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学上册第章复习教案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三章复习教案

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理基础测试§ 3-1 环境对生物行为的影响1.日夜、季节等环境要素的周期性变化,使得自然界中的生物活动拥有必定的。
2.猫头鹰和鼠的夜出昼伏是对环境中的反响;向日葵向太阳是对的反响;茎的背后生长是对的反响;捕蝇草捕猎物是对的反响。
3.研究害羞草的反响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它能对(光芒、声音、振动、碰触)作出反响,它的最敏感的部位在。
植物的常有感觉性有、、、、等等。
4.植物对环境中不一样要素的刺激所作出的反响,叫植物的向性。
植物的向性主要有向光性、向地性、背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向触性和向热性等。
这些向性分别是植物对哪些要素作出的反响?、、、、、。
5.用植物的向性知识解说以下想象:① 朵朵葵花向太阳:性(对作出的反响)② 害羞草的叶片缩短:性(对作出的反响)③ 捕蝇草捕蝇:性(对作出的反响)6.分组实验:植物的向性(研究根对地球引力的反响)(1)实验中将 4 粒种子指向 4 个不一样的方向,原由是:这样部署当种子萌生时,不一样。
(2)植物的种子萌生后,根向下生长,这是植物对别的,我们还发现胚芽出来后,其实不是直立生长,而是弯向植物的向性。
刺激作出的反响。
生长,这是§ 3-2 奇特的激素1.达尔文的向光性研究实验:(看图填写)A图表示胚芽遇到单侧光照耀时,会。
B 图表示假如切去胚芽部分,发现胚芽C 图中将胚芽的尖端用一个的锡箔小帽罩起来,发现胚芽。
D假如胚芽的基部用锡箔包起来,发现胚芽。
依据上述实验结论,我们能够勇敢推想在的照耀下,胚芽的部分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且这类物质会对产生影响。
2.温特的实验:A 组实验中 a 琼脂接触过胚芽的,发现这个胚芽会向放琼脂的生长。
B 组实验中 b 琼脂接触过胚芽的尖端,发现这个胚芽。
温特做 B 组实验对 A 组来讲,可起到作用,以清除的扰乱;此实验表示,胚芽的的确产生了某种物质,能够控制的生长。
3.荷兰科学家等人,最后分别出植物尖端部分含有能促使植物生长的物质,取名为。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复习课件

专项提升训练(一) 浮 力
1.【2018·苏州】为探究物体在水中受到的 浮力大小与浸入水中的体积和深度的关 系,小明和小华把装满水的溢水杯放到 台秤上,溢水杯口下方放置一空量筒。 用细线系住金属块并挂在弹簧测力计下, 弹簧测力计示数为G。然后将金属块缓 慢浸入水中,且始终不与杯接触,如图。
(3)物块的密度。
解:由 F 浮=ρ 液 gV 排得,物块的体积为 V=V 排=ρF水浮g,
物块的重力为 G,质量为 m=Gg ,
G
则物块的密度为
ρ= mV =
g F浮
=Gρ F浮
水
=
18 N 8N
×1.0×103
kg/m3=
ρ水g 2.25×103 kg/m3。
8.如图甲所示,为我国自主研制、全球最大的两栖大飞机 AG600漂浮在水面时的情景。AG600飞机能够像船一样在 水面滑行、起飞降落。它的用途很多,最主要的是森林灭 火、水上救援、物资运输和海洋探测等。该飞机最大总质 量为53.5 t、机体总长36.9 m,翼展达到38.8 m,4台发动机, 单台功率为3 126 kW,航程4 500 km,一次可救护50名遇 险者。
(2)物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解则物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F浮=G-F=18 N-10 N =8 N。
7.【2018·泰安】用弹簧测力计悬挂一实心物块,物块下表面与 水面刚好接触,如图甲所示。从此处匀速下放物块,直至浸 没于水中并继续匀速下放(物块未与水底接触)。物块下放过 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物块下表面浸入水的深度h的关 系如图乙。g取10 N/kg,水的密度 是1.0×103 kg/m3。求:
向下的重力G飞机和向下的拉力F,
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F浮″=G飞机+F,且G飞机=G总-G海斗,
初中八年级上科学全册复习PPT课件

学知识,并增强他们面
理解和记忆。
决能力。
对考试的信心。
重点复习的内容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原子和分子的结构与性质
力和运动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电和磁
人体系统
知识点总结与回顾
知识点1
知识点2
详细说明第一单元的关键概念和实验结果。
回顾第二单元的重要原理和运动定律。
知识点3
总结第三单元的电和磁现象及其应用。
测试与评估
初中八年级上科学全册复
习PPT课件
本复习课件旨在帮助初中八年级学生全面复习科学课程内容。通过简明扼要
的回顾,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并准备好即将到来的测试与评估。
复习目的
1
巩固知识
2
提高能力
3
增强信心 ✅
回顾重要概念和原理,
通过实例和演示,锻炼
帮助学生复习和掌握科
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
学生科学思维和问题解
小测验
实验室考核
通过一系列简答和选择题来评估学生对复习内
学生将进行实际实验来测试他们在科学实践方
容的理解。
面的能力。
学生反馈与总结
1
学生反馈
听取学生对复习过程和课件的意见和
总结与展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建议,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总结学生的学习成果,并展望下学期
的科学学习目标和课程内容。
3
学生反馈
听取学生对复习过程和课件的意见和
建议,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八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学案

八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学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八年级(上册)科学课程的整体框架和研究内容。
2. 掌握八年级(上册)科学课程的核心知识和概念。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单元一:物质的组成与性质- 探究物质的组成,包括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 理解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组成之间的关系。
- 研究常见物质的性质及其应用。
2. 单元二:生物的结构与功能-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 探索生物的组织与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 理解生物间的相互作用与依存关系。
3. 单元三:物质的变化- 研究物质的三种状态及其转化过程。
- 探究物质的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
- 研究常见物质的化学反应。
4. 单元四:能量与能量转化- 了解能量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 探究能量的不同形式和能量转化的过程。
- 理解能量在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模块化教学法:将课程内容划分为多个独立的模块,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兴趣。
2. 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3. 问题导向法: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2. 实验报告评估:评价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分析、总结和表达能力。
3. 小测验评估:定期进行小测验,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八年级(上册)科学教材。
2. 实验器材:根据实验需要准备相应的实验器材和药品。
3. 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实验和示例。
六、教学计划七、教学反思通过对八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的教学,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物质的组成与性质、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物质的变化以及能量与能量转化等内容。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既有模块化教学法又有实验探究法和问题导向法,能够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合理使用教学评估手段,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辅导。
八年级上册科学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第1节地球上的水教案

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第1节:地球上的水环节1:知识点梳理1. 地球上的水分布在海洋、陆地、大气和生物体内,其中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大气水的平均更新周期最短,冰川的更新周期最长。
水体更新快慢与水体总量、水循环的活跃程度等因素有关。
2. 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3. 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4. 水与生命:水是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水分多少影响生物的分布、形态结构。
水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水母的含水量达98%。
生物体内各种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5. 分布在地球各处的水处于不断运动和相互转化之中。
①水循环的类型:小循环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水的循环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②水循环的环节:a 蒸发 b 水汽输送 c 降水 d 地表径流 e 下渗 f 地下径流;③水循环的意义:a 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b 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例1 (2017·金华)下列是水循环中的几个环节。
“百川归海”描述的是()A. 蒸发B. 下渗C. 降水D. 径流例1 水是生命之源,既普通又宝贵。
下列对水的“多”与“少”的描述错误的是()A、地球上水的总量多,淡水少B、我国水资源总量多,人均水量少C、生活中接触的纯水多,水溶液少D、“南水北调”工程说明我国南方水的储量多,北方水的储量少6. 对于一个区域来说,可供人们使用的水相当于该区域在一段时间内降水的总量和同期蒸发损失的水量之差,即可提供地表和地下径流的水。
显然,它和一个地区的水循环活跃程度密切相关。
如果这个地区的水循环十分活跃,水资源就比较丰富。
大气中的水蒸气,主要来自于江河水的蒸发。
浙教版科学 八年级上 第四章复习 -教案

4.小结
一、是什么?——判断故障类别:局部短路还是开路
判断方法:有无电流(观察灯泡发光情况、电流表示数等)。
二、在哪里?——判断故障的区域:
1.开路故障区域判断方法:
a导线法:b电流表法c灯泡法d电压表法
2.局部短路故障区域的判断方法:电压表法
讨论台灯坏了怎么办?
完成填空
学习电路故障的几种检测方法。
日期
周次
课时
1/
课题
第四章专题复习电路故障分析
教材
解读
重点
1.分析串联电路发生故障时的电流、电压特点。
2.掌握电路故障的一般检测方法,对现象进行综合分析。
教学反思
难点
1.对电路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出故障所在。
学情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占用时间
预习
检查
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回顾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的特点。
2.台灯坏了,怎么办?——换一个?找故障?
提问:灯不亮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3.猜想和假设:A.小灯泡短路
B.小灯泡断路
C.变阻器断路
2、【新课教学】
1.自主学习,温故知新
(1)、电路的三种状态:
1、通路:接通的电路。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断路(开路):断开的电路。
3、短路:两种情况:电源被短路,部分电路被短路。
(二)、分析电路的两种等效
完成表格小灯泡断路检测分析。
分析案例,完成相应题目。
小结概括电路故障的知识要点。
5
5
5
5
10
3
当堂
检测
1.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测定小灯泡电阻的电路图,当闭合开关S时,发现灯不亮,电流表、电压表均无示数。若电路故障只出现在灯L和变阻器R中的一处,则故障原因是()。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复习教案

第二章:地球的外衣“大气”基础知识测试一、基本概念1、天气:。
2、气温:。
表示当地空气的。
是天气的基本要素。
3、风:。
风从气压区流向气压区。
它的两个基本要素是:和。
4、风向:。
5、湿度表示空气中的多少,空气的湿度一般用表示。
6、等压线:。
7、锋:,一般分为两种类型:和。
8、气候:,它包括天气的状况和状况。
9、比热:。
比热的单位是,读作。
10、季风:。
11、季风气候区:。
二、基本知识点系:。
3、对流层的最大特点是:,所以在这层中天气现象:。
它集中了地球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
4、天气的主要要素有:、、、和。
5、测量气温的工具放在,它一般距地米。
6、一天中气温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在气象观测中百叶箱内应有、三种温度计来测量。
7、大气压的特点:(1)大气压的方向:(2)在同一深度的大气压:(3)大气压不是固定不变的,它直接与有关。
它随海拔的升高逐渐。
(4)大气压与天气和季节都有关,一般:晴天阴天、冬季夏季。
8、标准大气压的值:帕,相当于厘米汞柱。
9、最早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是:,测定标准大气压值的实验:。
10、流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11、大气压与天气的关系:高压区多天气,低压区多天气。
12、大气对人体的影响:(举二例)13、气压对液体沸点的影响:气压升高,液体沸点;气压降低,液体沸点,高压锅就是利用:来工作的。
14、风向的符号可以用一短线段来表示,如东北风可表示为,西北风可表示为。
风向可以用来测定,指向代表风的方向。
(箭头或尾翼)风速可以用测定。
风速的大小常用来表示。
15、实验表明:,空气中的水汽就越多。
16、观测湿度的仪器称为。
是最常用的湿度计,它由一支和组成,它的使用方法是:先读出刻度,再读出刻度,然后计算它们的,最后通过查表,得出相对湿度。
17、相对湿度表表明:干湿差越大,相对湿度越。
18、相对湿度越大,空气中的水汽就越,成云、降水的可能性就越。
“蜻蜓低飞,不雨也阴”的科学道理是:由于大雨前空气中的较大,蜻蜓的翅膀不能高飞。
2024年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系统掌握八年级科学上册的知识点,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领域的科学知识。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及创新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科学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激发学生对自然、社会、生活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第一章:物质与能量第1节:物质的基本性质第2节:能量及其转化第3节:物质的运动与能量2.第二章:生物与生态环境第1节:生物的分类与特征第2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3节:生物的进化与适应3.第三章:地球与宇宙第1节:地球的形状与结构第2节:地球的运动与季节第3节:宇宙的探索4.第四章:技术与工程第1节:技术的基本概念第2节:技术的发明与创新第3节:工程设计与实践三、教学过程1.第一章:物质与能量第1节:物质的基本性质教学内容:介绍物质的基本性质,如密度、熔点、沸点等。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
教学评价:课堂提问、实验报告、小组讨论。
第2节:能量及其转化教学内容:介绍能量的概念、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讨论,让学生理解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教学评价: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小组讨论。
第3节:物质的运动与能量教学内容:介绍物质的运动形式、能量与运动的关系。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了解物质运动与能量的关系。
教学评价:课堂提问、实验报告、小组讨论。
2.第二章:生物与生态环境第1节:生物的分类与特征教学内容:介绍生物的分类方法、生物的基本特征。
教学方法:通过实物观察、讨论,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分类与特征。
教学评价: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小组讨论。
第2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内容:介绍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如生物的适应性、生态平衡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章复
习教案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第四章:基础知识测试
班级:姓名:
§4-1 电路图
1.把、、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路径,叫做电路。
一个最简单的电路至少有部分组成。
2.电路的状态有:接通的电路叫做,此时电路中有;断开的电路叫做,此时电路中无;如果电流没有经过用电器,直接与电源构成通路,这叫,此时电路中因而会损坏电源。
如左图电路图:若断开关S
2,闭合开关S
1
,则电路是
路;若只闭合开关S
2
,则电路是路;若断开开关
S 2、S
1
,则电路是路。
3.画出下列元件符号:两节干电池,电铃,电动机交叉相连的导线,滑动变阻器,电压表
一个电动机和一个电铃串联在电路中,
用一个开关控制,电源是电池组,在右
方框内画出此电路图:
4.电路和电路是两种最基本的电路联接方式。
把左实物图连成串联电路,
发现串联电路只有条
电流路径。
右框内画出电路图:
把左实物图连成S为总开
关,S
1
控制
L
1
、S
2
控制L
2
的并联电路。
发现并联电路
至少有条电流路径,并
且支路用电器工作互不
右框内画出电路图:
3.如右图:S为开关,它的作用是
,S
2、S
1
为,它们的作用
是,A、B两个分支点间的电路叫做,A、B两点到电源间的电路叫。
4.将右图的实物图在下框内画出电路图:
§4-2电流的测量
1.电荷的移动形成电流。
科学上规定:把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因此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方向跟自由电子(带电荷)的移动方向。
2.电流的大小用电流强度表示,符号用表示,其国际制单位
是。
换算:①200毫安= 微安= 安,②50000微安= 毫安
=
安。
3.测量电流的大小用,在电路中的元件符号表示为。
使用电流表应注意的有:①电流表应与被测电路;②使电流从
接线柱流进,接线柱流出;③用法来选择量程,这样可以提高测量
的;④不允许不经过而把电流表直接连在电源的两极上。
4.方框内画出对应右图的电路
图:
9.如右图此时电流表的读数为。
如左图电流表示数为
§4-3物质的导电性
1.下列物体,属于导体的是:
①橡皮,②碳棒,③棉花,④食盐水,⑤人体的汗液,⑥金属,⑦烧红的玻璃,⑧塑料,⑨纯水,⑩大地。
2.导体和绝缘体(有或没有)绝对的界线。
如玻璃通常情况下是,但烧得发红时就变成了。
3.导体能够导电的原因是导体内部有;金属是最重要的导体,金属导电靠的是,它们带电荷。
绝缘体不容易导体的原因是其内部。
§4-4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1.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做。
导体的电阻越大,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此时电路中的电流就越。
电阻用符号表示,它的国际单位是。
请换算:兆欧= 千欧= 欧2.导体的电阻是导体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
的、
、和。
请判断:
①电阻是导体自身的一种性质,当一段导体拉长时其电阻不变。
②导体越长、横截面积越细其电阻值一定越大。
③导体中的电流越大,其电阻值就越小。
④铜导线的电阻比铁导线的电阻小
⑤相同材料、相同横截面积的导线,导线越长其电阻值就越大。
§4-5变阻器
1.滑动变阻器是靠改变来改变电阻的,从而能改变电路中的大小。
如左图的滑动变阻器,请回答:
①若接线柱A、B接入电路中,则接入的电阻始终
为;②若接线柱C、D接入电路中,则接入的电阻为;③若接线柱A、C接入电路中,滑片P向左移动时,接入的电阻变
4.如右图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
连入电路的电阻值变,电路中的电流变
小灯泡L变,电压表示数变。
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变。
§4-6电压的测量
1.使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的作用称。
一个电路中有电流的两个必要条件是和。
2.电压符号用表示,它的国际制单位是。
换算:5200毫伏= 微伏= 伏,200千伏=
一节干电池的电压为,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为,家用电路的电压为。
3.测量电压要用,其在电路中的符号为。
它的使用要注意
①必须把电压表与被测电路,②电压表的“+”接线柱要与电源极相连,“-”接线柱要与电源极相连;③使用时所测电压的最大值不能超过其。
由右图的实物图在方框内画出其电路
图:
4
.在下列电路图中标出电压表或电流表,并标出正负接线柱:
5.按左图的电路图连实物图:
§4-7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1.为了研究一段导体R的U、I、R的关系,我们确定
的研究方法有:①保持R不变,改变U,研究的关系;②保持不变,改变,研究的关系。
据此我们设计的实验电路图是(在虚线框中画出)
2.在此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主要作用是改变阻R两端的。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导体中的电流,与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与这段导体的电阻成。
这个结论也就
是。
3.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I= ,其变形公式U= ,R= 。
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公式是。
的电阻(事先4.如右图现要测量未知电阻R
X
已知R的电阻约在10欧左右):
①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状态,闭合开关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应处于处;②此实验中伏特表的量程应是,电流表的量程应是;③连接右边实物图,注意导线不能交叉;④若在实验中两表的读数如上图所示,则R
= 欧。
X
5.按左图的电路图连实物图:
5.有关欧姆定律的计算题:
①某导体两端的电压为6伏时,通过它的电流为安,(1)求导体的电阻为多大(2)当通过导体的电流为安时,导体的电阻为多大此时导体两端的电压又是多少
②当电路两端的电压是6伏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为安,求(1)要使通过电阻的电流为1安时,电阻两端的电压为多少伏
(2)如果电路两端的电压增加到12伏,此时电路中的电阻为多大通过电阻的电流是多少
③当一个电阻两端的电压从伏增加到伏时,通过电阻的电流增大了1安,求电阻的阻值为多少
]
④如图,电阻R
=10欧姆,电源电压12伏保持不
1
变,闭合开关后,在滑动变阻器滑片这接动过程
中:
(1)当电压表示数为6伏时,电流表读数为多少
(2)当滑片P拉到滑动变阻器a端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分别为多大
⑤如右图电源电压为10伏,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为20欧姆。
当滑片P由变阻器的中点a处移向b端
的过程中,两电表在a和b两处的读数分别为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