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艺术家老舍610(高中阅读)

合集下载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练习——老舍作品(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练习——老舍作品(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练习——老舍作品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断魂枪老舍沙子龙的镖局已改成客栈。

东方的大梦没法子不醒了。

炮声压下去马来与印度野林中的虎啸。

半醒的人们,揉着眼,祷告着祖先与神灵;不大会儿,失去了国土、自由与主权。

他们的长矛毒弩,花蛇斑彩的厚盾,都有什么用呢!枣红色多穗的镖旗,绿鲨皮鞘的钢刀,响着串铃的口马,江湖上的智慧与黑话,义气与声名,连沙子龙,他的武艺、事业,都梦似的变成昨夜的。

今天是火车、快枪,通商与恐怖。

沙子龙现在身上放了肉,只是在夜间,把小院的门关好,熟习熟习他的“五虎断魂枪”。

这条枪与这套枪,二十年的工夫,在西北一带,给他创出来“神枪沙子龙”五个字,没遇见过敌手。

现在,不会再替他增光显胜了。

只是摸摸这凉、滑、硬而发颤的杆子,使他心中少些难过而已。

他不大谈武艺与往事,他的世界已被狂风吹了走。

在他手下创练起来的少年们还时常来找他。

他们到处吹腾沙老师武艺高强,标榜自己是沙老师的徒弟——虽然沙子龙并不承认。

没钱时,上沙老师那里去求。

沙老师不含糊,多少不拘,不让他们空着手儿走。

可是,为打架或献技去讨教一个招数,沙老师有时说句笑话,马虎过去,有时直接把他们赶出去。

王三胜——沙子龙的大伙计——在土地庙拉开了场子,摆好了家伙,抡几下竹节鞭,“脚踢天下好汉,拳打五路英雄!乡亲们,王三胜不是卖艺的;玩艺儿会几套,西北路上走过镖,会过绿林中的朋友。

现在闲着没事,拉个场子陪诸位玩玩。

有爱练的尽管下来,王三胜以武会友,有赏脸的,我陪着。

神枪沙子龙是我的师傅;玩艺儿地道!诸位,有愿下来的没有?”他的话硬,可是那条钢鞭更硬,十八斤重。

他给手心一口唾沫,又抄起大刀来。

削砍劈拨,蹲越闪转,手起风生,忽忽直响。

忽然刀在右手心上旋转,身弯下去,四围鸦雀无声,只有缨铃轻叫。

刀顺过来,猛的一个“跺泥”,身子直挺,比众人高着一头,黑塔似的。

收了势:“诸位!”他一手持刀,一手又腰,看着四围稀稀的扔下几个铜钱,他点点头。

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介绍

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介绍

老舍先生是位多产作家,一生写作了1000多篇(部)作品,字数达800万字。

1951年被北京市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

向老舍先生致敬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北京人(正红旗满族),他是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老舍的作品很多,代表作有《骆驼祥子》、《老张的哲学》、《四世同堂》、《二马》、《离婚》、《猫城记》、《正红旗下》,剧本《残雾》、《方珍珠》、《面子问题》、《春华秋实》、《青年突击队》、《戏剧集》、《柳树井》、《女店员》、《全家福》、《茶馆》,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出口成章》,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及作品集《老舍文集》(16卷)等。

老舍,原名舒庆春,是因为他出生在1899年阴历的腊月23日,这是中国传统的“小年”,“庆春”有“庆祝春天”的意思。

老舍把“舒”字拆成“舍”、“予”两字,取名“舒舍予”,后来干脆叫起“老舍”来。

之所以这样,是习惯于北方的朋友会面时亲热的叫法,如“老王、老马”等。

另外,又有舍己为人、奋发励志、“舍我其谁”之意。

老舍的父亲是满清皇城护军,1900年牺牲在八国联军的炮火中,父亲去世后,老舍全家就靠母亲与姐姐帮别人干活维持生活。

老舍是家中第八个孩子,他三岁还不会讲话,八岁还不识字。

但就在八岁那年,老舍幸运地遇到一位慈善家,使他有机会进私塾读书。

1912年,13岁的老舍考入北京师范学校读书。

1916年,17岁的老舍从学校毕业当了北京方家胡同小学的校长。

1924—1929年,老舍在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做汉语教员期间,为学语言而大量阅读英国小说,也因此萌生了自己写小说的念头。

1925年写成《老张的哲学》,老舍就是发表此部小说的笔名。

次年完成《赵子曰》,1928年动手创作批判国民劣根性的《二马》。

老舍先生阅读题答案 老舍先生阅读理解

老舍先生阅读题答案  老舍先生阅读理解

老舍先生阅读题答案老舍先生阅读理解编者序现代文阅读及答案是本知识店铺精心收集编制而成,下载后,能够帮助学校教师、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前言下载提示:为您提供语文现代文阅读题及答案,现代文阅读技巧,内容包括现代文阅读题及答案,初中中考现代文阅读题,小学各年级现代文阅读题及答案。

Download tips:Provide you with modern Chinese reading questions and answers, modern reading skills, including modern reading questions and answers, junior high school entrance examination modern reading questions, and modern reading questions and answers for all grades of elementary school老舍先生阅读原文及试题答案汪曾祺①北京东城乃兹府丰富胡同有一座小院。

走进这座小院,就觉得特别安静,异常豁亮。

这院子似乎经常布满阳光。

院里有两棵不大的柿子树(现在大概已经很大了),到处是花,院里、廊下、屋里,摆得满满的。

按季更换,都长得很精神,很滋润,叶子很绿,花开得很旺。

这些花都是老舍先生和夫人胡絜青亲自侍弄的。

天气晴和,他们把这些花一盆一盆抬到院子里,一身热汗。

刮风下雨,又一盆一盆抬进屋,又是一身热汗。

老舍先生曾说:“花在人养。

”老舍先生爱花,真是到了爱花成性的地步,不是可有可无的了。

汤显祖曾说他的词曲“俊得江山助”。

老舍先生的文章也可以说是“俊得花枝助”。

叶浅予曾用白描为老舍先生画像,四面都是花,老舍先生坐在百花丛中的藤椅里,微仰着头,意态悠远。

这张画不是写实,意思恰好。

②客人被让进了北屋当中的客厅,老舍先生就从西边的一间屋子走出来。

大时代的写家——人民艺术家老舍阅读答案

大时代的写家——人民艺术家老舍阅读答案

大时代的写家——人民艺术家老舍阅读答案大时代的写家——人民艺术家老舍李伟老舍是一个知识分子与普通百姓都喜爱的作家。

北京的百姓熟知老舍,就像熟知前门、大栅栏一样。

1899年2月3日,老舍出生在一个穷旗兵的家里。

因出生日期临近春节,父亲便给小儿子起了个名字叫舒庆春。

父亲死后,养家的重担都压在母亲身上,她靠为别人洗衣服换取微薄的收入。

在小说《月牙儿》中,老舍有这样的描写:“那些臭袜子,硬牛皮似的,都是铺子里的伙计们送来的。

妈妈洗完这些牛皮就吃不下饭。

……妈妈的手起了层鳞,叫她给搓搓背顶解痒痒了。

”至于吃,一天通常只有两顿饭。

在《勤俭持家》一文中提道:“像我家,夏天佐饭的‘菜’往往是盐拌小葱,冬天是腌白菜帮子,放点辣椒油。

”老舍的一家,祖辈都是文盲,一个很偶然机会,他受善人刘寿绵的资助上了私塾,随后又考上了中学和北京师范学校。

6年后,不满19岁的老舍从师范学校毕业,被派到方家胡同小学当校长。

3年后被提升为北郊劝学员。

1922年,老舍辞去了劝学员职位,不久后,他在基督教会受洗礼并结识燕京大学英籍教授易文思,后来经易文思介绍,他前往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教。

在伦敦,老舍写作的师傅,就是英国作家狄更斯。

第一部《老张的哲学》,便是仿照狄更斯的小说《匹克威克外传》。

1930年,当老舍回国到齐鲁大学、山东大学任教师时,已经是著名作家了。

从英国回来后,老舍发现当时的文坛思潮与文学争论此起彼伏。

对此老舍却置身事外,只做个旁观者。

老舍不属于任何一边,他是独立抑或孤立的,既没有他趋奉的对象,也没有谁表示要与他同气相求。

老舍始终坚称自己是“写家”,而刻意与“作家”称谓划清界限。

他从不把自己的写作看多高,认为自己与“德成粮店的写账先生”是同等的“写家”。

以一种“独立不倚”的精神状态屹立于文坛。

1936年,山东大学受“一二·九运动”的影响,也开始了学生运动。

老舍借此机会,正式辞去了教职。

过上了专门靠写作换取收入的日子。

人民艺术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老舍

人民艺术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老舍

人民艺术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老舍老舍(1899.2.3-1966.8.24),现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正红旗人,北京人,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时候。

老舍是他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使用的笔名。

他的笔名还有絜青、絜予、非我、鸿来等。

中国现代小说家、戏剧家、著名作家,曾任小学校长、中学教员、大学教授。

1918年老舍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

1924年夏,赴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华语教员,并从事文学创作。

1926年发表了第一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在《小说月报》17卷第7号上连载时,署名为“舒庆春”。

但自第8号起连载上的署名改为“老舍”,直一小说全部载完。

这标志着老舍文学创作道路的开端。

接着,又发表了《赵子曰》、《二马》,从而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1929年,老舍取道新加坡回国。

在新加坡写了中篇小说《小坡的生日》,这是一部儿童文学作品,描写了生活在新加坡的华侨少年与各被压迫民族的小伙伴一起,反对强权奴役的故事,体现了团结奋斗、强国救民的思想境界。

1930-1936年,老舍先后在山东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

此间,他看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日本帝国主义的肆意侵略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行径,创作了长篇小说《大明湖》,为济南人民以及所有蒙受侵略之苦的祖国人民抒发愤慨。

在这部小说里,他第一次描写了共产党人的形象。

此后四年,他先后创作了长篇小说《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

还出版了包括《黑白李》、《微神》等15部短篇小说在内的短篇小说集《赶集》以及幽默诗文集《老舍幽默诗文集》。

1936年老舍辞职,从事专业写作。

在青岛工作和生活的这段时期,是他一生中创作的旺盛期之一。

他先后编了两个短篇集《樱海集》、《蛤藻集》,收入中短篇小说17篇。

创作了《选民》(后改题为《文博士》)、《我这一辈子》、《老牛破车》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长篇杰作《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是以北平(今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行踪为线索,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

【精品文档】老舍先生阅读短文答案-范文模板 (3页)

【精品文档】老舍先生阅读短文答案-范文模板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老舍先生阅读短文答案语文阅读理解在平时测试、期末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阅读练习,不仅能熟能生巧,轻松应对考试,最重要的,对于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

这篇老舍先生阅读短文答案,以供同学们练习、反思和感悟!①我从高中时代起,就读老舍先生的著作,什么《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我都读过。

到了大学以后,以及离开大学以后,只要他有新作出版,我一定先睹为快,什么《离婚》、《驼骆样子》等等,我都认真读过。

最初,由于水平的限制,他的著作我不敢说全都理解。

可是我总觉得,他同别的作家不一样。

他的语言生动幽默,是地道的北京话,间或也夹上一点儿山东俗语。

他没有许多作家那种忸怩作态让人读了感到浑身难受的非常别扭的文体,一种新鲜活泼的力量跳动在字里行间。

他的幽默也同林语堂之流的那种着意为之的幽默不同。

总之,老舍先生成了我毕生最喜爱的作家之一,我对他怀有崇高的敬意。

②但是,我认识老舍先生却完全出于一个偶然的机会。

济南是我的老家,每年暑假我都回去。

李长之是济南人,他是我的惟一的一个小学、中学、大学“三连贯”的同学。

有一年暑假,他告诉我,他要在家里请老舍先生吃饭,要我作陪。

在旧社会,大学教授架子一般都非常大,他们与大学生之间宛然是两个阶级。

要我陪大学教授吃饭,我真有点儿受宠若惊。

及至见到老舍先生,他却全然不是我心目中的那种大学教授。

他谈吐自然,蔼然可亲,一点儿架子也没有,特别是他那一口地道的京腔,铿锵有致,听他说话,简直就像是听音乐,是一种享受。

从那以后,我们就算是认识了。

③以后是激烈动荡的几十年。

又见了老舍先生,上距第一次见面已经有20多年了。

我现在已经记不清楚我们重逢时的情景。

但是我却清晰地记得起50年代初期召开的一次汉语规范化会议时的情景。

当时语言学界的知名人士,以及曲艺界的名人,都被邀请参加,其中有侯宝林、马增芬姊妹等等。

老舍(精)

老舍(精)

后期创作
老舍创作中有一个从由衷歌颂到按照 别人的调子奉命歌颂的复杂微妙的过 程。投入的层次越深,发现那令他魂 牵梦绕、割舍不了、无比单纯的“北 京”,在文学与现实之间越是存在着 极大的距离。但出于对北京和人民政 府的热爱,他一次又一次地克服个人 委屈投入到作品的创作与修改之中。
老舍之死
1966年8月24日晚或25日凌晨 时为北京文联主席的老舍投太平湖而死
死因?
持抗争说观点的人认为老舍性情刚烈,正直品行使他对林 彪、康生毁灭文化的所作所为深恶痛绝,最终以死表明自 己。 持绝望说的人认为当时老舍的处境其实非常尴尬。一是因 为写不出自己满意的作品,再有就是因为当时我党对老舍 这样知名的无党派人士采取两种策略,给官和安排,没有 实际权力,但又在场面上忙得没有自己业余时间的名誉性 职位。到1966年“红色八月”,红卫兵冲进北京文联对 他进行当众侮辱和毒打,在孔庙进行“焚书坑儒”,老舍 的绝望才达到顶点。 认为老舍是因为太脆弱,承受不了打击而自杀的人都是被 历次政治运动折腾苦了的人。毕竟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 的确有让人无法承受得起的问题和事情。
爱好
1. 打拳 3. 养花 5. 爱画 7和孩子们交朋友 9. 念外文 11. 养猫 13. 行善 15. 起名字 17. 收藏小宝贝 2. 唱戏 4. 说相声 6. 玩骨牌 8. 下小馆 10. 写字 12. 旅游 14. 分享 16. 自己动手 18. 剖析自己
与诺奖擦肩而过
1968年老舍曾获诺奖。中国作为文学大国,始终无人获 得诺贝尔文学奖,其原因除了政治偏见外,还因为中国作 家的作品被翻译成外文的太少,在交流上存在着技术上的 难题。而老舍当时在中国作家中是作品被译介最多的,老 舍在1968年被提名,秘密投票结果的第一名就是老舍。 但是在1968年,中国已经进入了“文革”高峰。各国谣 传老舍已经去世,瑞典就派驻华大使去寻访老舍下落,又 发动其它国家进行联合调查,中国官方当时对此没有答复 ,瑞典方面断定老舍已经去世。由于诺贝尔奖一般不颁给 已故之人,所以评选委员会决定在剩下的4个人中重新进 行评选,条件之一,最好是给一个东方人。结果这一年的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成了日本的川端康城。 不过,是否得到诺贝尔奖文学奖,对于一个真正的作家来 说,并不重要;对于一个真正有自信的民族来说,也不重 要;重要的是——理解文学真正的意义。

老舍高中语文高三语文长阅读多文本阅读复习练习含答案

老舍高中语文高三语文长阅读多文本阅读复习练习含答案

长阅读练习二材料一老舍先生在《谈幽默》中说,“凡是只为逗人哈哈一笑,没有更深的意义的,都可以算作‘滑稽’,而‘幽默’须有思想性与艺术性”。

幽默“首要的是一种心态”。

老舍“是由事事中看出可笑之点,而技巧的写出来”,“细心‘看’事物,总可以发现些缺欠可笑之处,及至钉着坑儿去咂摸,便要悲观了”。

其实,只要稍微细心,就不难发现,老舍的幽默招牌之作《老张的哲学》和《赵子日》,不全是可笑的,里边也有叫人落泪的悲。

滑稽的闹戏,在老舍是根本看不上眼的。

因而,“所谓幽默的心态就是一视同仁的好笑的心态”。

老舍的《我怎样写(老张的哲学)》道出了他一出手就避不开幽默的原由:“我自幼便是个穷人,在性格上又深受我母亲的影响——她是个愣挨饿也不肯求人的,同时对别人又是很义气的女人。

穷,使我好骂世;刚强,使我容易以个人的感情与主张去判断别人;义气,使我对别人有点同情心。

有了这点分析,就很容易明白为什么我要笑骂,而又不赶尽杀绝。

我失了讽刺,而得到幽默,幽默中是有同情的。

我恨坏人,可是坏人也有好处;我爱好人,而好人也有缺点。

‘穷人的狡猾也是正义’,还是我近来的发现;在十年前我只知道一半恨一半笑的去看世界。

”老舍所处的那个可笑的时代,也造就了他的幽默之笔。

清末民初,社会腐败与“猫城”无甚差异,可笑!大学生不读书以胡闹为荣,可笑!响马摇身一变走马上任管地方治安,可笑!凡社会上人们的自私偏狭,嫉贤妒能,恃强凌弱,骄奢淫逸,虚伪矫饰,愚昧顽劣,欺瞒狡诈等等都可笑,都该笑。

换言之,老舍是想以幽默之笔来写时代的悲剧,即要写出深刻的幽默。

老舍醉心幽默艺术的深刻用意,“为的是能够较为委婉较为温和地写出他所咂摸到的世事的滋味,表达自己的爱憎判断——‘看透宇宙间的各种可笑’以后的悲观与恐怖”。

当老舍以成熟的悲剧家的姿态把幽默挥洒在小说里,艺术上的拿捏也是那么准确到位时,他创作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骆驼祥子》出现了。

“它的幽默是出自事实本身的可笑,而不是由文字里硬挤出来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艺术家老舍
(李伟)
老舍是一个知识分子与普通百姓都喜爱的作家。

北京的百姓熟知老舍,就像熟知前门、大栅栏一样。

1899年2月3日,老舍出生在一个穷旗兵的家里。

因出生日期临近春节,父亲便给小儿子起了个名字叫舒庆春。

父亲死后,养家的重担都压在母亲身上,她靠为别人洗衣服换取微薄的收入。

在小说《月牙儿》中,老舍有这样的描写:“那些臭袜子,硬牛皮似的,都是铺子里的伙计们送来的。

妈妈洗完这些牛皮就吃不下饭。

……妈妈的手起了层鳞,叫她给搓搓背顶解痒痒了。

”至于吃,一天通常只有两顿饭。

在《勤俭持家》一文中提道:“像我家,夏天佐饭的‘菜’往往是盐拌小葱,冬天是腌白菜帮子,放点辣椒油。


老舍的一家,祖辈都是文盲,一个很偶然机会,他受善人刘寿绵的资助上了私塾,随后又考上了中学和北京师范学校。

6年后,不满19岁的老舍从师范学校毕业,被派到方家胡同小学当校长。

3年后被提升为北郊劝学员。

1922年,老舍辞去了劝学员职位,不久后,他在基督教会受洗礼并结识燕京大学英籍教授易文思,后来经易文思介绍,他前往英
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教。

在伦敦,老舍写作的师傅,就是英国作家狄更斯。

第一部《老张的哲学》,便是仿照狄更斯的小说《匹克威克外传》。

1930年,当老舍回国到齐鲁大学、山东大学任教师时,已经是著名作家了。

从英国回来后,老舍发现当时的文坛思潮与文学争论此起彼伏。

对此老舍却置身事外,只做个旁观者。

老舍不属于任何一边,他是独立抑或孤立的,既没有他趋奉的对象,也没有谁表示要与他同气相求。

老舍始终坚称自己是“写家”,而刻意与“作家”称谓划清界限。

他从不把自己的写作看多高,认为自己与“德成粮店的写账先生”是同等的“写家”。

以一种“独立不倚”的精神状态屹立于文坛。

1936年,山东大学受“一二·九运动”的影响,也开始了学生运动。

老舍借此机会,正式辞去了教职。

过上了专门靠写作换取收入的日子。

就在这段时间,他写出了《骆驼祥子》和《我这一辈子》两大代表作。

到了1937年7月,抗战爆发,日军炮舰集结胶州湾。

当民族生存问题成为压倒一切的问题时,个人的悲喜变得无足轻重。

具备救国济世传统的中国知识分子纷纷投入抗战的洪流。

老舍也不例外,他成为了千千万万救亡者中的一员。

他对臧克家说:“国难当头,抗战第一,我们不能老把个人和家庭挂在心头上!……”此时,老舍
从一个向来只在文坛“边缘”弄笔的自由撰稿人,变成文坛上呼朋唤友的大忙人。

抗战胜利后,老舍受美国国务院之邀,赴美讲学一年。

在美期间,他完成了《四世同堂》最后一部的写作。

1949年底老舍归国时,他直接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他看到身边的底层人民翻身过上了新生活,生活虽然依旧困苦,但毕竟充满了希望。

在“狂喜”之中,老舍开始全身心地以他的才华服务于新中国。

很快,他便写出了话剧《龙须沟》,并获得了“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此时老舍在创作中一直真诚、执着地思考自己与人民的关系,自己作品与人民生活的关系,以反映人民生活为己任,为此苦恼,为此焦虑,孜孜以求。

遗憾的是1966年爆发的“文革”,他带着心灵和身体的累累伤痕,自沉于北京西北郊的太平湖。

老舍虽已离我们而去,但他的文字仿佛残留于世的碑文,他的作品见证了老北京的人间喜剧。

不仅描摹了一道风景,而且也融入到人们日常生活里。

(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本文以深沉凝练的笔触,全方位的展示了老舍的独特人生轨迹和
思想行为,凸显了一代大家的人格魅力和艺术影响力。

B.老舍始终坚持称自己为“写家”,还戏谑地称自己等同于“德成粮店的写账先生”,体现了老舍把自己看得很低,很谦虚。

C.山东大学受“一二·九运动”的影响,开始了学生运动,老舍先生辞去了教职,这表明他追求一种“独立不倚”的精神。

D.老舍因为经历的坎坷,艺术追求的与众不同,创作理念的独到所以他被边缘化,一度是文坛的“边缘人”。

E.本文开头反复引用老舍的小说,这些引用的文字让我们了解到老舍能对生活有深刻独到的感悟都与其人生经历密不可分。

2.因创作话剧《龙须沟》老舍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结合文章说说老舍被授予该称号的原因?
3.文章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4.老舍生于寒门,长于贫困,历经战乱,从小胡同的苦孩子到蜚声文坛的作家,从大杂院走向世界文坛。

古语云:“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结合文本和生活感悟,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解析
1.E3分,C2分,B1分。

选A.D不给分。

(A项,“全方位”有误,文中选择老舍重要的人生阶段,有侧重点的展示;D项,“边缘人”是因为他不屈从、依附于任何人,以独立不倚的姿态屹立于文坛。


2.① 老舍出身于一个穷旗兵的家庭,父亲的早逝,家中的困顿让他深刻领悟到了人世间的艰辛,对人间的悲辛有一种彻骨的体会,所以他的作品往往聚焦于下层百姓,作品常常表现普通人的悲欢离合,他成为了普通群众的代言人。

②1937年7月,抗战爆发,日军炮舰集结胶州湾,民族危难之时,他成为了千千万万救亡者中的一员。

他从一个自由撰稿人,成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实际负责人,积极投身到抗战的大潮中。

③1949年底老舍归国时,他直接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国家充满了希望,老舍开始全身心地以他的才华服务于新中国。

此时老舍在创作中一直思考自己与人民的关系,自己作品与人民生活的关系,以反映人民生活为己任。

3.内容上:① “他的文字仿佛残留于世的碑文”运用比喻手法,“见证了老北京的人间喜剧”运用了拟人手法,这两句说明老舍的文字记录了时代的变迁,记录了底层百姓的悲欢离合。

“融入到人们日常生
活里了”说明老舍的文学创作来自普通百姓的生活,对生活加工、提炼之后,极富生活韵味地呈现出来,读者可从其作品中发现生活的影子。

②“见证了老北京的人间喜剧”该句化用了巴尔扎克的小说《人间喜剧》的标题名在此,将老舍的文学成就与巴尔扎克相媲美,也体现作者对老舍老舍作品的高度评价,对老舍由衷的赞美。

结构上:这一段在结构上起到了升华主题,深化感情的作用,并且照应了文章的标题“大写家”。

使结构浑然一体。

(每点2分,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4.观点一:①困难虽带给老舍心灵上的创伤,但他并没有因此一蹶不振,而是使他的思想更加深邃,意志品质更加坚定。

②苦难成就了老舍。

生于寒门,幼年丧父,家道中落,历经战乱,饱经忧患。

正因为此,使他成为广大下层市民中的一员,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下层百姓,看到行行色色色的人物,对生活有真切的体会。

为其今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不竭的源泉。

③看到下层百姓的贫瘠,体会到他们的悲辛,激起他对下层百姓的同情,从而在作品中刻画普通百姓。

所以他成为了普通百姓的代言人,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观点二:如果老舍生活在一个宽舒的环境中,以其写作上的禀赋,敏锐的捕捉生活的能力,也一定能在文学方面取得骄人的成绩。

尤其是
在文革中,受到凌辱,精神上的摧残、折磨,他才会自杀。

如果在一个宽舒平和的环境中,他的文学成就远不止于此。

(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