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第12课妈妈的节日》word教案 (2)
一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2课妈妈的人教版节日》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
《第12课妈妈的节日》人教版,一年级美术下册。本节课将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1.了解母亲节的意义,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2.观察和分析妈妈的外貌特征,学会用简单的线条和图形表现妈妈的形象。
3.运用丰富的颜色和图案,为妈妈设计一份特别的节日贺卡。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母亲节的意义,学习了如何通过绘画和设计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也加深了对艺术创作和情感表达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更多的方式来表达对妈妈的爱。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通过对优秀作品的赏析,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2.教学难点
-观察分析妈妈的外貌特征,将其转化为绘画元素。
-运用色彩搭配和图案设计,使贺卡富有创意和美感。
-在创作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突破固有思维模式。
举例解释:
-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妈妈的外貌特征,并提炼出关键的绘画元素。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示范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这一技巧。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贺卡作品,分享创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如“你们觉得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方式可以表达对妈妈的爱?”
一年级美术第十二课《妈妈的节日》教案(优选.)

在妈妈的节日里,我们都愿意为妈妈献上一份特殊的礼物,把我们对妈妈的爱表达出来,对吗?
2、看看其他同学的心意
别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呢?(播放同龄小朋友的绘画、泥工、手工作品)
边播放边讲解作品特点,色彩、构图、创意。
这些小朋友多棒啊,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做出了珍贵的礼物表达了他们对妈妈深深的爱。相信,我们班的小朋友会做的更棒!
2、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描绘、制作,在妈妈的节日中为妈妈送上自己的一份心意。
教学重点及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绘画表现出自己的愿望,并敢于在一幅画中使用多种表现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录音机、准备一些不同类型的同龄人的作品供学生欣赏。
学生准备
在课前了解妈妈的辛苦与喜好,有哪些日子是妈妈的节日,并收集妈妈工作时的照片等。水彩笔、蜡笔、彩色纸、图画本、及时贴、彩色塑料纸、手工纸、剪刀、胶水,橡皮泥。
要随时给予学生灵感的指导,使学生抓紧时间投入到创作中去。
3、展示讲评作品
把你的礼物拿上来吧,讲讲你的作品(指名回答)肯定学生作品的色彩、创意、构图,最重要的是大家有这份心意。
教学评价和课后拓展
五、真情无限延伸,感悟大爱。
不光我们人类有自己的妈妈,动物们之间也有宝贵的亲情。不信,大家看(播放动物亲情图片)
教
学
过
程
引导阶段
第二课时:
一、认识英语单词,激发兴趣。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个单词(出示mather、mom、mama、momy单词卡片),谁知道它们怎么读?读给我听,好吗?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对了,它们都是(板书妈妈)的意思。
发展阶段
二、感受妈妈辛劳,体验情感。
人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第12课 妈妈的节日》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人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第12课妈妈的节日》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人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第12课《妈妈的节日》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母亲节,感受母爱的崇高与伟大。
2.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绘画、制作,在妈妈的节日中为妈妈送上自己的一份心意。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设计项链的方法来表达对母亲节日的美好祝福。
教学准备:教师:PPT、示范作品、刮画纸、刮画笔。
学生:刮画棒、刮画纸。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歌吗?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一首歌,我们一起来听一下好吗?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曲2.提问:这首歌好听吗?这是一首歌唱谁的歌曲呢?那妈妈爱我们吗?你们爱妈妈吗?3.出示课题:第12课妈妈的节日二、讲授新课1.集体交流:同学们知不知道妈妈的节日有哪些呢?学生自由回答,老师适当给与提示和总结,引导学生说出(三八妇女节、母亲节、妈妈的生日)这些节日的具体时间,你们知道吗?那母亲节是什么时候呢,孩子们知道吗?母亲节是一个感谢母亲的节日,我们把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作为母亲节。
2.分小组讨论:在妈妈的节日里,自己可以为妈妈送上一份怎样的心意?3.通过一封小明同学的来信,得知他想送妈妈一条漂亮的宝石项链,可是自己还是一名学生,没有能力购买,怎么办?引导学生用绘画方式设计一条漂亮的项链送给妈妈。
4.引导学生观察:项链美在哪里呢?颜色?形状?学生讨论回答:颜色:五颜六色;形状:各不相同整体呈圆弧形。
5.拼摆项链:我有几条项链因为保存不善坏掉了珠子撒得到处都是,谁能来帮老师这个忙,选出你最喜欢的形状为老师拼一条项链呢?6.教师示范:示范用刮画纸如何设计漂亮的项链。
三、学生作业1.出示作业要求:为妈妈设计一条漂亮的项链。
引导学生注意构图和点、线、面以及图案的合理运用。
2.注意刮画笔的用法和强调安全。
3.充分肯定学生大胆、自由表现,并巡视指导。
同时,帮助学生在作品的下方空白处完成对妈妈的祝福语的创作。
第12课 妈妈的节日(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一年级下册 人教版

第12课妈妈的节日(教案)一、教学内容《妈妈的节日》是人教版美术一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母亲节的来历和意义,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同时,本课还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创作一幅关于妈妈的节日主题作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母亲节的来历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感恩之情。
2. 培养学生运用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创作一幅关于妈妈的节日主题作品。
3. 培养学生观察、表现、创新和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母亲节的来历和意义。
2. 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的运用。
3. 主题作品的表现和创意。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示范视频、实物投影仪。
2. 学具:绘画纸、彩笔、剪刀、胶水、废旧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母亲节的来历和意义,引导学生关注母亲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讲解绘画和手工制作的基本技巧,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创作主题作品的方法。
3. 学生实践:学生根据所学技巧,创作一幅关于妈妈的节日主题作品。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总结学习成果。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母亲节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感恩之情。
六、板书设计1. 妈妈的节日2. 教学内容:母亲节的来历和意义、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主题作品创作。
3. 教学目标:了解母亲节、掌握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培养观察、表现、创新和合作能力。
4. 教学难点:母亲节的来历和意义、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的运用、主题作品的表现和创意。
5.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内容学习、学生实践、展示与评价、课堂小结。
七、作业设计1. 课堂作业:创作一幅关于妈妈的节日主题作品。
2. 家庭作业:向妈妈表达节日祝福,帮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
八、课后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学生是否掌握了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
2.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是否了解母亲节的意义,培养了感恩之情。
一年级美术下册第12课《妈妈节日》说课稿人教版

妈妈的节日一、说内容本教学内容是人教版美术教材第二册第12课?妈妈的节日?。
二、说教材〔一〕、教材分析:?妈妈的节日?是一节造型表现课,课前通过了解妈妈的工作与爱好,收集妈妈的照片,帮妈妈做家务等活动,感受母爱的崇高与伟大。
课上交流妈妈的“节日有哪些〞,“妈妈怎样过节的〞,“我为妈妈做了什么〞等一些情况,增进对妈妈的了解与关心,作业时通过欣赏同龄人的作品,学习简单的构图方法,鼓励学生用绘画或剪贴的方式把自己想为妈妈做的一件事表现出来。
〔二〕、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色及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知识、能力、情感定出以下三大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简单的构图方法,用绘画或剪贴的形式表现画面。
2、能力目标:通过绘画作品表现自己的愿望,敢于在一张画面上使用多种表现手法。
3、情感目标;通过了解妈妈的辛劳与喜好,感受母爱的崇高与伟大。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表现的主题要鲜明,表现手法多样化。
难点:画面上主体与背景的前后层次、色彩搭配的表现。
〔四〕、课前准备:学生了解妈妈的工作与喜好、哪些日子是妈妈的节日,收集妈妈生活中的照片;准备水粉、彩色水笔、油画棒、荧光笔、剪刀、胶水、彩纸等工具材料教师收集优秀的学生作品,准备一个关于妈妈的儿歌三、说教法学法教育的成功,莫过于对健康人格的培养。
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根本品质。
通过美术课程,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对生活的责任感,激起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
所以美术教学应努力创设一些美的情境,使学生在充分的体验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在本节课中,我以“母爱〞为突破口,以创作为中心,以绘画为手段,让学生在集体交流、造型的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具体做法有:1、创设情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以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
〞针对这一特点我创设了“儿歌——?我的好妈妈?〞这一情景,引导学生进入到温馨、充满爱的的气氛中,全方位启发、诱导孩子们对妈妈的关心和爱,同时也体验妈妈为养育我们所付出的辛劳。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2课《妈妈的节日》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2课《妈妈的节日》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了解妈妈的节日——母亲节。
2.能够制作出具有创意、艺术性和个性化、祝福的母亲节贺卡。
3.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得到增强,培养其对节日的重视和感悟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1.设计具有创意的母亲节贺卡。
2.如何将学生表达心意和祝福的意愿,转化为图形化的视觉符号。
教学内容妈妈是孩子最亲的人,让孩子在母亲节(每年的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这一天,能有一份特别的礼物,可以表达孩子生命中所感受到的深深的感激和爱,这是一件多么让人温馨感动的事情呀。
在这个节日里,我们要用自己的双手,为亲爱的妈妈做一份特别的礼物——一张独具创意的母亲节贺卡。
第一节:教学中的导入1.通过幻灯片、图片或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向学生介绍母亲节的由来和意义。
2.激发学生对妈妈的深深感激之情,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这份感激之情。
第二节:教学中的讲解1.给学生展示多个例子,让学生了解并分析母亲节贺卡的基本要素。
2.介绍多种贺卡制作的方法以及常用的手工材料,让学生在不同的手工实践中,选择最适合自己创意表达的技法和材料并开始制作自己的母亲节贺卡。
3.引导学生运用多种艺术元素,如色彩、线条、形状和贴饰等,设计出自己独特的贺卡,体现出学生的艺术审美素养。
第三节:教学中的实践1.分组进行制作比赛,让学生在互相帮助和竞争的环境下完成自己的母亲节贺卡。
2.让学生互相交换自己制作的贺卡,了解同学们作品构思和设计的特点,并对作品进行评价和讨论。
3.让学生将自己制作的贺卡带回家中,将贺卡作为礼物送给自己的妈妈,期望孩子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妈妈内心深处的感恩和爱意。
教学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发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性,了解学生作品的特点,及时进行指导和帮助,促使学生的创意和表现更为充分。
同时,教师应该注意以下评价内容:1.能否独立设计创新的母亲节贺卡。
2.能否熟练运用手工材料,制作出精美的母亲节贺卡。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2课 妈妈的节日》人教版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2课妈妈的节日》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为一年级下册美术第12课《妈妈的节日》。
本课通过让学生观察、了解母亲节的意义,激发学生热爱母亲的情感,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感恩之心。
同时,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让学生表达对母亲的爱意和感激之情。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母亲节的由来和意义,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感恩之心。
2. 培养学生绘画、手工制作等艺术表现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3. 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增强班级凝聚力。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母亲节的意义,激发学生热爱母亲的情感。
2. 指导学生运用绘画、手工制作等艺术形式,表达对母亲的爱意和感激之情。
3. 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材、示范作品等。
2. 学具:绘画纸、彩笔、剪刀、胶水、手工材料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母亲节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母亲节的由来和意义,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2. 新课导入:展示教材中的示范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
3. 教学演示:教师示范绘画或手工制作的方法和步骤,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相关技能。
4. 学生练习: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绘画或手工制作的练习,表达对母亲的爱意和感激之情。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板书设计1. 课题:《妈妈的节日》2. 教学目标:了解母亲节的由来和意义,培养对母亲的感恩之心;提高绘画、手工制作等艺术表现能力;培养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3. 教学重点:理解母亲节的意义,表达对母亲的爱意和感激之情。
4.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培养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作业设计1. 绘画作业:学生回家后,为妈妈画一幅画,表达对妈妈的爱意和感激之情。
人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第12课妈妈的节日》教学设计 (2)

人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第12课妈妈的节日》教学设计 (2)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的第12课,主题是《妈妈的节日》。
教材通过引导孩子们观察和体验妈妈的日常生活,让他们学会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对妈妈的爱和感激之情。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妈妈的日常生活场景、妈妈的兴趣爱好、孩子们为妈妈制作的礼物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孩子们不仅能够提高绘画技巧,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他们对于妈妈的日常生活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对妈妈辛勤付出的深刻体会。
学生在绘画方面具备一定的基础,但可能在绘画表现妈妈的形象和情感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妈妈的日常生活,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培养学生用绘画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和感激之情。
3.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妈妈的日常生活,学会用绘画表达对妈妈的爱和感激之情。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把握妈妈的形象和情感,以及如何在绘画中表现出来。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妈妈的日常生活,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2.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和感激之情。
3.示范法:教师示范绘画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表现妈妈的形象和情感。
4.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绘画创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第12课《妈妈的节日》。
2.画材:彩色铅笔、水彩笔、画纸等。
3.教学辅助材料:妈妈的照片、妈妈的日常用品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妈妈的照片和日常用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妈妈的日常生活,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呈现本课的教学内容,包括妈妈的日常生活场景、妈妈的兴趣爱好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妈妈的节日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妈妈的辛苦与喜好,感受母爱的崇高和伟大。
2.引导学生运用简单的创意、描绘、制作,在妈妈的节日中为妈妈送上自己的一份心意。
教学重点:
1.是否通过绘画表达了自己的愿望。
2.是否认同自己的作品。
3.是否敢于在一张画中使用多种表现方法。
课前准备:
1.水彩笔、记号笔、蜡笔、油画棒、绘画纸
2.学生在课前了解妈妈的辛苦与喜好,有哪些日子是妈妈的节日,并收集妈妈工作时的照片。
3.学生收集各种彩色图片纸、及时贴、彩色塑料纸、彩色手工纸,准备剪刀、橡皮泥。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每个同学们都非常爱自己的妈妈,用自己的方式和行动来表达你对妈妈的爱。
现在我要请同学们来讲讲你自己的妈妈,也可以把你妈妈的照片拿上来给其他同学们看看。
妈妈每天除了上班,还要照顾我和爸爸,做家务,打扫卫生。
妈妈对我们的爱是最无私和伟大的。
你懂事了妈妈会开心,你遇到烦恼时,妈妈会理解你,帮助你。
妈妈永远是你心灵的庇护所。
二、新授
讨论:有哪些日子是妈妈的节日
在节日的时候,自己可以为妈妈做些什么呢?
看其他同学们是怎样来表现的:
帮妈妈做家务,制作贺卡,为妈妈画像……
三、布置作业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
1.可以将“我在干什么”或“我送给妈妈过节的礼物”放在画面显著的位置。
2.可以用绘画,也可以用剪贴加添画的方式。
3.添画当时的环境。
4.注意主题与背景之间的色彩搭配。
5.鼓励将学生制作的作品送给妈妈。
四、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五、讲评
六、小结
母爱是伟大的,在生活中,我们要孝敬妈妈,帮妈妈分担些家务事,听妈妈的话,不让她操心。
在学习上,要勤奋努力,将来学有所成,才能更好地报答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