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SCO交换机与华为交换机链路聚合
多厂商交换机混合组网问题

置 不 一 致 :华 为
存 在 以 及 具 体 实
交 换 机 默 认 开 启
现 存 在 差 异 性 ,多 厂 商 设 备 容 。 VTP是 思 科 的 私 有 协 议 , MSTP (IEEES02.IS) 协 议 ,
互 联 往 往 存 在 各 种 各 样 的 问 为 达 到 类 似 功 能 ,华 为 开 发 可 在 全 局 关 闭 。 思 科 默 认 开
确 控 制 。 而 华 为 、中 兴 设 备 默 认 不 允 许 所 有 VLAN通 过 , 优 缺 点 与 思 科 处 理 方 法 相 反 。 还 需 要 特 别 注 意 的 一 点
状 态 。 3.生 成 树 问 题 生 成 树 不 兼 容 往 往 是 多
厂 商 设 备 互 联 最 需 要 重 视 的
认 TRUNK端 口 允 许 所 有 VLAN 能 通 过 验 证 的 光 模 块 是 不 能 而 华 为 使 用 sTP/RsTP/MsTP
通 过 。该 方 法 的 好 处 是 维 护 简 单 ,后 期 增 加 VLAN,不 用 修
使 用 的 。但 也 有 一 些 厂 家 会 植 入 破 解 代 码 ,因 此 ,部 分 厂
题 。
出 了 GVRP协 议 ,但 由 于 报 文 启 的 是 私 有 PVST协 议 ,无 法
类 型 与 格 式 都 不 一 样 ,两 者 通 过 全 局 关 闭 (除 非 采 取 逐
Hale Waihona Puke 多 厂 商 交 换 机 混 合 组 网 常 见 问 题
l_VLAN 配 置
之 间 不 互 通 。 2.光 模 块 虽 然 光 模 块 都 遵 循 国 际
等 IEEE标 准 生 成 树 协 议 时 , 华 为 的设 备 会 把 思 科 发 送 过
华为交换机链路聚合

华为交换机链路聚合交换机1上:[Huawei]dis stp brief//查看生成树MSTID Port Role STP State Protection0 GigabitEthernet0/0/1 DESI FORWARDING NONE0 GigabitEthernet0/0/2 DESI LEARNING NONE0 GigabitEthernet0/0/3 DESI LEARNING NONE交换机2上:[Huawei]dis stp briefMSTID Port Role STP State Protection0 GigabitEthernet0/0/1 ROOT FORWARDING NONE0 GigabitEthernet0/0/2 ALTE DISCARDING NONE0 GigabitEthernet0/0/3 ALTE DISCARDING NONE//2和3端口是阻塞的1、配置链路聚合的手工模式:(目的:通过链路聚合实现两台主机间带宽提升,在LSW1和LSW2之间的三条链路上分担负载,当一条断开时,其他两条可用重新形成聚合通道)在两个交换机上同时做如下的配置:[Huawei]undo info-center enable //关闭信息提示[Huawei]interface Eth-Trunk 1 //建立聚合通道1[Huawei-Eth-Trunk1]mode manual load-balance //使用手工模式[Huawei-Eth-Trunk1]trunkport GigabitEthernet 0/0/1 to 0/0/3//把1、2、3端口加入到Eth-Trunk 1中[Huawei]dis stp briefMSTID Port Role STP State Protection0 Eth-Trunk1 ROOT FORWARDING NONE//生成树中已经没有端口,只有聚合通道[Huawei]dis interface Eth-Trunk 1信息中出现BW: 3G//总带宽已经变成3G此时可以shutdown一个端口,再次查看聚合通道的状态。
华为交换机两种端口聚合模式使用实例剖析

华为交换机两种端⼝聚合模式使⽤实例剖析2.5 配置举例介绍了两种模式下的典型应⽤场景举例。
2.5.1 配置⼿⼯负载分担模式链路聚合⽰例2.5.2 配置静态LACP 模式链路聚合⽰例2.5.1 配置⼿⼯负载分担模式链路聚合⽰例2 LACP 配置组⽹需求如图2-4 所⽰,S-switch-A 和S-switch-B 为两台S-switch 设备,它们之间的链路为某城域⽹⾻⼲传输链路之⼀,要求S-switch-A 和S-switch-B 之间的链路有较⾼的可靠性,并在S-switch-A 和S-switch-B 之间实现数据流量的负载分担。
配置思路采⽤如下的思路配置负载分担链路聚合:1. 创建Eth-Trunk。
2. 加⼊Eth-Trunk 的成员接⼝。
说明创建Eth-Trunk 后,缺省的⼯作模式为⼿⼯负载分担模式,所以,缺省情况下,不需要配置其模式为⼿⼯负载分担模式。
如果当前模式已经配置为其它模式,可以使⽤mode 命令更改。
数据准备为完成此配置例,需准备的数据:l 链路聚合组编号。
l Eth-Trunk 的成员接⼝类型和编号。
配置步骤1. 创建Eth-Trunk# 配置S-switch-A。
system-view[Quidway] sysname S-switch-A[S-switch-A] interface eth-trunk 1[S-switch-A-Eth-Trunk1] quit# 配置S-switch-B。
system-view[Quidway] sysname S-switch-B[S-switch-B] interface eth-trunk 1[S-switch-B-Eth-Trunk1] quit2. 加⼊Eth-Trunk 的成员接⼝# 配置S-switch-A。
[S-switch-A] interface Ethernet0/0/1[S-switch-A-Ethernet0/0/1] eth-trunk 1[S-switch-A-Ethernet0/0/1] quit[S-switch-A] interface Ethernet0/0/2[S-switch-A-Ethernet0/0/2] eth-trunk 1[S-switch-A-Ethernet0/0/2] quit[S-switch-A] interface Ethernet0/0/3[S-switch-A-Ethernet0/0/3] eth-trunk 1[S-switch-A-Ethernet0/0/3] quit# 配置S-switch-B。
华为交换机两种端口聚合模式使用实例

2.5 配置举例介绍了两种模式下的典型应用场景举例。
2.5.1 配置手工负载分担模式链路聚合示例2.5.2 配置静态LACP 模式链路聚合示例2.5.1 配置手工负载分担模式链路聚合示例2 LACP 配置组网需求如图2-4 所示,S-switch-A 和S-switch-B 为两台S-switch 设备,它们之间的链路为某城域网骨干传输链路之一,要求S-switch-A 和S-switch-B 之间的链路有较高的可靠性,并在S-switch-A 和S-switch-B 之间实现数据流量的负载分担。
配置思路采用如下的思路配置负载分担链路聚合:1. 创建Eth-Trunk。
2. 加入Eth-Trunk 的成员接口。
说明创建Eth-Trunk 后,缺省的工作模式为手工负载分担模式,所以,缺省情况下,不需要配置其模式为手工负载分担模式。
如果当前模式已经配置为其它模式,可以使用mode 命令更改。
数据准备为完成此配置例,需准备的数据:l 链路聚合组编号。
l Eth-Trunk 的成员接口类型和编号。
配置步骤1. 创建Eth-Trunk# 配置S-switch-A。
<Quidway> system-view[Quidway] sysname S-switch-A[S-switch-A] interface eth-trunk 1[S-switch-A-Eth-Trunk1] quit# 配置S-switch-B。
<Quidway> system-view[Quidway] sysname S-switch-B[S-switch-B] interface eth-trunk 1[S-switch-B-Eth-Trunk1] quit2. 加入Eth-Trunk 的成员接口# 配置S-switch-A。
[S-switch-A] interface Ethernet0/0/1[S-switch-A-Ethernet0/0/1] eth-trunk 1[S-switch-A-Ethernet0/0/1] quit[S-switch-A] interface Ethernet0/0/2[S-switch-A-Ethernet0/0/2] eth-trunk 1[S-switch-A-Ethernet0/0/2] quit[S-switch-A] interface Ethernet0/0/3[S-switch-A-Ethernet0/0/3] eth-trunk 1[S-switch-A-Ethernet0/0/3] quit# 配置S-switch-B。
关于华为网络产品与cisco网络产品性能及配置对比说明

关于华为网络产品与cisco网络产品性能及配置对比说明关于华为网络产品与cisco网络产品性能、服务及配置对比说明总体感觉,华为提供的产品性能指标参数较高,但缺乏说服力,比如来自第三方权威机构的确认和验证,因此,这些技术指标目前很难真实反映并代表产品实际具备的能力。
华为关于汇聚、接入层交换机的对比针对cisco部分对比不详,仅列举了华为的相关技术参数而漏缺了cisco的很多技术参数。
另外,华为和cisco在其它一些方面存在的异性、共性对比如下: 1.性能及服务对比 ? 异性? 总体技术先进性cisco的交换、路由产品不光是同华为相比,即使同业界其它大量一些优秀厂商(如junipper、凯创。
等)的产品相比,cisco产品在单项技术指标参数上并不每项均表现为最优或最高,但是cisco产品的整体表现力、竞争力却是其竞争对手难以在短时间内赶超的。
cisco在技术上的专利同华为在技术上的专利相比更容易成为行业标准。
华为产品从早期IOS几乎完全模仿cisco到目前通过在产品命名方面采取和cisco及其类似的方式基本可以看出华为和cisco的技术实力对比。
? 稳定性、可靠性cisco产品由于经历了长时间的市场、行业、环境考验,对制造型企业而言,从核心的65系列到3750系列再到2950系列尤其是路由器均具备适合于企业环境需求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存在大量成功案例。
目前大量的业界使用案例证明cisco产品平均无故障时间相对华为产品而言要更长,因此设备返修或故障率极低,华为的中低端交换、路由产品目前也已经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市场考验,具有较好的产品稳定性、可靠性,但其核心设备据业界的反馈存在一些不够稳定的实例。
华为的高端产品在企业应用案例很少,虽然华为的中高端产品在政府、电信、金融等行业使用,但其通常都以双机(即设备冗余)的方式出现、已以弥补单机性能(如稳定、可靠性)的不足和可能的风险。
? 扩展能力从技术发展趋势方面(如汇聚对万兆的支持),本次项目中cisco的核心交换机同华为相比具有较好的扩展能力(65千兆接口的扩展数量以及万兆接口的扩展数量比华为的多)。
华为与CISCO交换机二层生成树协议互通分析

资料编码产品名称华为S系列交换机使用对象产品版本编写部门资料版本华为与CISCO交换机二层生成树协议互通分析拟制:日期:审核: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侵权必究华为与CISCO交换机二层生成树协议互通分析文档密级:内部公开修订记录日期修订版本描述作者2011-09-05 V0.9 初稿完成韩松博2011-10-17 V1.0 根据测试部实测情况修改部分章节,增加互通性分析,修改案例吴炯明2012-10-16 V2.0 增加MSTP与CISCO交换机互通的几个特殊命令详解增加MSTP与CISCO生成树协议的优劣对比增加PVST/PVST+/RPVST+向MSTP迁移的操作指导吴炯明华为与CISCO交换机二层生成树协议互通分析文档密级:内部公开目录第1章前言 (1)第2章生成树原理分析 (2)2.1 STP原理 (2)2.1.1 STP基本概念 (2)2.1.2 STP技术细节 (5)2.2 RSTP原理 (6)2.2.1 RSTP基本概念 (6)2.2.2 RSTP技术细节 (10)2.3 MSTP原理 (11)2.3.1 MSTP基本概念 (11)2.3.2 MSTP技术细节 (13)2.4 Cisco厂家支持情况 (14)2.4.1 PVST (14)2.4.2 PVST+ (14)2.4.3 Rapid-PVST+ (15)2.4.4 MST (16)第3章华为与PVST+/RPVST+的互通性分析 (17)3.1 综述 (17)3.2 CISCO报文类型分析 (18)3.3 链路开销算法 (19)3.4 MSTP与CISCO交换机互通的几个特殊命令详解 (19)3.4.1 stp no-agreement-check (19)3.4.2 stp compliance { auto | dot1s | legacy }(可选) (21)3.4.3 stp config-digest-snoop(可选) (21)3.5 测试结果 (22)第4章混合组网案例介绍 (24)4.1 案例一 MSTP互通(推荐) (24)4.1.1 网络拓扑 (24)4.1.2 网络配置 (24)4.1.3 注意要点 (27)4.2 案例二 STP与PVST+互通(透传方案) (28)4.2.1 网络拓扑 (28)4.2.2 网络配置 (28)4.2.3 注意要点 (31)华为与CISCO交换机二层生成树协议互通分析文档密级:内部公开4.3 案例三 STP与PVST+互通(阻塞口在华为) (32)4.3.1 网络拓扑 (32)4.3.2 网络配置 (32)4.3.3 注意要点 (34)4.4 案例四 STP与PVST+互通(阻塞口在CISCO) (36)4.4.1 网络拓扑 (36)4.4.2 网络配置 (36)4.4.3 注意要点 (38)第5章 MSTP与思科生成树协议优劣对比 (40)5.1 优劣对比(待补充) (40)5.1.1 (待补充) (40)5.2 可替代性分析(待补充) (40)5.2.1 (待补充) (40)第6章 PVST/PVST+/RPVST+向MSTP迁移指导 (41)6.1 (待补充) (41)6.1.1 (待补充) (41)6.2 (41)第7章附录 (42)关键词:生成树摘要:企业网环境常见的几种交换机二层生成树协议互通方案进行技术和案例分析,希望能够为客户和一线员工提供一种互通解决方法及思路缩略语清单:STP, RSTP, MSTP, PVST+, Rapid-PVST+参考资料清单:第1章前言生成树协议是一个用于在局域网中消除环路的协议。
华为交换机三层链路聚合怎么配置?

华为交换机三层链路聚合怎么配置?
作为⽹络⼯程师,华为企业路由器是我们经常遇到的⽹络设备之⼀,如何通过命令⾏配置三层链路聚合以提⾼带宽和链路的⾼可⽤性。
下⾯我们就来看看详细的教程。
1、登录华为企业路由器,在系统模式下创建eth-trunk接⼝。
命令:interface eth-trunk 1.
2、创建的eth-trunk接⼝默认是⼆层接⼝,使⽤命令:undo portswitch将接⼝转化为三层接⼝。
3、将物理端⼝加⼊到eth-trunk接⼝内,命令:trunkport GigabitEthernet 4/0/0(这⾥加⼊了三个端⼝)。
4、物理端⼝加⼊完毕,配置eth-trunk的IP地址,请根据实际⽹络规划配置。
5、在对端路由器上进⾏同样的配置,创建eth-trunk,物理端⼝加⼊,配置IP地址。
6、配置完成,查看eth-trunk接⼝的状态,使⽤命令:display eth-trunk 1.
以上就是华为交换机三层链路聚合配置教程,希望⼤家喜欢,请继续关注。
华为交换机动态链路聚合命令

华为交换机动态链路聚合命令华为交换机动态链路聚合命令一、动态链路聚合简介动态链路聚合(Dynamic Link Aggregation,DLA)是一种将多个物理链路绑定成一个逻辑链路的技术。
通过将多个物理链路绑定成一个逻辑链路,可以提高网络带宽、提高网络可靠性和实现负载均衡等功能。
在华为交换机中,动态链路聚合可以通过LACP协议实现。
LACP协议是一种标准化的协议,可以实现交换机之间的动态链路聚合。
二、配置动态链路聚合命令1. 创建Link Aggregation Group(LAG)在华为交换机中创建Link Aggregation Group需要使用以下命令:[Switch]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1[Switch-GigabitEthernet0/0/1]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Switch-GigabitEthernet0/0/1] quit其中,gigabitethernet 0/0/1表示需要绑定的物理接口,group 1表示创建的LAG编号。
2. 配置LAG属性创建好LAG后,还需要对LAG进行属性配置。
以下是常用的LAG属性配置命令:[Switch] interface Eth-Trunk 1[Switch-Eth-Trunk1] mode lacp-static[Switch-Eth-Trunk1] lacp priority 32768[Switch-Eth-Trunk1] quit其中,mode lacp-static表示LAG使用静态LACP模式,lacp priority 32768表示LAG的优先级为32768。
3. 配置物理接口将物理接口绑定到LAG上需要使用以下命令:[Switch]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2[Switch-GigabitEthernet0/0/2] quit4. 查看LAG状态查看创建好的LAG状态需要使用以下命令:[Switch] display link-aggregation summary其中,可以查看到LAG的编号、状态、绑定的物理接口等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ISCO交换机与华为交换机链路聚合链路聚合有成端口聚合,端口捆绑,英文名port trunking.功能是将交换机的多个低带宽端口捆绑成一条高带宽链路,可以实现链路负载平衡。
避免链路出现拥塞现象。
通过配置,可通过两个三个或是四个端口进行捆绑,分别负责特定端口的数据转发,防止单条链路转发速率过低而出现丢包的现象。
Trunking的优点:价格便宜,性能接近千兆以太网;不需要重新布线,也无需考虑千兆网传输距离极限问题;trunking可以捆绑任何相关的端口,也可以随时取消设置,这样提供了很高的灵活性还可以提供负载均衡能力以及系统容错。
命令:port-group <port-group-number> mode {active|passive|on}no port-group <port-group-number>功能:将物理端口加入Port Channel,该命令的no 操作为将端口从Port Channel 中去除参数:<port-group-number> 为Port Channel 的组号,范围为1~16;active(0)启动端口的LACP 协议,并设置为Active 模式;passive(1)启动端口的LACP 协议,并且设置为Passive 模式;on(2)强制端口加入Port Channel,不启动LACP 协议。
举例:在Ethernet0/0/1 端口模式下,将本端口以active 模式加入port-groupSwitch(Config-Ethernet0/0/1)#port-group 1 mode active命令:interface port-channel <port-channel-number>功能:进入汇聚接口配置模式命令模式:全局配置模式举例:进入port-channel1 配置模式Switch(Config)#interface port-channel 1Switch(Config-If-Port-Channel1)#举例1:如果交换机Switch1 上的1,2,3 端口都是access 口,并且都属于vlan 1,将这三个端口以active 方式加入group 1,Switch2 上6,8,9 端口为trunk 口,并且是allow all,将这三个端口以passive 方式加入group 2,将以上对应端口分别用网线相连。
方法1配置步骤如下:Switch1#configSwitch1 (Config)#interface eth 0/0/1-3Switch1 (Config-Port-Range)#port-group 1 mode activeSwitch1 (Config-Port-Range)#exitSwitch1 (Config)#interface port-channel 1Switch1 (Config-If-Port-Channel1)#Switch2#configSwitch2 (Config)#port-group 2Switch2 (Config)#interface eth 0/0/6Switch2 (Config-Ethernet0/0/6)#port-group 2 mode passiveSwitch2 (Config-Ethernet0/0/6)#exitSwitch2 (Config)# interface eth 0/0/8-9Switch2 (Config-Port-Range)#port-group 2 mode passiveSwitch2 (Config-Port-Range)#exitSwitch2 (Config)#interface port-channel 2Switch2 (Config-If-Port-Channel2)#配置结果:过一段时间后,shell 提示端口汇聚成功,此时Switch1 的端口1,2,3 汇聚成一个汇聚端口,汇聚端口名为Port-Channel1,Switch2 的端口6,8,9 汇聚成一个汇聚端口,汇聚端口名为Port-Channel2,并且都可以进入汇聚接口配置模式进行配置。
方法2:以ON 方式配置Port Channel.配置步骤如下:Switch1#configSwitch1 (Config)#interface eth 0/0/1Switch1 (Config-Ethernet0/0/1)# port-group 1 mode onSwitch1 (Config-Ethernet0/0/1)#exitSwitch1 (Config)#interface eth 0/0/2Switch1 (Config-Ethernet0/0/2)# port-group 1 mode onSwitch1 (Config-Ethernet0/0/2)#exitSwitch1 (Config)#interface eth 0/0/3Switch1 (Config-Ethernet0/0/3)# port-group 1 mode onSwitch1 (Config-Ethernet0/0/3)#exitSwitch2#configSwitch2 (Config)#port-group 2Switch2 (Config)#interface eth 0/0/6Switch2 (Config-Ethernet0/0/6)#port-group 2 mode onSwitch2 (Config-Ethernet0/0/6)#exitSwitch2 (Config)# interface eth 0/0/8-9Switch2 (Config-Port-Range)#port-group 2 mode onSwitch2 (Config-Port-Range)#exit配置结果:将交换机Switch1 上的1,2,3 三个端口依次加入port-group1 后我们可以看到,以on 方式加入一个组完全是强制性的,两端的交换机并不会通过交换LACP PDU 来完成汇聚,汇聚也是触发式的,当敲入将2 号端口加入port-group1 的命令时,1 和2 马上汇聚在一起形成port-channel1,当将3 号端口加入port-group1 时,1 和2 汇聚成的port-channel1 被拆散,马上1,2,3 三个端口又重新汇聚成port-channel1(需要说明的是,当有一个新的端口要加入已经汇聚成功的组时,必须先拆散原先的组,然后再能汇聚成一个新的组)。
结果是Switch1 和Switch2 上的三个端口都以ON 模式汇聚起来,各自形成一个汇聚端口。
总结:1;生成树,STP,主要作用是避免环路,网络中有冗余,经常使用多条链路就会产生环路,广播风暴,网络瘫痪,注意的是涉及网络时候千万不要忘记生成树的启动。
如图3,比如说一般大企业中核心交换机于其他交换机都是两条网线连接,这样其中一条出现错误另一条可以工作,但是如果PC2和PC1通信这样就容易出现环路,产生广播风暴,,生成树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2:链路聚合: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增加网络带宽,一种是交换机之间,如图二比如说两台交换机设备,用一根百兆网线级联,由于访问两台太大就会产生屏蔽,速度变慢,这个时间就可以使用链路聚合,使用port-group命令,建立链路聚合,多用两条网线连接交换机,并把两台交换机连接的端口各自聚合在一起,能增加网络带宽。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如图一,交换机于服务器之间的链接,比如说一台服务器连接交换机上,如果访问量很大,那么服务器就会承受不了,就可以考虑多按两块网卡,使用链路聚合使两块网卡连接的端口聚合在一起,减轻服务器的负担。
链路聚合技术链路聚合技术亦称主干技术(Trunking)或捆绑技术(Bonding),其实质是将两台设备间的数条物理链路“组合”成逻辑上的一条数据通路,称为一条聚合链路,如Figure 1示意。
交换机之间物理链路Link 1、Link2和Link3组成一条聚合链路。
该链路在逻辑上是一个整体,内部的组成和传输数据的细节对上层服务是透明的。
链路聚合示意图聚合内部的物理链路共同完成数据收发任务并相互备份。
只要还存在能正常工作的成员,整个传输链路就不会失效。
仍以上图的链路聚合为例,如果Link1和Link2先后故障,它们的数据任务会迅速转移到Link3上,因而两台交换机间的连接不会中断(参见Figure2)。
链路聚合成员相互备份链路聚合的优点从上面可以看出,链路聚合具有如下一些显著的优点:提高链路可用性链路聚合中,成员互相动态备份。
当某一链路中断时,其它成员能够迅速接替其工作。
与生成树协议不同,链路聚合启用备份的过程对聚合之外是不可见的,而且启用备份过程只在聚合链路内,与其它链路无关,切换可在数毫秒内完成。
增加链路容量聚合技术的另一个明显的优点是为用户提供一种经济的提高链路传输率的方法。
通过捆绑多条物理链路,用户不必升级现有设备就能获得更大带宽的数据链路,其容量等于各物理链路容量之和。
聚合模块按照一定算法将业务流量分配给不同的成员,实现链路级的负载分担功能。
某些情况下,链路聚合甚至是提高链路容量的唯一方法。
例如当市场上的设备都不能提供高于10G的链路时,用户可以将两条10G链路聚合,获得带宽大于10G的传输线路。
此外,特定组网环境下需要限制传输线路的容量,既不能太低影响传输速度,也不能太高超过网络的处理能力。
但现有技术都只支持链路带宽以10为数量级增长,如10M、100M、1000M等。
而通过聚合将n条物理链路捆绑起来,就能得到更适宜的、n倍带宽的链路。
链路聚合的标准目前链路聚合技术的正式标准为IEEE Standard 802.3ad,由IEEE802委员会制定。
标准中定义了链路聚合技术的目标、聚合子层内各模块的功能和操作的原则,以及链路聚合控制的内容等。
其中,聚合技术应实现的目标定义为必须能提高链路可用性、线性增加带宽、分担负载、实现自动配置、快速收敛、保证传输质量、对上层用户透明、向下兼容等等。
链路聚合控制协议LACP链路聚合控制协议(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是IEEE 802.3ad 标准的主要内容之一,定义了一种标准的聚合控制方式。
聚合的双方设备通过协议交互聚合信息,根据双方的参数和状态,自动将匹配的链路聚合在一起收发数据。
聚合形成后,交换设备维护聚合链路状态,当双方配置变化时,自动调整或解散聚合链路。
LACP协议报文中的聚合信息包括本设备的配置参数和聚合状态等,报文发送方式分为事件触发和周期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