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 6.2.1《人的发现》 同步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教案:6.2.1 《人的发现》

教学重点
通过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作品,理解人文主义的内涵
教学难点
人文主义的内涵,文艺复兴的实质
教学方法
材料分析法、问题讨论法
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初看蒙娜丽莎”
出示《蒙娜丽莎》问:(1)谁的作品?(2)你觉得这幅画画得怎样?(3)你愿意出多少价钱购买?
莎士比亚:《从罗密欧ຫໍສະໝຸດ 朱丽叶》为切入口,学生比较感兴趣,然后再介绍他其他的代表作。(可详细)
问:文艺复兴这场运动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回味蒙娜丽莎”
达·芬奇耗时12年才完成了这样一幅画。这幅画背后的奥秘至今令人津津乐道。
为什么画作上的蒙娜丽莎没有眉毛和睫毛?
人们通过研究发现,蒙娜丽莎的画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很多数字密码,如右眼中有LV字样,是达·芬奇名字的缩写,在这幅画作中还隐藏了多少达·芬奇密码?
小结
今天我们主要去了解了一下这场文艺复兴运动,同学们利用所提到的重要人物以及他们的重要贡献自制一道连线题写于课本空白处
作业设计
同步作业本6.2.1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集体备课教案
时间
月日
执教人
集体研讨
二次备课
辅备人
八年级社会法治备课组全体老师
课题
6.2.1《人的发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阅读教材,知道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成就;
2.对比中世纪的画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画,了解人文主义的内涵,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理解文艺复兴对人类精神觉醒的意义;
3.阅读文字材料,学会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能力,学会分析与概括能力。
6.1.1 “人的发现” 课件--2020-2021学年浙江省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

《神曲》:叙述了但丁想象中游历地狱、炼狱和天堂的经历。
作者借梦游三界描写现实生活中的各色人物,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把许多主教、僧 侣甚至教皇都打入地狱,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 作品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专横、教会的贪婪腐败。
意大利诗人但丁 (1265~1321年)
封建社会
(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 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著名作品《神曲》
《地狱》 但丁在作品中让贪官污吏和和腐败
的教会人员在地狱里备受煎熬、折磨。
《炼狱》
指洗涤罪恶、赎罪的地方,介于地 狱和天堂之间。
但丁
(1265—1321),意大利诗人
《天堂》
但丁终于来到了上帝面前,这里光辉四射, 充满欢乐和爱,是但丁的理想境界
达·芬奇 米开朗基罗、 拉斐尔,
并称文艺复兴美术三杰
《蒙娜丽莎》的微笑
画像中的女子两眼炯炯 有神,口角含着微笑, 神态恬静端庄,流露着 青春的活力,反映了作 者努力冲破中世纪教条 对人性的压抑和束缚。
达芬奇通过对人物的心理刻画,反应了人真实感情的自然 流露,表达了人间善恶。
《
最
犹大
后
的
晚
餐
》
取材于《圣经》中的故事,画中描绘了在最后一次晚餐中耶稣12 个门徒的各自不同的表情:有惊讶、恐惧、愕然、愤恨、紧张等。
背 景: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14世纪的意大利)
核心思潮: 人文主义
“人的发现”
(文艺复兴)
意大利·但丁 《神曲》
代
表
意大利·达·芬奇 《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人
意大利·米开朗基罗 《大卫》《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6单元第2课第1框《人的发现(文艺复兴)》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6单元第2课第1框《人的发现(文艺复兴)》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6单元第2课第1框《人的发现(文艺复兴)》。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文艺复兴运动的相关内容。
具体包括:1. 文艺复兴的背景:意大利经济的繁荣、城市的兴起以及市民阶级的形成。
2. 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
3. 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等。
4. 文艺复兴的主要成就:文学、艺术、科学等方面的突破。
5. 文艺复兴对后世的影响:为启蒙运动和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史实证据意识和时空观念,使其能够从历史的长河中准确地提取信息,理解并评价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同时,通过分析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和主要成就,提升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此外,通过探讨人的价值和尊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社会责任感。
三、学习者分析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脉络,对古代文明和近代社会的变迁有一定的认识。
他们可能已经掌握了欧洲中世纪的历史背景,对意大利经济的繁荣、城市的兴起以及市民阶级的形成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学生可能已经接触过一些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对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等代表人物有所听闻。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历史课程往往引发他们对过去的好奇心,尤其是对于文艺复兴这一时期,由于其丰富的人文主义精神和艺术成就,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能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在学习风格上,他们习惯于通过图片、视频等视觉辅助材料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内容。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时,学生可能会遇到难以把握其深层次含义的困难。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6.2.1《“人的发现”》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二课冲破思想的牢笼(1)——“人的发现”总分 100 分,共 3 大题 16 题知识迁移例题讲解(总分 20 分,共 2 题)1. (10分)例1下列文学艺术大师与其创作的作品对应正确的是()A.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B. 贝多芬——《战争与和平》C. 达·芬奇——《向日葵》D. 列夫·托尔斯泰——《罗密欧与朱丽叶》2. (10分) 例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35年,某画家写道:“许多已经湮没的事物将要再生。
”材料二:人文主义小说《巨人传》描写道:1533年人们都相信,存在着一千年的精神黑暗,相继而来的将不会是新生,而是真理的重新恢复。
材料三: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
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
(1)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已经湮没的事物”指的是什么,“被湮没”的原因是什么。
(2) 各举一例证实材料三所说的文学、艺术方面的巨大成就。
能力训练基础达标(总分 60 分,共 12 题)3. (5分)14世纪前后,西欧新兴资产阶级高举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旗帜,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
这场运动()A. 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B. 废除了君主专制制度C. 冲击了教会的陈腐说教D. 引发了殖民扩张的狂潮4. (5分) 文艺复兴是一场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
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宣扬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B.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的先驱C. 宣扬以神为中心D. 文艺复兴开始于法国5. (5分)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巨匠达·芬奇的代表作《蒙娜丽沙》反映了“人物内心世界的平静、自信,突出了人的主体地位”。
它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哪一思想()A. 蒙昧主义B. 现实主义C. 浪漫主义D. 人文主义6. (5分) 文艺复兴运动是一次崭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其主要宗旨是()A. 研究曾经辉煌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B. 反对中世纪的宗教愚昧,解放人性C. 向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发起挑战D. 鼓励人们去探索大自然7. (5分) 14、15世纪是发现人和世界的时代,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文艺复兴大力宣扬教会学说B. 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成为“地球村”C. 文艺复兴强调以“人”为中心D. 新航路开辟使地中海沿岸繁荣起来8. (5分) 在历史活动课上,同学们针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展开了讨论,最后认定其实质就体现在“兴”上。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第二课第1框《人的发现(文艺复兴)》教学设计人教版

人的发现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阅读教材,知道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成就;2.对比中世纪的画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画,了解人文主义的内涵,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理解文艺复兴对人类精神觉醒的意义;3.阅读文字材料,学会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能力,学会分析与概括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阅读教材,学会自主学习,知道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2.对比中世纪的画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画,鉴赏《蒙娜丽莎》了解人文主义的内涵,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
3.通过文字和图片资料,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培养他们对美的感悟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鉴赏,阅读文艺复兴时期的画与文字材料,感受人的价值与尊严、人生的快乐与幸福,从而树立珍爱生命,创造生命价值的观念。
2.品读图文资料,感悟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精神,并尝试发扬这一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作品,理解人文主义的内涵。
难点:人文主义的内涵,文艺复兴的实质。
三、教学策略以学为主,注重结构化、生活化和人文化、地图化,史料化、趣味化、个别化和协作化、方法化和情感化四、教学过程五、板书设计六、教学反思本课的设计利用“初看蒙娜丽莎、再看蒙娜丽莎、回味蒙娜丽莎”串联整课内容,设计新颖。
初看目的在于引发好奇,导入新课。
再看目的在于通过与中世纪绘画的对比,深刻理解文艺复兴的人文内涵并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那些人和哪些事。
回味目的在于课堂的延伸,激发学生对达·芬奇该画作的好奇并尝试探秘,这不是一种人文精神的发扬吗?这样使整堂课立意更高。
同时教学设计还抓住了另外的两个点,一个是注重对文本内容的解读。
比如文艺复兴运动含义的解读,有效地抓住文本,通过分解、理解和再次整合,让学生明晰对该现象的认知和理解。
另一个是在人物介绍过程中捕捉学生的兴趣点,以兴趣点为切入点再带动其他内容。
如讲到莎士比亚时,用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为切入。
感觉缺憾是对于文艺复兴原因的探究,本设计未能体现。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下6.2.1《人的发现》课件2(共17张PPT)

但丁——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
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 人,同时又是新时代 的最初一位诗人”。 ——恩格斯
但丁·《神曲》
《地狱》
《炼狱》
《天堂》
《神曲》:叙述了但丁想象中游历地狱、 炼狱和天堂的经历。
“地狱”:但丁在作品中让贪官污吏和和腐 败的教会人员在地狱里备受煎熬、折磨。 “炼狱”:指洗涤罪恶、赎罪的地方,介于 地狱和天堂之间。 “天堂”:但丁终于来到了上帝面前,这里 光辉四射,充满欢乐和爱,是但丁的理想境界。
但毕竟当时的欧洲还笼罩在宗教的控制之下,新兴资产阶级不敢直接反对 教会,只好通过赞助文化事业来表达自己的诉求。
14世纪,一些文学艺术家潜心研究古希腊、罗马文化,通过创作,以复兴古 希腊、罗马为名,宣传人文主义,这场思想解放运动被称为
文艺复兴
核心: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的中心
文艺复兴的摇篮——意大利佛罗伦萨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和《罗密欧与朱丽叶》
O含义:
提倡人文精神,重视人的作用和需要,一切以人为本。
O意义:
使人们的思想从宗教愚味中解放出来
O发生背景: 1、中世纪人们在天主教会的统治下不能有自己的想法 2、根本原因: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要求重视人的作用和 人的需要。
文 艺 复 兴 运 动
O时间: O发生地: O代表人物 和代表作
兴起于14世纪,起止时间为14-16世纪
意大利,后传播到欧奇——“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人物”
达芬奇对近代现实主义美术的发展影响巨大,代表作有 《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他还致力于数学、解剖 学、光学、力学、生物学和地质学的研究,从事机械设计 和技术发明,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才能的科学巨人。
耶稣受难图
初中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六单元 第二课 第1框《人的发现(文艺复兴)》名师教学设计 人教版

人的发现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阅读教材,知道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成就;2.对比中世纪的画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画,了解人文主义的内涵,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理解文艺复兴对人类精神觉醒的意义;3.阅读文字材料,学会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能力,学会分析与概括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阅读教材,学会自主学习,知道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2.对比中世纪的画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画,鉴赏《蒙娜丽莎》了解人文主义的内涵,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
3.通过文字和图片资料,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培养他们对美的感悟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鉴赏,阅读文艺复兴时期的画与文字材料,感受人的价值与尊严、人生的快乐与幸福,从而树立珍爱生命,创造生命价值的观念。
2.品读图文资料,感悟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精神,并尝试发扬这一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作品,理解人文主义的内涵。
难点:人文主义的内涵,文艺复兴的实质。
三、教学策略以学为主,注重结构化、生活化和人文化、地图化,史料化、趣味化、个别化和协作化、方法化和情感化四、教学过程五、板书设计六、教学反思本课的设计利用“初看蒙娜丽莎、再看蒙娜丽莎、回味蒙娜丽莎”串联整课内容,设计新颖。
初看目的在于引发好奇,导入新课。
再看目的在于通过与中世纪绘画的对比,深刻理解文艺复兴的人文内涵并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那些人和哪些事。
回味目的在于课堂的延伸,激发学生对达·芬奇该画作的好奇并尝试探秘,这不是一种人文精神的发扬吗?这样使整堂课立意更高。
同时教学设计还抓住了另外的两个点,一个是注重对文本内容的解读。
比如文艺复兴运动含义的解读,有效地抓住文本,通过分解、理解和再次整合,让学生明晰对该现象的认知和理解。
另一个是在人物介绍过程中捕捉学生的兴趣点,以兴趣点为切入点再带动其他内容。
如讲到莎士比亚时,用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为切入。
感觉缺憾是对于文艺复兴原因的探究,本设计未能体现。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人的发现》教学设计和反思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人的发现》教学设计和反思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集体备课资料《人的发现》教学设计
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船寮镇中学叶晓红
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教研室吴金方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阅读教材,知道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成就;
2.对比中世纪的画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画,了解人文主义的内涵,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理解文艺复兴对人类精神觉醒的意义;
3.阅读文字材料,学会从材料中提
取信息能力,学会分析与概括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阅读教材,学会自主学习,知道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2.对比中世纪的画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画,鉴赏《蒙娜丽莎》了解人文主义的内涵,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
3.通过文字和图片资料,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培养他们对美的感悟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鉴赏,阅读文艺复兴时期的画与文字材料,感受人的价值与尊严、人生的快乐与幸福,从而树立珍爱生命,创造生命价值的观念。
2.品读图文资料,感悟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精神,并尝试发扬这一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作品,理解人文主义的内涵。
难点:人文主义的内涵,文艺复兴的实质。
三、教学策略
以学为主,注重结构化、生活化和人文化、地图化,史料化、趣味化、个别化和协作化、方法化和情感化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
6.2.1 《人的发现》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一次座谈会上,朱老师说:“我刚从达·芬奇和莎士比亚的故乡回来。
”朱老师去的地方是()
A.意大利和英国B.英国和法国
C.意大利和法国D.英国和俄国
2. 列表能有效梳理历史知识。
下表“?”处应填()
A.《荷马史诗》
B.《俄底浦斯王》
C.《蒙娜丽莎》
D.《哈姆雷特》
3. 下列有关文艺复兴作用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B.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C.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实质上复兴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
4. “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恩格斯所说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指()
A.文艺复兴运动B.新航路开辟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D.美国独立战争
5. 文艺复兴时期,诗人但丁在其长诗《神曲》中为当时的教皇在“地狱”火窟里预留了一个位置。
这反映了但丁()
A.善于创作神话B.反对封建神学
C.逃避现实生活D.弘扬古典文化
6. 14世纪前后,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力量逐步强大起来。
新兴的资产者为发财致富,尽情享受人世的生活,必须冲破教会设置的各种清规戒律。
于是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
这段材料反映的是()
A.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
B.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
C.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内容
D.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7. 2019年是达·芬奇逝世500周年,多个国家为其举办了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
意大利米兰有幸见证了这位天才级人物的全盛时期,米兰圣玛利亚感恩教堂珍藏着他的旷世之作() A.《哈姆雷特》 B.《最后的晚餐》
C.《神曲》D.《掷铁饼者》
8. 张老师向大家推荐阅读书目时说:“在这本书里莎士比亚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平,充分表现了主人公人文主义者的崇高精神境界。
”这本书是()
9. 关于文艺复兴运动,九年级某班的同学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你认为谁的看法是最准确的()
A.甲认为是一次复古运动
B.乙认为是一次宗教改革运动
C.丙认为是维护封建专制的思想运动
D.丁认为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10. 在关于文艺复兴运动的探究课上,同学们一致认为文艺复兴的实质体现在“兴"上。
这个“兴”的含义是指( )
A.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
B.封建文化的兴盛
C.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D.神学的复兴
11. 某学校正在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老师要求学生撰写论文《文艺复兴始末》。
为此,同学们
收集了很多历史人物资料。
其中,对文艺复兴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物是()
A.凯撒、达·芬奇、克洛维
B.莎士比亚、达·芬奇、但丁
C.伯里克利、查理曼、查士丁尼
D.孝德天皇、莎士比亚、但丁
12. 文艺复兴是一场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
下列对此运动描述正确的是( )
A.开始时间:18世纪
B.代表人物:伏尔泰
C.核心思想:人文主义
D.实质: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
13. 文艺复兴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人物,以下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搭配正确的是() A.彼特拉克——《哈姆雷特》
B.达˙芬奇——《神曲》
C.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
D.但丁——《最后的晚餐》
14. 14世纪中期,起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是一场”以人为本"的新文化运动。
并逐渐扩展到法国、美国等国家。
这场运动起源于意大利的根本原因是()
A.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大量遗存
B.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
C.处于地中海贸易的枢纽地位
D.具备多样化的人才结构
15. 14﹣16世纪的欧洲,充满了新时代到来前夜思想文化变革的蓬勃朝气和人类反封建神学、向自然挑战的无畏精神。
下列相关的历史信息中,搭配正确的是()
A.由旧时代走向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达•芬奇
B.文艺复兴兴起国家——法国
C.以人为本,发扬个性,追求幸福——人文主义
D.为无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思想文化条件——启蒙运动
二、非选择题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和一定的发展,新兴市民阶级地位的提高,以及城市化的生活
方式,孕育出佛罗伦萨人崭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些是文艺复兴发源于意大利的基本条件。
——齐世荣《文艺复兴及其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材料二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岳麓版《历史》必修Ⅲ(1)根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集中体现了文艺复兴运动的什么思潮?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在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时代。
——恩格斯材料二“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1)材料一中“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进步的变革”是指什么运动?这一变革的性质是什么?
(2)被誉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的是谁?他的代表作是什么?
(3)材料二作品中集中体现了什么精神?作者是哪国人?他的代表作是什么?
18. 14-17世纪,欧洲迎来了漫长黑夜后的黎明。
欧洲的文化领域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崭新的思想文化冲击着思想的藩篱,揭开了欧洲历史发展的新篇章。
请结合所学知识,共同探究历史的真谛。
[阻碍与反抗]
材料一中世纪中期的宗教文化....处处崩裂有声,一些裂缝日益扩大,关于人的新鲜思想的涓涓细流从中流出。
材料二14世纪前后,地中海地区是欧洲贸易最繁荣的地区。
许多城市商业发达,手工工场也发展起来,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发展工商业富裕起来,新兴资产阶级开始产生。
他们对教会在精神世界的控制不满,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
(1)材料一中“新鲜思想的涓涓细流”是通过哪一事件流出的?结合材料二,请你谈谈这一事件兴起的原因。
[伟人与名著]
材料三作者梦游三界,描写了人类战胜邪恶、达到人生真善美境界和实现理想社会的故事,抨击了天主教会的各种罪恶,赞美了现世生活,强调了人的价值和理性的伟大。
(2)材料三是哪一作品的主要内容?这一作品反映出一种什么时代精神?
[探究与评价]
材料四
(3)文艺复兴是复古还是创新,两位网友产生了分歧。
你赞同谁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ADDAB 6-10ABBDC 11-15BCCBC
二、非选择题
16. (1)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和一定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地位的提高,以及城市化的生活方式,弘扬古希腊、罗马文化。
(2)人文主义。
(3)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17. (1)运动:文艺复兴运动。
变革的性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2)诗人:但丁。
代表作:《神曲》。
(3)精神:人文主义精神。
国家:英国。
代表作:喜剧《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等。
18. (1)文艺复兴运动。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2)《神曲》。
人文主义精神。
(3)赞同“碧水蓝天”的观点。
文艺复兴不是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而是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