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施工中生态环保对于现代堤防工程的意义_0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建设意义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建设意义摘要:水利工程具有的意义和作用都十分重要,对其实施有效建设,有助于推进我国的经济发展进程,有利于促进人类进步。
现如今,我国水利工程的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但在多数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会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使得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如何有效保护生态环境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意义水利工程是人类社会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基本形式,是保障社会生产生活基本用水,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路径,通过水利工程建设,还能够有效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改善区域自然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但是,水利工程建设会对生态环境体系不同部分产生不同形式的影响,分析影响产生的具体作用机制,对工程建设进行优化和改进,是相关研究和建设活动需要重视的基本问题。
1.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作用机制1.1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于水利工程而言,无论规模大小,在建设和运行中,必然会使当地水文和地理环境改变,进而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这些影响主要集中于以下方面:一是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在大量使用钢筋混凝土,并且改变原有水域流量或方向的情形下,对水域生物生存生长造成影响;二是对局部范围内气候特征的影响,由于施工过程中不同建筑材料的应用,改变了施工现场周边环境湿度,进而造成微气候环境的变化;三是对土壤环境的影响,以德州区域范围内的水利工程建设为例,对冲积平原土壤结构会造成明显影响,也会对植物生长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四是对水生生物环境造成影响,甚至导致部分水生生物在该地区的消耗,进而使得以水生生物为食的动物生存困难。
1.2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作用路径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因此在具体作用路径方面也有所不同。
作用发生的首要层面是水利工程设计的科学与否,也就是在水利工程建设方案规划与设计环节,是否能够综合考虑河流与水文情况、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气候条件、建设技术方案、生态环境控制指标及建设环节等方面的具体因素。
水利工程生态保护

水利工程生态保护水利工程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因此,水利工程的生态保护成为了当今社会的关键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生态保护的必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生态保护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和运营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生态破坏:水利工程在修建过程中需要占用大量土地、水资源和植被,这些都会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例如,大坝的建设会改变河流的水文条件,导致河床下降,生态环境恶化。
2. 水生生物生境变化:水利工程的修建和运营会改变河流水质和水温,进而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条件。
鱼类、水生植物等生物资源的减少,直接影响到水域生物的种群结构和生态平衡。
3. 河流自然迁移受限:水利工程的建设会限制河流的自然迁移能力,造成河道侧破坏加剧、洪水泛滥等问题。
这些问题进一步导致了土壤侵蚀、水土流失以及水源减少等严重后果。
二、水利工程生态保护的必要性水利工程生态保护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维护生态平衡:水利工程生态保护可以有效维护生态平衡,在保证人类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生态环境的持续健康。
只有保持良好的水生态系统,才能保证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行,确保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2. 保护生物资源:水利工程生态保护可以保护和恢复水域中的生物资源,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通过合理的工程设计和管理,减少捕捞量,保护鱼类、水生植物等生物资源的繁衍和生存。
3. 缓解自然灾害:水利工程生态保护有利于缓解洪涝灾害和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通过对水利工程进行科学规划和建设,可以减少洪水泛滥和旱情发生的概率,提高地区的防灾能力。
三、水利工程生态保护的有效措施要实现水利工程的生态保护,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包括:1. 生态环境评估:在水利工程建设之前,进行全面的生态环境评估,确保工程的设计和建设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和修复生态环境破坏。
水利工程建设中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简要分析

水利工程建设中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简要分析随着水利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对社会经济的发展等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但是一味地注重水利工程的建设,反而会在水利工程的施工及使用过程中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容忽视的巨大影响。
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工程建设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一、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一)水利工程对当地河流水体质量的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尤其是水坝的建设,很容易造成当地部分河道或河流的水体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对当地河流的水苏及水量带来极为明显的影响。
多次的实践足以证明,水坝等水利工程的建设往往会降低当地河流的水速,并大幅度的减少河流的蓄水量,进而导致其没有足够的动将水体内部存有的某些垃圾、污染物或杂质冲走而滞留在河底或漂浮在河面。
水体这种自净能力的下降不仅仅会降低污染物的迁移界面,还能减低水中气体的交换率,导致河流水质的降低,最终还会严重影响到河流中水生生物的种类及数量,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
(二)水利工程对当地水文地质的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除了会对当地河流的水体质量造成恶劣的影响外,还会对当地的水文地质及河道或河流的水温等。
尤其是目前的水利工程多事蓄水工程,因此在该工程正式投入使用时,该河流区域内所受到的太阳辐射度会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变化。
这就造成蓄水工程内河水的温度与天然河流的温度产生不可预计的差距,进而使该地区河流内水生生物生活环境的水文地质情况发生改变。
这种改变对水生生物其种群数量的多少、繁殖的周期、交配的难易等方面造成的影响是难以估计的,很可能对某些水生生物带来灭顶之灾。
(三)水利工程对当地气候环境的影响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出兑当地的河流的水文、水质等造成一定影响外,对当地气候环境造成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这是由于水利工程具有蓄水功能,当该地区的蓄水较多时,其周围地区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会显著提升,进而导致该地区的大雾天气或降雨天气增多,其降水量也会明显增加,这些都会最终导致该地区的气候环境发生改变。
浅论水利工程建设中加强生态环境管理的意义及措施

浅论水利工程建设中加强生态环境管理的意义及措施随着人类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的需求也逐渐增大,水利工程建设成为了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由于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性行为,使得水利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之间存在矛盾。
因此,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生态环境管理成为了现阶段重要的任务。
1.保护生态环境资源: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资源的破坏性影响体现在多个方面,如水土流失、生物物种灭绝等。
加强生态环境管理可以避免这些负面影响,保护生态环境资源。
2.保障生态平衡:加强生态环境管理能够保障生态平衡的实现,避免和解决因水利工程建设而引起的各种生态问题,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维护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3.促进经济发展: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将会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打造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1.在选址上严格遵守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重点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避免对已有的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2.在建设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环境监测,将环境问题作为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对待,通过科学合理的策划和设计,选择合理的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
3.在工程建设结束后,按照环境标准进行生态修复和还原,尽可能地恢复原有的生态状况,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增加。
4.加强河道、湖泊等水域的污染治理,改善水体的生态环境,达到水域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5.提高社会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社会参与,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共识。
总之,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生态环境管理,能够保障水利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协同发展。
同时,还能够达到维护生态平衡、保障环境健康、促进区域和谐等重要目标。
水利工程中的河道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水利工程中的河道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的扩张,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变得日益重要。
水利工程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提供水资源,还可以调节气候、防止洪灾及供电等。
然而,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河道生态环境却面临严重的破坏和破碎化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水利工程中的河道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方法和意义。
1. 河道生态环境保护的必要性河道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许多生物和植被。
然而,由于水利工程对河道的改造,河道生态环境面临着水位和水流的改变,水质的恶化以及生境的破坏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生态平衡,也对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造成了重大影响。
2. 河道修复的方法及案例为了维护河道的生态环境,需要采取一系列修复措施和管理方法。
2.1 水质治理水质是河道生态环境的关键指标之一。
通过加强排污管理、采用生态修复技术和提高环境意识,可以有效改善河道水质。
例如,中国长江三峡水库项目中,采用湿地净化等技术手段,实现了生态修复和水质的持续改善。
2.2 植被恢复河道的植被对于维护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通过植被的恢复和保护可以改善河道的生态环境。
例如,新加坡鲍尔河生态修复项目通过种植大片湿地植被,成功恢复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和水生生物的多样性。
2.3 水生生物保护和增殖水生生物是河道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建立保护区和禁渔区,并采取饵料放流等措施,可以保护水生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3. 河道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意义河道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不仅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于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3.1 生态保护功能河道作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具有调节气候、保持生物多样性和净化水质等重要功能。
通过保护和修复河道生态环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使其更好地发挥这些功能。
3.2 水资源管理河道是重要的水资源储存和调节系统,对于供水、灌溉和发电等具有重要作用。
浅析水利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

浅析水利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水利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是两个密不可分的领域。
水利建设是指在各种气候条件下、利用地质地貌资源等条件,通过各种水利工程设施,对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保护与管理的活动。
生态环境保护是指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维护生态平衡,防止生态环境的退化和恶化,为人类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
水利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是密切相关的,其共同点在于都是为了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生态平衡。
一、水利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水利建设是改变自然地质地貌资源条件,对水文地质和水文环境进行改造和利用的过程。
在水利建设的过程中,会对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修建会破坏土地表面的自然地形,导致土地生态环境的改变。
水库的蓄水和放水会对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产生一定的影响,可能会导致鱼类的迁徙受阻断、湿地生态系统的消失等问题。
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影响周边的土地资源利用,可能会带来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问题。
水利建设也可能会对水资源的分配和利用带来一定的冲击,导致一些地区的生态系统缺水或水资源过度利用。
二、生态环境保护对水利建设的影响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是保护和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和稳定性,以及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生态环境保护的实施会影响水利建设的方向和规划,要求水利建设需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
生态环境保护需要保护和修复湿地、河流、水体等生态系统,这就要求在水利建设中尽量减少对这些生态系统的破坏。
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分配,这就需要水利建设在规划和设计中充分考虑周边地区的水资源保护和利用。
生态环境保护要求水利工程在运行中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要求对水资源进行综合管理和保护,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生态环境保护的实施还会对水利建设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产生一定的影响,可能会对工程实施产生一定的限制。
三、水利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水利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是相辅相成的,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和冲突,但也可以实现和谐发展。
探讨河道堤防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1 . 4 施 工过 程 中的噪声 污 染与扬 尘 问题
施 工 过程 中 , 需 要 开 山辟 地 乃 至爆 破 作 业 等 , 这 些 都 将 影 响
施 工时水泥 、 粉 动和生存环境带来的人类无法抗拒 的 自然灾害而修筑 的水利防 到 施 工 人 员 以及 当地 居 民 的 安 全 与 生 活 。 另 外 , 护工程 。河道堤防 的主体是人们众所 周知的各种挡水堤 、 墙等 。 煤 灰 以及 砂 石 土料 等 在 运 输 过 程 以及 开挖 爆 破 过 程 中产 生 的 尘 若 处 理 不 当会 造 成 大 气 污 染 , 影 当前 , 随着 社会经济 的不断发展 , 我 国堤防建 设也在迅 速发展 , 灰 和 机 器 运 转 所排 出的 废 气 等 , 大量 的工程建设在造福人类 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 带来 了很大 响施 工 人 员与 当地 居 民的 身 体健 康 。
的负面影 响。如工程施工 时的工 前清 场、 搭建临时的设施 设备 、 货物运输 以及完工清场等等 , 都有可 能导致水、 空气噪声污染 以
2 河 道 堤 防 工 程 生态 问题 解 决 措 施
保 护 生 态 环 境 是 我 国 的 一项 基 本 国策 , 同样 也 是 我 国现 代 化 及损坏植物等等各种环境 影响。这些负面影 响涉及广泛 , 具有 长 建 设 和 可 持 续 发 展 的前 提 和 基 础 。 堤 防 建 设 中潜 在 的 各 类 生 态 期性 和 不 可 逆 性 , 所 以在 进 行 河 道 堤 防 建 设 的 时 候 , 必 须 对 这 些 问题 同样 也应 引起我们 的高度重视 。针对其潜在 的生态 问题 , 提
关键词 : 河道堤防 ; 堤 防建 设 ; 施 工; 生 态环 境 中图分类号 : r v 8 7 1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6 7 3 — 0 0 3 8 ( 2 0 1 3 ) 2 7 — 0 2 5 4 — 0 2
浅析水利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

浅析水利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水利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是一对相辅相成的关系,水利建设的发展既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
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水利工程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和管理水资源,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水利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生态环境对水利建设的影响以及如何建设水利工程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浅析。
一、水利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 水利建设对生态环境的改变水利建设涉及水资源的开发、调控、利用和保护,会对原有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修建水库会造成河流生态系统的改变,影响河流的水文和水质条件,对河流鱼类、水生植物和水生昆虫等生物造成影响。
修建水利工程还会导致土地资源的消耗和变化,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和变迁,影响物种的分布和数量。
2. 水利工程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会破坏或改变原有的生态环境,影响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修建水库时需要淹没大片土地,导致原有的植被和动物栖息地丧失,影响当地生物多样性。
水利工程对河流的水生植物和水生昆虫等生物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有些物种可能会因此而灭绝或减少数量。
1. 生态环境对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生态环境的改变会对水利工程的建设和运行产生负面影响,在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需求。
在修建水库时需要考虑如何减少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如何保护原有的生物多样性、如何维护生态系统功能等问题。
3. 生态环境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要求生态环境的改变会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产生一定的影响,要求对水资源的开发、调控、利用和保护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需求。
在水资源的管理过程中需要考虑如何保护水体的水质和水量、如何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和破坏等。
三、如何建设水利工程保护生态环境1. 充分调查评估生态环境在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调查评估当地生态环境的现状,了解当地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和水资源状况,为合理规划和设计水利工程提供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利施工中生态环保对于现代堤防工程的意义
社会经济的进步以及人类思想觉悟的提高,使得人们在发展的同时开始考虑到后代的生存问题,河道治理是人类社会建设中一直以来的难题,而现代社会更是对河道治理提出了高要求,河道治理除了关注防洪外,对于水域生态也加大了关注,尽可能的在保证流域自然景观的前提下开展安保工作。
考虑现代水工提防建设需要,并结合国际最新技术和经验,文章对我国地方建设中有关生态保护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应用措施。
标签:生态环保;堤防工程;意义
现代文明的发展使得人们开始意识到只有人同自然协调发展,才能得到一个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环境,才能使得人类的生存空间得以保存,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开始展露出来,因此人类在发展的同时将自然环境因素考虑到发展中。
只有同自然在一个健康的相互依赖、制约、共存的环境下,人类社会才能更健康的发展,人类只有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自然才会给人类以回报,善待自然才会死善待人类自己的根本途径。
所以,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人与自然共同发展、和谐共处,着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同时也是保护人类社会延续的必然条件。
而水利工程作为人类社会的基础工程,更需要将人同自然的共处理念作为指导思想,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水利工程向着更高层面发展。
治水的关键在于协调人类活动对于自然环境的影响,尽可能的减少由于人类的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这是和谐治水的关键所在。
在现代的水工建设中,应当将水生系统作为工程设计、规划以及施工管理的关注焦点,严格遵守相关技术知识、规范要求,将修复、保护水体生态作为工作重点。
1 环保工作的重要性
生态包含了不同的系统,河流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人类的生存有着巨大的影响,因而河流生态健康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人类对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相关水利工程建设,而水工建设想要发挥其预想作用就必须维护生态系统平衡。
人类的科学技术在不断的进步,而这些新型的活动会对河流生态产生不同的影响,而随着影响的加大,河流生态系统中一些不良的影响开始反作用于人类社会,因而人们开始意识到河流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水利工程必然会对自然河流的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首先人工渠道化是较为明显的影响,其主要影响有河道的直线化以及河床的硬质化,且人工渠道会将河流的河道截面进行几何化改造。
其次是河流联通性破坏,堤坝的建筑使得河流被阻挡,侧向水流的联通性被破坏。
因此在进行水资源的利用和开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此类负面影响,采取积极的措施避免河流生态被破坏,或者对破坏予以相应的补偿,确保水域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
我国在近年来不断的开展河流整治以及防洪建设工程,并且通过引进新型技
术材料努力建设生态水利工程,诸如生态护坡技术的应用,绿化提防措施的实施。
但是在认识上仍旧存在片面、模糊以及浅薄的问题,对于河流生态保护型水利工程的建设没有相对完善的技术指导、理论支持,而施工建设中也没有实施和设计的指标依据。
因此我国亟需一个完整规范的科学体系用以对河流整治工程的建设予以指导、规范。
2 现代化的堤防工程
经济社会的发展令人们对水工建设的要求也不断的更新,安全经济成为了水利建设的基础要件,而生态景观需求是近年来新兴的水利建设要求。
城市防洪堤建设中加入了环保的理念,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基础上,还应当考虑到城市生态以及居民休闲等问题。
这种不同于以往仅仅考虑安全性的工程,更加符合和谐发展的理念,被称作是现代化的提防工程。
2.1 提防的规划
2.1.1 在规划提防工程时,不但要对工程的经济和环境效益予以系统分析,还要全面的衡量二者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需要进行生态效益以及经济效益评估,这种规划方式区别于以往的单一技术指标。
2.1.2 规划过程中,应当清楚流域的生态系统是一个完整的生物群落系统,包括了上游、下游,以及两岸的所有生物群落。
在规划时需要根据相应的生态廊道范围予以规划设计。
2.1.3 工程勘察应当全面,不但要对地质水文进行常规勘察,同时还应当调查水域范围内的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尤其是生物环境的现状。
2.2 提防的设计
2.2.1 布置提防应当最大限度的保留水域原有形态,河流的蜿蜒性以及散乱状态是自然造就,有效保证原有地貌特征能够保护水域生态,诸如水域中湿地的恢复、河流浅滩、河湾的保留恢复等。
2.2.2 按照相关原则规定确定提防间距,保证水工能够协调生态保护和行洪之间的矛盾,确保土地开发利用与水资源利用之间的关系平衡。
不但要保证河道行洪能够满足相关要求,同时还应当预留一定的浅滩跨度以及植被生长空间,这是保护河流生物系统的基础,也能够有效的保留河流自洁能力。
2.2.3 渗透稳定以及滑动稳定是堤型选择的基本安全原则之一,除此之外,生态保护以及生态恢复也是堤坝选型的基本要求,本地材料的选择以及缓坡结构的使用能够提供良好的植被生长空间,使得河流侧向联通性能良好。
2.2.4 河流断面设计时,应按照自然河道纵、横断面的多样性变化特征,尽量避免河床的平坦化,采用非规则断面,浅滩与深潭相间。
有助于增加与生物的
亲和力及与自然风景相协调。
2.2.5 岸坡防护工程的设计应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建设,采用与周围自然景观协调的结构形式,在满足工程安全的前提下,确保生态和景观的护岸形式多样性。
2.2.6 在城市水域整治的景观建设中,应强调保留江河湖泊天然的美学价值,应更多注重生物栖息地建设,避免将水流置于过多的亭台楼阁等混凝土与砌石形成的人工环境之中。
2.2.7 为降低施工环境对生态系统的冲击,保障工程效果的实现,并延长生态工程的寿命,应加强生态工程的前期养护和后期管理,包括维护、监测和评估,并积累数据和经验。
3 结束语
现代水利的突出特征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持人类的生产活动与自然规律之间的平衡与协调。
应力求使每一项水利工程尽可能成为生态工程、水资源保护工程,進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生态系统恢复以及维系是实现水资源持续利用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要件,是现代水利工程的目标,生态工程成为了现代水利工程的基本工作要求,不但要满足水利工程的功能性要求,同时还应当实现其生态建设要求,将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以及环境效益最大程度的发挥,此外水资源的配置也是水工建设的工作重点内容。
生态环保是现代提防工程的突出特点,也是我国提防工程目前面临的新型挑战,而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不断进步,反哺自然是现代社会的要求,同时也是我国发展得以持续的基础。
现代提防建设不但要符合科学化要求,更要符合人与自然的友好相处,这也是未来防洪工程的趋势,同时也会影响到其他水工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GB50286-98)堤防工程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
[2]董哲仁.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的胁迫与补偿[J].水利水电技术,2003,7.
[3]长江重要堤防隐蔽工程施工环境保护作业技术研究[Z].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