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环境保护学第九章 旅游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合集下载

旅游中的环保意识

旅游中的环保意识

旅游中的环保意识
一、旅游中的生态保护
在当今社会,旅游业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出行,探索
世界各地的美景。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在旅行中保持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生态保护。

首先,我们可以选择使用环保的交通工具,比如公共交通或共
享单车,减少碳排放。

同时,在旅行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节约用水
和用电,避免浪费资源。

另外,在参观景点时,要尊重当地的文化
和习俗,不随意破坏环境或干扰当地居民的生活。

二、支持当地经济
在旅游中,我们可以选择购买当地的特色产品,支持当地经济
发展。

这不仅可以帮助当地居民增加收入,也可以保护当地的传统
文化和手工艺。

此外,选择住宿时,可以考虑选择当地的民宿或家
庭旅馆,而不是国际连锁酒店,这样可以更好地融入当地生活,体
验当地文化。

三、参与环保活动
在旅行中,我们还可以参与一些环保活动,比如参加当地的环
保组织举办的义工活动,清理海滩或植树造林。

通过实际行动,我
们可以为当地环境的改善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也可以增强自己的环保意识。

总之,旅游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责任。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在旅行中保持环保意识,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为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希望每个人都能成为一名环保旅行者,让我们共同守护美丽的地球家园。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责任承诺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责任承诺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责任承诺为了推动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我们郑重承诺:第一章背景介绍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日益紧密,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责任的落实成为当务之急。

本章将介绍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水土保持的意义。

第二章环境保护责任我们作为社会成员,承担着环境保护的责任。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详细阐述我们的环境保护责任,并对如何履行这一责任进行说明。

第三章水土保持责任水土保持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方面。

我们将在本章中明确我们对水土保持的责任,并提供一些具体的行动,以保护水资源和土壤。

第四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相辅相成。

本章将探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并提供相关的案例研究,以加深理解。

第五章责任的落实措施我们意识到光是承诺是不够的,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行动来履行我们的环境保护责任。

本章将阐述一些我们计划采取的具体措施。

第六章风险管理与应急预案在环境保护过程中,不能排除意外情况的发生。

为应对可能发生的风险,我们将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和应急预案。

第七章监测与评估监测与评估是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环节。

我们承诺进行定期的监测与评估,并根据结果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第八章履行责任的机制与规范为了确保责任的履行不仅是一时的承诺,还需要建立相应的机制和规范。

本章将介绍我们将建立的机制和规范。

第九章风险的沟通与合作环境保护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与合作。

本章将重点讲述我们与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第十章隐私权与知识产权保护在环境保护过程中,我们将严格保护相关方的隐私权和知识产权。

本章将阐述我们对隐私权和知识产权保护的承诺。

第十一章违约责任与争议解决我们对自己的责任非常清楚,同时也意识到可能发生的违约和争议。

本章将明确我们对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的态度和措施。

第十二章总结与展望作为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责任的承诺方,我们将始终坚守承诺,积极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结语通过本文的罗列和详细说明,我们郑重承诺履行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责任。

旅游资源及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旅游资源及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第8章旅游资源及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本章导读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对自然旅游资源及环境和人文社会旅游资源及环境进行保护的具体措施。

关于自然旅游资源及环境的保护,重点掌握对地质地貌、水体、大气和生物旅游资源及环境的保护措施;同时熟悉噪声污染防治、旅游垃圾处理、旅游厕所建设与管理的措施;关于人文社会旅游资源及环境的保护,重点掌握对文物古迹、民俗风情与传统文化艺术的保护措施,并了解旅游城市环境保护与建设及旅游社会环境治理与维护的措施。

第一节自然旅游资源及环境的保护一、地质地貌旅游资源及环境的保护地质地貌是自然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和前提,优良的地质地貌为旅游开发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条件,同时,地貌现象在旅游景区景点中还起着重要的衬景作用.优美的地质地貌,尤其是一些奇特的地质地貌,往往是几万年,乃至上百万年大自然的变化所形成的,一般具有不可再生性,因而从旅游开发到旅游业经营的全过程都应特别注意对其加以保护。

(一)山地地貌及环境的保护1.控制上山游客数量,合理疏散旅游人流针对目前风景区季节性和局部性的饱和、超载现象,管理者完全可以通过有效的管理措施来加强对山地资源和环境的保护。

如通过门票的发售来合理地控制旅游者人数;通过新闻媒介及时向社会发布风景区旅游冷热的信息,避免和减少人们出游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管理人员在较热景点进行必要的分流等都是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

如黄山旅游目前绝大部分集中于温泉—天都峰—玉屏楼-西海—北海这条游览线上,而这条游览线只占黄山总游览线长度的32%,对处于温冷状态、尚“藏在深闺人未识"的68%的游览线进行宣传促销尤为必要.又如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使雪山风貌不因游人过多拥人而遭到破坏,云南玉龙雪山采取了限制游人上山数量的措施.上山索道的设计指标限定在每小时输送420人左右,并规定游人不许乘坐自备的车辆上山,为此,管理者准备了6台“大巴"免费运送游人.2.减少山地旅游垃圾滞留量登山旅游者旅游活动的分散性和山地的特殊地形决定了旅游山地垃圾不仅量大、分布广、零散,而且污染物一旦形成,处理起来特别困难,因此更应设法减少环境污染物的产生,以此减少山地旅游垃圾的滞留量.可采取以下措施:(1)净物上山。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第九章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第九章

第二节吉林省一、概况吉林省简称“吉”,地处中国东北地区中部。

古为肃慎地,清置吉林省。

以境内吉林城而得名。

有汉、朝鲜、满、回、蒙、锡伯等民族。

省会长春市,吉林省面积18.74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95%。

独特的地理地貌。

吉林省地处边疆近海,边境线总长1438.7公里,其中中朝边境线1206公里,中俄边境线232.7公里。

最东端的珲春市最近处距日本海仅15公里,距俄罗斯的波谢特湾仅4公里。

吉林地处北纬40°以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气候适宜。

优越的生态环境。

吉林省地势呈东南高西北低。

从东到西自然形成东部长白山地原始森林、东中部低山丘陵次生植被、中部松辽平原、西部草原湿地4个生态区。

生态环境呈多样、系统性和可恢复性特点,且保护较好。

全省建立29个自然保护区,其中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占总国土面积的10.3%。

全省森林覆盖率达42.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5个百分点。

省内大小河流200多条,分属松花江、辽河、鸭绿江、图们江、绥芬河水系。

松花江、辽河两大水系流域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78.6%。

二、吉林省主要旅游景区1、长春市(1)伊通火山群位于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长春市郊区、公主岭市与四平市境内。

由新生代第三纪渐新世至上新世形成的十六座火山穹丘组成。

距今约有3380万年-860万年,分布区域达640余平方公里。

该火山群是属自然地质遗迹类自然保护区,以缓慢的“挤牙膏”式即“侵出”为特征形成的熔岩穹丘,被国内外专家、学者确认为“伊通型”而独步世界的火山之林。

火山穹丘均由碱性橄榄玄武岩组成。

拔地而起,弧峰耸立,对应展布,遥相呼应分布于松辽大地。

型如大厦,似如马鞍,恰如元宝,形似莲花,或如鲲鹏展翅,或如兵阵成城,或如青牛望月,或如金龟望日。

火山群中的大孤山、小孤山、东西尖山等七座火山穹丘呈北斗星状排列,使“七星落地”的神话传说享誉民间。

(2)“八大部”——净月潭风景名胜区2、吉林市(1)松花湖风景名胜区(2)北大湖滑雪场3、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安图、抚松、长白三县交界处,总面积190781公顷,1960年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80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1986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温带森林生态系、自然历史遗迹和珍稀动植物。

环境保护大家谈教学教案

环境保护大家谈教学教案

环境保护大家谈教学教案第一章: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定义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1.2 教学内容环境保护的定义和概念。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环境问题的现状和影响。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环境保护的定义和概念。

案例分析法:分析环境问题的现状和影响。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1.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情况。

学生理解度: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环境问题的类型与影响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环境问题。

分析环境问题对人类和地球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不同类型的环境问题: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环境问题的影响:对人类健康、生态系统和经济的影响。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不同类型的环境问题和影响。

图片展示法:展示环境问题的图片,增加学生的直观理解。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环境问题的影响。

2.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情况。

学生理解度: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环境问题类型和影响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环境保护的方法与措施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措施。

培养学生采取行动保护环境的意识。

3.2 教学内容环境保护的方法:减少资源消耗、回收利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环境保护的措施:政府政策、企业责任、公众参与等。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措施。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角色,讨论环境保护的措施。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可以采取的行动保护环境。

3.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参与情况。

学生理解度: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环境保护方法和措施的理解程度。

第四章: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培养学生遵守环境保护法律的意愿。

4.2 教学内容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国家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

第九章 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

第九章  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

第九章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第一节环境保护一、环境保护方针及目标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我项目部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加强宣传教育工作,自觉执行环境保护措施,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防止和尽量减少对施工现场和周围环境的影响。

我们将自觉遵守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按照有关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合同条款、技术规范要求,认真做好本工程影响区的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工作,接受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与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接受环保水保综合监理的监督管。

1、环境保护方针:保护和改善施工周边地区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参建人员的身体健康。

2、环境保护目标:严格按国家和环保、水土保持部门有关规定进行施工,施工现场不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严格控制施工水污染,减少粉尘及空气、噪声污染,保持生态平衡,防止水土流失,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施工中加强管理,优化施工方案,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努力降低能源及原材料消耗,提高经济效益。

二、本工程环境保护一般规定1、遵守国家、行业和部门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按照合同规定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防止由于工程施工造成施工区附近地区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做好水土保持工作,防止水土流失。

2、建立环境保护机构,配备专兼职环境保护监视员,负责施工过程中对环境保护规定的检查、监督。

加强环保教育,开工前组织全体施工人员学习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提高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

3、加强施工、生活区域的绿化。

制定各种有效措施,针对施工和生活污水、施工弃料和生活垃圾、施工粉尘、施工噪音污染制定相应处理措施。

4、与施工区附近的居民和团体建立良好的关系。

对于受噪声骚扰的居民及团体,提供投诉热线电话,并随时通报工程进展情况。

5、加强水陆生物的保护,施工过程中加强施工人员保护岸边水生生物特别是水陆珍稀物种的宣传教育,若发现珍稀物种及时向当地有关部门报告。

中国旅游地理 第九章 华东旅游区_上海

中国旅游地理 第九章 华东旅游区_上海

长江口中华鲟湿地自然 保护区
为世界上最大的河口湿地之 一。中华鲟生命周期中数量 最集中,栖息时间最长、顺 利完成各项生理调整的天然 场所,已列入《国际重要湿 地名录》。
浙江丘陵 苏北平原
富春江 皖南山地
三、源远流长的吴越淮河文化
本区主要分属于吴越文化区和淮河文化区。唐“安史 之乱”之后,杭州和南京先后成了南宋和明王朝初期的政治 中心,这里自古文化繁荣,学风最盛,名人荟萃。至于淮河 文化,一直是我国南北文化的重要分野,但更偏重于北雄特 色。
绍兴越文化
苏州吴文化
四、富甲天下的鱼米之乡
三、旅游区建设与发展
1.市中心都市风貌旅游区
本区主要指黄浦江外滩两 岸及内环线以内的地区,集中 体现了上海的都市风貌、都市 商贸、都市文化,是上海最繁 华和充满诱惑力的地区。
(1)黄浦江与外滩风光带 黄浦江下游江阔水深, 为世界10大港口之一。杨浦、 卢浦两桥之间的地段,景点 高度集中。
杨浦大桥:跨越黄浦
本区农业素称发达,所盛产的粮、棉、菜、果、丝、麻、 花生、水产等物产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种类繁多的农副土特 产品如南京板鸭、金华火腿、太湖银鱼、舟山黄鱼以及各地所 产洋河、双沟、古井等名酒,龙井、碧螺春等名茶,都知名全 国。传统工艺美术品生产如杭州丝绸、苏州刺绣、南京云锦、 宣兴紫砂陶等都驰名中外。
淮河
钱塘江口
京杭大运河
长江下游
沪杭铁路
南京禄口国际机场
宁波港
上海洋山港
二、以神秀为主要特色的自然景观
本区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在亚热带性季风气候环 境下,使其无山不神,无水不秀。黄山、九华山、齐云山、 天柱山、普陀山、雁荡山等都是名扬古今的风景名山;杭州 西湖、千岛湖、无锡太湖、长江、钱塘涌潮等,都是景色诱 人的水域风光。且往往山水融合,令游人流连忘返。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名词解释、填空、计算题、案例分析、补题目)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名词解释、填空、计算题、案例分析、补题目)

第一章旅游规划第二章旅游发展战略旅游发展传统模式旅游发展变通模式旅游发展意向模式第三章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1.旅游资源开发2.保护性开发3.开发性保护德尔菲法旅游地旅游区旅游景观第四章旅游市场1.客源市场调查2.客源市场间接调查3.客源市场直接调查4.一级客源市场5.二级客源市场6.核心客源市场7.机会客源市场8.客源市场定位9.旅游合理容量10.旅游者心理容量11.旅游生态环境容量12.13.旅游感知环境容量14.旅游经济环境容量15.旅游社会容量16.17.第六章旅游总体规划1.旅游总体规划2.跨区域旅游规划环自然景点式布局旅游区性质功能分区旅游地形象定位领先定位比附定位逆向定位重新定位第八章旅游环境保护规划1.旅游环境一级保护地带游憩缓冲区第九章旅游基础工程规划1.旅游交通2.旅游外部交通3.旅游内部交通4.旅游中继交通5.第十章旅游设施规划1.旅游设施2.旅行社旅游商品旅游康体游憩第十一——十二章1.旅游开发管理2.旅游规划管理3.旅游规划实施4.5.旅游规划图填空题: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旅游发展战略旅游发展战略模式主要有(传统模式)(变通模式)(意向模式)第三章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旅游资源调查的基本类型有(客源市场调查主要包括(客源市区域普查)(路线考察)(重点考察)旅游资源开发的主要特点有(地域性)(特色性)(复杂性)()()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原则有(特色性原则)(统一性原则)(市场导向性原则)(美观性原则)(效益性原则)衡量旅游资源价值的主要依据是(旅游资源自身的价值因素)(旅游资源的市场因素)旅游资源开发包括的三层含义是(从无到有开发新的旅游项目)(开发尚未利用的现有旅游资源)(深度开发已利用的旅游资源)第四章旅游市场场环境调查)(客源市场需求调查)(旅游地基本情况调查)(客源市场竞争调查)客源市场环境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经济环境)(政治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自然地理环境)()客源市场直接调查的方法主要有(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客源市场调查法中,调查法主要有(访谈法)(电话法)(邮寄法)(留置问卷法)(网上调查法)在旅游规划中,按重要程度高低将客源市场划分为(一级市场)(二级市场)(三级市场)第六章旅游总体规划根据规划的时间要求,旅游总体规划分为(近期规划)(中期规划)(远期规划)根据规划的空间要求,旅游总体规划分为(跨区域旅游规划)(国家级旅游规划)(区域级旅游规划)(地区级旅游规划)旅游地性质确定和描述的主要内容包括(旅游地的资源特色)(旅游地的旅游功能)(旅游地的等级类型)在旅游保护区中,按景观资源的价值、环境氛围等因素划分的三级保护地带,按其重要程度依次为(核心保护区)(游憩缓冲区)(密集游憩区)旅游区区位选择一般需要考虑的因素为(交通格局)(资源组合)(经济因素)(社会特征)(环境生态)旅游地形象定位的常用方法有(领先定位)(比附定位)(逆向定位)(空隙定位)(重新定位)(广告效果)(时代特征)确定主题口号的基本原则是(地方特征)(行业特征)第八章旅游环境保护规划按照旅游环境内容分类,旅游环境可划分为(旅游自然环境)(旅游人文环境)(旅游资源)按照旅游环境空间尺度分类,旅游环境可划分为(旅游点环境)(旅游区环境)(区域旅游环境)(地区旅游环境)按照环境质量评价的时段可将旅游环境评价分为(回顾性评价)(现状评价)(预测评价)旅游环境保护和环境问题治理通常采用的手段有(科学技术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宣传和教育手段)确定保护区性质时,按照保护内容可分为(自然资源保护区)(人文景观保护区)(植物生态保护区)(环境质量保护区)(少数民族保护区)第九章旅游基础工程规划.旅游者对旅游交通的基本要求是(便利)(快捷)(安全、舒适)(服务项目的多样性)影响旅游者选择旅游交通方式的主要因素有(价格和费用)(距离)(家庭(或个人)收入)(旅行经验)旅游地内部交通的主要功能有(纽带功能)(向导功能)(限定功能)(程序功能)旅游地内部道路网布局的原则主要有(要体现总体规划思想)(要成环成串网布置)(要因山就势,有高低起伏的变化)(要有二个以上出入口)旅游地内部道路的主要类型有(车行道)(步行道)(梯道)(专用道)旅行社的基本任务有(制作旅游产品)(外联促销、组织客源)(组织旅行游览)第十章旅游设施规划旅游商品的主要类型有(旅游纪念品)(旅游工艺品)(旅游用品)(旅游食品)简答题《旅游规划》题库——简答题第一章绪论简述旅游规划的概念及其你对概念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件等。
一、地质地貌旅游环境的保护
• (四)保护山地风景区原有的自然风貌和文化特色
山地风景之美,在于其独特的自然之美和文化气质。山地风景资源 的开发要避免盲目性和短期行为,必须把风景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资 源来对待。对山地风景区的规划、旅游路线的设计、人工设施的布置 与建造,都应服从风景资源的自然美学特征,保持其原有迷人的风貌, 尽量避免喧宾夺主,甚至是破坏性开发。为了让旅游风景资源的开发 能充分体现风景资源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必须通过合理的规划、 恰当的路线设计和科学的建筑布置,充分展现自然风景的美感和陶冶 游客的精神。
一、地质地貌旅游环境的保护
• (二)防止景区的人工化现象
我国一些山地风景区内建筑密集、大体量建筑随处可见。培训中心、 招待所、酒店、商店等度假娱乐和商业设施,处处都是,活生生就是 一个繁荣的小城镇。到了节假日,车流人流量大,使景区的污染物排 放更多,污染更严重,对生态环境破坏很大。为了保护景区旅游的审 美和地域特色,政府主管部门一定要对山地风景区的保护有足够的重 视,加强监管,有效规划,避免山地风景区的人工化现象,体现可持
二、水体旅游环境的保护
• (二)河湖旅游环境的保护
1、控制工业及生活等污水、废水排放 (1)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2)关、停、并、转、迁污染型企 业;(3)改革生产工艺,推行清洁生产;(4)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 控制制度。 2、河湖治理工程 主要有如下两种方法。 (1)河湖截污工程;(2)河湖清淤工程。 3、水体富营养化防治 4、河湖两岸生态环境保护 5、充分利用水体自净能力 6、水上旅游交通的管理与控制
二、水体旅游环境的保护
• (三)瀑布、泉水水体旅游环境的保护
1、瀑布保护 瀑布保护主要包括水量保护和水质保护两个方面。 对于水量保护,首先重视生态环境维护与建设,其次是护水工程建 设,。 对于瀑布水质保护。要严禁在瀑布上游及周围开矿、建厂,以防止 工矿企业的废水污染;同时要严禁向水中排放废水、垃圾等污染物。
一、地质地貌旅游环境的保护
• (一)限制建设和利用索道
由于建设索道是一项较大的工程项目,会使山地的生态环境和人文 景观遭受到破坏。因此,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了保护好山地地貌的旅游资源与环境,索 道的建设一定要严格限制、严格审批,保证建设的合理性。设计时, 一定要注意哪些山地可建索道。筹建和论证时,一定要由建设、旅游、 交通、环保、园林、生态、地质等部门及有关专家组成建设小组,进 行认真细致地调查、勘察和科学论证,制定若干个设计方案,从中选 定最佳方案。审批时,一定要确保对山地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的负面影 响减至最低。
续发展意识。
一、地质地貌旅游环境的保护
• (三)降低客流对景区的影响
由于著名山地风景区都是优秀的、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 客流对其自然环境影响一直比较严重。特别是旅游旺季或旅游“黄金 周”,不少景区的游客环境容量严重超载,同时产生的大量旅游垃圾 对自然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山地风景区,地形险峻,道路崎岖,垃 圾清运和处理的难度大。可以通过进一步开发旅游游览区,合理布局 游览路线,实现大多数游客“山上游、山下住”,做好旅客引导,改 变旅客的旅游目的地决策,辅之以其他措施,如调整景区的燃料结构, 由燃煤全部改燃煤气或用电,去除旅游垃圾中占总量40%左右的煤渣, 改变景区的垃圾构成,减少垃圾清运量,为山上垃圾处理创造有利条
第一节 自然旅游环境的保护
一、地质地貌旅游环境的保护 二、水体旅游环境的保护 三、旅游区大气环境的保护 四、生物旅游环境的保护
一、地质地貌旅游环境的保护
• (一)限制建设和利用索道 • (二)防止景区的人工化现象 • (三)降低客流对景区的影响 • (四)保护山地风景区原有的自然风貌和文化特色 • (五)山地安全管理
第九章 旅游环境保护的 具体措施
破坏了自然环境, 就等于破坏了你的 生活。
——基米
【学习目标】
1、掌握对地质地貌、水体、大气和生物旅游 资源及环境的保护措施
2、熟悉噪音污染防治
3、了解旅游垃圾处理、旅游厕所建设与管理 的措施
4、掌握文物古迹、民俗风情与传统文化艺术 的保护措施
5、了解旅游城市环境保护与建设及旅游社会 环境治理与维护的措施
一、地质地貌旅游环境的保护
• (五)山地安全管理
山地安全管理包括防火、防灾、防盗等内容。山地安全管理还包括 对某些自然原因导致的自然灾害的预防,如滑坡、洪水或泥石流的暴 发等。在峡谷地貌地区,要定期封闭峡谷,检查谷壁两侧的状况,观 察岩体的稳定性,检查有无活动性的裂缝和松动的岩石、峡谷上游是 否有大量松散的堆积物,以便在峡谷两侧谷壁上端排除险石,以防止 滚石、塌方、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保护游客安全。
二、水体旅游环境的保护
• (三)瀑布、泉水水体旅游环境的保护
2、泉水保护
一是保护好泉水周围的生态环境,抓好荒山荒地的植树绿化工作, 加强水源涵养。二是严禁在泉水周围开山采石或修建大型人工建筑; 保护地表水下渗的通道,防止地下水水质的污染;三是处理好与工农 业生产及居民生活用水的关系。
三、旅游区大气环境的保护
• (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 (二)改进燃烧方式 • (三)减少和治理交通废气污染
三、旅游区大气环境的保护
• (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1、搬迁旅游区内污染大的企业 在旅游区附近地区,生产部门,尤其是工业生产部门的布局是否合 理,与旅游区的大气环境关系极为密切。在旅游区附近,应尽量不建 设或少建设工、矿业企业,尤其是那些耗能高、污染大的工业部门, 要尽量远离旅游区。对旅游区内现有的污染企业,要设法迁出。 2、合理布局旅游区内的旅游设施 旅游服务设施也要科学布局。厕所、污水处理厂、垃圾集中处理场 地等,应建在游览区、娱乐场、野营地、交通道路和旅馆餐厅的全年 主导风向或旅游季节主导风向的下风侧;停车场设在下风侧,但应在 厕所、污水处理厂、垃圾集中及处理场地的上风侧,并与餐馆、旅馆、 野营地、娱乐场、游览地等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以减少汽车和灰尘 对大气环境的污染;餐馆等饮食服务设施应建在旅馆、野营地、娱乐 场和游览地的下风侧,但应建在停车场的上风侧。
二、水体旅游环境的保护
• (一)海洋水体旅游环境的保护 • (二)河湖旅游环境的保护 • (三)瀑布、泉水水体旅游环境的保护
二、水体旅游环境的保护
• (一)海洋水体旅游环境的保护
我国拥有 18000km余的海岸线和 14 000km余的岛屿岸线,6500 多个海岛,管辖海域约300万km²。海洋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海滨、 海岸、沙滩、珊瑚礁及红树林海岸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资源。针对海 洋旅游开发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应采取如下措施。 1、控制陆源污染 2、防治海上溢油、漏油污染 3、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 4、海洋防灾减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