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北伐战争》教案1

合集下载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案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案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北伐战争》是八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课程的第15课。

教材以时间为线索,详细介绍了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内容包括: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北伐战争的方针、战场和战争进程,以及北伐战争的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认识北伐战争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对中国的革命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北伐战争的了解可能仅限于表面知识,对于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可能缺乏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分析北伐战争,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掌握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北伐战争的相关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2.教学难点:北伐战争的影响,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多角度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北伐战争的历史氛围。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制作课件,准备教学道具。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北伐战争的基本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北伐战争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关注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初中历史与社会《北伐战争》教案

初中历史与社会《北伐战争》教案

初中历史与社会《北伐战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伐战争的原因和背景;(2)掌握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和重要战役;(3)认识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观察北伐战争的过程;(2)运用历史资料,分析北伐战争的原因和意义。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北伐战争的理解和评价能力;(2)激发学生对国家统一和历史发展的关注。

二、教学重点1. 北伐战争的原因和背景;2. 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和重要战役;3. 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难点1. 北伐战争中各个战役的关联性;2. 北伐战争对国家统一和历史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历史与社会》;2. 北伐战争相关的历史资料;3. 地图、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北伐战争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2)提问:同学们对北伐战争有什么了解?北伐战争的原因是什么?2. 讲授新课(1)介绍北伐战争的原因和背景;(2)讲述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和重要战役;(3)分析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北伐战争中各个战役的关联性;(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案例分析(1)展示北伐战争对国家统一和历史发展的影响;(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2)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统一和历史发展;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历史资料和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了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统一和历史发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但在案例分析环节,学生的参与度有待提高,今后可以尝试更多的互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提交的北伐战争小论文,评估学生对北伐战争的理解程度和分析能力。

3. 知识测试:通过书面测试或口头提问的方式,评估学生对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意义的掌握程度。

《北伐战争》历史教案设计

《北伐战争》历史教案设计

《北伐战争》历史教案设计第一章:北伐战争的背景1.1 引入话题:了解学生对北伐战争的初步认识,引导学生关注北伐战争的背景。

1.2 教学内容:1.2.1 分析国内外形势,引导学生了解北洋政府的腐败和民众对统一的渴望。

1.2.2 讲解国共合作的形成,强调共产党在其中的积极作用。

1.3 教学活动:1.3.1 观看北伐战争背景的相关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1.3.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1.4 教学评价: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回答,评估学生对北伐战争背景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北伐战争的爆发2.1 引入话题:引导学生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出北伐战争的爆发。

2.2 教学内容:2.2.1 详细讲解北伐战争的过程,包括主要战役和重要事件。

2.2.2 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如国共合作、民众支持等。

2.3 教学活动:2.3.1 观看北伐战争爆发的相关视频,帮助学生了解战争的具体情况。

2.3.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

2.4 教学评价: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回答,评估学生对北伐战争爆发和胜利原因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北伐战争的影响3.1 引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北伐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3.2.1 分析北伐战争对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影响。

3.2.2 讲解北伐战争对国共关系的影响,如国民党的“清党”行动。

3.3 教学活动:3.3.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北伐战争对中国各方面的具体影响。

3.3.2 观看相关历史纪录片,加深学生对北伐战争影响的了解。

3.4 教学评价: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回答,评估学生对北伐战争影响的认第四章:北伐战争中的重要人物4.1 引入话题:引导学生关注在北伐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历史人物。

4.2 教学内容:4.2.1 介绍北伐战争中的几位重要人物,如孙中山、蒋介石、周恩来等。

4.2.2 分析这些人物在战争中的贡献和影响。

4.3 教学活动:4.3.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这些人物在北伐战争中的作用。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北伐战争》教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北伐战争》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时间、主要战场和目的。

(2)掌握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役和成果。

(3)了解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和图片,观察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场和路线。

(2)利用资料卡片,了解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

(3)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北伐战争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

(2)培养学生对国家统一和民族振兴的认同感。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历史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北伐战争的背景、时间、主要战场和目的。

2. 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役和成果。

3. 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

2. 如何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

2. 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资料卡片。

3. 参考资料:相关历史书籍、论文、网络资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辛亥革命后,中国出现了哪些问题?(2)引导学生思考: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民大革命应运而生。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时间、主要战场和目的。

(2)让学生通过地图和图片,观察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场和路线。

3. 课堂讲解(1)讲解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

(2)讲解北伐战争取得的成果。

(3)分析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4. 小组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

5. 总结拓展(1)总结北伐战争的主要内容和精神。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传承北伐战争的精神,为实现民族振兴贡献力量?6. 布置作业(1)让学生编写一篇关于北伐战争的小论文。

(2)让学生绘制一幅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场和路线图。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度、知识点掌握情况等。

初中历史与社会《北伐战争》教案

初中历史与社会《北伐战争》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北伐战争的原因和背景,知道北伐的主要对象和基本经过。

2. 让学生掌握北伐战争的主要成果和影响,认识北伐战争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3. 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综合史料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史实观念和批判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北伐战争的原因和背景2. 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基本经过3. 北伐战争的主要成果和影响4. 北伐战争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原因和背景,北伐的主要对象和基本经过,北伐战争的主要成果和影响。

2. 教学难点:北伐战争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北伐战争的原因和背景。

2. 采用时间线索法,让学生了解北伐战争的主要经过。

3. 采用史料分析法,让学生掌握北伐战争的主要成果和影响。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史实观念和批判思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北伐战争的学习。

2. 讲述北伐战争的原因和背景:引导学生思考北伐战争爆发的原因和背景。

3. 讲述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基本经过:让学生了解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基本经过。

4. 分析北伐战争的主要成果和影响:通过史料分析,让学生掌握北伐战争的主要成果和影响。

5. 总结北伐战争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北伐战争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7.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北伐战争原因和背景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北伐战争主要对象和基本经过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对北伐战争主要成果和影响的分析能力。

4. 评价学生对北伐战争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七、教学资源1. 历史文献:《北伐战争史料汇编》2. 历史图片:北伐战争相关图片资料3. 历史地图:北伐战争形势图4. 教学视频:北伐战争相关视频资料5. 网络资源:北伐战争相关网络资料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介绍北伐战争的原因和背景2. 第2周:讲述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基本经过3. 第3周:分析北伐战争的主要成果和影响4. 第4周:讨论北伐战争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5. 第5周:布置作业,进行教学评价九、教学后记1. 对北伐战争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总结。

初中历史与社会《北伐战争》教案

初中历史与社会《北伐战争》教案

初中历史与社会《北伐战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伐战争的原因和背景;(2)掌握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和重大战役;(3)知道北伐战争的影响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图片等,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2)通过地图展示,掌握北伐战争的主要路线和战役;(3)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的影响和意义。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北伐战争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批判性思考,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3)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珍视和平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北伐战争的原因和背景(1)国内外形势的发展(2)国共合作的形成2. 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和重大战役(1)北伐的发起和进展(2)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的败北(3)南京政府的成立3. 北伐战争的影响和意义(1)统一全国的推动(2)国共合作的破裂(3)国民革命运动的深入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北伐战争的原因和背景;(2)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和重大战役;(3)北伐战争的影响和意义。

2. 教学难点:(1)北伐战争的过程和战役的细节;(2)北伐战争的影响和意义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北伐战争的原因和背景、主要过程和重大战役、影响和意义;2. 展示法:展示相关的历史图片、地图、视频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北伐战争;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北伐战争的理解和看法。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2. 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图片、地图、视频等;3.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国民大革命的发展;2. 提问:“什么是北伐战争?它为什么会发生?”二、教学内容讲解1. 讲解北伐战争的原因和背景;2. 讲解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和重大战役;3. 讲解北伐战争的影响和意义。

三、课堂互动1. 展示相关的历史图片、地图、视频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北伐战争的理解和看法。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北伐战争》教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北伐战争》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伐战争的原因和目的;(2)掌握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和取得的成果;(3)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表、资料等,分析北伐战争的原因和背景;(2)运用历史地图,掌握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和路线;(3)运用史料,探讨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弘扬民族精神;(2)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责任感;(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二、教学重点1. 北伐战争的原因和目的;2. 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和取得的成果;3. 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难点1. 北伐战争的具体过程和路线;2. 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2. 教学辅助材料:北伐战争相关图表、资料、历史地图等;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北伐战争的背景,引导学生关注北伐战争的原因和目的;(2)学生分享对北伐战争的了解,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北伐战争的原因和目的;(2)学生通过查看图表、资料,分析北伐战争的背景。

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北伐战争的原因和目的;(2)教师运用历史地图,展示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和路线;(3)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4. 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北伐战争的具体过程和取得的成果;(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情感升华(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北伐战争对国家和民族的影响;(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培养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意义,强调北伐战争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7. 课后作业(1)学生绘制北伐战争路线图,巩固对北伐战争过程的理解;六、教学拓展1. 比较北伐战争与其他历史事件的异同,如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2. 分析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的影响,如国共合作、国民党统治的确立等;3. 探讨北伐战争中的著名将领和英雄人物,如蒋介石、周恩来、朱德等。

初中历史与社会《北伐战争》教案

初中历史与社会《北伐战争》教案

初中历史与社会《北伐战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目的和主要过程。

(2)掌握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役和重要成果。

(3)认识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直观地了解北伐战争的过程。

(2)运用史料分析法,解读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北伐战争相关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

(2)树立学生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培养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 北伐战争的背景:国内外形势、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2. 北伐战争的过程:主要战役、战略战术及成果。

3. 北伐战争的重要人物:孙中山、蒋介石、周恩来等。

4. 北伐战争的影响: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意义、对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成果。

(2)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北伐战争中战略战术的应用。

(2)北伐战争与中国共产党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成果和影响。

2. 史料分析法:分析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3. 小组讨论法:探讨北伐战争中的战略战术及历史价值。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历史与社会》相关章节。

2. 辅助资料:北伐战争相关地图、图片、史料等。

3. 教学设备:投影仪、白板、粉笔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出本课主题——北伐战争。

2. 讲授背景:介绍北伐战争的国内外形势,让学生了解战争发生的背景。

3. 过程讲解:详细讲解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役、战略战术及成果。

4. 人物介绍:介绍北伐战争中的重要人物,如孙中山、蒋介石、周恩来等。

5. 影响分析:分析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以及对中国共产党的意义。

6.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北伐战争中的战略战术及历史价值。

7. 总结提升: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1.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和胜利进军
2.叶挺独立团3.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4.国民革命的失败,“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二、能力训练点1.指导学生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说明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进军路线,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2.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3.指导学生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剖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1.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胜利进军是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

统一战线关系着中国革命的成败。

2.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成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新代理人,从民主革命者蜕变为代表大地主、大买办阶级的反动派,发动反革命政变,破坏革命统一战线。

中共主要领导人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使国民革命遭到了失败。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1)北伐的胜
利进军(2)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2.难点(1)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2)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3.疑点1)北伐战争打垮了封建军阀,又为什么说国民革命失败了?
(2)帝国主义为什么会与国民党勾结?
(3)陈独秀为什么会犯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4.解决办法(1)关于北伐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让学生阅读课文中叙述的史实,进行综合概括,教师予以引导,得出以下结论:(1)北伐战争的目的是“打倒列强、除军阀”,是一场正义战争,反帝反封建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正义之师必胜。

(2)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的结果,两党齐心协力反对北洋军阀是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

(3)北伐军中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起了先锋模范作用。

(4)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热情支援是战争胜利的保证。

(2)关于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指导学生阅读内容,从敌我两个方面去找原因,也就是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

在讨论完这个问题之后,教师应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国民党右派为什么要叛变革命?帝国主义为什么与国民党右派相勾结?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要害是什么?引导学生结合史实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思考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认识革命的领导权是关系成败的关键。

(3)对国民大革命失败的理解。

北伐战争取得了巨大胜利,基本上打垮了北洋军阀,但为什么说国民革命失败了呢?这是因为革命阵营内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的背叛,出现了反共反人民的政府。

旧军阀被打垮了,又出现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军阀。

新军阀是帝国主义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者。

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教学过程:
1、(导入)问:这几天电视里的新闻提到最多的是什么?这场战
争针对是什么?
但与此同时,在世界各地也发生了象这样的一些事。

那么人们为什么要反对这场战争?
师:这节课我们也要学习一场战争,这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场战争。

那么这场战争针对是什么?人民的态度又是怎么样的呢?
(新课)一、北伐战争
师:在1926年的广东革命根据地,到处传唱着这样一首歌,下面我们请我们班S同学给大家演唱一下。

大家欢迎。

师:谢谢!人们传唱这首《国民革命歌》,反映了当时人民的什么愿望?
师:怎么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呢?(什么方式?)
生答:通过战争、武力
师:我们今天要学的北伐战争的目的是什么?请同学们看北伐宣言
出示:《北伐宣言》摘录
问:由此我们可知国民革命军决定出师北伐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与当时人民心中的愿望是怎么样的?
师:北伐战争把矛头指向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这说明了北伐战争具有什么性质?
师:北伐战争是民心所向,也说明了北伐战争的正义性。

师:这段话也告诉我们北伐战争针对的是什么势力?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战争的对象。

放第一段录象:北伐战争的对象
师:这就是北伐战争的对象,我们一起说出来。

看来敌人的力量很强大,北洋军阀们盘踞在中国东部最富庶的土地上,合计军队约有75万人,而国民革命军只有10万人,要想取得胜利还必须怎么办?(制定正确的战略方针。


问:针对这种情况,假如你是主帅,你会采取怎么样的战略方针呢?或你会全面出击还是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呢?
师:有了明确目的,有了主要对象,也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方针,战争就要打响了。

战争是什么时候正式开始的呢?
师:那么革命的力量是否能够赢得这场战争?是怎样赢得这场战争的?
放第二段录象: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
提示:要注意战争的策略、主战场、主要战役等
师:北伐军可以说所向披靡,势如破竹,但为什么说只取得一定的胜利?
师:但到这一阶段,北伐军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请同学们思考:胜利的原因。

四人一组讨论。

总结:(1)国民革命是民心所向,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

分析:在战争中,人民是怎么支持和配合军队的?
答:工农运动高涨
师:这时最著名的是什么?为什么第三次武装起义才成功?
师:在最大城市里推翻军阀统治,是工运史上光辉的一页,表现了工人阶级顽强的战斗力和强大力量。

(2)北伐军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方针
分析:北伐军的主力先去攻打谁?
(3)北伐军英勇作战,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起了先锋模范作用。

分析:尤其是叶挺独立团屡建奇功,赢得了什么荣誉?
他们到底取得了哪些战役的胜利?攻克了哪些战略要地?你知道叶挺独立团的骨干力量是哪些人吗?
(4)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的结果,两党齐心协力反对北洋军阀也是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

分析:这场战争也是在国共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这样的大背景下取得胜利的。

师:战争取得节节胜利的原因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发?(不求多)
(过渡)我们看到北伐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应该在这样大好的形势下继续前进。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那么是什么阻碍了这场战争的继续进展呢?
二、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问:国民党右派为什么要叛变革命?目的是什么?假如国共合作继续革命,最终全国政权就应该由国民党或共产党单独掌握呢,还是国共联合执政?
答:为了夺取全国的政权。

问:国民党右派为什么敢叛变革命呢?
分析:(1)孙中山去世了,使国民党右派反共、反国共合作活动就没有制约因素了。

每年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同时也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

问:人们为什么要纪念孙中山?
出示:孙中山“总理遗嘱”
师:孙中山先生的逝世对国民党右派反革命活动有影响,除此以外,还有什么使他们敢叛变革命呢?
(2)帝国主义和买办资产阶级的支持。

师:大革命的发展使帝国主义看到北洋军阀的统治已无可救药,于是按照帝国主义一贯的对华政策,他们一方面积极干涉中国革命,另一方面他们又在积极物色新的代理人,谁最合适?(学生回答)当然是蒋介石。

问:蒋介石又是如何与帝国主义勾结的呢?
问:这种表示说明了什么?
(3)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共产党的这种消极的态度加速了反革命政变的到来。

再加上蒋介石掌握着部分权力,这些都使蒋介石野心勃勃,欲夺取全国政权。

师:国民党右派是怎么叛变革命的呢?其主要表现为两次反革命政变的发生,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和蒋介石另行成立了一个政府。

出示表格:两次反革命政变比较
分析:蒋介石的目的是政权,在政变后他在哪里建立一个新政府?其性质是什么?
师:在反革命政变中,反动分子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逮捕、屠杀、关押的图片
师:你知道反动分子气焰到什么程度吗?
放第三段录象:屠杀
师:反革命政变使共产党遭受巨大的损失。

在众多被杀害的共产党员中,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也牺牲了,他是被谁杀害的?
师:李大钊同志为崇高的共产主义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人民将永远怀念他。

师:如果你是当时党内的主要领导人,当发现敌人举起屠刀要进行大规模屠杀的时候,你会怎么做?
问:但当时陈独秀又是怎么做的呢?有什么具体行动?
师:此时的蒋介石、汪精卫已经成为革命的敌人,他们先后在上海和武汉叛变革命,彻底暴露了他们的右派真面目,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的结果是什么?
生: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了。

师:还有呢?最终国民党右派是否实现了其叛变革命的目的呢?
师:什么时候?这个目的的实现,谁起到关键作用?
师:张学良改易旗帜,将过去的五色旗,改为南京国民政府的青
天白日满地红旗。

这一举动,历史上称为“东北易帜”。

这样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但仅是形式上而已,还有很多大小军阀盘踞在中国土地上。

师:北伐战争胜利了,大革命失败了。

这场大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但为什么说大革命失败了?
师:辛亥革命最终失败了,是为什么?因为它终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问:大革命为什么会失败?从中你能得出什么教训?
教训: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依靠人民群众壮大革命力量,必须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进行武装斗争。

师:小结:北伐战争胜利进军,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却失败了。

北伐战争促进了工农运动的开展,主要表现为上海工人阶级第三次武装起义。

而国民党右派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叛变革命,加上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促使大革命失败了。

但革命的理想和信念使共产党人从血泊中顽强地站起来,他们擦干身上的血迹,掩埋了同伴的尸体,又继续战斗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共产党人又在探索新的革命道路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