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农》教学设计_1.doc
《悯农》教学教案(5篇)

《悯农》教学教案(5篇)《悯农》教学教案1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通过诵读,使学生感受农民劳动辛苦,粮食来之不易。
3、渗透爱惜粮食的思想教育。
4、积累古诗,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
教学重点:培养读诗兴趣,感受农民劳动辛苦,懂得粮食来之不易。
教学难点:感受诗的节奏美,韵律美,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准备:投影仪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有个小朋友每天吃饭都吃不完,而且漏得满桌子都是。
我想请会讲道理的小朋友替陈老师给他讲讲道理。
(这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
不应该浪费粮食)2、师出示“辛苦”,教读。
3、你们见过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粮食吗?老师带来了一幅图,就是农民伯伯平常劳作的情景,请小朋友翻开书,看看图上都画了什么?二、观察图画:1、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农民伯伯在锄草,他很辛苦。
)2、再次齐读“辛苦”,并贴在黑板上。
3、你怎么看出农民伯伯很辛苦?(头上的汗珠一颗颗地往下掉。
)4、今天,我们就要学一首配这幅图的诗——《悯农》。
跟老师一起写写“农”。
(师写,生书空。
)全班齐读课题。
理解:悯:同情,怜悯三、学习生字:1、听范读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古诗,要听清字的读音,用右手的食指指着字,看谁最认真?2、小朋友们也想自己来读一读这首诗吧,好,自由读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就把它圈起来,想办法解决。
3、指名读诗。
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是怎么做的?你可真会学习!掌握了方法,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
这首诗里,你们有不认识的字吗?指名问,指名答。
原来遇到了不懂的字还可以问老师,问同学,问爸爸妈妈?4、老师把古诗里的生字宝宝都请到了幻灯片上,请看(出示幻灯),用上你喜欢的学习方法,先自由读读生字,看谁读得最认真?(谁,农,午,辛,苦)午和牛的区分!辛注意是前鼻音谁读好拼音指名读生字。
5、小老师们教得真好!请你们同桌之间也互相读一读,注意用手指指着字读。
幼儿园《悯农》教案17篇

幼儿园《悯农》教案幼儿园《悯农》教案17篇幼儿园《悯农》教案1目标:1、通过欣赏古代优美的诗歌,培养幼儿对诗歌的理解转变为绘画造型的能力。
2、启发幼儿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并且引导幼儿要爱惜粮食,尊重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
内容:联想创作画,画唐诗《悯农》准备:各种材料的纸张(生宣纸、水粉纸等)、笔(水彩笔、水粉笔、毛笔等)、以及各种辅助材料。
过程:一、和幼儿一起探讨:我们吃的粮食是怎样来的?是谁辛勤耕种出来的?(农民伯伯辛勤的耕种出来的……)二、启发幼儿说出《悯农》这手势格,并且和幼儿一起进行朗诵,向幼儿介绍这首诗歌的`背景,作者及大意。
病情幼儿说一说每句诗中都说了些什么?三、向幼儿介绍怎样用油画棒与国画色结合绘制出一幅画,(先用油画棒图小面积,再用水调稀点颜料渲染背景)。
四、幼儿进行绘画,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1、启发幼儿大胆画出自己对诗意的理解和与《悯农》相关的内容,如:爱惜粮食等……五、讲评幼儿作品,鼓励用色大胆,内容丰富的幼儿。
六、结束幼儿园《悯农》教案2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学会尊重家民伯伯和他们的劳动成果2、学习古诗《悯农》活动准备:米饭、馒头、花卷等幼儿常见的食物;农民伯伯和他们的劳动成果基本过程:一、导入活动教师通过出示多种食物的'图片引出活动的主题出示图片后,教师请幼儿说出它们的名字?二、关键步骤1、教师请幼儿观看农民耕种的FLASH的动漫,告诉幼儿粮食是农民辛苦种出来的。
2、教师大志地、有韵律地朗诵古诗《悯农》3、幼儿学习朗诵古诗《悯农》三、结束活动师生共同朗诵古诗,结束活动活动延伸:1、区域活动:泥塑区在泥塑区投放采泥,指导幼儿学习团、搓、压、捏的技能,练习制作好吃的面食2、其他活动:比比谁最节约粮食制作一张大表格,写上小朋友的名字,谁吃的最干净就给谁盖上小印章活动反思:1、孩子对哪些活动最感兴趣?为什么?、2、你认为这个活动的成功之处是什么?3、你认为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该如何改进?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悯农》教学设计

《悯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课后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农民劳动的艰辛和诗人对农民的同情,激发保护环境,珍惜粮食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教学难点:1.体会诗人对农民的同情之情。
2.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歌的韵味。
四、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唐代诗人李绅的资料,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1.介绍诗人及创作背景。
李绅(772—846),唐代诗人,字公垂,生于润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氏。
元和进士,补国子助教郎中,转江补阙,为翰林学士。
卒后追赠尚书右仆射。
他为人正直,敢于抵制当时官僚的腐败行为。
在写《悯农》时,他目睹了农民终年劳碌奔波的悲惨景象,写出了许多反映人民心声的诗篇。
《悯农》就是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一首。
2.导入新课。
春天,百花盛开,鸟语花香,到处是生机勃勃的景象。
然而在这美好的季节里,农民伯伯(阿姨)们面朝黄土背朝天,为生存播撒着希望的种子。
他们对生活的企盼和向往令人感慨不已。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课件显示《悯农》的范读视频。
学生观看视频,注意听准字音,注意停顿和重音。
2.学生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4.指名读诗,其他学生评价。
5.学生试着背诵古诗。
6.集体背诵古诗。
(三)深入理解。
1.品读第一、二句。
(1)指名读诗,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两句诗都写了什么?分别写了农民的哪些劳动?这些劳动是怎样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板书:春种秋收)(2)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谈感受。
(3)看图谈理解。
(出示多媒体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中的人物动作、神态等,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如:“锄禾日当午”是说农民在正午时分仍然在田里锄草;“汗滴禾下土”是说农民累得汗水滴落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可见农民劳动时的艰辛。
大班古诗教案《悯农》

大班古诗教案《悯农》教案:【教材出处】《悯农》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古诗,收录于《李太白集》中。
【教学目标】1.了解《悯农》的背景和意义,理解诗中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2.体会古人对农民艰苦劳动的敬意和赞美。
3.通过诵读、讨论和乐谱编排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1.诗歌阅读与理解2.乐曲的欣赏与演奏【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观看一段描绘田园风光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内容:你们对农民的印象是什么?农民的劳动是怎样的?2.提问:你有没有听说过古代有些诗人写诗赞美农民呢?为什么会赞美农民呢?二、诗歌阅读与理解(20分钟)1.教师朗读《悯农》。
2.分段解读:结合相关的图片和课堂材料,解读《悯农》的内容和意义。
3.学生自读诗歌并回答问题:(1)诗中作者的情感是怎样的?(2)作者赞美农民的哪些品质?(3)作者为什么要写这首诗?4.小组讨论,学生互相交流答案。
三、乐曲欣赏与演奏(20分钟)1.学生观看演奏《悯农》的乐曲视频,了解乐曲的曲调和演奏方式。
2.引导学生欣赏乐曲和诗歌的结合,感受乐曲表达的农民劳动的情感和意义。
3.分组进行演奏: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乐器进行演奏,并尝试编排一段《悯农》的乐曲。
4.学生进行乐曲演奏,教师对演奏进行评价和指导。
四、课堂小结(5分钟)1.复习诗歌《悯农》的内容和意义。
2.学生回答问题:这首诗和乐曲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农民?五、课后作业1.写一篇关于农民的作文,表达你对农民的敬意和感谢之情。
2.学习乐器演奏,尝试编写一段表达农民劳动的乐曲。
【板书设计】悯农【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到农民辛勤劳动的艰辛和伟大,培养对农民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通过乐曲的演奏和创作,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欣赏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整节课注重了情感体验和艺术表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
《悯农》教学设计方案

《悯农》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目标】1.了解《悯农》这首田园诗的作者、背景和写作动机。
2.通过朗读、赏析以及讨论,引导学生体会《悯农》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3.培养学生对农民劳动的尊重和关怀,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操。
【教学重难点】1.理解《悯农》的内涵和情感表达。
2.提炼诗中的意象和主题。
3.引导学生对农民的劳动和生活给予更多的尊重和理解。
【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悯农》的诗文、作者李绅的简介等内容。
2.录音或朗读教师:朗读《悯农》并进行解读。
3.课堂小组活动的材料:根据诗意境,设计小组讨论的题目。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教师播放一段田园乡村的音乐。
2.准备一些与农田和农民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用来激发学生对田园情怀的联想。
3.引入《悯农》的背景,介绍唐代诗人李绅和他的创作动机。
二、理解诗意(20分钟)1.教师朗读《悯农》,让学生跟读。
2.逐句解析诗歌的意义,解释生僻字和古文化常识。
3.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探讨诗人的感情表达和描写手法。
三、赏析诗意(3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诗歌赏析活动。
2.每组分析诗歌的意象和主题,展示给全班。
3.整合各组的分析,让学生共同感受并讨论《悯农》的意义和感情表达。
四、拓展学习(2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现代农民的生活状况,了解当代农业发展的现状。
2.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农民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3.引导学生自由创作一首关于农民的诗歌或文章,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五、总结(10分钟)1.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强调对农民的尊重和理解的重要性。
2.学生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农民的生活,尊重农民的劳动。
【课后作业】1.练习朗读《悯农》,理解诗歌的意义。
2.撰写一篇读后感,表达对农民的敬重和感激之情。
3.收集一些有关农村生活的图片或视频,并撰写一篇观后感。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悯农》这首诗的意义和情感表达,培养对农民的尊重和关怀,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操。
悯农教案设计

悯农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习并理解《悯农》这首诗的内容,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能够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
3. 情感目标:通过诗歌的韵律和感人的描写,使学生产生对农民辛勤劳动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理解并欣赏《悯农》这首诗的内涵和意义。
2. 难点: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够准确解读押韵、对仗等手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投影仪。
2. 学生课本和相关参考资料。
3. 纸张和笔。
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到古代农村,想象一个农民在田间辛勤劳作的场景。
通过描述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他们更容易接受、理解这首诗。
2. 诗歌赏析先通读全诗,让学生对整个诗的内容有个初步了解。
然后逐句解读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和解释。
3. 诗歌翻译将《悯农》原文的每句进行逐句翻译,帮助学生理解每句话的具体含义。
并对比不同译本的差异,让学生体会翻译的难度和多样性。
4. 诗歌朗读引导学生跟随朗读老师的节奏和语气,要求学生展示出诗歌的韵律感。
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每个小组分韵朗读一段诗,增加诗歌朗读的趣味性。
5. 思考与讨论提问学生对《悯农》这首诗有什么感受,以及对农民的态度和对劳动的认识。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行个人触发和感悟。
6. 诗歌创作鼓励学生各自创作一首以“悯农”为题材的诗歌,可以是对农民劳动辛勤的敬意表达,也可以是对农村生活的描写和感受。
让学生通过诗歌创作来进一步理解和感悟《悯农》这首诗的内涵。
7. 结束语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收获,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农民和农村发展,培养学生对劳动的尊重和感恩之心。
五、教学评价1.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听课专注度、参与讨论的积极性等。
2. 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分享自己对《悯农》的理解和感悟。
3. 诗歌创作的作品互相交流和评价。
《古诗教学之《悯农》教学设计与反思》

《古诗教学之《悯农》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悯农》。
2.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农民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
3.培养学生珍惜粮食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古诗的意思,背诵古诗。
2.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珍惜粮食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讲解法、情境创设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播放一段农民劳作的视频或展示一些农民劳作的图片,引出古诗《悯农》。
2.朗读古诗
(1)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跟读。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音和节奏。
3.理解诗意
(1)教师逐句讲解古诗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
(2)通过图片、动画等多媒体手段,创设农民劳作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古诗的意境。
4.体会情感
(1)引导学生思考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古诗。
(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应该如何珍惜粮食。
5.背诵古诗
(1)学生反复朗读古诗,尝试背诵。
(2)教师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
6.总结归纳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体会农民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培养
珍惜粮食的好习惯。
教学反思:
情境创设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古诗的意境和情感,但在培养珍惜粮食的意识方面,
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下次教学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珍惜粮食”的主题活动,
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粮食的珍贵。
同时,可以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宣传珍惜粮食的重要性,共同养成良好的习惯。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五《悯农》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五《悯农》教学设计及
反思
一、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悯农》的内容,能够朗读和背诵课文;
能够通过绘画等方式表达对农民的关心。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农民劳动者的情感,懂得珍惜粮食的重要性。
2.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悯农》的内容,抓住作者情感与思想。
•难点: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感受到作者对农民的关怀和珍惜粮食的态度。
3.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通过展示活动或图片引入课文《悯农》。
2.学习:师生共同朗读课文,并对生词和生句进行解释。
3.分析:教师解读课文内容,让学生理解作者抒发对农民的思念之情。
4.讨论:让学生围绕课文中内容展开讨论,激发学生思考。
第二课时
1.复习:回顾上节课内容,检查学生对《悯农》课文的理解程度。
2.演讲: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展示自己对农民的感悟。
3.创作:通过绘画或书写等方式表达学生对农民的关怀。
4.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并总结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对
《悯农》课文更深层次的理解。
二、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我发现学生对农民的理解还处于表面阶段,对诗歌深层次的思考和体验还有待加强。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来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激发学生对农民的情感共鸣。
同时,我还会结合课文内容设计更多情感体验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体会到作者对农民的关怀,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悯农》教学设计-
1、同学们,你们见过农民伯伯劳动吗?现在就让我们到田间看一看吧!(放录像,农民头顶烈日在给禾苗锄草,同学们,谈一谈你现在的感受吧!
2、是啊,农民伯伯多么辛苦哇!唐朝有位大诗人李绅站在田间看到此情此景时,同你们一样,心里很有感触,便写下了一首诗《悯农》。
(板书课题)这首诗广为传诵,你们想读一读吗?
二、学习古诗。
1、对照拼音自读古诗。
要求学生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检查读的效果,易读错的字:谁、皆。
3、自己读古诗。
想一想你读明白了什么,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4、指名读古诗
谁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学生质疑,答疑,师适明引导)
5、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古诗。
三、朗读古诗
1、古诗是有节奏和韵律的,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播放配乐朗诵)
2、自己试着读一读(跟读、诵读等)。
3、指名学生配乐朗读,学生评议。
4、再次呈现农民耕作画面。
看哪,农民伯伯多么辛苦哇,汗水一滴滴落进泥土里,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吧!(配乐读文)
4、们闭上眼睛,吟诵出心中的感受吧!(配乐读文)
四、拓展延伸
1、同学们,你们读得真好。
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农民劳动的辛苦。
那么当你面对农民辛苦劳动的成果粮食时,你想对大家,对自己说些什么呢?(粮食来之不易,同学们爱惜粮食)
2、诗人李绅还写了另外一首《悯农》(春种一粒粟),让我们来读读吧!
3通过学习古诗,我们知道了农民劳动的辛苦。
你还能背出一些这样的诗吗?谈谈自己的感受。
五、外作业
课后我们再去查一查,找一找写人们辛苦劳动的诗,下节课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议一议好吗?
六、附板书设计(可用投影仪投影)
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