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后隙解剖

合集下载

腹膜后肿瘤

腹膜后肿瘤

精选课件
30
神经纤维瘤和神经鞘瘤鉴别
软组织良性神经源性肿瘤于T1WI上均为等或稍低信号,T2WI 上为较高信号。 神经纤维瘤有时可见相对特征性的MRI表现,即于T2WI上出 现“靶征” 。组织学上,靶缘区为结构较疏松的黏液样基质, 于T2WI上为高信号,靶心则为肿瘤实质区,含有大量紧密排 列的肿瘤细胞及少许纤维和脂肪,故于T2WI呈等信号;注射 Gd-DTPA增强后,靶中心呈显著强化,信号高于靶缘区。靶 征虽可见于神经鞘瘤,但极少见于恶性肿瘤。 神经纤维瘤可出现多个肿瘤灶,即神经纤维瘤病。 神经鞘瘤于T2WI上信号通常较高,且不均匀;组织学上,其 排列整齐且紧密的细胞区与排列疏松的黏液样基质区的分布不 如神经纤维瘤那样规则,而且中央区信号常高于周围部,这是 因为中央区常存在坏死及组织液化导致的囊变,这也是神经鞘 瘤与神经纤维瘤的重要区别;增强后,中央区无明显强化,这 一表现可用于鉴别诊断。
腹膜后平滑肌瘤 属深部软组织平滑肌瘤,比皮肤平滑肌瘤及血管平滑肌瘤罕见。该病 可发生于除儿童外的任何年龄。肿瘤常较大,与其不易早期发现有关。 许多肿瘤有钙化。当出现下列表现时应考虑平滑肌瘤:
(1)一个大的(大于 5cm),边界清楚的,规则的腹部肿块,而症 状很少。
(2)超声检查示不均匀低回声。 (3)CT示增强的软组织密度。 (4)血管造影无动脉包裹、A-V分流或静脉浸润。
精选课件
27
一、间叶组织肿瘤(淋巴管来源) 淋巴管瘤是淋巴系统的良性肿瘤,含淋巴腔及管状成分, 分为毛细淋巴管瘤、海绵状及囊状淋巴管瘤。 约 1/3 淋巴管瘤发生于颈部,称为囊状水瘤,发生于腹 膜后者罕见。 腹膜后淋巴管瘤仅见海绵状及囊状两种类型,其中腹膜后 海绵状淋巴管瘤仅有数例报道,多数病例还是腹膜后囊状 淋巴管瘤。 腹膜后淋巴管瘤通常为良性,恶性者称为淋巴管肉瘤,罕 见。腹膜后淋巴管瘤通常在幼童出现, 65 %在出生时即 已显著, 90 %见于 2 岁以内,但高达 80 岁亦可发病。 本病男性占优势。左右腹部发病相似,最常见于腰部并引 起肾脏移位,多无泌尿系梗阻。

腹膜后间隙影像解剖

腹膜后间隙影像解剖
介入治疗后评估
介入治疗后,通过影像学检查评估治 疗效果、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为 后续治疗提供指导。
THANKS
感谢观看
总结词
CT检查具有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能够清晰显示腹膜后间隙的解剖结构和病变特 征。
详细描述
CT检查通过多层扫描技术,能够获取腹膜后间隙的横断面图像,从而清晰地显示 腹膜后间隙的解剖结构、肿瘤位置、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CT检查对 于腹膜后肿瘤、炎症、出血等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MRI检查
腹膜后间隙影像解剖
目录
• 腹膜后间隙概述 • 腹膜后间隙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 腹膜后间隙的正常影像解剖 • 腹膜后间隙的异常影像解剖 • 腹膜后间隙影像解剖的临床应用
01
腹膜后间隙概述
定义与位置
定义
腹膜后间隙是位于腹膜壁层与腹膜腔之间的潜在间隙, 是人体最大的隐秘间隙。
位置
腹膜后间隙上起横膈,下至骨盆上缘,左右两侧大致与 腹膜腔对称,但腹膜后间隙并不与腹膜腔相通。
粘连,影响正常的生理功能。治疗需要根据炎症的原因和严重程度进行针对性处理。
腹膜后间隙出血
总结词
腹膜后间隙出血是指腹膜后间隙内的血管破裂导致的出血。
详细描述
腹膜后间隙出血的原因可能包括外伤、肿瘤侵蚀、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出血可能导致腹膜后间隙的肿胀、疼痛和 压迫症状,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治疗需要及时止血、补充血容量和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01 腹膜后间隙的主要器官包括肾脏、胰腺、十二指 肠等,这些器官在影像学上呈现出不同的密度或 信号。
02 腹膜后间隙内还有一些重要的结构,如输尿管、 精索或卵巢动静脉等,这些结构在影像学上也有 一定的特征。
02 在腹膜后间隙内,还存在着一些淋巴结和脂肪组 织,这些组织在影像学上也有一定的表现。

腹膜后肿瘤影像诊断PPT课件

腹膜后肿瘤影像诊断PPT课件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
腹膜后肿瘤影像诊断
医者人之司命,如大将提兵,必谋定而后战。
开始啦!请将手机调成静音,如有疑问可以随时打断我!
腹膜后间隙的解剖 腹膜后间隙:是后腹膜与腹横筋膜解剖间隙及其解剖结构的 总称。 腹膜后间隙位于腹后壁前方 ,介于腹膜壁层与腹内筋膜间,上 到隔肌,下达骶骨岬及髂嵴,向下与盆腔腹膜外间隙相通。 在此间隙内含有大量疏松结缔组织。并经腰肋三角与纵隔结 缔组织相连,间隙内的感染可向上蔓延至纵隔。 该间隙内有肾、肾上腺、胰腺、大部分十二指肠、输尿管、 腹主动脉、下腔静脉、腹腔神经丛及交感神经干、淋巴等重 要结构。
• 一、间叶组织肿瘤(脂肪源性) 腹膜后脂肪源性肿瘤指源于脂肪组织的肿 瘤。最常见,多数为恶性腹膜后脂肪肉瘤, 小部分是良性脂肪瘤。
• 恶性腹膜后脂肪肉瘤
腹膜后脂肪肉瘤约占所有软组织肉瘤的 15%,肾周脂肪囊是脂肪肉瘤的好发部位, 常见脂肪肉瘤包绕、挤压一侧肾脏和(或)输 尿管。
• 一、间叶组织肿瘤(肌源性) • 起源于平滑肌组织和横纹肌组织。
• 一、间叶组织肿瘤(纤维组织)
纤维组织肿瘤系发生于成纤维细胞的肿瘤, 这类肿瘤在腹膜后及肠系膜罕见。
• 侵袭性纤维瘤亦称硬纤维瘤,
自1832年描述此病以来,文献已报道1000 余例。全身侵袭性纤维瘤占软组织肿瘤3% 以下,发病率低。侵袭性纤维瘤约2/3发生 于腹 良性肿瘤:边缘较光整,形态较规则,一般密度较均匀,增强后强化 较均匀。一般没有恶性肿瘤大、发展快!
• 恶性肿瘤:边缘不光整,形态不规则,周围组织侵犯,骨骼破坏等, 密度不均匀,其内有坏死液化囊变等。增强后强化不均匀。通常肿瘤 较大。 诊断主要考虑肿瘤来自哪个组织基本就可以了:如脂肪源性的、肌源 性的、神经源性的等等。

腹膜后间隙-解剖重点及参考答案

腹膜后间隙-解剖重点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肾蒂:肾内侧缘中部的凹陷称为肾门,为肾的血管,神经,淋巴管,肾盂出入肾的门户,出入肾门的诸结构被纤维结缔组织包裹称为肾蒂。

2、脊肋角:指腹后壁位于第十二肋下缘与竖脊肌外缘的交角处。

二、问答
1、左、右肾内侧、前、下毗邻器官有哪些?
左肾:前面上部为胃,中部有胰横过,下部为空场袢及结肠左曲,
右肾:上方为肝右叶,下部为结肠右曲,内侧部为十二肠降部。

2、肾蒂内各结构的位置关系如何?
由前向后为肾静脉,肾动脉,肾盂,
由上到下是肾动脉,肾静脉,肾盂
3、肾的被膜有哪些?由外向内分别是肾筋膜,脂肪囊,纤维囊
4、肾上腺的动脉名称及来源如何?
肾上腺上动脉来自膈下动脉
肾上腺中动脉来自腹主动脉
肾上腺下动脉来自肾动脉
5、腹主动脉分支有哪些?
不成对的脏支:腹腔干,肠系膜上、下动脉;成对的脏支:肾动脉,肾上腺中动脉,睾丸动脉(或卵巢动脉)壁支:膈下动脉,腰动脉,骶正中动脉6、下腔静脉属支有哪些?
髂总静脉,右睾丸(卵巢)动静脉,肾静脉,右肾上腺静脉,肝静脉,膈下静脉,腰静脉等。

腹膜后间隙影像解剖

腹膜后间隙影像解剖

泌尿生殖嵴残留部分,以上组织均可成为肿瘤起源

编辑ppt
4
腹膜后间隙 第二节
腹膜后间隙分为三个解剖区: 肾筋膜前后两层,即肾前筋膜和肾后筋膜以 及二者在升、降结肠后融合形成的侧锥筋膜, 将腹膜后间隙分为三个间隙及前肾旁间隙、肾 周间隙及后肾旁间隙。
急性重症胰腺炎渗液是腹膜后间隙的指示剂。
编辑ppt
5
第二节
急性胰腺炎, 肾周筋膜增厚
编辑ppt
6
肾旁前间隙
第二节
(1) 肾旁前间隙:位于肾前筋膜与后壁腹
膜之间,外侧止于侧锥筋膜、两侧的间隙
潜在相通,其内含胰腺、十二指肠的降部
、水平部及升部,升、降结肠以及供应肝
、脾、胰腺和十二指肠的血管。
肾旁前间隙内的任何结构的病变都可
能引起肾前筋膜和侧锥筋膜的增厚,最常
肾旁后间隙的病变常常与其他腹膜后间隙 的病变有关。
编辑ppt
9
腹膜后间隙
第二节
(4)腹膜后间隙之间的交通:
尽管腹膜后三个间隙解剖上是完整的,
但它们之间存在潜在的交通,一个间隙的
病变可波及另外的间隙:
1)同侧的三个腹膜后间隙在髂嵴平面下
潜在相通。
2)两侧的肾旁前间隙在中线潜在相通。
3)两侧的肾周间隙在中线是否相通,存
➢ 腹膜后间隙肿块的特点(与腹腔肿瘤鉴别的要 点):
(1)肿块使腹膜后脏器移位,尤其是向前移位 (2)肿块与腹膜后脏器分界不清,脂肪间隙消失
,但肿块最大径线仍在脏器之外 (3)主动脉或下腔静脉受累或包埋
编辑ppt
18
异常影像表现 第二节
(4)肿块使腹腔内脏器向前方或侧方移位,但其 间的脂肪间隙仍存在;
重下降,实验室可有血沉增快,累及输尿管时可有尿路

局部解剖学16.腹膜后隙课件

局部解剖学16.腹膜后隙课件
(3)肾筋膜: 位于脂肪囊外面,包被 肾上腺和肾周围。
纤维囊 肾 脂肪囊
肾筋膜
右肾矢状位图
腹膜后隙
输尿管腹部
输尿管分部: 腹部 盆部 壁内部
3处狭窄:如图示
局部解剖学
腹段 盆段
壁内段
腹膜后隙
肾上腺
动脉: 肾上腺上动脉(发自膈下动脉) 肾上腺中动脉(发自腹主动脉) 肾上腺下动脉(发自肾动脉)
静脉: 左肾上腺静脉(注入左肾静脉) 右肾上腺静脉(注入下腔静脉)

腹膜后隙
局部解剖学
肾门、肾窦、肾蒂
肾 窦
肾蒂内主要结构排列顺序: 由前向后(静、动、盂) 由前向后(动、静、盂)

肾血管与肾段 上段 上前段 下前段 下段 后段
腹膜后隙
局部解剖学
腹膜后隙
局部解剖学
肾表面的三层被膜:
由内向外依次为:
(1)纤维囊: 包裹于肾实质表面。
(2)脂肪囊: 又名肾床。
局部解剖学
第十六次课:腹膜后隙
学习要点 1.腹膜后隙概念 2.肾(位置、毗邻、肾门、被膜等) 3.腹主动脉、下腔静脉 4.腰交感干
腹膜后隙
局部解剖学
介于腹后壁腹膜与腹内筋膜之间,有肾、肾上腺、 输尿管、腹部大血管、神经和淋巴结等重要结构。

位置与毗邻
肾的毗邻:
左右前方结 构不同;
局部解剖学
局部解剖学
肾上腺动脉
局部解剖学
腹主动脉
壁支:
膈下动脉 腰动脉 骶正中动脉
成对脏支:
肾动脉 肾上腺中动脉 睾丸(卵巢)动脉
腹膜后隙
局部解剖学
局部解剖学
腹主动脉 不成对脏支 胃左动脉
腹腔干 肝总动脉

腹膜腔与腹膜后间隙

腹膜腔与腹膜后间隙

二、腹膜后间隙
腹膜后间隙,也称腹膜后腔。前界为 壁层腹膜,后界为腹横筋膜,两侧为 由前、后肾筋膜融合而成的侧锥筋膜。 上达膈,下达骶骨岬、骨盆上口。间 隙内包括胰、十二指肠大部、肾、肾 上腺、输尿管腹部、大血管、淋巴结 和神经等结构。在肾脏水平,腹膜后 间隙被筋膜分为3个腔隙:肾前间隙、 肾周间隙和肾后间隙。
第32页/共40页
一、腹膜腔 CT不能显示正常腹膜、筋膜、网膜和
韧带,需根据与器官的关系识别这些 结构和被它们分隔的间隙和隐窝。下 面以2个典型层面为例加以说明。 (一)经肝门层面 小网膜囊在胃的背侧和包绕肝尾状叶, 并伸入到肝门,并可见胃后和包绕尾 叶的小网膜囊(图4-4-4-1)。
第33页/共40页
第3页/共40页
腹 膜 peritoneum
脏层
腹膜
腹膜腔
壁层
腹腔与腹膜腔 腹膜功能: 分泌、支持和固定、 防御、再生和修复
第4页/共40页
一、腹膜与脏器关系 1.腹膜内位器官: 胃、空回肠、脾等 2.腹膜间位器官: 肝、子宫、膀胱等 3.腹膜外位器官: 肾、肾上腺、输尿管等
第5页/共40页
二、腹膜形成结构 (一)网膜 1.小网膜
第2页/共40页
大、小腹膜腔借网膜孔相同。男性腹膜 腔为一完全封闭的腔隙,女性腹膜腔则 借输卵管腹腔口经输卵管、子宫、阴道 与外界相通。
腹腔和腹膜腔是两个不同而又相关的概 念。腹腔是指骨盆腔(小骨盆腔)以上 由腹壁和膈围成的腔,而腹膜腔是脏腹 膜和壁腹膜之间的潜在性腔隙。腹、盆 腔脏器位于腹膜腔外,腹腔内。
1、腹腔及腹膜腔的概念有什么不 同?
2、肾前间隙、肾周间隙、肾后间 隙各包含哪些主要结构?
3、腹膜构成哪些主要结构?
第39页/共40页

腹膜后间隙解剖及CT诊断

腹膜后间隙解剖及CT诊断

及时就医:出现不 适症状,及时就医 ,避免延误治疗
预防腹膜后间隙疾病的措施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量运 动、戒烟限酒等
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腹膜后间隙损伤
定期进行体检,早期发现疾病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如久坐、久站等
及时治疗相关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 降低腹膜后间隙疾病的发生风险
腹膜后间隙病变的鉴别诊断
腹膜后间隙肿 瘤:包括脂肪 肉瘤、平滑肌 肉瘤、神经鞘
瘤等
腹膜后间隙炎 性病变:包括 结核、克罗恩 病、溃疡性结
肠炎等
腹膜后间隙血 管病变:包括 动脉瘤、静脉 曲张、动静脉
瘘等
腹膜后间隙先 腹膜后间隙创 腹膜后间隙其
天性病变:包 伤性病变:包 他病变:包括
括腹膜后囊肿、 括外伤性血肿、 腹膜后纤维化、
腹膜后间隙的功能:保护内脏 器官,参与腹腔内的血液循环
和淋巴回流
腹膜后间隙的分区
肾前间隙:位于肾前筋膜与腹膜之间,包含肾、肾上腺、肾血管等结构 肾后间隙:位于肾后筋膜与腹膜之间,包含肾、肾上腺、肾血管等结构 肾旁间隙:位于肾旁筋膜与腹膜之间,包含肾、肾上腺、肾血管等结构 肾下间隙:位于肾下筋膜与腹膜之间,包含肾、肾上腺、肾血管等结构 肾前间隙与肾后间隙的分界:肾前筋膜与腹膜之间的间隙 肾旁间隙与肾下间隙的分界:肾旁筋膜与腹膜之间的间隙
腹膜后淋巴管 腹膜后血肿等 腹膜后脂肪坏
畸形等
死等
腹膜后间隙疾病 的治疗
腹膜后间隙疾病的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症:明确诊断为腹膜后间隙疾病,且保守治疗无效 手术方式:腹腔镜手术、开放手术、机器人辅助手术等 手术风险:出血、感染、损伤周围器官等 术后护理: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促进患者恢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右输尿管前方为十二 指肠降部、升结肠血管、 回结肠血管、睾丸(卵 巢血管)、回肠末段。
左输尿管前方为十二 指肠空肠曲、降结肠血 管、斜行跨过的睾丸 (卵巢血管)。
January, 2007
Copyright© Depart. Anatomy, School of Medicine, Lan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 reserved by YP HOU and YF SONG
January, 2007 Copyright© Depart. Anatomy, School of Medicine, Lan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 reserved by YP HOU and YF SONG
主要结构:腹膜后 隙有肾、肾上腺、 输尿管、腹部大血 管、神经和淋巴结 等重要结构。(胰 腺、十二指肠已于 结肠上区内介绍)
下腔静脉毗邻: 前方:肝脏、胰头、 十二指肠水平部及右 睾丸(卵巢)血管和 肠系膜根 后方:右膈脚、1-4腰 椎、右交感干和腹主 动脉的壁支 右侧:腰大肌、右肾 和右肾上腺 左侧:腹主动脉
January, 2007 Copyright© Depart. Anatomy, School of Medicine, Lan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 reserved by YP HOU and YF SONG
(三)肾血管和肾段
1. 肾动脉和肾 段 肾段:每一段 动脉供给的 肾实质区域 称为肾段, 共5个。
January, 2007
上段动脉 上前段动脉 下前段动脉 下段动脉 后段动脉
Copyright© Depart. Anatomy, School of Medicine, Lan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 reserved by YP HOU and YF SONG
肾区
竖脊肌外侧缘与第 12肋之间所夹的部位称
肾区(脊肋角)。在某
些肾疾病患者,叩击或
触压该区可引起疼痛。
January, 2007 Copyright© Depart. Anatomy, School of Medicine, Lan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 reserved by YP HOU and YF SONG
腹主动脉毗邻: 前方:为胰腺、十二 指肠升部、小肠系膜 根 后方:为1-4腰椎及椎 间盘 右侧:下腔静脉 左侧:左交感干
January, 2007
Copyright© Depart. Anatomy, School of Medicine, Lan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 reserved by YP HOU and YF SONG
肾蒂 :出入肾门的结构合称肾 蒂,主要结构有肾动脉、肾 静脉、肾盂。 肾蒂内主要结构的排列关系: 由前向后依次为:
肾静脉、肾动脉、肾盂
从上向下依次为: 肾动脉、肾静脉、肾盂
January, 2007
Copyright© Depart. Anatomy, School of Medicine, Lan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 reserved by YP HOU and YF SONG
两肾内下方:肾盂 输尿管
两肾内后方:左右腰交感干
January, 2007
腹横肌 腰方肌
Copyright© Depart. Anatomy, School of Medicine, Lan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 reserved by YP HOU and YF SONG
腹膜后隙
January, 2007
Copyright© Depart. Anatomy, School of Medicine, Lan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 reserved by YP HOU and YF SONG
一、概 述
腹膜后隙位置:位于腹后 壁,介于腹后壁腹膜与腹 内筋膜之间。 范围:上起膈,下至骶骨 岬,两侧续于腹膜外筋膜, 向下续于盆部的腹膜后间 隙。
(四)肾的被膜
肾表面包有三层被膜,由内向外为:
纤维囊 脂肪囊
肾筋膜
January, 2007 Copyright© Depart. Anatomy, School of Medicine, Lan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 reserved by YP HOU and YF SONG
学七 )、 腰 交 感 干 ( 自
January, 2007 Copyright© Depart. Anatomy, School of Medicine, Lan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 reserved by YP HOU and YF SONG
学八 )、 乳 糜 池 ( 自
左侧睾丸静脉曲张较右侧 多见,原因如下: (1)左侧回流流程较长 (2)左侧睾丸静脉以直角 汇入左肾静脉,压力较大 (3)左侧前方有乙状结肠 跨过,易受其压迫 (4)左肾静脉在肠系膜上 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中回 流,受压时易累及左侧睾 丸静脉
January, 2007 Copyright© Depart. Anatomy, School of Medicine, Lan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 reserved by YP HOU and YF SONG
五、下腔静脉 Inferior vena cava
下腔静脉由左右髂总 静脉在第5腰椎右侧汇 合而成,收集下肢、 盆部和腹部的静脉。 下腔静脉在脊柱的右 前方沿腹主动脉右侧 上行经肝腔静脉沟, 穿膈的腔静脉孔,最 后开口于右心房。
January, 2007 Copyright© Depart. Anatomy, School of Medicine, Lan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 reserved by YP HOU and YF SONG
January, 2007
Copyright© Depart. Anatomy, School of Medicine, Lan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 reserved by YP HOU and YF SONG
肾的毗邻:
毗邻(相同点):
两肾上端: 肾上腺
两肾后面:膈 腰大肌 腰方肌 腹横肌 腰大肌 膈肌
2.肾静脉
右肾静脉通常无肾 外属支,而左肾静 脉收纳左肾上腺、 左睾丸(卵巢)静 脉血,其属支与周 围静脉有吻合,借 此可建立门-腔静脉 间的侧支循环。
January, 2007
Copyright© Depart. Anatomy, School of Medicine, Lan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 reserved by YP HOU and YF SONG
January, 2007
Copyright© Depart. Anatomy, School of Medicine, Lan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 reserved by YP HOU and YF SONG
成对脏器的静脉:
3对: (1)肾静脉 左侧长于右侧 (2)肾上腺静脉 右侧注入下腔静脉 左侧注入肾静脉。 (3)生殖腺静脉 右侧注入下腔静脉 左侧注入肾静脉
January, 2007 Copyright© Depart. Anatomy, School of Medicine, Lan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 reserved by YP HOU and YF SONG
January, 2007
Copyright© Depart. Anatomy, School of Medicine, Lan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 reserved by YP HOU and YF SONG
二、肾 kidney
内容:
(一)肾的位置和毗邻
(二)肾门、肾窦和肾蒂
四、腹主动脉 Abdominal aorta
腹主动脉沿脊柱左前方下
行,至第4腰椎下缘平面分为
左 、 右 髂 总 动 脉 , 全 长 1415cm,其右侧邻下腔静脉。腹 主动脉可分为脏支及壁支,其 中脏支又可分为:成对的脏支 不成对的脏支
January, 2007 Copyright© Depart. Anatomy, School of Medicine, Lan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 reserved by YP HOU and YF SONG
三、输尿管腹部
输尿管起于肾盂,终于膀胱,
全长约25~30cm。分为三部:
腹部、盆部、壁内部,其中腹 部长约13-14cm,紧贴腰大肌前 面向下内斜行,在腰大肌前面 中点处有睾丸(卵巢)血管斜

过其前方。
January, 2007
Copyright© Depart. Anatomy, School of Medicine, Lan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 reserved by YP HOU and YF SONG
(2)不成对的脏支
有3支:
腹腔干
肠系膜上动脉
肠系膜下动脉
January, 2007
Copyright© Depart. Anatomy, School of Medicine, Lan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 reserved by YP HOU and YF SONG
(1)成对的脏支
有3对:
肾上腺中动脉
肾动脉
睾丸动脉(卵巢动脉)
January, 20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