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原理.
光学检测技术原理

光学检测技术原理
光学检测技术利用光或电磁波在物体表面与光学元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原理来检测和分析物体的性质和特征。
该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医学、环境监测、生物科学等领域。
光学检测技术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反射和折射:当光束从一个介质进入另一个介质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利用光的反射和折射原理,可以通过测量光的入射角度、反射角度和折射角度来确定物体的界面特性,例如表面粗糙度、光学透明度等。
2. 散射:当光束通过一个物体时,会发生散射现象。
利用光的散射原理,可以通过测量散射光的角度、能量分布等信息来分析物体的形状、粒径、浓度等。
3. 吸收和发射:物体对特定波长的光会产生吸收和发射现象。
利用光的吸收和发射原理,可以通过测量光的吸收强度、发射光谱等来确定物体的化学成分、浓度、温度等。
4. 干涉和衍射:当光束通过一组光学元件时,会产生干涉和衍射现象。
利用光的干涉和衍射原理,可以通过测量干涉图样、衍射光的波前形态等来分析物体的形状、厚度、折射率等。
5. 偏振:光束中的光波可以具有不同的偏振状态。
利用光的偏振原理,可以通过测量光的偏振状态来分析物体的晶体结构、应力状态等。
总之,光学检测技术利用光的各种相互作用原理,通过对光的测量和分析,可以实现对物体性质和特征的检测和表征。
光学显微镜的基本原理

光学显微镜的基本原理
光学显微镜是一种利用透镜或物镜和目镜的组合来放大和观察微小物体的仪器。
其基本原理如下:
1. 放大原理:光学显微镜利用物镜和目镜的组合放大物体的细节。
物镜放大物体的细节,然后目镜进一步放大物镜中的影像,使得观察者可以看到更清晰的样品细节。
2. 折射原理:当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显微镜中,光线从空气中进入玻璃物镜中,再从玻璃目镜中进入空气或者观察者的眼睛中。
通过适当选择物镜和目镜的焦距,可以使光线聚焦在样品上并最终进入眼睛,形成放大的影像。
3. 分辨原理:显微镜的分辨率指的是能够分辨的两个最近物体之间的最小距离。
分辨力受到光波长的限制,显微镜通常使用可见光,其波长约为400-700纳米。
根据铺赛-瑞利准则,分
辨力取决于光学系统的数值孔径和波长,分辨力越高,能够看到的细节就越清晰。
4. 照明原理:显微镜中的样品通常需要照明才能看到。
光源(如白炽灯、LED等)发出光线,并经过准直器和滤光器的
控制,通过凸透镜产生平行光线,在物镜下方照射样品。
照明光线被样品反射、折射或透射后,通过物镜和目镜进入观察者视野。
总结起来,光学显微镜的基本原理可以归结为放大原理、折射
原理、分辨原理和照明原理。
这些原理的有效结合使得光学显微镜成为了一种广泛使用的观察和研究微小物体的工具。
光学中的折射原理

光学中的折射原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容易遇到折射现象。
比如,水中的物体看起来会扭曲变形;眼镜片可以让我们看到更清晰的图像;甚至是彩色的光线在通过晶体时发生弯曲。
这些现象都是由光的折射造成的。
在光学中,折射原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下面我们将深入探究它。
一、折射现象的基本原理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介质不同导致光线传播方向的改变,产生的现象。
例如,当红色光线从空气中的一个角度射向玻璃时,光线在进入玻璃之前会发生一定的偏折,也就是改变传播的方向。
换句话说,当光线穿过介质表面时,折射角度会发生变化。
这个现象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也就是著名的“斯涅尔定律”。
这个定律指出,当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到另一种介质中时,折射角和入射角的正弦值之比,等于两种介质中的折射率之比。
这个关系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为:sinθ1/sinθ2=n2/n1。
其中,θ1表示入射角,θ2表示折射角,n1和n2分别表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
二、折射在光学中的应用折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
例如,我们去看电影时戴的3D眼镜,就是利用了透镜的折射原理来实现的。
透镜可以让左右两个不同的图像在眼睛中重叠,形成3D效果。
另外,借助于折射原理,我们还可以制造光纤,实现光导纤维通信。
光纤是一种可以传输光信号的透明材料,利用高纯度玻璃或者塑料制成。
当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向比它折射率高的介质中时,就会在介质表面上发生全反射。
在这个过程中,光线可以沿着光纤进行传输,而不会像在空气中一样发生严重的损失。
三、总结因为折射原理在光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也需要了解为什么会发生折射。
这要归因于光线穿过介质时,光的速度发生了变化。
当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到另一种介质时,光速的变化会导致光线方向的改变,进而引起折射现象。
基于这个原理,我们可以实现各种光学器件的设计和制造,非常有用。
光学镜头成像原理

光学镜头成像原理
光学镜头成像原理是基于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的。
当光线从一个介质进入另一个介质时,会因介质的光密度不同而产生折射。
当光线从光疏介质射向光密介质时,会向法线方向偏折,而当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会远离法线方向偏折。
这种现象被称为折射现象。
镜头的基本构造是由透镜或镜片组合而成的。
透镜是光线透过的光学元件,镜片则是经由反射而折射的光学元件。
镜头的成像原理是通过透镜或镜片的形状和曲率,使光线在透镜或镜片表面发生折射或反射,并最终聚焦到成像面上。
透镜有两种类型:凸透镜和凹透镜。
凸透镜是中央较厚的透镜,凹透镜则是中央较薄的透镜。
当平行光线射向凸透镜表面时,光线会被集中到一点,这个集中点被称为焦点。
凹透镜则会使平行光线发散,似乎来自一点,这个虚拟的反向延长线上的点也称为焦点。
当物体放置在镜头的前方时,光线会经过透镜或镜片的折射或反射作用,最终会在成像面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实像。
成像的清晰度和质量取决于透镜或镜片的质量、形状和位置以及光线的入射角度等因素。
调整和控制这些因素,可以实现所需的成像效果。
总之,光学镜头成像原理是基于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通过透镜或镜片的形状和位置,使光线在透镜或镜片表面发生折射或反射,并最终聚焦在成像面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实像。
光学原理 反射

光学原理反射光学原理——反射光学原理是研究光传播规律的科学,其中反射是光学原理中的重要现象之一。
反射指的是光线遇到界面时,一部分光线返回原来的介质中,另一部分光线则继续传播到新的介质中。
反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从镜子中的倒影到阳光在水面上的倒影,都是反射光的表现。
反射的基本规律是根据光线的入射角和反射角之间的关系来描述的。
根据斯涅尔定律,光线在界面上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换句话说,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在界面上的法线上的夹角相等。
这一规律被广泛应用于光学设备的设计和制造中。
反射现象的解释可以通过光的波动理论和几何光学理论来进行。
从波动理论的角度来看,当光线遇到界面时,一部分光线被界面上的电子振动激发,由此产生的新的波动被称为反射波。
另一部分光线则穿过界面,产生折射波。
而从几何光学的角度来看,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在界面上的法线上的夹角相等,这可以用来解释反射现象。
反射现象在光学设备的设计和应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平面镜就是利用反射现象来实现光线的反向传播和成像的。
当光线垂直入射到平面镜上时,根据反射规律,光线将沿原来的路径返回,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清晰的倒影。
另外,反射还被广泛应用于激光器、望远镜、显微镜等光学设备中,用于控制光线的传播和增强信号的强度。
除了平面镜外,反射还可以发生在其他形状的镜面上。
例如,球面镜和凹面镜都是通过曲面上的反射来实现成像的。
球面镜的反射特性可以使光线聚焦或发散,从而形成实像或虚像。
凹面镜则可以使光线发散,从而形成放大的图像。
这些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光学仪器和光学系统中,如望远镜、显微镜、摄影镜头等。
反射现象还可以用于测量和检测。
例如,反射率是指光线遇到界面时被反射的比例,可以用于测量材料的光学性质。
反射率的高低会影响材料对光的吸收和透射能力,因此在材料的选择和应用中需要考虑反射率的因素。
另外,反射还可以用于光学传感器和光学通信中,通过测量反射的强度或相位变化来获得信息或传输信号。
光学原理-发光的定义及特点

• 气体放电总伴随着光的发射
– 气体放电过程中,有的原子、分子或离子在碰 撞过程中会被激发到高能态,从而会发出光来
X* X h
• 激发还可以通过异类原子(或分子)间的 共振能量传递间接地实现
气体放电的应用
• 霓虹灯 • 日光灯 • PDP • 气体激光器 • 激光泵浦 • 紫外杀菌灯 • 投影光源 •…
器件名称 阴极射线管 节能灯
发光类型 阴极射线发光 光致发光
PDP
冷阴极荧光灯 白光LED (蓝色芯片)
光致发光 光致发光 光致发光
六、材料发光所经历的主要过程
• 激发
– 发光必须首先从外界获取能量 – 将体内的原子、分子或离子从基态激发到高能态
• 辐射跃迁
– 高能态(激发态)是一种不稳定的状态, – 粒子迟早会从激发态跃迁回基态,释放出吸收的能
课堂练习
• 激发光谱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参量 – 横坐标:激发光的波长 – 纵坐标:特定波长(或谱带)发射光的强度或光通量
• 常见的激发光谱或发射光谱的纵坐标一般为相对强度 正确 • 工程上将激发停止后发光强度降低到起始值的 10% 所需
的时间作为荧光粉的余辉时间
思考题
1、什么是发光,它有什么特点? 2、发光和热辐射有什么区别? 3、发光所经历的主要物理过程有哪些? 4、从发光经历的物理过程分析,如何才能保证日光灯具有较高的发光效率 5、列举常见的荧光粉器件,根据发光材料的激发方式说明其中发光材料的发光类型 6、什么是激发光谱,什么是发射光谱? 7、发光效率有哪三种不同的表达形式,分别说明之。 8、一种日光灯用荧光粉的量子效率为0.8,发光峰值波长为500nm,计算该荧光粉在250 nm紫外
第二章 发光的定义及特点
基本光学原理

基本光学原理第一节几何光学的基本原理几何光学的含义及其范畴;是以光的直线传播性质为基础;研究光在透明介质中传播的光学..几何光学的理论基础;就是建立在通过观察和实验得到的几个基本定律..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性对于光的实际行为只有近似的意义;所以;以它作为基础的几何光学;就只能应用于有限的范围和给出近似的结果..但这些对于了解与摄影有关的光学系统而言;已是足够的了..一、光线在几何光学中可用一条表示光传播的方向的几何线来代表光;并称这条线为光线..二、光的传播定律1.光的直线传播定律:光在均匀透明的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2.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当光线由一均匀介质进入另一介质时;光线在两个介质的分界面上被分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这两条光线的进行方向;可分别由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来表述..反射定律:反射线在入射线和法线所决定的平面上;反射线和入射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和入射角相等..在反射现象里光路是可逆的..折射定律:折射线在入射线和法线所决定的平面内;折射线和入射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入射角i的正弦与折射角r的正弦的比;对于给定的两种媒质来说;是一个常数;叫做第二媒质对于第一种媒质的折射率;在这里我们用n21来表示..前面所讲的n21是第二种媒质对于第一种媒质的折射率;叫做这两种媒质的相对折射率;即某种媒质对于真空的折射率叫做这种媒质的绝对折射率;简称媒质的折射率;用n表示..因为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与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相差很小;所以通常用媒质对空气的折射率代替媒质的折射率..n=1..光在任何媒质中传播的速度都小于在真空中的速度;所以;任何媒质的折射率都大于1..由此可以推论;光在一种媒质中传播的速度越小;这种媒质的折射率越大..两种媒质相比较如第一种媒质的折射率大于第二种媒质的折射率;则光在第一种媒质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光在第二种媒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对而言第一种媒质称为光密媒质;第二种媒质称为光疏媒质.. 当光线从光疏媒质射进光密媒质时∴Sini>Sinr i>r这时;r<i说明光线近法线折射..当光从光密媒质射进光疏媒质时∴i<r这时r>i 说明光线远法线折射..在折射现象里;光路是可逆的..光路的可逆性是几何光学中很重要的一条规律..三、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线射到两种媒质的分界面上时;入射光线一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返回原媒质产生反射;一部分进入第二媒质产生折射..反射光的强度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折射光的强度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减小..在这部分里我们主要以平面镜和球面镜这两种和摄影直接相关的事物来分析光的反射现象..1.平面镜成象1象的概念和意义..由物体上某一点发出的光线;经过媒质界面的反射;反射光线如能交于一点;相交之点叫做物体上这一点的实象..如反射光线是发散的;不能相交;而反射线的反方向延长线交于一点;直接观察光线好像是从这一点发出的;这相交点就叫做物体上这一点的虚象..一个物体是由很多个点组成的;这些点的象组成物体的象..实象可以直接用眼观察;也可以映在屏幕上显示出来..虚象只能直接用眼观察而不能映在屏幕上..2平面镜成像..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以得出发光点或物体在平面镜里的象..取物体的端点A发出的任意两条光线;反射后它们的延长线交于一点;这一点就是物体端点A的象;如图1—3所示..同样;物体的任何一点;通过做图都可以得出它所对应的象..平面镜成的是直立的虚象;物体和象分别在镜面的两侧;并以镜面为对称;象和物大小相等;左右相反..2.球面镜成象1球面镜的概念..镜子的反射面是球面的一部分时;叫做球面镜..凹面镜:用球的内表面做反射面..凸面镜:用球的外表面做反射面..顶点:镜面的中心点..曲率半径:球面镜所属球面的半径..曲率中心:球面镜所属球面的中心..主轴:通过顶点和曲率中心的直线..近轴光线:一般使用的球面镜;都是它所属球面的很小的一部分即图1—4中的θ角所对应的那部分球面;而镜前的物体又都放在主轴附近;这样射到镜面上的光线叫近轴光线..2球面镜的焦点和焦距..凹面镜:平行于主轴的近轴光线;射到凹面镜上;反射线相交于主轴上的一点;这一点叫做凹面镜的焦点;用F来表示;F是实焦点..凹面镜有实焦点说明它有会聚光线的作用如图1—5..焦点F到顶点0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表示..一个凹面镜的焦距到底有多大;用直接测量的办法所得到的结果往往误差很大;但是;球面镜的曲率半径却是很容易得知的;用简单的几何方法很容易计算出一个球面镜的曲半径..根据圆弧上任意三点可确定圆心的方法求出圆心所在的坐标;圆心到圆的外缘任意一点就是这个圆的半径;而凹面镜的焦距等于它的曲率半径的一半;因此很方便的就可得知凹面镜的焦距..分析图1—6;光AB平行于主轴;作B点的法线BC;根据光的反射定律∠CBD=∠ABC作反射线BD;BD交主轴于F..∵∠FBC=∠CBA;∠BCF=∠CBA平行线内错角相等∴∠FBC=∠BCF BF=CF等腰三角形又∵AB是近轴光线;BO之间相距很近∴BF=OF OF=CF凸面镜:平行于主轴的近轴光线射到凸面镜上;反射光线向外散开;这一现象说明凸面镜有发散光线的作用..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在主轴的一点F如图1—7所示..这一点也叫焦点;是虚焦点..OF是它的焦距;用f表示..当光从光密媒质进入光疏媒质时Sini<Sinr r>i所以光线远离法线折射..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随之增大..当入射角增加到某一值时;折射角增加到90°..入射角再增加;就没有折射现象发生了..在这种情况下;入射光线全部反射回到原媒质..这就是全反射现象.. 使全反射现象发生的入射光线的入射角叫做临界角;用字母A 表示..SinA=Sin90·n21SinA=n21由此可见;临界角是由两种媒质决定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是摄影实践中经常会遇到和利用的情况;只要我们对这一现象有一定的了解;就能在实践中避免它或利用它..四、透镜折射面是两个球面或一个球面;一个平面的透明体;叫透镜..1.透镜的种类1凸透镜..中央部分比边缘厚的透镜叫凸透镜..凸透镜能会聚光线;也叫会聚透镜..2凹透镜..中央部分比边缘薄的透镜叫凹透镜..凹透镜能发散光线;也叫发散透镜.. 2.关于透镜的一些基础概念薄透镜如果一片透镜的厚度;比该透镜两折射面所属球面半径小得很多;这片透镜叫做薄透镜..我们一般见到和使用的透镜都是薄透镜..以下所介绍的也只限于薄透镜..主光轴两个折射面球心的连线叫做透镜的主光轴..光心:在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点叫光心;射入透镜的光线通过光心;光进行的方向不改变;即射出透镜的光线和射入透镜的光线保持平行..副光轴:通过光心的其它直线叫副光轴..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跟凸透镜主轴平行的平行光束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轴上的一点F;叫凸透镜的主焦点;主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平行光可以从凸透镜的两方入射;所以在它的两方各有一个主焦点F1和F2;因此有相对应的两个焦距f1和f2..只要透镜两边是相同的媒质;f1=f2=f如图1—8..跟主轴成一定角度与某一副轴平行的平行光束;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副轴上的一点;叫副焦点..很明显副焦点有很多..对于近轴光线;副焦点都在通过主焦点与主轴垂直的平面内;这个平面叫做焦平面如图1—8..每个凸透镜都有两个焦平面..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凹透镜和凸透镜相似;也有主焦点、副焦点和焦平面..所不同的是凹透镜发散光线;平行光束经过它的折射散开的光线不能交于一点;而在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交于一点F;这一点也叫焦点;是虚焦点;从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f如图1—9..一般为区别焦点的实虚;凸透镜的焦距取正值;凹透镜的焦距取负值..3.透镜成象规律1凸透镜成象..凸透镜成象可运用几条特殊光线来描述:经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方向;平行于主轴的近轴光线折射后通过焦点..通过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轴..求一发光点S的象S’..求一物体AB的象A’B’..u和f是正值;如果v是正值;象就是实象;v是负值;象就是虚象..凸透镜成象公式是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关系得出的..同理也可得出放大率公式..放大率公式:结合上图可知式中:U=OB 叫物距;V=OB’叫象距;f=OF是焦距..当K>1时;说明象比物长;当K<1时;说明象比物短..2凹透镜成象..凹透镜成象可用以下几条特殊光线来描述:经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方向..平行于主轴的近轴光线折射后;它的反方向延长线交于虚焦点..通过虚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轴..凹透镜成象作图法如图1—13、1—14..因透镜有两个焦点;作图时必须注意什么情况要用哪一侧的焦点;所以凹透镜应特别注意求一发光点S的象S’;求一物体AB的象A’B’..凹透镜成象公式:式中u是正值;v和f是负值放大率公式:凸透镜的成象公式和凹透镜的成象公式以及放大率公式是完全相同的..因此;这两个公式只要在不同的情况下u、v、f取不同的符号即能适应两种透镜各种情况..一般将实物放在镜前;因此u取正值..f的正负;决定于焦点的实虚..凸透镜:f>0;凹透镜:f<0..V的正负;决定象的实虚..V>0:成实象..V<0;成虚象..3透镜象的各种情况凸透镜:凸透镜的成象情况可用表1—1说明:表1-1在第5种情况中;u=f;v=∞;可以说在无限远成象..u=f是凸透镜成实象和成虚象的分界点..凹透镜:实物放在凹透镜前无论什么地方都成正立缩小的虚象..第二节色度学原理色度学确切的讲它是研究人眼对颜色感觉规律的一门科学..每个人的视觉并不是完全一样的..在正常视觉的群体中间;也有一定的差别..目前在色度学上为国际所引用的数据;是由在许多正常视党人群中观测得来的数据而得出的平均结果..就技术应用理论上来说;已具备足够的代表性和可靠的准确性..一、颜色的确切含意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把颜色归属于某一物体的本身;把它作为某一物体所具有的属于自身的基本性质..比如人们所常讲的那是一块红布;那是一张白纸等等..但在实际上;人们在眼中所看到的颜色;除了物体本身的光谱反射特性之外;主要和照明条件所造成的现象有关..如果一个物体对于不同波长的可视光波具有相同的反射特性;我们则称这个物体是白色的..而这物体是白色的结论是在全部可见光同时照射下得出的..同样是这个物体;如果只用单色光照射;那这个物体的颜色就不再是白色的了..同样的道理;一块红布如果是我们在白天日光下得出的结论;那同样是这块布在红光的照射下;在人们眼中反映出的颜色就不再是红色的而是白色的..这些现象说明;在人们眼中所反映出的颜色;不单取决于物体本身的特性;而且还与照明光源的光谱成分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说在人们眼中反映出的颜色是物体本身的自然属性与照明条件的综合效果..我们用色度学来评价的结论就是这种综合效果..二、色彩三要素任何色彩的显示;实际上都是色光刺激人们的视觉神经而产生感觉;我们把这种感觉称之为色觉..色别、明度和饱合度是色彩的三个特征;也是色觉的三个属性;通常将色别、色彩明度和色饱合度称为“色彩三要素”..1.色别色彩所具有的最显着特征就是色别;也称色相..它是指各种颜色之间的差别..从表面现象来讲;例如一束平行的白光透过一个三棱镜时;这束白光因折射而被分散成一条彩色的光带;形成这条光带的红、橙、黄、绿、青、蓝、紫等颜色;就是不同的色别..从物理光学的角度上来讲;各种色别是由射入人眼中光线的光谱成分所决定的;色别即色相的形成取决于该光谱成分的波长.. 我们所讲的光是电磁波谱中的一小部分;波长范围大约为400~700毫微米;在这个范围内各种波长的光呈现出各种不同的色彩..在自然界中所呈现出的各种色彩大都是由不同波长和强度的光波混合在一起而显示出来的;有的则是某个单一波长的固有特性色彩..总之;色别就是指不同颜色之间质的差别;它们是可见光谱中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在视觉上的特有标志..2.明度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每一种颜色在不同强弱的照明光线下都会产生明暗差别;我们知道;物体的各种颜色;必须在光线的照射下;才能显示出来..这是因为物体所呈现的颜色;取决于物体表面对光线中各种色光的吸收和反射性能..前面提到的红布之所以呈现红色;是由于它只反射红光;吸收了红光之外的其余色光..白色的纸之所以呈现白光;是由于它将照射在它表面上的光的全部成分完全反射出来..如果物体表面将光线中各色光等量的吸收或全部吸收;物体的表现将呈现出灰色或黑色..同一物体由于照射在它表面的光的能量不同;反射出的能量也不相同;因此就产生了同一颜色的物体在不同能量光线的照射下呈现出明暗的差别.. 白颜料属于高反射率物质;无什么颜色掺入白颜料;可以提高自身的明度..黑颜料属于反射率极低的物质;因此在各种颜色的同一颜色中黑除外掺黑越多明度越低..在摄影中;正确处理色彩的明度很重要;如果只有色别而没有明度的变化;就没有纵深感和节奏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没层次..3.饱和度饱和度是指构成颜色的纯度;它表示颜色中所含彩色成分的比例..彩色比例越大;该色彩的饱和度越高;反之则饱和度越低..从实质上讲;饱和度的程度就是颜色与相同明度有消色的相差程度;所包含消色成分越多;颜色越不饱和..色彩饱和度与被摄物体的表面结构和光线照射情况有着直接的关系..同一颜色的物体;表面光滑的物体比表面粗糙的物体饱和度大;强光下比阴暗的光线下饱和度高.. 不同的色别在视觉上也有不同的饱和度;红色的饱和度最高;绿色的饱和度最低;其余的颜色饱和度适中..在照片中;高饱和度的色彩能使人产生强烈、艳丽亲切的感觉;饱和度低的色彩则易使人感到淡雅中包含着丰富..三、三原色和三补色之间的关系自然界中各种物体所表现出的不同色彩;都是由蓝色、绿色和红色光线按适当比例混合起来即作用不同的吸收或反射而呈现在人们眼中的..所以;蓝色、绿色和红色就是组成各种色彩的基本成分..因此我们把这三个感色单元称为三原色..三原色的光谱波长如下:435.8Nm波长约400~500毫微米的范围属蓝光范围;546.1Nm波长约500~600毫微米的范围属绿光范围;700Nm波长约600~700毫微米的范围属红光范围..这三个原色的光波在可见光光谱中各占三分之一..三个原色中的一个与另外两个原色或其中一个原色等量相加;就可得到其它的色彩;其规律可用下式表示:由此可见;三原色的构成和叠加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1.自然界的色彩是由三原色为基本色构成的;三原色按不同的比例相混合可以合成出自然界中的任何颜色..2.蓝、绿、红这三种原色是互相独立的;它们中的任何一种颜都不能用另外两种颜色混合得到..3.三种原色的混合比例决定色别..4.混合色光的亮度等于各原色光的亮度和..根据上述色光叠加的规律;我们分别将123式代入到4式中..可得由R+G=Y得 R=Y-G55代入4得Y-G+G+B=WY+B=W 黄光+蓝光=白光由R+B=M得 R=M-B66代入4得M-B+G=B=WM+G=W 品红光+绿光=白光由 G+B=C得G=C-B77代入4得R+C-B+B=WR+C=W 红光+青光=白光两种色光相加后如果得到白光;则该两色光互为补色..与蓝光、绿光和红光互为补色的三色光分别为黄色、品红光和青光..我们通常称这三色光为“三补色”..这三个补色;在可见光谱中;各约占三分之二..第三节亮度与照度摄影离不开光线;光的本质实际上就是以光源发射出的能被人眼看到的辐射能..摄影镜头实际上是一个收集光能并把景物清晰的成象在感光胶片上的工具..而真正需要在光能量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变化的是感光胶片;照相机只不过是一台控制光通量的阀门..怎样才能控制好这台起阀门作用的机器;使得感光胶片上所得到的光能恰到好处的使感光乳剂发生变化呢光讲要正确的曝光;这个概念实际上是很模糊的..要科学的解答这个问题;就应从光的本质和表示光能强度等方面有一个了解..通过对色度学原理的介绍;我们知道光的本质是在整个电磁频谱中的一小部分;波长范围约为400~700毫微米..我们知道电磁波是同热能、电能一样也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所以;光具有光能也是不容置疑的了..有一个小实验可以证明光是具有能量的..将一片硅光电池的两极接上一只电流表;当没有光照在硅光电池上时;电流表指针指示为零;当把一束光照在硅光电池上时;电流表的指针偏移..根据实验和能量守恒规律可以说明;当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移时;说明有电流通过电流表;这个电流从哪里来;无疑是从光电转化元件硅光电池中来;硅光电池中的电流从何产生;那就是光能使硅电池内部的电子发生了流动..所以说光也是能量的一种表现方式.. 光既是一种能量的表现形式;就必然有度量它强弱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我们所要讲的亮度和照度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一、亮度与照度的概念在讲亮度与照度前;我们先引进几个相关的物理量..1.光通量:光通量是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辐射能量;用符号Ω表示..在光度学中它是按强弱来度量的一种辐射能;以“流明”为单位..2.立体角:立体角是球面上任一面积相对球心所张的角度;用符号Ω表示..S:球面上任一球面积R:球的半径单位:立弧立体弧度3.发光强度:发光强度是光源发出的光能量在观察方向上的强弱程度;用单位立体角范围内发出的光通量来度量;用符号I表示..发光强度的单位称为“烛光”..下面我们就介绍一下什么叫亮度;什么叫照度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18..亮度是发光物体表面或被照射物体的反光表面;在人眼观察方向所看到的亮暗程度..用符号B表示..在这里S表示发光表面的面积;α代表观察方向与发光表面垂线的夹角..面积上接收到的光通量来度量..用符号E表示..S:表示被照明面积的大小照度的单位称为“勒克斯”流明/米2 LX..二、常见物体照度和亮度表三、常见的光源亮度表。
光学 第3章 几何光学的基本原理

(1) 偏向角
i1
又
i2
i2
i2 '
i1'i2
A
'
i1 i1' A
(2) 最小偏向角0
当i1改变时 、i1'均随之而改变,当 i1 i1'时,偏向角取最小 0。
0 2i1 A
A
此时在棱镜内传播的光线平行于底边,有:
i2
i2 '
A 2
,i1
i1'
0
2
A
2. 棱镜的折射率
3、折射定律:(1) 折射线在入射线和法线决定的平面内; (2) 折射线、入射线分居法线两侧; (3) 折射角和入射角满足斯涅尔定律:n1sini1=n2sini2
i1 i1'
n1
n2
i2
7 反射和折射定律光路图
3、光的独立传播定律:几个光源发出的光在空间传播并相遇后, 它们将各自保持自己原有的特性(频率、波长、偏振状态)沿原来 的方向继续传播,互不影响。 4、光路可逆原理:当光线的方向反转时,它将逆着同一路径传 播,称为光路可逆原理。
i2 i2
A2 x2,0
i1 i1
B2 n2
x
n1
晰,像的深度由上式确定,y‘ 叫做像似深度 ,y是物的实际深度。
20
(3)像散现象:当i1≠0,即入射光束倾斜入射时,折射光线会发生像散现象。如沿 着倾斜的角度观察水中的物体时,像的清晰度由于像散而被破坏。
例1: 使一束向P点会聚的光在到达P点之前通过一平行玻璃板。如果将玻璃板 垂直于光束的轴竖放,问会聚点将朝哪个方向移动?移动的距离为多少?
A1 A2
P
P'
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熾燈的發光原理
• 燈絲置於真空或注有 惰性氣體之玻璃泡中, 燈絲兩端經引出線接 於燈帽上,另一端接 於底部的圓板,以錫 焊接,燈絲以鉬金屬 製成之吊線支撐。 • 特性:當施加的電壓 超過其額定電壓時, 電壓愈高,燈泡亮度 愈亮,但使用壽命減 少;若施加的電壓愈 低,燈泡亮度愈弱, 但使用壽命延長。
光學原理
光的反射
• 射向鏡面的光線為 入射線,反射出來 的光線稱為反射線。 • 法線是入射線與反 射線交點處與反射 面(鏡面)垂直的 線。 • 入射線與法線的夾 角稱為入射角。 • 反射線與法線的夾 角稱為反射角。
光的折射
(n1sinq1=n2sinq2)
• 反射波滿足反射定律: 入射角=反射角。 • 折射現象則起源於波 在不同介質內不同的 行進速率。如右圖, 抵達A處的波前已經 準備進入新介質,而 B處的波前仍然在原 介質中行進。 • 由於不同介質內行進 速率不同,經過Δt 時 間,當B處波前抵達 介面邊界D點時,A 處波前已經行進至E 點。
光的色散
• 不同頻率的色光相對於介質的折射率並不相同, 太陽光本身包含有不同顏色(頻率)的色光。 • 因此太陽光產生折射時,不同顏色的光線因折射 角不同 而分開,於是形成色散現象,如下圖!
海市蜃樓的Leabharlann 因• 如圖顯示海市蜃樓發生時,光線所走的路徑。假 設有個綠洲,它在 A 點發出的光線被空氣折射, 走一條彎彎的路徑。在 B 點,光線發生全內發 射,使光線往上走。之後,光線再次被空氣折射, 最後光線會進入站在 C 點那觀測者的眼睛,使 他形成錯覺,誤以為綠洲很接近他呢!很久以前, 人類便發現了全內反射,更把這個現象加以應用, 例如光纖、單鏡反光照相機和雙筒望遠鏡都應用 了全內反射的原理。
發光二極體(LED)
發光二極體正如它的名稱所示,當它受 激時可對外發出可見光。發光二極體並非 以鍺或矽所製造,通常係以砷磷化鎵或磷 化鎵所製成。因所用於製造的材料不同, 則其放射光的波長也不同,顏色自然不同。 由砷磷化鎵發出的為紅色光 ,而磷化鎵 則在黃色與綠色之間。LED主要應用為指 示燈與顯示器,其符號及常 見的 LED 如 下圖:
• 至於少部份又被反射回水滴內的光線, 第四 次遇到水滴與空氣的邊界時,依然大部份會被 折射出去。 這些光線因為射向天空,因此在 地面上的人並無法看到。但是另一束從水滴下 方射入的光線,經過「折射-反射-反射-折射」 的歷程後便會射向地面。 這些分散的光束很 可能形成所看到的「霓」。
光的全反射現象
當光由較密的介質 (折射率 n 值較大者 n1 ) 射入較 疏的介質 (折射率 n 值較小者 n2) 時, θ2 會大於 θ1 , 雖然入射角 θ1 可能是介於法線和介面間的任何角 度 (0 ≦ θ1 ≦ 900) , 然而折射角 θ2 達到 90 度後, 無法呈現光進入較疏介質的折射情形而全部反射 回原入射的較密介質中, 波的這種現象就稱之為 「全反射 」。
日光燈之發光原理
• 燈管內之燈絲通以電流供給大量自由電子, 在啟動器產生瞬間高壓,以推動電子高速 移動,產生放電。當放電瞬間立即將燈管 兩端之電壓降低,並切斷燈絲之電流。
日光燈的附屬裝置
• 啟動器:係將小玻璃泡抽真空後注入小量之氦、 氖、氫等氣體,並裝上突有氧化鋇的雙金屬片及 一個固定電極而成。日光燈未啟動前兩電極是分 開的,當啟動日光燈時,外加電壓施於兩電極間 即產生發光放電,其產生之熱量使雙金屬之可動 電極伸展,與固定電極接觸。 • 安定器:在日光燈啟動瞬間產生高壓使燈管點亮, 當燈管亮後可限制燈管電流,避免燈管燒毀。
電漿球點亮日光燈
• 電漿球為使用變壓 器產生高頻且高壓 的電壓,使得球內 低壓氣體產生放電 火花,因在表面有 很強的電場,能激 發日光燈內的氣體, 產生放電現象。 • 人體具有接地效果, 所以日光燈管會亮 的部分,只有電漿 球和手之間。
海市蜃樓發生時,光線所走的路徑。
彩虹的形成
• 當太陽所在天空中行進遇到細小的水滴時,極 少部份的光線會反射回空氣中,大部份光線會 折射進入水滴內。由於不同『顏色』的光線在 水滴表面折射時偏向的程度不同, 於是水滴 內不同顏色的光線便被稍微分開。當光線第二 次遇到水滴與空氣的邊界時,大部份的光線會 很快又折射出去。直到第三次遇到水滴與空氣 的邊界。此時大部份被折射出去的光線, 因 為經過兩次折射不同顏色的光線分得更開, 有可能會形成我們所看到的「虹」。
電漿球的迷思
• 電漿球內充填著低 壓的惰性氣體,中 央金屬球接上高電 壓,通常是高頻交 流電或高頻脈衝式 直流電,其電壓高 達數千至一萬伏特, 頻率則可能高達數 十千赫,但電流小, 可能小到一毫安培 以下,因電流小, 人體不會有電擊的 感覺。
電漿球的顏色
• 電漿球內填充的氣體為氪或氙與氖的混合 氣體,氪、氙使球內的光看起來比較像閃 電的形狀,而非氣流形狀。電漿球通電時, 在中心金屬球與玻璃外殼之間會有電流通 過,帶電粒子撞擊到球內氣體時,會發出 各種顏色的光線,這一點和霓虹燈(氖燈) 非常類似。球內填充的氣體種類不同,光 線的顏色也不同,例如: 氦-淡黃到橙; 氖-暗紅到橙;氮-白或粉紅或橙;氬- 紫;氪-白或灰,低壓時綠;氙-藍白或 藍灰 除氣體種類外,電流大小及球內氣 壓也會影響電漿球發出的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