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等级确定
混凝土框架抗震等级

混凝土框架抗震等级1. 简介混凝土框架是一种常用的建筑结构系统,其抗震性能对于建筑的安全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抗震等级是衡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能力的指标,根据结构的设计参数、材料的性能以及施工质量等因素进行评定。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框架抗震等级的定义、评定方法以及对建筑安全的意义。
2. 抗震等级的定义抗震等级是根据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抵抗力、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等指标来划分的。
抗震等级一般分为一级至八级,等级越高表示结构的抗震性能越强。
•一级抗震等级:仅适用于无减震措施的建筑,抵抗小型地震的作用;•二级抗震等级:适用于对中型地震有一定抵抗能力的建筑;•三级抗震等级:适用于对中小型地震有一定抵抗能力的重要建筑;•四级抗震等级:适用于对小型地震有较高的抵抗能力的重要建筑或一般建筑;•五级抗震等级:适用于对大型地震有较高的抵抗能力的重要建筑或一般建筑;•六级抗震等级:适用于对大型地震有较高抵抗能力和变形能力的重要建筑,如医院、学校等;•七级抗震等级:适用于对大型地震有较高抵抗能力和变形能力的特殊用途建筑,如核电站等;•八级抗震等级:适用于对极大地震有较高抵抗能力和变形能力的特殊用途建筑,如航天发射场等。
3. 抗震等级的评定方法抗震等级的评定是基于一系列设计和分析参数进行的。
以下是一般用于评定混凝土框架抗震等级的主要方法:3.1 设计参数•建筑的使用寿命:根据建筑的预期使用寿命,确定结构所需的抗震能力等级;•地震烈度:根据地震烈度参数确定结构的等级;•地震基本加速度:通过地震区划和设计地震烈度计算得出地震基本加速度;•地震活动性:通过地震活动性参数确定结构的等级;•结构的类型和高度:不同类型和高度的结构所需的抗震等级各不相同。
3.2 材料性能•混凝土强度: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确定结构的等级;•钢筋强度:根据钢筋的强度等级确定结构的等级。
3.3 施工质量•混凝土浇筑质量:根据混凝土的材料和施工工艺确定结构的等级;•钢筋布置质量:根据钢筋的布置质量确定结构的等级。
抗震等级与抗震设防烈度的关系及全国地区地震设防烈度一览表

抗震等级与抗震设防烈度的关系抗震等级是设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等,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
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抗震等级划分为四级,以表示其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及一般的四个级别。
结构类型地震烈度6789框架结构高度<24>24<24>24<24>24<24框架四三三二二一一剧场、体育馆等大跨度公共建筑三二一框架-剪力墙结构高度<60>60<60>60<60>60<50框架四三三二二一一剪力墙三二一剪力墙结构高度<80>80<80>80<80>80<60剪力墙四三三二二一一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框支层框架二二二一一不应采用不应采用剪力墙三二二二一筒体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框架三二一核心筒二二一筒中筒结构内筒三二一外筒三二一单层厂房结构板柱的柱四三二一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破坏的强烈程度。
同一地震发生后,不同地区受地震影响的破坏程度不同,烈度也不同,受地震影响破坏越大的地区,烈度越高。
判断烈度的大小,是根据人的感觉、家具及物品振动的情况、房屋及建筑物受破坏的程度以及地面出现的破坏现象等。
全国地区地震设防烈度一览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本附录仅提供我国抗震设防区各县级及县级以上城镇的中心地区建筑工程抗震设计时所采用的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和所属的设计地震分组。
A.0.1首都和直辖市1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北京除昌平门头沟外的11个市辖区、平谷、大兴、延庆,天津宁河、汉沽。
2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北京密云、怀柔、昌平、门头沟,天津除汉沽和大港外的12个市辖区、蓟县、宝坻、静海。
3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天津大港,上海除金山外的15个市辖区、南汇、奉贤4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上海崇明、金山,重庆(14个市辖区)、巫山、奉节、云阳、忠县、丰都、长寿、壁山、合川、铜梁、大足、荣昌、永川、江津、綦江、南川、黔江、石柱、巫溪*注:1首都和直辖市的全部县级及县级以上设防城镇,设计地震分组均为第一组;2上标*指该城镇的中心位于本设防区和较低设防区的分界线,下同。
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等级确定

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等级
•【资料来源】《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 10-89)
•8.1.2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应根据结构类型、房屋高度、设防烈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要求。
结构抗震等级的划分宜符合表8.1.2的规定。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表8.1.2
注:① 设防烈度为 6 度的建筑(建造于Ⅳ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除外)可不进行截面抗震验算,但应符合本章有关的抗震构造要求;
② 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当剪力墙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不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 50%时,其框架部分应按框架结构的抗震等级采用;
③ 有框支层的剪力墙结构,除落地剪力墙底部加强区外,均可按一般剪力墙结构的抗震等级取用;
④ 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至檐口的高度;
⑤ 设防烈度为8度的丙类建造且房屋高度不超过 12m 的规则的一般民用框架结构(体育馆和影剧院除外)和类似的工业框架结构,抗震等级可采用三级;
⑥ 对设防烈度为 6 度、7 度的地区,当采用有框支层的剪力墙结构时,其房屋高度分别不宜超过 120m、100m。
⑦ 本表所列结构,除铰接排架外,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剪力墙即为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的现浇剪力墙。
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范

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范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坚固、耐用、防火性好等优点,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得到了认可,那么你想知道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范是什么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推荐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范,希望你喜欢。
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范1 结构设计地震力的确定1.1 低地震力取值的可行性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各国设计规范都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就是在地震作用下,结构在真正失效前,有一个较大的塑性变形能力(结构延性),即结构在一个较小的地震下可能达到或者接近屈服状态;而在较大的地震下,结构的若干部位将陆续进入屈服后的非弹性变形状态,并且随着地震力的增大,结构中进入弹塑性变形的部位增多,先进入屈服的部位弹塑性变形也增大。
结构通过这种变形耗散较多的地震传来的能量,将其转换成热能。
对于“设计地震力-延性”联合法则,我们可以从地震力和结构相互关系上进行理解:一方面设计地震力低的结构,通过更大的非弹性变形,耗散掉更多的地震能量;另一方面结构非弹性变形越大,刚度降低越严重,阻尼增大,周期比高设计地震力的结构增长越多,结构受到的总地震力也降低也越多。
这就使得我们在设计过程中,在不降低构件竖向承载力、保证结构延性的前提下,可以取用一个小于设防烈度地震反应水准,作为设计中取用的地震作用。
反过来讲,若采用的设计地震力越低,结构屈服部位在屈服后,水平和竖向承载力不降低的前提下需要达到的非弹性变形就越大,也就需要结构有更好的延性性能。
这样,我们就需要解决如下两个问题:A、如何在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与设计地震力取值之间建立恰当的联系;B、如何在设计地震力与所要求的结构延性建立对应关系。
对于问题A,以N.M.Newmark为代表的众多学者认为,将设防烈度地震加速度通过地震力降低系数R(中,美等国)或结构性能系数q(欧共体,新西兰等)折减为结构设计加速度,相当于赋予结构一个较小的屈服承载力,结构在竖向承载力不降低的情况下,通过屈服后的非弹性变形来经受更大的地震,实现“大震不倒”的目标。
抗震等级、烈度等级

抗震烈度和抗震等级的区别1.地震烈度同地震震级有严格的区别,不可互相混淆。
2.震级代表地震本身的大小强弱,它由震源发出的地震波能量来决定,对于同一次地震只应有一个数值。
3.烈度在同一次地震中是因地而异的,它受着当地各种自然和人为条件的影响。
对震级相同的地震来说,如果震源越浅,震中距越短,则烈度一般就越高。
同样,当地的地质构造是否稳定,土壤结构是否坚实,房屋和其他构筑物是否坚固耐震,对于当地的烈度高或低有着直接的关系。
4.烈度分1-12度。
5.地震按震级大小的分类情况:弱震:震级小于3级的地震;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的地震;中强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的地震;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的地震。
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
抗震设防烈度是由国家权威机构测定和制定的〔抗震设计标准可查〕;一般情况,取该地区五十年内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我理解就是;五百年可能发生一次的地震〕。
抗震设防等级是根据建筑所在的地区〔不同地区的设防烈度不同〕和建筑物得高度、建筑物得重要程度、以及结构形式确定的。
其次相同条件下的同一建筑抗震等级越高抵抗地震的能力越强。
地震本身的大小,用震级表示,根据地震时释放的弹性波能量大小来确定震级,我国一般采用里氏震级。
通常把小于2.5级的地震叫小地震,2.5-4.7级地震叫有感地震,大于4.7级地震称为破坏性地震。
震级每相差1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差约30倍。
比方说,一个7级地震相当于30个6级地震,或相当于900个5 级地震,震级相差0.1级,释放的能量平均相差1.4倍。
1、抗震等级:是设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等,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
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抗震等级划分为四级,以表示其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及一般的四个级别2、地震烈度:是国家主管部门根据地理、地质和历史资料,经科学勘查和验证,对我国主要城市和地区进行的抗震设防与地震分组的经验数值,是地域概念。
“设防类别”与“抗震等级”的区别

“设防类别”与“抗震等级”的区别
经常听到建筑结构是丙类设防,以及框架或者剪力墙结构的抗震等级为二类、三类等,一直将“类”和“等级”这两个概念混淆。
一、设防类别
根据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建筑工程应分为以下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1 特殊设防类:指使用上有特殊设施,涉及国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等特别重大灾害后果,需要进行特殊设防的建筑。
简称甲类。
2 重点设防类:指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生命线相关建筑,以及地震时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等重大灾害后果,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的建筑。
简称乙类。
3 标准设防类:指大量的除1、2、4款以外按标准要求进行设防的建筑。
简称丙类。
4 适度设防类:指使用上人员稀少且震损不致产生次生灾害,允许在一定条件下适度降低要求的建筑。
简称丁类。
二、抗震等级
抗震等级是设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等,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
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抗震等级划分为四级,以表示其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及一般的四个级别。
混凝土结构抗震等级的确定见下图。
三、设防类别与抗震等级
从上述概念可以看出,设防类别实际上就是表明了建筑结构的重要性,也就是发生破坏后果的严重性。
而结构的抗震等级的一个确定标准是“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也就是设防类别。
可以说设防类别这一概念体现在了抗震等级中,抗震等级是结构计算(如PKPM计算)中需要控制的参数。
混凝土建筑抗震等级标准

混凝土建筑抗震等级标准混凝土建筑的抗震性能是评价其结构安全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为了确保建筑在地震发生时具有足够的抗震能力,国家颁布了混凝土建筑抗震等级标准。
这些标准主要包括建筑的抗震性能、抗震设计要求和抗震等级划分等内容。
抗震等级划分根据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混凝土建筑抗震等级分为A、B、C、D四个等级。
其中,A级抗震等级为最高级别,适用于地震烈度较高的区域;B级适用于地震烈度一般的区域;C级适用于地震烈度较小的区域;D级适用于地震烈度较弱的区域。
不同的抗震等级要求建筑在地震作用下承受的破坏程度和变形能力也不同。
抗震设计要求根据抗震等级的划分,混凝土建筑在设计阶段需要满足相应的抗震设计要求。
具体包括:•结构的抗震性能限值:包括结构的承载力、变形能力、刚度等指标。
•结构的抗震设计规范:包括地震作用计算、结构设计参数确定、构件尺寸和配筋等设计内容。
•结构的抗震加固设计:对于现有结构进行抗震加固设计,提高其抗震性能。
•结构的抗震监控:在建造和使用阶段对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监测和评估,保证结构的安全性。
抗震性能评价除了在设计阶段考虑抗震性能外,还需要对建成的混凝土建筑进行抗震性能评价。
这包括在地震发生后对建筑结构受力情况进行评估,确定结构是否存在破坏或危险性。
根据评价结果,可以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保障建筑的安全。
结语混凝土建筑抗震等级标准是确保建筑在地震作用下具有足够抗震能力的重要依据。
遵循抗震等级划分和设计要求,对混凝土建筑进行科学规范的设计和评估,是保障建筑结构安全的关键步骤。
只有通过严格执行抗震标准,才能确保混凝土建筑在地震中充分发挥其抗震性能,为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提供保障。
建筑结构抗震等级划分一般规定

建筑结构抗震等级划分一般规定抗震等级:是设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等,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
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抗震等级划分为四级,以表示其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及一般的四个级别。
在我国建筑业中,已经开始严格执行这个等级标准。
建筑结构抗震等级一般规定(1)多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措施是根据抗震等级确定的,抗震等级的确定与建筑物的类别相关,不同的建筑物类别在考虑抗震等级时取用的抗震烈度与建筑场地类别有关,也就是考虑抗震等级时取用烈度与抗震计算时的设防烈度不一定相同。
(2)建筑结构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乙、丙、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划分见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的规定,也可见《建筑抗震设计手册》(1994年版)高层建筑没有丁类抗震设防。
各抗震设防类别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抗震措施应符台下列要求:1)甲类、乙类建筑:当本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本地区的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
当建筑场地为Ⅰ类时,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2)丙类建筑: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
当建筑场地为I类时,除6度外,应允许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降低一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按建筑类别及场地调整后用于确定抗震等级烈度,按调整后的抗震等级烈度。
3)抗震设计时,多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应根据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
A级高度丙类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应按表3.11确定。
当本地区的设防烈度为9度时,A级高度乙类建筑的抗震等级应按本节第9条规定的特一级采用,甲类建筑应采取更有效的抗震措施。
注:本规程“特一级和一、二、三、四级”即“抗震等级为特一级和一、二、三、四级”的简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等级
∙【资料来源】《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 10-89)
∙8.1.2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应根据结构类型、房屋高度、设防烈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要求。
结构抗震等级的划分宜符合表8.1.2的规定。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表8.1.2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
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注:① 设防烈度为 6 度的建筑(建造于Ⅳ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
筑除外)可不进行截面抗震验算,但应符合本章有关的抗震构造要
求;
② 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当剪力墙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不大于
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 50%时,其框架部分应按框架结构的抗震
等级采用;
③ 有框支层的剪力墙结构,除落地剪力墙底部加强区外,均可按
一般剪力墙结构的抗震等级取用;
④ 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至檐口的高度;
⑤ 设防烈度为8度的丙类建造且房屋高度不超过 12m 的规则的
一般民用框架结构(体育馆和影剧院除外)和类似的工业框架结构,抗震等级可采用三级;
⑥ 对设防烈度为 6 度、7 度的地区,当采用有框支层的剪力墙结
构时,其房屋高度分别不宜超过 120m、100m。
⑦ 本表所列结构,除铰接排架外,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剪
力墙即为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的现浇剪力墙。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
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