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施工机械设备管理(09版)

合集下载

施工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施工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施工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制度一、目的和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加强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确保施工作业过程中人员和财产的安全,并规定了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维护、检修和报废流程。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使用施工机械设备的单位和个人。

三、责任与义务1. 施工机械设备使用单位应负责组织制定和执行本制度,并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教育。

2. 施工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岗前培训和考核,并具备相应的操作证书。

3. 施工机械设备使用单位应建立健全施工机械设备维护和检修制度,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4. 施工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检修工作。

5. 施工机械设备使用单位应及时处理设备的故障和隐患,并记录相关情况和处理过程。

6. 施工机械设备使用单位应建立施工机械设备报废制度,定期对老旧设备进行淘汰处理。

四、安全管理措施1. 施工机械设备使用单位应为所有施工机械设备配备相应的安全防护设施,并确保其完好有效。

2. 施工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应按照设备的操作说明书进行操作,禁止超负荷使用和私自改装设备。

3. 施工机械设备使用单位应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或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安全检查和评估。

4. 施工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应定期参加安全培训和知识考核,增强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5. 施工现场应进行安全警示标志的设置,并保持施工机械设备的通风良好。

6. 使用施工机械设备的工作区域应进行合理的划分和隔离,防止人员的进入和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五、违规处罚1. 违反本制度的施工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将依据相关规定进行相应的违规处罚。

2. 对于设备安全管理措施不到位的单位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并进行相应的经济处罚。

六、附则1. 本制度由施工机械设备使用单位负责解释和修改。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施工机械设备使用管理及维修保养制度

施工机械设备使用管理及维修保养制度

机械设备使用管理制度一、机械设备使用管理规定为了正确合理使用机械设备,防止设备事故的发生,更好的完成企业施工任务,特制定本制度。

(1)必须严格按照厂家说明书规定的要求和操作规程使用机械。

(2)配备熟练的操作人员,操作人员必须身体健康,经过专门训练,方可上岗操作。

(3)特种作业人员(起重机械、起吊指挥、挂钩作业人员、电梯驾驶等)必须按国家和省、市安全生产监察局的要求培训和考试,取得省、市安全生产监察局颁发的“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操作证”后,方可上岗操作,并按归家规定的要求和期限进行审证。

(4)实习操作人员必须有实习证,在师傅的指挥下,才能操作机械设备。

(5)在非生产时间内,未经主管部门批准,任何人不得私自动用设备。

(6)新购或改装的大型施工设备应有公司设备科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运作,现场使用的机械设备都必须做标志、挂牌。

(7)经过打修理的设备,应该由有关部门验收发给使用证后方可使用。

(8)机械使用必须贯彻“管用结合”、“人机固定”的原则,实行定人、定机、定岗位的岗位责任制。

(9)有单独机械操作者,改人员为机械使用负责人。

(10)多班作业或多人操作的机械(如塔吊、升降机),应任命一名为机长,其余为组员。

(11)班组共同使用的机械以及一些不宜固定操作人员的机械设备,应将这类设备编为一组,任命一名为机组长,对机组内所有设备负责。

(12)机长及机组长是机组的领导者和组织者,负责本机组设备的所有活动。

(13)在交班时,机组负责人应及时、认真的填写机械设备运行记录。

(14)所有施工现场的机管员、机修员和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机械设备的保养规程,应按机械设备的技术性能进行操作,必须严格执行定期保养制度,做好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的清洁、润滑、紧固、调整和防腐工作。

(15)起重机械必须严格执行“十不吊”的规定,遇六级(含六级)以上的大风或大雨、大雪、打雷等恶劣天气,应停止使用。

(16)机械设备转运过程中,一定要进行中修、保养,更换已坏损的部件,紧固螺钉,加润滑油,脱漆严重的要重新油漆。

施工机械部管理制度

施工机械部管理制度

施工机械部管理制度一、施工机械的采购管理1.1 机械设备的采购由公司统一管理,确定机械种类和数量,根据项目需求和合同约定进行采购。

1.2 采购过程需经过严格审核程序,包括机械设备的质量、性能、价格等方面的考察和验证。

1.3 采购机械设备须安排专人负责,确保采购程序合法合规。

二、施工机械的使用管理2.1 施工机械使用前需经过专业培训,使用人员须持有相应证书和资格。

2.2 施工机械的使用过程中,应按照设备说明书和操作规程操作,严禁私自改动和调整装置。

2.3 使用过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停止使用并上报维护部门。

三、施工机械的维护管理3.1 设立专门机械维护部门,负责机械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护工作。

3.2 制定机械设备的定期维护计划,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3.3 严格执行维护计划,维护记录需详细完整,维护部门须及时整理记录并上报管理部门。

四、施工机械的安全管理4.1 设立施工机械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机械设备的安全运行。

4.2 使用人员需提高安全意识,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保证安全生产。

4.3 定期组织模拟演练和安全培训,提高使用人员的应急处理和处置能力。

五、施工机械的定期检查和考核管理5.1 设立施工机械的定期检查机制,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5.2 确定机械设备的考核标准和周期,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措施。

5.3 定期组织机械设备的检查和考核工作,对绩效优异的设备进行奖励,对问题严重的设备进行整改。

六、施工机械的违规处罚管理6.1 对违反施工机械管理制度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处罚。

6.2 确定施工机械管理的违规行为和相应的处罚措施,严格执行,维护公司管理制度的权威性和尊严性。

6.3 追究违规行为人员的责任,确保机械设备的正常使用和管理。

以上是施工机械部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通过严格遵守该制度,可以有效提高施工机械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确保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运行和使用寿命。

施工机械与特种设备管理制度

施工机械与特种设备管理制度

施工机械与特种设备管理制度前言随着建筑业的发展,施工机械和特种设备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也带来了安全生产的风险。

因此,建立健全施工机械和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规范施工机械和特种设备的使用和管理,保障工人的安全,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施工机械管理1.施工机械的分级管理施工机械应按照机械的功能和性能,分为一级、二级、三级。

其中,一、二级施工机械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交替使用,三级施工机械禁止使用。

一级施工机械:叉车、吊车、起重机等大型施工机械。

二级施工机械: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铣刨机等。

三级施工机械:小型起重机、短臂挖掘机、自卸车等。

2.施工机械的设备管理(1)双重备案:对施工机械进行双重备案,包括企业备案和现场备案。

企业备案时,应提交机械购买、使用、维护等一系列资料。

现场备案时,应提交机械的安全技术档案。

(2)手续齐全:施工机械应具备合法的使用手续,包括行驶证、道路运输许可证、驾驶员证等。

同时,机械操作人员应具有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3)定期检查:施工机械需定期进行检查,排查隐患并及时进行维修。

3.施工机械的使用规定(1)操作人员必须按照机械的使用说明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禁止私自改变机械的性能和结构。

(2)在施工现场,应设立施工机械的使用区域,禁止随意停放和行驶。

(3)施工机械在工作过程中,必须由专人负责,保证周围工人的安全。

(4)施工机械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和考核,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二、特种设备管理1.特种设备的分类特种设备包括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客运索道、游乐设施等。

2.特种设备的管理(1)监督检查:对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和使用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其安全性能符合国家标准。

(2)定期检验: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应经过检验,使用后应定期进行检测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

(3)安全防范:特种设备使用中,应按照规定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保证使用安全。

施工机械管理制度

施工机械管理制度

施工机械管理制度施工机械是工程施工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和设备,对于提高施工效率和保障工程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实现施工机械的合理管理和使用,制定施工机械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施工机械管理制度的制定可以规范施工机械的管理和使用,提高施工机械的利用率,降低施工成本,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

一、施工机械管理责任制度1. 由项目经理或施工经理负责施工机械的管理工作,并确保机械设备安全使用。

2. 相关部门负责人负责对机械设备进行登记、验收和管理,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3. 操作人员应经过培训和持证上岗,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机械设备的操作和维护。

二、施工机械设备管理1. 存放:机械设备应存放在指定场地,保证安全可靠,并按规定进行防雨、防尘等措施。

2. 登记:对每一台机械设备进行登记,包括机械设备名称、型号、购置时间、厂家、出厂编号等信息。

3. 验收:对机械设备进行验收,确保质量符合合同要求,并填写相关验收记录。

4. 维修: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维修,并建立健全的维修记录和维修档案。

5. 报废:对超过使用寿命、严重损坏的机械设备进行报废处理,同时填写相关报废记录。

三、施工机械的使用1. 使用前准备:操作人员在使用机械设备之前,应对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完好无损。

2. 使用规范:操作人员应按照设备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严禁超负荷使用和乱开乱停。

3. 使用期限:机械设备的使用期限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超过使用期限的设备应进行检测和鉴定。

4. 设备保养:操作人员应对设备进行定期保养和维护,保持设备的良好状态。

5. 报修报告:对于发现设备故障或损坏的情况,操作人员应及时向负责人报告,并填写相应的报修报告。

四、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1. 安全培训:对使用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2. 安全防护:操作人员在使用机械设备时应穿戴好个人防护设备,严禁穿戴过大或过小的衣物。

3. 安全检查: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检查,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及时发现和排除隐患。

GB50231-2009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要求规范第二部分

GB50231-2009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要求规范第二部分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第二部分GB50231-20096液压、气动和润滑管道的安装6.1管子的准备6.1.1 液压、气动和润滑系统的管子及其附件均应进行检查,其材质、规格与数量应符合设计的要求。

6.1.2 液压、气动和润滑系统的管子宜采用机械切割;切口表面应平整,并应无裂纹、重皮、毛刺、凹凸和氧化物等;切口平面与管子轴线的垂直度偏差,应小于管子外径的1%,且不得大于3mm;断面的平面度,应小于等于1mm。

6.1.3 管端需要加工螺纹时,其螺纹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螺纹管路系列》GB/T 1414;《普通螺纹基本牙型》GB/T 192、《普通螺纹基本尺寸》GBjT 196和《普通螺纹公差》GB/T 197的有关规定。

管端接头的加工,应符合卡套式、扩口式、插入焊接式等管接头的加工尺寸与精度的要求。

6.1.4 液压、气动、润滑系统管路应采用无缝弯头或冲压焊接弯头,其弯管应符合下列要求:1 液压、润滑系统管子应采用机械常温弯曲,气动系统管子宜采用机械常温弯曲;对大直径、厚壁管子采用热弯时,弯制后应保持管内的清洁度要求;2 管子的弯曲半径除耐油橡胶编织软管、合成树脂高压软管外,管子外径小于等于42mm时,弯曲半径宜大于等于管子外径的2.5倍;管子外径大于42mm 时,弯曲半径宜大于管子外径的3倍;3 管壁冷弯的壁厚减薄量不应大于壁厚的15%,热弯的壁厚减薄量不应大于壁厚的20%;4 弯制焊接钢管时,应使焊缝位于弯曲方向的侧面;5 管子外径小于30mm时,管子的短、长径比不应小于90%,并不得出现波纹和扭曲;管子外径大于等于30mm时,管子短、长径比不应小于80%,并不得有明显的凹痕及压扁现象。

6.2管道的焊接6. 2.1 管子焊接的坡日和对日,应符合下列要求:1 坡口的形式和尺寸,应符合设计的规定,无规定时,宜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35的有关规定;2 工、Ⅱ级焊缝和不锈钢的坡口,应采用机械方法加工;3 管子对接焊口应使内壁齐平;钢管内壁错边量不应超过壁厚的10%,且不应大于2mm;铜及铜合金、钛管内壁错边量不应超过壁厚的10%,且不应大于1mm;4 管子连接时,不得采用强力对口、加热管子和加偏心垫等方法消除接口端面的偏差。

施工机械设备使用管理制度范文

施工机械设备使用管理制度范文

施工机械设备使用管理制度范文一、目的和依据本施工机械设备使用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施工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工程质量,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减少事故和安全隐患。

同时,通过合理的机械设备使用管理,实现资源的节约利用和设备的寿命延长。

本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办法》、《施工机械设备使用管理规程》等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施工现场所有的机械设备的使用和管理。

三、责任和义务1. 项目经理:负责机械设备的采购、管理和维护工作,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2. 施工队长:负责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的日常操作和维护,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和高效运行。

3. 机械设备操作人员: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设备操作,严禁擅自改动设备设置和参数,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四、机械设备管理程序1. 机械设备的采购及验收(1)项目经理根据施工需要,制定机械设备采购计划,并向上级部门提出申请。

(2)项目经理根据采购计划进行机械设备的招标采购,确保设备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3)机械设备采购到达施工现场后,项目经理组织验收人员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2. 机械设备的使用和维护(1)施工队长应按照操作规程,合理安排机械设备的使用,避免设备过度使用或长时间闲置。

(2)施工队长应留有机械设备使用记录,包括设备的使用时间、使用情况、维护情况等,定期上报给项目经理。

(3)机械设备的维护应按照设备说明书和维护手册进行,定期检查设备的故障情况,并及时修理和更换损坏部件。

(4)机械设备的保养和维修应交由专业人员进行,严禁擅自进行设备的拆卸和修理。

3. 机械设备的保管和安全(1)机械设备应存放在专门的机械设备仓库或场地内,严禁存放在易燃易爆和易腐蚀物品附近。

(2)机械设备仓库或场地应保持干燥、通风和整洁,设备堆放要整齐有序,防止设备倒塌和损坏。

设备管理制度09年版本

设备管理制度09年版本

设备大修管理制度1 目的:为了使设备的检修管理科学化,高效率,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准备的进行,达到公司对设备管理的目标要求;确保设备保持良好工作状态,延长使用寿命,降低运行成本,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系统设备大修管理.3 管理职责3。

1年度大修统一由公司安排,各职能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3。

2 大修中机动处职责:组织大修项目鉴定工作.审定大修报告,组织确定大修方案,确定大修范围等工作.审查大修项目、施工预算、材料、设备、备件计划,平衡大修资金、项目及施工力量.负责大修准备工作的落实,做好各单位间的综合平衡,现场布置,协调各单位之间的配合。

负责筹建大修指挥部的具体工作,负责大修施工的现场指挥。

负责组织施工安装的质量检查,验收及试车工作.组织编写大修总结等。

3.3大修中分厂职责:提出大修报告;按大修范围及设备的实际状况提出大修项目,需改造项目;提供备件加工及施工用图;编写提供备件加工计划、设备订货计划、供辅材料的备料计划;负责大修及生产前准备工作(停炉、扒炉、烘炉、开炉等);负责本单位承担的施工项目,做出预算,提出计划,做好备件、设备的检查验收,预装工作,并组织好施工;参加施工安装的质量检查验收及设备试车工作等。

3。

4大修中施工队伍负责:1做出施工组织计划,包括:施工概况、技术方案、工机具设置、劳力计划、工程进度、安全措施,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等。

2编制施工预算及材料、设备、备件供应计划。

3大修过程施工与管理。

4编制大修决算。

5编写大修施工总结。

6提供施工原始记录,竣工记录,竣工图等.4 大修解释4。

1大修是设备在寿命周期内周期性的彻底检查和恢复性修理.4。

2设备经过较长时间的使用,某些关键部位受到损坏,不能在短时间内修复,则必须安排较长的停产时间进行修理,这是工作量最大的修理。

4。

3大修需要全部或大部分拆卸设备,修理或更换主体部件及全部磨损件,使设备的技术状况和技术性能达到规定的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州市建筑施工安全技术资料(六)施工机械设备管理
徐州市建设局编制
6、施工机械设备管理资料目录
6—1、施工机械设备登记表
6—2、起重设备管理技术档案目录(附件)
6—3、起重设备运转及交接班记录
6—4、起重设备故障修理及验收记录
6—5、塔式起重机日常维护保养表
6—6、施工升降机日常维护保养表
6—7、物料提升机(龙门架、井架)日常维护保养表
6—8、塔式起重机定期维护保养表
6—9、施工升降机定期维护保养表
6—10、物料提升机(井架、龙门架)定期维护保养表6—11、塔式起重机安全保护装置定期检查校验表
6—12、施工机具验收单
6-1、施工机械设备登记表
6-2、起重设备管理技术档案目录(附件)
徐州市建筑施工起重机械设备验收单
6-4、起重设备运转及交接班记录
6-4、起重设备运转及交接班记录
6-5、起重设备故障修理及验收记录
六、施工平面图设计
6-6、塔式起重机日常维护保养表
页脚内容10
6-7、施工升降机日常维护保养表
工程名称:年月份
11
6-8、物料提升机(龙门架、井架)日常维护保养表
工程名称:年月份
12
6-9、塔式起重机定期维护保养表
塔式起重机定期维护保养表(续表)
6-10、施工升降机定期维护保养表
工程名称:年月日
施工升降机定期维护保养表(续表)
6-11、物料提升机(井架、龙门架)定期维护保养表
工程名称:年月日
物料提升机(井架、龙门架)定期维护保养表(续表)
6-12、塔式起重机安全保护装置定期检查校验表
6-13、施工机具验收单
:验收栏目内有数据的,在验收栏目内填写实测数据,无数据用文字说明。

【最新资料 Word版可自由编辑!】
1Z101000 工程经济
1Z101010 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及应用P1
11.利息的计算P1
12. 资金等值计算及应用P5
13. 名义利率于有效利率的计算P11
1Z101020 技术方案经济效果评价P14
21.经济效果评价的内容P14
22. 经济效果评价指标体系P18
23. 投资收益率分析P19
24. 投资回收期分析P22
25. 财务净现值分析P24
26. 财务内部收益率分析P25
27. 基准收益率的确定P26
28. 偿债能力分析P28
1Z101030 技术方案不确定分析P31
31.不确定性分析P31
32.盈亏平衡分析P33
33.敏感性分析P38
1Z101040 技术方案现金流量表的编制P41
41.技术方案现金流量表P42
42.技术方案现金流量表的构成要素P45
1Z101050 设备更新分析P53
51.设备磨损与补偿P53
52.设备更新方案的比选P55
53.设备更新方案的比选方法P56
1Z101060 设备租赁与购买方案的比选分析P61
61.设备租赁与购买的影响因素P61
62.设备租赁与购买的比选分析P62
1Z101070 价值工程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P66
71.提高价值的途径P67
72.价值工程在工程建设应用中的实施步骤P71
1Z101080 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应用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P78 81.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应用方案的选择原则P79
82.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应用方案的技术分析P79
83.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应用方案的经济分析P80
1Z102000 工程财务
1Z102010 财务会计基础P84
11.财务会计的职能P84
12.会计核算的原则P85
13.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P86
14.会计要素的组成和会计等式的应用P88
1Z102020 成本与费用P91
21.费用与成本的关系P91
22. 工程成本的确认和计算方法P93
23. 工程成本的核算P99
24. 期间费用的核算P105
1Z102030 收入P106
31.收入的分类及确认P106
32. 建造(施工)合同收入的核算P109
1Z102040 利润和所得税费用P114
41.利润的计算P114
42.所得税费用的确认P117
1Z102050 企业财务报表P123
51.财务报表的构成P123
52.资产负债表的内容和作用P124
53.利润表的内容和作用P127
54.现金流量表的内容和作用P128
55.财务报表附注的内容和作用P132
1Z102060财务分析P133
61.财务分析方法P133
62.基本财务比率的计算和分析P135
1Z102070筹资管理P139
71.资金成本的作用及其计算P139
72.短期筹资的特点及和方式P141
73.长期筹资的特点及和方式P145
1Z102080流动资产财务管理P148
81.现金和有价证券的财务管理P148 82.应收账款的财务管理P150
83.存货的财务管理P151
1Z103000 建设工程估价
1Z103010 建设工程项目总投资P153
11.建设工程项目总投资的组成P153
12. 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的组成P155
13. 工程建设其他费的组成P158
1Z103020 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的组成与计算P165
21.按费用构成要素划分的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P165 22.按造价形式划分的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P168 23.建筑安装工程费用计算方法P170
24.建筑安装工程计价程序P174
1Z103030 建设工程定额P177
31.建设工程定额的分类P177
32.人工定额的编制P179
33.材料消耗定额的编制P182
34.施工机械台班使用定额的编制P184
35.施工定额和企业定额的编制P187
36.预算定额与单位估价表的编制P189
37.概算定额与预算指标的编制P193
1Z103040 建设工程项目设计概算P197
41.设计概算的内容和作用P197
42.设计概算的编制依据、程序和步骤P198
43.设计概算的编制方法P200
44.设计概算的审查内容P208
1Z103050 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图预算P211
51.施工图预算编制的模式P211
52.施工图预算的作用P212
53.施工图预算的编制依据P213
54.施工图预算的编制方法P213
55.施工图预算的审查内容P219
1Z103060 工程量清单编制P220
61.工程量清单的作用P220
62.工程量清单编制的方法P222
1Z103070 工程量清单计价P227
71.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方法P227
72.招标控制价的编制方法P234
73.投标报价控的编制方法P238
74.合同价款的约定P244
1Z103080 计量与支付P247
81.工程计量P247
82.合同价款调整P250
83.工程变更价款的确定P261
84.施工索赔与现场签证P264
85.合同价款期中支付P273
86.竣工结算与支付P280
87.合同解除的价款结算与支付P288
1Z103090 国际工程投标报价P287
91.国际工程投标报价的程序P287
92.国际工程投标报价的组成P293
93.单价分析和标价汇总的方法P299 94.单价分析和标价汇总的方法P299 95.国际工程投标报价的技巧P302
96.国际工程投标报价决策的影响因素P3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