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3.4声与现代科技教学设计(新版)教科版

合集下载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3.4《声与现代科技》优秀教学案例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3.4《声与现代科技》优秀教学案例
(五)作业小结
1.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声音传播原理及其与现代科技关系的知识。
2.强调作业的重要性,提醒学生认真完成,以提高学习效果。
3.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发现生活中的声音现象,学以致用。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将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强调作业的重要性,提醒学生认真完成,以提高学习效果。此外,我还将在作业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现生活中的声音现象,学致
3.小组合作活跃:本节课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和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提高了自己的学习效果。
4.反思与评价全面深刻:本节课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声音传播原理及其与现代科技关系方面的认知。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和自评,使其在评价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明确今后的学习方向。这种全面的反思与评价,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声音的传播条件,掌握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2.认识声音与现代科技的关系,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在科技领域的应用。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声现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将设计一系列教学活动。首先,通过播放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声音传播的过程,进而引导学生探讨声音传播的条件。其次,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观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使其深入理解声音传播的原理。最后,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声音传播原理及其与现代科技关系方面的认知。
2.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和自评,使其在评价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明确今后的学习方向。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与现代技术学案新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与现代技术学案新教科版

适用精选文件资料分享八年物理上册声与代技教案( 新教科版 )3.4 声与代科技【教寄】青霄有路到,金榜无名誓不!【学目】目明确,行才有效! 1 .能作声的反射、共象。

2 .认识超声、次声在代科技中的用,知道声的技。

【要点点】往里使!超声的用是本的要点。

共是本的点。

【堂研究】亮出我的点,秀出我的个性,展现我的采!目一:奇异的声象 1. 声音在播程中遇到阻碍物会被⋯⋯⋯⋯⋯⋯⋯⋯⋯⋯⋯⋯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再次被我听,种象就是⋯⋯⋯⋯⋯⋯⋯,听到回声的条件是原声与回声隔0.1s 以上。

江西弋阳的圭峰有一个山谷叫“四声谷”,天回音壁中央有一石叫“三音石”,塔前的“普救蟾声”,都属于⋯⋯⋯⋯⋯⋯⋯⋯象。

2. 如所示,甲、乙两个完整同样的音叉,敲乙音叉,甲音叉也会声(依照:泡沫小球被起),种象称⋯⋯⋯⋯⋯⋯⋯⋯⋯⋯⋯。

泡沫小球被起,明甲音叉得了乙音叉来的能量 , 明声音 ___________(填“能”或“不可以” ) 能量 . 。

假如在真空境中,甲音叉能振?⋯⋯⋯⋯⋯⋯⋯⋯⋯⋯⋯。

假如甲成与乙不一样的音叉,能生此象?⋯⋯⋯⋯⋯⋯⋯⋯⋯⋯⋯。

3. 共又称共振,当物体生共振,物领会承受不住烈地振而解体。

次声武器就是其出的次生与人的内器官生共振以致其破裂,被称“ 人不血的刀”。

又如当行的伍通梁,尽量不要步前行,是了⋯⋯⋯⋯⋯⋯⋯⋯⋯⋯⋯⋯⋯⋯⋯⋯⋯⋯⋯⋯⋯⋯⋯⋯⋯⋯⋯⋯⋯⋯⋯⋯⋯。

目二:超声是个多面手 1. 率高于⋯⋯⋯⋯⋯⋯⋯⋯⋯⋯⋯的声波叫超声波,其在空气( 15℃)中的播速度⋯⋯⋯⋯⋯⋯⋯⋯⋯⋯⋯。

2. 超声波的特色之一是方向性好,可以播得很,依据一特征制成的⋯⋯⋯⋯⋯⋯⋯⋯⋯⋯⋯,可用来确立潜艇、群的地点和海水的深度。

3. 超声波的特色之二是穿透能力,依据一特征制成的⋯⋯⋯⋯⋯⋯⋯⋯⋯⋯⋯,可用来探金属内部的裂、气泡等缺点。

4. 超声波有其他用,通自学与交流,再写出两点:①⋯⋯⋯⋯⋯⋯⋯⋯⋯⋯⋯⋯⋯⋯⋯⋯⋯⋯⋯⋯⋯⋯⋯⋯⋯⋯⋯⋯⋯⋯⋯⋯⋯⋯⋯⋯⋯⋯⋯⋯⋯⋯⋯⋯⋯⋯⋯⋯⋯⋯⋯⋯⋯⋯⋯⋯⋯;②⋯⋯⋯⋯⋯⋯⋯⋯⋯⋯⋯⋯⋯⋯⋯⋯⋯⋯⋯⋯⋯⋯⋯⋯⋯⋯⋯⋯ ⋯⋯⋯⋯⋯⋯⋯⋯⋯⋯⋯⋯⋯⋯⋯⋯⋯⋯⋯⋯⋯⋯⋯⋯⋯⋯⋯⋯⋯;目三:次声本大 1. 率低于⋯⋯⋯⋯⋯⋯⋯⋯⋯⋯⋯的声波叫次声波。

八年级物理上册34声与现代科技学案(无答案)(新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34声与现代科技学案(无答案)(新版)教科版

3.4 声与现代科技☆学习目标☆1、认识回声和共识;2、认识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应用;3、认识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4、养成热爱科学的感情。

☆学习过程☆一、奇怪的声现象1、回声的观点:当声音在流传过程中碰到______时,会被 _____回来。

_____ 回来的声音再次被我们听见就成了回声。

2、人能分辨出回声的条件:回声和原声起码相差0.1s 以上人材能感觉到回声,假如声音在空气中的流传速度为340m/s,则人能感觉到回声,距阻碍物的距离起码为______米。

3、思虑与议论:(1)我们在教室里说话发出的声音碰到墙壁会发生反射吗?(2)为何我们在教室里感觉不到回声呢?(3)在教室里说话比在荒野里听起来响亮,为何?4、察看如课本图 3-4-3 所示的实验,我们会听到未被敲击的音叉也发出了声音。

这种现象称为 ______。

5、思虑与议论:(1)音叉 A 振动,经过 ______流传给音叉 B;假如是真空,音叉 B 还(“能”或“不可以”)振动。

(2)假如音叉 B 和音叉 A 频次不一样,还______(“能”或“不可以”)发生此现象。

(3)共识的定义:由一个物体振动发作声音,惹起与它振动 ______同样的另一个物体的振动而发声的现象叫做共识。

6、声反射的快慢、强弱,与声流传中碰到的阻碍物的______、______、______等要素相关。

据此,人们利用声的反射探测、检测物体,获取______。

7、声音的共识中,与声源发生共识的物体汲取了声波流传来的______。

这是通过声传达、接收 ______的一种方式。

8、经过第 6 和第 7 两个问题,我们总结获取:声音既能够传达______,也能够传达 ______。

二、超声是个多面手1、知识回首:频次高于______Hz的声音叫超声。

2、在水中,超声波能够流传的很远。

依据这个特色,人们利用超声波的______制成 ______,能够用来确立 ______、______的地点和 ____________。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4声与现代科技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4声与现代科技教案

教案: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3.4 声与现代科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单元声现象的第四章声与现代科技。

本章主要介绍了声音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包括声波的传播、声波的利用、声波的控制等方面。

具体内容包括:1. 声波的传播:讲解声波在空气、液体和固体中的传播特性,以及声波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方向。

2. 声波的利用:介绍声波在通信、医疗、工业等方面的应用,如超声波、次声波等。

3. 声波的控制:讲解声波的干涉、衍射和共振等现象,以及这些现象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声波在空气、液体和固体中的传播特性,理解声波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方向的概念。

2. 让学生掌握声波在通信、医疗、工业等方面的应用,如超声波、次声波等。

3. 使学生了解声波的干涉、衍射和共振等现象,以及这些现象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声波在空气、液体和固体中的传播特性,声波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方向的计算。

2. 教学重点:声波在通信、医疗、工业等方面的应用,声波的干涉、衍射和共振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声波发生器、接收器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手机通话,引导学生思考声音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

2. 讲解:讲解声波在空气、液体和固体中的传播特性,以及声波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方向。

通过实验演示声波的传播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声波的传播。

3. 应用:介绍声波在通信、医疗、工业等方面的应用,如超声波、次声波等。

通过实例讲解这些应用的具体原理和作用。

4. 现象:讲解声波的干涉、衍射和共振等现象,以及这些现象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

通过实验演示这些现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声波的特殊现象。

5. 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声波的传播空气:纵波传播液体:纵波传播固体:纵波传播传播速度:v = λf传播方向:直线传播、反射、折射2. 声波的利用通信:超声波、次声波医疗:B超、超声波碎石工业:超声波检测、超声波清洗3. 声波的控制干涉:声波相遇产生的附加波衍射:声波绕过障碍物的现象共振:物体在特定频率下振动的现象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八年级物理上册3.4声与现代技术教案(新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3.4声与现代技术教案(新版)教科版

声与现代技术一、教学目标:12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3二、教材分析:教材中注意区分了声和声音两个概念。

声的概念比较广,包括声音、超声、次声等;而声音的概念相对而言面要窄得多,它仅指人耳能感觉到的那部分声。

关于声和声音两声音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限于篇幅,课文中只介绍了一部分。

本节的教学应鼓励学生自己从生活中的感知或资料查阅中了解利用声的实例和工作原理。

另一方三、重难点:声音的应用声与能量的关系四、重难点突破方法:学生以讨论的形式共同研究,并于现实中生活的实例相联系,使学生能够简单明瞭的学习。

五、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利用声的事例,因此,本节课的引入可以采用“头脑风暴”法。

具体做法如下:请同学们说出所了解的利用声的现象;当有人发言时,其他所谓“头脑风暴”,在形式上类似于讨论,但前者更加自由、灵活,讨论的环境更加宽松。

由于讨论者不必考虑自己的见解是否恰当,因此可以保证每个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在这种完全自由的情境下,一个人所提出的哪怕是很不成熟的观点也可能激发在同学们充分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后,教师可对声在社会生活中应用的情况进行分类:可以按照课本分为“声与信息”和“声与能量”两类,也可按照声音在医疗、工业、军事、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利用分类,然后根据分类进行总结性的讲解,在讲解中应对学生们遗漏的例子进行补充。

教学过程:本节为本章最后一节,重点从前面的声音的各种特性及其特点,引入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声与信息声呐(SONAR)是英文soundnavigationandranging(声音导航与测距)的缩写。

对声呐的系统研究与一艘著名的轮船——“泰坦尼克”号有关。

1912年“泰坦尼克”号首次出航即触礁沉没,这件事震惊世界,随即有人提出用声学方法遥测航道上的冰山。

紧接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出于探测敌方潜水艇的需要,对声呐的研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4声与现代科技教案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4声与现代科技教案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4声与现代科技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设计了这节声与现代科技的主题活动,旨在让幼儿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以及现代科技如何应用声音。

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让幼儿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

3. 让幼儿了解现代科技中声音的应用,如电话、音响等。

4.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现代科技中声音的应用。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球、木棒、盆子、电话、音响等。

2. 学具:记录本、画笔等。

四、活动过程1. 引入:让幼儿听一些声音,如掌声、锣鼓声等,引导他们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 探究声音的产生:让幼儿用手拍打气球,观察气球的振动,从而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 探究声音的传播:让幼儿将木棒插入盆子中,振动木棒,观察盆子是否发出声音。

让幼儿尝试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声音,如空气、水等。

4. 了解声音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让幼儿观察电话、音响等设备,了解它们是如何利用声音进行通信和娱乐的。

5. 实践活动:让幼儿分组,用电话、音响等设备进行声音传播的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让幼儿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 活动重点:让幼儿了解现代科技中声音的应用。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在活动中,我发现部分幼儿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理解较困难,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形象、生动地解释这些概念,以便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2. 拓展延伸:可以让幼儿回家后,观察家里常用的声音设备,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并尝试制作一个简单的声音传播装置。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这次声与现代科技的主题活动中,我发现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三章第四节 声与现代科技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三章第四节 声与现代科技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三章第四节声与现代科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四节“声与现代科技”。

本节主要内容有:声音的利用、回声和声呐、超声波和次声波、噪声的控制。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声音在科技领域的应用,以及噪声的控制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利用,知道回声和声呐、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应用;2. 掌握噪声的控制方法,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回声和声呐、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原理及其应用;2. 教学重点:噪声的控制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回声仪、声呐、超声波探伤仪等);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有关声与现代科技的视频资料,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2. 理论讲解:讲解声音的利用、回声和声呐、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原理及其应用;3. 实验演示:进行回声仪、声呐、超声波探伤仪等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这些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应用;4.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噪声的控制方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5. 随堂练习:布置有关声与现代科技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7. 布置作业:布置有关声与现代科技的作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利用;2. 回声和声呐;3. 超声波和次声波;4. 噪声的控制方法。

七、作业设计:1. 声音的利用:请举例说明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2. 回声和声呐:请解释回声和声呐的原理,并给出实际应用的例子;3. 超声波和次声波:请简述超声波和次声波的特性,并介绍它们在科技领域的应用;4. 噪声的控制方法:请提出几种减少噪声的方法,并说明其原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声与现代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开展相关的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3.4声与现代科技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3.4声与现代科技

教案:3.4声与现代科技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教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单元《声音》的第四章《声与现代科技》。

2. 详细内容:(1) 声音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如回声定位、超声波清洗、超声波探测等。

(2) 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在空气、水和固体中的传播速度。

(3) 声音的强弱,声压级、分贝的概念及计算。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2. 掌握声音的传播条件和声音的强弱,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3. 培养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声音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声压级、分贝的计算。

2. 教学重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的强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声波发生器、麦克风等)。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声音应用的视频,如超声波清洗眼镜,引导学生关注声音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2. 知识讲解:(1) 声音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如回声定位、超声波清洗、超声波探测等。

(2) 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在空气、水和固体中的传播速度。

(3) 声音的强弱,声压级、分贝的概念及计算。

3. 例题讲解:分析实际案例,如超声波探测胎儿、超声波清洗牙齿等,讲解声音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声音现象。

5.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测量声压级、分贝值。

六、板书设计1. 声音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2. 声音的传播条件3. 声音的强弱七、作业设计1. 题目:回声定位原理及其应用。

答案:回声定位原理是利用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通过分析反射声波的时间和强度,来判断障碍物的距离和形状。

回声定位在现代科技中应用广泛,如雷达、声纳等。

2. 题目:声压级、分贝的计算及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关注声音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通过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实验操作等环节,使学生掌握声音的传播条件和声音的强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与现代科技
单元名称 3.4 声与现代科技课时 1 课型实验探究
课标
考查内容:声音的利用。

命题角度:常以生活、自然、工农业生产、工程技术中与声现象相关的事例为背景材料。

题型:选择题、填空题为主。




导知识与技能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文字、图片,观看录像资料,获得有关声知识的应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阅读文字、图片,观看录像资料,获得有关声知识的应用。

方法引导
观察法
实验探究法
交流讨论法
各段时间预设
段名时间
学习引导 5
先学自研 2
互动探究10
点拨讲解10
训练内化10
诊断反思 3
辅导提升课后
教学过程设计
七段说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性化设计
学习引导 1.播放视频:古代建筑中的声现象
2.展示目标
3.学习方法的介绍:观察法、实验探究法、交流讨论法。

了解学习目标、学习方法
先学自研 1.检查先学自研的学习情况(三维学习本)
2.分小组展示学生自学成果(自主学习)
3.收集并展示学生提出的问题
1.学生自学本课时教学内容;摘录重要知识要点,尝试回答课文中的问题;提出不能解决或感兴趣的问题。

2.展示自学成果
互动探究 1.情景创设、提出问题
先让学生观看有关动物利用声的动画和录像.重新看P41图3-1-16(动物的声音).可提出以下问题:什么是超声波、次声波?动物是如何利用声音的?你知道哪些声在生活和其他方面的应用?进而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2.组织学生了解声纳测距、定位的原理。

让学生观察教材中图3-4-5声纳探测的示意图,提出一些问题:声纳能测距的原理是什么?
利用声纳测量海底的深度,需要知道什么?需要测出什么?然后利用什么公式进行计算? 并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复习有关声速的概念以及回声现象后,教师还可介绍根据反射波的强弱可测出被测物的大小和形状.并由此进一步说明教材中图3-4-6的B超的基本原理。

解释超声加湿器。

3.组织学生了解次声本领大
次声波的频率大至为1Hz-20Hz,由于次声的频率很低,因此显示出它种种的特性.最显著的特性是传播的距离远,而且不易被吸收。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对次声的应用进行归纳。

向学生简单解释海洋中的次声以及自然灾害中产生的次声等等。

根据教学资源提供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展开。

4.向学生介绍声识别技术。

1. 认真观察老师展示的动画与录像,知道什么是超声波、次声波,讨论超声波与次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认真回忆回声现象,跟着老师的思路推导出声纳测距的原理,并在课堂上完成一道利用声纳测距的习题;B超的基本原理;了解超生加湿器。

3.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次声波的特点,简单解释在自然灾害中产生的次生波在。

4.了解声音识别技术。

点拨讲解
点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
2.视频介绍超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

超声波功率大,能量大,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搜寻超声波作用的痕迹。

3.视频介绍次声波波长长,穿透力强,功率大的次声波破坏力强。

次声波对人体有害,必须防止次声波的污染。

4.点拔《能力培养与测试》中P29例1-4
5.点拨学生在先学自研中提出的问题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做好笔记
1.学生分组讨论超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

2.分组讨论次生波的破坏力和杀伤力,自觉防止次声波的污染。

训练内化
巡视、指导
学生完成《能力培养与测试》中的P30课时作业,高效训练
诊断反思校对《能力培养与测试》中的P30课时作业,高效训练的答案、指导解题思路更正、反思出错原因
总结解题思路
辅导提升
根据本单元所学知识,引导学生的创造研究1.预习4.1节完成读书笔记及《能力培养与测试》中P33自主学习。

2.《能力培养与测试》中P31-32本章小结
3.小实验:探究声的反射
教学
后记目标达成情况学生参与情况
存在问题
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