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学——祛风湿药理气药

合集下载

中药药理学

中药药理学

中药药理学中药药理学: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和作用机制的科学。

扶正:即补益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祛邪:即袪除病邪,使邪去正安。

损其偏盛:即采用“损其有余”的方法治疗阴或阳一方偏盛的病症。

补其偏衰,即采用“补其不足”的方法治疗组成阳的一方虚弱不足的现象。

四性:又称四气,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五降:指辛、酸、甘、苦、咸五种不同药味。

归经:根据中医脏腑经络学说,指出药物作用部分的选择性。

双面调节作用:同一中药,即可使机体机能亢进状态,向正常状态转化,又可使低下的机能状态向正常状态转化。

药代动力学:是应用动力学原理,研究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或生物转化、排泄等过程的动态变化,并根据速度论运用数学方程定量地描绘这些过程的科学。

中药药代动力学:是运用化学药药动学原理和方法,研究中药活性成分,有效部位,中药单方,复方制剂应用后,其有效成分在体内吸收,分布、转化、排泄等过程及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动态变化的规律,并用数学函数加以定量描述的一门边缘学科。

化学测定法:给药后不同时间抽血测定化学成分的血药浓度,得到一组血药浓度一时间数据,然后用室分析或非室分析方法通过生理药动学模型,计算药动学参数,从而阐明中药有效成分在体内的动态变化规律。

药理效应法:是以药物的效应强度,包括量效关系,时效关系为基础的研究药代动力学的方法。

生物测定法:主要是微生物法,广泛用于抗菌药物的效价测定,其原理是含有试验菌株的琼脂平板中抗菌药扩散产生的抑菌圈直径大小与抗菌药浓度的对数呈线性关系,利用该原理选择适宜的敏感菌株测定体液中抗菌中药的浓度,按药代动力学原理确定房室模型,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

不良反应:不符合用药目的或产生对病人不利的反应。

副作用:指中药在治疗量产生与治疗目的无关,而与治疗作用同时发生的药物固有的作用,给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

毒性反应:是指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产生的机体损害性反应。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中药功效总结完整版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中药功效总结完整版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中药功效总结完整版引言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来源、性质、功效、临床应用等方面的学科。

中药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在世界医药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对中药的功效进行总结,以供学习和参考。

一、解表药(一)发散风寒药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桂枝:发汗解肌,调和营卫。

(二)发散风热药银花:清热解毒,散风热。

连翘:清热解毒,散结消肿。

二、清热药(一)清热泻火药石膏:清热泻火,生津止渴。

知母:清热生津,滋阴降火。

(二)清热凉血药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三)清热解毒药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三、泻下药(一)攻下药大黄:泻下攻积,清热解毒。

芒硝:泻下软坚,清热消肿。

(二)润下药火麻仁:润肠通便,滋阴润燥。

郁李仁: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四、祛风湿药(一)祛风湿散寒药独活:祛风湿,散寒止痛。

细辛:祛风湿,散寒解表。

(二)祛风湿清热药秦艽:祛风湿,清热利尿。

防己:祛风湿,利水消肿。

五、利水渗湿药(一)利水消肿药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泽泻:利水渗湿,清热泻火。

(二)利湿退黄药茵陈:清热利湿,退黄疸。

金钱草:清热利湿,排石通淋。

六、温里药(一)温中散寒药干姜:温中散寒,回阳救逆。

附子:回阳救逆,温肾助阳。

(二)温经散寒药肉桂:温经散寒,助阳化气。

吴茱萸:温经散寒,止痛止呕。

七、理气药(一)行气药陈皮:行气健脾,燥湿化痰。

木香: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二)降气药沉香:降气止痛,温中止呕。

枳实:破气散结,消胀止痛。

八、活血化瘀药(一)活血止痛药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延胡索:活血止痛,行气解郁。

(二)活血调经药红花:活血调经,祛瘀止痛。

益母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

九、止血药(一)凉血止血药地榆:凉血止血,清热解毒。

侧柏叶:凉血止血,清肺止咳。

(二)化瘀止血药三七: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茜草:化瘀止血,清热解毒。

十、补气药(一)补气健脾药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

2023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祛风湿药、理气药》试题及答案

2023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祛风湿药、理气药》试题及答案

2023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祛风湿药、理气药》
试题及答案
1、患者,男,18岁,口舌生疮,心烦失眠,面赤口渴,舌红,脉数。

宜选( C )(单选)
A.地骨皮
B.赤芍
C.大黄
D.连翅
2、治疗风湿痹痛、筋脉拘急的要药是( C )(单选)
A.独活
B.豨莶草
C.木瓜
D. 川乌
3、有祛风湿、强筋骨、止血功效的中药是( A )(单选)
A.鹿衔草
B.狗脊
C.海风藤
D.丝瓜络
4、甘味药的主要药理作用是( A )(单选)
A.提高机体免疫力
B.抗菌
C.解热
D.发汗
5、为增强活血祛瘀药的功效,常与活血药配伍的药物是( B )(单选)
A.温里药
B.理气药
C.解表药
D.泻下药
6、理气药的功效是( D )(单选)
A.理气健脾
B.行气止痛
C.疏肝解郁
D.以上都是
7、既祛风湿又补肝肾者( C )(单选)
A.威灵仙
B.秦艽
C.桑寄生
D.白花蛇
8、具有理气,调中,燥湿,化痰功效的药物是:( A )(单选)
A.陈皮
B.青皮
C.枳实
D.木香
9、可治疗痢疾的理气药是( D )(单选)
A.陈皮
B.枳实
C.枳壳
D.木香
10理气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D )(单选)
A.对胃肠运动的调节作用
B.对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松弛平滑肌
C.对子宫平滑肌的作用:兴奋(枳实、枳壳)、抑制(木香)
D.以上都是。

中药药理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二)

中药药理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二)

中药药理学考试题库及答案1.中药药理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药理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规律的科学。

2.中药药动学:研究中药及其化学成分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及特点。

3.不良反应:是指在正常用量用法下,机体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

4.双向调节:指某些药物可使两种极端的病理现象向正常的方向转化。

5.中药五味:是指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因而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6.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

7.解表药:凡能疏肌解表、促使发汗, 用以发散表邪、解除表症的药物8.温热药:具有温性或热性,能够祛除寒邪的药物。

9.中药配伍: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地将两味以上药物配合、同用总论1,中药四气的现代研究进展?答:现代对中药四气的研究,通常将中药分为寒凉及温热两大类进行。

针对中医临床寒热病证的表现与机体各系统功能活动变化的关系,发现它们对中枢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能量代谢等方面的影响具有一定规律性。

2,中药五味与其化学成分的规律性?答:不同的化学成分是中药辛、甘、酸、苦、成五味的物质基础。

中药五味与其化学成分的分布,表现出一定平行性,也显示出一定规律性性。

中药通过五味-五类基本物质作用于疾病部位,产生药理作用,从而调节人体阴阳,扶正祛邪,消除疾病。

即五味-功效-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四者之间存在一定规律性。

3,七情配伍是什么,它的概念是什么?答:把单味药的应用及药物之间的配伍关系概括为七种情况,称为"七情",它高度概括了中药临床应用的七种基本规律,是中医遣药用方的基础。

其中包括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七种配伍关系。

4,中药药效学的基本特点?什么是双向性?双向性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4.1基本特点:(1)多样性(2)选择性(3)复杂性(4)非线性(5)双向性4.2双向性:有的中药作用可随机体状态改变而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药理作用,即为中药药效作用的双向性。

中药药理学: 祛风湿药习题与答案

中药药理学: 祛风湿药习题与答案

一、单选题1、下列主要表现为免疫抑制作用的药物是()。

A.活血化瘀药B.止血药C.祛风湿药D.清热药正确答案:C2、具有抗生殖作用的中药是()。

A.雷公藤B.防己C.E臭梧桐D.青风藤正确答案:A3、对机体多个器官和系统均呈现毒副作用的药是()。

A.青风藤B.独活C.秦艽D.雷公藤正确答案:D4、具有抑制免疫功能的中药是()。

A.雷公藤B.厚朴D.秦艽正确答案:A5、有关秦艽抗炎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A.用戊巴比妥钠麻醉的大鼠无抗炎作用B.降低肾上腺Vc含量C.对切除垂体的大鼠有抗炎作用D.对切除肾上腺的大鼠无抗炎作用正确答案:C6、秦艽抗炎作用的主要成分是()。

A.多糖类B.挥发油C.秦艽碱甲D.秦艽碱乙正确答案:C7、雷公藤抗肿瘤作用的主要成分是()。

A.雷公藤辛碱B.雷公藤春碱C.雷公藤晋碱D.雷公藤甲素正确答案:D8、导致痹症的主要病因是()。

B.疼痛C. 血栓形成D.免疫紊乱正确答案:D9、以下哪种药物属于祛风湿散寒药?()A. 秦艽B.川乌C.五加皮D.雷公藤正确答案:B10、用于祛风湿药抗炎作用研究的动物模型不包括()。

A.系统性红斑狼疮动物模型B.角叉菜胶足肿胀模型C.佐剂性关节炎动物模型D.醋酸致动物扭体模型正确答案:D二、多选题1、痹证包括现代医学中哪些疾病?()A.痛风B.类风湿关节炎C.骨关节炎D.干燥综合征正确答案:A、B、C、D2、雷公藤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

A.皮肤黏膜反应B.消化道反应C.肝毒性D.生殖毒性正确答案:A、B、C、D3、祛风湿药祛风除湿的药理学基础包括()。

A.免疫调节B.抗炎C.镇静D.解热正确答案:A、B4、雷公藤抗炎作用的特点有()。

A.仅对炎症早期有抑制作用B.可以抑制炎症介质的合成与释放C.雷公藤甲素是抗炎的物质基础之一D.仅对炎症后期有抑制作用正确答案:B、C三、判断题1、观察是否具有免疫抑制作用是祛风湿药的研究思路之一。

()正确答案:√2、祛风湿药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均表现为免疫抑制作用。

中药药理学基础第五章 各类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及其药效物质基础

中药药理学基础第五章 各类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及其药效物质基础

学习内容
一、概述 二、祛风湿药的药理作用 三、祛风湿药的药效物质基础 四、祛风湿药代表方药的药理作用
一、概述
1.概念 2.分类
二、祛风湿药的药理作用
1.抗炎 2.镇痛 3.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三、祛风湿药的药效物质基础
四、祛风湿药代表方药的药理作用
独活 【药理作用】 1.抗氧化作用 2.镇痛、抗炎作用 3.镇静、催眠作用 4.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5.兴奋呼吸作用 6.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5-1 解表药 §5-2 清热药 §5-3 泻下药 §5-4 祛风湿药 §5-5 利水渗湿药 §5-6 温里药 §5-7 理气药 §5-8 活血化瘀药 §5-9 化痰止咳平喘药 §5-10 补虚药 §5-11 其他中药
学习目标
1.掌握解表药的药理作用; 2.熟悉解表药的药效物质基础; 3.熟悉解表药代表方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四、利水渗湿药代表方药的药理作用
五苓散 【药理作用】 1.利尿 2.对肾功能的影响 3.降血压 4.调节代谢作用 5.止泻作用 6.其他作用
本节笔记
思考与练习
1.思考:茯苓和猪苓都有抗辐射的作用,它们的 抗辐射机制是什么?两者的机制是否相同?
2.练习:比较祛风湿药与利水渗湿药药理作用的 异同。
思考与练习
1.思考:祛风湿药抗感染作用的表现有哪些?作 用机制是什么?
2.练习:请列举祛风湿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学习目标
1.掌握利水渗湿药的药理作用; 2.熟悉利水渗湿药的药效物质基础; 3.熟悉利水渗湿药代表方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学习内容
一、概述 二、利水渗湿药的药理作用 三、利水渗湿药的药效物质基础 四、利水渗湿药代表方药的药理作用
学习目标
1.掌握补虚药的药理作用; 2.熟悉补虚药的药效物质基础; 3.熟悉补虚药代表方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2020主管中药师考试《相关知识-中药药理学》课后练习:祛风湿药

2020主管中药师考试《相关知识-中药药理学》课后练习:祛风湿药

2020主管中药师考试《相关知识-中药药理学》课后练习祛风湿药一、A11、以下哪项是秦艽抗炎的作用机理A、抑制白细胞的游走和吞噬能力B、促进炎性渗出的吸收C、调节免疫D、兴奋下丘脑、垂体,增强肾上腺皮质的功能E、收缩血管2、以下药物具有抗生育作用,且属于祛风湿药的是A、雷公藤B、防己C、防风D、秦艽E、黄芩3、雷公藤的不良反应是A、中毒后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B、可引起中毒性神经炎和多发性神经炎C、大剂量出现水肿D、育龄女性可以出现月经紊乱或闭经,男性病人精子浓度和活性指数达不育水平E、停药后可引起继发性便秘4、有关秦艽抗炎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使ACTH分泌增多B、对切除垂体的大鼠仍有抗炎作用C、对切除肾上腺的大鼠无抗炎作用D、主要有效成分为秦艽碱甲E、以上均不是5、对机体多个器官和系统均呈现毒副作用的药是A、粉防己B、清风藤C、秦艽D、五加皮E、雷公藤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秦艽碱甲抗炎作用是通过兴奋下丘脑、垂体,使ACTH分泌增多,从而增加肾上腺皮质的功能而起抗炎作用的。

2、【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雷公藤制剂及其多种成分具有抗生育作用。

3、【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雷公藤对生殖系统的毒性:可使男性病人表现为少精、弱精或无精,进而造成不育,育龄女性可以出现月经紊乱或闭经。

4、【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秦艽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可明显抑制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跖肿胀及巴豆油引起的小鼠耳肿胀,在抗炎的同时能降低大鼠肾上腺内维生素C 的含量。

而对于切除垂体或戊巴比妥钠麻醉的大鼠则无抗炎作用。

说明秦艽碱甲是通过兴奋下丘脑、垂体,使ACTH分泌增多,从而增加肾上腺皮质的功能而起抗炎作用的。

5、【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使用雷公藤的不良反应:其毒性较大,对机体多个器官和系统均呈现毒副作用。

中药药性分类

中药药性分类

中药药性分类 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中药按药性分为: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祛风湿药。

1.解表药辛温解表药麻黄桂枝紫苏生姜荆芥防风羌活白芷香薷蒿本苍耳子辛夷辛凉解表药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葛根柴胡蔓荆子升麻豆豉2.清热药清热泻火药石膏知母天花粉栀子夏枯草芦根淡竹叶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龙胆草苦参清热凉雪药生地玄参丹皮赤芍水牛角紫草清热解毒药金银花连翘蒲公英大青叶板蓝根牛黄鱼腥草射干白头翁败酱草青黛穿心莲蚤休半边莲土茯苓山豆根红藤马齿苋白花蛇舌草紫花地丁垂盆草马勃清虚药青蒿地骨皮白薇胡黄连银柴胡3.泻下药攻下药大黄芒硝芦荟番泻叶润下药火麻仁郁李仁峻下逐水药甘遂巴豆大戟牵牛子4.祛风湿药独活威灵仙防己秦艽木瓜桑寄生五家皮白花蛇稀签草络石藤徐长卿桑枝5.芳香化湿药苍术厚朴霍香砂仁白豆蔻佩兰6.利水渗湿药茯苓泽泻苡仁车前子滑石木通金钱草茵陈猪苓通草萆薢石韦地肤子7.温里药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细辛花椒丁香高良姜小茴香8.理气药橘皮枳实木香香附沉香川楝子薤白青皮佛手乌药荔核青木香9.消食药山楂神曲麦芽莱菔子鸡内金谷芽10.驱虫药使君子苦楝皮槟榔贯众雷丸12.止血药大蓟小蓟地榆白茅根白及三七茜草蒲黄艾叶槐花侧柏叶仙鹤草13.活血祛瘀药川芎延胡索郁金莪术丹参虎杖益母草桃仁红花牛膝水蛭乳香没药三棱鸡血藤五灵脂穿山甲姜黄14.化痰止咳平喘药化痰药半夏天南星白芥子桔梗旋覆花瓜蒌贝母竹茹白前前胡竹沥昆布天竹黄海蛤壳15.止咳平喘药杏仁白部苏子桑白皮葶苈子紫苑款冬枇杷叶马兜铃白果1.解表药辛温解表药麻黄桂枝紫苏生姜荆芥防风羌活白芷香薷蒿本苍耳子辛夷辛凉解表药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葛根柴胡蔓荆子升麻豆豉2.清热药清热泻火药石膏知母天花粉栀子夏枯草芦根淡竹叶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龙胆草苦参清热凉雪药生地玄参丹皮赤芍水牛角紫草清热解毒药金银花连翘蒲公英大青叶板蓝根牛黄鱼腥草射干白头翁败酱草青黛穿心莲蚤休半边莲土茯苓山豆根红藤马齿苋白花蛇舌草紫花地丁垂盆草马勃清虚药青蒿地骨皮白薇胡黄连银柴胡3.泻下药攻下药大黄芒硝芦荟番泻叶润下药火麻仁郁李仁峻下逐水药甘遂巴豆大戟牵牛子4.祛风湿药独活威灵仙防己秦艽木瓜桑寄生五家皮白花蛇稀签草络石藤徐长卿桑枝5.芳香化湿药苍术厚朴霍香砂仁白豆蔻佩兰6.利水渗湿药茯苓泽泻苡仁车前子滑石木通金钱草茵陈猪苓通草萆薢石韦地肤子7.温里药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细辛花椒丁香高良姜小茴香8.理气药橘皮枳实木香香附沉香川楝子薤白青皮佛手乌药荔核青木香9.消食药山楂神曲麦芽莱菔子鸡内金谷芽10.驱虫药使君子苦楝皮槟榔贯众雷丸12.止血药大蓟小蓟地榆白茅根白及三七茜草蒲黄艾叶槐花侧柏叶仙鹤草13.活血祛瘀药川芎延胡索郁金莪术丹参虎杖益母草桃仁红花牛膝水蛭乳香没药三棱鸡血藤五灵脂穿山甲姜黄14.化痰止咳平喘药化痰药半夏天南星白芥子桔梗旋覆花瓜蒌贝母竹茹白前前胡竹沥昆布天竹黄海蛤壳15.止咳平喘药杏仁白部苏子桑白皮葶苈子紫苑款冬枇杷叶马兜铃白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祛风湿强筋骨药味甘、性温,兼有补肝肾,强筋骨等 作用,代表药物有五加皮、桑寄生、狗脊等。
2020/7/17
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
祛风湿方药的药理作用
(1)抗炎作用 (2)镇痛作用 (3)免疫抑制作用 (4)其它作用:降压作用、肌松和
解痉作用
2020/7/17
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
祛风湿方药的药理作用
2020/7/17
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
祛风湿方药的药理作用
3.免疫抑制 对细胞免疫,体液免疫、自然 杀伤(NK)细胞、巨噬细胞,多种淋巴因子以及 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均有抑制作用。
综上所述,祛风湿药的抗炎、镇痛、免疫抑制 等作用,是其祛风散寒除湿治疗痹病的药理学基 础。
2020/7/17
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
性味、归经及功效:味辛、苦,性微寒。归胃、 肝、胆经。具有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功效。
2020/7/17
பைடு நூலகம்
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
祛风湿药——秦艽
主要化学成分:生物碱 生物碱秦艽碱甲(龙胆碱,gentianine)、秦艽 碱乙(龙胆次碱,gentiopicroside)、秦艽碱 丙(gentiopieroside),还含有挥发油等。
五、祛风湿方药
2020/7/17
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
祛风湿方药的概念
凡能祛除风湿、解除痹痛的药物称为祛风湿药。
祛风湿药主要用治痹证。痹证是指风寒湿热等 外邪入侵,闭塞肢体经络关节,导致气血不通,经 络痹阻,引起肌肉、关节、筋骨发生疼痛,酸楚、 麻木、灼热、屈伸不利,甚至关节肿大变形为主要 临床体征,其临床特征类似于现代医学的风湿性疾 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RA)、强直性 脊柱炎,骨性关节炎以及坐骨神经痛等。
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
祛风湿药——雷公藤
主要化学成分:生物碱如雷公藤碱、雷公藤次碱、 雷公藤晋碱、雷公藤春碱等;二萜类如雷公藤甲 素(雷公藤内酯醇)、雷公藤乙素、雷公藤丙素、 雷藤酮、山海棠素等;三萜类如雷公藤内酯甲、 乙、雷公藤红素等;倍半萜类如雷藤素等;苷类 如雷公藤总苷等。
2020/7/17
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
(1)抗炎作用 (2)镇痛作用 (3)免疫抑制作用 (4)其它作用:降压作用、肌松和
解痉作用
2020/7/17
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
祛风湿方药的药理作用
1.抗炎作用 祛风湿药具有不同程度的 抗炎作用,有的能抑制或减轻炎症局部的 基本病理变化,有的能稳定溶酶体膜,减 少炎症介质缓激肽、组胺、5-HT等的分解, 释放,或抑制炎症局部组织中PGE2的合成 与释放。
2020/7/17
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
祛风湿方药的药理作用
2.镇痛作用 疼痛是由于风寒湿热之邪壅塞 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养,绌急而痛。祛 风湿药中川乌、秦艽、独活、防己均有镇痛作用, 可显著提高实验动物的痛阈。乌头碱镇痛作用的 部位在中枢神经系统,但无耐受性,无吗啡样成 瘾作用。乌头碱的镇痛作用可能与中枢去甲肾上 腺素能系统和阿片能系统有关。
祛风湿药——雷公藤
1、祛风除湿,消肿止痛:抑制免疫功能;抗
炎作用;
2、活血通络:改善血液流变性;保护血管
内膜;
3、杀虫解毒:抗菌、杀虫;
4、其他作用:抗生育作用;抗肿瘤作用
2020/7/17
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
祛风湿药——雷公藤
1.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1)对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雷公藤可使幼龄小鼠胸腺萎缩、 外周白细胞数明显降低、对网状内皮功能有抑制作用。 (2)对细胞免疫的影响 雷公藤、明显抑制迟发型超敏反应、 明显抑制Con A、植物血凝素(PHA)、美洲商陆丝裂原(PWM) 诱导的小鼠脾细胞增殖反应。 (3)对体液免疫的影响 雷公藤明显抑制体外溶血反应,也 能明显抑制溶血素抗体的形成。 (4)对细胞因子和黏附分子的调节作用 雷公藤可抑制多种 细胞因子的合成,并可在转录水平影响细胞因子的表达。
2020/7/17
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
祛风湿药——秦艽
1、抗炎作用:其机理可能是通过兴奋下丘
脑、垂体,使ACTH分泌增多,从而增强
肾上腺皮质功能。
2、镇静、镇痛、解热作用
3、抗过敏作用
4、升高血糖、降压、利尿等作用
2020/7/17
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
祛风湿药——秦艽
临床应用:
风湿痹痛、筋脉拘挛、骨节烦痛、日晡 潮热、小儿疳积发热等
2020/7/17
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
祛风湿药——雷公藤
雷公藤为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雷公藤
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 f.的干燥根茎。又
名黄藤根、霹雳木等。 性味、归经及功效:苦、寒,有大毒。归心、
肝经。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 解毒之功效。
2020/7/17
2020/7/17
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
祛风湿药——雷公藤
2.抗炎作用 雷公藤对炎症本身有直接的对抗作用,对炎症 时的血管通透性增加、炎症细胞趋化、前列腺素和其他炎症 介质的产生和释出、血小板聚集及炎症后期的纤维增生等具 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此外,雷公藤通过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 腺轴(HPAA)发挥抗炎作用,即促进肾上腺合成皮质激素, 减轻炎性关节水肿,减少急性胸膜炎渗透量,抑制白细胞游 走和棉球肉芽增生,降低血浆 PGE2 含量,而血浆促肾上腺 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水平升高,肾上腺重量增加,肾 上腺皮质增厚。
常用祛风湿方药
常用药物:秦艽、雷公藤 常用方剂:独活寄生汤
2020/7/17
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
祛风湿药——秦艽
秦 艽 为 龙 胆 科 植 物 秦 艽 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麻花秦艽Gentiana straminea Maxim.、粗 茎秦艽Gentiana crasiscaulis Duthie ex Burk.或 小秦艽Gentiana dahurica Fisch.的干燥根。
2020/7/17
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
祛风湿方药的概念
祛风湿药可分为祛风湿散寒药、祛风湿清热药及祛风 湿强筋骨药。
祛风湿散寒药具有祛风除湿,散寒止痛,舒筋通烙功 效,代表药物有独活、威灵仙、川乌、雷公腾、木瓜等。
祛风湿清热药多性寒,具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清 热消肿等作用,代表药物有秦艽、防己、桑枝、丝瓜络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