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迷宫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设计

合集下载

《第12课智闯迷宫——机器人走迷宫的行走规则》学历案-初中信息技术清华大学版12九年级下册自编模拟

《第12课智闯迷宫——机器人走迷宫的行走规则》学历案-初中信息技术清华大学版12九年级下册自编模拟

《智闯迷宫——机器人走迷宫的行走规则》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程学习主题为“机器人走迷宫的行走规则”。

学生将通过实际操作,了解机器人编程的基本概念,掌握机器人走迷宫的基本原理和行走规则,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学生能够理解机器人走迷宫的基本原理,掌握基本的编程知识,包括循环、条件判断等。

2. 技能与操作:学生能够实际操作机器人,完成简单的迷宫行走任务,熟悉机器人编程软件的界面和基本操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和热情。

三、评价任务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合作态度、操作熟练程度等。

2.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完成的迷宫行走程序,包括程序的正确性、逻辑性、创新性等。

3. 自我评价与互评:学生完成自我评价表,以及小组内成员之间的互评,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和相互学习。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机器人走迷宫的短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机器人是如何完成迷宫行走任务的。

2.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机器人走迷宫的基本原理和行走规则,包括循环、条件判断等编程知识。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学生需要完成以下任务:(1)设置机器人的起始位置和目标位置;(2)编写程序,使机器人能够按照一定的规则行走,成功走出迷宫;(3)调整程序,优化机器人的行走路径。

4. 分享交流:学生分享自己的程序和操作经验,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测学生对机器人走迷宫的行走规则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作业布置:学生需要完成一个简单的迷宫行走任务,并记录下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程序代码,以备下次课堂交流。

六、学后反思1. 学生反思: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需要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包括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需要改进等。

第十一课 机器人程序设计:机器人走迷宫编程

第十一课 机器人程序设计:机器人走迷宫编程

第十一课 机器人走迷宫编程
东风一中E21信技课题组
【学习目标】①掌握机器人马达模块控制;②熟悉运用循环结构、分支结构控制机器人运动。

【学习任务】 制作机器人,实现机器人走迷宫编程。

一、 机器人走迷宫算法
走迷宫问题是一个古老而著名的问题。

有两种方法都可以走到出口,一种是顺时针走法(左手法则),另一种是逆时针走法(右手法则)。

以左手法则为例:
如果左手摸着墙壁,向前走;
如果左手摸不到墙壁,向左转,使左手能够摸到墙壁;
如果前面撞到墙了,说明前面有障碍物,向右转;
重复以上三步,就可以走到出口。

迷宫场地图
① ③ ④ ⑤

出口
机器人走迷宫程序流程图
【思考与练习】
1、为什么机器人老在打转,没有碰到墙?
2、机器人撞到前面的墙,为什么没有转过弯来?
3、机器人为什么在房间门口没有进去?
问题答案
1、机器人左右马达参数设置有问题。

2、机器人转动的时间不够,延时时间需要调整。

3、机器人转弯幅度不够,需要调整马达参数。

附:参考C语言程序。

会走迷宫的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设计

会走迷宫的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设计

会走迷宫的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设计
钱真彦;苏稚英
【期刊名称】《网络科技时代》
【年(卷),期】2004(000)003
【摘要】<正> 走迷宫机器人主要是基于自动导引小车(AGV——auto—guided Vehicle)的原理,实现小车识别路线.判断并自动规避障碍.选择正确的行进路线。

导引方式采用与地面颜色有较大差别的导引线.使用反射式光电传感器感知导引线.障碍判断采用机械式传感器。

驱动电机采用直流电机.电机控制方式为单向PWM开环控制。

控制
【总页数】3页(P46-48)
【作者】钱真彦;苏稚英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242
【相关文献】
1."走迷宫的机器人"设计与制作 [J], 葛涛;徐运德;陈显东;段红委
2.机器人走迷宫问题的算法设计与模拟实现 [J], 郝慎学
3.基于ARM的机器人走迷宫控制系统与算法设计 [J], 杨涛;沈兆奎
4.迷宫机器人走迷宫算法仿真设计 [J], 范县成;孙新柱;房稳;彭诚;
5.迷宫机器人走迷宫算法仿真设计 [J], 范县成;孙新柱;房稳;彭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机器人设计-实训报告-迷宫机器人

机器人设计-实训报告-迷宫机器人

姓名:张学号: 20101302组员: 王班级: 计控1101系部: 计算机应用系摘要我们本次实训采用的能力风暴机器人套件组装的智能小车,利用两层钢板做为车架,以AS-EICON II控制器为核心,加上灰度传感器和电源供电电路以及其他电路组成,,AS-EICON II控制器对灰度传感器采集到得信号予以分析判断,及时控制驱动直流电机以调整小车前进后退以及左右移动,此外,对整个控制软件设计和程序的编制以及程序的调试,使小车能够沿着黑色轨迹自动行驶,实现小车自动寻迹走出迷宫的目的。

关键词:AS-EICON II、灰度传感器、调试、黑色轨迹。

AbstractThe training ability storm robots kit assembly smart car, two layers of steel as a frame, as the core the AS-EICON II controller, plus Grayscale sensor and power supply circuit and other circuits, , AS-EICON II controller gray sensor signal acquisition to be analyzed to determine, in a timely manner to control the drive DC motor to adjust the car forward and back, and move around, in addition, control software design and program preparation, and program debugging, car automatic travel along the black trajectory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the car with automatic tracing out of the labyrinth.Keywords: AS-an EICON II, gray-scale sensors, debugging, black trajectory.目录1. 项目概述 (5)2. 迷宫图 (5)3. 机器人套件组成 (6)3.1电机 (6)3.2控制器 (6)3.3传感器 (6)3.3.1光电传感器 (6)3.3.2碰撞传感器 (7)3.3.3灰度传感器 (7)3.3.4声音传感器 (8)4. 系统设计 (8)4.1小车组成 (8)4.1.1 控制部分组成 (9)4.1.2传感器的选择 (9)4.2小车的效果图 (10)4.3设计框图 (10)5. 走迷宫算法设计 (11)5.1走直线 (11)5.2向左转 (12)5.3向右转 (12)6. 程序模块 (13)7. 总结 (14)1. 项目概述利用能力风暴机器人套件,组装成一个小车,然后利用能力风暴机器人套件里面的AS-EICON II控制器控制该小车能够走出指定的迷宫。

迷宫机器人的硬件结构设计

迷宫机器人的硬件结构设计

摘要:迷宫机器人主要研究的几个部分:行走机构、传感器、驱动方式、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设计是迷宫机器人设计中很关键的一部分,只有具有合理的结构和稳定可靠的控制系统,才能保证迷宫机器人顺利迅速地完成行走迷宫的过程,才能保证为研究复杂的迷宫算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迷宫机器人,硬件结构,控制系统设计1.引言迷宫机器人的体系结构分为两种:水平式体系结构,垂直式体系结构。

水平式结构最早由nillsion提出来的,它采用从上而下的方法构造系统,根据信息的流向及行为功能,将机器人的控制过程分解成不同的子任务,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去执行,这些功能模块组成了一条闭环链,信息流由环境经由传感器进入机器人处理器,经过规划决策处理后再经由执行机构返回环境,从而实施控制行为,构成一个闭环系统。

垂直式结构是采用从下而上的方法构造系统,将完成机器人某一特定控制的感知、规划、任务执行等过程封装在一起,称为一个行为(如停止、避障、漫游、跟踪探测等等),每一个行为都实现传感器信息与机器人动作间的一种映射,某一时刻,只有一种行为能够控制车体,机器人最终的动作是由各层行为间的相互竞争实现的.2.迷宫机器人行走机构设计行走机构是行走机器人的重要执行部件,它由驱动装置、传动装置、传动机构、位置检测元件、传感器、电缆及管路等组成。

执行机构只要是机器人的足、腿、手、臂、腰及关节等,它是机器人运动和完成某项任务所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驱动装置和传动装置用来有效地驱动执行机构的装置,通常采用液压、电动和气动,有直接驱动和间接驱动二种方式。

要研究迷宫机器人的路径规划,实现机器人在迷宫中的准确行走,都必须建立移动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在轮式移动机器人中,差动转向式机器人控制复杂,但精度比较高,因此迷宫机器人采用双轮单独驱动、前轮为万向轮的结构,通过两个后轮的转速差来实现机器人的前进、后退、转弯等动作,使得机器人能够在迷宫中灵活地行走和避障。

机器人的机械结构主要是指机器人的机械构造、设备选型等,迷宫机器人的机械部分主要有车架、车轮、直流减速电机及其连接等。

《机器人走迷宫》课件

《机器人走迷宫》课件

学生将进一步探索机器人控制应用领域, 如自动驾驶、智能家居等,拓宽知识视野。
总结
通过《机器人走迷宫》实验,学生将培养逻辑思维、掌握编程基础,同时加强团队合作能力。这是一次 充满挑战和乐趣的学习体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参考文献
1. 李明,《机器人技术应用导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年。 2. 张强,《编程基础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2019年。 3. 王鹏,《团队合作与领导力培养》,清华大学出版社,2020年。
3 培养团队合作
学生将分工合作,共同 设计和建造迷宫,以及 编程机器人完成任务。
实验步骤
1
搭建迷宫
使用纸板和障碍物构建一个迷宫,为机器人提供挑战性的环境。
2
编程机器人走迷宫
使用编程语言,将机器人的行动命令与迷宫的结构相匹配,使其能够成功穿越迷宫。
3
测试与调试
运行编程代码,观察机器人在迷宫中的行动,如有需要,进行调试和优化。
实验结果与分析
1 成功走出迷宫的机器人表现
2 分析机器人行走路径
机器人按照编程命令,成功地从起点到终 点穿越迷宫,展现出优秀的动作控制。
通过观察机器人在迷宫中的行走路径,学 生将分析机器人的决策过程和路径规划策 略。
改进与展望
1 优化程序以提高机器人效率
2 探索其他类似的机器人控制应用
学生将尝试优化编程代码,减少机器人行 走路径和时间,提高机器人在迷宫中的效 率。
《机器人走迷宫》PPT课 件
这份PPT课件将带您探索机器人如何走出迷宫的精彩过程,从实验目的到实 验结果与分析,以及改进与展望,让您全面了解机器人控制应用的可能性。
实验目的
1 培养逻辑思维
通过解决迷宫问题,学 生将锻炼逻辑推理和问 题解决能力。

“走迷宫的机器人”设计与制作

“走迷宫的机器人”设计与制作

“走迷宫的机器人”设计与制作走迷宫的机器人是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的典型应用,在国际上迷宫机器人一直是控制领域和计算机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文章结合迷宫机器人走迷宫的实际特点,对机器人走迷宫的一些算法进行了研究和改进,从而实现了机器人在无人为干预下自主走迷宫的目标。

标签:迷宫机器人;单片机;数据通信;智能化1 走迷宫的机器人设计的目的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國内的教育和科研机构也日益关注机器人事业,有关科研工作在深度和规模上逐渐提高。

一些著名高校基本形成了完整的研究体系,对推动高校的科技创新和产学研一体化产生了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将设计一种机器人,能够在迷宫中寻找出最短路径。

2 走迷宫的机器人系统设计本设计以STC89C52单片机系统为控制中心,通过4路红外电路检测黑线,并保证小车能够按照黑线前行,而当单片机检测到需要转向的传感器信号时,单片机通过改变PWM波的占空比来调整小车两侧的电机转速,从而使其两侧轮产生速度差,以实现小车的转向。

同时超声波探测周围障碍物,并通过WIFI模块实时传输给计算机。

小车遍历整个迷宫区域,同时计算机绘制出迷宫概况,并用递归算法计算出最短路径。

3 走迷宫的机器人硬件设计3.1 总体硬件结构图说明:小车以STC89C52单片机控制器,采用红外传感器及其处理模块实现对黑线的循迹;通过单片机产生PWM波对电机进行驱动并通过转速对小车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控制;用WIFI模块将小车周边障碍物情况传送给电脑,电脑经过运算后将最优路径传输回小车。

数据采集系统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模拟实况、算法分析由计算机完成。

3.2 微处理器的选择单片机我们选用STC89C52,该单片机是宏晶公司推出的新一代单片机,指令代码完全兼容传统8051单片机;内部集成512字节RAM,具有EEPROM功能和看门狗功能,可上电擦除;通用I/O口32个,3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且功耗低。

对于该项目,晶振不能采用常用12兆晶振,否则通信时便会产生积累误差,进而产生波特率误差,影响通信的同步性。

走迷宫机器人程序

走迷宫机器人程序

走迷宫机器人程序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机器人完成走迷宫任务的主要步骤技能目标:1、熟练掌握机器人仿真软件的搭建,设计出一个走迷宫机器人。

2、能根据实际要求,初步编写出一个机器人走迷宫程序。

3、在指定的场地上,让机器人运行程序,顺利完成走迷宫测试。

4、掌握走迷宫中的左手和右手法则。

情感目标:旨在培养学生信息综合处理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走迷宫中的左手和右手法则。

教学难点:在仿真平台中,将自己的搭件与程序设计有机结合,完成任务。

教学准备:NST3D仿真平台(机房版)及客户端机器人演示平台一个教学过程1、任务分析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进行虚拟机器人。

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对纳英特3D机器人仿真系统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

完成了机器人行动、避障和灭火三个任务。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学习,共同来完成一个新的更有挑战的任务:机器人走迷宫。

师:同学们有信心吗?生:有师:好,那我们就开始吧!老师先把今天的任务给大家分析一下:机器人走迷宫:让虚拟机器人从启始位置出发向前走,进入迷宫的每个房间,再最短的时间内到达终点。

研究步骤:①分析活动任务②设计走迷宫机器人③设计走迷宫程序④结构与程序调试⑤完成任务与小结2、结构设计首先请同学们进入NST3D仿真平台,点击进入“机器人搭建”设计一个自己的走迷宫机器人,并保存。

纳英特3D机器人仿真系统界面“走迷宫机器人”搭建完成后的3D效果图其实,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1)马达方向不要装反。

(2)设置马达的端口号:左马达端口为0号,右马达端口为1号。

(3)设置“红外避障传感器”的端口为7、8、9号。

(4)设置“红外避障传感器”的“感应区是否显示,要打上勾,同时要调整传感器的感应夹角和半径(不能过大或过小)。

三个“红外避障传感器”之间的角度要做适当的调整。

想一想,你在搭建机器人过程中,还有什么经验总结,可以跟全班同学继续交流。

3、程序设计1)当我们完成了走迷宫机器人的搭建后,下一步将让由教师重点介绍走迷宫中运用到的左手和右手法则2)在纳英特3D机器人仿真系统界面中的操作方法:在主界面上选择“进入仿真”“选择程序栏”中选择“新建”选择“流程图文件”进入编程软件界面3)程序实现:“机器人走迷宫”程序流程图走迷宫机器人仿真界面4、实践探索小组进行合作编程序,调试,可以借鉴一下别的组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迷宫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设计
上海交通大学:钱真彦(F9903406班)苏稚英(F9903501班)
摘要
走迷宫机器人主要是基于自动导引小车(AGV——auto-guided vehicle)的原理,实现小车识别路线,判断并自动规避障碍,选择正确的行进路线。

导引方式采用与地面颜色有较大差别的导引线,使用反射式光电传感器感知导引线,障碍判断采用机械式传感器。

驱动电机采用直流电机,电机控制方式为单向PWM开环控制。

控制核心采用51单片机,控制系统与电路用光耦完全隔离以避免干扰。

控制上采用分时复用技术,仅用一块单片机就实现了信号采集,路线判断,电机控制。

该技术可以应用于无人工厂,仓库,服务机器人等领域。

总体规划
对于走迷宫小车控制系统设计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控制电路设计;二、传感器选择以及安放位置设计;三、程序设计。

从总的方面来考虑,传感器的使用数量应该尽量少以减少单片机的信号处理量,但是又必须能使小车行驶自如。

控制电路要根据选用的电机和传感器来设计,主要考虑稳定性,抗干扰性。

一、电路设计
控制电路主要有电机驱动电路,单片机接口电路,电源电路三个部分。

考虑到电机的起动电流和制动时比较大,会造成电源电压不稳定容易对单片机和传感器的工作产生干扰,所以,电机驱动电路和单片机以及传感器电路用光耦隔离。

传感器的电源直接使用24V蓄电池,单片机的电源则通过7805将24V电源转换到5V。

这里主要对驱动电路进行一下介绍:
小车使用24V直流电机,对于这种小功率直流电机的调速方法一般有两种。

(1)线性型
使用功率三极管作为功率放大器的输出控制直流电机。

线性型驱动的电路结构和原理简单,成本低,加速能力强,但功率损耗大,特别是低速大转距运行时,通过电阻R的电流大,发热厉害,损耗大。

(2)脉宽调制
另外一种是较常用的脉宽调速(PULSE WIDE MODULATION——PWM),这种调速方式有调速特性优良、调整平滑、调速范围广、过载能力大,能承受频繁的负载冲击,还可以实现频繁的无级快速启动、制动和反转的等优点。

因此决定采用PWM方式控制直流电机。

PWM调速分为双向式和单向式两种
①双向式
图一即为较常用的PWM调速电路,在一个脉冲周期内(T=Ta+Tb),T1和T3导通的时间为Ta,T2和T4导通的时间为Tb,这样在Ta这段时间内,电机通过的是正向电流,在Tb这段时间内为反相电流。

当Ta=Tb时电机停转,Ta>Tb时电机正转,Ta
图一
②单向式
单向式的电路更双向式相同。

不同的是,在电机正转时,Tb这段时间内不通过反向电流,电机反转时,Ta内不通过正向电流。

其调速原理基本与双向式相同。

单向式与双向式相比,三极管的开关频率少一半,比较不容易发生上下三极管导通而造成电源短路的情况,故可靠性有所提高,但控制性能比双向式稍差。

外特性、低速性能也不如双向式好。

图二图三
如上左图所示为双向式调速方式下速度与占空比关系曲线,右图为单向式调速方式曲线。

综合以上两种方式的优缺点,并考虑到走迷宫机器人对调速精度不太高,以及省电,器件损耗等各方面因素,决定采用单向式PWM。

考虑到编程时可能会产生使T1、T2、T3、T4都导通的情况,以至电源短路,烧毁器件。

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设计了图四所示的电路。

此电路只用一个三极管控制电路的通断,用四个继电器控制电流的流向,从而控制电机的转向。

这样无论如何,都不会出现因编程原因而造成电源短路的情况。

由于采用单片机控制电机,如果单片机的电源采用与电机同一电源,虽然经过稳压、滤波,但是单片机仍然容易受到电机以及继电器的干扰,为了避免干扰,采用光电隔离,单片机和电机采用两套电源。

如图二红色方框所示,4N26光耦一般需要2mA以上的驱动电流,由于单片机的输出电流只有几百微安,故需要先接74LS245或者接一个三极管增加驱动能力(74LS245的高电平驱动能力为15mA)。

光耦的输出再接给达林顿管,考虑到电机的短路电流有2A,故选用TIP132型号的达林顿管(允许通过的最大瞬时电流为8A)。

另外在达林顿管的C极和电源的正极之间接一个耐流为2A的二极管(蓝色方框中),这样在关断电源后,使继电器反相,可以让电机放电,这样小车不至于因为惯性而滑行太远(实验证明,如果不加二极管,同样的初速度,小车要在断电后继续前进20-30cm,如加了二级管则只要继续前进10cm左右)。

考虑到走迷宫机器人对电机转速,距离控制的要求不高,为了简化程序和外接电路,所以没
有考虑采用闭环PWM控制,用开环PWM控制就可以实现小车的功能。

图四
二、传感器:
1、传感器的选择:
小车要实现自动导引功能和避障功能就必须要感知导引线和障碍物,感知导引线相当与给小车一个视觉功能。

实现机器人的视觉功能有多种方式,有使用CCD摄像头进行图象采集和识别方法,但是此方法,在资金上耗费较多,而且还牵涉到图象采集,图象识别等领域,为了简单起见,使用多个反射式光电传感器。

反射式光电传感器的光源有多种,有来自于红外发光二极管,普通发光二极管,以及激光二极管,前两种光源容易受到外界光源的干扰,而激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的频率较集中,传感器只接收很小个频率范围内的信号,不容易被干扰。

对于障碍物的检测方面,可以使用超声波传感器,效果也较好,但相比之下,用机械式的传感器(微动开关)价格便宜,使用方便,无需提供电源。

 
图五
2、传感器安放位置
(1)机械传感器:
放置在小车的最前端,当小车碰到障碍物后者墙壁时,机械传感器就能给单片机一个中断信
号,通知单片机遇到障碍,需要改变方向。

(2)光电传感器摆放位置:(如图六)
中间四个传感器用来检测小车是否走偏,前面两个用来判断小车是否到达路口,后面两个用
于转弯时,小车的位置调整。

图六
下表列举了几种主要传感器输入情况:
三、程序设计
主程序主要起到一个导向和决策功能,决定什么时候小车该做什么。

小车各种功能的实现主要通过调用具体的子程序。

子程序有以下几个:
(1)检测光电传感器子程序:根据需要直接从端口读取即可,不过为了防止出现干扰和错误信号,采用延时读取的方法,即在第一次读取后延时一段时间再读取,如果第二次读取的信号和第一次的不一样,则说明可能存在干扰信号,就重新读取并比较,直到两次读取的信
号一致为止。

(2)行走路线子程序:用于设定行走路线。

(3)PWM子程序:用于控制马达转速。

89C51芯片没有PWM输出功能,需要通过编程实现。

为了在输出PWM波时,单片机仍能执行其他程序,可以利用单片机内部的定时器溢出中断来实现。

占空比占用一个字节的RAM,占空比D=N/256。

(4)判断路口子程序:对传感器的输入值进行判断,以判断是否到达路口。

(5)延时子程序:定时功能。

(6)转弯子程序:当小车到达岔口并需要转弯时调用此程序。

主要让小车在到达需要转向的路口时减速,调整位置,转向,然后继续前进。

(7)走直线子程序:小车在直导引线行驶时的调整程序。

根据中间的四个光电传感器的反馈值来判断小车偏离导引线的距离,并根据偏离距离的不同,对电机进行调速,使左右电机有差速,以实现对小车的偏离进行调整(脉宽调速是使用单片机内部中断产生周期约为8ms 的方波,通过改变高电平的宽度来进行改变电机的转速)。

如图六所示,下半张是小车偏离导引线的情况,此时左轮减速,直到小车图六的2、3号传感器再次检测到导引线,即上半张图的情况,虽然此时小车回归导引线,但是小车的行进方向与导引线并不平行,小车仍会再次偏离,这样下去小车的行驶路线就变成了S型曲线,而且弧度会越来越大最终脱离导引线,因此如果小车出现偏离,就做下标记,当小车行驶回导引线时(中间四个光电的值为0110),调用一个调整子程序,根据前次小车偏离的程序,进行不同程度的调整。

也就是在小车回归导引线的时候让(如图中的情况)右电机停转一端时间,使小车的行驶方向纠正回来,与导引线平行。

以下是主程序的流程图:
四、走迷宫策略:
如果迷宫不太复杂,且主要为纵横方向的直线,可采用让小车在路口始终左转或者始终右转的方法走迷宫,也就是让小车沿迷宫的边沿走,只要在出口处放置一个标记,让小车用光电传感器识别即可。

另外也可以让小车在每个路口处记录下支路数,以及已经走过的支路,如果此路口不通,退回选择没有走过的支路。

这样最终也能走处迷宫。

附录
参考文献:
[1]胡汉才编著。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年。

[2]钟约先,林亨编著。

机械系统计算机控制。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

[3]王彦平,任延群,危胜军等编著。

PROTEL99电路设计指南。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