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级排列法制作心理顺序量表实验报告
等级排列法和对偶比较法制作颜色爱好顺序量表和等距量表

等级排列法和对偶比较法制作颜色爱好顺序量表和等距量表摘要本次实验目的是通过测定颜色爱好的程度,用等级排列法和对偶比较法制作主观顺序量表和等距量表。
通过等级相关的算法比较,发现两种方法所得结果基本一致,不同被试之间颜色爱好也大致相同。
关键词对偶比较法等级排列法顺序量表等距量表等级相关法1前言对偶比较法是把所有要比较的刺激配成对,然后一对一对地呈现,让被试者依据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做出判断这种特性在两个刺激中的哪一个上表现得更为突出。
因为每一刺激都要分别和其他刺激比较,假如以n代表刺激的总数,那么配成对的个数是n(n-1)/2。
然后依它们各自明显于其他刺激的百分比的大小排列成序,即可制成一个顺序量表。
【1】对偶比较法又称比较判断法。
这个方法由费希纳(1896)的实验美学选择法发展而来,由寇思(l894)在其颜色爱好的研究报告中介绍出来,后来又经瑟斯顿进一步发展完善,因此,该方法又称瑟斯顿第五型比较判断法。
这个方法类似恒定刺激法,按照恒定刺激法的方式,应让被试比较标准刺激相变异刺激。
但用这个方法比较美感和态度时,标准刺激要屡次出现,会使人看腻了而影响正确判断,从而改成两刺激对偶比较,这样可以克服恒定法的不足,但其结果又能转化为恒定刺激法的结果。
等级排列法是一种制作顺序量表的直接方法。
这个方法是把许多刺激同时呈现,让被试者按照一定标准,把这些刺激排成一个顺序,然后把许多人对同一刺激评定的等级加以平均,这样就能求出每一刺激各自的平均等级,最后把各刺激平均等级排出的顺序就是一个顺序量表。
美国心理学家J.M.卡特尔1906年曾用等级排列法,对当时10个著名的天文学家排过等级。
他请有关专家按照天文学家的声望排出名次。
声望最高的排在第一,其次排在第二,依次下去,就得到一个次序,这就构成了一个顺序量表。
等级排列法具有较强的主观性,有空间误差,不如对偶比较法精确。
2方法2.1被试此项实验共2名被试。
女性,年龄在20岁左右,大学文化程度。
《实验心理学》指导操作手册

实验指导操作手册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分院(系、部):教育学院教研室:特殊教育课程名称:实验心理学授课班级:2012级特殊教育专业主讲教师:唐健职称:讲师使用教材:《实验心理学》邯郸学院制《实验心理学》实验教学大纲心理实验导论教学时间:1学时。
目的:1、了解心理实验的基础知识2、了解心理测验的基本知识3、掌握心理实验报告的撰写格式与方法内容:1、心理实验的基础要求:(1)复习或预习(2)安排和指导(3)规则(4)实验记录(5)实验仪器2、心理实验中的道德要求(1)正确对待被试(2)正确对待实验结果3、心理实验中的变量与变量控制:自变量、因变量、变量控制4、心理实验中的主试与被试5、心理测验的功用6、心理测验的实施(1)防止滥用心理测验(2)严格按测验条件施测(3)正确解释测验结果7、心理实验报告的撰写(1)题目(2)正文: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程序、实验结果、实验结论或讨论(3)参考文献(4)附录实验一绝对感觉阈限的测定目的:测定手心触压觉两点阈,学习使用最小变化法。
器材:JGW—B心理实验台操作箱单元,两点阀测量计。
步骤:1.主试事先拟好实验顺序。
刺激的两点距离从0--10毫米,渐增系列和渐减系列的起点应略有变化,并对被试保密。
2.被试、主试先练习实验5次,被试坐在心理实验台被试位置,将左手伸入操作箱套袖式测试口,手心向上平放在测试板面上,主试用两点阈测量计的两脚沿身体纵向(即手指方向)垂直地,轻轻地(皮肤变形要小,以被试能明确感觉到触觉刺激为准)同时落在被试地手心上,并且两脚对皮肤的压力相等,被试若明确感到是两点接触皮肤,就报告“两点”,否则就报告“一点”(练习结果不记录)。
3.正式实验,主试按事先拟好地刺激系列的顺序呈现刺激,若被试反应为“一点”则在记录表上记“一”,“两点”则记“+”。
要求每一系列都得到被试“一点”和“两点”这样两种报告,即做渐增系列时,当被试第一次报告“两点”:做渐减系列时被试第一次报告“一点”之后,此系列方可停止,然后进行下一系列。
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

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1 引言顺序量表的建立方法有两种,等级排列法和对偶比较法。
等级排列法的特点是一次性地将需要比较的刺激全部呈现给被试,请被试按照一定的标准把这些刺激排序。
主试将多个被试对同一刺激的评定等级加以平均,就能求出每一刺激的各自平均等级,最后把各刺激按平均等级排出的顺序就是一列顺序量表。
对偶比较法则是把所有的刺激配成对,然后一对一对的呈现,让被试依据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作出判断。
最后按每个刺激各自明显于其他刺激的百分比的大小排列成序,即可制作一个顺序量表。
在对偶比较法中,要注意同一对刺激需要比较两次,前后两次的呈现要在时间与空间位置上进行平衡。
所有的刺激对呈现的顺序也要按照台阶式或斜线式的方法进行安排。
本次实验的实验目的是通过对5种图片的爱好程度的测定,学习如何用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制作心理量表。
2 方法2.1 被试某大学本科生五名,两位男生,三位女生,男生年龄都为22岁,女生年龄都为21岁。
2.2 仪器或材料5张大小相同内容不同的图片。
2.3 程序(一)对偶比较法1.按台阶式或斜线式排出呈现刺激的顺序,本次实验按台阶式呈现刺激顺序,顺序分为两轮,第一轮顺序为AB、AC、BC、BD、CD、CE、DE、AD、AE、BE。
第二轮顺序为EB、EA、DA、ED、EC、DC、DB、CB、CA、BA。
2.给被试如下的指导语:“我每次都给你看两张图片,你告诉我喜欢哪一张,最好能说明为什么喜欢这一张。
”3,按预定的顺序呈现各对图片,每次都要将两张图片同时放到被试前的桌面固定的位置上,一左一右。
被试的反应要记到记录表相应的位置上。
做完10次后休息2min,然后再用相反的顺序比较10次,这10次每两张图片呈现的位置要和前面呈现时的左右位置调换一下。
(二)等级排列法1.排定呈现5种图片顺序,见表2。
2.给被试如下指导语:“请你做一个图片爱好的实验,这里有5张不同颜色的图片(将图片放在桌子上),要求你按自己喜欢的程度排一个顺序:将最喜欢的图片放在最左边,最不喜欢的放在最右边,其余3张,按自己喜欢的程度依次排在两者之间。
实验心理学:制作颜色爱好顺序量表

制作颜色爱好顺序量表(小组3)(上海师范大学应用心理系,上海,200234)摘要实验通过对偶比较法和品级排列法测定个人对颜色的爱好程度,并学习用对偶比较法和品级排列法制作顺序量表。
对偶比较法测定颜色爱好顺序是用5种色卡一一配对然后一对对呈现给被试看,让被试报告喜爱哪个。
其中同种色块配对的2次呈现要将两种色块的呈现位置互换以排除空间误差。
品级排列法测定颜色爱好顺序是用5种物品各7个颜色的图片给被试,让其依照喜好进行排列。
结果发觉:对偶比较法和品级排列法能够用于测定个人对颜色的爱好程度;个人对颜色的爱好程度存在个体不同;对颜色的爱好受到具体形象的阻碍。
关键词:对偶比较法品级排列法顺序量表1 前言对偶比较法最先由科恩在他的颜色爱好沿街中介绍出来,那个方式是把所有要比较的刺激配成对,然后一对一对呈现,让被试就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判定两个刺激中的哪个在那个特性上更明显。
假设有n个刺激,那么一共能够配成的数量为n(n-1)/2。
由于比较是每对刺激或前后呈现或同时呈现,都会产生误差(时刻或空间误差)。
为了幸免误差,每对刺激都要呈现2次,互换其呈现的时刻或位置。
如此总的比较次数就共有n(n-1)次。
排定颜色的呈现顺序能够按台阶式或斜线式,将5种颜色配成10对进行比较。
为了抵消顺序误差,10次测试做完以后要以与原先的测定顺序相反的顺序再进行10次测定。
最后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被试选择“更喜爱”次数最多的颜色确实是其最喜爱的颜色。
品级排列法和对偶比较法一样也是用来制作心理顺序量表的一种方式。
品级排列法是一种直接的方式,它要同时呈现所有的刺激,让被试依照必然的心理特点将其中的最优刺激排在第一名,最差刺激排在最后,其他刺激依次排在中间,以品级来表示与各刺激相应的心理量的顺序。
心理物理学的方式包括测量感觉阈限和测量阈上感觉两大类。
与上感觉的测量时通过制作心理量表来实现的。
心理量表大体上能够分为3类: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
实验四 等级排列法制作颜色爱好顺序量表

等级排列法制作颜色爱好顺序量表谭静茹(组员:谭静茹杨靖臧小贤陈瑾瑾宋璐)(镇江高等专科学校丹阳师范学院心理11班,镇江212310)摘要本实验采用等级排列法,测定5名被试对5种物品的8种颜色的爱好程度。
实验结果表明:各人对不同物品的颜色爱好程度存在差异。
针对不同的物品,被试对其颜色的选择存在差异。
关键词阈上感觉顺序量表颜色爱好等级排列法1.引言心理物理学的方法包括感觉阈限和测量阈上感觉两大类。
其中阈上感觉的测量是通过制作心理量表来实现的。
一个适量的刺激能引起相应的感觉,但是当刺激的物理量增加时,感觉并不按照同样的比例增加。
像声音,重量等等。
所以要测量心理量是如何随刺激的物理量的变化而变化,就需要制作心理量表。
心理量表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
心理顺序量表没有相等的单位,也没有绝对零点,它只是按照心理的某种标志把事物排成一个顺序。
从顺序量表上只能查处某事物在一定的心理量顺序中所处的位置,但是它不表示数与数之间的差别是相等的。
心理顺序量表可以用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制作。
对偶比较法是把所有要测的刺激配对,让被试判断在两个刺激中那个特征更明显,是一种间接的方法。
等级排列法,同时呈现所有的刺激,让被试根据一定的心理特点,将其中的最优刺激(被试觉得胜过其他刺激的刺激)排在第一位,把最差的刺激(被试觉得与其他刺激相比都不如的刺激)排在最后,其他刺激依次排在中间,以等级(第一位为第一等)来表示与各刺激相应的心理量的顺序,是一种直接的方法。
本次实验尝试用等级排列法测定两被试的对颜色爱好的程度,并学习用等级排列法制作顺序量表。
2.实验方法2.1被试: 5人一组,色觉正常2.2材料: 5种物品(旗子、自行车、房子、热水瓶、衬衣)的图片,每种物品的颜色分别为红、橙、黄、绿、蓝、紫、黑、褐8种,图片背景色为白色,共40张图片。
2.3实验程序:2.3.1在PPT上顺序呈现5种物品图片2.3.1被试同时坐在坐位上,主试念指导语:“请你做个颜色爱好的实验,这里有8张不同颜色的旗子图片,要求你根据自己的喜好,将颜色排列左边最喜欢,右边最不喜欢,以此类推。
等级排列法

等级排列法-制作心理顺序量表
结果及讨论 :
结果数据中记录被试的等级排列结果,按照爱好顺序制成颜色爱好 量 表。结果数据中还将呈现不同物品颜色爱好程度差异曲线(颜色为X轴, 颜色 爱好程度为Y轴)。可以用下述公式计算两个顺序量表的相关,相关系 数越小,差异越大。 公式如下: ρ=1-(6∑D²)/n(n²-1) ρ-等级相关系数 n -刺激的数目 D -对同一刺激判断的等级差
等级排列法-制作心理顺序量表
实验方法与程序:
九种颜色的RG函数颜色参数值如下: 系统随机呈现四组材料的图片(方块、自行车、玫瑰花和雨伞),每组图 片的图案相同但颜色不同。被试看一遍所有的图片后,根据对不同颜色图片的 喜好程度,从最喜欢到最不喜欢进行等级排序,2代表最喜欢,9代表最不喜欢。
颜色 红 黄 青 紫 黑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心理学院 范炤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课程
等级排列法-制作心理顺序量表:
实验目的
通过比较五种物品颜色爱好程度,学习用等级排列法制 作心理顺序量表。 学习和掌握对等级排列法测量结果一致性系数的统计分 析方法。、 了解颜色的心理量表在实际中的运用。
等级排列法-制作心理顺序量表
RGB值 (255,0,0) (255,255,0) (30,200,200) (135,0,210) (0,0,0)
颜色 橙 绿 蓝 灰
RGB值 (240,120, 48) (0,255,0) (0,0,255) (125,125,法呈现图片种类及颜色组合表如下: 物品颜色 物品 方块 自行 车 玫瑰 花 雨伞 实验前,主试应指导被试认真阅读指示语,然后开始实验。 红 橙 黄 绿 青 蓝 紫 灰 黑
等级排列法制作心理实验量表

等级排列法制作心理顺序量表顺序量表是一种较粗略的量表,它既无相等单位,又无绝对零点,只是把事物按某种标准排出一个次序。
一般用等级排列法和对偶比较法来制作顺序量表。
等级排列法是一种制作顺序量表的直接方法。
它与对偶比较法的不同是把许多刺激同时呈现,让许多被试按照一定标准对所有刺激进行排序。
然后把许多人对同一刺激评定的等级加以平均,就能求出每一刺激的各自平均等级。
最后把各刺激按平均等级排出,就是一个顺序量表。
因此,在空间误差可以忽略的前提下,等级排列法是制作心理顺序量表的一种最简捷最直接的方法。
这种方法在市场研究和调查中较常用,如调查消费者对某同类商品的评价和购买意向、收视率调查以及对一组广告优劣的评判等。
一、目的通过对8种手机外观喜好程度的排列,学习用等级排列法制作心理顺序量表的方法。
二、仪器与材料1.仪器:PsyTech-EP2009型心理实验台。
2.材料:8张不同型号的手机图片。
三、方法1.双击桌面“心仪心理实验平台”图标,弹出登录窗口。
对首次登录者请先注册用户;对已做过实验者用已有用户名和密码登录。
双击“电脑实验”,打开PsyTech-EP2009型心理实验台主界面。
选中左侧实验列表中的“等级排列法制作心理顺序量表”,右边呈现实验说明。
单击“进入实验”,弹出“指导语”窗口。
实验者可进行参数设置(或使用默认值)、练习等,也可以单击“开始实验”按钮直接进行实验。
2.指导语是:下面将要呈现的是一组不同款式和颜色的手机图片。
请你根据自己对这些手机外观的喜好程度进行排序,将手机图片拖到下面相应的框内。
框分别用1、 2、3、4、5、6、7和8表示,最喜欢的排第1位,依此类推。
你可以修改排序,直至完全从高到低排列好为止。
点击“确定”按钮确认。
在你明白了实验要求后,请点击下面的“开始实验”按钮开始。
3.进入实验界面,上面并排有 8张手机图片。
下面是编号从1到8的8个框。
被试排序完毕后点“确定”按钮予以确认。
4.实验结束,数据被自动保存,实验者可直接查看结果,也可以换被试继续实验,以后在主界面“数据”菜单中查看。
颜色偏好

颜色爱好心理量表的制作摘要:本次实验目的是通过对颜色爱好的测定,用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制作心理顺序量表和等距量表。
使初学者对心理学实验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本次实验随机选取2名北大心理自考学员,用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制作心理顺序量表,通过等级相关算法比较,发现两种方法所得结果基本一致,不同被试之间颜色爱好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关键词: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对偶比较法;等级排列法;等级相关法首先,将要比较的颜色两两配对,如有N种颜色,则需配成n(n-1)对。
本实验需要比较红、橙、黄、绿、蓝、紫、黑、白共8种颜色,则一共可配对的数目为n(n-1)即8(8-1)=28对,这28对颜色可按阶梯式排列呈现的顺序。
让被试辨别呈现的每一对颜色,并挑选出自己喜欢的颜色,并记录下来。
比较完一对,再比较另一对,一直比较完为止。
由于比较时每对颜色呈现的顺序和位置不同,会产生时间或空间误差,为此,为了避免这些误差,每对颜色都要比较两次,互换呈现的顺序和位置。
最后,统计处理数据,排出颜色的喜好顺序。
2.方法2.2材料本试验采用8张8×8cm的正方形纸片,各为一种颜色,即红、橙、黄、绿、蓝、紫、黑、白。
秒表、铅笔、直尺等。
2.3实验设计自变量:向被试呈现纸片的颜色。
共有8个水平:红、橙、黄、绿、蓝、紫、黑、白。
因变量:不同被试对颜色的喜好程度。
无关变量的控制:本试验采用单因素组内设计,会产生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另外实验顺序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因此本实验采用阶梯法排序。
为了消除呈现卡片的顺序和位置带来的时间误差和空间误差,第一次和第二次呈现卡片的顺序要相反,两卡片的位置也要相反。
先左后右,在反过来,先右后左。
为了更好的控制无关变量,我组采用了下面的方法:在桌上铺一A3幅面的白纸,分别用胶带固定住四角,分别在纸上用铅笔和直尺划两个对称的8×8的矩形框。
每次呈现卡片时,由主试把卡片放到两个巨型框内,再由被试垂直注视卡片2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实验报告(四等级排列法制作心理顺序量表)性别 组别 —!被试姓名 实验名称:等级排列法制作心理顺序量表 实验目的:通过比较五种颜色爱好程度,学习用等级排列法制作心理顺序量表。
学习和掌握对等级排列法测量结果一致性系数的统计方法分析。
实验器材:实验仪器:计算机、等级排列法实验程序实验材料:四种实验材料(汽车、方块、玫瑰花、人)的图片,每种物品的 颜色为红、橙、黄、绿、青、蓝、紫、灰、黑,图片被面均为白色,共 36张, 各种颜色的RGB 函数值如表:表实验材料的函数颜色参数值四实验步骤:1、 单击等级排列法实验程序的鼠标,进入实验状态。
在“实验材料”菜单中选 择实验材料(汽车、方块、玫瑰花、人),单击“指导语”,便会出现如下实验 指导语:现在你看到的是一组方块的图片,它们图案相同但颜色不同。
用鼠标单击图片的 背景便可翻看图片。
在排序前,请你先看一遍所有的图片,根据对不同颜色图片 的喜欢程度,从最喜欢到最不喜欢进行等级排序,并将图片放在下面相应的位置 上。
“ 1”代表最喜欢,“ 9”代表最不喜欢。
如果对排好的顺序不满意,可以继 续调整,直到满意为止。
实验完成后,请用鼠标单击屏幕中心图标,并按确认图 标予以确认。
明白上述指导语后,便可以开始等级顺序实验。
如还有疑问请查阅 实验帮助。
2、 不同颜色图片的呈现是完全随机的。
3、 结果记录:每次实验完成后,计算机将记录被试的等级排列结果,结果呈现方式如表。
实验结果存入文件名为“实验结果 .txt ”文件中,并可在帮助菜单 的“结果查询”中查询实验结果。
结果文件还可以调到 Excel 或SPSS 中进行统计分析。
评分姓名—主试姓名实验日期 记录姓名1、1、4、如需要自定义实验材料,可在“帮助 ”菜单 中选择“加入新图片” 一项, 对实验材料进行定义,然后在“实验材料”菜单中选择“自定义实验材料” ,并开始实验。
换其他被试,按上述程序进行实验。
实验结果:将小组各被试对各种物品颜色爱好程度按照爱好顺序制成颜色爱好量表。
姓名123456789六 结果分析:5、 五1等级排列法-制作心理顺序量表英文名称:ordi nalSCALE简介:心理量表是经典心理物理学用来测量阈上感觉的。
心理量表根据其测量水平的不同,可分为四种:命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
其中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分别带来了心理物理学中的对数定律和幕定律。
制作心理顺序量表可以使用对偶比较法或等级排列法。
等级排列法是一种直接的方法,具体操作方法是被试将所呈现的一系列刺激按优劣和喜欢-不喜欢的顺序依次排列。
等级排列法与对偶比较法的不同在于,等级排列法一次对所有的刺激进行排序,因此,在空间误差可以忽略的前提下,等级排列法是制作心理顺序量表的一种最简捷、最直接的方法。
这种方法在市场研究和收视率调查等应用研究中比较常用,如调查消费者对同类商品的评价和购买意向的排序等。
根据等级排列的结果,可以用下述公式计算两个顺序量表的相关,相关系数越小,差异越大。
公式如下:=1 — (6 ED2)/n(n 2-1)-等级相关系数—刺激的数目—对同一刺激判断的等级差实验目的:学习等级排列法和顺序量表的概念,制作颜色爱好的心理顺序量表。
方法与程序:本实验用等级排列法制作颜色爱好顺序量表。
系统随机呈现四组材料的图片(方块、自行车、玫瑰花和雨伞),每组图片的图案相同但颜色不同。
被试看一遍所有的图片后,根据对不同颜色图片的喜好程度,从最喜欢到最不喜欢进行等级排序,1代表最喜欢,9代表最不喜欢。
计算机能产生不同色调的颜色,而且纯度高,适合于颜色爱好顺序量表的制作。
实验共有九种颜色,它们是:红、橙、黄、绿、青、蓝、紫、灰、黑。
共36张图片,不同颜色图片的呈现是完全随机的。
九种颜色的颜色参数值如下:实验前,主试应指导被试认真阅读指示语,然后开始实验。
结果与讨论:结果数据中记录被试的等级排列结果,按照爱好顺序制成颜色爱好量表。
如下表:结果数据中还将呈现不同物品颜色爱好程度差异曲线(颜色为X轴,颜色爱好程度为丫轴)。
可以用下述公式计算两个顺序量表的相关,相关系数越小,差异越大。
公式如下:=1 — (6 ED2)/n(n 2-1)-等级相关系数—刺激的数目—对同一刺激判断的等级差交叉参考:对偶比较法-制作颜色爱好顺序量表参考文献:张学民主编 实验心理学实验讲义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实验研究中心31-32 页杨博民主编 心理实验纲要 北京大学出版社68 - 69页 2.方法被试 心理学院应用心理学的47名学生,被试各项指标正常,无色盲,仪器和材料 计算机,PsyKey 心理学实验教学系统,手柄一个实验前的准备阶段:计算机开机后,主试将手柄查到电脑的USB 插口上,运 行PsyKey 心理学实验教学系统,将被试的信息输入到软件中。
实验阶段:被试坐在计算机前,正对计算机屏幕,屏幕显示对被试的提示语:“请你做个颜色爱好的实验,这里有七张不同颜色的图片(将图片放在桌面上), 要求你按照自己喜欢的程度排一个顺序: 将最喜欢的颜色放在最左边,最不喜欢 的放在最右边,其余的五张,按喜欢的程度依次排在两者之间。
如果你排好之后 不满意,可以再改,直到你觉得满意为止。
排完方块之后,我会再给你换一套图 片,你仍然按照上述要求进行排序。
这个实验无所谓对或错,只要你能按照自己 对某种物品的颜色的爱好程度排序就行。
现在先请你把这七种颜色的方块排成一 个顺序。
”实验过程中,被试严格按照提示语进行实验,实验中被试要集中精力, 不能休息。
另外九色参数数值如下:2.1 无薪酬, 其中男生20名,女生27名。
2.22.3 实验设计和程序实验后的数据收集阶段:被试完成实验之后,实验数据通过PsyKey心理学实验教学系统集中发送到主机中,主试将实验数据取出,进而进行数据分析。
3纟吉果和分析将所有被试的实验数据导入到Excel中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出以下的图表:在等级的评定的时候,对于全部的数据,我们应用Z分数,将颜色喜好的分布近似的看作正态分布,将Z分数进行排列,进而得出全部被试的颜色喜好的排名,同时得出了不同的物品下的不同的颜色喜好程度(如表一所示)。
大学生对于颜色的喜好程度的排序是:红色,黄色,紫色,绿色,蓝色,青色,橙色,黑色,灰色。
而对于男生和女生之间,通过显著性检验可以得出,他们之间没有什么显著性的差异,他们分别与总体之间也没有显著性的差异,是说,颜色也就喜好在性别方面没有显著性的差异。
在不同的物品之间的颜色喜好等级排列的时候,除了少数的颜色有着较强的波动之外,大部分颜色都相对比较稳定,没有太大的波动性。
4.讨论本实验是应用的等级排列的方法进行的创建心理量表的,等级排列法是一种直接的方法,同时呈现所有的刺激,让被试根据一定的心理特点,将其中的最优刺激(被试觉得胜过其他刺激的刺激)排在第一位,把最差的刺激(被试觉得与其他刺激相比都不如的刺激)排在最后,其他刺激依次排在中间,以等级(第一位为第一等)来表示与各刺激相应的心理量的顺序。
而另一种创建顺序量表的常用方法就是对偶比较法,对偶比较法是把所有要比较的刺激配成对,然后一对一对呈现,让被试对于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作出判断:这种特性在两个刺激中哪个更为明显。
因此,若有激,则一共可配n 个刺成n(n-1)/2 对。
又因为有空间误差和时间误差,在实验中每对刺激要比较两次,互换其呈现顺序(时间误差)或位置(空间误差),所以一共要比较n(n-1)次。
对比等级排列法和对偶比较法可以看出,等级排列法操作相对更为简单,步骤相对更少一点,实验可以得到更好的控制,又可以尽量的避免时间误差和空间误差对被试选择的影响,因此,本实验采用了等级排列法进行心理量表的创建。
然而,通过分析本实验的不足可以看出,由于是对于本实验要测量对不同物品的颜色喜好程度的不同,而在本实验中,由于不同的物品在呈现的时候是有先后顺序的,被试在后面的物品颜色喜好程度的等级评定的时候必然会受前面物品颜色评定的影响,也就是无可避免的时间误差和空间误差,由于本实验的实验条件的限制,这两种误差也就无可避免的对本实验的信度和效度产生了影响。
对于颜色而言,不同的社会群体会有着不同的颜色喜好程度。
本实验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大学生颜色喜好的排列是红色,黄色,紫色,绿色,蓝色,青色,橙色,黑色,灰色。
通过对颜色的分析可知,大学生普遍喜欢的是较为鲜艳的颜色,而对于颜色较为暗淡的灰色和黑色,普遍是持厌恶的态度的。
对于不同的物品而言,大学生群体对于方块、自行车、雨伞、玫瑰花之间的选择略有不同,但是差异不是特别的显著,一般前三位的是红色、黄色、紫色,位于最后两位的是灰色和黑色,这是和总体的颜色喜好程度相匹配的,通过显著性检验也是没有显著性差异的,因此,物品对于颜色的喜好程度并没有什么显著性的影响。
由于不可避免的时间和空间的误差,本实验的实验流程还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的,要讨论物品对于颜色喜好程度的影响,必须在被试进行颜色的排列的时候,通过被试间设计的方法,将物品的呈现的顺序全部打乱,然后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进而才可以得出更有说服力的研究成果。
颜色的心理量表在诸多领域存在应用,特别是服装的设计方面,一般设计服装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群体,设计出不同颜色的服装,这样才有利于产品的销售。
而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颜色喜好程度也有这显著性的不同,这将是未来颜色研究的主流方向,即颜色的心理量表的应用方面。
5.结论大学生对于颜色的喜好程度的排序是:红色,黄色,紫色,绿色,蓝色,青色,橙色,黑色,灰色,而且对于不同的物体,颜色的喜好程度会有一定的变化,但是没有显著性的差异。
6.参考文献1】郭秀艳.实验心理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240-2507.附录附录1:实验的原始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