器上,不合题意;CD、超声波和可见光在使用时有一定局限性,一般不会被用在遥控器上,不合题意.14.【答案】C【解析】所有的物体都能辐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强.夜视仪、红外线温度计等都是根据热作用强的原理制成,所以不符合题意;电视机、空调的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进行遥控的,所以也不符合题意;人们利用紫外线杀菌和消毒,制成杀菌的灭菌灯.C符合题意.15.【答案】C【解析】A、水中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不合题意;B、日食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不合题意;C、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所以说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符合题意.D、铅笔在水面处“折断”是光的折射现象,不合题意.16.【答案】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光的反射定律.【解析】通过观察分析,利用该模拟实验可以说明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定律;17.【答案】白【解析】因为白色物体反射各种颜色的光,所以只有用白色光屏,我们才能看到七彩光带.18.【答案】紫光;验钞机.【解析】在光谱的紫光以外,也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叫紫外线,紫外线可以有助于合成维生素D;紫外线可以杀死微生物,可以用紫外线来灭菌;紫外线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所以可以使用紫外线来验钞,制成验钞机.19.【答案】(1)B、D;只改变光线传播的介质;(2)油.【解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想,要探究水和油对光的偏折本领大小,必须控制入射角和液面的高度相同,只改变光线传播的介质,因此符合条件的有B、D两图;(2)根据记录,油中光斑的位置距离空气比较远,因此油对光线的偏折程度大,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20.【答案】(1)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增大,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3)空气中的折射光线消失;(4)一定不.【解析】(1)分析表格第2列、第3列数据可知,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增大,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分析表格第2列、第4列和实验序号1、2、3、4、5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大小及其变化数据可知,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3)分析实验序号5可知,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值时,折射角为90度,如果继续增大入射角,折射光线将从空气中消失;(4)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由于折射角总是小于入射角,而入射光线斜射入时,入射角不超过90度,则折射角一定小于90度,所以一定不会出现(3)中折射光线消失的现象.21.【答案】(1)1、2、3(或4、5、6);(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中,当入射角一定时,在玻璃中的折射角总是小于水中的折射角;(3)不同介质的折射率不相同.【解析】(1)由表一或表二可得,入射角逐渐增大时,折射角随之增大,因此根据序号1、2、3(或4、5、6)可以得出光从空气斜射入其它介质,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4(或2与5、3与6)数据可得: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中,当入射角一定时,在玻璃中的折射角总是小于水中的折射角.(3)分析表一或表二中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关系可以发现,入射角相同时,折射角不同,说明不同介质的折射率不相同.22.【答案】如图所示:因为平面镜与水平面成30度角,所以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为60度,即入射角为30度,那么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60度,由直角三角形OSA可得,S=OS=1.732×OS=1.732×3m=5.196m.故地面上的所成的光点距光源5.196m远.【解析】由平面镜绕绕水平轴转过30°角,可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为60°,则根据作图可形成直角△ASO三角形,即地面上得到的光斑A点与S点间的距离为SO距离的倍=1s,23.【答案】解:光从月球到地球时间:t=2s2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为:s=vt=3×108m s⁄×1s=3×108m.答:地球到月球的距离为3×108m【解析】从发射激光到接收到它返回的信号,共用时2s,=1s,所以光从月球到地球一趟的时间是:t=2s2已知光速为=3×108m/s,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为:s=vt=3×108m s⁄×1s=3×108m.24.【答案】证明:∵AB∥CD∴△OAB∽△OCD∴∵AB=d;CD=D;OF=H;OE=L;∴D=【解析】设OE交AB于点F,由题意可知△OAB∽△OCD,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应高之比等于相似比计算即可,注意的是结果要保留两个有效数字。
八年级物理培优试题

相对运动1.一船往返于甲、乙两码头之间,顺水行驶时速度为v 1,逆水行驶时速度为v 2,船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为( )A . 221v v +B . 21v v +C . 21v v -D . 21212v v v v +2.小船以速度v 从河边A 点沿河岸划至B 点又返回A 点。
不计船掉头时间,若水不流动时往返时间为t ,那么水速为v 0时,往返时间为( )A . t v v v 0+B . t v v v 02-C . t v v v 2022-D . t v v v 2022+ 3. 小船往返于沿河的甲、乙两地。
若河水不流动,往返一次需要时间t 1,若河水流动,则往返一次需要时间t 2则( )A .t 1=t 2B .t 1>t 2C .t 1<t 2D .由船速和水速决定4.甲、乙两辆车沿平直的公路通过同样的路程。
甲车在前半段和后半段的路程上分别以40km /h 和60km /h 的速度运动;乙车在前半段和后半段的时间内分别以40km /h 和60km /h 的速度运动,则甲、乙两车在整个路段中的平均速度v 甲和v 乙的关系是( )A . 乙甲v v =B . 乙甲v >vC . 乙甲v <vD .无法判断5.某商场的自动扶梯在0.5min 内,可以把站在扶梯上的顾客送到二楼。
如果扶梯不动,人走上去需要1.5min ,那么人沿着开动的自动扶梯走上去,需要的时间( )A . 2minB . 1minC . 83min D . 0.5min 6. 从地面上看,通信用的地球同步卫星是静止不动的。
它运行一周所用的时间是:[ ]A . 24小时;B . 23小时56分;C . 24小时4分;D . 24小时56分。
7.火车在进入隧道前必须呜笛。
若火车速度为80千米/时,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米/秒,司机在鸣笛后2秒时听到自隧道口处的山崖反射的回声,则鸣笛时火车到隧道口的距离是_______米。
8.著名短跑运动员卡尔·刘易斯曾以9.86秒跑完100米。
八年级物理培优训练及答案(下学期期末)

八年级物理培优训练及答案(下期末)第Ⅰ卷(选择题,共30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 小题,每小题3 分,共30 分。
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为配合济宁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小聪同学提出下列环保建议:①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②使用手帕,减少餐巾纸的使用;③市内出行乘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少开私家车;④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塑料袋;⑤分类回收垃圾。
其中你认为可行的是A.①②③⑤B.①③④⑤C.①③⑤D.①②③④⑤2.下图中所示的四个实例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3.小明同学在厨房帮妈妈做饭时观察到了一些现象,并用所学物理知识进行了解释,其中解释不正确的是A.茶壶的壶嘴和壶身构成连通器,静止时水面相平B.锅铲柄有凹凸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C.刀刃很锋利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D.高压锅容易将食物煮熟是因为液体表面气压增大,液体沸点升高4.下图所示的简单机械中,使用时省距离的是5.将一支密度计先后放入甲、乙两容器中,如图1,两容器中液体的密度分别是ρA、ρB,密度计受到液体的浮力是F A、F B,则密度和浮力的关系分别是A.ρA<ρB F A=F B B.ρA<ρB F A>F BC.ρA=ρB F A>F B D.ρA>ρB F A=F B图1图26.如图2 所示挂在树上的苹果,静止时受到的一对平衡力是A.苹果受到的重力和苹果对树的拉力B.苹果受到的重力和树受到的重力C.苹果对树的拉力和树对苹果的拉力D.苹果受到的重力和树对苹果的拉力7.在一个装满水的容器中,放入一个质量为20g 的物体,从容器中溢出15g 的水,则该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和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A.下沉,压强不变B.上浮,压强不变C.漂浮,压强减小D.悬浮,压强增大8.在托里拆利实验中,以下哪一种情况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A.实验时,在玻璃管中混进了空气B.将玻璃管往上提起一些,但管口仍未离开水银面C.换内径较粗的玻璃管做实验D.往水银槽内多加一些水银9.如图3 所示,小聪同学分别用甲、乙两滑轮把同一桶沙从一楼地面提到二楼地面,用甲滑轮所做的总功为W1,机械效率为η1;用乙滑轮所做的总功为W2,机械效率为η2,若不计滑轮的摩擦和绳重,则A.W1=W2η1=η2B.W1=W2η1<η2C.W1<W2η1>η2D.W1>W2η1<η2图3图410.如图4 所示,A、B 两实心球静止在水中,则A.两球受到的浮力一定相等B.两球受到的浮力不等,A 球受到的浮力大C.A 球的重力一定小于B 球D.两球的密度不等,B 球的密度大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0 分)二、填空题(本题共5 小题,各题每空2 分,共26 分。
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含解析)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在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时,同学们做了以下实验.(1)小华同学将一只通电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了抽气机的玻璃罩内,如图1所示,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会发现声音的响度逐渐减小。
如果把空气又逐渐通入玻璃罩内,将会发现_________,此实验说明_______。
(2)小丽等同学利用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①当小丽同学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________,通过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
②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_________。
③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小丽同学采用:先将音叉离开乒乓球一定距离后敲击音叉,然后再靠近乒乓球,观察现象;小刚同学采用:先将音叉贴紧乒乓球,然后再敲击音叉,观察现象。
你认为哪位同学的操作合理?________。
理由是______。
【答案】声音的响度逐渐增大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乒乓球被弹起跳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将不易观察到的音叉的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弹起小丽小刚的做法分不清是音叉振动让乒乓球跳动起来,还是敲击音叉的人的动作让乒乓球跳动起来【解析】【分析】【详解】(1)[1][2]随着玻璃罩内空气的逐渐减少,声音响度逐渐减小,如果把空气逐渐通入玻璃罩,声音响度会逐渐增大。
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2)[3][4]用小锤敲击音叉时,既能听到声音又能观察到乒乓球被弹起跳动,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5]实验中利用乒乓球把音叉不易观察的微小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明显振动;[6][7]小丽同学先敲击音叉,然后将音叉再靠近乒乓球,若乒乓球振动,则能证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小刚先将音叉贴紧乒乓球,然后敲击音叉,若乒乓球振动,则分不清是因为人敲击使球振动,还是音叉引起球的振动。
所以小刚的操作不合理。
2.大海同学为了探究琴弦的音调与音弦的材料、张紧程度、横截面积、长短的关系,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采用了表一所列各种规格的琴弦、几个钩码和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编号材料长度/cm 横截面积/mm2A 铜60 0.76B 铜60 0.89C 铜60 1.02D 铜80 0.76E 铜F 铜100 0.76G 钢80 1.02H 尼龙80 1.02I 尼龙100 1.02实验步骤:(1)在大木板的两边立起两块小木板,在大木板的一端牢牢钉人一根大钉子,把弦的一端绑在钉子上,另一端垂在桌边,把钩码绑在垂下的弦上.(如图)(2)为了验证“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粗细有关”这一猜想,应选用编号为A、____ 、____ 的琴弦进行实验.(如表)(3)为了验证“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这一猜想,应选用编号为____ 、____ 、____ 的琴弦进行实验.(如表)(4)表一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这一猜想,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如表)______、______【答案】B C A D F80 1.02【解析】【详解】(2)在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粗细有关”时,要控制琴弦的材料和长度相同,故选A. B. C的琴弦进行实验;(3)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时,应控制琴弦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所以选A. D. F的琴弦进行实验;(4)为了验证“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 -t 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A .两物体在0~10s 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 v <甲乙B .两物体在15~20s 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 v <甲乙C .两物体在15 s 相遇,且0~15s 内通过的路程相等D .两物体在20 s 相遇,且0~20s 内通过的路程相等2.如图为一物体朝固定方向做直线运动的速度(v )与时间(t )的关系图,在下列四种运动中,何者速度(v )随时间(t )的变化最可能以如图表示( )A .汽车沿着直线自静止加速的过程B .物体由静止自由铅直掉落的过程C .机车沿直线运动,紧急刹车至静止的过程D .保龄球在无摩擦力的水平面上,沿着直线滑动的过程3.小亮、小高两人站在100m 赛跑的跑道上,小亮站在起点退后10m 处,而小高则站在起点处,开始同时起跑,他们同时到达跑道的终点。
现在让小亮和小高均向前走10m ,两人都保持原来的速度同时起跑,则他们此次比赛所用时间之比是( )A .100:99B .10:9C .99:100D .11:10 4.最新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提倡“吃动平衡,天天运动”,李老师喜欢绕东区广场行走,通过手机软件测得40min 行走6000步,路程约4km .据此估计一个健康的成年人行走的平均速度和进一步的长度.下列选项中最合理的一项是( )A .6km/h 65cmB .1.5km/h 1.2cmC .6km/h 20cmD .1.5km/h 0.6cm5.甲、乙两辆汽车行驶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车上的乘客看乙车在向北运动.乙车上的乘客看到甲车和树木都向南运动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甲乙车可能都向南运动B .甲乙两车可能都向北运动C.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D.甲车一定在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6.如图a,在平直高速公路上的某时刻,甲、乙两车相距s,经过时间t后,两车距离变为s1(s1<s).两车的s﹣t图象如图b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b中的图线Ⅱ表示的是甲车的运动情况B.图b中的t0时刻表示甲乙两车此时的速度相等C.t时刻一定在图b中的t0时刻之前D.t时刻可能在图b中的t0时刻之前7.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物体运动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丙所示。
八年级下册物理培优(一)含答案

八年级下册物理培优(一)一、选择题1.小明同学在用已校零的弹簧测力计测量一物体的重时,误将弹簧测力计倒置,物体挂在了拉环上,如图所示。
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所测得的该物体的重与真实值相比()A.偏大B.偏小C.一样大小D.无法判断2.某种弹簧拉力器是由三根相同的弹簧并联组成,如果将一根弹簧拉长5cm,要用10N 的力,若将3根这样的弹簧同时拉长10cm,所需的拉力是()A.30N B.45N C.60N D.90N3.有一个弹簧测力计,秤钩上不受力时,指针不是指在零刻度位置,而是指在0.2N的位置上,此时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8N,则手拉弹簧测力计的力是()A.4N B.3.6N C.3.8N D.无法确定4.下列有关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个物体只要相互接触就会产生弹力B.磁体可以吸引不与它接触的铁钉,说明力可以脱离物体而存在C.跳水运动员总是站在跳板的最前端蹬跳板起跳,是因为力的作用效果与大小有关D.如果物体形状发生了改变,则物体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5.三位同学用同一个弹簧拉力器测臂力,结果每个人都能把双臂伸直,甲同学臂力最大,乙同学双臂最长,丙同学最强壮,关于他们对拉力器的拉力,正确的是()A.三位同学的拉力一样大B.甲同学拉力大C.乙同学拉力大D.丙同学拉力大6.某弹簧秤中的弹簧断掉了一小段,如果重新安装并调零以后继续使用,测量值与原来的测量值相比较()A.测量值偏大B.测量值保持不变C.测量值偏小D.前三种情况都可能出现7.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不能超过它的测量范围 B.使用前轻轻的来回拉动挂钩几次C.使用前应调零 D.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必须沿竖直方向拉动试卷第1页,共4页试卷第2页,共4页8.如图所示,用手向上给弹簧6N 的拉力,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手对弹簧的拉力是由于弹簧发生形变而产生的B .弹簧对手的拉力是由于弹簧发生形变而产生的C .弹簧对手的拉力也是6ND .在一定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大9.用橡皮筋、回形针、棉线、小瓶盖、牙膏盒、铁丝、钩码和刻度尺等,做一个如图所示的橡皮筋测力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培优训练题1------透镜姓名一、选择题1、一种手电筒上所用的聚光小电珠如图2所示,其前端相当于一个玻璃制成的凸透镜.灯丝(可看作一个点光源)发出的光通过它折射时,出射光束(图中实线所示)比无此透镜时的光束(图中虚线所示)要窄,有聚光功能.在这种小电珠中,灯丝应位于( ).A.凸透镜的焦点以内B.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C.凸透镜的焦点D.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处2、下列关于凸透镜成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能成在光屏上的像,都是放大的B.能成在光屏上的像,都是倒立的C.能成在光屏上的像,都是缩小的D.所成的缩小的像,一定能成在光屏上3、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置如图2所示时,恰好在屏上能看到烛焰缩小的像,由此可判断凸透镜的焦距( ) A.小于9厘米B.大于9厘米C.等于9厘米D.大于9厘米而小于18厘米4、小明的爷爷和奶奶都是老花眼,爷爷的更重一些,小明的爸爸是近视眼。
他们三付眼镜都放在报纸上,如图6示。
现在爷爷要看书,让小明把眼镜给他,小明应该拿其中的( )5、一位同学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
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置如图5 中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由此判断,他所用凸透镜的焦距( )A.一定大于30厘米B.一定小于10厘米C.一定在10厘米到15厘米之间D.一定在10厘米到20厘米之间6、一物体在透镜前20cm处,当它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时,其倒立像的移动的速度小于物体移动速度,可见此透镜是( ) A.凸透镜、焦距小于10cm B.凸透镜、焦距大于10cmC.凹透镜、焦距小于10cm D.凹透镜、焦距大于10cm7、老师在给同学照相时,发现镜头上落了一只苍蝇,则()A、照出的相片上有一只放大的苍蝇B、照出的相片上有一只缩小的苍蝇C、照片上没有苍蝇,只是照片略暗一些D、无法判断8、用一架镜头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一个人照2寸的半身像,再用该相机给他照一张2寸的全身像,应( )A.使照相机与人的距离增大,适当缩短暗箱长度B.使照相机与人的距离增大,适当增加暗箱长度C.使照相机与人的距离减小,适当缩短暗箱长度D.使照相机与人的距离减小,适当增加暗箱长度9、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烛焰从3倍焦距处移到2倍焦距处的过程中,数值减小的物理量是( ) A.像的大小B.像与物的距离C.像与透镜的距离D.透镜的焦距10、用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实像,如果将透镜的表面遮去其下面的一半,结果是( )A.像的上半部分没有了B.像的下半部分没有了C.像全存在,但上半部分变暗了D.整个像存在,但像变暗了11、一物体在透镜前20cm处,当它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时,其倒立像的移动的速度小于物体移动速度,可见此透镜是( )A.凸透镜、焦距小于10cm B.凸透镜、焦距大于10cmC.凹透镜、焦距小于10cm D.凹透镜、焦距大于10cm12、物体距凸透镜20cm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距镜30cm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 )A.放大的B.缩小的C.等大的D.无法判断13、摄影工作者在水面上拍摄水下物体,刚好得到清晰的像,若将水抽干再拍摄,为了得到清晰的像,他应该( ) A.把照相机的镜头往前伸B.增大暗箱的长度C.增大照相机与物体的距离D.换用焦距较大的透镜的镜头14、小明决定自己给自己照一张手拿相机拍照的像,他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对着穿衣镜照相,当他距离镜面2米时,正准备按下快门,突然为凋焦犯起愁来,请你告诉他把相机的距离标志调到( )A.2米B.4米C.小于2米D.大干4米15、光和声音从空气中进入水中时,它们的传播速度( )A.光速变大,声速变小B.光速变小,声速变大C.都变大D.都变小16、在凸透镜的主轴上距透镜1.5f到2f处,横卧一根粗细均匀的细杆AB,如图1所示。
关于细杆AB的像A’,B’的粗细和指向,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A’端粗B’端细,A’B’和AB的指向相同B.A’端粗B’端细,A’B’和AB的指向相反C .A ’端细B ’端粗,A ’B ’和AB 的指向相同D .A ’端细B ’端粗,A ’B ’和AB 的指向相反17、在离焦距20厘米的凸透镜正前方100厘米处,一物体以10厘米/秒的速度向凸透镜靠拢,运动7秒钟时,物体所成的像为 ( ) A .倒立放大的实像 B .倒立缩小的实像 C .倒立等大的实像 D .正立放大的虚像18、 如图3所示是小芳同学制作的模型照相机。
通过调整内外纸筒的相对距离,可以在半透明膜上看到远处景物倒立的像。
使用此模型照相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看到远处景物的像是虚像B.如果看远处是很清晰,那么看近景时,应把内纸筒向外拉一些C.应把内纸筒朝明亮的室外,凸透镜朝较暗的室内D.凸透镜与半透明膜之间的距离相当于凸透镜的焦距19、 如图2所示,将一透明的空心玻璃球(空心部分很大,玻璃很薄)放入水中,一束平行光从左侧入射,则从玻璃球右侧射出的光线将 ( ) A. 不改变传播方向 B .发生会聚现象 C. 发生发散现象 D .无法确定20、.将两块平面镜竖直放在桌面上,两镜成900角。
在镜子面前放一个正在行走的小闹钟,钟的正面正对着镜的交线,人在镜前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看见三个像,对此。
下列说法正确的( )A. 镜中像的秒针均顺时针转 B .只有两个像的秒针顺时针转D C .只有一个像的秒针顺时针转 D .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放大镜是一个短焦距的______透镜,观察时要让透镜到物体的距离______焦距,观察者应_______透镜看物体就可以看到物体________像。
2、一个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当把物体沿主光轴从距透镜25厘米处向15厘米处移动时,像距的变化是________,像的大小变化是________,像的倒正变化是________。
3、用照相机拍摄,选定景物时,调节镜头改变的是______距。
拍近景物时,镜头调节的方向是________;拍远景物时,镜头调节的方向是_____。
4、生活中梳妆台上大镜子是______镜,观察细小东西放大镜是_____镜,道路拐弯处立的是______镜。
5、凸透镜的焦距为f ,当把一个物体从离透镜1.5f 处沿主轴移到5f 处的过程中,物像间距离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
6、一位同学看到远方闪电开始计时,过了t 时间后听到雷击声。
如果已知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C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V ,若用C 、V 、t 三个量表示打雷处跟同学的距离,则S =_________由于C 》V ,则上述距离可近似地表示为S=________。
7、物体在凸透镜前24厘米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个与物体等大且倒立的像,则此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
8、检查视力时人与视力表间的距离应为5米。
现在由于屋子太小而使用一个平面镜,视力表到镜子的距离为3米,那么人距离背后的视力表的距离为_________米。
9、如图4,在注有清水的试管内留有一稍大的空气泡,使太阳光从试管的正上方向下照,观察试管下方的白纸,可以发现白纸上与空气泡相对应的位置上,有一椭圆黑影,而其它部分竟是一条与试管平行的亮线。
这是因为试管充满水的地方相当于 透镜,而气泡与周边的水组成 透镜。
如果把白纸从靠近试管向下移动到较远处,亮线的粗细将如何变化? 。
10、老花镜的“度数”等于它的焦距(以米为单位)的倒数乘100。
请设计一个测老花镜度数的最简单的方法。
要求写出所用器材、操作步骤和计算公式。
11、用两架焦距不同的照相机,在同一位置拍同一处景物,则用焦距较小的照相机得到景物的像较_____________。
12、黑暗中,迅速移动点燃的香,会看到香火头的亮点变成一条亮线。
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 三、探究与应用题:13、小华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根据记录的的实验数据,绘制出像距随物距变化的图线.如13所示,请你认 真读图后回答:(1)实验中所用的凸透镜焦距是_______cm. .(2)将物体由距凸透镜40cm 处匀速移动到20cm 处时,像距 (变大/变小/不变)像 (变大/变小/不变),此时像移动的速度 (大于/小于/等于)物体移动的速度。
四、计算题:14、一面镜子挂在墙上,镜前的水平地面上站着一个1.80m 的人,他的眼睛与头顶的高度差为10cm .此人通过镜子的下端恰能看到自己脚,求该镜子的下边缘离地面的高度.(画图说明)图 3图13八年级物理培优训练题(1)------透镜班级姓名1、.置于凸透镜主轴上的物体,若由6倍焦距处向2倍焦距处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 )A. 所成的像逐渐变大B. 所成的像逐渐变小C.像到透镜的距离逐渐变大D.像到透镜的距离逐渐变小2、下列光学元件中可以成正立、缩小的像是( )A. 凸透镜B. 凹透镜C. 凸面镜D.凹面镜3、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6厘米,物体直立在它的主轴上距焦点6厘米处,则可能成( )A. 正立、放大的虚像B. 倒立、放大的实像C. 倒立、缩小的实像D. 正立、缩小的虚像4、有两块凸透镜L1和L2,它们的焦距分别是f1=16厘米和f2=6厘米。
另有一块凹透镜L3,其焦距为f3=8厘米,欲使一束平行光先后通过其中两块透镜后,仍为平行光,但光束变窄,则下列所选透镜和安置方法都正确的是( )A. 选L1和L2,使两透镜间距D=22厘米,并使光先通过L1B.选L1和L2,使两透镜间距D=22厘米,并使光先通过L2C.选L1和L3,使两透镜间距D=8厘米,使光先通过L1D.选L2和L3,使两透镜间距D=2厘米,使光先通过L25、在拍摄摩托车从高速行驶的火车头前面冲过去时,为了安全起见,火车和摩托车实际上可以慢速行驶,而只需将拍摄速度和放映速度作调整,具体的办法是( )A.拍摄时每秒24张,放映时每秒24张B.拍摄时每秒小于24张,放映时每秒等于24张C.拍摄时每秒大于24张,放映时每秒仍是24张D.拍摄时每秒大于24张,放映时每秒小于24张6、在凸透镜的主轴上,距光心2f处放一个点光源S。
在另一侧得到一个像点S’。
若透镜绕其光心转动一个不太大的角度则像点S’的位置将( )A.在原来的主轴上,但靠近光心B.在原来的主轴上,但远离光心C.在原来的主轴上,且位置不变D.偏离原来的主轴7、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烛焰距透镜30厘米,在离烛焰45厘米的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现保持烛焰和光屏不动,只移动透镜,第二次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则此次像是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缩小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实像8、把一个凸透镜固定于薄壁玻璃筒中间,在凸透镜的焦点F处放一个点光源S,然后注入水,使水面处于光源S和凸透镜之间,如图4所示.为使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是一束平行光,则光源的位置A.应适当升高B.应适当降低( )C.应不动.D.无论怎样变动,均无法实现9、如图5所示,把反射面向上的凹面镜放在容器内,在凹面镜的焦点F处放一个点光源S,然后往容器内注入水,使水面处于光源S和凹面镜之间,要使光源S射到凹面镜的光线仍平行射到空气中,光源的位置( )A.不变B.适当提高C.适当降低D.若水面高则升高,水面低则降低10、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如果在距透镜20cm处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烛焰的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像一定是放大的B.像一定是缩小的( ).C.像一定是正立的D.像的形状、大小不能确定11、若用照相机的镜头作为透镜做透镜成像实验,那么下述现象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看到物体倒立的、缩小的像B.看到物体正立的、放大的像C.看到物体倒立的、放大的像D.看到物体正立的、缩小的像12、一束发散光线通过某透镜后仍为发散光,则该透镜一定为( )A.凸透镜B.凹透镜C.凸面镜D.无法确定13、有一长方体玻璃砖内有一呈双凸面(球面)的空气泡,可以看作透镜,一束平行光束按图3所示方向射向气泡,则这束平行光将( ).A.穿过气泡后仍保持平行B.穿过气泡后会聚C.穿过气泡后发散D.不能穿过气泡,全部被反射14、如图5所示,P、Q为凸透镜主轴O1O2上的两点.若物体放在P点可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若在Q点可得到一个缩小的实像,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凸透镜必须在P、Q之间B.凸透镜一定不在P、Q之间C.凸透镜可在P点左侧,也可在P、Q之间D.凸透镜可在Q点右侧,也可在P、Q之间15、晚上用放大镜看书时,在角度合适的情况下,可以在放大镜里看到灯的缩小的正立的像,这个像是A.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实B.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 ).图4 图5C .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实像D .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虚像16、在图6中,凸透镜不动,一个物体由a 逐渐靠近b 的过程中,始终可在光屏上得到像,而且不断增大,由此可以判断该凸透镜左侧那个焦点 ( ) A .在a 点左面 B .在a 、b 两点之间C .在b 、O 之间,且bO>f>bo /2D .在b 、O 之间,且bO>f>017、甲、乙两只机械手表,放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如图所示,手表的表 面正对透镜,跟主光轴垂直,从透镜的另一侧适当位置观察手表,则下列关于手表秒针旋转方向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表秒针逆时针旋转B .乙表秒针顺时针旋转,跟直接看表相同C .乙表秒针逆时针旋转,但表面上下左右都颠倒过来了D .甲表秒针顺时旋转18、在凸透镜主轴上的一物点P ,物距大于焦距,如果沿直径对称切除镜很小一部分,如图所示,再把上、下半截透镜向原主轴置合拢,则成像情况与原来相比 ( ). A .相同 B. 成两个像,上半截透镜A 成像点上移,下半截透镜B 成像点下移 C .成两个像,上半截透镜A 成像点下移,下半截透镜B 成像点上移 D .不能成像 19、人们照镜子时,总是走近平面镜去看,其原因是走近时 ( ).A .平面镜所成的像会变大,人看到的像也会变大B .平面镜所成的像大小不变,人看到的像更清晰C .平面镜所成的像大小不变,人看到的像大小也不变D .只有走近平面镜时,人才能看到自己的全身20、晴朗的夏日中午,往树或花的叶子上浇水,常会把叶子烧焦,其原因是 ( ).A .水滴蒸发,带走叶子的热量B .水滴在阳光下温度升高,把叶烫焦C .水滴容易透过阳光D .水滴会使阳光会聚,把叶子烧焦21、某人站在商场用光滑金属包装的圆柱子前面,看到圆柱子里自己的像,则像和人相比较( )A .变胖了,变高了B .变瘦了,变高了 C. 变胖了,高度不变 D .变瘦了,高度不变22、冬天医生检查牙齿时,常把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适当烤一烤,然后再伸进口腔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 A .防止接触口腔时病人感到大凉 B .进行消毒C .镜面不会产生水雾,可以看清牙齿D .防止镜框受热膨胀,致使镜片脱落 23、假设地球表面不存在大气层,那么人们观察到的日出时刻与实际存在大气层的情 况相比( )A .将提前 B. 将延后 C. 不变 D .在某些地区将提前,在另一些地区将延后 24、小明听讲座时,想把银幕上用投影仪投影的彩色幻灯片图像用照相机拍摄下来.由于会场比较暗,他使用了闪光灯,这样拍摄下来的照片( ).A .反而看不清楚投影到银幕上的图像,倒是把银幕上的一些污渍拍出来了B .色彩鲜艳,比不用闪光灯清楚多了C .色彩被闪掉了,拍到的仅有黑色的字和线条D .与不用闪光灯的效果一样,因为拍摄的是银幕上的像,而不是实际的景物25、生物显微镜的镜筒下面有一个小镜子,用来增加进入镜筒的光强,若小镜子的镜面可以选择,在生物课上使用时,效果最好的是( ).A .凹型镜面B .凸型镜面C .平面镜面D .乳白平面三、作图题与实验题(每图3分,1、如图是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光屏上得到的是实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