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卫星通信原理解析

合集下载

卫星通信工作原理

卫星通信工作原理

卫星通信工作原理卫星通信是一种通过人造卫星进行通信传输的技术。

它利用卫星作为中继站,将信号从发射站传输到接收站,实现了远距离、高质量的通信。

一、卫星通信的基本原理卫星通信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步骤:上行链路、卫星传输和下行链路。

1.上行链路:在卫星通信中,上行链路是指信号从地面站向卫星传输的部分。

用户在地面站发射信号,通过指定的天线将信号向上空发送。

信号经过电离层进入太空,然后到达指定卫星。

上行链路的频率一般比较低。

2.卫星传输:卫星接收到上行链路的信号后,将其放大并重新发射到地球上的其他区域。

卫星利用特定的波束和频率进行传输,确保信号能够准确到达目标地点。

卫星在传输过程中还可以进行频率的转换和多路复用,提高信号的传输效率和容量。

3.下行链路:下行链路是指信号从卫星传输到地面接收站的部分。

接收站通过天线接收卫星发射的信号,并通过解调器对信号进行解码和还原。

最终,用户可以通过设备来接收、处理和显示信号。

二、卫星通信的关键技术卫星通信依赖于多项关键技术来实现高效、稳定的通信传输。

1.频段选择:卫星通信使用的频段一般分为C频段、Ku频段和Ka频段等。

在频段选择时,需要综合考虑频段的传输性能、天线尺寸和成本等因素。

2.天线设计:卫星通信中的天线设计非常重要,它关系到传输过程中的信号强度和覆盖范围。

天线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天线增益、波束宽度、指向精度和天线尺寸等因素。

3.调制解调:调制解调器是卫星通信中的关键设备之一。

它可以将信号进行调制,将信息转换成适合卫星传输的形式。

在接收端,解调器将信号解调,还原成原始的信息。

4.多路复用技术:为了提高卫星传输的效率,多路复用技术被广泛应用。

通过将多个信号合并在一个信道中传输,可以有效提高信道利用率,减少传输成本。

三、卫星通信的应用领域卫星通信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远程通信:通过卫星通信,可以实现远距离的通信传输,解决了地理位置限制的问题。

卫星通信原理

卫星通信原理

卫星通信原理卫星通信是一种利用人造卫星作为中继站,实现地面通信的技术。

它的原理是利用卫星在地球轨道上的运行,将地面的通信信号发送到卫星上,再由卫星转发到另一个地面接收站,从而实现远距离的通信。

卫星通信的原理可以分为发射、传输和接收三个环节。

首先,发射端将需要传输的信号转换成微波信号,然后通过天线发送到卫星上。

这个过程需要考虑到信号的频率、功率和调制等参数,以确保信号能够被卫星接收并传输。

其次,卫星接收到信号后,会对其进行解调和放大处理,然后再通过卫星上的转发器将信号转发到目标地面接收站。

在这个过程中,卫星需要考虑到信号的转发路径、天线的指向和信号的衰减等因素,以确保信号能够准确地传输到目标地面接收站。

最后,目标地面接收站接收到信号后,会对其进行解调和处理,然后将其转换成人们能够理解的语音、图像或数据等形式。

在这个过程中,地面接收站需要考虑到信号的接收质量、抗干扰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等因素,以确保信号能够被准确地解码和处理。

卫星通信的原理虽然看似复杂,但其实质是利用卫星作为中继站,将地面的通信信号传输到远距离的地方。

通过合理的信号处理和调制技术,卫星通信能够实现高质量、大容量和远距离的通信,广泛应用于电视广播、电话通信、互联网接入和军事通信等领域。

总的来说,卫星通信的原理是利用卫星作为中继站,通过发射、传输和接收三个环节,实现地面通信信号的远距离传输。

这种技术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通信质量和容量的需求,还可以弥补地面通信的盲区和不可及区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社会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卫星通信技术也将不断提升,为人们的通信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可能。

通信卫星的原理和运行机制

通信卫星的原理和运行机制

通信卫星的原理和运行机制通信卫星是指用于传输和接收各种通信信号的人造卫星。

它通过在地球轨道上运行,并通过无线电波与地球上的用户进行通信。

通信卫星的原理和运行机制涉及到信号传输、地面站和卫星之间的通信链路、卫星轨道等方面。

下面将详细介绍通信卫星的原理和运行机制。

一、通信卫星的原理1. 信号传输:通信卫星的主要功能是传输各种通信信号,包括电话、电视、互联网等。

信号的传输是通过无线电波完成的。

通信卫星上搭载了多个天线,用于接收地面站发出的信号,并将信号转发给其他卫星或地球上的用户。

2. 卫星链路:通信卫星与地面站之间通过无线电波建立了一条通信链路。

地面站发出的信号经过天线发送到卫星上,卫星将信号进行处理后再通过另一组天线发送给其他地面站或用户。

这种链路的建立需要保证信号的传输质量,包括信号的强度、抗干扰性等。

3. 调制解调:通信卫星在传输信号时,需要对信号进行调制和解调。

调制是将地面站发出的信号转化为适合传输的电波信号;解调是将接收到的电波信号转化为可被地面站接收的信号。

调制解调过程中,需要使用一些调制解调设备完成。

二、通信卫星的运行机制1. 轨道选择:通信卫星主要采用地球同步轨道或低地球轨道,地球同步轨道的高度大约为3.6万公里,低地球轨道则在数百至数千公里左右。

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轨道。

2. 卫星控制:通信卫星在运行过程中需要进行定位和控制,以保证正常的运行和通信质量。

卫星通过姿态控制系统来保持自身的稳定,同时通过推进系统进行定位和轨道调整。

3. 频段划分:为了避免频率混乱和干扰,通信卫星将频段进行了划分。

通常将频率划分为C波段、Ku波段和Ka波段等,不同频段用于不同的通信需求。

4. 天线设计:通信卫星上的天线设计也是十分重要的。

卫星天线需要具备良好的接收和发送性能,以保证信号的传输质量。

天线的设计需要考虑卫星的重量、体积以及接收和发送信号的特点。

5. 故障排除:通信卫星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故障,需要进行及时的排除。

卫星通信工作原理

卫星通信工作原理

卫星通信工作原理卫星通信是一种通过卫星进行的远距离通信方式,它靠卫星接收、转发和发送信号,实现人们之间的信息传递。

卫星通信的工作原理涉及到多个重要组成部分和环节。

一、卫星通信的组成部分卫星通信系统主要由地面站、卫星和用户终端组成。

地面站是卫星通信系统的核心,它负责与卫星进行通信连接。

地面站包括信号发射与接收设备、天线、控制系统和辅助设施等。

卫星是卫星通信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它作为信号的中转站,接收地面站发来的信号并将信号转发给目标地区。

卫星上设置有发射与接收天线、射频设备以及指令控制系统等。

用户终端是卫星通信系统的使用者,它是信号的起点或终点。

用户终端可以是个人移动终端、企业通信设备等。

二、卫星通信的工作原理卫星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分为三个环节:上行链路、卫星传输和下行链路。

1. 上行链路上行链路指的是地面站向卫星发送信号的过程。

地面站将要传输的信号经过调制、放大等处理,通过地球站的天线发射到卫星上。

2. 卫星传输卫星传输是指卫星接收地面站发来的信号,并在卫星上进行相关处理和转发。

卫星上的天线接收到信号后,经过放大、频率转换等处理后再从天线发射出去。

卫星会根据接收到的信号的频率、码率等信息进行解调和分组处理,然后将信号转发到目标地区的下行链路。

3. 下行链路下行链路是指卫星将信号从卫星发射到用户终端的过程。

卫星接收到信号后,经过放大、频率转换等处理后再从天线发射出去,用户终端的天线接收到信号后进行解调、解码等处理,最终将信息传达给用户。

三、卫星通信的优势和应用领域卫星通信具有广域覆盖、无地理限制、抗干扰能力强等优势,因此在很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1. 电视广播卫星通信可通过传输电视信号实现广播电视。

卫星通信的广域覆盖使得电视信号可以在全球范围内传播,而且信号质量稳定,不受地理限制,具有高质量的音视频传输能力。

2. 远程通信卫星通信可以实现远程通信,不受地理条件限制,可以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实时的语音、视频通话。

卫星通信第1章

卫星通信第1章

名词解释:1 卫星通信:是指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转发无线电波,在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进行的通信。

2 宇宙通信:以宇宙飞行体或通信转发体为对象的无线电通信称为宇宙通信。

3 摄动:对静止卫星来说,由于地球结构的不均匀和太阳,月亮的引力的影响等,将使卫星轨道参数随时变化,不断偏离出开卜勒法则确定的理想轨道,产生一定的漂移这种现象称为摄动.填空:1 宇宙通信包括三种形式:(1)(地球站)与(宇宙站)之间的通信,(2)(宇宙站)与(宇宙站)之间的通信,(3)通过宇宙站的(转发或反射)进行地球站之间的通信。

2 卫星通信系统通常由(通信卫星),(地球站)(跟踪遥测及指令系统)和(监控管理系统)等四大部分组成。

3 通信卫星主要由(天线分系统),(通信分系统),(遥测指令系统),(控制分系统)和(电源分系统)等五部分组成。

简答:1卫星通信与其它通信手段相比,具有哪些明显的特点?答:(1)通信距离远,且费用与通信距离无关;(2)覆盖面积大,可进行多址通信;(3)通信频带宽,传输容量大;(4)机动灵活;(5)通信线路稳定可靠,传输质量高。

2 简述卫星通信的基本工作原理。

答:首先,经市内通信线路送来的电话信号,在一个地球站的终端设备内进行多路复用,成为多路电话的基带信号,在调制器中对中频载波进行调制,然后经上变频器变换为微波频率f1的射频信号,再经功率放大器、双工器和天线发向卫星。

这一信号经过大气层和宇宙空间,信号强度将受到很大的衰减,并引入一定的噪声,最后到达卫星。

在卫星转发器中,首先将微波频率f1的上行信号经低噪声接收机进行放大,并变换为微波频率较低的下行频率f2的信号,再经功率放大,由天线发向收端地球站。

由卫星转发器发向地球站的载波频率f2的信号,同样要经过大气层和宇宙空间,也要受到很大的衰减,最后到达收端地球站。

由于卫星发射功率较小,天线增益较低,所以收端地球站必须用增益很高的天线和噪声非常低的接收机才能进行正常接收。

卫星通信原理

卫星通信原理

卫星通信原理一、引言卫星通信是一种利用人造卫星作为信号中继器来实现通信的技术,已经在现代通信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卫星通信的原理是通过卫星接收地面用户发射的信号,再经过卫星上的转发器转发到指定的接收端,实现用户之间的通信。

二、卫星通信的组成1. 信源在卫星通信系统中,信源即地面用户发射的信号,可以是语音、数据等不同形式的信息。

2. 地面站地面站负责与用户进行通信,包括信号的发送和接收,以及与卫星的通信链路的建立。

3. 卫星卫星作为信号的中继器,负责接收地面用户发射的信号,并将信号转发到指定的接收端。

4. 接收站接收站用于接收卫星转发的信号,将其解调为可读的信息,实现通信的目的。

三、卫星通信的工作原理卫星通信的工作原理主要分为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两部分。

1. 上行链路上行链路即从地面站到卫星的通信链路,地面用户通过地面站发送信号到卫星。

在上行链路中,地面站先将信号调制成高频信号,然后通过馈线传输到卫星载荷上的转发器接收。

2. 下行链路下行链路即从卫星到接收站的通信链路,卫星接收到地面用户发射的信号后,经过转发器转发到接收站。

接收站接收到信号后进行解调,还原成用户可读的信息。

四、卫星通信的优势和应用卫星通信具有覆盖范围广、传输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等优势,因此在军事通信、航空航天、远程医疗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同时,卫星通信还可以弥补地面通信网络的覆盖盲区,提高通信系统的整体覆盖范围。

五、结语卫星通信是一种重要的通信技术,通过利用人造卫星作为信号中继器,实现了地面用户之间的通信。

深入了解卫星通信的工作原理对于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卫星通信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卫星通讯的原理

卫星通讯的原理

卫星通讯的原理
卫星通信是利用人造卫星作为中继器,实现地面之间或地面与空中之间的通信的技术。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发射与接收:卫星通信系统包括地面与卫星之间的发射和接收站。

地面发射站将要传送的信息转换成微波信号,并发送到卫星上。

卫星接收到信号后再将其转发到地面接收站。

2. 卫星中继:卫星作为中继器扮演着起到信号传输的角色。

它接收到来自地面的信号后,经过内部处理和增强后再将信号发射出去,从而实现地球上不同位置的通信。

3.频率分配:在卫星通信中,频率分配是非常关键的。

由于频
谱资源有限,不同用户的通信需要使用不同的频段,以避免干扰。

因此,对于卫星通信系统,需要合理规划和分配频率资源,确保各用户之间的通信顺利进行。

4. 轨道选择:卫星通信系统可以采用不同的轨道形式,包括低轨道、中轨道和地球同步轨道。

不同的轨道形式有不同的覆盖范围和传输时延,因此在系统设计时需要根据实际需求来选择合适的轨道。

5. 接收与解调:地面接收站收到卫星传输过来的信号后,需要经过解调和解码等处理步骤,将信号还原成原始的信息。

这一过程可能涉及到信噪比改善、信号解调等一系列技术,以确保信息传输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卫星通信通过利用卫星作为信号中转站,实现地球不同位置之间的通信。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需要考虑信号发射与接收、卫星中继、频率分配、轨道选择以及接收与解调等多个因素。

这些原理和技术的应用使得卫星通信成为了现代通信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卫星通信关键技术研究讲解学习

卫星通信关键技术研究讲解学习

卫星通信关键技术研究卫星通信关键技术研究小组成员:冉文,李鹏翔,杨亚飞小组分工:冉文(学号:15085208210015):程序审查,论文校订李鹏翔(学号:15085208210008):收集资料,编辑文献,结果分析杨亚飞(学号:15085208210023):仿真程序设计专业:电子与通信工程引言卫星通信系统具有覆盖范围广、受地理环境因素影响小等特点,从而使得卫星通信成为当前通信领域中迅速发展的研宄方向和现代信息交换强有力的手段之一。

目前,下一代卫星通信网络正朝着更高速率、更大带宽的方向发展,其与地面通信网络联合组成全球无缝覆盖的信息交换网络。

随着空间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业务需求的急速增长,有限的无线资源与多媒体业务不断提高的QoS要求之间的矛盾曰益尖锐,使得设计可以支持高速、高质量多媒体传输的资源管理策略成为当前空间通信领域关注的重点。

同时,卫星组网技术直接关系到卫星网络能否实现全球覆盖以及卫星网络的可扩展性问题,是卫星通信系统研宂中的关键问题。

相应的,路由协议、链路切换等都要针对卫星网络的特点重新设计,以星上路由交换为核心的新型卫星通信系统是空间通信领域的另一个研究重点。

卫星通信是指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转发无线电波,在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进行的通信。

它是微波通信和航天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无线通信技术,所使用的无线电波频率为微波频段(300MHz~300GHz,即波段lm~1min)。

这种利用人造地球卫星在地球站之间进行通信的通信系统,则称为卫星通信系统,而把用于现实通信目的的人造卫星称为通信卫星,其作用相当于离地面很高的中继站,因此,可以认为卫星通信是地面微波中继通信的继承和发展,是微波接力通向太空的延伸。

卫星通信是空间通信的一种形式,它主要包括卫星固定通信、卫星移动通信和卫星直接广播三大领域。

由于卫星通信具有覆盖面大、频带宽、容量大、适用于多种业务、性能稳定可靠、机动灵活、不受地理条件限制、成本与通信距离无关等优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轨道面和地球赤道面之间的夹角。 地球上处于卫星垂直下方的点。 在地球中心处卫星轨道面内卫星运动方向上测得的从升 交点到近地点的角度。 卫星相对于近地点的角位置的平均值。

卫星轨道要素

长半轴
偏心率
平均近点角
近地点幅角


倾角
升交点的右旋升交点赤经
卫星按轨道分类(高度)
低高度卫星:H<5000km,T<4h;
VHF
UHF SHF EHF
30~300MHz
300~3000MHz 3~30GHz 30~300GHz 300~3000GHz
米波
分米波 厘米波 毫米波 丝米波
c = ƒ·λ
地球大气层的分层
自由空间
600
近似高度(km)
500 400 300
电离层
200
100 90
对流层
冰晶层降雨 地球表面
卫星通信系统中的传输损耗
3)多址联接方式
FDMA、TDMA、SDMA、CDMA等; 4)通道分配与交换制度 预分配(PA)、按需分配(DA)、随机分配 (RA)、星上交换制度等。
双向卫星通信系统
卫星通信系统组成(一)
1、卫星转发器
卫星转发器,是这样的设备,接收地面发射站发来的14GHz或6GHz 的微弱的上行电视信号,经频率变换(一次变频、二次变频)为 不同的下行频率12GHz或4GHz,再由技术处理放大到一定功率向 地球发射,由卫星接收设备接收。 每一路音视频和数据通道都是由一个卫星转发器进行接收处理然 后再传输,每一个转发器所处理的信号都有一个中心频率及一个 特定的带宽,目前卫星转发器主要使用L、S、C、Ku和Ka频段。
卫星业务的频率分配(业务)

卫星固定业务(FSS)


卫星广播业务(BSS)
卫星移动业务 卫星导航业务 卫星气象业务 … … …
电磁波
卫星常用频段
频段 VHF UHF L S C X 频率范围(GHz) 0.1~0.3 0.3~1.0 1.0~2.0 2.0~4.0 4.0~8.0 8.0~12.0
送入大西洋上空同步轨道,开始了利用静止卫
星的商业通信。
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

卫星
空中中继站的作用,即把地球站发上来的电磁波放大后再返 送回另一地球站

地球站
卫星系统与地面公众网的接口,地面用户通过地球站出入卫 星系统形成链路
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卫星
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地球站
卫星通信的主要优点
(1)通信范围大,只要卫星发射的波束覆盖的范围均 可进行通信。 (2)不易受陆地灾害影响。 (3)建设速度快。 (4)易于实现广播和多址通信。 (5)电路和话务量可灵活调整。 (6)同一信道可用于不同方向和不同区域。
卫星天线的作用是收集由卫星传来的微弱信号,并尽可能去除 杂讯。大多数天线通常是抛物面状的,也有一些多焦点天线是 由球面和抛物面组合而成。卫星信号通过抛物面天线的反射后 集中到它的焦点处。
卫星天线的类型

中心聚集天线 卡塞格伦天线:卡塞格伦天线亦称后馈式天线

偏馈天线:偏馈天线实际上是一个中心聚焦天线的一部分其 焦点就是原中心聚焦天线的焦点。
接收11.7~12.2 GHz
11701(右旋)
中星9号(二)
中星9号(三)
中星9号参考接收参数
下行频率 极化 符号率 FEC 频道名称 视频方式 V-PID A-PID 卫星波束 来源/日期
11840
左旋圆极化
28800
北京/河北/山东/辽宁/吉林/山西/陕西/ 河南/新疆/内蒙古卫视等10套
a³ = μ / n²
嫦娥一号飞行示意图
卫星相关术语

远地点 近地点 拱线 升交点 降交点
离地球最远的点。 离地球最近的点。 穿过地球中心连接远地点和近地点的连线。 轨道从南向北穿过赤道面的点。 轨道从北向南穿过赤道面的点。


交点线
倾角 星下点 近地点幅角 平均近点角
穿过地球中心连接升交点和降交点的连线。

锥形馈源 环形馈源 圆锥馈源

梯状馈源
卫星通信系统组成(五)
5、LNB高频头
高频头(Low Noise Block)即下行解频器,其功能是将由馈源 传送的卫星经过放大和下变频,把Ku或C波段信号变成L波段,经 同轴电缆传送给卫星接收机。

单本振、双本振 单极化、双极化 单输出、双输出
传输损耗 衰减和太空噪声的增加 信号去极化 折射、大气层的多径 信号闪烁 物理原因 大气层中的大气、云、雨 降雨、冰晶 大气层中的大气 对流层和电离层的折射率起伏 主要影响对象 大约10GHz以上的频率 C和Ku频段的双极化系统(与系统 配置有关) 低仰角时的通信和跟踪 对流层:10GHz以上的频率和低仰 角; 电离层:10GHz以下的频率 卫星移动业务 精确定时和定位系统,时分复用 多址接入(TDMA)系统 目前主要是C频段;降雨散射可能 会影响更高频率
卫星常用频段
Ku K Ka V W mm μm 12.0~18.0 18.0~27.0 27.0~40.0 40.0~75 75~110 110~300 300~3000
ITU 频率表示法
表示符号 VLF LF MF HF 频率范围 3~30kHz 30~300kHz 300~3000kHz 3~30MHz 米制划分 万米波 千米波 百米波 十米波
卫星通信系统组成(三)
天线举例
卫星通信系统组成(三)
口径天线
波导末端的开口面可以看成是一个简单的口径天
线,它能够辐射由波导承载的高频电磁能量,同时也
能够接收入射到波导口径处的电磁波能量。 常见的口径天线:喇叭天线、反射面天线。
卫星通信系统组成(三)
喇叭天线
作用:将波导口径平滑过渡到更大口径的天线,这样可 以更有效地向空间辐射功率。
中高度卫星:5000km<H<20000km,
4h<T<12h;
高高度卫星:H>20000km,T>12h。
卫星按轨道分类(倾角)
赤道轨道卫星:i 极轨道卫星:
= 0 ° ;
i = 90 °; 0 °< i < 90 °。
倾斜轨道卫星:
卫星按轨道分类(周期)
同步卫星:T=24h; 准同步卫星:T=24/N 非同步卫星:T<>24
卫星电视与视频会议系统第1章 卫星通信原理源自本章主要内容
无线电波; 开普勒定律 ; 对地静止轨道 ; 卫星通信系统 ; 卫星电视接收 ;
卫星业务的开始

自从1957年前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
来,人造卫星即被广泛应用于通信,广播,电
视等领域。1965年第一颗商用国际通信卫星被
中星9号属于中国直播卫星公司 中星9号参数:东经92.2度 中星9号发射由长城工业总公司负责 中星9号节目将包括国内各省卫星台+中央台节目 中星9号星:由阿莱尼亚公司造
转发器 4×54MHz + 18×36MHz 工作频率 发射17.3~17.8 GHz EIRP(峰值) 49.2-57.5 dBW G/T(全国波束) 全国大部 ≥ 0.0 dB/K (区域波束):波束覆盖区 ≥ 5 dB/K 信标频率 12199(左旋) 东部地区 ≥ 5.0 dB/K
例:卫星上的辐射体、标量馈源
卫星通信系统组成(三)
抛物面天线
正焦馈源
偏焦馈源
卫星通信系统组成(三)
双反射面天线
卡塞格伦天线
格里高利天线
卫星通信系统组成(三)
卫星通信系统组成(四)
4、馈源
馈源的主要功能是将天线收集的信号聚集送给高频头(LNB), 馈源在接收系统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馈源的种类
概念:天线直接指向卫星所需要的方位角和仰角。 参数:三种参数确定地球站到对地静止轨道的视 角。 (1)地球站的纬度 (2)地球站的经度
(3)星下点的经度(或称为卫星经度)
全球卫星分布图
卫星的地球日蚀
在春分点和秋分点前后,当太阳穿越赤道时,在
一段时间内卫星进入地球的阴影区。
日蚀从二分点(春分点或秋分点)之前23天开始,
or 24N h;
or 24/N or
24N h。
对地静止轨道
(1)卫星必须以与地球旋转相同的速度 向东运动; (2)轨道必须是圆形的; (3)轨道的倾角必须为零度。
对地静止轨道
高度:
hGSO = aGSO - aE = 42164 –6378 = 35786
注:这个值经常取为36000km。
天线视角
在二分点之后23天结束。
持续时间开始约10分钟,逐渐增加到最大值约72
分钟,然后逐渐减少为约10分钟。 在日蚀期间,太阳能电池不能工作,卫星的工作 必须要由电池供给。
卫星的日凌中断
在春分点和秋分点前后,当卫星处于地球和太阳 之间,即太阳处于地球站天线的波束内,太阳就像一
个极大的噪声源,完全淹没了卫星的信号。
反射多径、阻挡 传播时延、变化 系统间干扰
地表面、地球表面上的物体 对流层、电离层 风管、散射、衍射
开普勒第一定律

卫星运行路线——椭圆

质心始终在其中一个焦点上
开普勒第二定律

相同时间扫过相同面积 离地球越远,穿越给定距离所需 时间越长
开普勒第三定律

轨道周期的平方正比于两个球体
之间平均距离的立方
中国波束
11880
左旋圆极化
28800
江苏/上海/广东/广西/云南/浙江/四川/ 贵州卫视等10套
中国波束
11920
左旋圆极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