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态旅游问题及解决方案研究

合集下载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导读】当前,我国生态旅游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景象。

然而,在欣欣向荣的发展背后,生态旅游在我国仍然面临着一些基本问题和矛盾,影响其进一步深入发展。

本文首先通过分析当前国内关于生态旅游的研究及实践,总结我国生态旅游发展中面临的几大矛盾,之后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外生态旅游发展经验,提出对策与方略,以期为我国生态旅游稳步、健康、有序的发展提供一些启示与参考。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与内涵生态旅游始于上世纪80年代,但是当前对生态旅游概念的界定仍未统一。

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指出,生态旅游是“对自然区域负责的旅游,既保护环境又为当地居民提供福利。

”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认为生态旅游“是到相对未受干扰的自然区域进行的对环境负责的旅游和游览,目的是享受和欣赏自然(以及其他附带的文化因素),促进环境保护,旅游者的负面影响小,同时给当地居民提供社会经济利益。

”虽然生态旅游的概念多种多样,但对其基本内涵的理解基本一致。

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概括生态旅游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生态旅游的目的是享受和欣赏自然,其旅游对象包括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系统;2、生态旅游以生态保护为原则,强调旅游的可持续性;3、生态旅游不仅强调对当地自然生态与文化生态系统的保护,还强调通过旅游带动社区发展,以此保护当地居民的利益,追求的是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生态旅游因其环境友好性和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在其兴起之初,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尤其是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西方发达国家得到了深入推广及发展,形成了较为成熟完善的实践模式。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在上个世纪90年代被引入国内,经过近20多年的发展,我国生态旅游在理论研究和实践积累方面均取得一些成绩,但整体看来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相对于其他旅游形式,生态旅游发展在概念认知、理论研究、实施保障(管理、政策、法律规范)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

二、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矛盾分析1、生态旅游风行与大众认知偏离的矛盾近些年,生态旅游在我国发展迅速,以此为宣传品牌的旅游景区纷纷涌现,但是部分政府部门和大众对于这一概念相对陌生,对其认知程度较低,甚至出现较大偏离。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问题及对策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问题及对策

浅谈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我国生态旅游起步晚、人们对生态旅游尚缺乏科学的理解等原因使我国生态旅游在开发建设、投资运营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制约了我国生态旅游的成功实践。

本文针对我国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的剖析和总结,为我国生态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扫清障碍。

关键词:生态旅游;存在问题;对策一、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我国生态旅游具有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及客源市场巨大的优势,虽然起步晚,但发展迅速,在理论研究和实践上都开展得非常活跃。

理论上,已从最初概念的界定、内涵的解析、功能的讨论、特征的描述等方面逐步发展到应用分析和系统研究。

尤其是在联合国把2002年确定为以”生态旅游是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关键”为口号的”国际生态旅游年”和2007年在我国成功举办中国国际生态旅游博览会(ce eitc2007)后,在我国开展了一系列有关生态旅游的论坛会与研讨会。

许多研究已不再是一味追随国际潮流,而开始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及我国生态旅游”起步晚、发展快”的特点出发,走一条中国特色的生态旅游研究之路。

实践上,我国生态旅游主要以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区等为依托逐步摸索发展。

时到2005年,全国自然保护区达1757个,森林公园总数达到1450个,年接待量达1.5亿人次,风景名胜更是产品琳琅。

特别是1999年昆明市博会和”99生态环境游”主题活动大大推动了我国生态旅游实践。

二、我国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1、对生态旅游理解的误区,生态旅游是一个新概念,人们通常把生态旅游与自然旅游和可持续旅游相混淆。

生态旅游涉及自然环境、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实际上是一种可持续的自然旅游。

但是生态旅游又不同于可持续旅游,生态旅游是实现可持续思想的最佳模式,但是它仅仅是可持续旅游系统中的一小部分。

两者是部分与整体、手段与目的的关系。

2、旅游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生态旅游地属于自然生态环境敏感区,旅游业极易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据旅游风景区提供的监测资料显示,旅游区的大气都有程度不同的污染。

生态旅游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及相应对策分析

生态旅游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及相应对策分析

生态旅游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及相应对策分析【摘要】生态旅游是一种注重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方式,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环境问题。

本文首先介绍了生态旅游的背景和研究意义,阐明了研究的目的。

然后对生态旅游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主要环境问题以及过度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接着从游客行为角度探讨了游客对环境的影响。

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包括加强管理措施、提倡环保意识等。

结论部分总结了环境问题,展望了生态旅游的发展方向,并强调了重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引起人们对生态旅游中存在的环境问题的关注,促进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旅游、环境问题、对策分析、影响、过度开发、生态环境破坏、游客行为、环境保护、应对策略、生态旅游发展、重要性。

1. 引言1.1 背景介绍生态旅游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旅游方式,其以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

随着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和游客数量的增加,一些环境问题逐渐凸显出来,给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

1.2 研究意义研究生态旅游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及相应对策还能够引起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关注,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通过宣传和教育,人们可以更加自觉地保护环境,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共同为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作出贡献。

研究生态旅游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及相应对策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和实践意义,对于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生态旅游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并通过分析和对比,找出其根源和影响因素,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通过研究生态旅游对环境的影响,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这一问题的复杂性和紧迫性,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

研究目的还在于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促使相关部门和机构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加强对生态旅游的监管和引导,实现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旅游业中的生态环保问题及解决方案

旅游业中的生态环保问题及解决方案

旅游业中的生态环保问题及解决方案引言:如今,旅游业已成为世界各国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

然而,随着旅游业迅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突显。

本文将探讨旅游业中存在的生态环保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旅游业对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1. 大规模开发造成生态破坏随着旅游景点数量不断增加,大规模开发成为常见现象。

土地开垦、森林砍伐以及建筑物和道路建设对自然生态造成直接破坏。

2. 资源消耗与废物排放景区内大量游客涌入导致能源和水资源过度消耗,并产生大量废物。

例如,在海滩度假村附近,塑料垃圾污染海洋已经成为一个严重问题。

3. 生物多样性减少过度开发和人类活动扰乱了动植物栖息地,导致珍稀物种灭绝或濒临灭绝。

破坏当地自然平衡可能会使整个生态系统遭受严重影响。

二、旅游业中的生态环保解决方案1. 景区规划与管理制定合理的景区规划,平衡旅游发展与保护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

加强对开发项目的监管,限制规模扩张和建筑密度,确保不破坏自然环境。

2. 提倡可持续旅游可持续旅游是一种注重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的旅行方式。

提倡游客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能源消耗、尽量选择本地生产的食物等,以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3. 生态修复和保护加大力度进行生态修复与保护工作,例如树木植被恢复、湿地保护等。

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和游客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4. 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各国应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框架来监管旅游业。

从制定具体标准到执行措施,全方位保障环境问题得到有效管理,并对违反规定者采取相应强制措施。

5. 构建旅游业与环保组织的合作旅游业和环保组织可以共同合作,通过举办环保活动、培训以及宣传教育等手段,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并达成双赢的局面。

结论:旅游业如今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为了确保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采取积极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只有通过景区规划与管理、可持续旅游推广、生态修复与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以及旅游业与环保组织的合作等多方面的努力,才能实现旅游业与生态环境良性互动,实现可持续发展。

旅游行业的生态旅游发展

旅游行业的生态旅游发展

旅游行业的生态旅游发展近年来,随着人们旅游意识的提高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生态旅游逐渐成为旅游行业发展的热点。

生态旅游一方面满足了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围绕旅游行业的生态旅游发展进行探讨,分析其发展现状、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生态旅游发展现状生态旅游是指以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为目标的旅游形式。

当前,我国各地纷纷推出生态旅游项目,以吸引更多游客前往探索自然之美。

比如杭州的西湖,成都的大熊猫基地,云南的丽江古城等等,这些景点吸引了大批游客,成为当地重要的旅游资源。

许多地方也将生态旅游作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开发和保护生态资源,不仅提高了地方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当地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通过生态旅游,既满足了游客的需求,又促进了地方经济的繁荣。

二、生态旅游的优势1. 保护自然环境:生态旅游强调对自然环境的保护,通过限制游客流量、修复生态环境等措施,有效减少了人为破坏和污染,保护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2. 促进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注重与当地居民的协作,鼓励他们参与到旅游中来,增加收入来源,提升生活水平。

这样一来,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也为旅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3. 丰富旅游体验:生态旅游注重与自然环境的互动,让游客能够深入体验大自然的美妙与神奇。

这种与自然亲近的体验能够给游客带来心灵上的宁静和满足感,提高旅游的质量和价值。

三、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尽管生态旅游有着许多优势,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

1. 开发与保护的平衡:有些地方为了吸引游客和获取经济效益,过度开发生态资源,导致生态环境受损。

因此,如何在开发和保护之间找到平衡,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 游客行为不文明:部分游客对于生态环境缺乏尊重和保护意识,进行乱扔垃圾、破坏植物等行为,对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作者:孟凡博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5年第3期孟凡博近年来,我国生态旅游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景象,而在蓬勃发展的背后肯定存在一些弊端以及需要改正的方面,本文通过对我国生态旅游的现状调查及分析,找出了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并给予一些可行性措施与意见。

一、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一)人们对生态旅游的概念模糊不清从近年来我国生态旅游的新兴可看出这一事物并未停歇,正以很快的速度发展着。

那么生态旅游这一词最早始于上世纪80年代,但是当前对生态旅游的概念仍未同一。

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指出,生态旅游是“对自然区域负责的旅游,既保护环境,有为当地居民提供福利。

”通过查阅很多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我们发现我国生态旅游的现状并不乐观。

人们对生态旅游的概念模糊不清,以为凡是与生物环境相关的旅游就称为生态旅游,这给很多开发商制造了机遇。

打着这一旗号到处制造效益,破坏生态环境,牟取利益。

并未对自然区域负责,更别提为当地居民提供福利了。

(二)生态旅游实践缺少理论研究的支持任何一项事物的兴起也好产生也罢,要想持续发展下去必须有强大的理论基础做后盾。

生态旅游也不例外,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却缺少理论研究的支持,我国并未明确出台相关法律来规范生态旅游的发展,如发展规模,程度,效益等等。

这就不便于生态旅游统一的概念框架的建立以及整个研究体系的构建,使得生态旅游的发展举步维艰。

(三)保护性,有序性,可持续性开发与开发商追求的经济效益有偏差所为生态旅游就是要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并且要为当地的居民不造成伤害下提供福利,而开发商要求的却是利益。

这两者就造成了很大的矛盾,我们的开发是保护性,有序性,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再去掉成本以及当地居民的一些福利后剩下的根本满足不了开发商口中的利益。

这就使得低密度,保护性开发与开发商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矛盾产生。

二、我国生态旅游发展模式探究(一)从数量效益向质量效益转变现代旅游业的发展,除通过环境承载力允许的范围内扩大旅游接待量来增加旅游经济效益外,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提高旅游质量为提高旅游的经济效益,即旅游业的发展必须从数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中国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区 , 括 已列入 “ 包 世界遗产 名 录 ” 的一 些 自然风景 区 , 已越来 越 多地 受 到建 设 性 的破坏 。 加 上旅 游旺 季 期 间游 人 的大 再 量 涌 入 , 过 了景 区 作 为 一 个 生 态 系 统 的承 载 力 , 超 以及 由
于 游客 生 态保护 意 识 的缺 乏 , 使得 景区 内不仅 景 点被破 坏 , 野 生动 物流 失 , 同时 导致 生态 系统 失去平 衡 , 重的再 也 无 严 法恢 复 。
1 我 国 发 展 生 态 旅 游 的 资 源 优 势
我 国的 生态旅 游主 要是依 托森林 公 园 、 自然 保护 区 、 风 景 名胜区等 发展起 来的 。 国具有 开展森林 生态旅游 的得 天 我 独厚 的条件 , 截至 目前 , 我国 国家 森林公 园总数 已达 6 0处 , 6 规 划经 营面 积达 115万 h . 国 各类森 林公 园数 量达 到 0 m 全 12 8处 , 为世 界上 森林公 园数 量最 多 的国家 。 年 来 , 9 成 近 我
由于 我 国人 口众 多 , 游业发 展迅 速 , 又缺 乏规 划和 旅 而 管理 , 国民 的生 态 意识 较 差 , 以说 旅 游 游到 哪里 , 态破 可 生 坏和 环境 污染 也就 到哪 里 。 风景 区 内生活 污水 增多 , 圾废 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渣、 废物 剧增 。 驰名 世界 的黄 山 、 山垃 圾随 处可 见 , 至连 庐 甚 世 界屋脊 喜马 拉雅 山 , 也留 下 了各种 饮料袋 、 游客 包装 袋等
省 的卧 龙和 九寨沟 、 湖北 省的神 龙架 等 2 8个 自然保 护 区加
入 世界人 与 生物圈 网络 ; 阳湖 自然保 护 区、 鄱 南洞庭 湖 自然

浅谈我国如何发展生态旅游

浅谈我国如何发展生态旅游

浅谈我国如何发展生态旅游引言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注重保护自然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形式,正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在我国这样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发展生态旅游既是一种需求,也是一种责任。

本文将从政策支持、资源保护、市场开发等方面探讨我国如何发展生态旅游,以期为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参考。

政策支持政策支持是推动生态旅游发展的重要保障。

我国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生态旅游的发展。

首先,应加大对生态旅游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提供丰富的旅游项目资金。

其次,应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对生态旅游行业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旅游活动遵守环境保护法规。

最后,政府还应加强对生态旅游从业者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从业者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资源保护生态旅游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基础上。

我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也存在着一些资源开发过度和破坏的问题。

为了保护好这些宝贵的资源,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建立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公园,设立专门机构负责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其次,推行可持续发展理念,限制过度开发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再次,加强科学研究和环境监测,了解资源的变化和环境的健康状况,及时采取措施保护环境。

市场开发市场开发是生态旅游发展的重要环节。

我国拥有庞大的旅游市场,需要通过合理的市场开发来推动生态旅游的发展。

首先,应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产品,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

比如,可以发展生态旅游线路,设计与自然环境和文化特色相结合的旅游产品。

其次,应加大对生态旅游的宣传力度,扩大生态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最后,要鼓励和引导企业投资生态旅游项目,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是推动生态旅游发展的重要保障。

我国应加大对生态旅游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从业者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首先,应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和实践教学,提升从业者的专业水平。

其次,要加强对生态旅游专业的教育和研究,提高生态旅游专业化水平。

最后,要加强对生态旅游企业的引导和扶持,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创新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生态旅游问题及解决方案研究
生态旅游是一种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的旅游形式,且承担了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和保护自然环境的双重责任,提倡让置身原始自然的人们体会到良好生态环境带来的美好感受,为保护环境尽自己所能。

论文对近十年来的生态旅游的研究进行文献分析和内容分析,了解生态旅游的研究情况,并阐述了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Abstract】Ecotourism is a form of tourism with sustainable development,and it shoulders the d ual responsibility of maintaining the local people’s life and protecting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It advocates that people who are exposed to primitive nature to experience the good feeling brought by goo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do their best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The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content analysis of ecotourism research in recent ten years are made in this paper,so as to understand the research situation of ecotourism. And the paper expounds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ecotourism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關键词】生态旅游;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1 我国生态旅游现状
我国有着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是最具有生态旅游开发潜力的国家之一。

据统计,我国已建立各种类型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多达2588个,有28处自然保护区加入在“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中,30处自然保护区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20个自然保护区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地,包括长白山、神农架、武夷山、青海湖、内蒙古达赉湖、张家界、九寨沟、黄龙和高丽贡山等,总面积约14944万公顷。

这些自然旅游资源吸引了大批国内外的游客,一些自然保护区正式开办生态旅游,然而,我国生态旅游起步较晚,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资料显示,有超过23%的自然保护区由于开展旅游业导致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甚至出现了自然环境的退化,水污染、噪音污染、空气污染等问题。

我国在资源开发上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大多由旅游部门在管理上重开发利用、轻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重经济效益、轻生态效益,而且旅游收入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才会投入到生态环境治理和资源保护中去。

因此,我们更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生态旅游管理系统,用实际可行的方案实现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我国生态旅游客源分析
一些学者曾对在我国的旅游市场研究方面的个别热点城市游客的时序分布做出了相应的研究预测。

保继刚选取距离、经济发展程度、文化教育水平三因素指标,首次将引力模型运用于北京市国内游客的预测,建立了预测全国各省、区到北京游客数量的数学模型[1]。

张凌云介绍了在旅游地引力模型的方面国外学者所做的工作,并且展望了发展趋势[2]。

韩德宗翻译介绍了旅游需求预测重力模型和旅游发生模型[3]。

邢道隆通过进行游客抽样调查,对北京市国内旅游市
场分析[4]。

吴必虎等研究了中国城市居民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的四个基本规律,并从旅游者个体特征角度,讨论了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等因子与目的地选择之间的相互关系[5]。

郭来喜、李东和、唐顺铁等开创了我国旅游流研究、游客行为选择模式研究的先河。

3 我国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研究
关于生态旅游的开发和管理方面的研究在相关研究中占比很大,在国内生态旅游研究初期,生态旅游的规划开发问题就已受学者们的关注。

吕永龙阐述了生态旅游相对于传统旅游的优势及发展政策、规划原则、产业分布等问题,包含了生态旅游开发应注意的方方面面,其系统性对后续的研究具有很大指导意义。

在此之后关于规划开发中的理念与方法的研究也备受重视,内容不仅包括对生态旅游整体开发思路的讨论,还包括了对特色区域生态旅游开发理念的提炼。

此外,对社区的研究也是管理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

生态旅游管理研究包括对法规、制度及政策等方面内容的探讨。

其中何艺玲对泰国社区生态旅游(CBET)发展经验的总结,张建萍对非洲肯尼亚生态旅游与当地居民利益的分析,时临云对日本生态旅游管理课题的解析等,都对我国的生态旅游管理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4 我国生态旅游分析评价体系研究
生态旅游评价体系拥有广泛的研究范围,大多总结了实践内容,没有实现系统化和体系化。

2006年,刘静艳以生态系统平衡理论为基础,建立了生态旅游共生界面的结构关系以及行为模式,并对之进行了分析,指出各利益相关者矛盾和利益冲突的关键点。

2007年,徐红罡、杨彦锋将对标准权威性的认知摆在更重要的地位上,指出当前阶段生态旅游认证在我国的实施多遭遇旅游消费市场认知度偏低和权威性差的问题。

5 当前我国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梳理,笔者认为学者们尤为关注当前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5.1 片面地追求利益使生态旅游环境遭到破坏近年来我国生态旅游蓬勃发展,但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以及问卷调查发现,现阶段生态旅游的前景不太明朗。

首当其冲的问题是,生态旅游的概念在广大群众认知中不够精确,人们总是将与生物环境相关的旅游和生态旅游相混淆,这个问题也让许多开发商有了牟取利益的可乘之机,却从未意识到对自然区域负责,对人与社会负责。

5.2 相关法律法规落后情况严重
生态旅游在迅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的相关法律制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监管不力、执法不严,监督不力、宣传教育有待加强等。

政府的相关部门对于农业
生态旅游的不够重视,放任其自由发展,极大地限制了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使得在生态旅游项目中盲目无约束,甚至导致项目重复的低水平建设,而且也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5.3 地方特色不够明显甚至缺乏
生态旅游的最大特色就是能够让游客体会到有别于日常生活的乐趣,在不同的地域能够感受到独一无二的特色文化,但现阶段我国的生态旅游只是停留在建立观光区,采摘园,森林公园等设施,或是让游客亲自动手劳作,亲身参与其中来感受大自然生活,显然这样的活动形式过于单一,缺乏地域特色,失去了生态旅游的独立性。

6 解决对策
基于对数据的梳理,笔者认为要解决当前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6.1 加大生态保护力度
要加大生态保护力度,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首先,要加强生态旅游规划的过程监管,即在进行生态旅游开发时首先要对旅游资源及发展现状进行全面调研与分析,统筹规划,保证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性;其次,要加强生态旅游项目对环境影响的评价,以此做出相应的开发战略改进;再者,要突出旅游開发环境源头预防和生态保护,在开发活动前期设计清洁能源的使用投入,后期落实污染物排放指标检查工作,尽最大可能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用科学的开发手段促进旅游与生态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6.2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强化法律观念
有关部门应强化生态旅游管理,积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制定和改进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战略。

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要重视环境法律的宣传、加强法律的执行力度,构建生态旅游社区参与制度,改革生态旅游社区管理制度,完善生态旅游监督制度和环境教育制度等一系列举措使人们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应该快速实施生态旅游工作的资格认证,确保有法可依地对那些出现问题的生态旅游旅游经营者做出严惩,对乱贴生态旅游标签的行为给予严肃处理。

6.3 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生态特色
生态旅游是一种兼具趣味性、参与性和体验性的旅游方式,因此笔者认为经营者首先要深入调查所要开发的旅游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并对旅游地的生态特点、资源环境特点和人文历史等情况进行研究,进而制定出合适的生态旅游开发方案。

其次,应及时统筹协调当地旅游从业部门,当地社区,招商企业,游客和其他相关团体,共同构成一个综合系统,互相权衡。

最后,要引进先进的技
术和理念,并结合当地的特色,打造真正独特的旅游项目,规划好旅游路线,创新生态旅游产品,创设自己的旅游品牌。

【参考文献】
【1】保继刚.引力模型在游客预测中的应用[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04):133-136.
【2】张凌云.旅游地引力模型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地理研究,1989(01):76-87.
【3】韩德宗.旅游需求预测重力模型和旅行发生模型[J].预测,1986(06):66-67.
【4】邢道隆.北京市国内旅游市场分析[J].旅游论坛,1986(01):21-28.
【5】张伟,吴必虎.利益主体(Stakeholder)理论在区域旅游规划中的应用——以四川省乐山市为例[J].旅游学刊,2002(04):63-6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