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古诗及诗意(1)
小学一年级上册古诗词《画》诗意及鉴赏

此诗为诗人赞画之作。关于这首诗的作者,有多种说法。一说是唐代王维 所作,但在王维的作品,或在《全唐诗》都没有此诗;一说是原为南宋僧 人川禅师为注释佛教经典《金刚经》所作的偈颂诗的一部分;一说为宋代 佚名诗人所作,如上海市一年级小学语文等教材中编入此诗时,作者一栏 里即是“宋·佚名”。
05
作者简介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说的是花儿尽管在那个最美的季节里尽情地开放,但燃烧般的开到最美的极致后还是要飘然而去,而只有在画中,花儿美而不谢同样,画中 的鸟,永远是那么可爱动人。诗中的画似乎代表着一种梦想,一种可见而不可得的梦想。而且同第二句中的“水无声”一样,“人来鸟不惊”也是表示着鸟仿佛应该“惊”的,所以 这说明画家笔下之鸟的逼真了。这里诗人以“近听水无声”来表现水的潺潺可听,以“人来鸟不惊”来表现鸟的可惊的活力,手法是很高明的.
作者简介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jié),号摩诘居士。 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 之称。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 年(7 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 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
感谢观看
“远看山有色”远山含笑,有色便是好山,何为有色?清秀俊朗红湿绿垂是色,寒色苍苍亦是佳色,奇傀峭拔也是异色,只因其距离而产生美感,让人觉其有无限的风光。 此乃是“静境”,静境之美出乎首句,在于有静心者能品之。这就好比是阳春白雪,一开始就将下里巴人给赶出了艺术空间。取消了浮躁者的欣赏美的资格。在这里,任何的浮 躁都不行,有的只是心静如水.但不是死水而是活水.你看画中有水呢?一汪春水有着挡不住的盛情倾泻而出,一种流动之美跳跃于诗人的眼中。
一年级必背古诗及诗意

小学一年级必背古诗(20首)1、风李峤(唐)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诗意:风吹落了很多的秋叶催开了早春二月的鲜花吹过江,卷起千层高的大浪吹入竹林,吹歪了万竿的竹子2、咏柳贺知章(唐)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意:像碧玉一样打扮成的高高柳树,千条万缕的柳枝都垂下了绿色的丝条。
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恰似剪刀。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
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
比拟和比喻新奇贴切是此诗的成功之处。
3、凉州词王之涣(唐)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诗意:这首诗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
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象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峙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孤城:指玉门关。
仞:古代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羌:古代的一个民族。
4、登鹳雀楼王之涣(唐)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意: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1.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
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2.白日:太阳。
3.依:依傍。
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4.穷:尽。
5.千里目:眼界宽阔。
6.更:再。
5、春晓孟浩然(唐)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诗意:春天的夜晚一直甜甜地睡到天亮,醒来时只听见窗外一片鸟鸣啁啾。
回想起昨夜好像下过雨又刮过风,庭院石阶上一定铺满缤纷的落花。
春天夜短,睡着后不知不觉中天已亮了,到处是鸟雀的啼鸣声。
诗人在美梦乍醒、欲起未起之时,回想起昨夜的风雨声声,于是想见风雨过去必有很多落花,6、凉州词王翰(唐)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一年级古诗讲解-悯农(其一)

诗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 地描绘出丰收景象。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 。第三句和前两句连起来,似乎展现的是处处硕果累累的 一派生气。
诗人用这三句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 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这就使下文的反转 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农夫犹饿死”,这句 不仅使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 。勤劳的农民用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但他们自 己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这首诗迫使人们不得 不去思索农民这样悲惨的根源,从而揭露了社会的 不公平。
《悯农(其一)》比《悯农 (其二)》更加深刻,对农 民的辛劳及悲惨命运做出了 真实的描写。
是的,我的感想 是:……
一、词义解析。将正确解释的序号填在
里。
1.悯:
A.怜悯,同情 B.赞美
2.粟:
A.大米
B.泛指谷类
Hale Waihona Puke 3.犹:A.仍然B.尤其
二、诗词解释。先理解字词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1.农民种(zhòng zhǒng)地 2.帽子(zǐ zi)
种(zhòng zhǒng)子发芽 女子(zǐ zi)
三、领会诗意。根据提示说说对诗词的理解
悯 农
( 其唐 一 )李
绅
˙
春 种 一 粒 粟① , 秋 收 万 颗 子 ② 。 四 海 无 闲 田 , 农 夫 犹 饿 死③ 。
注释排难
① 粟:泛指谷类。 ② 子:指粮食颗粒。 ③ 犹:仍然。
白话诗意
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 多粮食。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 农民,仍然要饿死。
《村居》原文及翻译赏析(通用5篇)

《村居》原文及翻译赏析(通用5篇)《村居》原文及翻译赏析(通用5篇)今天为大家带来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村居》的原文课文、古诗诗意、作者等相关内容,希望能给大家的教学和学习带来帮助!《村居》原文及翻译赏析篇1原文:清平乐·村居朝代:宋朝作者: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译文及注释:译文一所低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一条清澈照人的小溪。
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
一对满头白发的老夫妻,带着微醉的神态,亲热地用吴地的方言在一起聊天逗乐。
大儿子在溪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家门口编织鸡笼。
最喜欢的是调皮的小儿子,趴在溪边剥莲蓬。
注释清平乐村居:清平乐,词牌名。
村居,这首词的题目,意为乡村生活。
茅檐:茅屋 ,茅屋的屋檐。
吴音:作者当时住在江西东部的上饶,这一带古时是吴国的领土,所以称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吴地的方言。
相媚好:这里指互相逗趣、取乐。
翁媪:老翁、老太。
锄豆:在豆地里锄草。
织:编织,文中指编织鸡笼。
亡赖: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
卧:趴。
卧剥:趴着剥(莲蓬)。
溪东:小溪的东面。
莲蓬:莲花开过后的花托,倒圆锥形,里面有莲子。
赏析:在这首词中作者通过对农村景象的描绘,反映出他的主观感情,并非只在纯客观地作素描。
作者这首词是从农村的一个非劳动环境中看到一些非劳动成员的生活剪影,反映出春日农村有生机、有情趣的一面。
上片第一、二两句是作者望中所见,镜头稍远。
“茅檐低小”,邓《笺》引杜甫《绝句漫兴》:“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此正写南宋当时农村生活条件并不很好。
如果不走近这低小的茅檐下,是看不到这户人家的活动,也听不到人们讲话的声音的。
第二句点明茅屋距小溪不远,而溪上草已返青,实暗用谢灵运《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语意,说明春到农村,生机无限,又是农忙季节了。
作者略含醉意,迤逦行来,及至走近村舍茅檐,却听到一阵用吴音对话的声音,使自己感到亲切悦耳(即所谓“相媚好”),这才发现这一家的成年人都已下田劳动,只有一对老夫妇留在家里,娓娓地叙家常。
小学一年级必背的古诗词译文及注释

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译文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注释泉眼:泉水的出口。
惜:吝惜。
照水:映在水里。
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尖尖角: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的荷叶尖端。
上头:上面,顶端。
为了押韵,“头”不读轻声。
小池赏析此诗是一首描写初夏池塘美丽景色的、清新的小诗。
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
宛如一幅花草虫鸟彩墨画。
画面之中,池、泉、流、荷和蜻蜓,落笔都小,却玲珑剔透,生机盎然。
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注释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床:今传五种说法。
一指井台。
已经有学者撰文考证过。
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程实将考证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刊物上,还和好友创作了《诗意图》。
二指井栏。
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
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评析这是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
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
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
无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古风二首/ 悯农二首唐·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
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注释悯:怜悯。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下册必背古诗13首详细讲解及欣赏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必背古诗13首一年级上册(6首) (1)1、咏鹅 (1)2、江南 (2)3、画 (3)4、古朗月行(节选) (3)5、风 (4)6、悯农(其二) (4)一年级下册(7首) (5)1、春晓 (5)2、赠汪伦 (6)3、静夜思 (7)4、寻隐者不遇 (8)5、小池 (8)6、池上 (9)7、画鸡 (10)一年级上册(6首)1、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注释】1.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
《咏鹅》是骆宾王七岁时写的诗。
2.项:颈的后部。
3.掌:诗中指鹅的脚掌。
【简析】这首诗从一个七岁儿童的眼光看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得极为生动活泼。
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
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
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
“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十分确切。
鹅的高歌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
三、四句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
“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
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被称为“初唐四杰”。
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时,骆宾王代他写《讨武檄》。
檄文罗列了武后的罪状,写得极感人。
当武后读到“一抔土之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两句时,极为震动,责问宰相为何不早重用此人。
徐敬业兵败后,骆宾王下落不明,有被杀、自杀、逃匿不知所终等传说。
2、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注释】汉乐府:原是汉初采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
汉惠帝时,有乐府令一官,可能当时已设有乐府。
一年级上册语文学古诗-(1)《山村》人教部编版(共17张PPT)

一年级上册语文学古诗-(1)《山村 》人教 部编版( 共17张 PPT) 一年级上册语文学古诗-(1)《山村 》人教 部编版( 共17张 PPT)
新知讲解
八九十枝花
明诗意
句意:独自静静观赏,才发现 身边的树枝上挂着......八朵、 九朵,十朵花,真是赏心悦目!
一年级上册语文学古诗-(1)《山村 》人教 部编版( 共17张 PPT) 一年级上册语文学古诗-(1)《山村 》人教 部编版( 共17张 PPT)
邵shào雍yōng
yí
qù
èr
sān
lǐ
一
去
二
三
里,
yān
cūn
sì
wǔ
jiā
烟
村
四
五
家。
tíng
tái
liù
qī
zuò
亭
台
六
七
座,
bā
jiǔ
shí
zhī huā
新知讲解
邵雍: 北宋哲学家、易学家,有内圣
外王之誉。汉族,字尧夫,谥号 康节,自号安乐先生、伊川翁, 后人称百源先生。
知作者
新知讲解
学古诗
一年级(1)山村
导入新知
这首诗作为小儿启 蒙诗来教育儿童。应是 作者本人偶尔郊游,路 遇景物,有感而发,颇 有趣味,也很悠然。
新知讲解
山村 (宋)邵雍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读诗句
新知讲解
shào 邵
记拼音
yōng 雍 tíng 亭
《一去二三里》
山村
解诗题
诗题意思:是作者小时候 离开小山村,走到离家二三 里地的地方所看诗意
一年级上册语文学古诗《咏鹅》 (部编版)

新知讲解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悟诗情
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对鹅的什么心情?
喜欢,爱好
诗中描绘了白鹅悠闲自得的模样, 白、绿、红三种颜色的对比,清新艳 丽;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 游水嬉戏的姿态。
新知讲解
《咏鹅》相传是骆宾 王在七岁时写的一首诗, 这是一首咏物诗。
这首千古流传的诗 歌,以清新欢快的语言, 抓住事物(鹅)的突出特 征来进行描写。
是指中国唐代初期四位文学 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
知作者
新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解
咏鹅
解诗题
诗题意思:是小作者看到 一群白鹅之后,写的赞美鹅 的一首小诗。
新知讲解
解词语
曲:弯曲。 项:颈的后部。这里指鹅脖子。 掌:诗中指鹅的脚掌。 浮:漂浮。
拨:划动,拨开。
新知讲解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明诗意
句意:鹅,鹅,鹅,在 水中嬉戏的白鹅,弯曲 着脖子对天唱着歌。
新知讲解
明诗意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句意:那一身雪白的羽毛 漂浮在绿水上,红掌划动 着清澈的水波。
新知讲解
悟诗情
哪些词语,具体形象的写出鹅的可爱?
曲项,白毛,红掌表示形 态和色彩的词语,和歌,浮, 拨等动词。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一年级上册语文学古诗《咏鹅》 (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语文学古诗《咏鹅》 (部编版)
学古诗
一年级(2)咏鹅
导入新知
原诗诵读
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新知讲解
luò 骆
记拼音
qū 曲 bō 拨
新知讲解
骆宾王,唐朝著名诗人。“初唐 四杰”之一。 “初唐四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一到六年级古诗词集锦
【一年级上册】
画唐?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画》诗意:在远处可以看清山有青翠的颜色,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
春天过去了但花儿还是常开不败,人走近枝头上的鸟儿却纹丝不动。
(校对人:张豆豆)
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诗意:那透过窗户映照在床前的月光,起初以为是一层层的白霜。
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
(校对人:张豆豆)
【一年级下册】
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晓》诗意: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
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
(校对人:张豆豆)
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村居》诗意: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烟雾般地凝聚着。
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陶醉了。
村里的孩子们放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校对人:张豆豆)
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所见》诗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校对人:王芳)
小池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池》诗意:泉眼似乎很珍惜泉水,所以水流的很细很慢,树荫照在水中,猛烈的阳光变的柔和。
小荷才露出一个小小的尖尖的花苞,就已经有蜻蜓站在了上面。
(校对人:王芳)
【一年级古诗词补充】 6首
咏鹅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咏鹅》诗意:鹅呀鹅,弯着脖子向天欢叫。
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的水波。
(校对人:梁蕾)
风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风》诗意: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
它吹过江卷起千尺巨浪,吹入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校对人:梁蕾)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诗意: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落去,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放眼看得更远,就要再往高处攀登。
(校对人:梁蕾)
悯农其一唐朝·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悯农一》诗意:农民中午的时候在田地里除草,一滴滴的汗掉在了土地里。
又有谁能知道这饭菜的来历,每一粒都是那么的辛苦。
(校对人:孙文杰)
悯农其二唐朝·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悯农二》诗意:春天,农民把一粒粒谷子种下,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粮食。
虽然全国各地的土地都被农民耕种,但农民还是因为粮食全被佞官夺去而饿死。
(校对人:孙文杰)
江南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江南》诗意:江南水乡真是采莲的好地方,小船穿行在茂盛鲜丽的莲叶间。
鱼儿也是那么的快活,在莲叶间自由自在地嬉戏,一会儿东,一会儿西,一会儿南,一会儿北。
(校对人:孙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