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送别诗鉴赏-(1)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之送别诗 PPT精品课件(共33张)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之送别诗 PPT精品课件(共33张)

• 月:月——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游子思妇 • 月——连结古今,连结异地——感叹时光流逝, 追思历史——豪放洒脱者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春江花月夜》 • 游子思妇,彻夜难眠,惟有天上的明月相伴,此 时,月亮的清清冷冷跟游子思妇内心的寂寞冷清 揉和到一块。再加上在自然界中,月明月阴,月 圆月缺与圆满、欠缺相关联。因而诗人笔下的月 便常常与悲欢离合的情感相联系了。
一、送别诗的魅力——距离产生美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 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 一别数载难以相见 ,故古人 特别看重离别。而诗人的情感 天生敏捷,故而触之于怀,发 而为诗,以独特的人生经验和 艺术表现形式,道出常人所不 能言的离情别绪。空间的隔离 感、时间的距离感、心理的距 离感使送别诗具有独特的艺术 魅力。
⑵时间意象:
黄昏、月夜、清晨、秋
黄昏:把离别与夕阳、日暮联系在一起,表达浓浓的离 情,如孟浩然在《宿建德江》中所说的“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月夜: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的,这与深 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是一致的;再则,月亮含 有思乡、思亲、多情的象征义,因而诗人常借月抒怀。 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秋:“自古逢秋悲寂寥”,古人在对秋景的注视中感觉 到时光的流逝,感受到人生的短暂和易老,“秋”能使 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遇秋而愁已成为 古代文人的一种普遍文化心理。
• 杜鹃(杜宇、布谷、子规)——叫声凄切—— 悲凉凄清——忧愁忧思、羁旅思归 • (1)杜鹃花则传为杜鹃血染成。后世即以 杜鹃啼血来喻悲苦之情,或多用作离愁的寄 托。中国几千年一代代文人墨客,已经把杜 鹃鸟定位为一种悲鸟,一种悲愁的象征物。 • (2)由于其叫声古人认为有“不如归去”的 意象,又与思乡念家的情感相连。

高考复习送别诗PPT1[优秀课件资料]

高考复习送别诗PPT1[优秀课件资料]

送别类诗歌高考考查角度:
形象(景物意象) 表达技巧 内容和思想情感
送别诗常见的常用意象
• 空间意象:长亭、灞陵、南浦; • 时间意象:黄昏、月夜、清晨; • 动物意象:杜鹃、大雁、寒蝉; • 景物意象:杨柳、柳絮、杨花,秋 、明月、
夕阳、孤舟、流水
送别诗常见的表达技巧
• 抒情手法:借景抒情、直抒胸臆 • 修辞手法:比喻、双关 • 描写手法:想象(虚与实)、景物描写角度顺序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 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4分)
答案: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2 分)。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2分)。
9.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10年高考) 送 魏 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掌握答思想感情题的一般模式
示例:“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蕴含了什 么样的思想感情?(2007·江苏卷)
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 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 2010·江苏卷)
07答案: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难, 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 (3分)。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1分)。
黯然销魂者,

而已矣!
——江淹《别赋》
制作人:阜宁县明达中学 邵亚利
• 教学目标: • 1、通过对已学过送别诗的回顾,总结送别
诗的相关知识。 • 2、利用总结的送别诗的相关知识,对其他
送别诗进行鉴赏。 • 3、通过真题明确高考考查方向。 • 4、感受人与人之间的浓浓深情及古人深厚
的文化底蕴。
1、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 、晓风残月 。

高考复习送别诗鉴赏ppt

高考复习送别诗鉴赏ppt

• 夕阳(斜阳、落日)——凄凉失落,苍茫沉郁, 怀古幽情——游子、思妇、壮士、思乡怀 古 • 唐· 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 是近黄昏”。夕阳则多给人予凄凉、沮丧 和失落之感。古代游子思妇们就特别善用 夕阳来抒发他们的情思。
• 秋:秋——万物凋零——英雄美人迟暮——英雄、
• • • • 美人 秋——满目苍凉——思乡怀人——游子、思妇 秋——天高云淡一心胸壮阔——壮士、良臣 (1)秋天万物凋零,似乎意味着生命的终结,古人 常借秋悲叹英雄迟暮,人生苦短。 (2)满目苍凉的秋色:秋风、秋月、秋花、秋天的 梧桐、雁声乃至夕阳的楼台常常勾起游子思乡、 闺妇怀人的情思,故古人常借秋抒发离别之苦、 思乡之情。
1、景物:“猿啼” 、“暮江”、 “孤 舟” 。
情: “客散”、 “伤心” 、“逐臣更 远”。
2、反衬:“人自伤心水自流”,以流水的无 情反衬人的伤心;“青山万里一孤舟”,以
• 问题类型五
• • • • • 这首诗使用什么表现手法? 送别诗常用艺术手法 借景抒情,直抒胸臆 以乐景写哀情,衬托,渲染,白描、 比喻、拟人、夸张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 这
首诗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离愁。 “一别心知两地秋”一句语带双关, 含一个愁字。后两句写别后的思念, “日晚”、“寒鸦飞尽水悠悠” 所组 成的环境给人凄凉孤独之感,从而渲 染了作者的浓浓离愁和悠悠情思。
• 问题类型四
• 作者如何表达情感的? •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问:作者如何表达惜别哀伤之情的?
一、送别诗的魅力——距离产生美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 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 一别数载难以相见 ,故古人 特别看重离别。而诗人的情感 天生敏捷,故而触之于怀,发 而为诗,以独特的人生经验和 艺术表现形式,道出常人所不 能言的离情别绪。空间的隔离 感、时间的距离感、心理的距 离感使送别诗具有独特的艺术 魅力。

2018高考诗歌鉴赏之送别诗PPT幻灯片课件

2018高考诗歌鉴赏之送别诗PPT幻灯片课件
12
送别诗常见地点:长亭 南浦
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李白《菩萨蛮》
13
中国古典诗歌中有许多地方表示送别,此 后就成为专有的送别之地——长亭,南浦
古时在城外路旁每隔十里设一长亭, 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后 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
唐朝水运发达,大运河与众多的河湖 构成四通八达的水网。行旅之人出门大多 乘船。“南浦”即南面的水滨,是著名的 水滨送别地。像长亭一样成为唐代送别之 处的代名词。
14
听得一声“去也”,松了金钏;
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
此恨谁知? ——王实甫《长亭送别》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
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莫回头。
——白居易《南浦别》
15
送别诗中常见的空间意象:
2
送别诗基本知识
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 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 或留给居者(留别),所以,表达离愁 别绪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
送别诗标题常含“送”、“别”或“送 别”“留别”“赠”“酬”等字词。
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陈子昂的《春夜别友人》
3
一般特征
季节 时间 地点 景、物
秋季 清晨
送 别 春季 傍晚
长亭 驿站 渡口 南浦
柳 酒 月 舟
4
一、送别诗常用意象
5
(一) 习俗类意象
1、折柳惜别 2、饮酒饯别 3、唱歌送别
6
折柳送别
• 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惯,这一古老的风俗最早 出现于汉代,汉乐府有古曲《折杨柳歌》:“上马 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 此习俗产生的原因大体有三:

送别诗鉴赏 ppt课件

送别诗鉴赏  ppt课件

鉴赏方法
2.把握送别诗中常见意象
(1)杨柳 从《诗经》中“昔我往也,杨柳依依”开始, “柳”便与离别结下了不解之缘;加上“柳” 与“留”谐 音,古人送别时折柳相赠,所以杨柳便成了一个离情别绪的 意象。 (2)长亭、短亭、劳劳亭 古代驿道旁置亭,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送别亲朋好友 时往往在亭中设酒饯行,所以长亭也就成了一个抒写离情别 绪的意象。 (3)南浦 也是一个表离情别绪的意象,多用于水边送行,如: 江淹“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4)寒蝉、船(舟)、阳关、古道、夕阳、西风、灞桥、美 酒等也都是与离别有关的意象。
ppt课件 10
知识梳理
送别诗的情感: 6.借送别友人表达自己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漂泊的愁苦 7.借送别表达友人和自己的不得志,愤恨等 8.在离别之意中渗透着作者的身世际遇和人 生感慨 9.借送别表达思古之情 10.借送别言志诗。
ppt课件 11
知识梳理(情感特点 )
情感1:茫然、怅然若失。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情感2:宽慰 别董大 (情深意长的勉励) 千里黄云白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ppt课件
19
知识梳理(抒情)
(3)借物衬情: 如杜牧坦率真挚、留恋缠绵的七绝《赠别二首》(其二):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炬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诗三、四两句描写别情,作者没有正面表现,而是撇开自 己,去写告别宴会上那燃烧的蜡烛,借物抒情。诗人常带着 感伤的心情去看周围的世界。于是眼中的一切都带上了感伤 的色彩。在诗人的眼里,蜡烛的烛芯变成了“惜别”之心, 蜡烛拟人化了。它那彻夜流溢的烛泪,就是在为男女主人公 离别而伤心了。结句的“到天明”点出了告别宴饮时间之长, 从侧面表现了诗人不忍分离的笃挚感情。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送别诗精选演示课件.ppt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送别诗精选演示课件.ppt
一是喻指友人故乡的秀丽山水,二又令人想见友人妻 妾倚栏盼归之际美目传恨、秀眉凝愁的情态。
⑵请分析词的下阕诗人抒发了什么情怀?
词的下阕借惜春表达了惜别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
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精选文摘
30
精选文摘
31
赠友送别诗鉴赏要点
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常用的意象—长亭、杨柳、夕阳、酒、芳草、阳关等 情感——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 艺术手法——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 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23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2007年高 考)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 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 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 思想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4分) 答案: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难,祝 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3 分)。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1分)。
种原因(或情境)产生的1分) ,流露着对友人一路
艰辛的关切,是对孤舟夜渡的遥念。(情感,2分)。
想象(1分)。
精选文摘
29
读下面一首词,完成题目。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 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 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 和春住。 ⑴这是一首送别诗。“眉眼盈盈处“四个字有两层意思, 试作简要分析。
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
(骊歌是一首离别时唱的歌)(李白)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劳歌原指在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后遂成送别歌的代称)

送别诗ppt课件

送别诗ppt课件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 橘柚香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
分析。(4分)
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由眼前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诗 的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加深远。
柳: ⑴.千丝万缕的柳条、纷纷扬扬的柳絮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斩不断、理还乱,是离 愁非常相似。 ⑵.“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 ⑶.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 意。
杨花(柳絮)——飘忽不定——离愁别绪——好友相别 杨花,暮春时节,漫天飞舞,飘飘洒洒,给人一种飘忽不定、漂泊不归的感觉,最容 易勾起离别者的愁绪。
25
送别诗词的艺术手法 7:比喻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26
送别诗词的艺术手法
8:拟人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27
送别诗词中常用的艺术手法 • 古代送别诗的艺术手法多种多样,可分为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等。 • 常见的抒情手法包括: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寓情等 • 常见的描写手法有: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等 •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等
7
送别诗词中常见的空间意象: 长亭、渡口、南浦 《南浦别》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云莫回头。
注释:唐朝水运发达,大运河与众多的河湖构成四通八达的水网。行旅之人出 门大多乘船。“南浦”即南面的水滨,是著名的水滨送别地。像长亭一样成 为唐代送别之处的代名词。

高考送别诗专题 PPT优秀课件

高考送别诗专题 PPT优秀课件

底,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征夫来说,更能勾起漂泊之人
的离情别绪。
送别诗常见意象
❖月
❖ 月也是送别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月光给人的感觉是 朦胧、迷离、苍凉的,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 别绪是一致的;再则,月亮含有思乡、思亲的象征义, 因而古人常借月抒怀。通过月亮的烘托,抽象的别情更 显得动人深长。
❖ 长亭
❖ 李白的《赠汪伦》、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吴 伟业的《送友人出塞》等等则是对友情的咏唱。
❖ 第二,借诗吐胸中积愤或明心志的。 ❖ 这类诗往往是诗人在艰难困厄之际写就的,往往有不少
见情见性的佳作。 ❖ 王昌龄的《别刘谞》 ❖ 身在江海上,云连京国深。行当务功业,策马何骎骎。
内容及主题倾向
❖ 第三,重在劝勉、鼓励、安慰的。
❖ 间接抒情
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 借物抒情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借景抒情
《送灵澈上人》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内容及主题倾向
❖ 第一,直接抒写离别之情的。表达对亲友的思念、依恋, 抒发与亲友别离后的孤寂惆怅之情。
❖ 或慨叹尘世之喧嚣,追慕山林之空灵寂静,赞叹僧人之清 静脱俗,富有禅意之情等等。
送别诗常见意象
❖ ⑴空间意象:长亭、灞陵、南浦 ❖ ⑵时间意象:黄昏、月夜、清晨; ❖ ⑶景物意象:杨柳、柳絮、杨花,秋、明月
夕阳,孤舟、孤帆、流水
❖ 杨柳
送别诗常见意象
❖ 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古人喜欢折柳送别,折柳的寓 意是惜别怀远。折柳送别的习俗产生于汉代,产生原因 大体有三点:一则,千丝万缕的柳条随风舞动与离人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4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问题:这首诗用哪些意象抒发了什么感情?请结合末句谈谈作者是如何表达这一情感 的。
;.
12
请找出歌词中有哪些意象?
古道 长亭
离愁
别恨
柳 笛声
芳草
夕阳


;.
13
送别诗常见意象
⑴空间意象:长亭、谢亭、灞陵桥(亭)、南浦、劳劳亭、渡口、古道
⑵时间意象:日暮、月夜、清晨、秋 ⑶环境意象:杨柳、柳絮、杨花,孤帆、流水、寒蝉、船(舟)、古道、夕阳、西风、 美酒、春草、残笛、烟波、浮云 鸿雁 (4)乐曲:《阳关曲》、《骊歌》
19
送别诗常用表达技巧
送别诗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直接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 想象、联想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或是用了拟人的手法营造伤离别的气氛 。
1、直抒胸臆 高适的《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自己虽不得意但满怀信 心和力量。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柳永《雨霖铃》中“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表面写去路烟霭迷茫,道路修 远,其实是要以此寄寓离愁之思,寓情于景显得含蓄蕴藉。
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
23
答案示例:
答:“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肃杀)的气氛,从中表达 出诗人送别的离别之苦(离愁别绪;离别悲愁;因离别而黯然神伤)。
答: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 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
;.
14
送别诗的感情类别
1、依依惜别的感伤之情
送杜少甫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15
2、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3、前途艰险的担忧与惦念
;.
4
送别诗的诗题特点:
送别诗诗题往往是“送××(多写其名,也有官职加人名的)归(之、游、还、 入、赴、迁等)某地” “留别(别) ××”/“赠××” ∕ “××地送××”)
;.
5
古人送别的习俗
1、折柳送别 2、饮z酒xx饯kw别 3、唱歌送别
;.
6
折柳送别 折柳送别习俗产生于汉代,产生原因大体有三: 1、千丝万缕的柳条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斩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非常相似。 2、“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 3、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之意。
;.
17
6、各向天涯的愁绪与思念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 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 君向潇湘我向秦。
;.
18
送别诗的感情类别
1、依依惜别的感伤之情 2、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3、前途艰险的担忧与惦念 4、坦陈心志的真挚告白 5、积极奋发的勉励与劝慰 6、各向天涯的愁绪与思念
;.
;.
20
3、想象联想(虚实结合) 刘长卿《送严士元》第三联:“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诗人由眼前的落 日去帆这一实景而联想到严士元所到之地湖南应是万里草青。这样虚实结合就拓宽了 诗的意境,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惜别之情、思念之情。
4、比喻修辞手法 刘迁的《柳梢青·卢梅坡》一词:泛菊杯涤,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勿勿,云边 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 行。

而已矣!
;.
——江淹《别赋》
学习目标: 1、把握送别诗题目的形式特点,了解古人送别的习俗及送别诗的常见意象。 2、掌握送别诗常见的思想情感。 3、感受人与人之间的浓浓深情及古人深厚的文化底蕴。
;.
3
送别类诗歌高考考查角度: 内容、情感、手法
鉴赏送别诗的方法:
品意象(注意平时积累) 抓关键词句(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 注意手法(常用:借景抒情、衬托 )
;.
7
折柳送别
送别 (王之涣)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离别多。
zxxkw
;.
8
饮酒饯别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9
唱歌送别
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李白)(骊歌是一首离别时唱的歌) “阳关三叠”(即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流传久远的离别之曲。 “朝闻游子唱离歌”(李欣) “劳歌一曲解行舟”(许浑)(劳歌原指在送客时唱的歌,后遂成送别歌的代称)
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形单影只的孤独之感,飘泊无定的离别之 苦。下片又表明他的心会像飞尘一样时时紧跟在朋友卢梅坡的马后,又像明月一样处 处追随在卢梅坡的舟旁,以此来表达思念惜别之情。
;.
21
拓展练习
;.
22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
;.
10
唱歌送别
《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踏歌”是民间的一种歌调,唱歌时 以脚踏地为节拍。
;.
11
请找出歌词中有哪些意象? 送别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欢聚离散皆是缘 ----送别诗鉴赏
zxxkw
学科网 学.科.网
;.
1
在中国诗坛上, 送别诗一直是诗家的重要题材……
或为拜师游学,或为求取功名,或为仕途奔走,或为生活所迫,不得不远 走异域而离别亲人、恋人、友人
古时交通不便,路途艰险,通讯落后,正所谓“一别心知两地秋”“中间 消息两茫然”
黯然销魂者,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泊河处?天涯一望断人肠。
;.
16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坦陈心志的真挚告白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5、积极奋发的勉励与劝慰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熏,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