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经典试题(_天气与气候)
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试题(附答案)

一、天气与气候选择题1.读下图,回答下题。
1月和7月,木瓜坪的月平均气温较马井低,主要原因是木瓜坪的()A. 纬度较高B. 纬度较低C. 海拔较高D. 海拔较低【答案】 C【解析】【分析】读图可知,木瓜坪与马井接近,木瓜坪的海拔为3302米,马井的海拔在600米左右,随海拔的升高气温降低,与马井相比,木瓜坪的气温相对较低。
故答案为:C。
【点评】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地形地势、纬度、海陆位置、洋流及人类活动等。
具体表现为:随纬度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沿海地区温差小,内陆地区温差大;暖流流经地区气温高,寒流流经地区气温低;人类不合理活动造成如今的“温室效应”及城市的“热岛效应”等。
在解答时需结合这几个因素对号入座。
2.读不同日期的天气预报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全国高温及降水的描述,正确的是()A. 西北地区处于“火热”状态B. 南方地区雨季已经结束C. 此时我国普遍高温,最低温出现在漠河D. 35℃以上高温区分布在干旱区与半干旱区(2)该季节长江下游地区易发生的气象灾害是()①洪涝②干旱③寒潮④地震⑤台风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③④⑤D.①②⑤(3)读我市一周天气预报图,可知()A. 图中“今天”气温日较差最小B. 周三的天气可用表示C. 这是暑假第一周的天气状况D. 改善空气质量只能依靠风力【答案】(1)A(2)D(3)B【解析】【分析】(1)读图分析可知,此时,西北地区处于“火热”状态,南方地区仍在雨季;此时我国普遍高温,最低温出现在青藏高原;35℃以上高温区不只是分布在干旱区与半干旱区,南方湿润地区也在35℃以上。
故选:A。
(2)读图可知,该季节为夏季,夏季长江下游地区易发生的气象灾害是洪涝、干旱、台风,故选D。
(3)读图可知:气温日较差最小的是“昨天”,15﹣10=5℃,A错误;周三的天气可用表示,晴转小雨,B正确;夏季我国普遍高温,暑假的气温不可能是6℃,C错误;改善空气质量主要靠降低污染物的排放,D错误,故选B。
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试题(附答案)100

一、天气与气候选择题1.据某市天气预报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星期一气温日较差最大B. 每天最高温都出现在正午12时C. 未来七天以阴天为主D. 该市很可能是拉萨【答案】 A【解析】【分析】解:由图中天气预报图可以看出,星期一的气温差异是12摄氏度,是一个星期中日温差最大的一天;一般情况下,每天的最高气温是出现在午后两点;未来七天以多云和雨天为主,阴天只有一天;该城市气温高,不可能是位于青藏地区的拉萨,因为拉萨终年低温,夏季的平均气温也在16摄氏度左右。
故答案为:A【点评】天气预报就是应用大气变化的规律,根据当前及近期的天气形势,对某一地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天气状况进行预测。
它是根据对卫星云图和天气图的分析,结合有关气象资料、地形和季节特点、群众经验等综合研究后作出的。
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
平时我们可以通过手机、互联网、电视等媒体了解天气状况。
学生要记住几个常考的天气符号,如冰雹、雾霾、霜冻、台风等。
2.读不同日期的天气预报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全国高温及降水的描述,正确的是()A. 西北地区处于“火热”状态B. 南方地区雨季已经结束C. 此时我国普遍高温,最低温出现在漠河D. 35℃以上高温区分布在干旱区与半干旱区(2)该季节长江下游地区易发生的气象灾害是()①洪涝②干旱③寒潮④地震⑤台风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③④⑤D.①②⑤(3)读我市一周天气预报图,可知()A. 图中“今天”气温日较差最小B. 周三的天气可用表示C. 这是暑假第一周的天气状况D. 改善空气质量只能依靠风力【答案】(1)A(2)D(3)B【解析】【分析】(1)读图分析可知,此时,西北地区处于“火热”状态,南方地区仍在雨季;此时我国普遍高温,最低温出现在青藏高原;35℃以上高温区不只是分布在干旱区与半干旱区,南方湿润地区也在35℃以上。
故选:A。
(2)读图可知,该季节为夏季,夏季长江下游地区易发生的气象灾害是洪涝、干旱、台风,故选D。
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精选及答案

一、天气与气候选择题1.图中同学经历的天气过程最有可能是()A. B. C. D.【答案】B【解析】【分析】由图可知,左图表示的是晴天天气,右图表示小雨天气,所以他经历的天气是由晴到雨的变化。
故答案为:B【点评】考查学生对天气符号的认识,符号比较简单,与生活密切相关,简单题。
2.“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形成这种地理现象的主要因素是()A. 地形因素B. 纬度因素C. 海阳因素D. 人为因素【答案】 A【解析】【分析】解: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山地海拔高,气温低,气候出现垂直地带性规律,导致植被分布出现垂直变化。
这也是形成一些高山“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山顶积雪终年不化的主要原因;结合题意。
故答案为:A【点评】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有:1.纬度位置:我国南北跨纬度广,南北温差大,形成多样的温度带;2.海陆位置:我国东西距离海洋远近不同,降水差异明显,形成四类干湿地区;3.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具有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征,加剧了气候的复杂性。
3.电视天气预报节日中出现“ ”天气符号时,表示的天气状况是()A. 睛转多云,西北风6级B. 睛转阴,东南风3级C. 多云转睛,东南风3级D. 睛转阵雨。
西北风6级【答案】 A【解析】【分析】解: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用符号表示就是:风杆上的小横道叫风尾,风杆上画有风尾的一方,即指示风向,标在风杆的左侧。
风级的表示方法是:一道风尾,风力是2级,半道风尾是1级风,一个风旗表示8级风。
读题干可知,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出现“ ”天气符号时,表示的天气状况是晴转多云,西北风6级。
故答案为:A。
【点评】天气符号是代表各种天气现象、云状、天空状况等的专用符号,包括供观测记录使用的天气现象符号和供媒体传播使用的天气图形符号。
掌握常见的天气符号代表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日常的气象状况,以此来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
【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试题(附答案)

一、天气与气候选择题1.全年温和多雨的气候类型是()A. 地中海气候B. 温带海洋性气候C. 温带季风气候D. 温带大陆性气候【答案】 B【解析】【分析】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冬季温和多雨;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少雨,冬季寒冷干燥。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是常考的重要考点,有一定难度,要求学生牢记每一种气候类型在世界上的地区分布及气候特征。
2.宜宾某学校学生在地理特长课活动中收集了欧洲西部甲乙丙三地的气象资料,并绘制成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右图中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与左图中甲乙丙三地气候对应正确的一组是()A. ①-甲② -乙③ -丙B. ①-甲② -丙③ -乙C. ①-乙② -甲③ -丙D. ①-丙② -乙③ -甲(2)左图中箭头所示风向及其性质是()A. 西南风,寒冷干燥B. 西南风,温暖湿润C. 东北风,寒冷干燥D. 东北风,温暖湿润(3)欧洲旅游业发达,下列有关左图中三地旅游资源的描述,正确的是()A. 甲地有巴黎圣母院B. 乙地有阳光沙滩C. 丙地有阿尔卑斯山滑雪场D. 甲乙丙均有峡湾风光【答案】(1)B(2)B(3)B【解析】【分析】(1)左图中的甲、乙、丙分别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右图中的①、②、③分别代表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地中海气候,故B符合题意。
(2)读图可得,左图中箭头所示的风向是西南风,其特点是温暖湿润,该地区位于欧洲西部,主要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3)读图可得,甲位于德国,巴黎圣母院位于法国,故A错误;乙位于意大利,有阳光沙滩的景观,故B正确;丙不是阿尔卑斯山,故C错误;甲、乙和丙无峡湾风光,峡湾风光位于挪威,故D错误。
【点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读图步骤如下:首先判断半球,最热月是7月的属北半球,最热月是1月的属南半球。
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

一、天气与气候选择题1.读等温线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从上图中获得的正确信息是()A. 同纬度的①②两地,若①是陆地,②是海洋,此时该地区是冬季B. 由等温线分布情况可知,该地区位于南半球C. 图中等温线能反映世界气温随纬度变化的规律D. 图中等温线能反映由大洋中心向四周递减的规律(2)若①地位于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下列气温和降水资料反映的气候类型与其一致的是()A. B.C. D.(3)若②地为亚欧大陆东岸的滨州市,下列月份与季节搭配正确的是()A. 1—3月为春季B. 9—11月为秋季C. 10—12月为冬季D. 5—7月为夏季【答案】(1)C(2)C(3)B【解析】【分析】(1)根据等温线分布可知,该地区位于北半球。
若①处是陆地,②处是海洋,陆地等温线向是向高纬凸,海洋等温线向低纬凸,说明此季节同纬度陆地温度比海洋温度高,应为北半球夏季;图中等温线能反映世界气温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故选择答案C。
(2)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以地中海地区最为典型,所以称为地中海气候,其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A为温带季风气候,B是温带海洋性气候,C是北半球地中海气候,D是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3)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北半球的春季是3、4、5月,夏季是6、7、8月,秋季是9、10、11月,冬季是12、1、2月;南半球的春季是9、10、11月,夏季是12、1、2月,秋季是3、4、5月,冬季是6、7、8月,滨州位于北半球,故选择答案B。
故答案为:(1)C;(2)C;(3)B;【点评】(1)考查陆地和海洋等温线的区别,需要学生进行假设性分析,难度大。
(2)考查几种主要气候类型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需要学生先分析图,再判断气候类型然后找分布位置,难度大。
(3)考查南北半球的四季划分,学生关键是抓住南北半球季节相反这个点就比较简单。
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精选含答案100

一、天气与气候选择题1.依据“两极地区气候资料统计表”,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②地势低是北极气温高于南极的主因③两极地区降水少导致淡水资源短缺④两极地区风力强导致冰雪容量减少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答案】 A【解析】【分析】由图可以看出,南极地区平均气温比北极更低,要更寒冷;南极地区年降水量少,比北极地区更干燥;北极地区的风力比南极地区更小,图中不能看出两地的海拔信息。
故答案为:A【点评】考查南北两级的气候特征,考查量较少,关键是引导学生对比两级特征记忆,不要记混淆即可。
2.因距海遥远,周围又被其他内陆国包围,乌兹别克斯坦被称为“双重内陆国”(见图),但由于地处亚欧大陆交往的十字路口,乌兹别克斯坦又成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国家,我国古代的张骞、法显、玄奘都曾到达过这里,正在筹建的中吉乌铁路使得该国更加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一环。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推断乌兹别克斯坦的气候特点是()A. 冬冷夏热,全年降水稀少B. 常年温和湿润C. 终年高温多雨D. 终年炎热干燥(2)农业是乌兹别克斯坦的重要产业,盛产棉花,其有利的自然条件是()①降水充沛②雨热同期③光热充足④灌溉便利A. ①②B. ②④C. ①③D. ③④【答案】(1)A(2)D【解析】【分析】(1)根据图可知,乌兹别克斯坦地处亚欧大陆内部的中亚,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的特点是冬冷夏热,全年降水稀少,所以A正确;常年温和湿润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所以B错误;终年高温多雨为热带雨林气候,所以C错误;终年炎热干燥为热带沙漠气候,所以D错误。
(2)根据图可知,乌兹别克斯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雨热同期属于季风性气候的特点,该地夏季气温高光热充足,有阿姆河流经,灌溉便利,所以D正确。
故答案为:(1)A;(2)D ;【点评】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有气候因素:热量、光照、降水等,地形因素:平原与山区的农业类型不同,农作物随海拔升高有所不同。
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

一、天气与气候选择题1.据某市天气预报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星期一气温日较差最大B. 每天最高温都出现在正午12时C. 未来七天以阴天为主D. 该市很可能是拉萨【答案】 A【解析】【分析】解:由图中天气预报图可以看出,星期一的气温差异是12摄氏度,是一个星期中日温差最大的一天;一般情况下,每天的最高气温是出现在午后两点;未来七天以多云和雨天为主,阴天只有一天;该城市气温高,不可能是位于青藏地区的拉萨,因为拉萨终年低温,夏季的平均气温也在16摄氏度左右。
故答案为:A【点评】天气预报就是应用大气变化的规律,根据当前及近期的天气形势,对某一地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天气状况进行预测。
它是根据对卫星云图和天气图的分析,结合有关气象资料、地形和季节特点、群众经验等综合研究后作出的。
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
平时我们可以通过手机、互联网、电视等媒体了解天气状况。
学生要记住几个常考的天气符号,如冰雹、雾霾、霜冻、台风等。
2.如图所示兰州水车,起源于明朝,到解放前后,上至青海贵德,下至宁夏中卫的黄河岸边共有水车350多轮。
在解放前,水车的作用是()A. 水上航运B. 防洪排沙C. 防止凌汛D. 灌溉农田【答案】 D【解析】【分析】解:兰州水车历史悠久,外形奇特,起源于明朝,是兰州市古代黄河沿岸最古老的提灌工具。
故答案为:D。
【点评】甘肃省年降水量自东向西减少,东南部年降水量大于800mm,属于亚热带湿润地区,向西北依次是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区,西北部年降水量少于200mm。
甘肃省重要的农业区是河西走廊,尽管这里降水较少,但依靠祁连山的冰雪融水,这里发展了灌溉农业,主要农产品有冬小麦、棉花等。
3.兰州市规划生态绿地以南北两山森林公园和郊野公园为主体,形成城市生态绿地系统。
据次完成下列小题。
(1)夏季人们喜欢去兰山公园休闲度假的原因之一是()A. 气温比市区低B. 物价比市区便宜C. 交通比市区方便D. 便于野炊(2)下列行为符合兰州市生态绿地规划的是()A. 在林区开垦耕地,种植粮食B. 在林区修建高档私家别墅C. 保护林区植被D. 在林区修建中央商务区【答案】(1)A(2)C【解析】【分析】(1)夏季城市因大量的人工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减少等因素,使得城市“高温化”。
浙江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

一、天气与气候选择题1.读下图,回答下题。
1月和7月,木瓜坪的月平均气温较马井低,主要原因是木瓜坪的()A. 纬度较高B. 纬度较低C. 海拔较高D. 海拔较低【答案】 C【解析】【分析】读图可知,木瓜坪与马井接近,木瓜坪的海拔为3302米,马井的海拔在600米左右,随海拔的升高气温降低,与马井相比,木瓜坪的气温相对较低。
故答案为:C。
【点评】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地形地势、纬度、海陆位置、洋流及人类活动等。
具体表现为:随纬度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沿海地区温差小,内陆地区温差大;暖流流经地区气温高,寒流流经地区气温低;人类不合理活动造成如今的“温室效应”及城市的“热岛效应”等。
在解答时需结合这几个因素对号入座。
2.2019年1月25日,巴中市气象台发布,受北方强冷空气与寒潮影响,巴中市通江县出现最低气温-7.2℃,该温度是自建站以来的最低温。
运用相关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1)“未来两天内将有寒潮影响本市,气温下降6℃~8℃,提醒市民注意增添衣服,预防感冒”,这说明天气与什么密切相关()A. 农业生产B. 交通C. 人们生活D. 旅游(2)下列天气符号所示天气,每年夏秋季节,对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影响较大的气象灾害是()A. B. C. D.(3)每年的6月5日是联合国确定的“世界环境日”,今年的主题是“地球需要你: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
下列漫画最能反映气候变暖的是()A. B. C. D.【答案】(1)C(2)B(3)B【解析】【分析】(1)所谓寒潮,就是北方的冷空气大规模地向南侵袭我国,造成大范围急剧降温和偏北大风的天气过程;阅读题干可知,寒潮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故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
(2)读图可知:A表示的天气是小雪,B表示的天气是台风及其中心,C表示的天气是沙尘暴,D表示的天气是雷雨;每年夏秋季节,对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影响较大的气象灾害是台风,故选项B符合题意。
(3)近50年来,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地球变暖的一个征兆是南北极地区永久冰雪的快速消融,水平面上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2 天气与气候知识点一:多变的天气1.(2010·四川巴蜀)学校准备周末到郊外春游。
小强担心下雨去不了,晚上看电视的天气形势图后,小强很高兴。
请问他看到了反映当地天气的什么符号?()【解析】选B。
上题中ABCD天气符号分别表示的是:冰雹、多云、大雨、雷雨,多云的天气比下雨的天气适合出行。
2.(2010·山东济宁)我国古代诗人,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反映天气或者气候的美妙诗句,下列反映气候的诗句是()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D.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解析】选B。
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天气和气候的特点,天气时刻在变化,而气候一般变化不大。
而“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是由于地势高低不同造成的,变化不大。
3.(2010·山东淄博)下列符号所代表的天气与人类活动组合最为合理的是()【解析】选B。
B晴天适合晾晒衣服;A大雨的天气不适合户外活动,C大雪的天气不适合播种小麦,D雷雨环境下不适合高空作业。
4.(2009·天津)寒冷的冬季,农民利用塑料大棚种植了许多夏季才能吃到的蔬菜,塑料大棚改善了农作物生长所需的()A.地形条件B.气温条件C.肥力条件D.抗病条件【解析】选B。
该题考查气候对农作物的影响。
在寒冷的季节,因为气温低许多农作物无法生长,农民利用塑料大棚正是为了提高温度,以满足蔬菜生长的需要。
5.(2009·山东威海)某日天气预报图的天气符号和气温状况如图,说明威海的天气情况是()A.晴转多云,气温19到27摄氏度B.多云转晴,气温19到27摄氏度C.阴转晴,气温27摄氏度以下D.晴转阴,气温19到27摄氏度【解析】选A。
图中天气符号表示晴转多云,天气预报预报的是该日的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19℃为最低气温,27℃是该日的最高气温。
6.(2009·河北保定)天气预报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对下列图表信息表述全部正确的是()A. 哈尔滨中雪转小雪,空气质量优B. 北京小雨转多云,空气质量良C. 南通小雨转多云,空气质量优D. 广州晴转阴,空气质量良【答案】选C。
7.(2009·辽宁葫芦岛)卫星云图每天都出现在天气预报节目中,关于卫星云图叙述错误的有()(双项选择)A.白色表示陆地B.蓝色表示海洋C.白色表示云雨区D.绿色表示森林【解析】选A、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卫星云图的常识性认识。
卫星云图是由气象卫星摄取的地球大气的图像。
读懂卫星云图,是进行简易天气预报的基础。
分析卫星云图的一般方法是: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
白色程度愈浓,表明云层愈厚,此云区往往有较大降雨。
8.(2009·湖南株洲)我们的祖先留下了大量与天气和气候有关的诗句。
以下四句诗中,描述天气的是()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C.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吹来舶棹风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解析】选B。
本题考查对天气和气候两词的理解,是一道兼文学与地理知识于一体的综合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共同点,两者都是针对大气状况而言的;而差异主要是,天气是多变的,气候是比较稳定的,天气是短时间的,气候是长时间的,由此可判断A、C、D指的都是气候,只有B是天气现象。
9.(2009·福建泉州)下列描述,表示气候的是()A. 四季如春B. 风和日丽C. 暴风骤雨D. 多云转睛【答案】选A。
10.(2009·山东菏泽)下列天气符号所代表的天气与图中人们进行的活动,比较妥当的是()A B C D【解析】选D。
这是一道生活常识题,变相的考查了天气符号,台风天气不适合出海捕鱼;强沙尘暴天气不适合跳绳;北方的同学可能比较熟悉,霜冻天气不适合插秧;晴朗的天气打篮球是合适的。
11.(2009·江苏淮安)下列图中的天气符号:,表示阴转晴的天气是()【答案】选A。
12.(2008·湖南常德)下列语句中,描述天气的是()A.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B.秋高气爽,水碧林红C.常德夏季高温多雨D.春暖花开,草长莺飞【解析】选A。
A选项表示的是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而其他选项都是相对稳定的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13.(2008·湖南益阳)下列行为对空气质量没有影响的是()A.秋收后,村民把秸秆烧掉,用秸秆灰肥田B.城里的汽车越来越多,尤其是私人汽车C.许多家庭用煤炉生火做饭D.电动摩托车的使用【解析】选D。
此题考查了最基本的生活常识,空气质量的好坏反映了空气污染的程度,它是根据空气中污染物浓度的高低来判断的。
车辆、船舶、飞机的尾气,工业企业生产的排放物和居民生活取暖、垃圾焚烧等是造成空气质量低的重要因素。
电动摩托车以电代油,对空气没有任何的污染。
14.(2008·湖南长沙)下列天气状况与人们的户外活动对应妥当的是()A.沙尘漫天——在操场打篮球B.台风将至——捕鱼船队起航C.久雨初晴——带儿童日光浴D.雷雨大作——在大树下避雨【解析】选C。
雨后天晴、空气清新,适合户外活动。
空中弥漫着沙尘的天气,不适合户外运动;去海上捕鱼遇有台风天气十分危险;雷雨大作,在树下避雨易遭受雷击或被树砸伤,不安全。
15.(2008·广东东莞)下列符号所示的天气状况中,适合召开学校运动会的是()A B C D【解析】选A。
此题考查学生对常用天气符号的辨别,正确辨认各种天气符号是我们收看天气预报的前提,对天气符号的记忆可采取分类记忆的方法,如把晴天、多云和阴天放在一起,把小到中雨、阵雨、大雨暴雨、雷雨放在一起加以区分等,图中符号分别表示晴天、雨夹雪、阵雨和大雪,召开运动会当然最好是晴天了。
16.(2008·浙江温州)下表是20XX年5月7日温州市部分监测点的空气质量日报。
从表中可知,该日空气质量最好的是()A.南浦B.将军桥C.状元D.黎明西路【解析】选B。
空气污染指数越低,说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越少,因此空气质量就越好,级别就越高。
上表中将军桥空气质量为Ⅰ级,污染指数最低。
17.(2008·江苏盐城)20XX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地震,在该地区的卫星云图上有利于抗震救灾的颜色是()A.蓝色B.白色C.绿色D.红色【答案】选C。
A代表海洋,B代表云层,C代表地势低的陆地,D代表火点。
18.(2008·广东韶关)20XX年1月中旬到2月上旬,我国南方各省发生了50年一遇的大范围持续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造成严重的损失。
这次南方低温冰冻天气,仅从1月25日~30日,全国有3250个航班取消,3350个航班延误。
广州有100余万旅客滞留。
说明这次灾害天气严重影响了()A.工业生产B.农业生产C.军事训练D.交通运输【答案】选D。
19.(2008·湖南株洲)“未来两天内将有寒潮影响本市,气温下降6度到8度,提醒市民注意增添衣服、预防感冒。
”这段天气预报表明()A.天气是稳定的B.气候是多变的C.天气的变化有规律可循D.气候的变化不可预测【答案】选C。
20.(2008·湖南永州)“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中所描述的天气,用符号表示为()【解析】选C。
解答该类问题,关键是读懂古诗词的意思,且能熟练掌握各种天气符号的含义。
解题时,首先审视题干的内容。
前两句只是描述万籁俱静的场面,而后两句所述为一老翁身披蓑衣,头戴斗笠在雪天里钓鱼。
21.(2007·湖南岳阳)某日的天气预报显示:降水概率100%,风向东南风,风力二、三级转三、四级,气温20℃/8℃。
对于这次预报小明的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A.一定有雨 B.风是吹向东南方向的C.风力会越来越大 D.当日最低气温为8℃【答案】选B。
22.(2008·甘肃天水)读“天水地区某日天气预报图”,完成下列各题:(1)此日天水地区的天气为,最低气温为℃,最高气温为℃,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左右。
(2)此日天水地区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3)天气预报中最基本的气候要素是()A.空气质量B.风向C.气温和降水D.风力【解析】此题考查学生阅读天气预报图的能力,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包括天气现象、最高最低温度、风向风力等,从图中可以看出,天气预报中最基本的气候要素该日的气温和降水状况,一天之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两点,而不是我们一般想象中的正午12点,3月21日,太阳直射赤道,过了春分,太阳直射点北移,白天慢慢变长,黑夜变短,到夏至日(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这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
【答案】(1)小雨 19 28 14 (2)昼长夜短(3)C知识点二:气温与降水的分布1.(2010·湖北十堰)我们最为关注的气候要素是()A.气温和光照 B.降水和风力 C.气温和降水 D.气温和风力【解析】选C。
气温和降水是我们最为关注的气候要素。
2.(2010·湖北十堰)下图是某气象观测站一天中四次气温的观测记录,其中正确反映14时气温状况的是()【解析】选C。
一天中14时左右气温最高,所以能反映14时气温状况的是C。
3.(2009·福建永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说明受降水影响最大的是( )A、日常生活B、交通出行C、工业生产D、农业生产【答案】选D。
4.(2009·广东东莞)某山山脚下温度为16℃,山顶温度为10℃,这座山相对高度约为()A.2000米B.1000米C.600米D.200米【解析】选B。
此题考查了气温的垂直递减规律,一般情况下,海拔每增高100米,气温下降0.6℃,该山山脚下和山顶气温相差16-10=6℃,因此这座山相对高度约为1000米。
5.(2009·湖南邵阳)上课铃响了,几个同学满头大汗跑进教室,老师说:通常这个时候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候,要注意防暑。
这节课上课的时间最有可能是()A.10点 B.12点 C.14点 D.16点【答案】选C。
6.(2009·辽宁葫芦岛)小亮测得5月7日最高气温是24℃,最低气温是14℃,那么这天的日较差是()A.38℃ B.10℃ C.19℃ D.5℃【答案】选B。
7.(2009·湖南益阳)有关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A.沿海地区降水一定十分充沛,内陆地区降水一定十分稀少B.世界各地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C.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少,西岸降水多D.一般而言,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解析】选D。
此题考查了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是一个无图考图的判断题,世界年降水量的地区分布规律是“三多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