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语言特色
陶渊明诗歌的语言特色

陶渊明诗歌的语言特色
陶渊明诗歌的语言特色:
陶渊明诗歌的语言特色:平淡自然、情真味永;浑融完整,意境深远;语言质朴,生动精妙;题材广泛,特点多样。
陶渊明的诗歌大都,是追求自然美,求真善美,从中体现自我的生活情趣和超脱的心境。
诗歌特点一:平淡自然、情真味永。
陶渊明的诗歌平淡自然,无论在叙事、写物还是描景上都是朴质无华的。
诗歌的内容贴近生活,思想感情非常的浓厚真切。
陶渊明的诗歌题材以田园生活为主,描写的都是生活中的寻常小事,虽平平淡淡,读起来却有滋有味。
诗歌特点二:浑融完整,意境深远。
陶渊明诗中,有许多描写景物的句子。
这些句子用白描和写意的手法,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写的诗意盎然,丰富了读者的想象,好像在读者面前展示了一幅生动有趣、意境深远的画面。
诗歌特点三:语言质朴,生动精妙。
崇尚自然是陶渊明的核心思想,在诗歌的著作中当然也不例外。
他的语言质朴实在,不娇柔不造作。
就如同本人一样,陶渊明在仕途上始终保持着品德节操的纯洁。
因人格的坚定与生活体验高度合一,创作出来的诗句就很有感染力。
诗歌特点四:题材广泛,特点多样。
陶渊明的诗歌可以分为五大类,有田园诗、咏怀诗。
咏史诗、行役诗和赠答诗。
田园诗和咏史诗是陶渊明的主要创作,也是他成就的代表。
田园诗表达的是陶渊明向往追求的田园生活,抒发了悠然自在、知足淡泊的思想情感,体现了陶渊明追求真的人生哲理;咏史诗是陶渊明继承了古典诗歌的传统,在咏史的同时又抒发情怀,展现了一种大气豪迈的特点。
伊沙诗歌的语言特色分析

伊沙诗歌的语言特色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富有诗意的语言:伊沙的诗歌采用了富有诗意的语言,强调了抒情的思想,充满了对生活的感慨。
例如,“流水奔流,走向自由之地;风起云涌,拂去心灵的尘埃;星空闪烁,照耀生命的神奇;花开草长,滋润心田的春色。
”等等。
2. 深刻的思想:伊沙的诗歌深入探讨了人生的真谛,探索了宇宙的奥秘,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
例如,“太阳升起,万物生机;月亮明辉,指引梦想的路;大地沃土,容纳多彩的生命;风中绿草,洗刷心灵的污浊。
”等等。
3. 感染力的表达:伊沙的诗歌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又有感染力的表达。
他的诗歌把抽象的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给读者以深刻的体验,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会到作者想表达的思想。
例如,“太阳出来,饱满的希望;月亮归来,勇敢的追求;大地滋润,幸福的祝福;风中芬芳,温柔的拥抱。
”等等。
简述长恨歌的语言特色

简述长恨歌的语言特色
《长恨歌》的语言特色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简练明快:《长恨歌》的语言风格清新、简练,用词精
准、传神,表现出诗人的高超技巧。
诗中的句子短小精悍,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形象生动,富于感染力:《长恨歌》中塑造了许多生动的形
象,诗人通过形象的描绘,将读者带入到情境之中。
诗中的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增强了形象的感染力,使读者产生共鸣。
3.叙事与抒情相结合:《长恨歌》是一首叙事诗,诗人以历史人
物和传说为背景,叙述了一段动人的爱情故事。
在叙事的过程中,诗人也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感受,使诗歌充满了抒情色
彩。
4.押韵工整,对仗工巧:《长恨歌》是一首格律严谨的诗歌,诗
人运用了各种韵律和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优美动人。
诗中的对仗工整巧妙,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5.细腻描绘,情感真挚:《长恨歌》中描绘了许多细腻的情感和
场景,诗人通过这些描绘,将读者带入到故事之中,感受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这种真挚的情感表达,让人深受感动。
综上所述,《长恨歌》的语言特色丰富多样,既有叙事与抒情的结合,又有形象生动、押韵工整、对仗工巧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这些语言特色共同构成了《长恨歌》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其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诗歌语言特色常见术语

诗歌语言特色常见术语一、清新自然。
清新自然的诗歌语言就像清晨带着露珠的花朵,给人一种纯净、质朴的感觉。
像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简单几笔就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夏日小景。
这里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用最平常的字眼,却把初夏池塘那种清新、灵动的画面展现得淋漓尽致。
就好像我们走在乡间小路上,看到这样的景色,随口就能描述出来一样,自然得不能再自然了。
这种风格的诗歌读起来特别舒服,就像喝了一杯淡淡的清茶,唇齿留香。
二、平淡质朴。
平淡质朴的诗歌语言那可是相当接地气。
它就像是邻家大爷跟你唠家常一样,说的都是最实在的话。
陶渊明的诗就有这个特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你看,没有什么高深莫测的词儿,就是很直白地说在东边的篱笆下采菊花,一抬头就看到南山了。
但是这种简单里面却有着很深的意境,让人能感受到诗人那种悠然自得的心境。
就像我们平时生活中的一些小事,看似平淡无奇,但是细细品味,却能发现其中蕴含的美好和哲理。
三、绚丽飘逸。
绚丽飘逸的诗歌语言就像是一场盛大的烟花表演。
李白的诗很多都有这种特色,像“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哇塞,这描写瀑布的句子简直太震撼了。
“三千尺”那是极度的夸张啊,把瀑布的壮观描绘得如同神话一般。
还有“银河落九天”,就好像把天上的银河都扯下来了,这种想象真是天马行空。
整个诗句用词华丽又充满了浪漫的想象,读起来就感觉自己的思绪都跟着飘起来了,像仙人在云端漫步一样。
四、含蓄委婉。
含蓄委婉的诗歌语言就像一个蒙着面纱的美女,让人捉摸不透又充满好奇。
李商隐的诗常常是这种风格,“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这表面上是在说见面不容易,分别也痛苦,春天的风无力百花凋零。
但实际上呢,这里面可能蕴含着诗人对爱情的无奈,或者是对人生境遇的一种感叹。
这种诗不会把话直接说透,就像给你一个谜语,让你自己去琢磨其中的深意。
你得反复咀嚼,才能品出其中的味道来,就像慢慢剥开一颗神秘的糖果,每一层都有新的发现。
诗歌语言风格(语言特色)

诗歌语言风格(语言特色)诗歌是一种富有感情、意境和审美的艺术形式,其通过语言的运用来传递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而不同的诗人和不同的诗歌作品都有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如何理解和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便成为了诗歌鉴赏和创作的重要内容。
一、语言表现力诗歌正是通过语言力量所体现的意境、情感和审美价值,因此语言表现力是诗歌语言的重要特色之一。
语言的美感往往体现在诗歌的韵律、节奏、音韵、对仗和字义的运用上。
例如,唐代诗人李白的《将进酒》中“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句词语轻盈动听,流畅自然,自然回转让人回味无穷,表达了饮酒畅快的豪放心情。
二、语言音韵语言的音韵是指语音和音调,是诗歌语言中的重要元素之一。
诗歌语言的运用在音韵上往往体现出稳健优美、悠扬和富有节奏感的特点。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两句汉字的韵脚交叉,听起来十分流畅和悦耳。
三、语言形象语言形象是指语言能够通过联想和比喻的手法,将抽象的思想具象化,让人们感同身受。
通过形象的比喻和联想,诗歌能够更好地表达情感和思想,引发读者共鸣。
例如,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中,诗句“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两句诗语像春日之景一般流畅,富有韵律感,给人以美妙的勾勒感。
四、语言感染力语言的感染力是指诗歌语言能够激发读者的共鸣、感情和思考。
通过对诗句中情感和思想的真实和深入的描写,诗歌能够唤起读者的思考和联想,激发他们的共鸣和反思。
例如,现代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通过对具象事物的引申,唤起了读者对于人性、亲情和生命的反思和情感。
总之,诗歌的语言特色在于其独特的语言方式和运用,包括语言表现力、音韵、形象和感染力等方面。
通过对诗歌语言的深入理解和分析,可以更好地欣赏和创作优秀的诗歌作品。
古典诗词的常见语言风格

古典诗词的常见语言风格一、语言风格1.平淡(平实质朴、朴实无华、冲淡自然、多用口语)即语言不着意修饰,不堆砌典故。
特点: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首推陶渊明。
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平淡之中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
如袁枚的《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此诗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既绘苔之形,又显苔之神,更写出了诗人的人格精神。
王维的山水诗有闲、静、淡、远的特点,他是冲淡派大师。
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
”(《鸟鸣涧》)“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鹿砦》)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人间的纷争,没有外界的纷扰,只有大自然的宁静,山水花鸟的生机。
诗人尽情地消受着、欣赏着、陶醉着,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变成了大自然的有机体了。
诗人笔下的大自然,无不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回旋着诗人的声音,震荡着诗人的灵魂,因此,大自然已被人格化了。
诗人笔下的大自然,就是诗人自己,它反映了诗人冲淡的心情。
诗人自己已消融在大自然中了。
其它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温庭筠《商山早行》2.清新(清新自然、清幽淡雅)即人们所说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特点: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如陶渊明,王唯,孟浩然。
孟浩然:诗歌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
孟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
如《过故人庄》、《春晓》等篇,淡而有味,浑然一体,韵致飘逸,意境清旷。
《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打成一片,这是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恬淡的艺术美与淳朴的生活美深深融在字里行间。
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诗歌鉴赏之语言风格

叙:这首诗多用口语,自然流畅,朴实无华。析:
一二名句“人道”、“侬道”,纯用口语,生活气息
浓烈。 三四句用语夸张,想象奇特,焕发着积极浪
漫主义的光彩,语言明朗率真。评:诗人以浪漫主义 的彩笔,驰骋丰富奇伟的想象,创造出雄伟壮阔的境 界,读来使人精神振奋,胸襟开阔。
诗歌鉴赏之语言风格
什么是语言风格? 诗歌总体语言的特色,包括 一句话或者全篇的语言特色。
一、含蓄与质朴
含蓄: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 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 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 如梦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红”分别借代绿叶和红花;“肥”和 “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词人惜花, 为花悲喜,为花醒醉,为花憎风恨雨,实际是含蓄 地表达了青春韶光短暂、好花不常的惋惜之情。
能用来答语言风格的词一般有:
• • • • • 清新自然、朴实无华 华美绚丽、明白晓畅 多用口语、简练生动 婉约缠绵、委婉含蓄 雄浑豪放、慷慨悲凉
分析语言特色类答题: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 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豪放:指直率而有气势。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将滚滚长江与历史长河融于一体,凸现了历史 荡涤千古风流的奔放气势。使读者体味到作者 兀立江岸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
宋词分类 代表人物 内容 艺术风格
豪放派
苏轼 辛弃疾 视野开阔 广阔的社会生活 关西大汉持铜琵 琶、铁绰板唱大 江东去,
诗歌语言特色

诗歌语言特色诗歌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具有独特的语言特色。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诗歌语言特色:1. 韵律和节奏:诗歌通常以韵律和节奏为基础构建,通过有规律的音韵和音节的排列,创造出美感和韵律感。
诗歌中的韵律和节奏可以通过押韵、重音、断句等手法来表达。
2. 比喻和象征:诗歌常常使用比喻和象征来表达抽象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将一个事物或概念与另一个事物进行类比,诗人可以创造出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的形象和意象。
3. 简洁而精炼:诗歌追求言之有物,形式上追求简洁而精炼。
诗人借助有限的词语和句子,通过精确而有力的表达,传达出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4. 隐喻和意境:诗歌经常使用隐喻和意境来传递抽象的情感和意义。
通过隐喻的使用,诗人可以用一种简练的方式表达出复杂的思想和情感,创造出深邃而富有启发性的意境。
5. 夸张和夸示:诗歌常常使用夸张和夸示的手法来加强表达的效果。
通过夸张的修辞手法,诗人可以突出表达的内容,增加诗歌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6. 语音和语义的双重运用:诗歌在运用语言时,不仅注重语义的传达,还注重语音的韵律和美感。
通过音节的选择和排列,诗人可以创造出丰富的声音效果和音乐感。
7. 图像化的表达:诗歌常常借助形象化的语言表达,通过描绘具体的景象、情感和意象,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更为生动和直观的画面和情感。
8. 多样的修辞手法:诗歌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的效果。
这包括比喻、拟人、排比、倒装、反复等等。
修辞手法的运用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使其更加生动、富有感染力。
9. 独特的词语选择:诗歌中常常运用独特而精确的词语,通过词语的选择和搭配,传递出深刻的情感和意义。
诗人追求用最恰当的词语来表达所要表达的情感或意象,使诗歌更加丰富和有力。
10. 感官的体验:诗歌常常通过感官的描写来唤起读者的感官体验。
通过形容色彩、声音、味道、触感等感官细节,诗人能够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到文字所表达的情感和景象。
11. 约定俗成的诗歌表达方式:在不同的文化和传统中,诗歌有着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赏诗歌语言学案(一)
【复习目标】
1.明确诗歌语言特色。
2.掌握鉴赏诗歌语言的方法
3.掌握鉴赏诗歌语言的答题步骤并规范组织答案。
【考点解读】
一、说明对诗歌鉴赏的要求是:
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诗歌语言鉴赏题目类型
考查方式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
①这首诗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
②谈谈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③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④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学习过程】
学习活动一:自主学习,必备知识
1.诗歌语言特色包括
、、、、、、、。
语言风格主要包括、。
、。
、。
、。
、。
、。
、。
2.说说下列诗歌各体现什么语言特色?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
3. 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所谓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人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
文人的语言风格体现了文人的个性,掌握文人的语言风格是另一层面上的知人论世。
学习活动二:探究学习,完成例题,总结概括鉴赏语言的方法和步骤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请从语言风格角度赏析这首诗
宫词(朱庆馀)
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1.自主尝试写出答案:
2.总结鉴赏方法: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征人怨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自主尝试写出答案:
2.总结鉴赏诗歌语言的答题步骤: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学习活动三:学以致用,巩固训练
1、一言一行总关情,言行身份要留意
春怨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简要分析本诗的语言特色。
答:
示秬秸①
张耒
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
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注:①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
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
题目: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
【高考链接】
(2018•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学习活动二】答案
1、《宫词》
答:《宫词》语言风格含蓄。
||诗中宫女含情不吐,欲说还羞。
她们不说宫廷中的黑暗恐怖,不说被关锁在宫中的痛苦,诗人只写她们在会学舌的鹦鹉面前不敢说话,从而表达了宫女们幽怨暗恨和如履薄冰的恐惧心理。
||把主旨表达得委婉含蓄。
2、《征人怨》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慷慨悲凉,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塞等边塞地名,写征人的戍边生活。
“马策”即马鞭。
“刀环”,刀柄上的铜环。
马策,刀环虽小而微,足以引起对征戍之事的一系列联想,我们不仅看到征戍之地的寒苦与荒凉,也可以感受到征人转战跋涉的苦辛。
征人的怨情也跃然纸上。
(1)考查方式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
①这首诗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
②谈谈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③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④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2)解答分析:
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等。
这类题最好能知人论事,因为不同的作者语言风格不一样,如李白雄浑飘逸,而杜甫则是沉郁顿挫。
但有时候我们不熟悉作者也可以从诗中读出语言风格,有的晓畅明快,有的民歌风味十足,有的口语化很浓等等。
(3)答题步骤:
①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简练传神、凝练沉郁、入木三分、炼字精巧、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庄谐俱见……);
②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③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名语言特色)+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析感情(指出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学习活动三】
1、《春怨》答案
答:此诗的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
“黄莺儿”这一儿化音的使用,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
三、四句用质朴的语言表明是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
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2、《示秬秸》
【答案】要点一:平实,没有华丽辞藻,明白如话,通俗浅显。
举例:“捧盘出户”,“市楼东西”等等,均无任何修饰之语。
要点二:有韵味,写景、叙事,蕴含丰富。
举例:开篇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描画出了清冷空寂的景色,透露出作者对卖饼儿生活际遇的同情和关怀。
其他如“人未行”的空寂街景、“忧饼冷”的心态表露,均语浅而意深。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典诗歌语言的鉴赏。
诗歌风格不仅要从大处来分,更要从小处来论,不仅要论及技巧与方法,还要顾及语言。
在诗歌语言鉴赏中,要熟悉如下模式:总述诗歌的语言风格;结合诗歌内容及思想感情进行具体阐述;用精炼的语言(答题术语)归纳该诗的语言特点。
本题题干中答题的指向性非常明确,赏析“平实而富有韵味”这两种语言风格,思考的方向围绕“写景叙事”,在答题时可以先点明风格,再结合诗句分析,最后点明效果。
【高考链接】
【答案】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
【考点】炼字、关键字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
【解析】本题考查“酒”的作用,结合诗歌第二联,“酒为旗鼓”“势从天落银河倾”可以看出运用比喻修辞,为下文积蓄了气势。
“须臾收卷复把酒”瞬间就完成草书,又端杯饮酒,就像打了一场胜仗,消除国难,恢复了太平,感觉酣畅淋漓,表现了其踌躇满志。
故答案为:D;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
【点评】本题考察内容侧重句意理解和情感赏析,比较基础,难度不大。
考查意象的作用,属于常考题型,难度属于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