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 天气与气候100

合集下载

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知识整理

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知识整理

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知识整理天气与气候知识整理一、概述天气与气候是地理学中重要的概念。

天气是短期内大气状态的表现,如一天或几天的气候变化,而气候则是长期的、统计的天气状况的总和。

二、天气要素天气是由多个要素组成的。

以下是几个主要的天气要素:1. 温度:指空气或物体的热度。

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或华氏度(℉)表示。

2. 湿度:指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湿度通常用相对湿度(RH)表示。

3. 降水:指大气中的水分以液体或固体形式降落到地面的过程。

降水形式有雨、雪、雨夹雪等。

4. 风速和风向:风速指空气运动的速度,风向指风的来向。

5. 气压:指大气对于单位面积的压力。

通常用千帕(kPa)或毫巴(hPa)表示。

三、天气系统1. 高压系统:指大气压力较高的区域。

常常伴随着晴朗、干燥的天气。

2. 低压系统:指大气压力较低的区域。

常常伴随着云雨、湿润的天气。

3. 冷锋和暖锋:冷锋是冷空气和暖空气交界处,通常伴随着降水和气温下降;暖锋是暖空气和冷空气交界处,通常伴随着连续的降水和气温上升。

四、气候类型1. 热带雨林气候:在赤道地区,全年温暖潮湿,降水充沛,植被繁茂。

2. 热带草原气候:在赤道附近,温暖干燥,降水量较少,植被以草原为主。

3. 沙漠气候:通常位于两个大陆之间,降水稀少,气温昼夜温差大。

4. 温带季风气候:四季明显,夏季湿润,冬季干燥,适宜农业生产。

5. 温带海洋气候:四季温和,降水较多,常有海雾。

6. 大陆性气候:季节变化显著,夏季炎热,冬季严寒,降水较少。

五、影响天气和气候的因素1.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地球上产生天气和气候的主要能源来源。

2.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会影响到受到太阳辐射的程度和方向,从而影响天气和气候。

3. 大气环流系统:如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和极地低压带等,它们会导致气候带的形成。

4. 地形地貌:山脉、河流、海洋等地貌特征对风向、降水分布等都会有影响。

5. 海洋影响:海洋对降水、温度和气候的调节和影响非常重要。

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100

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100

一、天气与气候选择题1.读等温线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从上图中获得的正确信息是()A. 同纬度的①②两地,若①是陆地,②是海洋,此时该地区是冬季B. 由等温线分布情况可知,该地区位于南半球C. 图中等温线能反映世界气温随纬度变化的规律D. 图中等温线能反映由大洋中心向四周递减的规律(2)若①地位于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下列气温和降水资料反映的气候类型与其一致的是()A. B.C. D.(3)若②地为亚欧大陆东岸的滨州市,下列月份与季节搭配正确的是()A. 1—3月为春季B. 9—11月为秋季C. 10—12月为冬季D. 5—7月为夏季【答案】(1)C(2)C(3)B【解析】【分析】(1)根据等温线分布可知,该地区位于北半球。

若①处是陆地,②处是海洋,陆地等温线向是向高纬凸,海洋等温线向低纬凸,说明此季节同纬度陆地温度比海洋温度高,应为北半球夏季;图中等温线能反映世界气温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故选择答案C。

(2)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以地中海地区最为典型,所以称为地中海气候,其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A为温带季风气候,B是温带海洋性气候,C是北半球地中海气候,D是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3)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北半球的春季是3、4、5月,夏季是6、7、8月,秋季是9、10、11月,冬季是12、1、2月;南半球的春季是9、10、11月,夏季是12、1、2月,秋季是3、4、5月,冬季是6、7、8月,滨州位于北半球,故选择答案B。

故答案为:(1)C;(2)C;(3)B;【点评】(1)考查陆地和海洋等温线的区别,需要学生进行假设性分析,难度大。

(2)考查几种主要气候类型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需要学生先分析图,再判断气候类型然后找分布位置,难度大。

(3)考查南北半球的四季划分,学生关键是抓住南北半球季节相反这个点就比较简单。

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天气和气候是地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变化。

了解天气和气候的知识,对于我们认识地球,预测天气变化,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等方面都非常重要。

下面是对初中地理中关于天气与气候的知识点的总结。

一、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天气:指短期内(一天或数天)某一时刻地球大气层的气候状态。

天气的变化快,随时变化,如晴天、阴天、雨天等。

气候:指长期内某一地区的平均天气状况和变化规律。

气候的变化较慢,通常以几十年为单位来观察。

二、影响天气和气候的因素1. 经度:地球纬度越高,温度越低,所以东西方向的温度差异是天气和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2. 纬度:接收和辐射的太阳能量是决定地球温度的主要因素,赤道附近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比较多,所以温暖。

3. 海陆分布:海洋比陆地吸收太阳辐射的能量多,释放能量慢,所以海洋的温度比陆地的温度变化小。

4. 海流和气流:海流和气流对气候有重要影响,它们会使一些地区涨温或降温,形成特定的气候类型。

5. 高度:高海拔地区由于低温和空气稀薄,温度偏低,降水量较大。

三、气候带地球的气候由赤道向两极分成五个气候带:热带气候带、副热带气候带、温带气候带、副寒带气候带和寒带气候带。

1. 热带气候带:赤道附近的热带地区,气温高,日照时间长,年平均温度在20~30℃,降雨量大,常年高温多雨,植被丰富。

2. 副热带气候带:靠近热带和温带之间的地区,年平均温度在10~20℃,降水量相对较少,有明显的季风影响。

3. 温带气候带:咬合副热带和副寒带的地带,年平均温度在0~10℃,昼夜温差较大,四季分明。

降水相对较多。

4. 副寒带气候带:咬合温带和寒带的地带,年平均温度在-10~0℃,天气寒冷,降水不多。

5. 寒带气候带:靠近地球两极的地区,年平均温度低于-10℃,气温极低,降水量很少。

四、天气现象1. 阴天:天空被云层遮盖,阳光无法直射到地面上,温度偏低。

2. 晴天:天空无云,阳光直射到地面上,温度较高。

初中地理 天气与气候

初中地理 天气与气候

一、天气与气候选择题1.图中甲区域的气候类型是()A. 温带季风气候B. 亚热带季风气候C. 温带海洋性气候D. 热带季风气候【答案】 C【解析】【分析】由图可知,甲区域是欧洲西部地区,这里地形以平原为主,常年受到大西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属于全年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故答案为:C【点评】考查欧洲西部的气候类型,学生可以通过记忆也可以通过气温降水图来判断出气候类型,总体较难。

2.读不同日期的天气预报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全国高温及降水的描述,正确的是()A. 西北地区处于“火热”状态B. 南方地区雨季已经结束C. 此时我国普遍高温,最低温出现在漠河D. 35℃以上高温区分布在干旱区与半干旱区(2)该季节长江下游地区易发生的气象灾害是()①洪涝②干旱③寒潮④地震⑤台风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③④⑤D.①②⑤(3)读我市一周天气预报图,可知()A. 图中“今天”气温日较差最小B. 周三的天气可用表示C. 这是暑假第一周的天气状况D. 改善空气质量只能依靠风力【答案】(1)A(2)D(3)B【解析】【分析】(1)读图分析可知,此时,西北地区处于“火热”状态,南方地区仍在雨季;此时我国普遍高温,最低温出现在青藏高原;35℃以上高温区不只是分布在干旱区与半干旱区,南方湿润地区也在35℃以上。

故选:A。

(2)读图可知,该季节为夏季,夏季长江下游地区易发生的气象灾害是洪涝、干旱、台风,故选D。

(3)读图可知:气温日较差最小的是“昨天”,15﹣10=5℃,A错误;周三的天气可用表示,晴转小雨,B正确;夏季我国普遍高温,暑假的气温不可能是6℃,C错误;改善空气质量主要靠降低污染物的排放,D错误,故选B。

【点评】(1)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很大。

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冬季最冷的地方为黑龙江的漠河镇。

夏季,除了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夏季最热的地方为新疆吐鲁番盆地。

(2)我国南方地区从3、4月份开始就进入雨季,此后雨带逐渐向北推移,6月份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此时该区出现梅雨天气。

初中地理天气气候知识点汇总

初中地理天气气候知识点汇总

初中地理天气气候知识点汇总天气和气候是地理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们对我们了解地球和生态系统的运作方式至关重要。

天气和气候直接影响着人类生活和地球上的各种生态系统。

下面是初中地理中关于天气和气候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汇总。

1. 天气和气候的定义:天气是指一个地区在短时间内的大气状态,包括温度、湿度、降水、云量、风速和风向等现象。

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积累下来的天气现象的统计数据。

2. 天气要素:天气要素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向和风速、降水等。

这些要素直接影响着天气的变化。

例如,温度的变化决定了冷暖季节的变化,降水量的变化影响着地区的干湿季节的分布。

3. 气候带:地球上的气候随着纬度的变化而变化,形成了多个气候带。

主要的气候带包括热带气候带、温带气候带和寒带气候带。

这些气候带的界限受到地形、大洋、海陆分布和海洋暖流的影响。

4. 气候要素的影响因素:气候要素的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经度、纬度、海洋暖流、海拔高度、地形等。

例如,靠近大洋的地区通常拥有较为温暖的气候,而海拔越高的地区气候越冷。

5. 季风气候:季风气候是一种由季风带来的特殊气候类型。

季风带是一种季节性的风,夏季吹向陆地,带来降水,冬季吹向海洋,带走降水。

在季风气候区,一年中的降水量大部分集中在夏季,冬季相对较干燥。

6.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指地球气候系统的长期变化。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人类活动导致了气候变化加剧的问题。

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农业和人类社会都有巨大影响,例如海平面上升、干旱加剧和自然灾害频发等。

7. 气候图:气候图是用来表示不同地区气候分布的图表。

气候图通常通过颜色和图表来表示温度、降水量和季节变化等信息。

气候图有助于我们对不同气候区进行比较和研究。

8. 气候变暖和全球变暖:气候变暖是指地球气候系统整体变暖的趋势。

全球变暖是指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变暖现象。

全球变暖会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等问题。

9. 大气环流系统:大气环流系统是地球表面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

初中地理的气候与天气知识点归纳

初中地理的气候与天气知识点归纳

初中地理的气候与天气知识点归纳气候与天气是地理学中重要的知识点,它们对我们理解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我将为您介绍初中地理中关于气候与天气的知识点。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气候和天气的区别。

气候指一定时期内某地区的天气状况的统计平均和长期的变化规律,例如一年或数十年的气象要素的平均状态。

而天气是指某个时刻或某个短时间内某地的气象状况,包括温度、湿度、降水等天气要素。

气候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 纬度:随着纬度的增加,从赤道向极地方向,温度逐渐减低,气候类型也发生变化。

如赤道附近气候炎热多雨,而极地地区气候寒冷。

2. 地形:地形对气候有重要影响。

如山脉会影响空气流动,形成雨影区;海洋则会调节气候,使沿海地区气温变化较小。

3. 海洋影响:海洋储存和释放热量的能力使其能够影响附近地区的气候。

洋流的影响可使某些地区温暖,例如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西欧的温和气候。

4. 气候系统:包括经圈环流、地转风、季风等。

例如,经圈环流是地球大气纬度带内的空气环流系统,影响着不同纬度地区的气候。

其次,初中地理中涉及到的气候类型有以下几种:1. 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赤道附近,温度高、雨量充沛,植被丰富。

2. 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向两侧延伸的区域,温度高、降雨量较少,主要为草原植被。

3. 暖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亚洲东部、北美东部等地,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呈现明显的季风特征。

4. 地中海气候:分布在欧洲地中海沿岸、美洲南美大陆的部分地区,夏季干燥炎热,冬季温和湿润。

5. 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在亚洲东北部、北美中部等地,昼夜温差大,降水量较少。

6. 寒冷气候:分布在北极地区和高山地带,气温极低,植被稀疏。

最后,让我们了解一些关于天气的知识点:1. 气温:气温是指空气中分子热运动的平均能量,可用温度计测量。

一天中的气温变化可以分为日较差和年较差。

2. 湿度:湿度是空气中水蒸汽含量的表示,通常用相对湿度表示。

初中地理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

三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考点 1】天气与气候及其影响1.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变化大同一时刻,不同地方天气可能差别很大.人们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天气。

2.天气的影响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它影响人们的生工农业生产、生活活动、交通、军事战争等。

3.气候:反映长时间的大气状况,时间长较稳定,变化不大【考点 2】风向及风力参见右图【考点 3】天气预报1.天气预报: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方面情况。

2.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颜色越白表示云越厚。

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

3.风向是的风来向。

分力是风的强弱。

一道风尾2级,一面风旗8级。

【考点 4】空气质量预报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空气污染指数划分:空气质量级别空气污染指数(API)空气质量状况一级 0-50 优二级 51-100 良三级 101-200 轻度污染四级 201-300 中度污染五级 >300 重度污染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考点 1】气温及变化1.气温反映大气冷热的程度。

气温影响人们的饮食习惯。

气温的高低不同,人们的住房建筑特色也不同。

气温影响商业。

1.气温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测量时放在百叶箱里,百叶箱距地面1.5米。

测量单位一般采用摄氏度,记做“℃”。

在8时、14时、20时、2时进行测量。

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数,就是日平均气温。

【考点 2】气温的变化1.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日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就做气温年变化。

2.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2.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相反)。

4.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考点 3】气温的分布1.等温线:把同一时间气温相同的地点,在地图上用线连接起来,这种气温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的平滑曲线,就是等温线。

初一地理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知识点总结

初一地理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知识点总结

初一地理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知识点总结一、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是指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比如阴晴、风雨、冷热等。

它是时刻在变化的。

比如说今天晴天,明天可能就下雨了。

气候则是指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比如说,我们说某个地方是热带季风气候,那基本上每年的气温和降水特点都有一定的规律。

举个例子,“今天阳光明媚,气温较高”这描述的是天气;“昆明四季如春”这说的就是气候。

二、气候的主要组成要素气候主要由气温和降水两大要素组成。

气温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冷热程度。

影响气温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

一般来说,纬度越低,气温越高;纬度越高,气温越低。

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则相反。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每升高 1000 米,气温大约下降 6℃。

降水指的是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雨、雪、冰雹等的总称。

影响降水的因素包括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地形、大气环流等。

一般来说,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三、世界主要气候类型(一)热带气候类型1、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如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马来群岛等地。

其气候特点是终年高温多雨,各月平均气温在 25℃以上,年降水量在 2000 毫米以上。

2、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以非洲的热带草原面积最为广大。

气候特点是终年高温,干湿季分明,干季降水少,湿季降水多。

3、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气候特点是终年高温,旱雨季分明,雨季降水多,旱季降水少。

4、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和西岸,如非洲的撒哈拉沙漠。

气候特点是终年炎热干燥,年降水量稀少。

(二)亚热带气候类型1、亚热带季风和亚热带湿润气候主要分布在亚热带的大陆东岸地区,如我国的南方地区。

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2、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 30°—40°的大陆西岸,以地中海沿岸最为典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天气与气候选择题1.小明计划到广州大学城参观,他搜集到了广州5日天气预报和广州大学城略图。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对广州近几天天气预报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周六大雨B. 周日小雨C. 周二阴转多云D. 周三雷阵雨(2)广州大学位于大学城北站的( )A. 东南方向B. 西南方向C. 正南方向D. 西北方向(3)岭南印象园与大学城南站的实地直线距离大约为( )A. 500米B. 1 000米C. 2 000米D. 5 000米(4)普通车牌号通常以汽车所属省区简称开头。

小明到广州看到最多的车牌号可能是( ) A. B. C. D.【答案】(1)D(2)B(3)B(4)C【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广州近几天天气为:周六小雨,周日大雨,周二雷阵雨,周三雷阵雨;故选:D。

(2)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指示方向,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正北方向;读图分析可知,广州大学位于大学城北站的西南方向;故选:B。

(3)由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可得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量的岭南印象园与大学城南站的图上距离约1厘米,则两地实地直线距离大约为1x1000=1000米;故选:B。

(4)福建省简称闽,省级行政中心:福州;安徽省简称皖,省级行政中心:合肥;广东省简称粤,省级行政中心:广州;江苏省简称苏,省级行政中心:南京。

由此可判定,小明到广州看到最多的车牌号可能是粤;故选:C。

【点评】(1)天气符号是代表各种天气现象、云状、天空状况等的专用符号,包括供观测记录使用的天气现象符号和供媒体传播使用的天气图形符号。

掌握常见的天气符号代表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日常的气象状况,以此来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

(2)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箭头指向一般为正北,相反的方向为南方,面向北方,左为西右为东。

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纬线定方向,没有指向标或经纬网的参照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比例尺是表示图上一条线段的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的实际长度之比,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比例尺有三种表达方式,即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

(4)行政区划是国家为了进行分级管理而实行的区域划分。

根据宪法规定,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市)、乡(镇)三级,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2.电视天气预报节日中出现“ ”天气符号时,表示的天气状况是()A. 睛转多云,西北风6级B. 睛转阴,东南风3级C. 多云转睛,东南风3级D. 睛转阵雨。

西北风6级【答案】 A【解析】【分析】解: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用符号表示就是:风杆上的小横道叫风尾,风杆上画有风尾的一方,即指示风向,标在风杆的左侧。

风级的表示方法是:一道风尾,风力是2级,半道风尾是1级风,一个风旗表示8级风。

读题干可知,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出现“ ”天气符号时,表示的天气状况是晴转多云,西北风6级。

故答案为:A。

【点评】天气符号是代表各种天气现象、云状、天空状况等的专用符号,包括供观测记录使用的天气现象符号和供媒体传播使用的天气图形符号。

掌握常见的天气符号代表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日常的气象状况,以此来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

3.“回南天”一般出现在二、三月份,主要是因为冷空气走后,暖湿气流迅速反攻,气温回暖、湿度回升,形成连日的小雨或大雾。

下图是 2019 年某次“回南天”形成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由图可知,本次“ 回南天”现象发生在()A. 长江流域B. 四川盆地C. 闽赣地区D. 粤桂地区(2)“ 回南天”发生时,当地的天气一般是()A. B. C. D.(3)本次“ 回南天”现象对当地的主要影响有()A. 多雾,影响交通出行B. 多暴雨,发生水灾C. 天气干燥,适合晾晒衣物D. 气温回升,大量积雪融化【答案】(1)D(2)A(3)A【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本次“ 回南天”现象发生在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是粤和桂;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2)根据题意可知,回南天”一般出现在二、三月份,主要是因为冷空气走后,暖湿气流迅速反攻,气温回暖、湿度回升,形成连日的小雨或大雾;读图可知,A的天气符号是小雨或大雾,B的天气符号是降雪或大雪;C的天气符号是晴或沙尘暴;D的天气符号是阴或雨夹雪;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3)根据题意可知,回南天”一般出现在二、三月份,主要是因为冷空气走后,暖湿气流迅速反攻,气温回暖、湿度回升,形成连日的小雨或大雾;对当地的主要影响是多雾,影响交通出行,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回南天(简称回南)是对我国南方地区一种天气现象的称呼,通常指每年春天时,气温开始回暖而湿度开始回升的现象。

华南属于典型的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因此每当每年3月至4月时,从中国南海吹来的暖湿气流,与从中国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在岭南形成准静止锋,使华南地区的天气阴晴不定、非常潮湿,期间有小雨或大雾,回南天现象由此产生。

一些冰冷的物体表面遇到暖湿气流后,就开始在物体表面凝结、起水珠。

4.下列天气符号表示沙尘暴的是()A. B. C. D.【答案】 C【解析】【分析】解:天气符号是人们了解天气的重要载体,以上四个天气符号中,A表示的是晴天,B表示的是雷电天气,C表示的是沙尘暴天气,D表示的是冰雹天气。

故答案为:C。

【点评】天气符号是代表各种天气现象、云状、天空状况等的专用符号,包括供观测记录使用的天气现象符号和供媒体传播使用的天气图形符号。

掌握常见的天气符号代表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日常的气象状况,以此来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

5.贝贝和同学一起在学校地理园测量降水量,下列做法或说法正确的是()A. 下雨时将雨量器搬放到室外,不下雨时搬到室内B. 降水过后,直接从雨量器上读取降水量C. 降水量的单位为毫升D. 将雨量器水平放置于平坦开阔地【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降水量的测量。

雨量器应一直放在室外,故A叙述错误;从雨量器上读取降水量,一般是在8时、20时两个时刻读取数值,故B叙述错误;降水量的单位为毫米,故C叙述错误;雨量器应将雨量器水平放置于平坦开阔地,故D叙述正确。

故选D。

故答案为:D【点评】考查降水量的测量,主要的工具是量雨器,需要放置在水平处进行测量。

6.读下面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地形对降水的影响,正确的是()A. 南坡是背风坡,降水多B. 南坡是迎风坡,降水多C. 北坡是背风坡,降水多D. 北坡是迎风坡,降水多(2)据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甲气流比乙气流干燥B. 迎风坡和背风坡植被分布没有差异C. A,B两地气温相差约16℃D. B地比A地气温低,原因是降水多【答案】(1)B(2)C【解析】【分析】世界各地的降水受海陆因素、纬度因素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降水分布不均匀,在同一座山上,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1)关于图中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南坡是迎风坡,暖湿气流在爬升过程中,慢慢冷却成云致雨、降水多,北坡是背风坡,暖湿气流在下沉过程中,慢慢蒸发,降水少,故选B。

(2)由图分析,甲气流比乙气流湿润,迎风坡和背风坡植被分布有很大的差异;A、B两地海拔相差2600米,气温相差约16℃;B地比A地气温低,原因是海拔高,故选C。

故答案为:(1)B;(2)C;【点评】(1)考查地形对降水的影响,一般迎风坡降水多,被风坡降水少,学生主要记住这点即可。

(2)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读图获取信息能力,对学生能力要求比较大,有一定难度,关键在于平时要养成多读图的习惯。

7.图中甲区域的气候类型是()A. 温带季风气候B. 亚热带季风气候C. 温带海洋性气候D. 热带季风气候【答案】 C【解析】【分析】由图可知,甲区域是欧洲西部地区,这里地形以平原为主,常年受到大西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属于全年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故答案为:C【点评】考查欧洲西部的气候类型,学生可以通过记忆也可以通过气温降水图来判断出气候类型,总体较难。

8.图中同学经历的天气过程最有可能是()A. B. C. D.【答案】B【解析】【分析】由图可知,左图表示的是晴天天气,右图表示小雨天气,所以他经历的天气是由晴到雨的变化。

故答案为:B【点评】考查学生对天气符号的认识,符号比较简单,与生活密切相关,简单题。

9.下列天气符号表示台风的是()A. B. C. D.【答案】 D【解析】【分析】解:熟记常用的天气符号可知,选项A的符号表示沙尘暴;选项B中的符号表示霜冻,选项C中的符号表示冰雹,选项D中的符号表示台风。

故答案为:D【点评】天气符号是代表各种天气现象、云状、天空状况等的专用符号,包括供观测记录使用的天气现象符号和供媒体传播使用的天气图形符号。

掌握常见的天气符号代表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日常的气象状况,以此来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

10.下面漫画主题的含义是()A. 防治水体污染B. 防治土地沙化C. 防治大气污染D. 保护海洋环境【答案】 C【解析】【分析】漫画形象说明了治理大气污染形势严峻,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C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和物造成危害的现象。

其成因有自然因素(如火山爆发、森林灾害、岩石风化等)和人为因素(如工业废气、燃料、汽车尾气和核爆炸等),尤以后者为甚。

治理大气污染的措施包括合理安排工业布局和城镇功能分区,加强绿化和对污染源的管理,推行科技创新环保,减少汽车等交通工具产生的尾气等。

11.世界各地气温地区差异很大。

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部分),完成下面小题。

(1)结合上图,分析得出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是()A.从低纬向高纬递减B.从赤道向两极递增C.从海洋向陆地递减 C.从海洋向陆地递增(2)甲地形成低温中心,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因素B.海陆因素C.地形因素D.人类活动【答案】(1)A(2)C【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是从低纬向高纬递减;故答案为:A。

(2)读图可知,甲地位于亚洲的青藏高原。

受地形影响,海拔高,气温较低,甲地形成低温中心;故答案为:C。

【点评】(1)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有三条:①从纬度位置看: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②从海陆位置看: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③从海拔高度看: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2)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第三极”,由于本区海拔高,气候寒冷,“高”和“寒”成为本区最突出的区域地理特征,气温低也成为制约本区农牧业的主导因素,本区的农牧业为一种特殊的高寒农牧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