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第一章练习题
初三物理上册第一章练习题

初三物理上册第一章练习题题一:力是什么?它有哪些基本性质和作用?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时产生的物理量。
它的基本性质包括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而作用有引力、弹力、摩擦力和浮力等。
题二:请说明当两个力的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时,它们的合力和净外力是多少?当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时,它们的合力为0。
净外力也为0,即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题三:请解释力的合成和分解。
力的合成是指当一个物体同时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这些力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合力具有等效的作用效果。
力的分解是指一个力可以被分解为多个分力,这些分力的合力等于原力的大小和方向。
题四:举例说明力的合成和分解的应用。
例1:一个人在水平地面上用力推一辆车,该力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上的推力和垂直方向上的支持力,从而让车移动。
例2:一个物体同时受到水平方向上的左力和垂直方向上的上力,在对这两个力进行合成后求得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计算出物体所受的合力。
题五:力与加速度的关系是什么?请给出相关公式。
力与加速度之间满足牛顿第二定律的关系,即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
公式表达为 F = ma,其中 F表示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 表示加速度。
题六:请解释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区别和作用。
静摩擦力是指物体之间相互接触但相对静止时产生的摩擦力,它可以阻止物体开始运动或保持物体静止。
滑动摩擦力是指物体之间相互接触且相对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它可以减小物体的运动速度或使物体保持恒定运动状态。
题七:请给出浮力的公式,并解释浮力的产生原因。
浮力的公式为F = ρfVg,其中 F表示浮力,ρf表示液体的密度,V 表示物体在液体中的体积,g表示重力加速度。
浮力是由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上向压力差引起的,与物体浸没于液体中的体积有关。
题八:请解释什么是密度,并给出相关计算公式。
密度是物体的质量单位体积,用ρ表示,公式表达为ρ = m/V,其中ρ表示密度,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体积。
九年级物理第一章练习题

九年级物理第一章练习题一.单选题.( )B.像一杯水中滴入红墨水,过一会儿整杯水都红了C.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板长久紧压在一起,金板中渗有铅,铅板中渗有金D.配制过氧乙酸消毒液时,能闻到刺鼻的气味2.下列现象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A.沙尘暴来临时,漫天沙尘B.“八月桂花遍地香”时,到处都能闻到桂花的芳香C.扫地时,室内尘土飞扬D.把两块表面平滑干净的铅块压紧,一段时间后不容易把它们拉开3.液体和固体很难被压缩的原因是( )A.分子间的有相互作用力B.分子间有相互排斥的力4.关于物体内能的改变,下列正确的是( )A.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可能增加B.物体吸收热量物体内能一定减小C.对物体做功时,物体内能一定减少D.物体放热时,物体内能一定增加5. 在下列现象中,通过做机械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6.在相同条件下,气体比液体容易压缩,主要是由于( )A.气体分子之间有较大的间隙,而液体分子之间根本没有间隙B.气体分子之间的引力作用比液体分子之间的引力作用大得多C.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较大而液体分子之间的空隙非常小D.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较小,而液体分子之间的空隙较大7.下列各种现象中,可以说明分子之间存在斥力的是( )A.气体容易被压缩B.铁棒折断后很难再合成整本C.气体会无限地扩散D.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8.从能转化的观点来看,摩擦生热的现象是( )A.机械能转化为内能B.内能转化为机械能9.有关物质的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比热容跟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比热容越小B.比热容跟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比热容越大C.比热容跟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D.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温度、质量都无关10.在下列几种情况中,比热容会发生变化的是( )℃的水变成4℃的水 B.一块钢板压制成钢锅C.水结成冰D. 把开水倒入冷水中11.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相等,水的比热是煤油的2倍,水升高的温度是煤油的1/3倍,则它们的质量之比m水:m油是( )A. 3:2B. 2:3C. 1:6D.6:1二.填空题1.当分子间相距为r时,分子引力与斥力相等。
九年级物理第一章练习题(1)

九年级物理第一章练习题(1)1、一辆洒水车在平直的街道由东向西洒水,在匀速行驶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洒水车的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小B、洒水车的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减小C、洒水车的动能减小,重力势能不变D、洒水车的动能不变,重力势能不变2、下列关于说法中正确的是()A、同一物体的机械能增加,其内能也增加B、一块0C0的冰融化成0C0的水内能不变C、只要物体的温度保持不变,就一定没有吸热或放热现象D、物体放出了热量,它的内能一定减小,温度不一定降低3“神州”七号飞船返回舱在与地面接触前,速度变慢,在此过程中,重力势能_________,动能___________,机械能___________。
4冬天人们为了使手热起来,常常把手掌合起来反复搓,这是利用_________改变物体的内能,也可用嘴对手“哈气”,这是利用__________改变物体的内能。
5如下图所示,A、B两图表示两个演示实验,请你说出每个演示实验说明了什么物理问题。
图A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B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夏季中午,把一个充足了气的小气球放在阳光下,晒一段时间后气球突然炸裂了,则炸裂前,球内气体内能___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炸裂瞬间,球内气体内能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的方式来改变的.7.如图22所示,是“研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1)实验中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大小,来判断小球动能的大小.(2)实验中为了研究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需要控制小球撞击时的速度不变,具体的控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质量和速度谁对动能的影响较大呢?小文所在的物理兴趣小组借助速度传感器和其他仪器得出了两组数据如表一和表二所示.表二(钢球质量为m:100g)物体的动能影响较大.依据是:。
人教版本九年级物理第一章《内能》测试卷

第一章《内能》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 (共 12 小题 )1.下边相关比热容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征,只与物质的质量相关B.汽车发动机用水来冷却,是因为水拥有较大的比热容C.夏季在河畔游乐感觉河水凉,但河畔的岩石却很烫,原由是水的比热容比岩石小D.铜的比热容比铝小,所以在汲取同样的热量后铜高升的温度必定比铝高2.对于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温度高的物体拥有的内能不必定多B.当温度低到必定程度时,物体的内能会减小到零C. 0 ℃物体内能为零D.一个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拥有的能叫内能3.对于内能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物体的内能越多,放出的热量必定越多B.物体汲取的热量越多,其增添的内能就越多C.物体内能多,则其温度必定越高D.物体温度高升必定的汲取了热量4.质量相等、初温同样的甲、乙两种不一样液体,分别用两个完整同样的加热器加热,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下图.依据图线可知()A .甲液体的内能比乙的大B.温度高升液体分子运动变慢C.甲液体的比热容比乙的大D.乙液体的比热容比甲的大5.以下相关内能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必定大B.质量必定,体积、状态必定的物体的内能不变,它的温度必定不变C.内能是物体动能和势能的统称D.温度同样的物体,其内能也同样16.汽车发动机常用水做冷却剂,主假如因为水的()A .比热容较大B.比热容较小C.密度较大D.密度较小7.以下对于物体内能的说法剖析正确的选项是()A .物体内能的改变只可能是做功或热传达中间的一种B.物体内能的改变可能是做功或热传达中间的一种,也能够是这二种过程同时发生C.内能少的物体不行能将能量传达给内能多的物体D.假如经过热传达改变物体的内能,只好是给物体加热的方法8.对于比热容,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 100 g 水的比热容是50 g 水的比热容的两倍B.同样质量的酒精与汽油完整焚烧放出的热量不一样,是因为它们的比热容不一样C.质量同样的铁和铝,汲取同样的热量后,铝的温度高升较少,说明铝的比热容比较大D.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没关9.如下图,图(a)是一其中间系有棉线的铁丝圈,浸过肥皂水后的情况;图(b)是用手指碰破棉线右边的肥皂膜后的情况;这个实验说了然()A .物体是由大批的分子构成的B.分子间存在着斥力C.分子间存在着引力D.构成物体的分子在不断地无规则的运动10.2010 年,两名俄裔科学家发现纳米资料石墨烯而获取了诺贝尔物理学家.近来,研究人员利用石墨烯解决了半导体资料散热的问题,解决散热问题是利用石墨烯的()A .导热性好B.熔点高C.硬度大D.密度小11.对于飘在空中的灰尘,正确的说法是()A .它和一个原子差不多大B.它包含有几个分子2C.它有几个“纳米”D.它是由很多分子构成的12.以下现象能说明分子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 .碟子中的酒精蒸发变少B.建筑工地上尘上飞扬C.空气中 PM2.5 超标形成雾霾D.两个洁净的铅块粘在一同二、填空题 (共 3 小题 )13.利用扫描地道显微镜(STM) 能够获取物质表面原子摆列的图象,从而能够研究物质的构成规律.下边的照片是一些资料表面的STM 图象,经过察看、比较,能够看到这些资料都是由原子在空间摆列而构成的,拥有必定的构造特色.则构成这些资料的原子的物质表面摆列的共同特色是:(1)________ ;(2)________ ;(3)________ .14.将体积分别为 V1、 V2的水和酒精混淆,发现混淆后液体的整体积V 总 ________V1+ V2, (选填“<”、“=”或“>”)这一实验表示液体分子间有 ________.15.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________ 和 ________两种,在市政建设备工中,我们常常看见工人用切割机切割坚硬的水泥路面,切割机在施工时要不断的向锯片上浇水,不然会很快破坏锯片,这是因为锯片在切割路面时不断________,使锯片的内能增添,温度高升.三、实验题 (共 3 小题 )16.如图 1 所示是“比较不一样物体的吸热状况”的实验装置,烧杯中装有质量同样、初温同样的两种液体 A 和 B,将规格同样的电加热器分别淹没在两种液体中,同时加热.用停表测出液体加热到相同温度时所用的时间.表 1 是小明记录的实验数据.(1)组装器械时,应将温度计固定在适合的地点,不要遇到烧杯和________.(2)加热液体 A 所用的时间如图 2 所示,为 ________ S.(3)上述实验中,加热时间较长的液体,其比热容较________(填“大”或“小”).(4) 小红想用与小明不一样的方法进行实验,则她在实验中应控制________( 填“加热时间”或“高升温度”)同样.17.如图,小明家的老式电暖器坏了,他上网查到了这类型号电暖器的工作原理是:经过电加热管(发热管 )对导热油进行加热而放出热量,只好直立使用.(1)小明思虑,导热油的比热容比水的大仍是小呢?他用两个完整同样的酒精灯,分别给质量和初温都同样的导热油和水同时加热,分别记录加热时间和温度.依据记录的数据作出了两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下图.①依据图象,从开始加热到第 4 min 时,导热油汲取的热量________水汲取的热量.②要使导热油、水高升同样的温度,应给水加热更长的时间,这说明________的吸热能力较强.(2)电加热管应安装在电暖器 ________(选填“上”或“下”)部,所以只好直立使用.18.如图甲所示是“研究不一样物质吸热升温现象”的实验装置,用同一套装置,先后加热其实不断搅拌质量相等的煤油和水.(1)要达成该研究实验,除了图中所示的器械外,还需要的丈量工拥有天平易________.(2)小明设计的记录数据的表格如表,剖析表格可知:他是用________ 同样比较 ________ 的方法来达成研究实验的.(3) 如图乙是实验得出两种液体的温度跟着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能够看出,________ 的温度升高的较慢, ________的比热容较大.(4)实验结束后,小明查表知道水的比热容为4.2 ×103J/(kg ℃·),则 500 g 水温度高升 20 ℃汲取的热量是 ________ J;若这些热量由酒精焚烧获取.且效率为70% ,则起码要耗费________ g 酒精. (酒精的热值为 3.0 ×107J/kg)四、计算题 (共 3 小题 )19.将质量为 4 kg 的冷水与质量为 3 kg 温度为 80 ℃的热水混淆后,末温度为40 ℃,不计热量损失,则(1)热水放出的热量是多少焦耳?(2)冷水本来的温度是多少摄氏度?20.在冬季为使房间里保持必定的温度,每小时要供应 4.2 ×106焦的热量,若进入散热器中水的温度是80 ℃,从散热器流出的水的温度是70 ℃,问每小时要供应散热器多少千克80 ℃的水?21.用酒精灯加热水,从室温加热至80 ℃,需要 5 分钟,用同一盏酒精灯加热同质量的另一种液体,也从室温加热至 80 ℃,只要 3 分钟,求这类液体的比热是多少?(水的比热容为 4.2 ×103J/(kg ℃·))答案分析1.【答案】 B【分析】 A 项,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征,和物体汲取热量的多少、温度的高低、质量的大小都没相关系;故 A 错误; B 项,汽车发动机工作时产生大批热量,这些热量假如不快速转移,便可能伤害发动机,所以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色把这些热快速汲取,使发动机的温度不致升得太高.故 B 正确; C 项,因为水的比热容比岩石的大,同样质量的水和岩石比较,汲取同样的热量(都在太阳照耀下),水的温度高升的少,河水是凉凉的,而岩石的温度高升的多,热得烫脚.故C 错误; D 项,依据Q= cmΔt可知,物体温度的变化与汲取热量的多少、比热容的大小以及质量有关,所以只确立比热容、热量的关系,不确立质量关系时,没法比较铜与铝温度变化的高低,故D 错误.2.【答案】 A【分析】内能是物体内部全部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全部物体都有内能,内能的大小与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关. A 项,内能的多少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相关,温度不是决定物体内能大小的独一要素,故 A 正确; B 项,全部物体都拥有内能,不论温度有多低,物体都拥有内能,故 B 错误; C 项,全部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拥有内能,0 ℃物体的内能其实不为零,故 C 错误; D 项,内能是物体内部全部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故D错误.3.【答案】 B【分析】 A 项,物体的内能多,温度不必定高,可能既不吸热也不放热,还可能汲取热量,故A 错误; B 项,物体汲取了多少热量,物体的内能就增添了多少.故 B 正确; C 项,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和状态相关,内能多的物体,温度不必定高,故晶体在融化时,汲取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不变.故 C 错误; D 项,物体温度高升,可能是对物体做了功,也可能是汲取了热量,故D错误.4.【答案】 D【分析】 A 项,两种液体固然质量和初温度同样,可是不一样物质,内能多少不可以比较.此选项错误;B 项,物质温度高升内能增添,分子无规则运动更强烈.此选项错误;C、 D 项,由图示能够看出,当加热时间同样时,即汲取的热量同样时,甲的温度高升的快,利用热量的计算公式Q 吸= cm t 可知,在质量相等、初温同样、吸热也同样的状况下,谁的温度高升得快,它的比热容小,所以甲的比热容较小,乙的比热容较大.选项 C 错误,选项 D 正确.5.【答案】 B【分析】 A 项,物体内能包含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势能,温度是分子热运动的均匀动能的标记,故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不必定越大,故 A 错误; B 项,质量必定,体积、状态必定的物体的内能6不变,即它的分子势能和分子动能都不变,所以它的温度必定不变,故 B 正确; C 项,物体中所有分子做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故 C 错误; D 项,物体内能包含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势能,温度是分子热运动的均匀动能的标记,故物体的温度同样,内能不必定相同,故 D 错误.6.【答案】 A【分析】汽车发动机工作时产生大批热量,这些热量假如不快速转移,便可能伤害发动机,所以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色把这些热快速汲取,使发动机的温度不致升得太高.7.【答案】 B【分析】 AB 项,做功和热传达都能够改变物体内能的大小,物体内能的改变可能是做功或热传达中间的一种,也能够是这二种过程同时发生,故 A 错误, B 正确; C 项,发生热传达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热传达的方向是由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热传达的发生与物体内能的多少无关,所以热传达时内能少的物体可能将能量传给内能多的物体,故 C 错误; D、物体内能的改变包括内能的增添和内能的减少,所以经过热传达改变物体的内能,能够是给物体加热,使物体内能增添,物体也能够是放热,内能减少,故 D 错误.8.【答案】 C【分析】 A 项, 100 g 水和 50 g 水状态同样,物质种类同样,所以比热容同样.故 A 错误; B 项,同样质量的酒精与汽油完整焚烧放出的热量不一样,是因为它们的热值不一样,与比热容没相关系.故 B 错误; C 项,质量同样的铁和铝,汲取同样的热量后,铝的温度高升较少,由公式c=知,铝的比热容比铁大.故 C 正确; D 项,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征,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相关,与物质的质量、温度、吸放热状况没关,故 D 错误.9.【答案】 C【分析】用手指轻碰棉线的右边,右边肥皂膜破了后,因为左边肥皂膜和棉线间分子有力的作用,故将棉线拉向左边,说了然分子存在互相的引力;故 C 正确;该实验不可以说明物质是由大批分子构成的及分子间能否存在缝隙和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10.【答案】 A【分析】石墨烯是一种新发现的资料,它的物理性质是拉力好、导电性和导热性好、硬度大、熔点高等,依据它的这些特征我们就能知道它的用途.此题要求解决散热的问题,所以利用了石墨烯的导热性好的特色, A 切合题意.11.【答案】 D【分析】飘在空中的灰尘是固体小颗粒,比分子要大得多,是由很多分子构成的.12.【答案】 A【分析】 A 项,碟子中的酒精蒸发变少,是因为水分子运动的结果,此选项切合题意. B 项,灰尘飞扬,是指固体颗粒灰尘的运动,不属于分子运动.此选项不切合题意. C 项,空气中PM2.5 超标形成雾霾,不属于分子运动,此选项不切合题意. D 项,两个洁净的铅块粘在一同,说明分子间有引力,此选项不切合题意.13.【答案】 (1) 在确立方向上原子有规律地摆列(2)在不一样方向上原子的摆列规律一般不一样(3)原子摆列拥有必定对称性.【分析】从图片上能够看出,不一样的原子的摆列规律不一样,但对于同一种原子来说,摆列的方式都能够重复,即有对称性.从左边图上能够得出晶体分子在必定方向上拥有必定的规律,依据右边两图的对照能够看出在不一样的方向上分子散布的规律完整不一样.14.【答案】<缝隙【分析】分子间存在间隔,所以将体积分别为V1、V2的水和酒精混淆,混淆后液体的整体积V 总小于二者的体积之和.15.【答案】做功热传达做功【分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达两种方式;锯片在切割路面时发生强烈摩擦,锯战胜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变为内能,锯片的内能增大,温度高升,就会影响锯片的硬度,所以要浇水;浇水时,锯的温度高于水的温度,热量就会从锯传递给水,这样水就将这些热量汲取,锯的内能减小,温度也会降低.16.【答案】 (1) 电加热器(2)80 (3)大(4) 加热时间【分析】 (1) 温度计丈量温度时,要让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足接触,但不可以接触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或加热器;(2) 图示丈量时间的工具为秒表,即大盘刻度单位为s,小盘刻度为分,所以此刻的时间是 1 min20 s=80 s;(3)由表知: AB 两种液体高升同样的温度 25 ℃时, A 液体用时 80 s, B 液体用时 120 s, B 液体升温慢, B 液体汲取的热量多,由公式c=知,B液体的比热容大;(4)实验用同样的酒精灯对 AB 加热,在相等时间内, AB 汲取的热量相等,所以控制加热时间同样也就是控制汲取同样的热量.17.【答案】 (1) ①等于② 水(2) 下【分析】 (1)①用两个完整同样的酒精灯加热同样的时间(4 min) ,酒精灯放出的热量是相等的,导热油和水汲取的热量也是相等的;②由图可知,导热油和水高升同样的温度,如温度都高升40 ℃,导热油需要的时间约为 3 分钟,水需要的时间为 4 分钟,即水需要更长的加热时间;(2)电暖器的电加热管应该安装在电暖气的下方,加热电暖器下方的油,发生对流,使油快速高升温度.18.【答案】 (1) 秒表(2) 加热时间高升的温度(3)水水(4)4.2 10×42【分析】 (1) 由实验可知,要正确达成本实验除了图中的实验器械,还需的器械有丈量质量的天平和丈量时间的秒表;(2)因为是同样的酒精灯加热,即沙子和水在同样的时间内汲取的热量相等,所以能够利用加热同样的时间比较液体高升温度的多少,判断液体的吸热本事;(3)由图象知,加热同样的时间,水的温度较低,则水温度高升得较慢,说明水的比热容较大;(4)水汲取的热量: Q 吸= cm t= 4.2 ×103 J/(kg ℃·) ×0.5 kg 20× ℃= 4.2 ×104J;由 Q 吸=ηQ=ηmq得:4 2×104J70%× ×3.0 ×107J/kg.=mm= 0.002 kg= 2 g.19.【答案】解: (1)热水放出的热量:Q 放= cm2(t 热- t) = 4.2 ×103J/(kg ℃·) ×3kg×(80℃ - 40 ℃ )= 5.04 ×105J;(2) 不计热量损失, Q 吸= Q 放=5.04 ×105J,∵Q 吸= cm t∴Δt ===30 ℃∴冷水的初温:t 冷= t-t= 40 ℃ - 30 ℃= 10 ℃ .答: (1) 热水放出的热量是 5.04 ×105J;(2)冷水本来的温度是 10 ℃.【分析】第一依据Q 放= cm(t 0- t)求出热水放出的热量,因为不计热量损失,所以Q 吸= Q 放,依据Q 吸= cm(t- t 0)求出冷水的初温.20.【答案】解:由Q 放= cm t 得:m=== 100 kg.答:每小时需要供应散热器100 千克 80 ℃的水.【分析】已知进入散热器的水平易流出散热器的水温,从而能够计算出水的温度变化,知道所需要的热量,从而利用放热公式Q 放= cm t ,求每小时需要水的质量.21.【答案】解:用同样的酒精灯加热,设液体每分钟汲取的热量为Q,加热 5 min ,水汲取的热量为5Q,加热 3 min 液体汲取的热量为3Q,水与液体都从室温加热到80 ℃,它们高升的温度△ t同样,水与液体质量m 同样,∵Q= cm t,∴液体与水的比热容之比:====,液体的比热容: c 液=c 水=×4.2 ×103J/(kg ℃·)= 2.52×103J/(kg ℃·);答:这类液体的比热是 2.52 ×103J/(kg ℃·)【分析】用同样的酒精灯加热,在相等时间内液体汲取的热量相等,应用热量公式能够求出液体的比热容.。
九年级物理第一章试卷【含答案】

九年级物理第一章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个物理量是表示物体运动状态的?A. 质量B. 速度C. 力D. 能量2. 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下落的加速度是?A. 0B. gC. 2gD. 不确定3. 下列哪个现象属于光的折射?A. 镜子成像B. 小孔成像C. 水中的鱼看起来更浅D. 彩虹4. 电阻的单位是?A. 焦耳B. 安培C. 伏特D. 欧姆5. 下列哪个物质是导体?A. 玻璃B. 木材C. 水D. 铜线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物体的速度越大,其动能也越大。
()2.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3. 电流的方向是由正电荷向负电荷流动。
()4.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5. 物体的重力与其质量成正比。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的摩擦力与物体的______成正比。
2. 光的波长越长,其______越弱。
3. 电流的大小与导体的______和电压成正比。
4. 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______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5. 重力加速度的大小约为______m/s²。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 解释光的反射现象。
3. 描述电流的形成过程。
4. 说明物体的动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5. 解释重力势能的概念。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m/s²,求物体在3秒后的速度。
2. 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为45°,求折射角。
3. 一个电阻为10Ω的电阻器接入电压为5V的电路中,求通过电阻器的电流。
4. 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以5m/s的速度运动,求其动能。
5. 一个物体从高度为10m的位置自由落体,求物体落地时的速度。
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分析物体在斜面上滑动的受力情况,并说明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状态。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一章。内能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一章。
内能单元测试题.docxA.质量越大的物体温度升高越多B.质量越小的物体温度升高越多C.两个物体温度升高的程度相同D.与物体的质量无关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是物体内能的量度B.热量是物体内能的量度C.温度和热量是相同的概念D.温度和热量都是机械能的量度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内能只与其温度有关B.物体的内能只与其质量有关C.物体的内能与其温度和质量都有关D.物体的内能与其形状有关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热量是从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B.热量是从低温物体流向高温物体C.热量是从内能少的物体流向内能多的物体D.热量是从内能多的物体流向内能少的物体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热力学第一定律说明了物体的内能守恒B.热力学第一定律说明了物体的机械能守恒C.热力学第一定律说明了物体的总能量守恒D.热力学第一定律说明了物体的动能守恒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小B.物体的温度越低,内能越大C.物体的内能与其温度成正比D.物体的内能与其温度成反比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内能的增加会使其温度升高B.物体温度的升高会使其内能增加C.物体内能的增加会使其温度降低D.物体温度的降低会使其内能减少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热传递只能从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B.热传递只能从低温物体流向高温物体C.热传递可以从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也可以从低温物体流向高温物体D.热传递与物体的内能无关初中物理研究材料第一章:内能单元测试题时长:45分钟,总分:100分班级:______,姓名:______,得分:______命题人:XXXXXX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6分)1.下列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例子,哪个是不恰当的?A。
将一些盐放入一杯水中,过一段时间后,一杯水都有咸味。
B。
香水瓶打开,在其周围可以闻到香味。
C。
扫地时,灰尘飞扬。
D。
把一滴黑墨水滴到一杯清水中,过会儿,清水变黑了。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单元练习题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一、选择题1.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 扫地时尘土飞扬B. 气体容易被压缩C. 蜡烛“流泪”D. 美酒飘香2.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吸引力的是()A. 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B. 红墨水滴入水中很快散开C. 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D. 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粘”在一起3.关于分子,你认为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物质由大量分子组成B. 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C. 分子之间存在空隙D. 有的分子之间只有引力,有的分子之间只有斥力4.1827年植物学家布朗先发现,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微粒会做无规则的运动,称为布朗运动,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剧烈.以下关于布朗运动解释中,不符合分子动理论观点的是()A. 花粉微粒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B. 布朗运动就是分子的热运动C. 水分子做无规则运动,会不断撞击花粉颗粒D. 温度越高,水分子的运动越剧烈,对花粉微粒的撞击次数越多5.关于内能、温度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运动速度、物体的温度和物质状态都有关系B. 物体沿光滑的斜面滑下时,温度升高,内能增大C. 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放出相同热量时煤油温度降低的多D. 内能总是从内能多的物体向内能少的物体转移6.下列现象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 在饮料中放入一些冰块,饮料变凉B. 火车经过,铁轨的温度升高C. 柏油路被阳光晒热D. 用电热壶烧水,水温升高7.下列事例没有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是()A. 热水袋用水来取暖B. 夏天中午洒水车洒水降温C. 初春夜晚要向稻田中灌水D. 城市建造人工湖来调节气温8.汽车发动机过热会损坏,在它的冷却装置中用水来冷却,这是因为()A. 水的熔点较低B. 水的比热容较大C. 水容易传热D. 水的沸点较高9.在空中飞行的子弹()A. 具有较大的机械能,但没有内能B. 既具有机械能,又具有内能C. 有一定的机械能,但不一定有内能D. 没有机械能,但有内能10.下列各种情况中,物质的比热容会变化的是()A. 一杯水倒掉一半B. 水凝固成冰C. 0℃的水变成4℃的水D. 将铁块锉成铁球11.下列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凝固,其内能一定减小B. 物体熔化,一定放出热量C. 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吸收了热量D. 物体的温度不变,其内能一定不变12.为了验证装在试管里的固态碘受热升华,甲同学直接将试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如图甲所示;乙同学将试管浸入热水槽中,如图乙所示,两试管都会出现碘蒸气。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测试题含答案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A.扫地时灰尘飞舞B.下雪时雪花飘飘C.暴雨后河水浑浊D.八月桂花飘香2.用高强度钛材料做成的钛管很难被拽长,说明钛分子间()A.没有引力B.没有斥力C.存在引力D.存在斥力3.两只相同的集气瓶中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NO2)气体,用玻璃板隔开后按图示水平放置,抽去玻璃板,保持两瓶口紧贴静置较长时间后,两瓶中气体颜色变得相同。
已知瓶中NO2气体的密度比瓶中空气的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现象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B.此现象与“扫地时灰尘飞扬”的成因相同C.颜色变得相同后,瓶中气体分子停止运动D.颜色变得相同后,左侧瓶中气体密度变大4.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0 ℃的冰没有内能B.冰熔化时虽然温度保持不变,但它的内能增加C.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D.只要物体的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5.如图所示是古人锻造铁器的过程,关于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加热和锻打属于热传递,淬火属于做功B.加热属于热传递,锻打和淬火属于做功C.加热和淬火属于热传递,锻打属于做功D.加热和淬火属于做功,锻打属于热传递6.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具有机械能的物体不一定具有内能B.物体温度不变,内能一定不变C.物体没有吸热,内能一定不变D.在温度、状态和物质种类均相同的情况下,物体的质量越大,内能越大7.关于分子和物体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杯子里的水可以任意倒出,说明水分子间没有引力B.固体间能扩散,表明固体物质分子是运动的C.把0 ℃的冰块加热熔化成0 ℃的水,其内能不变D.用力搓手,手发热是通过热传递增加手的内能8.由Q=cm(t-t0)得c=Qm(t-t0),关于同一种物质的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质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减小一半B.若质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C.若吸收的热量增大一倍,比热容增大一倍D.比热容与物体质量多少、温度变化大小、吸热或放热的多少都无关9.2018年4月2日,“天宫一号”圆满完成预定任务后返回地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于关于分子动理论的描述,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物体是由分子构成的
B、物体里含有的分子数通常是很多的
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0℃分子运动停止了
D、
分子间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2、下列事例中,哪一个事例不能表明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A、衣箱中的卫生球变小了,衣服上充满了卫生球的气味
B、在皮肤上擦点酒精,立即就能
闻到酒精的味道C、在墙角堆煤,过一段时间,墙表面及其内部靠近表面的一浅层都变黑了
D、看到雪花在空中飞舞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温度降低,它的热量就减少 B、物体吸收热
量,温度一定升高C、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能一定增加 D、两个物体的温度相等,它们
的内能相等
4、下列现象中能用分子论解释的是( )A、春天,柳絮飞扬 B夏天,槐花飘香C、秋天,
黄沙扑面 D、冬天,雪花飘飘
5、下列情况中,比热容会发生变化的是()A、水温从80O C上升到90O C
B、把铁圆柱体拉成细铁丝
C、砖块的体积减少一半
D、水结成冰
6、质量相同的A、B两种液体分别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加热,
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1-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 )
A、液体A的比热容大
B、液体B的比热容大
C、两种液体比容相等
D、无法比较图1-1
7、如图1—2,右图中的矿泉水从20O C加热到700C,吸收的热量是( )
A、5×105J
B、4。
2×103J
C、9×103J
D、1。
26×105J
8 、下图1—3是物理上的一些插图,对插图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图1-2
A。
(a)图所示装置是演示液体的扩散的 B、(b)图所示装置是演示固体的扩散的
C、(c) 图所示装置是演示空气被压缩时内能增大的
D、(d)图所示装置是演示内能转化机
械能的
9、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下图1-4不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10、在每年的“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旅游季节,游人很远就能闻到桂花芳香.这是一种 现象,说明花粉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 11、木工师傅用木胶粘木制构件,当木胶干了(凝固)才粘牢,这是因为液体变成固体后,分子间距离 ,而分子间引力 的缘故。
12、下图1—5是用两个相同的瓶子,分别装有空气和有颜色的二氧化氮气体,中间用玻璃隔
开,然后轻轻抽去玻璃片,待一段时间后观察两个瓶子都充有颜色,
这实验说明 。
13、如图1-6是一个同学用相同的酒精灯给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
物质加热时,根据测量结果描绘的温度——时间图像,
由图可知,甲物质的比热容 乙物质的比热容(选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 14、如图1-7所示的实验中,薄壁金属管固定在桌面上,里面倒入少量
乙醚,用塞子塞紧,拿一根绳子绕在金属管上迅速来回拉绳子,我们看到的
现象是,塞子 ,这是 使金属管的内能 温
度 ,通过 把金属管子的一部内能转移给乙 醚,
使乙醚的 增加,温度 15、天然气是一种清洁能源。
天然气的热值为7.1×107J/m 3,它表示的意思是。
3m 3的天然气完全燃烧能放出 J 的热量。
16、“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说明在陆游那个时代,人们就已觉察到城市暖
于郊区。
分析其中的主要原因:一是工厂、交通工具排放大量的 ;二是建筑群、
马路中的砂石、水泥的 小,在相同日照条件下湿度上升更明显;三是城市水面
小,水的 ;四是楼群难于形成对流。
17、1克水温度升高10C ,吸收热量为 ;1焦耳热量可使1克水升高温度 0C
已知铅的比热容为0.13×103J/(kg ·℃),质量为100g 的铅温度由600℃降低100℃,可放出
多少焦耳的热量?
18、天然气是当今家庭中使用较普遍的一种能源,现用天然气(甲烷)来加热水。
(1)为使2Kg 的水温度从200C 加热到1000C,水需要吸收多少热量?(2)如果加热过程中,
天然气放出的热量只有50%被水吸收,则需要完全燃烧多少m 3的天然气?[天然气的热值为
8。
3×107J /m 3,水的比热容为4.2×103J /(Kg 0C)] 图1-5
图1-6 图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