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印花布的鉴赏
湖南蓝印花布的纹样构成及审美意蕴

湖南蓝印花布的纹样构成及审美意蕴蓝印花布作为我国古老的手工印染织物之一,已有一千三百年历史,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曾在民间广为流传。
湖南是蓝印花布的重要产地之一,湖南蓝印花布作为湖湘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本文通过对湖南蓝印花布的纹样构成进行分析,归纳其纹样构成种类与构成形式及内在的审美意蕴,进而挖掘其自身的艺术价值。
标签:湖南蓝印花布;纹样构成;审美意蕴湖南蓝印花布是我国传统民间艺术中的瑰宝,在全国蓝印花布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湖南蓝印花布遍及全省,有“蓝印花布之乡”的美称,其中以邵阳地区和凤凰地区的蓝印花布最具代表性。
而蓝印花布因其特有的材料与工艺,在颜色上以蓝白为主,通过丰富多变的纹样结合将蓝印花布的装饰美和形式美表现的极为透彻。
1 纹样构成湖南蓝印花布纹样的取材广泛,主要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物象的感知及记忆,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由于蓝印花布的刻板图案制作受材料、工艺的局限,因此在造型上不能细腻如实地表现,而湖南蓝印花布的工匠们没有依赖对事物的实际外形,凭借个人的审美技艺有选择的进行创作,将所观察的对象以一种具有强烈装饰意味的形式表现出来。
湖南蓝印花布的纹样生动活泼,造型多变,利用虚实相间、点线结合、块面设计等处理手法,赋予其质朴清新的美感,人民群众把对生活的热爱与美好期盼融入其中,是他们智慧的结晶,同时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和民俗观念。
2 表现题材2.1植物纹样在原始社会时期,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源泉之一。
植物的果实可以充饥,树汁可以饮用,树叶可以御寒,人类对植物的崇拜和敬畏之心在漫漫歷史长河中沉淀下来,逐渐形成了各种象征原型。
因此植物纹样在邵阳蓝印花布中应用非常广泛,造型优美,常见的有:“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梅花冰清玉洁,兰花不媚世态,竹子谦虚正直,菊花是超凡脱俗的隐士。
历来被人们喻为富贵之花的花中之王—牡丹,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称“牡丹,花之富贵者也”、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天下真花独牡丹”。
蓝印花布的人文意义

蓝印花布的人文意义引言蓝印花布是中国传统的手工印染织物,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人文意义。
作为一种文化遗产,蓝印花布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们的智慧和艺术才华,还承载了丰富的民俗文化和社会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蓝印花布的人文意义,并从历史、艺术和社会角度进行分析。
一、历史背景蓝印花布起源于中国,可追溯到宋代。
起初,蓝印花布主要用于民间生活的日常用品,如衣物、床品和窗帘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蓝印花布逐渐发展成一种重要的手工艺品,被广泛流传并应用于各个领域。
二、艺术表现蓝印花布以其简洁、自然和富有艺术感的图案而闻名。
其独特的印染技术使得图案清晰、色彩鲜艳。
蓝印花布的图案主题多种多样,包括花卉、动物、人物等,寓意丰富。
这些图案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观念,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审美趣味。
三、民俗文化蓝印花布在中国的民俗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常常被用作婚嫁、出嫁和节日庆典等重要场合的装饰品。
例如,在婚礼上,新娘通常会穿上蓝印花布的婚纱,象征着美好的祝愿和幸福的未来。
在一些地方,人们还会将蓝印花布用作祭祀和宗教仪式的道具,以表达对神灵的敬意。
四、社会意义蓝印花布不仅具有文化和艺术的价值,还对社会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首先,蓝印花布的生产过程需要大量的人工操作,为当地提供了就业机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其次,蓝印花布的传承和推广,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手工艺技术,维护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此外,蓝印花布还被用于国际文化交流和展览活动中,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使者。
五、保护与传承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压力,蓝印花布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境。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应加强对蓝印花布的保护和研究工作,推动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其次,应加强对蓝印花布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公众对其的认识和欣赏水平。
最后,应加强对蓝印花布技艺的培训和传承,培养更多的手工艺人才,确保其传统技术得以延续。
南通蓝印花布的设计与其文化内涵

南通蓝印花布的设计与其文化内涵目录:1.基本信息2.产品概况3.文化演变4.设计理念前言:南通蓝印花布是中国民间传统的工艺印染品,宋代称为药斑布,明代称为浇花布。
传说为嘉定一归姓者发明。
南通为中国蓝印花布的主要产地,土布与天然兰草为农家平常之物,故前庄后坊的蓝印花布染作坊曾遍布农村集镇。
蓝印花布主要用来制作日常的衣服、被面、蚊帐、枕套、包袱布等。
蓝印花布图案朴素优美、吉祥如意,大多取材于飞禽走兽、花草树木与神话传说,如:五福(蝙蝠)捧寿、吉庆有余(鱼)、狮子滚绣球、鲤鱼跳龙门等。
蓝色印花布是传统文化的精美的展现与传承。
基本信息:产品概况:历史文化:蓝印花布源于秦汉,在资本主义萌芽的明清之际,药斑布已经普遍流行于民间,现代所见蓝印花布的样式,多数为明清一代的作品。
蓝印花布,是传统的镂空版白浆防染印花,又称靛蓝花布,俗称“药斑布”、“浇花布”,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年历史。
最初以蓝草为染料印染而成。
这些以蓝印花布制成的蚊帐、被面、包袱、头巾、门帘等生活用品,朴素大方、色调清新明快,图案淳朴典丽,曾深受欢迎。
设计理念:简单、原始的蓝白两色,创造出一个淳朴自然、千变万化、绚丽多姿的蓝白艺术世界。
蓝印花布的纹样图案都来自于民间,反映了百姓的喜闻乐见,寄托着她们对美满生活的向往和朴素的审美情趣,在题材和内容上,老百姓那种健康和质朴的心灵,在民间蓝印花布上得到了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因而蓝印花布确实真实地反映了一种深厚的文化和艺术积淀。
蓝印花布的图案取材于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故事戏剧人物,但更多的是由动植物和花鸟组合成的吉祥纹样,采用暗喻、谐音,类比等手法尽情抒发了民间百姓憧憬美好未来的理想和信念,因此在民间的传统习俗上蓝印花布占有相当位置。
以前,女儿出嫁时一定要带上母亲早已准备好的一条用靛蓝布做成的饭单,这样的习俗是显示女儿嫁到男家后“上得厅堂,下得厨房” 的治理家政能力。
姑娘出嫁时的衣被箱里必定会有一、二条蓝印花布被面,大都是龙凤呈祥,凤戏牡丹图案的“龙凤被”,称之为“压箱布”。
山东民间蓝印花布的记忆与传承

山东民间蓝印花布的记忆与传承山东民间蓝印花布,又称蓝印花布,是山东省传统的工艺品。
它以独特的蓝色印花工艺和精湛的手工技艺而闻名于世。
蓝印花布具有浓厚的民间传统特色,既是一种重要的民间装饰品,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
它受到了广大民众的喜爱和青睐,也成为了山东民间艺术的代表。
蓝印花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它的印染工艺已经非常完善。
唐代的蓝印花布以宫廷为主要市场,成为宫廷贵族的专属享受。
蓝印花布的普及和传承则始于明代。
明代时,蓝印花布开始进入民间,成为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布料。
在山东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会有一件蓝印花布的衣服、桌布或床单。
蓝印花布不仅美观实用,还有很好的防蚊蝇的功能,因此成为了农民们心中不可或缺的物品。
蓝印花布的印染工艺主要包括制版、浆糊、印刷、蒸煮、晾晒等多个环节。
制版环节是整个工艺的核心,它决定了印花的图案和质量。
制版师傅需要先将图案按照比例绘制在纸上,再将纸贴在刻板上,进行沟槽的雕刻。
雕刻完成后,制版师傅需要对版面进行校对和修补,确保图案的完整和清晰。
制版完成后,浆糊工人将浆糊涂抹在制版上,使得印刷时的颜料能够均匀地附着在布料上。
然后,布料被放置在油盆中进行印刷。
印刷时,工人需要轻轻地将油盆倒在布料上,使得图案被布料吸附。
印花完成后,布料被蒸煮,使得颜料能够更好地渗入布纤维中。
布料被晾晒,使得颜色更加鲜艳和牢固。
蓝印花布的制作过程非常繁琐,需要经过多个环节的精心操作。
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工人们手工完成,没有任何机械设备的辅助。
工人们必须具备丰富的经验和高超的手工技艺,才能确保产品的质量。
蓝印花布的制作是一个高度技术含量的工艺过程,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磨砺和掌握。
蓝印花布的记忆与传承与山东农村的生活紧密相连。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山东农村经历了许多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的冲击,但是蓝印花布一直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在婚礼、葬礼还是节日等重要场合,蓝印花布都是必不可少的装饰品。
蓝印花布论文蓝白分明论文:蓝印花布的艺术价值

蓝印花布论文蓝白分明论文:蓝印花布的艺术价值摘要:蓝印花布是从蓼蓝草中提取蓝作染料,用石灰、豆粉合成灰浆烤蓝,采用全棉、全手工纺织、刻板、刮浆等多道印染工艺精心制成。
蓝白相间、蓝得浓烈、白的纯洁,花型轮廓整畅划一,线条朴拙醒目、图案吉祥喜庆,她那朴拙幽雅的文化韵味,在中国民间艺术中堪称独树一帜,散发着东方文化魅人的芳香。
关键词:蓝印花布;手工印染;蓝白分明;纹样图案;民间艺术一、蓝印花布历史蓝印花布源于秦汉、盛于商业发达的宋朝,而广泛普及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明清之际,现代所见蓝印花布的样式,多数为明清一代作品,这些以蓝印花布制成的蚊帐、被面、包袱、头巾、门帘等生活用品,朴素大方、色调清新明快,图案淳朴典丽,曾深受欢迎。
因此,染坊业一度成为地方上的显业。
史载宋元之际桐乡蓝印花布极为繁荣,形成了:织机遍地,染坊连街、河上布船如织的壮观景象,其中,石门(古称玉溪)的“丰同裕”、“泰森”等染坊店一时成为行业中的翘楚。
所制“瑞鹤鸣祥”、“岁寒三友”、“梅开五富”、“榴开百子”等久负盛名。
蓝印花布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印染制品。
传说有一个姓梅的小伙子不小心摔了一跤,摔在了泥地里,衣服变成了黄颜色,怎么洗也洗不掉,但人们看到后却很喜欢,然后他就把这件事告诉他一个姓葛的好朋友。
后来他俩就专门从事把布染成黄色,又有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他们把布晾在树枝上晒干时不小心被风吹到了地上,地上正好有一堆蓼蓝草,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板蓝根草,它里面有一种成分叫靛蓝,可以把布染成蓝色,等他们发现这块布的时候,黄布已变成了一块花布,“青一块、蓝一块”他们想这奥秘肯定在这个草上,此后,两人又经过多次研究,终于把布染成了蓝布,梅葛两位先生也就成为了蓝印花布的祖师爷。
二、蓝印花布工艺蓝印花布是传统的镂空版白浆防染印花,又称靛蓝花布,俗称“药斑布”、“浇花布”,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年历史。
最初以蓝草为染料印染而成。
蓝印花布用石灰、豆粉合成灰浆烤蓝,采用全棉、全手工纺织、刻版、刮浆等多道印染工艺制成。
蓝印花布的纹样造型与色彩特征研究论文(5篇材料)

蓝印花布的纹样造型与色彩特征研究论文(5篇材料)第一篇:蓝印花布的纹样造型与色彩特征研究论文清代南通蓝印花布享誉全国,是我国民间传统手工印花织物的佼佼者。
清代南通蓝印花布用途非常广泛,常被应用于枕套、包袱、被套等日常生活物品上。
清代南通蓝印花布纹样类型多种多样,纹样风格朴素典雅,纹样题材也多取自于大自然或生活情景,在色彩运用上,只选用蓝色和白色两种颜色,因而南通蓝印花布又可分为蓝底白花与白底蓝花两种。
然而,在这种朴实不华的色彩运用之中,却蕴含着独特的民族审美视角和深厚的民族文化色彩。
一、清代南通蓝印花布的纹样造型南通蓝印花布纹样的题材往往涉及动物、植物和人物,单纯的文字图形、几何图形或者多种图案相结合的综合纹样也较为常见,这些来源于不同题材的纹样造型基本上可以纳入到具象纹样造型、抽象纹样造型和具象抽象综合纹样造型这三种纹样造型类型之中。
(一)具象纹样具象纹样造型,是指在清代南通蓝印花布中,纹样造型图案通过刻画动物、植物、人物等题材的具体形象来传达所表达的内涵。
绝大多数蓝印花布的纹样属于这种具象纹样造型,因为南通蓝印花布中的素材要么来自大自然,要么来自生活经验,因而大部分传统蓝印花布手工艺人从自然界或生活经验出发,注重对具象形象的刻画,在写实的基础之上,往往也运用一定的想象力将具象纹样表现得更加富有视觉观赏性。
具体而言,南通蓝印花布具象纹样能够直观地表现出所刻画的内容,但由于受到传统手工艺技术的限制,纹样装饰必须要进行一些艺术加工,使得形象更加符合美的造型法则。
例如,清代南通蓝印花布的“蝙蝠”纹样造型就是具象纹样造型的典型代表,从图中可以十分直观得看出图案印制的是四只蝙蝠,蝙蝠展翅的形象栩栩如生。
在具象表现蝙蝠形象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印花技术的限制,对具象题材的造型进行适度修饰、夸张或概括是十分必要的,适度的修饰使造型特点更加突出,赋予蓝印花布平面造型更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从而达到生动活泼、装饰性更佳的效果,增加蓝印花布的视觉观赏性。
蓝印花布:小染缸里的大世界

蓝印花布:小染缸里的大世界蓝印花布是一种传统手工染织布艺术,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宝藏之一。
它以靛籁为颜料,采用特殊的印染工艺,在布面上印制出靛蓝色的花纹,再通过多次次洗涤、太阳晒晒,使布料透后后,色彩更加鲜艳、细腻。
蓝印花布即是印有蓝色花纹的布料,也是中国古老的手工染织技艺之一。
蓝印花布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唐代,而在宋代时期,蓝印花布已经成为了江南地区的专业手工艺产业。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手工艺的重新认识和热爱,蓝印花布再次被推向市场的前台。
如今,蓝印花布已经成为了中国传统手工艺中的一张耀眼名片,在国际上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和市场价值。
蓝印花布的制作过程非常的复杂、繁琐。
首先,需要将白色的棉布剪成合适尺寸,之后再用印板在布面上印出需要的花纹。
这个印板由梧桐木制成,因其木质地纹清晰且耐用,非常适合作为蓝印花布的印板。
印制出花纹后,就需要用铜版印刷时所用的酵菌桶将靛籁转成浆汁,并用毛刷将浆汁涂在花纹上。
这一步骤特别考验手艺人的经验和技艺,涂抹浆料的厚度和均匀程度都需要严格掌握。
而在染色完成之后,需要将布料在河流中反复洗涤,并在太阳下晒晾,才能使染出的颜色更加鲜艳、持久。
蓝印花布的花纹设计十分丰富,内容涉及到传统文化、生活场景、自然风景等。
每一个蓝印花布上的花纹设计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和象征意义。
比如,蓝印花布上有一种名为“海棠花”的花纹,这种花是中国的传统名花之一,有着美好的“不夜城”寓意。
而象征着山中绿色欣荣、五福临门的“翠竹瑞气”花纹,更是在蓝印花布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每一个花纹的设计都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博大精深。
蓝印花布对于江南地区来说是一项重要的传统产业,也是地方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它不仅保留着古老的技艺和传统,更是凝聚着历史文化和人们刻骨的情感。
在中国文化中,平易近人的蓝印花布是无可替代的文化符号。
因此,在保护传统文化、促进民间艺术发展方面,蓝印花布都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尽管受到现代化生产工艺和市场需求的影响,蓝印花布产业正在面临着挑战,但只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创新,继承和弘扬传统,在保护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蓝印花布也能够以姿态华美、内涵丰富的样貌,绽放着属于它自己的光彩,传承下去,并为更多的人所了解和热爱。
蓝印花布的人文内涵

蓝印花布的人文内涵蓝印花布作为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品,承载了丰富的人文内涵。
它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的体现。
在本文中,我将从多个方面来探讨蓝印花布的人文内涵,包括其历史渊源、设计风格、艺术表现以及与传统文化的联系等。
一、历史渊源蓝印花布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手工艺品,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
最早的蓝印花布制作技术是由宋代的手工技艺演变而来,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和积累,形成了独特的制作工艺和风格。
蓝印花布在明清时期达到了巅峰,成为民间流行的纺织品之一,甚至被皇室贵族所喜爱。
二、设计风格蓝印花布的设计风格多种多样,每一款花纹都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常见的设计图案包括花鸟鱼虫、山水田园以及各种吉祥纹样等。
这些花纹既能展示自然风光,又能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蓝印花布的设计不仅注重细节和纹理的表现,更重要的是通过富有创意的构图和配色,传递出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艺术价值。
三、艺术表现蓝印花布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制作过程中体现了工匠们的智慧和技艺。
传统的蓝印花布制作过程包括纹样设计、制版、蘸布、印花、晾晒等多个环节,每一步都需要经过精心的操作和耐心的等待。
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家们通过手艺的传承和创新,将普通的布料变成了艺术品,把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融入其中。
四、与传统文化的联系蓝印花布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它不仅是一种手工艺品,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蓝印花布的设计和图案往往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和传说故事相联系,如中国画中常见的山水意象、儒家思想中的吉祥图案等。
通过蓝印花布,人们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博大精深。
蓝印花布作为一种传统手工艺品,不仅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渊源和设计风格,更体现了艺术家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通过探索蓝印花布的人文内涵,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传统手工艺品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让我们共同珍惜和传承这一瑰丽的文化遗产,将其传扬开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地蓝花布
刮浆
用刮浆板将灰浆均匀地在油纸版上推刮,使灰 用刮浆板将灰浆均匀地在油纸版上推刮, 浆透过版的漏孔渗漏到布面上形成防染层。 浆透过版的漏孔渗漏到布面上形成防染层。刮完浆 后揭走纸版将布晾干。 后揭走纸版将布晾干。
阴干
刮浆后要在阴凉处放置七天使其阴干,然后才能染色。 刮浆后要在阴凉处放置七天使其阴干,然后才能染色。
这种蓝印花布有蓝地白花和白地蓝花两种形式。 这种蓝印花布有蓝地白花和白地蓝花两种形式。 蓝地白花布只需用一块花版印花, 蓝地白花布只需用一块花版印花,构成纹样的斑点 互不连接,例如: 互不连接,例如:梅、兰、竹、菊。
梅花
菊花
白地蓝花布的制作方法,常用两块花版套印, 白地蓝花布的制作方法,常用两块花版套印, 印第一遍的叫“花版” 印第二遍的叫“盖版” 印第一遍的叫“花版”,印第二遍的叫“盖版”。盖 版的作用是把花版的连接点和需留白地之处遮盖 起来,更清楚地衬托出蓝色花纹。 起来,更清楚地衬托出蓝色花纹。
蓝印花布赏析
梅菊花
小虾小蟹
蝴蝶兰花
寿字花
舞蝶
牡丹花开
白底百蝶
制 版
镂刻花版 根据纹样用各种刻刀将印花油纸镂刻成透空的 漏版。镂刻时蓝地白花的纹样宜用短线、碎点, 漏版。镂刻时蓝地白花的纹样宜用短线、碎点,使 图形连结一体,否则花纹就会脱落,以致无法刮印; 图形连结一体,否则花纹就会脱落,以致无法刮印; 白地蓝花的线条必须似藤般相互缠攀,要注意蓝、 白地蓝花的线条必须似藤般相互缠攀,要注意蓝、 白两色的比例和对比。镂刻时刀口要干净利落。 白两色的比例和对比。镂刻时刀口要干净利落。 砑版、 砑版、上油 刻好的花版要用鹅卵石将其打磨平整,并打蜡, 刻好的花版要用鹅卵石将其打磨平整,并打蜡, 然后在花版上先刷生桐油,烘干,再刷熟桐油, 然后在花版上先刷生桐油,烘干,再刷熟桐油,晾 干后即能使用。好的花版,要具备纸细、油刷得透, 干后即能使用。好的花版,要具备纸细、油刷得透, 不怕水泡、不粘版、刮防染浆剂不糊版等优点。 不怕水泡、不粘版、刮防染浆剂不糊版等优点。
染色
将刮浆的白布浸在靛蓝染缸的上部,用双手在缸中操作, 靛蓝染缸的上部 将刮浆的白布浸在靛蓝染缸的上部,用双手在缸中操作, 使布面全部吸收染液,约二十分钟后, 使布面全部吸收染液,约二十分钟后,把布取出折叠起来放 在缸口上轻压,挤出水分后摊开晾晒。布经过空气的氧化, 在缸口上轻压,挤出水分后摊开晾晒。布经过空气的氧化, 颜色也由黄变绿、由绿变蓝。第一次染出来的是浅蓝色, 颜色也由黄变绿、由绿变蓝。第一次染出来的是浅蓝色,晾 干后再浸染一次,蓝色就深一层,浸染的次数越多, 干后再浸染一次,蓝色就深一层,浸染的次数越多,蓝色就 越浓。染完色后将布再次晾干。 越浓。染完色后将布再次晾干。
蓝印花布的鉴赏
蓝印花布是传统的镂空版白浆防染印 俗称"药斑布" 花,俗称"药斑布",距今已有一千三百 年历史。 年历史。
蓝印花布印染方法全部手工操作, 蓝印花布印染方法全部手工操作,是把镂空花 版铺在白布上, 版铺在白布上,用刮浆板把防染浆剂刮入花纹空隙 漏印在布面上,干后浸染靛蓝数遍, 漏印在布面上,干后浸染靛蓝数遍,晾干后刮去防 染浆粉, 染浆粉,即显现出蓝白花纹 。
蓝印花布染色用草—— 蓝印花布染色用草—— 兰草
十字花科菘蓝
爵床科马蓝
爵床科的马蓝则为灌 十字花科的菘蓝为 木状多年生草木, 木状多年生草木,主产于 二年生栽培植物。 二年生栽培植物。主产 于河北安国、江苏南通、 四川、云南、贵州、 于河北安国、江苏南通、 四川、云南、贵州、湖南 等地, 等地,现江浙地区也有引 浙江等地。 浙江等地。 种。
蓝草 一般在小暑前后、白露前后两期采集。 一般在小暑前后、白露前后两期采集。 取净叶二十八斤,石灰十二斤拌成一料, 取净叶二十八斤,石灰十二斤拌成一料, 四料 便可做成一担蓝靛,因形如淤土,故又称“土靛” 便可做成一担蓝靛,因形如淤土,故又称“土靛”。
蓝 草 植 株
刮白
晾干后的蓝印花布,用刮刀将防染的灰浆刮去, 晾干后的蓝印花布,用刮刀将防染的灰浆刮去, 即呈现出蓝白相间的纹样。 即呈现出蓝白相间的纹样。
漂洗 将刮白后的蓝印花布放在滚筒机里漂洗数分钟, 将刮白后的蓝印花布放在滚筒机里漂洗数分钟, 捞出, 再捞出,晾晒。 捞出,再放入清水缸中浸泡多时 ,再捞出,晾晒。 晾干后的蓝印花布,内白外蓝,蓝白相交, 晾干后的蓝印花布,内白外蓝,蓝白相交,所有都 散发出一种蓝与白的艺术魅力。 散发出一种蓝与白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