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初期末考试作文题目(高中)
2016-2017年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虎林市高级中学高一学年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人会说,幸福这个东西很难说,好像是很主观的感觉,很难有统一的标准。
确实是这样,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但是,你若深入地问为什么会不一样,其实还是有标准的。
一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从大的方面来说,其实是体现了价值观的,就是你究竟看重什么。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幸福是我们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所有的事情其实都是手段。
一个人想要赚钱赚得多一点,这本身并不是目的,他是为了因此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
有人可能就要反驳了:我不要那么多钱,也可以幸福。
比如说我读几本好书,就会感到很幸福。
其实对后一种人来说,读书就是他获得幸福的手段。
对于什么是幸福,西方哲学史上主要有两种看法、两个派别。
一派叫做“快乐主义”,其创始人是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
近代以来,英国的一些哲学家,如亚当·斯密、约翰·穆勒、休谟对此也有所阐发。
这一派认为,幸福就是快乐。
但什么是快乐?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烦恼。
身体健康、灵魂安宁就是快乐,就是幸福。
他们还特别强调一点,人要从长远来看快乐,要理智地去寻求快乐。
你不能为了追求一时的、眼前的快乐,而给自己埋下一个痛苦的祸根,结果得到的可能是更大的痛苦。
另一派叫做“完善主义”。
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或者说道德上的完善。
他们认为人身上最高贵的部分,是人的灵魂,是人的精神。
你要把这部分满足了,那才是真正的幸福。
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苏格拉底、康德、黑格尔等,包括马克思,他们强调的是人的精神满足。
这两派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都十分强调精神上的满足。
如伊壁鸠鲁强调,物质欲望的满足本身不是快乐,物质欲望和生命本身的需要是两码事。
生命需要得到满足那是一种快乐,但是超出生命需要的那些欲望反而是造成痛苦的根源。
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命题人: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 I卷(表达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阅读题)甲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后世诗论家多冠王维以“诗佛”,从其诗歌创作的实践看,他也常能将佛教的认知方法与思维模式引入诗歌创作,从而大大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艺术技巧与思维空间,在诗歌艺术上开辟了一番新的天地。
人们习惯将他创作的这类诗称为“禅味诗”。
王维禅味诗一方面表现为“空寂”“无我”,另一方面表现为“敛势的空间体验”。
说其“空寂”“无我”,必须要了解一下王维奉佛的背景。
其母崔氏、其弟王缙均曾师事大照禅师普寂,这就使得王维自幼便多少受到了佛教思想的熏陶。
另外,王维生活的时代,士人习佛风气兴盛,王维成为“习佛士”中一员不足为怪。
加上王维早中进士,仕途顺利,很早就摆脱了一般人急功近利的政治、名誉追求,可以将精力转向比较抽象的精神和宗教问题,并潜移默化、不可避免地渗入到他的人生观、世界观中,且进入其文学创作,为其“诗”“思”提供了不少的启示抑或“灵感”,从而也使得其诗作有了抹之难去的禅味。
如在《酬张少府》一诗中,“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林”,表现出了他对禅宗的理解。
用诗中那渐行渐远的渔歌,烘托出自己在顿悟“穷通”之理实为“空无”时内心难以言说的独特感受。
王维禅味诗“敛势的空间体验”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他通过悟禅而将自己本可无限外化、无限扩大的心灵转变为向内心深处进行探究。
这是他求得自己心灵安慰与人格净化的一种方式。
如《归嵩山作》:“迢递嵩山下,归来且闭关。
”一“归”一“闭”,即是空间意识上的两重内敛——它将人的精神情感与生命力量由外在的无限大、无穷远而消解在了人的一种心理之中,从而使人的生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安顿、止泊。
王维禅味诗的这一特点,可从中国的人文精神上去探求原因。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2017

抚宁一中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单项选择题部分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说明: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和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准考证号、试卷类型和科目涂黑。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陶渊明看现代人的生存困境鲁枢元‚樊笼‛是陶渊明诗文中的核心意象之一,象征被限制了身心自由的、令人难以忍受的生存处境,如:‚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人类自己创造的文明,支撑了人类的现实生存,却把人束缚在文明的种种框架之中而不得自由。
卢梭(1712-1778)的《社会契约论》开篇第一句话便是:‚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国际歌》曾唱遍全世界:‚让思想冲破牢笼‛‚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
从后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看,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倒不是太难,‚新世界‛要完全冲破牢笼却难办得多,哪怕仅仅是冲破思想的牢笼。
如果说陶渊明生活的农业时代‚樊笼‛(‚樊‛字从木)还是由‚木头‛制作的;那么,到了工业时代,在马克斯〃韦伯(1864-1920)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木笼‛变成了‚铁笼‛:‚这个铁笼是机器般的非人格化的,它从形式理性那里借来抽象力量将人禁锢其中‛,它‚冷静超然,逻辑严密,等级森严,庞大无比‛,‚它最终要无情地吞噬一切‛,‚一直持续到人类烧光最后一吨煤的时刻‛。
人类文明在不断发展,人对自然的控制力在不断加大;但更糟糕的是,人们对自然、对他人的控制力量越是强大,人们自己被囚禁的程度也就越深。
2017年高中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7年高中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高中语文期末考试作为一种对学期高中语文教学工作总结的形式,是对高中师生一学期的语文教学效果进行的检测。
下面店铺给你分享高中语文期末试卷,欢迎阅读。
高中语文期末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在写文章时,我们通常会运用以小见大,虚实相生,抑扬结合,主次相成等写作手法,而这些章法,在建筑组合之中同样可以被灵活应用。
大小、曲直、繁简、抑扬、奇偶、虚实等手法在传统建筑中相辅相成、相互渗透。
建筑中的“钩心斗角”结构便是很好的例证。
心是指宫室的中心,角是指檐角,诸角向心,叫“钩心”;诸角彼此相向,像戈相斗,叫做“斗角”。
在曲阜的孔庙,就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样的建筑结构。
“勾心斗角”原是建筑师为了节省空间及建筑结构的美观,而创造出的一门以巧补拙的建筑美学。
其实就整个中国古代建筑,如故宫、雍和宫等的建筑结构,都是纵横交错、榫榫相咬,相互关联又互相制约,针锋相对。
原本难以共存的拥挤的建筑,在建筑师的设计下反而和谐共生。
作为祭祀祖先神灵之用的天坛,其主要设计思想就是要突出天空的辽阔高远,以表现“天”的至高无上。
全部宫殿、坛基都朝南成圆形,以象征天,两重坛墙的南侧转角皆为直角,北侧转角皆为圆弧形,象征着“天圆地方”。
而内坛位于外坛的南北中轴线以东,圜丘坛和祈年坛又位于内坛中轴线的东面,这些都是为了增加西侧的空旷程度,使人们从西边的正门进入天坛后,就能获得开阔的视野,以感受到上天的伟大和自身的渺小。
而全部宫殿、坛基都朝南成圆形,以象征天,两重坛墙的南侧转角皆为直角,北侧转角皆为圆弧形,象征着“天圆地方”,则体现了古人的宇宙观。
就单体建筑,祈年殿和皇穹宇都使用了圆形攒尖顶,镶着象征天空的蓝色的琉璃瓦,它们外部的台基和屋檐层层收缩上举,也体现出一种与天接近的奇异感觉。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丹陛桥,它连接圜丘坛、皇穹宇、祈谷坛三座主建筑,贯通南北,由南向北逐渐升至3 米,象征着此道与天宫相接,皇帝由南至北步步升天。
2017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2017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6分,每小题3分)怎样理解文化的“雅”和“俗”李德顺①对于文化的理解,不少人认为“精英文化”就是“高雅”的,而“大众文化”则是“低俗”的。
其实,文化历来就有“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之分。
那么,这种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又意味着什么?②对文化之“雅”和“俗”有两种不同理解。
一种理解,是取它们的价值评价含义,就是“根据文化品质的高低优劣”来规定什么属于“雅”文化,什么属于“俗”文化。
这里的“雅”和“俗”意味着评判一种文化现象品位的高低、情理的深浅、形式的文野、制作的精糙、走向的提高与普及等等。
这也意味着社会文化建设要以追求真、善、美为己任,扶持高雅文化,抵制庸俗文化。
③但是,在日常的语言和应用环境中,人们却还是要给“雅俗”加进另一种含义,就是“根据什么人来占有和享用”来规定什么属于“雅文化”,什么属于“俗文化”。
这样,“雅文化”就可以和“精英文化”等联系在一起,是指以社会上层人群为主体、满足有较高地位人群需要的文化;而“俗文化”自然也就与“大众文化”、“平民文化”乃至“市井文化”相联系,指以社会下层人群为主体、满足一般大众需要的文化。
从逻辑上说,这种理解和划分只是反映文化有不同的主体类型和层次,如果不加进身份等级歧视和阶级偏见,应该说并不意味着“高低、优劣、贵贱”之分。
④对于“俗、雅”与“大众、精英”之间的联系,要有具体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判断,不能轻易在它们之间画等号。
不要以为“大众文化”只能是粗野简陋的,而“精英文化”则必然是高雅精致的。
事实上,文化的“雅俗高低”是要在每一次的创造中具体地显现和接受评判的。
我国千古名篇《诗经》中的作品,原本是当时的民谣俚曲,却可以成为后世的风雅之师;而许多当年被视作风雅之极的宫廷御制、状元文章等,如今却大都和其他文化糟粕一道成了历史的垃圾。
《水浒》、《西游记》等小说,京剧等戏剧,中国传统工艺等,原都是来自民间的“大众文化”、“俗”文化产品,现在则成了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成了雅文化。
2017高二期末语文试卷.doc

绍兴一中2014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命题:许敏校对:王月琴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空旷.kuàng 古冢.zhǒng 创.伤chuàng 一哄.而上hōngB.毗.邻pí佝偻.lóu 芜菁.jīng 冰凉砭.骨biānC.钻燧.suì千乘.shèng 曲肱.gōng 莞.尔而笑wánD.八佾.yì左祍.rèng 舞雩.yú弋不射宿.sù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它像是发了脾气,正在进行一种古怪的神秘的报复。
/ 自九月杪起,果园和打麦场开始变得空旷了。
B.娜塔莎好像是一个第一次袒肩露背的姑娘。
/ 炮手抓住这个难逢的机会,把铁棍插进大炮的一只后轮的轮幅中间。
C.侦查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什么地点。
/ 素芭犹同中了箭的牝鹿一般,怀着令人怜悯的目光望着猎人,仿佛在怨恨地唠叨个没完。
D.清兵卫只是脸色发青,不敢做声。
/ 她简短地向玛丽亚公爵小姐说,他们所有的误会都销释了。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句是()A.从素芭的这双眼睛里,我们看出了那掩盖..不住的热情和渴望、忧郁与伤感。
B.我们是怎么过除夕的?那是相当的有味,全家围坐在餐桌旁,一边享受着美味佳肴,一边欣赏着中央台主办的联欢晚会,我们和全国人民一起..守候着新年的来临。
C.她像一头无言的牲畜,怀着无可名状....的恐惧心理,紧紧尾随着父母。
D.现在晚会的阵容可谓越来越豪华,壮观的舞台,华丽的服装,长袖善舞....的演员,一切都让人眼花缭乱。
4.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炼金术士》是一部以事件辅佐人物成长的小说,它讲述的是西班牙少年圣地亚哥梦见在埃及金字塔附近埋着一批宝藏,在吉卜赛老妇人和撒冷之王麦基洗德的引导下踏上寻梦之旅和抵达梦想。
2017北京高三期末城六区作文汇编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北京城六区高三语文作文汇编一、(东城)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5.微写作(10分)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不超过150字。
①北京市共辖16个区,每个区都有其地理、物产、风俗等文化特征,请你结合自己的知识积累,为外地游客拟定一个?一日游?的游览计划,并对游览地做简要介绍。
要求:简洁,明确,有吸引力。
②名称各异的手机解题软件,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之为?解题神器?。
随着这些?解题神器?在中小学生中的覆盖率越来越高,社会上对此的争议也随之而来。
请针对上述现象发表评论。
要求:言之成理,自圆其说。
③《红楼梦》《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等六部经典名著中一定有你喜欢或不喜欢的人物,请选择一个人物,写一段话表达你的感情。
要求:结合人物的经历或性格。
26.作文(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不少于700字。
①《西方的光,东方的影》一文结尾作者慨叹?留给美的空间?越来越少,请以?美的空间何以越来越少?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不拘泥这篇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发表见解。
②为了让大家能在上下班的途中看书,前不久,一女演员在地铁里?藏?了100本书,其中还有几本中夹着她的留言。
当她把?藏?书过程分享到网上后,网友们纷纷在地铁里寻找了起来?请为自己设定一个身份(藏书者、寻书者、书??),围绕这个身份,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展开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二、(西城)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5.微写作(1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红楼梦》《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六部经典名著以其独特的魅力,为人们所熟知。
①有很多人喜欢外出旅行时带上书。
如果外出旅行需要从这六本书里选择一本,你会带哪一本呢?请谈谈你的理由。
要求结合书的内容或艺术特点等,言之有理。
②这六部作品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情感丰富的人物形象。
2017年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2017年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1、本试卷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模块考查,第二部分为拓展练习,第三部分为作文;2、第一部分选择题请填涂在答题卡上,其余部分请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将答案写在答题卡和作文纸上,考试结束,收答题卡和作文纸;3、答题前请将姓名、班级和考号填写在答题纸和作文纸的相应位置,不填写姓名、考号或字迹不清者酌情扣分;4、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一部分(模块考查共40分)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5分)1、下列各项中,字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A、氓(mng)隶脸颊(xi)暗然流血漂橹B、朱拓(t)咀(jǔ )嚼(jio)褴缕万乘之势C、逡(qūn)巡(xn)踌(chu)躇(zh)竦然翁牖绳枢D、呜咽(y)牲(shēng )醴(lǐ )踉跄瘐毙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这本辞典虽然有一些缺页,是珍本。
②会议将举手表决的方式,选出新的主席团领导。
③如果仅仅因为看了一下时下比较流行的武打、言情的小说或影视后,就一味地盲目地去模仿作品的人物过激行为,这只能说明这些读者是没有一定能力的。
A、毕竟沿用鉴赏B、毕竟采用鉴别C、究竟沿用鉴别D、究竟采用鉴赏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亚洲四强赛上,中国队的表现可圈可点,不但战平了日本,还历史性地终结了盘桓32年之久的“恐韩症”。
B、尽管乙肝病毒感染可以有效防治,但仍有一些人对乙肝谈虎色变,使得乙肝病毒携带者就业困难。
C、成都叫停“奥数”等用来规范办学的举措,曾引起过广泛的争议,如今终于尘埃落定得到了有效实施。
D、“两会”上,大家认为无关现实痛痒的议案应该少提,把难能可贵的时间让位给老百姓最关注的议题。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为全面建成惠及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
B、国务院办公厅最近下发通知,将在所有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施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1材料一: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钱理群退休后,在南京师大附中开设“鲁迅作品选读”选修课,刚开始时教室过道都挤满了人,没过多久,来听课的已寥寥无几。
“我们不是不喜欢听你的课,而是因为你的课与高考无关。
”一位同学告诉钱教授。
上中学,与高考无关的课,不学;到了大学,与就业无关的知识,不问;到了职场,与生计无关的事,不做。
“我觉得我们现在的教育,正在培养出一批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材料二:戏曲作为集中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能传艺、传神、传德。
一年来,戏曲正逐步走进各地大中小学,融入校园生活:既有借助戏曲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有专业的戏曲社团进校培养年轻一代,更多的,则是把戏曲进校园当成学校的开学第一课,无关中考和高考。
材料一,在批判功利主义的学习观——有用于考试的才去学。
材料二,以戏剧进入学习为例,说明对于考试“无用”的也值得学习。
所以,结合两则材料,题目的意思就出来了:学习不应该功利化。
按照这个意思,结构如下:第一段,复述材料;第二段,得出论点;第三段,谈学习的对象也包括“无用”之物,因为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考试,还包括培养品性、启迪智慧、学会生活等;第四段,举例。
第五段,结论。
02某著名大学硕士新生郝同学,在微信朋友圈中对几位国内知名的史学教授出言不逊,用“垃圾”形容这些学者的学识和人品。
他的导师孙教授看到之后,提醒郝同学为人治学要谦虚,论人论事切忌秽语。
但不久之后郝同学又发布了类似言论,孙教授极度震怒,立即发表公开信宣布与之断绝师生关系。
近日,学校正从校规和育人等层面评估孙教授的“断绝”是否合理。
前段时间发生的真事。
情况比较复杂,很难一言判定是非。
这是个锻炼你思辨能力的好“案例”。
学生的问题:出言不逊、无礼,而且不听老师劝告。
学生的辩护理由:出言不逊,是在朋友圈,属于私人空间。
老师的问题:断绝师生关系,反应过激了吧。
老师的辩护理由:屡劝不听,照顾同行的面子(维护师道尊严吧)。
03去年,北京某中学学生用手机拍摄了一辆占用非机动车车道的私家车,结果遭到私家车上的四人下车“围攻”。
这四个人一直在质问学生为什么要拍照,其中一女子不停地说:“你有什么权利啊,读书读傻了吧!”而这名学生则表示私家车占用自行车道,人人都有权利拍照。
这事件引发了网友热议,有网友极力为该生点赞,有网友认为学生应专心学习,也有网友虽赞同这种勇气,却不支持他的这种做法。
从学生的立场比较好写吧:对方违规在先,侵犯了公共利益;监督、举报不良行为是每个市民的责任与义务。
顺便说下,我们这里这种汽车占道的现象很多,有些就大模大样地“横在”人行道上,我不由得想——这是哪个村干部进城了。
04一个渔夫,是出海打鱼的好手。
他有一个习惯,每次打鱼前都要立下一个誓言。
有一年春天,听说市面上墨鱼的价格最高,于是立下誓言:这次出海只捕墨鱼,好好赚它一笔。
但他捕到的都是螃蟹,只好空手而归。
上岸后他知道螃蟹的价格比墨鱼还高。
他后悔不已,发誓以后只捕螃蟹。
第二次出海,捕到的全是墨鱼,于是他又空手而归。
这次墨鱼比螃蟹价格更高。
他很懊悔,发誓今后要把螃蟹和墨鱼都捕回来。
第三次出海,他见到的却都是马鲛鱼,渔夫再一次空手而归……还没等到渔夫第四次出海,他已在饥寒中死去。
我们一直提倡要有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
那么,目标一旦定下就真的不可以更改了吗?这则寓言故事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以“既定目标与客观现实”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既定目标与客观现实”,以辩证的观点来论述。
分别论述两个观点:树立目标,不必过多考虑客观现实,否则目标太低。
只有尊重客观现实,树立的目标才有实现的可能。
最终,结论为:在两者间找到一个平衡。
这是高中议论文的常见类型,辩证看待两个事物间的关系,最后取得一种平衡。
其实,人际关系、做事的理念也是如此。
05斯特林是美国小提琴家、表演艺术家,目前已在全世界举办了多场演奏会,在全球拥有无数的粉丝,她的演奏会场场爆满,门票供不应求。
但她也经常卸下舞台装扮,穿上套头衫,反戴着帽子,在纽约地铁里演奏,却常常无人为之驻足。
06我们生活的世界是彩色的,我们的人生是丰富多彩的,有的人生是太阳般热情的大红,有的人生是月亮般沉静的银白,有的人生是充满活力的鲜艳,有的人生是洋溢着理性的深邃……每个人的人生都有自己独特的色彩,属于你的色彩究竟是什么?请以“我的色彩”为题写一篇文章。
07【潜水】灵魂的摆渡人以“知止”为话题议论文的话,写做人、生活要懂得取舍、分寸,可以联系“中庸之道”。
【管理员】文学向的Koala's在我的印象里,知止似乎是“适可而止”“分寸分明”的意思……08【潜水】°L别了,________(记叙文)09【冒泡】听风与你我的童年10陌路い残阳有一棵大树(2015年高考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有一棵大树,枝繁叶茂,浓荫匝地,是飞禽、走兽们喜爱的憩息场所。
飞禽、走兽们经常讲它们旅行的见闻。
大树听了,请飞禽带自己去旅行,飞禽说大树没有翅膀,拒绝了;请走兽帮忙,走兽说大树没有腿,也拒绝了。
大树决定自己想办法。
它结出甜美的果实,果实中包着种子。
飞禽、走兽们吃了果实,大树的种子就这样传播到世界各地。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11“小确幸”一词,出自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随笔,由翻译家林少华直译而进入现代汉语,意思是“微小而确实的幸福”。
何为“小确幸”?口渴的时候,手边正好有一瓶水;排队时,你所在的队前进得最快;电话响了,拿起听筒发现是你正在想念的人……这些就是生活中尽管微小但确实令很多人感到幸福的东西。
对于“小确幸”,你有怎样的认识与感悟?建议写成哲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最适合这个题目,用发现、体味、感受、体悟的思考过程,串起生活中的一个个“小确幸”。
最后达至认识、思考的新境界。
12近日,一份“护士笔记”刷爆朋友圈,网友纷纷点赞。
娟秀工整的字体、手绘精致的解剖图、翔实的手术记录和手术过程中的所思所悟……这些都出自于90后护士王婷的“手术室上台笔记”。
王婷是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一名普通护士,进入到手术室这一科室当护士只有三个月时间。
王婷告诉记者:“手术笔记其实是一种系统性的记录,简单、明了、条理性强,有利于复习记忆。
这种永久性的记录对于克服头脑记忆储存知识的局限性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在做笔记的时候会加上自己的想法,因为医生在做手术的时候,总是在不断改进,习惯也会变。
做好笔记也可以总结各主任、各医生的习惯以及注意事项等,”乍一看是敬业,再想想是“细节决定成败”,还有:初入职场的年轻人该怎么做,这是个最佳的范例。
感觉这样的职场新人不多啊——低调、谦逊、认真、细心。
我看到的职场新人,往往是莽撞、手忙脚乱、茫然、自以为是的。
13【管理员】若愚生活中总有一些不起眼的地方,它们被称为“角落”,常被人忽视、遗忘。
请以“角落”为题写一篇文章。
参考立意:“角落”喻指不被人关注、易被人忽视的地方,既可以实指一个处所,也可以虚指一个群体。
前者如:家里、学校、社区某一个给你带来欢乐、宁静、忧伤、抚慰你心灵、激活你进步的“角落”;后者如:被人们忽视的弱势群体——留守(失学)儿童、孤寡(空巢)老人、失孤(孩子走失或被拐)父母、残疾人士、务工农民、流浪乞讨者、学校里的食堂大妈、宿管大叔、清洁人员等,或叹息悲悯其不幸的遭遇,呼吁社会的关爱,或感动于他们逆境中的坚韧和善良。
总之,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从平淡中见新意,表达真挚的情感,展现思想的深度。
14有这样三个母亲,她们都有两个孩子,只有一个苹果。
第一位母亲用孔融让梨的办法,让小儿子得到了苹果。
第二位母亲布置两个孩子完成规定的任务,谁完成得快,谁得到苹果,结果大儿子得到了苹果。
第三位母亲干脆把苹果平分,两个孩子得到的苹果是一样的。
你觉得哪一位母亲分苹果的方法最合理,对孩子成长的意义最大?请根据材料,从自己的体验出发,比较上述三位母亲分苹果的方法,阐述你的见解和理由。
第一位,用“礼让”达到目的,也让孩子学会“礼让”——但似乎偏心小儿子了;第二位,用完成任务来进行奖惩,孩子学到:做得好有赏,做得不好就两手空空——一样的任务的话,当然是大儿子取胜;第三位,平均分配,合理、公平、没有争吵。
为第三位母亲点赞。
第三个,扩而广之,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贫富两极分化,一般家庭孩子的上升通道被堵死、富贵者占据优质教育资源、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这时候“公平”的巨大意义就显出来了。
何况,改革之初说好的“共同富裕”呢?就这样没了?15【潜水】殇铭朔月★关于“脾气”,题目自拟16【吐槽】浅言关于“春节拜年”17【潜水】玖念世界上让人难以消受的是对美的祭奠祭奠,意味着美已经“死亡”,这句话是说:最令人难以承受的是在美消亡之后,才记起、重视、怀念18【潜水】简单一点(1746924245)富豪董事长教育儿子的方式极其严格,完全让他们独立生活,初中毕业后两个儿子的学费,生活费用向他拿钱,都必须打借条。
他曾对记者说,他的儿子不是富二代,而要让他们成为创二代。
为此,他的两个儿子都很优秀很独立。
根据材料内容,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2016年11月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审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延续至今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
现代社会文化日益交融,中西文明大碰撞,现代科技文明大量涌入的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被年青一代忽视和淡忘,怎样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就成了一个很有必要讨论的重要话题。
20材料一:2013年,我国启动“二十四节气”申遗工作。
老孟:这是我们老祖宗的智慧啊。
小郦:“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久违的诗意啊,挺美的。
小丁:都信息时代了,现在过日子谁还看二十四节气?材料二: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关于“二十四节气”,你怎么看?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
以二十四节气为代表的的传统文化,没二话——继承、传承。
我觉得,这不是矛盾,而是“遗忘”或是“记得”,记得它们才是有传承的中国人。
或者说,才是“够中国味儿”的中国人。
就像我们吃面条、米饭,聚餐为主,过春节,读“四大名著”。
这些,塑造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精神。
很难想像一个吃西餐、过洋节、信基督教的中国人,身上还有多少“中国味儿”。
21最新数据显示,以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移动社交工具与广大手机用户的生活已经密不可分。
截至2015年12月,中国手机用户已接近10亿:全国手机网民中通过3G/4G上网的比例为88.8%,中国人均月流量达到340.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