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化学必备专题复习——原子结构

合集下载

201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测试卷及解析(56):原子结构与性质

201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测试卷及解析(56):原子结构与性质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测试卷及解析(56):原子结构与性质题组一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1.判断正误(1)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3s23p4() (2010·上海-2C)(2)B.电离能最小的电子能量最高()C.(在基态多电子原子中)p轨道电子能量一定高于s轨道电子能量()(2008·海南-23B、C) 2.[2011·福建理综-30(1)节选]氮元素可以形成多种化合物。

基态氮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1·山东理综-32(1)节选]氧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氧元素基态原子核外未成对电子数为______个。

4.[2010·福建理综-30(2)]原子序数小于36的元素Q和T,在周期表中既处于同一周期又位于同一族,且原子序数T比Q多2。

T的基态原子外围电子(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Q2+的未成对电子数是________。

5.[2010·课标全国卷一41(1)]W(O)元素的L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

6.[2010·江苏-21A(2)]Cu+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

7.[2010·海南,19(1)]Ni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

8.[2011·课标全国卷-37(2)节选]基态B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B和N相比,电负性较大的是____________,BN中B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

9.[2011·福建理综-30(2)节选]C、N、O三种元素第一电离能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

题组二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10.[2010·山东理综,32(2)]CH4中共用电子对偏向C,SiH4中共用电子对偏向H,则C、Si、H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

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江苏专用)专题: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江苏专用)专题: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族的元素。
自查· 自悟· 自建
考点· 方法· 技能
实验· 思想· 建模
3.氢化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吗? 提示 不一定,如NaH为离子化合物。
4.如何判断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 提示 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也可能同时含有共价
键,融化状态下能导电;共价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不含有 离子键,融化状态下不导电。
自查· 自悟· 自建
考点· 方法· 技能
实验· 思想· 建模
4.同位素原子的原子核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核外电子
排布相同,则其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几乎相同; 5.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原子核 不变。
自查· 自悟· 自建
考点· 方法· 技能
实验· 思想· 建模
【真题1】
自查· 自悟· 自建
考点· 方法· 技能
实验· 思想· 建模
自建
自查· 自悟· 自建
考点· 方法· 技能
实验· 思想· 建模
必考点一 原子结构及其组成微粒间的关系
[突破 核心考点] 1.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一定不同; 2.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微粒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 如 Na+与 NH+ 4 等; 3.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或等于 4 的原子不一定是非金属元素的原 子,如 Pb、Sb、Po 等;
满 K 层再排 L 层,排满 L 层再排 M 层)。
自查· 自悟· 自建
考点· 方法· 技能
实· 思想· 建模
3.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关系
(1)电子层数= 周期序数 .
(2)最外层电子数= 主族序数 = 最高正价数= 价电子数 (O、 F除外) (3)最低负价绝对值= 8-主族序数 .

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江苏专用专题: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及化学用语

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江苏专用专题: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及化学用语

自查· 自悟· 自建
考点· 方法· 技能
实验· 思想· 建模
(4)氧化物 按组成 金属 氧化物:如K2O、CaO、Fe2O3 非金属 氧化物:如SO2、CO2、 元素分 SO 、P O 3 2 5 按性 酸性 氧化物:如CO2、SO3 成盐 碱性 氧化物:如Na2O、CuO 氧化物 两性 氧化物:如Al O 2 3 质分 不成盐 氧化物:如CO、NO 特殊氧化物:如Fe3O4、Pb3O4、 Na2O2、H2O2
自查· 自悟· 自建
考点· 方法· 技能
实验· 思想· 建模
2.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吗?
提示 不一定,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
3.如何用化学符号表示出一个质子数为8,中子数为10的氧原 子?
提示
18 8 O。
自查· 自悟· 自建
考点· 方法· 技能
实验· 思想· 建模
4.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是什么?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及化学用语
自查· 自悟· 自建
考点· 方法· 技能
实验· 思想· 建模
[最新考纲]
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掌握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分类的方法,理解常见的不同
类型物质的相互联系和转化关系。
自查· 自悟· 自建
考点· 方法· 技能
实验· 思想· 建模
[ 思维提示 ]
①氧化物的分类依据;②胶体与溶液、电解质与
非电解质、纯净物与混合物三组概念的辨析。 解析 A项, CO 不是酸性氧化物,错误; B项,氯化铁溶液不

201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测试卷及解析(23):原子结构

201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测试卷及解析(23):原子结构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测试卷及解析(23):原子结构1.判断正误(1)C.在氮原子中,质子数为7而中子数不一定为7()D.Cl-的结构示意图为() (2010·课标全国卷一7C、D)(2)1 mol羟基中电子数为10N A()(2010·江苏-5B)(3)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2010·上海-2D) 2.[2010·福建理综-23(1)]M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则M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

3.(2010·山东理综,9)16O和18O是氧元素的两种核素,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6O2与18O2互为同分异构体B.16O与18O核外电子排布方式不同C.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16O与18O间的相互转化D.标准状况下,1.12 L16O2和1.12 L18O2均含0.1N A个氧原子4.(2009·广东,1)我国稀土资源丰富。

下列有关稀土元素14462Sm与15062Sm的说法正确的是()A.14462Sm与15062Sm互为同位素B.14462Sm与15062Sm的质量数相同C.14462Sm与15062Sm是同一种核素D.14462Sm与15062Sm的核外电子数和中子数均为62题组一元素、核素、同位素1.无放射性的同位素称之为“稳定同位素”,在陆地生态系统研究中2H、13C、15N、18O、34S等常用作环境分析指示物。

下列有关一些“稳定同位素”的说法正确的是(双选)() A.34S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8B.2H+酸性比1H+的酸性更强C.16O与18O的化学性质相同D.13C与15N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相差22.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不正确的是()3.放射性原子在人类生活中的很多地方有着特殊的作用,对人类的科学研究有很大的帮助,其中最主要的作用是作为示踪原子。

最近医学界通过用放射性14C的羟酸衍生物在特定条件下通过断裂DNA来杀死细胞,从而抑制艾滋病。

2014届高考化学(江苏专用)二轮提优导学案:专题十一 原子、分子、晶体结构与性质

2014届高考化学(江苏专用)二轮提优导学案:专题十一 原子、分子、晶体结构与性质

能力展示1. (2010·江苏高考第21题)乙炔是有机合成工业的一种原料。

工业上曾用CaC 2与水反应生成乙炔。

(1) CaC 2中2-2C 与22O +互为等电子体,22O +的电子式可表示为 ;1 mol22O +中含有的π键数目为 。

(2) 将乙炔通入[Cu(NH 3)2]Cl 溶液生成Cu 2C 2红棕色沉淀。

Cu +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

(3) 乙炔与氢氰酸反应可得到丙烯腈()。

丙烯腈分子中碳原子轨道杂化类型是 ;分子中处于同一直线上的原子数目最多为 。

(4) CaC 2晶体的晶胞结构与NaCl 晶体的相似(如右图所示),但由于CaC 2晶体中哑铃形2-2C 的存在,使晶胞沿一个方向拉长。

CaC 2晶体中,1个Ca 2+周围距离最近的2-2C 数目为 。

2. (2011·江苏高考第21题)原子序数小于36的X 、Y 、Z 、W 四种元素,其中X 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Y 原子基态时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2倍,Z 原子基态时2p 原子轨道上有3个未成对的电子,W 的原子序数为29。

(1) Y 2X 2分子中,Y 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 ,1mol Y 2X 2中含有σ键的数目为 。

(2) 化合物ZX 3的沸点比化合物YX 4的高,其主要原因为 。

(3) 元素Y 的一种氧化物与元素Z 的一种氧化物互为等电子体,元素Z 的这种氧化物的分子式为 。

(4) 元素W 的一种氯化物晶体的晶胞结构如右图所示,该氯化物的化学式为。

它可与浓盐酸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配合物Hn WCl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2012·江苏高考第21题)一项科学研究成果表明,铜锰氧化物(CuMn2O4)能在常温下催化氧化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和甲醛(HCHO)。

(1) 向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Cu(NO3)2和Mn(NO3)2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所得的沉淀经高温灼烧,可制得CuMn2O4。

原子的结构 习题(含答案)

原子的结构  习题(含答案)

原子的结构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7小题,共34.0分)1.下列各选项中,解释与事实不吻合的是()A..液氧和氧气都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B..酒精做温度计的填充物---------酒精分子的体积受热变大,遇冷变小C..金刚石很坚硬,而石墨却很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D.食物变质-------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2.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属于金属元素B.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D.该微粒原子核内有9个质子3.下列微粒的结构示意图,表示阳离子的是()A. B. C. D.4.用水壶烧开水时,壶盖被顶开.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水分子同时向上运动,撞开壶盖B.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C.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D.水气化时,分子间隔变大,体积膨胀5.根据如图水分子分解的微观示意图,得出的信息错误的是()A.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发生改变B.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C.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D.甲、乙、丙三种分子的个数比为2:2:16.下图是三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有关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A.它们都是原子B.它们的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都相同 C.它们属于同种元素 D.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7.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对事实或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事实或现象解释A香味扑鼻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气体能被压缩分子之间有间隔C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A.AB.BC.CD.D8.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A.液态空气B.水C.二氧化碳D.四氧化三铁9.某元素一个原子的质量是mkg,一个碳原子(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6个中子)的质量为nkg,则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 B. C.kg D.kg10.下列关于Fe、Fe2+、Fe3+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它们的化合价相同B.它们的质子数和中子数都不同C.它们的核外电子数不同D.它们的化学性质完全相同11.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不正确的是()A.湿衣服在充足的阳光容易晾干--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B.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运动C.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分子间有间隙D.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降而改变12.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附近空气、海水中都检测到碘131超标.碘是周期表中第53号元素,其中131是指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下列关于碘131原子的描述错误的是()A.质子数为53B.核电荷数为53C.核外电子数为53 D.中子数为5313.根据如图提供的信息进行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粒子核外有18个电子B.该粒子属于非金属元素C.该粒子是带正电的阳离子D.该粒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14.某化学反应的微观图示如下(注: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下列对变化描述错误的是()A.共有两种物质参加化学反应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D.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没有改变15.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原子、分子、离子,利用它们具有的性质,对下列现象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选项信息现象解释A湿衣服在太阳下比在屋檐下容易晒干温度越高,水分子的运动越快B可用搜救犬搜救地震中被埋人员由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C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温度时,汞柱上升温度升高,汞原子间的间隔变大D将水烧到沸腾后易将壶盖冲起温度升高,水分子的体积变大A.AB.BC.CD.D16.关于下列几种微粒结构示意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只有②是离子B.①和③属同种元素C.①和④化学性质相似D.①属非金属元素17.从分子角度解释下列现象,其中错误的是()A.电热水袋中的水加热后袋子膨胀--袋内的水分子的体积变大B.向篮球中充气-----分子间有间隔C.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是不断运动的D.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是可以分的二、双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18.下列关于相对原子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质量跟一种碳原子质量的比值B.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C.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质量的简称D.相对原子质量在一般化学计算中可采用它的近似值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19.据物理学家组织网2014年4月4日报道,NIST-F2是目前世界上最精确的时间标准,NIST-F2是用一种锶(Sr)原子“喷泉”来确定1秒的精确时长.元素Sr形成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1)Sr属于______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2)图1中所表示的粒子的化学符号是______ .(3)图2表示的微粒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______ (填序号,下同),与Sr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20.如图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1)图中粒子共能表示______ 种元素.A所表示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__ 周期.(2)图中表示的阳离子是______ (用离子符号表示),表示的阴离子是______ (用离子符号表示),二者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原子的结构习题(含答案)【答案】1. B2. A3. C4. D5. C6. D7. C8. A9. A10. C11. D 12. D 13. C 14. D15. D16. A 17. A 18. BD19. 金属;Sr2+;A、C;B20. 4;3;Mg2+;Cl-;MgCl2【解析】1.解:A、液氧和氧气都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因为它们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故选项解释正确.B、酒精做温度计的填充物,是因为酒精分子间有间隔,且分子间的间隔(而不是分子的体积)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C、金刚石很坚硬,而石墨却很软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不同的缘故,故选项解释正确.D、食物变质,有新物质生成,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B.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2.解: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元素:A、质子数是9,属于氟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7>4,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错误;B、可知该原子电子层数是2,正确;C、可知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7,正确;D、可知该微粒原子核内有9个质子,正确;故选:A.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原子的质子数、电子数、电子层数及最外层电子数,并能利用最外层电子数判断出元素的种类.明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并能结合选项正确分析解答.3.解:A、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选项错误.B、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为原子,故选项错误.C、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项正确.D、质子数=9,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选项错误.故选:C.根据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4.解:A、用水壶烧开水时,壶盖被顶开,是因为水汽化时,分子间隔变大,体积膨胀,而不是水分子同时向上运动,撞开壶盖,故选项解释错误.B、用水壶烧开水时,壶盖被顶开,是因为水汽化时,分子间隔变大,体积膨胀,而不是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故选项解释错误.C、用水壶烧开水时,壶盖被顶开,是因为水汽化时,分子间隔变大,体积膨胀,而不是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故选项解释错误.D、用水壶烧开水时,壶盖被顶开,是因为水汽化时,分子间隔变大,体积膨胀,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D.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5.解:A、由图中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发生改变,说法正确;B、由图中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说法正确;C、由图中的情况可知,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开而原子不可分,故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说法错误;D、由图中可知,甲、乙、丙三种分子的个数比为2:2:1,说法正确;故选C.可以根据图中信息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由图中可知,分子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在化学变化前后没有改变,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在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原子的个数都不会发生改变,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子、的原子知识.能利用微粒的观点,从微观上认识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了解分子、原子在化学中变化情况是解题的关键.6.解:A、第一种粒子,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第三种粒子,质子数=13,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B、第一种粒子是原子得到2个电子得到的,第三种粒子是原子失去3个电子得到的,它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3,故它们的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不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C、它们的核内质子数分别是8、10、13,核内质子数不同,属于不同种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D、三种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A、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B、第一种粒子是原子得到2个电子得到的,第三种粒子是原子失去3个电子得到的.C、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D、根据三种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粒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7.解:A、香味扑鼻,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故A正确;B、气体能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加压时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故B正确;C、热胀冷缩,说明分子间隔随温度改变而改变,而分子大小不变,故C错误,符合题意;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故D正确.故选:C.根据分子的定义和性质进行分析:分子的体积、质量很小;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分子在不停的运动;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还可以被分成更小的微粒.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子的性质和特征的知识,会利用分子的性质和特征解释日常生活的现象,通过日常生活的现象归纳总结分子的性质和特征.8.解:A、液态空气中含有氧气,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所以液态空气含有氧分子,故选项正确.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错误.C、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错误.D、四氧化三铁是由四氧化三铁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错误.故选A.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空气中含有氧气,含有氧分子的物质为氧气或空气;化合物中都不含氧分子;据此进行分析判断.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物质的构成.9.解:某元素一个原子的质量是mkg,一个碳原子(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6个中子)的质量为nkg,则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往往省略不写,故选A.故选:A.根据某原子的相对原子相对质量=,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即可.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原子的相对原子相对质量=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0.解:A、它们的化合价不相同,分别是0,+2,+3,故A错误;B、因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则它们的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故B错误;C、因原子失去电子变为阳离子,Fe2+、Fe3+的电荷不同,则它们由原子变为离子时失去的电子不同,即它们的核外电子数不同,故C正确;D、因Fe具有还原性,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Fe3+具有氧化性,则它们的性质不同,故D错误;故选C.根据Fe、Fe2+、Fe3+三种微粒可知,它们是用同种元素符号和数字组成的,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的电子数.本题考查同种元素形成的微粒的关系和性质,学生应明确它们的区别和联系,把握化学式的不同,意义不同性质不同.11.解:A、湿衣服在充足的阳光容易晾干,是因为阳光下温度高,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故选项解释正确.B、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C、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D、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而不是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故选:D.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2.解:A、在元素周期表中是几号元素那么它的质子数就是多少,故质子数是53,故A正确.B、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再根据题意知其核电荷数是53;故B正确;C、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再根据题意知其核外电子数是53;故C正确.D、已知碘-131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3,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131,则中子数是78;故D不正确;故选D.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相对的质量,不是实际质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较大,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以及对信息的分析、提炼、加工、运用的能力13.解:A、2+8+8=18,故A说法正确;B、质子数是17属于氯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B说法正确;C、该粒子是带负电的阴离子,故C说法错误;D、由离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故D说法正确.故选C.A、把核外电子数加起来即可;B、根据质子数是17属于氯元素考虑;C、根据核内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考虑;D、根据核外电子层数考虑.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离子结构示意图,各量所表示的意义.14.解:A、由微粒的构成可知,共有两种物质参加化学反应,故此说法正确.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在该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此说法正确.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在该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此说法正确.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发生了改变,故此说法错误.故选D.观察化学反应的微观图,根据微粒的构成分析物的种类;依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变化等.能根据所给信息,判断模型所表示的物质属于单质还是化合物,这是要求同学们必须掌握的,也是解题的关键.15.解:A、湿衣服在太阳下比在屋檐下容易晒干,是因为太阳下温度高,温度越高,水分子的运动越快,故选项解释正确.B、可用搜救犬搜救地震中被埋人员,是因为是因为人体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搜救犬闻到人体气味,故选项解释正确.C、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温度时,汞柱上升,是因为温度升高,汞原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正确.D、将水烧到沸腾后易将壶盖冲起,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故选:D.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6.解:A、离子是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不等的微粒,分析四种微粒可知②③两种微粒的核内质子数均与核外电子数不等,所以均属离子;B、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①③的核内质子数相等,所以属于同种元素;C、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其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①④最外层电子数均是7,所以其化学性质一定相似;D、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大于4,是非金属元素;故选AA、依据离子是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不等的知识分析解答;B、根据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进行解答;C、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分析解决;D、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进行解答.本题主要考查了微粒的结构示意图的意义,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和联系;掌握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是解题的关键.17.解:A、由于分子间有间隔,在受热时间隔变大,所以电热水袋中的水加热后袋子膨胀,袋内的水分子的体积没有变化,故A错误;B、由于分子间有间隔,在受压时,间隔变小,所以向篮球中充气,故B正确;C、由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酒香的微粒通过运动分散到周围的空气中,所以酒香不怕巷子深,故C正确;D、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在化学变中分子是可以分的,故D正确.故选A.根据分子的性质分析解答,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间有间隔,在化学变中分析可以再分.准确理解分子的性质,能用分子的知识来解答生活中一些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8.解:A、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质量跟一种碳原子质量的的比值,故选项说法错误.B、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故选项说法正确.C、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质量的简称,故选项说法错误.D、相对原子质量在一般化学计算中可采用它的近似值,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D.根据国际上是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值,就是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9.解:(1)由元素Sr形成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元素Sr的原子的外层电子数是2<4,为金属元素;(2)由元素Sr形成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核内质子数比核外的电子数多2个,该微粒是锶离子,符号为:Sr2+;(3)由于图2的最外层的电子数可知,A只有一个电子层,该层上有2个电子,C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都属于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由于元素Sr的原子的外层电子数是2,B原子的最外层也有2个电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故答为:(1)金属;(2)Sr2+;(3)A、C,B.(1)根据原子的最外层的电子数判断元素的类别;(2)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写出粒子的符号;(3)根据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化学性质的关系分析.在原子结构中,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元素为金属元素,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时,元素为非金属元素,易得电子形成带负电的阴离子.20.解:(1)A与E核内质子数相同,表示同一种元素,所以共有4种元素.A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所以其表示的元素在第3周期.所以答案为:4;3.(2)A、C和D中,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表示原子,B中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失去2个电子,表示阳离子,形成化合物时常显示+2价,质子数为12,所以该粒子表示镁离子,E中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得到1个电子,表示阴离子,形成化合物时常显示-1价,质子数为17,所以该粒子表示氯离子,它们形成的化合物为氯化镁.所以答案为:Mg2+;Cl-;MgCl2.答案:(1)4;3;(2)Mg2+;Cl-;MgCl2.同种元素形成的粒子,质子数相同,原子呈电中性,对阳离子而言,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如何找出原子和离子的区别,可以从质子数与核外电子的关系、粒子的带电性等方面加以考虑.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表示该元素所处的周期.本题注重基础,考查知识点较多,并且题目难度不很大,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有很大帮助,多注重一些规律的记忆和积累.。

2014年高考化学必备专题复习——《硫及其化合物》

2014年高考化学必备专题复习——《硫及其化合物》

S性+Na2SO3+3H2O ,既2014高考化学必备专题——硫及其化合物 【考纲解读】1.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2.通过元素周期律和原子结构理论知识,认识氧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3.了解O 、S 元素的单质及某些氧化物、氢化物的性质4.了解硫的氧化物对大气的污染及其防治。

初步了解氟氯烃、含磷洗涤剂及粉尘对环境及人类健康的影响。

5.掌握硫酸的化学性质,掌握浓硫酸的特性,理解SO42-检验的原理和方法。

6.以硫酸为例,了解化工生产化学反应原理的确定。

初步了解原料与能源的合理利用、“三废处理”与环境保护以及生产过程中的综合经济效益问题。

【高考预测】氧族元素是重要的非金属元素族,而且硫及其化合物硫酸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试题常以化工生产或环境保护为背景综合考查物质的性质以及与此相关的理论、实验和计算。

考查的主要内容有:1.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2. SO2、H2S 、SO32-的还原性;O3、H2O2的强氧化性;3. 环境保护,消除硫的氧化物污染的综合应用。

一 硫单质1.自然界中硫元素的存在 硫元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游离态的硫存在于____________附近或地壳的岩层里。

化合物的硫主要以__________和________的形式存在。

2.硫的物理性质 硫俗称________,是一种____色晶体,质脆,易研成粉末,不溶于____,微溶于________,易溶于CS2(用于洗涤沾有硫的容器)。

3.硫的化学性质例1、Y 气体,有沉淀生成,X 、Y 不可能是【答案】B二 硫的氧化物 1.SO2的物理性质2. SO2的化学性质【特别提醒1】漂白是指使有机色质褪色。

漂白剂不一定使无机色质褪色,即使能使无机色质褪色,也不能称漂白作用(如SO2使高锰酸钾褪色)。

【特别提醒2】 中学常见的四大还原性离子 还原性:S2->SO2-3>I ->Fe2+ (1)易被空气中的O2氧化而变质。

2014年高考化学必备专题复习——化学键和晶体结构

2014年高考化学必备专题复习——化学键和晶体结构

2014高考化学必备专题——化学键和晶体结构【考纲解读】1.掌握化学键的类型,理解离子键与共价键的概念2.掌握极性键和非极性键判断方法3.了解键参数,共价键的主要类型δ键和π键4.掌握原子、离子、分子、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高考预测】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化学键理论的再现率为100%。

主要考察化学键的分类、重要物质的电子式、氢键、化合物的分类等等。

化学键1、概念:,叫做化学键,根据成键原子间的电负性差值可将化学键分为和。

旧的化学键的断裂和新的化学键的生成是化学反应的本质,也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根本。

22.化学键与物质类别的关系(1)只含非极性共价键键的物质:同种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单质。

如H2、N2、P4、金刚石、晶体硅;(2)只含有极性共价键的物质:一般是不同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化合物。

如:HCl、NH3、CS2等;(3)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的物质:如:H2O2、C2H2、C2H6、C6H6(苯);(4)只含离子键的物质: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

如:NaCl、K2S、MgBr2等。

(5)既有离子键又有非极性键的物质,如Na2O2、CaC2等。

(6)由离子键、共价键、配位键构成的物质,如:NH4Cl(7)只含共价键而无范德瓦耳斯力的化合物,如原子晶体SiO2、SiC等。

(8)无化学键的物质:稀有气体,如He、Ar等。

(9)由极性键形成的非极性分子有:CO2、CS2等。

(10)都是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离子化合物为:NH4Cl 、NH4HCO3等;3.共价键的类型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偏向任何,简称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偏向电负性较δ键的特征:以形成化学键的两原子核的连线为轴作旋转操作,共价键电子这种特征称为。

常见的δ键有“s-sδ键”、、。

π键呈对称,常见的有“ π键”思考:如何判断δ键和π键?δ键和π键的稳定性如何?4.共价键键参数键参数包括、、;其中、是衡量共价稳定性的参数,通常键长越,键能越大,表明共价键越稳定;共价键具有性,是描述分子立体结构的重要参数,分子的立体结构还与有一定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高考化学必备专题——原子结构 核外电子排布 【考纲解读】 【高考预测】《物质结构》可谓中学化学之灵魂,高考重现率几乎为100%,且常考常新,现将近两年全国各地高考试题中有关考点试题分类如下: 一、以等电子微粒结构为基点考查常见微粒的性质 二、以原子构成为切入点考查同素异形体的性质 三、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为载体考查简单推理能力 四、以元素周期律为指导考查分析判断能力 五、以分子结构与分子组成考查观察能力 六、借助微粒结构考查审题能力 一、原子的构成质子 → 决定元素种类 原子核 → 质量数1.原子A ZX 中子 → 决定同位素电子数 → 最外层电子数 → 化学性质 核外电子电子排布 → 电子层数 2.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1)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原子的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在各电子层排布的图示(圆圈表示原子核,圆圈里面的数字表示核电荷数,“+”表示质子带正电,半弧表示电子层,半弧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

如Cl 原子:(2)原子组成表示式:A ZX ,其中X 为原子符号,A 为质量数,Z 为质子数,A-Z 为中子数。

(3)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 ”或“×”表示最外层电子的图示。

3.构成原子或离子微粒间的数量关系:(1)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2)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3)质子数=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阳离子所带电荷数 (4)质子数=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阴离子所带电荷数 (5)原子的质量数≈该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量 (6)元素的质量数≈该元素的平均相对原子量例1.(2013·上海化学·3)230Th 和232Th 是钍的两种同位素,232Th 可以转化成233U 。

下列有关Th 的说法正确的是A. Th 元素的质量数是232B. Th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31C. 232Th 转换成233U 是化学变化D. 230Th 和232Th 的化学性质相同 【答案】D二、元素、核素、同位素1.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区别与联系元素是具有 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核素是具有 和 的一种原子同一元素的不同 之间互称为同位素元素、核素、同位素间的关系可用右图表示: 2.原子中各粒子的作用① 数决定元素种类,同种元素的不同 ,其 数相同 数不同, ② 数和 数共同决定了原子(核素)的种类元素 同位素 核素 核素③元素的化学性质决定于和,其中是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主要因素3.同位素的性质及表示方法同位素的性质几乎完全相同而性质不同,若某元素的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其核素组成符号为,说出核素的一个用途。

思考:为什么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而物理性质不同?4.5质量(以35Cl、37Cl为例:35Cl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4.969,在自然界中占75.77%;37Cl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6.966,在自然界中占24.23%)例2.(2013·上海化学·2)氰酸铵(NH4OCN)与尿素[CO(NH2)2]A.都是共价化合物B.都是离子化合物C.互为同分异构体D.互为同素异形体【答案】C三、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1.核外电子排布排布的规律(1)电子层的划分(2①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 n2(n表示电子层数)。

②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是最外层时最多不超过2个);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

③核外电子总是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上,然后由里往外从能量低的电子层逐步向能量高的电子层排布(即排满K层再排L层,排满L层再排M层)。

2.核外电子排布特点归纳(1)前18号元素排布的特点①原子核中无中子的原子1 1H②最外层有一个电子的元素H、Li、Na③最外层有两个电子的元素Be、Mg、He④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元素为Be、Ar⑤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是C;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元素是O;是次外层电子数4倍的是Ne⑥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H、Be、Al⑦电子总数为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是Be⑧次外层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是Li、Si⑨内层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的是Li、P(23.判断分子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是否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的方法(1)常见的单质X2(卤素单质)、O2、N2等双原子单质分子满足原子最外层电子8电子结构。

(2)分子中含有氢元素,则氢原子不满足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

(3)依据某元素的化合价的绝对值与其最外层电子数之和是否等于8进行判断。

4、能层与能级对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按将其分成不同的能层(n);对于同一能层里能量不同的电子,将其分成不同的;能级类型的种类数与能层数相对应;同一能层里,能级的能量按的顺序升高,即E(s)<E(p)<E(d)<E(f)。

由表中可知:①各能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

②能级类型的种类数与数相对应③s p d f 能级所含轨道数分别为,与能级所在能层无关。

5、电子云与原子轨道1.电子云: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的概率密度分布。

电子云是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形象化描述,小黑点的疏密表示。

2.原子轨道:不同能级上的电子出现概率约为%的电子云空间轮廓图。

s电子的原子轨道呈对称,ns能级各有个原子轨道;p电子的原子轨道呈,np能级各有个原子轨道,相互垂直(用px、py、pz表示);nd能级各有个原子轨道;nf 能级各有 个原子轨道。

各轨道的的形状与所处的能层无关。

6、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构造原理:绝大多数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都遵循下列顺序: 1s 、2s 、2p 、3s 、3p 、 、 、4p 、5s 、4d 、5p 、6s 、4f……构造原理揭示了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

从中可以看出,不同能层的能级有交错现象,如E(3d)>E(4s)、E(4d)>E(5s)、E(5d)>E(6s)、E(6d)>E(7s)、E(4f)>E(5p)、E(4f)>E(6s)等。

构造原理是书写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的依据,也是绘制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图(即轨道表示式)的主要依据之一。

思考:如何快速判断不同能级的能量高低? 2).能量最低原理:能量最低原理:原子核外电子遵循构造原理排布时,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

即在基态原子里,电子优先排布在 的能级里,然后排布在能量逐渐升高的能级里。

当某能级中的原子轨道处于全充满或半充满状态时能量较低。

3).泡利原理:每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 个自旋方向 的电子。

4).洪特规则: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各个轨道时,优先占据 轨道,且自旋方向 。

思考:为什么在同一原子中不可能出现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7、基态、激发态、光谱 1).基态:最低能量状态。

如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基态原子。

2).激发态:较高能量状态(相对基态而言)。

如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跃迁至较高能级成为激发态原子。

3).光谱: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跃迁时会吸收(基态→激发态)和放出(基态→激发态)能量,产生不同的光谱——原子光谱(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

利用光谱分析可以发现新元素或利用特征谱线鉴定元素。

例3.(2013·安徽理综·25)X 、Y 、Z 、W 是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其相关信息如下表:(1)W 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周期第 族;W 的原子半径比X 的 (填“大”或“小”)。

(2)Z 的第一电离能比W 的 (填“大”或“小”);2XY 油固态变为气态所需克服的微粒间作用力是 ;氢元素、X 、Y 的原子可共同形成多种分子,写出其中一种能形成同种分子间氢键的物质名称 。

(3)震荡下,向Z 单质与盐酸反应后的无色溶液中滴加NaOH 溶液直至过量,能观察到的现象是;W 的单质与氢氟酸反应生成两种无色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在25°、101kpa 下,已知13.5g 的Z 固体单质在2Y 气体中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原状态,放热419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答案】(1)三NA 小(2)小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甲醛(甲酸)(3)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Si + 4HF = SiF4↑+ 2H2↑(4)2Al + 3 O2 =Al2O3 △H= -1675KJmol【考点精析】考点1 原子结构[例1] (2013·江苏化学·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丙烯的结构简式:C3H6B.氢氧根离子的电子式:C.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D.中子数为146、质子数为92的铀(U)原子14692U【参考答案】B考点2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例2] (2013·四川理综化学·4)同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X原子的最外电子层电子数之比为4︰3,Z原子比X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多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W、Y、Z的电负性大小顺序一定是Z>Y>WB. W、X、Y、Z的原子半径大小顺序可能是W>X>Y>ZC.Y、Z形成的分子的空间构型可能是正四面体D.WY2分子中σ键与π键的数目之比是2︰1【答案】.B考点3 5同[例3] 2013·海南化学·3重水(D2O)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氘(D)原子核外有1个电子B.1H与D互称同位素C.H2O与D2O互称同素异形体D.1H18O与D216O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答案]C考点4 微粒半径的大小比较和10电子、18电子微粒[例4] 已知A、B、C、D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四种不同粒子,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已经略去):(1)如果A、B、C、D均是10电子的粒子,请写出A、D的电子式:A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

(2)如果A和C是18电子的粒子,B和D是10电子的粒子,请写出:①A与B在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上述离子方程式,可以判断C与B结合质子的能力大小是(用化学式或离子符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H·· N H H ·H]+ D .H··O , H · (2)①HS -+OH -===S2-+H2O②OH ->S2-规律方法:寻找10电子微粒和18电子微粒的方法 1.10电子微粒2.18电子微粒CH3—CH3、H2N —NH2、HO —OH 、F —F 、F —CH3、CH3—OH……【课后精练】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以下表示氦原子结构的化学用语中,对电子运动状态描述最详尽的是( )2.下列电子排布图所表示的元素原子中,正确的是( )3.下列各项中的两个分子核外电子总数不同的是( )A .H2O2和CH3OHB .HNO2和HClOC .H2O 和CH4D .HCl 和F24.近20年来,同位素分析法在植物生理学、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研究中获得广泛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