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原子结构

合集下载

第4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高中化学全册必背章节知识清单(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教师版)

第4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高中化学全册必背章节知识清单(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教师版)

第四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一节 原子结构与化学周期表一、原子结构 1、原子的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包括质子和中子),质子带 正电 ,电子带 负电 ,中子中立 不带电 。

2、质量数(1)概念:将核内所有 质子 和 中子 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相加,所得的数值。

(2)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两个关系①质量数(A )= 质子数(Z ) + 中子数(N ) ②质子数=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 3、原子的表示方法如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12 6C 表示质子数为 6 ,质量数为 12 的碳原子。

4、粒子符号(A Z X ±bn ±m )中各数字的含义5、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1)原子结构示意图用小圆圈和圆圈内的符号及数字表示 原子核 及 核内质子数 ,弧线表示各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以钠原子为例:(2)离子结构示意图①金属元素原子失去最外层所有电子变为离子时,电子层数减少一层,形成与上一周期的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电子层数相同,每层上所排的电子数也相同)。

如 Mg :→ Mg 2+:。

②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得电子形成简单离子时,形成和同周期的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如 F :→F-:。

Na+与稀有气体Ne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Cl-与稀有气体Ar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二、元素在周期表1、周期的分类与包含元素216个族分为7 个主族、7 个副族、1个第Ⅷ 族和1个0 族。

3、元素周期表中的方格中各符号的意义注:元素周期表记忆口诀横行叫周期,现有一至七;三四分长短,四长副族现;竖行称作族,总共十六族;Ⅷ族最特殊,三列是一族;二三分主副,先主后副族;镧锕各十五,均属ⅧB族。

4、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相互推断(1)元素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2)短周期元素原子结构与位置的关系①族序数等于周期数的元素有H、Be、Al 。

②族序数是周期数2倍的元素有C、S 。

高中化学: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知识点

高中化学: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知识点

高中化学: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点一. 原子结构1. 原子核的构成核电荷数(Z) == 核内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原子序数2. 质量数: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质量数。

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近似原子量3. 原子构成4. 表示方法二. 元素、核素、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的区别和联系1. 区别2. 联系【名师点睛】(1) 在辨析核素和同素异形体时,通常只根据二者研究范畴不同即可作出判断。

(2) 同种元素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同位素原子,所以元素的种类数目远少于原子种类的数目。

(3) 自然界中,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含量基本保持不变。

三. “10电子”、“18电子”的微粒小结1. “10电子”微粒2. “18电子”微粒四.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 周期2. 族3. 过渡元素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到ⅡB共10个纵行,包括了第Ⅷ族和全部副族元素,共60多种元素,全部为金属元素,统称为过渡元素。

特别提醒元素周期表中主、副族的分界线:(1) 第ⅡA族与第ⅢB族之间,即第2、3列之间;(2) 第ⅡB族与第ⅢA族之间,即第12、13列之间。

五.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1. 元素周期表在元素推断中的应用(1) 利用元素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推断。

等式一:周期序数=电子层数;等式二: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等式三: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 利用短周期中族序数与周期数的关系推断。

(3) 定位法:利用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阴上阳下”推断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如a X(n+1)+、b Y n+、c Z(n+1)-、d M n-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在周期表中位置关系为则它们的原子序数关系为a>b>d>c。

2. 元素原子序数差的确定方法(1) 同周期第ⅡA族和第ⅢA族元素原子序数差。

(2) 同主族相邻两元素原子序数的差值情况。

①若为ⅠA、ⅡA族元素,则原子序数的差值等于上周期元素所在周期的元素种类数。

高中化学复习-原子结构

高中化学复习-原子结构

第一单元 原子结构【考点战略】考点互联1.几个重要概念(1)原子组成质 子, Z 个原子 A ZX中 子, (A –Z )个(2)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统称为元素 核素——具有一定质子数和一定中子数的同种原子统称为一种核数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称同位素(3)电子云——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一种描述电子层——核外电子是分层运动的,由里向外编号n = 1、2、3、------符号依次为K 、L 、M 、N-------,能量依次升高。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4个规律;1~18号元素的电子层结构。

2.几个重要恒等式:(1)核电荷数(Z )= 核内质子数 = 原子核外电子数 = 原子序数(2)质量数(A ) = 质子数(Z )+ 中子数(N )(3)由此可延伸出在阴、阳离子中上述恒等式的变式。

考点解说1.原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微粒。

它是由居于中心的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荷的高速运动的电子构成的。

原子中拥有大量的空间,原子核“体小质大含二子(质子和中子,氢原子没有中子)”。

原子是电中性的。

2.电子云是对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形象描述。

电子云图中的每一个黑点不代表电子而只代表电子运动在该处出现的一定几率。

3.元素是指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核素是指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而同位素则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的互称,所谓“同位”就是形象地指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据同一格。

可见同位素是同一种元素中不同核素的互称。

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相同。

同位素构成的化合物是不同的化合物,如:H 2O 、D 2O 、T 2O 的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几乎相同。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依据其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它们在自然界中所占的原子数比例计算的平均值:M X = A •a% + B •b% + C •c% ……4.电子层是依据电子运动区域的远近而划分的。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知识点汇总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知识点汇总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知识点汇总
1. 原子的组成:
- 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 质子位于原子核中,带有正电荷。

- 中子也位于原子核中,没有电荷。

- 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带有负电荷。

2. 原子的基本性质:
- 原子的质量数等于质子数加上中子数。

- 原子的电荷数等于质子数减去电子数。

3. 原子的核结构:
- 原子核是原子的中心部分,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 原子中电子围绕着原子核运动。

4. 原子的电子结构:
- 电子以壳层的方式分布在原子周围。

- 第一壳层最多可容纳2个电子。

- 第二壳层最多可容纳8个电子。

- 第三壳层最多可容纳18个电子。

- 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外层电子的数量和分布。

5. 原子的元素周期表:
- 元素周期表是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和元素性质分类的表格。

- 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一行称为一个周期,每一列称为一个族。

- 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排列。

6. 原子的同位素:
- 同位素是指具有相同质子数但中子数不同的元素。

- 同位素的质量数不同,但化学性质相似。

以上是高中化学中关于原子结构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知识点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知识点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知识点原子结构是化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揭示了物质的微观世界,为我们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原子结构知识是基础中的基础,下面就来系统地总结一下高中化学中关于原子结构的知识点。

一、原子的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所以原子核带正电荷。

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负电子的电荷数目与正电子的电荷数目相等,因此原子是电中性的。

二、质子数与电子数在稳定原子中,质子数和电子数相等,即原子序数(Z)等于电子数,也等于质子数。

例如,氢的原子序数为1,氢原子中有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

氦的原子序数为2,氦原子中有两个质子和两个电子。

三、原子的量子结构根据量子力学理论,原子的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的轨道是不连续的,称为能级或壳层。

能级的内层能量较低,外层能量较高。

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第三层最多容纳18个电子。

四、原子序数和周期表原子序数是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它代表了元素中质子的数目。

根据原子序数的增加规律,元素的性质也呈现出周期性变化。

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原子结构排列的,它反映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规律。

五、同位素具有相同原子序数(即相同的质子数)但质量数不同的原子称为同位素。

同位素在化学性质上基本相同,在物理性质上有些微差异。

同位素在许多领域都有重要应用,比如放射性同位素用于医学诊断和治疗,稳定同位素用于示踪和标记等。

六、原子核的结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数和中子数的总和称为质子数。

核外电子对核的作用力是库仑引力,核内质子之间的排斥力来自短程作用力。

原子核的直径约为10^-15米,占整个原子体积的小部分,但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几乎占据了整个原子质量。

七、原子核的稳定性原子核的稳定性取决于核内质子和中子的比例,质子数和中子数适当平衡时,原子核更加稳定。

如果原子核过于不稳定,可能发生放射性衰变,放出辐射而转变为其他核。

原子的结构高一知识点

原子的结构高一知识点

原子的结构高一知识点原子的结构在高中化学课程中,原子的结构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所有物质都由原子组成。

本文将通过一系列的探讨,介绍原子的结构。

1. 原子的基本构成原子由三种基本粒子组成:质子、中子和电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电子带负电荷。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的核心,称为原子核,而电子围绕原子核中运动,形成电子云。

2. 质子和中子质子和中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

质子的质量约为1.67×10-27千克,中子的质量与质子相当。

质子和中子的总数称为原子的质子数或原子序数,通常用字母Z表示。

3. 电子电子是原子中最轻的粒子,质量约为9.11×10-31千克。

电子呈负电荷,质子的正电荷和电子的负电荷相等,所以一个原子总体上是电中性的。

电子围绕着原子核中的质子和中子运动,根据不同能级可以分布在不同轨道上。

4. 原子核原子核是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密集区域。

质子和中子彼此之间通过核力相互作用,在核内保持相对稳定。

原子核的大小通常比整个原子的大小小近10,000倍。

5. 原子的能级和轨道原子的电子以轨道的形式存在。

轨道是电子运动的路径,描述了电子的位置和能量。

轨道上可以存在不同能级的电子。

能级越高,电子的能量越大。

轨道和能级的概念为解释原子的化学性质提供了基础。

6. 原子的精细结构在经典物理学中,原子的结构被描述为质子和电子围绕着中子运动。

然而,量子力学的发展揭示了原子结构的更为复杂的本质。

根据量子力学,原子的电子不再按照经典轨道运动,而是分布在不同的电子云中。

这个分布被描述为电子密度,可以通过解Schrödinger方程来获得。

7. 原子的碱金属和卤素族元素碱金属和卤素族元素是高中化学中常见的原子种类。

碱金属元素的原子核只有一个质子,如钠的原子核中只有一个质子,而卤素族元素的原子核有很多中子和质子,如氯的原子核中有17个质子和18个中子。

8. 原子的同位素原子的同位素是指原子的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的同一种元素。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知识点梳理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知识点梳理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知识点梳理原子结构是高中化学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

了解原子结构对于理解化学现象和掌握化学方程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高中化学原子结构的知识点进行梳理,以帮助读者全面理解和掌握这一内容。

一、原子的组成原子是化学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绕核运动。

其中,质子带正电荷,质量约为1.6726219×10^-27千克;中子不带电荷,质量约为1.674927471×10^-27千克;电子带负电荷,质量约为9.10938356×10^-31千克。

二、原子的能级和电子排布原子中的电子存在于不同能级中,能级越高,能量越大。

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阿贝尔定律和洪特定律,原子中的电子填充顺序遵循以下规则:1. 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原子轨道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并且两个电子的自旋方向相反。

2. 阿贝尔定律在原子中的能量越低的轨道上优先填充电子。

3. 洪特定律当填充一个能级时,先填充同一轨道上的电子,如果轨道间有多个选择,则按能量从低到高的顺序填充。

根据这些规则,我们可以推导出电子的填充顺序和轨道的能级顺序。

其中,s轨道最低,p轨道次之,d轨道再次,f轨道最高。

每个轨道又可分为不同的子壳,子壳的能级从下往上依次增高。

电子填充顺序为:1s、2s、2p、3s、3p、4s、3d、4p、5s、4d、5p、6s、4f、5d、6p、7s 等。

三、原子的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元素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表格。

根据原子的电子排布,我们可以将元素周期表分为主体部分和过渡元素部分。

1. 主体部分主体部分包括1至7周期和1至6族。

其中,周期决定了原子中的主能级数,族决定了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周期数递增时,原子中的主能级数也递增;族数递增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也递增。

2. 过渡元素部分过渡元素部分包括3至7周期和1至12族,主要特点是d轨道开始填充电子。

这些元素的电子排布较复杂,需要注意元素周期表中的特殊结构。

高中化学—— 原子结构

高中化学—— 原子结构
画出Na+ 、Cl-的结构示意图
注意:原子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而离子结构示意图中质子 数与核外电子数不相等。
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 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
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思考与交流
【思考1】当M层上有电子时,L层上的电子是否已排满? 由于L电子层能量比M层低,故电子先排满L层后再排M层;因此,当M层上有电 子时,L层上一定排布8个电子。
原子的诞生
大爆炸 2h后诞生 大量的_氢___,少量的__氦___,极少量的__锂___ 原子核的融合反应 其他元素
科学史话-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英国化学家 道尔顿
英国物理学家 汤姆生
英国科学家 卢瑟福
丹麦物理学家 玻尔
奥地利物理学家 薛定谔
实心球模型 葡萄干蛋糕模型 行星太阳模型 玻尔原子模型 电子云模型
【思考与交流】如果是离子,各微粒数如何变化?
粒子符号
23 11
Na+
3177Cl-
质子数 (Z) 11 17
质量数(A) 23 37
中子数(N) 12 20
电荷数 1 1
核外电子数 10 18
阳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 阴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电子层
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分别在 能量不同的区域内运动。在多电子原子里, 把电子运动的能量不同的区域简化为不连 续的壳层,称作电子层。
课堂练习
1.某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m倍(m为大于1的整数),则该原子的核
外电子总数为( C )
A.2m
B.2m+10
C.2m+2
D.m+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煌敦市安放阳光实验学校包集中学高中化学必修二原子结构一、知识点精讲(知识再现)1.原子的构成:2.原子中有关量的关系: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离子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质子数(Z)=离子的核外电子数+离子的电荷数(阳离子为正,阴离子为负)3.同位素:4.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一个原子的质量/1个12C原子的质量×1/125.几种特殊粒子的结构特点:⑴离子的电子层排布:主族元素阳离子跟上一周期稀有气体的电子层排布相同;阴离子跟同一周期稀有气体的电子排布相同,如O2-、F-与Ne相同⑵电子粒子(注意主要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①10电子粒子:CH4、N3-、NH2-、NH3、NH4+、O2-、OH-、H2O、H3O+、F -、HF、Ne、Na+、Mg2+、Al3+②18电子粒子:SiH4、P3-、PH3、S2-、HS-、H2S、Cl-、HCl、Ar、K+、Ca2+、(F2、H2O2、C2H6、CH3OH)③核外电子总数及质子总数均相同的阳离子有:Na+、NH4+、H3O+;阴离子有:F-、OH-、NH2-、HS-、Cl-。

6.氢原子光谱:广义上讲光即,可见光的真空波长在之间。

可见光的视觉颜色不同,根本原因是。

氢气在高压分解为原子后得到的光谱特点是,这种光谱是,原子光谱即为;而阳光形成光谱为,这种光谱特点是。

原子光谱的形成有什么特点?答:7.原子结构模型:玻尔的原子模型有哪些基本观点?答:氢光谱为什么是线状光谱?谱线的波长或频率与能级间能量差有什么关系?原子在正常或稳状态时,电子尽可能处于能量最低的轨道,这种状态称为;电子受激发处于能量高于的状态称为。

8.原子轨道与四个量子数:原子中单个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可以用来描述,而每个原子轨道由三个只能取整数的量子数共同描述。

⑴主量子数n:决轨道。

取值为;1,2,3,4…n越大。

n值与电子层相对,n=1表示、离核的第一电子层。

主量子数n与电子层符号的对关系是:主量子数n 1 2 3 4 5 6 7电子层符号 K L M N O P Q⑵角量子数l:决,与电子运动的轨道角动量有关。

l值可取个值。

在多电子原子中,它和一起决电子轨道运动能量。

若两个电子的n 与l相同就表示这及形状相同,具有的能量。

l的每一个值代表轨道的,一个亚层中l 有多少个值就表示该层中有,如:n=1,l=0。

l只有一个值,有一个亚层(s亚层)pn=2,l=0,1.。

l 有两个值,有两个亚层(s亚层和p亚层)……n= n,l=0,1 …(n—1)。

l 有n个值,有n个亚层。

⑶磁量子数m:无外加磁场的一条谱线在外加磁场时分裂为条,对每个确的l,m值可取,共个值共同确了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⑷自旋磁量子数m s决,电子自旋只有顺时针和逆时针两个方向,m s的取值为m s+1/2 —1/2自旋方向顺时针逆时针箭头示意↑↓9.原子轨道的图象描述和电子云:⑴原子轨道图象是描写的图象表示。

S轨道在空间分布图形为形。

电子的运动状态决了电子的,电子在原子轨道上的特点决了它的。

⑵什么是电子云图?二、点题解悟例—解析----变形题有序思维计算同位素原子形成物质种类及式量。

例1.测6.02×1023个由氕、氘、氚组成的氢分子的质量时所得数值可能有:A 3种B 4种C 5种D 6种此题的关键是按照有序思维把三种氢原子进行两两组合得出其可能的组合方式,同时注意思维的严谨性 2H2与1H3H形成的氢分子种类不同但式量相同。

答案C正确。

统一原则快速比较微粒半径例2.将下列各组微粒半径由小到大排序:(1)Na,Si,P;(2)O2-,Mg2+,Al3+;(3)Ca,Ba,Ca2+;(4)Cl-,F,F-;(5)Si,Pb ,Sn。

微粒半径比较原则:(1)阴离子半径大于其原子半径,阳离子半径小于其原子半径;(2)同主族元素原子半径由上到大依次增大,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从左至右依次减小;(3)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

从以上比较规则不难看出,如果题目没有给出具体数据,则对于微粒半径的比较原则可以统一为:先看电子层数,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当层数相同时看核电荷数,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当层数和核电荷数都相同时看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依据此原则可得答案:(1)P<Si<Na;(2)Al3+ <Mg2+<O2-;(3)Ca2+<Ca<Ba2+;(4)F<F-<Cl-;(5)Si <Sn<Pb。

在巧解巧算中简约思维。

例3.硅元素有28Si、29Si、30Si三种同位素,硅的近似原子量为28.1,自然界中28Si的含量为92%,则29Si与30Si的原子个数比为多少?硅的近似原子量比28多0.1是由29Si和30Si引起的,可先用极端求值法分别求出29Si和30Si引起的增量:若除28Si外是29Si(含量8%),则引起增量为0.08;若除28Si外是30Si,则引起增量为0.16(2×8%),然后再用十字交叉法求得原子个数比。

本题从题干表面看是三种同位素的问题,经分析可剔除已知的28Si的含量92%后又是两两混合,把思维进行了简约,然后利用极端求值、十字交叉巧算法得解。

经常性地研究探索解题方法与技巧,使之成为一种思维体操,对于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十分有益。

例4.下列各量子数哪些是不合理的?为什么?(1) n=1,l=1,m=0(2) n=2,l=0,m=±1(3) n=3,l=3,m=±3(4) n=2,l=1,m=0解:(1) 不合理,因为n,l的合理关系为l<n(2) 不合理,因为l,m的合理关系为-l≤m≤l (3) 不合理,因为n,l的合关系为l<n(4) 合理四、夯实双基1、19末,人们开始揭示原子内部的秘密,最早发现电子的家是A 法国的拉瓦锡B 瑞典的舍勒C 英国的道尔顿D 英国的汤姆生2、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于原子的()A 质子数B 中子数C 核外电子数D 最外层电子数3、质量相的石墨和足球烯(C60)所含质子数A 大于B 小于C 于D 不能确4、下列关于2040Ca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质子数为20B 电子数为20C 中子数为20D 质量数为425、元素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关系是()A 大于B 小于C 于D 不能确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核外的各个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个B 原子核外的每个电子层所容纳的电子数都是2n2个C 原子的最层有1 – 2个电子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D 用电子云描述核外电子运动时,小黑点的疏密示核外电子运动速度得快慢7、根据元素的核电荷数,不能确的是()A 原子核内质子数B 原子核内中子数C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D 原子核外电子数8.某主族金属元素的阳离子,核外电子层数与该金属原子相同,但最外层只有2电子,次外层达稳结构,这种离子具有显著的还原性,则这种金属离子可能是A Mg2+B Fe2+C Sn2+D Pb2+9.某元素x组成的气态双原子单质分子有三种,其分子量分别为70、72、74,此三种分子的物质的量比为9:6:1,则:A x有三种同位素B x的一种同位素原子的质量分数为36C 质量数为35的x的同位素原子的质量分数为73%D x2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7110. 设某元素某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m,中子数为n,则下述论断正确的是:A 不能由此确该元素的原子量B 这种元素的原子量为m+nC 若碳原子质量为Wg,则此原子的质量为(m+n)gD 核内中子的总质量小于质子的总质量11.某原子中的第x电子层,当把它作为最外层时,容纳的电子数最多与x-1层相同;作为次外层时,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比x+1层多10,则x层可能为:A. L层 B。

M层 C 。

N层 D。

任意层12.描述一确的原子轨道(即一个空间运动状态),需用以下参数( )s D. 只需n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氢原子中,电子的能量只取决于主量子数n;B. 多电子原子中,电子的能量不仅与n有关,还与l有关;C. 波函数由四个量子数确;D. m s=±½表示电子的自旋有两种方式14.n=4时m的最大取值为( )A. 4B. ±4C. 3D. 015.原子中电子的描述不可能的量子数组合是( )C. .-1/2D. 4.3.-3.-1/216.描述核外电子空间运动状态的量子数组合是( )A. n.l B ss17.n.l.m确后,仍不能确该量子数组合所描述的原子轨道的( )A. 数目B. 形状C. 能量D. 所填充的电子数目18.写出具有下列指量子数的原子轨道符号:A. n=4,l=1____________B. n=5,l=2 ____________氢原子1s电子的______________是在原子核附近最大,而_______的径向分布却是在52.9pm处最大.20.有A、B、C、D、E五种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且都小于20。

其中C、E 是金属元素;A与E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只有一个电子,且A元素的单质是最氢的气体,B和D的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且B元素原子L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三倍,C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D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

由此推知(填元素符号)A是______;B是________;C是________;D是________;E是_______。

能力提高1.首次将量子化概念用到原子结构,并解释了原子的稳性的家是( )A. 道尔顿B. 爱因斯坦C. 玻尔D. 普朗克2.家最近制造出第112号元素,其原子的质量数为277,这是迄今已知元素中最重的原子。

关于该元素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其原子核内中子数和质子数都是112B 其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65,核外电子数为112C其原子质量是12C原子质量的277倍D 其原子质量与12C原子质量之比为277:12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两种微粒,若核外电子排布完全相同,则其化学性质完全相同B 凡是单原子形成的离子,一具有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C 两原子,如果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一属于同种元素D 不存在两种质子数和电子数均相同的阳离子和阴离子4.在原子的第n电子层中,当n为最外层时,最多容纳电子数与(n-1)层相,当n为次外层时,其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比(n+1)层最多容纳电子数多10,则n层是()A N层B M层C L层D K层5.在核电荷数为1~20 的元素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于次外层电子数的有()A 1种B 2种C 3种D 4种6.X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的差值于电子层数;Y元素的原子比X元素的原子多2个最外层电子,则X与Y所形成的化合物为() A X3Y2 B X2Y C XY2 D XY37.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能量高的电子通常是在()A 离核近的区域运动B 离核远的区域运动C 化学变化中较易失去D 化学变化中较难失去8.下列原子核外电子的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的是()A ClB AlC SD K9.与Ne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跟Ar得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所形成的化合物是 ( )A MgBr2B Na2SC CCl4D KF10.关于下列对四个量子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电子的自旋量子数是½,在某一个轨道中有两个电子,所以总自旋量子数是1或是0;B. 磁量子数m=0的轨道都是球形的轨道;C. 角量子数l的可能取值是从0到n的正整数;D. 多电子原子中,电子的能量决于主量子数n和角量子数l.11.在主量子数为4的电子层中,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 )A. 18B. 24C. 32D. 3612.多电子原子中,在主量子数为n,角量子数为l的分层上,原子轨道数为( )A. 2l+1B. n-1C. n-l+1D. 2l-113.对于多电子原子来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主量子数n 决原子轨道的能量;B. 主量子数n 是决原子轨道能量的主要因素;C. 主量子数n 值愈大,轨道能量正值愈大;D. 主量子数n 决角量子数l 的取值范围;E. 主量子数n 决原子轨道的形状.14.已知多电子原子中,下列各电子具有如下量子数,其中能量最高的为( )A. 3,2,-2,-1/2B. 2,0,0,-1/2C. 2,1,1,-1/2D. 3,2,2,+1/2E. 3,1,1,-1/2 15.P 轨道电子云形状正确叙述为( )A. 球形对称;B. 对顶双球;C. 极大值在X.Y.Z 轴上的双梨形;D. 互相垂直的梅花瓣形. 16.对于原子中的电子,下面哪些量子数组是容许的?( )A. n=3,l=1,m=-1B. n=3,l=1,m=2C. n=2,l=2,m=-1D. n=6,l=0,m=0E. n=4,l=-2,m=117.基态氢原子1s 电子在原子核附近_________________最大; 在r= 53 pm 处 最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