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安妮日记读后感13篇

合集下载

《安妮日记》读后感范文(通用15篇)

《安妮日记》读后感范文(通用15篇)

《安妮日记》读后感范文(通用15篇)《安妮日记》读后感范文(通用15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安妮日记》读后感范文(通用15篇),欢迎大家分享。

《安妮日记》读后感1我看了这《安妮日记》后才发现,原来以前的德国党卫军是那么的坏!他们为什么夺走了年仅16岁、善良可爱的安妮的生命呢?读了这本书,我仿佛回到了那个可怕的年代,感受到安妮那颗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纯朴善良的心。

《安妮日记》是从安妮13岁生日那一天开始写到15岁,后来由于被抓到在德国军营才停笔的。

里面主要是写了安妮的爸爸奥托.弗兰克,妈妈艾蒂丝.弗兰克,姐姐玛.弗兰克,凡.丹夫妇,彼得,阿.杜瑟尔医生和安妮一起躲进了安妮爸爸公司大楼后面的一些房屋里面,他们叫做“密室”。

他们早上先用木板钉住,然后在用厚窗帘挡光,白天他们不能出一点声音,以免被楼下的德国人发现,因为安妮他们全都是犹太人,德国人抓到犹太人后会把人毒死,闷死,病死和饿死。

晚上才是他们的自由时间,不过所有人都要规定时间冲凉和上洗手间。

“密室”里没有阳光,没有快乐,没有自由,只有伤心和恐惧。

安妮在“密室”里唯一的朋友就是日记,她向日记说出了心中的苦闷,讲述了身边的故事,记录了成长中的好奇和期待,同时也控诉了法西斯的战争,还写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痛苦。

让人们知道战争是残酷的,是危险的。

让我们的世界充满平安和幸福,不要让战争来到我们的身边。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到自己生活在一个和平、美丽、充满生机的国家是非常幸福的,我将珍惜生活、珍惜时光,用自己的力量让这个世界更美丽。

《安妮日记》读后感2这个星期,我读了《安妮日记》这本书,这是一部真实的以书信为形式的日记体小说,主要内容是作者安妮·弗兰克用日记记录了在两年多时间里经历的许多事情。

通过阅读,使我对战争与和平有了更多的认识。

安妮日记读后感(精选20篇)

安妮日记读后感(精选20篇)

安妮日记读后感(精选20篇)安妮日记读后感篇1安妮的笑容很美,她的笑容中包含了乐观与希望。

威尔科克斯说过:“当生活像一首歌那样欢快流畅时,笑容常开乃易事,而在一切事都不妙时仍能微笑的人,是真正乐观的人。

”人生中总会有挫折,会带来痛苦,但你只要用乐观的心态微笑着,正确地面对它,它就会化为你走下去的动力,让我们用微笑来面对挫折,用心中的太阳化解挫折这块坚冰。

记住让笑常住在你的脸上!安妮日记读后感篇2今天,我读完安妮的日记了,老师让我们写读后感,我今天才动笔,是最晚一个写的。

安妮的日记里写了她的生活和经历,我非常同情她,但是战乱时期同情是没有用的,因为她已经过世了。

战乱真的非常不幸,因为战乱使安妮和他人成了要被捕的人,他们四处逃走,他们找了一个十分安宁的地方住了下来。

安妮日记读后感篇3安妮总说“纸比人更有耐心”,是的!这种说法我也感受得到,对人讲一些繁多的事情还不如跟纸对话!每天以日记为发泄,倾诉!她渴望自由,快乐。

在这本日记中,可以看出来安妮对自己的看法,他人的看法,生活的看法。

从13岁的黄毛丫头长到成熟的15岁姑娘,再次声明,很有毅力!中间也有许多的人鼓励安妮,比如说她的姐姐玛戈,还有彼得!彼得是最多的,每次不是安妮上去,就是彼得叫她上去。

读完这本书,我非常地感动!建议大家也去看吧——你们会感受到里面的喜、怒、哀,乐。

我接下来要看大仲马的《茶花女》咯,祝大家阅读愉快!安妮日记读后感篇4有位哲人说:蝴蝶之所以能破茧而出,是因为它在束缚中不断拼搏。

茧,就好比一种苦难,在茧中不断拼搏,才会挣脱出来;如果蝴蝶不拼搏、不努力,只会作茧自缚,呆在那狭小的空间里,永世得不到挣脱。

所以说,面对苦难,不能望而怯步,要不断拼搏,在苦难中破茧而出,敢于直视人生的愉悦和惨淡。

要学会像安妮一样,虽然苦难数不胜数,但她从未放弃过,对和平的渴望,对大自然的渴望,不都是她笑对苦难的表明吗?安妮日记读后感篇5大家可能都有写日记的习惯。

安妮日记读后感12篇

安妮日记读后感12篇

《安妮日记读后感》安妮日记读后感(一):从这本日记中,我们看到一个纯洁、率真又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少女形象。

我们对她孩子气的顽皮、倔强、焦躁、苦恼感到理解和同情;我们更为这样一个年仅十四五岁的孩子对自我的严格要求,身处逆境却不屈服、不沮丧,反而勤奋学习、怀抱理想的顽强性格感到钦佩。

她在日记中记载的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恐惧、犹太人的悲惨遭遇是法西斯罪行的铁证。

个性令我们感动的是,安妮看到理想被粉碎,人性的丑恶暴露无遗,世界正在变成荒漠的可怕现实,感到无比痛苦的同时,仍然坚持自我的信念和理想,不屈服于失败,反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用汲取知识、精神上的充实,弥补物质的匮乏,追求心灵世界的最大自由。

这些文字出自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之手,不是更给人以鼓舞吗?安妮的故事,就像是一个天然的电影剧本,它承载了人类所有的完美词汇乐观、信念、感恩、勇气和爱。

安妮,你让我们明白,温暖,完美,信任,尊严,坚强;你让我们明白,颓废,空虚,迷茫,但是是糟践自我;你让我们怀念,你让我们振作;你让我们明白,要好好去爱,好好生活。

安妮日记读后感(二):《安妮日记》是妈妈推荐给我读的一本书,据妈妈说她小时候读完这本书很受震撼。

我在寒假期间也阅读了这本书,读了之后我也不禁受到了震撼,我还想把这本书介绍给更多的读者。

《安妮日记》的作者是犹太女孩安妮。

弗兰克,这本书记叙了在荷兰被德国纳粹占领的两年中,13岁的犹太少女安妮一家躲进狭小的密室中,他们犹如坐在一个即将喷发的火山口上,脚下是滚烫的岩浆,火山随时都有喷发的可能,愤怒、恐惧、绝望、悲伤、甚至濒临崩溃,就是在这样一个极端与特殊的环境下,安妮从没有绝望!坚持学习写日记,记录了周围环境、人与事对自我的考验、磨砺和成长的经历。

她盼望世界和平,自我能成为一名记者和作家,为社会做出贡献。

她用她的坚强快乐去鼓舞身边那些绝望到极点的大人们,使他们重燃信心和勇气。

也许我们常常会因为一些小小的挫折而轻言放下,会因为一点小小的困难而怨天尤人,安妮的故事会给我们启迪和激励。

安妮日记读后感作文10篇

安妮日记读后感作文10篇

安妮日记读后感作文10篇你读过《安妮日记》吗?这是一位十二三岁的小女孩写的日记,日记中透露了这个女孩对外面世界的渴望。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安妮日记读后感作文10篇_安妮日记读书心得,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安妮日记读后感作文(一)“我能感受到百万人所遭受的苦难,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生活看做是有趣的冒险。

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美丽开端。

”——安妮·弗兰克总是想为这本书写点什么,却不知道怎么下笔。

我想我读这本日记的时候就是在读这个少女的人生。

安妮有她的主见,有她独特的想法。

战争让这个十三岁的小女孩成长,最终成为一个有深度,对生命、对生命有追求的人。

不,其实更加准确的是……战争逼她成长。

安妮在这间狭窄的藏身小屋里,借助对日记的倾诉,思考着人性,世界以及宗教。

一本日记,记录了她从快乐、期望、隐匿、抑郁、悲愤到最后的挣扎和死亡。

这本在黑暗中写成的日记,带给她自己的和全世界的则是温暖与坚强。

在困境中,每个人对死亡的态度可能都不一样。

而安妮选择的,是乐观与坚强。

这本细腻而又富有生活气息的一页页日记,犹如一串珍珠,串联起安妮的全部生活。

战争可以摧毁一切,但唯独不能摧毁一颗坚强,勇敢,自由的心。

这是对纳粹德国暴力的诉控!是对反法西斯的坚决抵抗!是犹太人民在二战期间艰难生活的一个缩影,是战争的罪恶,是人性的贪婪与挣扎。

开头的那句话很显然地体现出了安妮对待黑暗生活的乐观。

安妮在这间秘密阁楼中的确度过了一个提心吊胆却又美好的25个月。

例如,她和皮特的初恋。

我想这是一个十六岁的少女必不可少的经历,可惜常常不能如你所愿。

“我觉得,不仅政府需要对他们的行为负责,普通公民也有责任。

人的心中藏有太多的欲望,总想驾驭别人,控制别人,否则只凭少数政客兴风作浪,是不会发起战争的。

”这是我从书上摘抄的一句话。

这句话很了然地说明了战争的原因。

不错,每个人心中都是有冲动,有欲望的。

这使他们不顾一切地满足自己。

或许,在战争开始的时候,会是激动人心的,但之后,将会是对和平的漫长而又痛苦艰难的等待。

读《安妮日记》有感(15篇)

读《安妮日记》有感(15篇)

读《安妮日记》有感(15篇)读《安妮日记》有感(15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为大家的读《安妮日记》有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这不是一部简单的少女日记,它真实地记载了当时法西斯侵略邻国的历史,深化反映了被法西斯所压迫的犹太人的悲惨命运。

而安妮,一个得意仁慈的女孩儿,在她14岁——16岁的时候,本是应该享受青春,自由成长的年龄,可她却在地下室提心吊胆的度过两年。

14岁,是豆蔻年华,是少女婷婷成长的年龄,叫做花季;16岁,是女孩子即将步入成年的时刻,叫做雨季。

在那花季雨季里,安妮拥有令许多少女艳羡的资本,家境不错、长相不错、性格不错、学习不错。

可是漂亮开朗的他们,在13岁时就被迫与家人一起移居荷兰鹿特丹,在这里平静的生活了一段时间之后,法西斯占领了鹿特丹,对犹太人制定了一条条非人般的法律:犹太人上街必须带上黄色大卫星条纹帽;犹太人不能骑车,只能步行;犹太人只能到对他们开放的商店里买东西……在这样的处境下,安妮把心事都告诉她的日记本“凯蒂”。

可更大的不幸降临了,许多的犹太人被捕杀,安妮一家不得不在朋友的帮助下躲进一间地下室,以保暂时的平安。

他们在里面说话做事都要轻轻地,万一被上面的人发现,他们所有的人都会被处死。

两年后,安妮一家藏身的地下室终于被发现,年仅16岁的安妮不久后便得病去世了。

为什么同是把戏年华,有人却只能将它葬送在硝烟战火之中?安妮走了,这一条年轻的生命就这样走了她走了,留下了她唯一的财产——那本日记本。

《安妮日记》不仅是一部简单的少女日记,这是一部世界史上最伟大的日记,这还是一部最真实的史书,安妮用她青春的眼睛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遗产。

与我们差不多的年龄,我们是否应该考虑我们所要做的呢?我只想说,这是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现代战争应该是文明的,战争只会加剧人们对政府的不满。

作为新世纪少年,我们应该呼吁:只要和平,不要战争!暑假,学校组织网上读书活动,我看了一本与我们生活非常贴切的书——《安妮日记》。

《安妮日记》读后感

《安妮日记》读后感

《安妮日记》读后感《安妮日记》读后感10篇一天的时间即将结束了,相信大家都有不少体会吧,立即行动起来写一篇日记吧。

如何把日记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安妮日记》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安妮日记》读后感1《安妮日记》出版以来,深受同学们的喜爱,我也不例外。

这不,緾上妈妈硬让她给我买了一本。

一回到家,我就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了。

书中安妮的命运是那样的悲惨,因为当时德国人的占领使荷兰这个国家鸡犬不宁,盖世太保下令抓走所有的犹太人,安妮一家逃到了她爸爸工作的地方。

不久父亲的好朋友范达恩一家也搬了过来。

两家人在这里一起躲避灾难。

之后又来了一位避难者牙科医生迪赛尔,八个人在“秘密后屋”里度过两年难熬的岁月。

虽然忠诚的朋友们帮忙,但是整天还是生活在恐惧之中。

为了不让库房的工人知道,他们每天说话轻声细语,走路都要轻轻地,只能等下面的人开始吃午饭时,才能洗浴,开水等。

在“秘密后屋”的那些日子里,他们一个个整天担心受怕,就怕一个不小心,就去天堂做客。

可是,他们最后还是被一个工人给举报了。

于是,在1944年8月4日,她们落入纳粹的魔爪。

在臭名昭著的奥斯威辛集中营,安妮的母亲绝食而亡,范达恩先生在毒气室中丧命,范达恩夫妇的儿子彼得在俄国军队逼近时,被逃窜的德国党卫军带走了,不知死于何处。

牙科医生迪赛尔被转到德国,死在诺恩梅集中营。

被剃光了头发、手臂上烙上号码的安妮、玛格特、范达恩太太被送往德国的贝尔森集中营,三人都在这里夺去了生命。

整篇文章看完后,我不禁流下了眼泪,安妮那可怜的命运一直牵着我的心。

看完后的我,(读后感)总是记着这样一个情节:亲爱的姬蒂,昨天晚上,我快要进入梦乡的时候,眼前忽然朦胧地出现了菜丝的身影。

我看到菜丝衣衫褴褛、面黄肌瘦、憔悴不堪。

她的眼睛显得很大,她哀怒地看着我,仿佛在说“哦,安妮,你为什么不管我,快把我从人间地狱中救出来吧!”菜丝,对不起,我无能为力,我真希望能解救你,真希望我能够让你分享我所有的一切。

《安妮日记》读后感(五篇)

《安妮日记》读后感(五篇)

《安妮日记》读后感当我在新华书店寻找书来写读后感时,第一眼我就被《安妮日记》所吸引。

曾经我不知在哪里听说过,《安妮日记》主要是讲述了一个名叫安妮的犹太少女在二战期间所写的日记,但是具体的内容我并不清楚。

于是借着这次“品味书香,诵读经典”活动的机会,我决定就通过阅读这本书来写读后感。

简介:《安妮日记》是以犹太小女孩安妮的视角记述二战期间密室里的人的生活实录。

安妮原本居住在德国的法兰克福,纳粹兴起后随家人避难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

她收到一个日记本作为生日礼物,从此开始写日记。

在漫长的___个月内,她用她的笔记录了她在密室里的每一天的成长经历,并对战争、反犹太人主义、与父母的关系、自然、性、宗教等问题进行了反思。

在我读了《安妮日记》之后,安妮作为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她在日记中吐露了与母亲不断发生冲突的困惑以及对性的好奇。

同时,对于藏匿且充满恐怖的___个月的密室生活的记录,对我的感触颇深。

在我查阅了资料后,我深刻的知道:在二战中,法西斯德国对犹太人实行了种族灭绝政策,这是一场堪比南京大屠杀的恶行。

对安妮,我是同情的。

作为一位花季少女,没有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与同学朋友嬉戏玩乐,尽情享受生活的快乐。

而是相反的,生活在充满恐怖的密室之中,心情抑郁----“星期天的时候,我的精神状态最不好。

这时屋子里的人们情绪都很压抑,气氛郁闷得令人窒息。

我们听不见外边的一点声音,屋子里这种死一般的寂静笼罩着我,拖曳着我,好像要把我拖到地狱的最底层……我觉得自己像一只被关在笼子的小鸟,被剪去了翅膀,在黑暗中往笼子的栏杆上撞击。

“放我出去!”我心中在哭喊,“放我到有新鲜空气、有欢笑的地方去!”对安妮,我是敬佩的。

作为一名少女,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不屈不挠,最终完成了这本伟大的着作,迄今为止,《安妮日记》已经被翻译成___种语言,在世界各国出版了___多万册,并且该书已被作为二次大战期间纳粹消灭犹太人的最佳见证。

作为___世纪的小学生,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将来成为国之栋梁,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力。

安妮日记读后感(精选28篇)

安妮日记读后感(精选28篇)

安妮日记读后感安妮日记读后感(精选28篇)《安妮日记》不仅让我了解了历史、战争和种族迫害,而且让我看到了身处逆境的人们是如何克服困难,小编收集了安妮的日记读后感(精选28篇),欢迎阅读。

下面是安妮日记读后感,欢迎阅读。

安妮日记读后感篇1读了《安妮日记》让我深受感触。

安妮身在比较富裕的家庭,她原本可以过着安宁的生活,可是在那个年代里就因为她是犹太人,所以她和她的家人不得不到处躲避纳粹党的杀害,由此开始了一直隐居在公司大楼后面的一些隐蔽的房屋里面。

在安妮生活的时代里,她每天白天都要提心吊胆的过着,而我们却不用,我们什么事情都可以不管不顾,只需要舒舒服服没心没肺的生活着。

不论做什么安妮永远都是轻手轻脚,更别谈大声喧哗了,这是她想都不敢想的。

想想我们,与她比我们过的是多么的令人羡慕,自由,安逸我们都拥有。

从安妮的日记中,我看出了她的害怕,她将居住的房屋称作“密室”,就这个词我们就马上会联想到的就是黑暗,“密室”是四处都不透风没有一点阳光的,住在这种地方她该有多么难过。

和我们差不多的年纪,我们经历的却是截然不同的,我们是多么的幸福,她的那种害怕我们也许永远都不会知道是什么样的感觉。

她天天必须闷在家里不可以出门,随着夜晚的降临,偷偷瞄一眼月光也是胆战心惊的事,可我们做事完全随心所欲,出家门是最基本的,我们还有散步逛街等等活动,相比较我们便会对自己的生活感觉很满足了。

安妮不敢的我们统统都敢,她要是活在我们这个时候,她该会多么开心,我想她肯定会好好珍惜所有的一切,她会做很多很多自己感觉想做又有意义的事情,绝不会糟蹋这些时光——不过这些想象仅仅只是我们强加给她的,她不可能会享有这些假如,她永远都只是生活在战争时代的女孩。

她不能拥有这些假如,可是我们却可以,也许是我们的生活太过安逸,我们身边有那么多虚度光阴的人。

读完安妮的故事我开始反省,我们不该这样的,我们应该好好的把握现在自己所享有的一切,多做有意义的事情,我们不该为了一点点的小事就和同学朋友发生矛盾,做事也不该永远拖拖拉拉的浪费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妮日记读后感13篇这本日记本伴随了安妮两年,记录了他们躲藏时生活的点点滴滴。

虽然这其中也包含了安妮对这种生活的不满和抱怨,以及对屋外战争的厌恶与无奈,而安妮仍以一种旁观者的姿态,以一种乐观的心态,对这些灾难一笑而过。

安妮与我们同龄,可她却拥有惊人的乐观,她遭受着与我们截然不同的生活,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的我们,不知比安妮要幸福多少,却不懂得珍惜,总是埋怨生活中的不顺心,不如意。

而安妮却还拥有笑容……当我们面对学习的时候,总是皱着眉头嫌上学苦,作业多,压力大,而安妮呢,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她仍能一边自学,一边保住自己的性命,还生活得那么快乐!她的内心,可能比我们还要愉悦,因为她有一种信念,一种乐观的信念。

而我们只要遇到一点点小困难,哪怕只是摔了一跤,就已经在等着大人来安慰了,根本不会去独立完成一件事情。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爱不是用眼睛,而是用心去看的。

”我们拥有许多爱,长辈对我们的爱,老师对我们的爱,同学朋友之间互相的爱等等等等,我们却不曾发现这些爱。

安妮日记读后感150字十则5战争阴云笼罩下的阿姆斯特丹,即使是晴朗的天气,也给人一种沉闷的压抑感。

为了生存躲在衣橱后面的犹太姑娘安妮,以乐观的心态和无以伦比的勇气折服了千千万万的人。

第一次比较详细的了解安妮是在电影《幸运里的错》中,身患绝症的女主参观了安妮之家后被安妮的勇气所鼓舞。

之后去看了《安妮日记》。

这个姑娘在生死边缘仍然写道:尽管人们都有这样那样的荒谬和缺陷,但我坚信人们内心的最深处都是真正善良而美好的。

没错,战争永远是被人们所厌恶的,但仍有人执意挑起战争,贪婪和欲望也许是罪魁祸首。

安妮在日记中留给我们的,是对人性本善的信念,对人性丑陋的`宽容。

留给我们半个世纪的深思。

小姑娘用自己的方式打赢了战役,穿过金黄的麦田,衣襟飘过夏秋,步伐轻快的走远了。

心灵永远是最强大的武器。

安妮在日记中写道:“我们能躲在这儿实在是太幸运!”“看呢,这儿的就是我人生精彩的开端,所以越是在危险的时刻,我就越要保持镇定,用旁观者的姿态一笑而过吧。

”正值豆蔻年华的安妮,本应在这种时候尽情享受青春的魅力,却因为外面那些残酷,蛮横的战争,使她不得不躲藏在“秘密小屋”中达两年之久。

她青春中最美好,最宝贵的两年也就在此白白断送……安妮·弗兰克,这个与我同龄的女孩,她着时给了我很大的震撼。

这么小的年纪,就被残酷的战争逼着躲进了黑暗的小屋,整天提心吊胆的过着生活,每天她处处都受到拘束,却一直没放弃,可惜就在战争快结束时,她却离开了人世。

比起安妮的生活,我们现在过得生活简直就是一个美好的天堂。

安妮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中都能表现得如此乐观,还能一边学习一边快乐地生活着,而我们,一群在天堂里的孩子,却还不知足于现在的生活,整天向父母要这要那的,父母也都顺着我们的意思做;在家里,简直就是一个个“小皇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大人们忙得团团转,而我们自己却在那儿玩得不亦乐乎。

安妮的经历是我们可能永远也感受不到的,她在那乌黑一片的环境中生活了整整二年。

她渴望光明,她渴望和平,渴望见到平静的天空,渴望重新回到那美丽的大自然中去,这些都是我们永远感觉不到的东西。

现在的乌克兰、叙利亚的战争中,也可能有像安妮一样躲在秘密小屋里的人。

他们也历经战争的折磨,但他们也没有放弃,依然乐观、顽强地活着。

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每一天!如果说苦难就是一个茧,那么破茧而出时,便是最大的胜利。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安妮八人躲在秘密小屋中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

每日,她只能与孤寂为伴;每时,只能与冰冷的墙壁环绕着她;每分,死神随时都会来看望她;每秒,她都沉浸在苦难中。

而她,却把这种令人窒息的生活当做“一场浪漫又刺激的冒险之旅”。

——在苦难中笑对人生,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她将苦难当作一种欢乐,在苦难面前从不低头,破茧而出,遨游在广阔无垠的蓝天中。

由于种族的歧视,安妮他们的逃亡生活并不好过:明天都吃烂了,变质了的食物;没有什么合身的衣服;不能在屋内远动;不能看见阳光与光明;不能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学习;不能发出响声……在这些恶劣的居住环境下,他们还要时刻担心会来小偷;因为害怕被人发现而整天提心吊胆的;被突如其来的子弹和大炮吓到;有心事无人诉说,只能在被窝中偷偷抹眼泪……在如此艰苦的生活下,安妮还是十分乐观,怀揣着希望:她相信英国很快就会打败德国;她相信这种日子很快就要到头了;她相信她一定可以熬到重见光明的那一天……有位哲人说:蝴蝶之所以能破茧而出,是因为它在束缚中不断拼搏。

茧,就好比一种苦难,在茧中不断拼搏,才会挣脱出来;如果蝴蝶不拼搏、不努力,只会作茧自缚,呆在那狭小的空间里,永世得不到挣脱。

所以说,面对苦难,不能望而怯步,要不断拼搏,在苦难中破茧而出,敢于直视人生的愉悦和惨淡。

要学会像安妮一样,虽然苦难数不胜数,但她从未放弃过,对和平的渴望,对大自然的渴望,不都是她笑对苦难的表明吗?安妮的笑容很美,她的笑容中包含了乐观与希望。

威尔科克斯说过:“当生活像一首歌那样欢快流畅时,笑容常开乃易事,而在一切事都不妙时仍能微笑的人,是真正乐观的人。

”人生中总会有挫折,会带来痛苦,但你只要用乐观的心态微笑着,正确地面对它,它就会化为你走下去的动力,让我们用微笑来面对挫折,用心中的太阳化解挫折这块坚冰。

记住让笑常住在你的脸上!这个寒假我在妈妈的高压政策下读了一本书,书名叫《安妮日记》,我本来准备稍微应付一下妈妈的,可是最后我却只花了4天的时间将这本书认真的读完。

因为这本书对我的感触太深了。

安妮·弗兰克是一个犹太少女,(读书笔记 )1929年6月12日生于德国法兰克福一犹太富裕家庭,其父为一公司总经理,母亲也是富家闺秀。

安妮自幼备受父母的溺爱,上学后又得宠于老师,真可谓养尊处优。

可是随着法西斯执政起盖世太保便把魔抓伸向犹太人,从那一刻起,安妮这位犹太少女,她原本幸福的生活就这样破碎了。

因为为了躲避灾难她们一家和另外四名犹太人不得不躲进她父亲公司的密室,八个人藏身阁楼密室25个月。

《安妮日记》就记录了这25个月的点滴。

1942年6月12日,在她13岁生日那天,她收到一个日记本作为生日礼物,从此开始写日记。

在这一天中,她写道:“我对谁都不曾做到推心置腹,无所不言,但我希望在这里能对你如此,我也希望你能够成为我获得慰籍与支持的一个泉源”。

密室是非常隐蔽的,窗户全部钉上了板子或是拉上了厚窗帘,挡住了一切光亮。

在躲进密室的这25个月里,她们白天不能穿鞋不能有任何动静包括严禁上厕所,只有到晚上才能打破禁忌,所有一切只能通过她父亲公司的同同事帮助才能解决。

在漫长的25个月内,安妮用她的笔,用她要做个作家的梦想,支撑她记录下密室内每一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长。

直到她16岁那年因伤寒而死。

我读了《安妮日记》,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安妮,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还能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阅读和学习的人生态度,永远满怀理想,身处逆境不气馁,不屈服。

再看看我自己,从小就一大家人的宠爱中。

经不起一点点小小的挫折,常常会因为一些小小困难而轻言放弃,但相对于经历战争痛苦的安妮,我们所谓的“逆境”是多么的渺小,多么的微不足道。

再看看我们自己,从小就在糖水中泡大的我们就好似一个美丽的泡泡,尽管耀眼夺目,但却经不得一点风吹草动,随时可能破碎。

因此我们常常会因为一些小小的挫折而轻言放弃,但相对于经历战争痛苦的安妮,我们所谓的“逆境”是多么的渺小,多么的微不足道。

安妮,一个和我们同龄的女孩受到如此大的磨难都勇于为自己理想而努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为什么就做不到呢?所以,如果你遇到了困难,请千万不要在逆境中沉沦,我们应该勇敢地站起来,奋起抗争,以乐观的心态直面逆境,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努力拼搏,并在逆境中锤炼自己,把自己磨练得更加坚实!因为,安妮一个不曾绝望的女孩;一个永远乐观永远快乐的女孩;一个面对逆境却不愿低头的女孩正激励着我们冲出逆境!“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豆蔻年华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期。

似一缕阳光,如一阵清风……那时的我们拥有最纯真的笑容。

在《安妮日记》中“安妮”把开始记录是13岁,在15岁被纳粹抓获。

——她把那“美好”岁月记录了下来。

我们在想象“安妮”过得舒适生活,错了!安妮是一个犹太小女孩,她正生活在二战时期,为了躲避纳粹的杀害,于是随家人躲到了一间密室里,度过了漫长的25个月。

在十三四岁我们应该享受着老师的教育,父母的疼爱,拥有最美丽的笑脸,最动听的笑声,享受花季的幸福,快乐和友情,可是“安妮”只有日记本陪着她。

我不敢想象密室里那黑暗的时光,这里没有阳光,没有快乐,只有饥饿,只有恐惧和病痛一直折磨着他们。

“安妮”在这种环境下中学会了:不屈服,不气馁。

她善于思考自己所犯的错误,正视自己的缺点。

安妮初进密室,对“凡。

丹夫妇”是厌恶的,对母亲的责备的不满……可是“安妮”学会了自我改正,包容……在密室的生活由一开始的厌恶,到真正安定下来,度过了漫长的25个月。

“安妮”在密室中喜欢上了“彼得”——一个腼腆的男生,在这个密室里“安妮”有青春的萌动。

在这个黑暗的密室里“安妮”用她的乐观,满怀理想感染着身边的人,感染着“彼得”,于是“彼得”也悄悄喜欢上了她。

在1944年8月1日,“安妮”放下了笔,故事结尾的很突然,留下了很多的幻想——“安妮”被纳粹抓走了!仔细回味,这本日记,笔调贴近我们,又和我们的生活大不一样。

“安妮”把成长中的困惑与好奇真实地记录出来,在日记中“安妮”对自己的情感直言不讳,让我们好像看到另一个自己。

我们应该为自己感到庆幸,我们没有渡过那漫长的25个月,我们是在欢笑中度过的。

“安妮”也是幸运的,她在这时间里,认识到了自己,学会了坚强,热爱生活。

可爱的“安妮”在纳粹的迫害下永远的闭上了眼,距离她16岁生日仅剩3个月,距离这个集中营集中营获救仅剩1个月,“安妮”用自己的笔写出了“痛苦”的密室生活,让我们这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少女不仅深思。

正值花季的我们,应该深思:那漫长的25个月,我们会做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