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脑电图报告(儿童)

解读脑电图报告(儿童)
解读脑电图报告(儿童)

解读视频脑电图报告

(从结论部分或脑电印象分析)

第一部分慢波(含背景活动慢)

脑电图非癫痫样异常

1.是最常见的脑电图异常,包括:

1)背景节律不对称

2)不同步:(1)全面性不同步的慢波(2)双侧同步慢节律(3)局灶性慢波

3)特殊模式:(1)背景活动变慢(2)周期性(3)昏迷

不对称

1.正常脑可以有20%的不对称,通常波幅右>左。后头部背景节律右>左50%,或左>右35-50% 有临床意义,一般慢的一侧为异常。

2.慢波活动位于一侧,不对称性出现,波幅或频率局灶显著增高,双侧>35%

有临床意义,波幅异常的原因有:脑结构异常,癫痫发作后缺失, 颅骨缺损。

背景活动慢或广泛性弥漫性慢波常提示(1)颅内感染(2)癫痫发作后脑功能损伤。

局灶性慢波

1.频率小于8HZ的θ或δ波

2.通常涉及2-3个导联,可以一侧或一叶

3.一般提示急性或进行性结构异常

4.功能性的异常过程包括:血管疾病,癫痫发作后期,系统性疾病

5.经常伴随其他的脑电异常,如:不对称,癫痫样放电,在癫痫样放电时,该部位有定位作用。

局灶不规则(或多形性)慢波活动

经常影响背景活动,异常的程度取决于对背景的损害程度,

1.在急性损伤时,比CT改变还早,如刚发作后的癫痫所致的脑水肿。2.慢波经常与慢性损伤有关。损伤的中心波幅较低,而旁边则较高

3.慢波一般会抑制快活动

4.中央,顶区较少出现慢波, 一般为后头部、额区。

5.局灶损害可能有双侧改变。如下丘脑或中部脑病变

与局灶不规则慢波活动相关的其他脑电图异常及临床意义:

1.广泛的θ慢波提示中毒,脑炎,白质损伤,代谢性疾病,广泛的严重异常,或药物过量.

2.双侧同步的慢波,如脑疝(Herniation),代谢性疾病

3.背景节律不对称

4. 脑肿瘤,脑中风,脑挫裂伤,硬膜下积液,癫痫发作后状态,偏头痛,TIA,代谢性脑病。

结构性的异常常是持续性慢波,没有反应。

间断性颞叶节律性慢波(δ波)活动

1.强烈提示颞叶癫痫。有利于癫痫的定侧. 77%与棘波相关

2.可能与MRI上T2的白质高信号有少量关系。

3.与智力损害无关

间断性节律性慢波(δ波)活动的临床意义:

1.广泛性的灰质病变,包括双侧皮层和深部灰质结构

2.白质相对完整

3.不一定与颅高压、间脑损害,皮层下病灶有关,虽然也常认为相关原因

1.在很多广泛性脑病中均可见。如:代谢、中毒、、感染、退形性变2.癫痫发作后期,脑肿瘤也可见

3.在儿童失神癫痫可见

4.在短暂性脑缺血,晕厥、,颅高压时也可见

5.有时见于局灶的大范围脑病变

但要注意:它是非特异的发现。经常容易误解。它肯定不正常,但不是癫痫样放电,也不预示癫痫。有时与病灶的部位不一定一致,包括定侧和高峰出现部位。

三相波

1.重复的尖慢波。

2.常见于下列:

-代谢性脑病:肝性脑病、昏迷、肾功能衰竭

-低温、脑部肿瘤、发作后期缺氧、药物治疗

-感染:CJD(克雅氏病), 疱疹

第二部分:痫样放电

痫样放电:指尖、尖慢、(多)棘、棘慢波、爆发-抑制、高(度)峰失律等异常波形及突出于背景的节律性放电等。

原则:

1.不是所有的尖波都是危险的。

2、辨别癫痫样活动:无论位置在哪里,都强烈提示癫痫,尤其在成人

提示与癫痫相关的比例:

-颞叶:>90%

-中央-颞:40-60%儿童

-枕叶:50%儿童

对癫痫的控制没有很好的预测作用

各类痫样放电波形的临床意义:

1.棘波。乃痫样波形是最具特征性的表现之一,出现棘波逐渐增多现象或形

成棘节律,常预示即将出现临床发作。若在慢波部位出现相应部位的棘波,

常揭示来自原发癫痫灶或其附近区域。可见于各型癫痫。

2. 尖波。意义与棘波相同,乃神经元同步放电的结果,为常见的痫样波的特

征波形之一,可以是病灶在皮质深部或皮质下棘波灶远距离传播。可见于各

型癫痫发作间期脑电图中。

3. 棘-慢复合波。额区最明显,亦可散发或局限性出现。这种异常放电可能起源于皮质深部的中线结构,或始于视丘,而影响的皮质只限于背内侧核的投射部分。典型3赫兹棘-慢复合节律,多见于失神发作(旧称小发作),而1-2.5赫兹棘-慢复合波最多见于Lennox-Gastaut综合征。

4..尖-慢复合波。多见于颞叶癫痫,弥漫性尖-慢节律见于顽固性大发作和失神性小发作,提示脑组织深部存在较广泛的癫痫病灶。

5. 多棘-慢复合波。常预示有痉挛发作,是肌阵挛性癫痫最具特征的波形之一。

6. 多棘波。多见于肌阵挛性癫痫,是多棘—慢复合波的一种变异形式。但当棘波连续出现,数量增加,频率变快,或由某一脑区逐渐扩散至整个大脑时,则预示患者将出现临床发作,或系发作开始的脑电图表现,且多为强直阵挛发作(旧称大发作)。

7.阵发性或爆发性活动。亦称发作性节律波。成分为δ节律、θ节律、α节律和β节律,多呈高波幅发多源于中央脑系统病灶发出,但诊断价值不如上

述放电波形。

8.高度节律失调。在时间和部位上杂乱地、毫无规律地出现的一种独特图型。见于3个月至5岁婴幼儿,以3—8个月最常见。最多见于婴儿痉挛,预示

患儿存在严重的脑损伤。

9.爆发抑制。1)1-3秒爆发尖(慢)波、棘(慢)波或δ波,而后出现2-20秒的脑电抑制(电压降低)2)对刺激没有反应3.)提示脑功能严重受损4.)见于:

-早产儿、麻醉、中毒、低温-预后很差的缺氧性脑病

-发作后改变

局灶性(报告中指明的部位)痫样放电:定位定侧

1、颞叶癫痫

-经常定位较好

-注意有较广泛分布

2、额叶癫痫

-经常广泛分布或双侧

-在内侧或下额叶癫痫时,常有双额颞或全面性放电额叶

产生的原因:胶质增生、肿瘤、头部创伤、发育性问题

顶叶癫痫

-很少仅出现在顶叶

-经常是双侧额颞顶

4、枕叶癫痫

-仅枕叶棘波:10%

-后头部颞/顶/枕:60%

-双额颞或全面性:30%

儿童良性局灶性癫痫(中央颞区)

-睡眠中出现,清醒期正常

-最常见两侧中央区,经常波及中颞区,若放电在颞前部就不是良性的,其发作往往难以控制。

多灶性痫样放电

不指双颞或儿童良性局灶性癫痫(指Rolandic区,俗称:天灵盖)

1.通常意味着严重的脑病

2.严重的脑功能异常-背景很差

3.90%与频繁的症状性癫痫有关

周期性的一侧癫痫样放电

表现为持续性的周期性尖波。

1、在这些病人中,70%有症状性的癫痫发作,而且提示在此阶段,药物抵抗。20%的患者以前有癫痫史

提示:一侧半球急性损伤,如急性中风,肿瘤,感染(单疱病毒感染),代谢异常,长期的慢性损害或发作性疾病。

周期性的全面性癫痫样放电

提示双侧严重脑损伤。尤其是缺氧,CJD(克雅氏病),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1.在长时间的非惊厥癫痫持续状态中,可能有周期性的全面性癫痫样放电(提

示脑损害严重)

2.常在损伤后1-4天出现,5-10天消失. 见于伴神经系统缺失症状的急性脑

损害,如40%的患者是脑梗塞。80%伴有意识障碍。

昏迷脑电图的意义

1.是客观评价脑功能的方法

2.有助于判断昏迷的病因:中毒还是结构异常?非惊厥持续状态还是发作后期改变?

3.决定昏迷的程度

4.对昏迷的监测

5.指患者处于无反应状态,脑电图显示广泛的α节律,称α昏迷。它出现于3种情况:(1)急性广泛的脑缺氧或其他结构改变(2)中毒或代谢性原因(3)脑干损伤。

有前额优势(正常是枕叶优势,或颞叶,中央),调节差,对外界无反应。在闭锁综合症时,却非常类似于正常α节律。可能混有θ、δ波

α昏迷提示预后差

β活动

1.见于急性药物中毒或高剂量的药物诱导镇静和各种麻醉药。

2.也见于脑干损伤

θ、δ活动

1.见于各种原因的昏迷

2.可逆的过程

持续性的纺锤波活动(极度纺锤)

1.高位中脑损伤的表现。也可见于外伤后或脑炎后改变

2.通常预后较好

(一)总结慢波的意义

1.有多种病理意义,但却是非特异的发现。

2.后头部的慢波,可能与年龄脑电发育性有关,或偏头痛

3.轻度的全面性θ波,可能是药物作用或困倦

4. 持续的不规则慢波及周期性复合波,提示结构异常;发作后缺失,TIA

或少见的代谢性原因。

(二)总结痫样放电的意义

1、脑电图异常的表现很多,如正常节律减少,慢波增多,左右不对称,图形杂慢,低电压等等,都称为异常。这些并不是癫痫的特点,但如有“痫样放电”则诊断意义较大: 强烈提示癫痫。

2.、各类癫痫的脑电图都具有相对的特征性。如脑电图显示为高度失律者多为婴儿痉挛,显示为3Hz棘-慢综合波者多为小发作,显示为间歇期棘波者多为大发作和精神运动性发作(即颞叶癫痫)等。局灶性癫痫波80%以上为局部性发作或精神运动性发作.。

2.在诊断癫痫时, 脑电图异常不一定都是癫痫。同样,脑电图正常也不能排除癫痫,需要与临床密切结合,综合分析才能做出诊断。

常见的几种脑电图机

几种常见的脑电图机 赵军胜20085023 一、NT9200-16D数字脑电图仪(普及型) (一)仪器简介: NT9200-16D(普及型)型数字脑电图仪采用UE-16B型放大器,增加了单道放大、时域地形图、频率测量、多用户管理系统等功能,是集脑电图、脑地形图与脑电监护于一体的多功能仪器。它利用生物电放大器采集脑电波信号,运用计算机分析系统加以处理,绘制三维活动脑地形图,定量定位地反映大脑机能变化及大脑发生病变的范围、部位及程度,为颅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客观准确的依据。本仪器既可做病理性病变诊断又可做功能性病变诊断,弥补了CT和MRI的不足。电脑存贮病历和无笔描记,大大节约使用成本,并为病人复查带来极大的方便。 (二)数字脑电在临床上的应用: 癫痫病、脑肿瘤、脑血管病、脑炎、脑膜炎、脑脓肿、气体农药中毒、脑震荡、脑外伤、脑死亡、中风和再中风预测及老年痴呆的诊断、精神病、神经衰弱及精神分裂等科学研究 (三)性能特点: 1、采用UE-16B型放大器 2、采用windos 2000操作系统,稳定性高。 3、USB接口全数字脑电放大器,支持热插拨,无需插卡,便于携带。 4、采样率可达1000点/秒。超强的抗干扰能力,确保脑电波形不失真。 5、正常参考值。 6、强大的多用户管理功能,确保每位操作大夫病历档案数据的独立性和安全性。 7、强大的数据库管理方式,可支持多种查询检索,方便对病人的各种信息进行检索和统计。 8、用于体检时,可连续采集多个病人并统一打印病例报告。 9、采集过程中,导联列表实时显示,并可随时改变走纸速度及灵敏度。 10、可在采集和回放过程中,随时添加事件标记及医生注释,并可自定义导联方式及诱发事件。 11、可按长度和方向选择EEG波形,边采集边回放; 12、具有多级电影回放功能。可以多种方式快速回放波形。 ①多种速度前后播放脑电图,最高可达100倍数; ②可任意放大脑电波形,测量脑电波幅度、频率; ③可按秒、页、事件及标记多种方式快速回放波形; ④快速进入事件位置,通过事件表直接跳转到对应的波形位置 13、采样长度可达72小时。 14、具有三维彩色脑电地形图、直方图、时域地形图及功率谱阵图。 15、可用不同颜色标识任意导联,避免混淆。并可以每导波形单独放大,方便医生分析。

儿童脑脑电图基本特点

儿童脑脑电图基本特点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儿童脑电图基本特点 儿童脑电图随年龄增长不断变化:频率由慢变快,由不规则变规则,由不对称变对称。波幅由低变高,再由高至成人型,由不稳定逐渐稳定。对光反应从无反应到有反应,直至正常反应。 一 1-3月婴儿脑电图: 背景活动 转为连续性活动 清醒与动态睡眠时相为对称的,中低波幅,连续性节律,期间混有散在的波。 静态睡眠以为主的混合波背景活动。 足月2月开始,部分婴儿出现睡眠纺锤波。 足月3月时,所有婴儿睡眠记录均应出现睡眠纺锤波。 二 3-12月婴儿脑电图: 清醒睁眼,以和混合的慢波活动为主;闭眼记录以活动为主。 出生3-4月,枕区出现特征的成熟性变化,优势节律形成。 3-4月为4Hz节律,5月为5Hz节律,12月时为6-8Hz节律,波幅一般在50-100。 睡眠分期基本成熟,半岁后可出现特征性3-5Hz同步性高幅节律活动,枕区明显,3岁后减少。 NREM睡眠期特征性先后出现顶部尖波、睡眠纺锤波K综合波。REM睡眠期主要表现为和的混合性慢波节律。 三 13-36月幼儿脑电图: 背景活动 于清醒闭眼记录中,枕区优势节律明显。 2岁时6-7Hz节律性活动,2-3岁时7-8Hz节律性活动,3岁时 8Hz波活动,尚有散在波分布于枕区。 思睡期可见4-6Hz高波幅活动,睡眠中顶尖波波幅较成人高,时限短,同时可见梳形纺锤波。 四 3-5岁学龄前期脑电图 背景活动 清醒闭目记录,以8-9Hz波为主要节律。但波调幅发育不良、波幅较高,可达100以上。枕顶区常有2-4Hz慢波插入,睁眼减少,过度换气明显。

脑电图操作规范47503

脑电图操作规范 脑电活动为大脑生理功能的基础。脑电图检查的应用范围不仅限于神经系统疾病,已广泛用于各科重危病人的监测,麻醉监测以及心理、行为的研究。除常规脑电图检查外,还有脑电图长期监测,录像脑电图监测,睡眠监测及数字化计算机分析。 [适应证] 1、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特别是发作性疾病。 2、癫痫手术治疗的术前定位。 3、围生期异常的新生儿监测。 4、脑外伤及大脑手术后监测。 5、重危病人监测。 6、睡眠障碍 7、脑死亡的辅助检查 [禁忌证] 颅脑外伤及颅脑手术后头皮破裂伤或手术切口未愈合时。 [操作方法及程序] 1、脑电图检查前清洗头发,前一天停用镇静定眠药。检查前向病人解释:脑电图检查无痛苦;检查时应保持心情平静;尽量保持身体各部位的静止不动;如何作好“睁闭眼“试验,过度换气及闪光刺激。 2、电极:头皮电极以盘状电极效果最好。针电极因其在头皮下的部位不准确,阻抗高,引起病人痛苦,国际上已不再应用。在特殊情况下必须应用针电极时必须用一次性针电极以避免感染。柱状电极因其不易固定已很少使用。 3、电极位置:国际通用10-20系统19个记录电极及2个参考电极。应用皮尺测量基线长度后按比例安置电极才能称之为10-20系统(见图1),否则只能称为近似10-20系统。 图1、10-20系统示意图 先用皮尺测量两条基线,一为鼻额缝至枕外粗隆的前后联线,另一为双耳前窝的左右联线。两者在头顶的交点为Cz(中央中线)电极的位置,见图2。如图2,从鼻额缝向后10%为Fpz(额极中线)电极,从Fpz 向后20%为Fz(额中线),以后依次每20%为一个电极位置,从Fz向后依次为Cz(中央中线),Pz(顶中线)及Oz(枕中线),Oz与枕外粗隆间的距离应为10%。

脑电图报告规范

1脑电图报告顺序 1.1基本波率指各年龄段正常的基律波(描出振幅、调节、调幅现象)及在基本节律间出现的低幅正常快波节律、正常范围的慢波散发等情况。疾病情况下正常节律波的改变、异常波出现方式、出现比例、部位(导联区位)等。下举几个代表性范例。 1.1.1成人各导联呈20~60μV短程8.5~10Hzα节律与,波形尚整、调节调幅尚可,间见低幅14~30Hzβ节律与活动及散在θ波,两半球各区对称部位各波振幅基本对称(正常)。 1.1.2成人各导联α节律消失,代之以30~80μV4~7Hzθ节律与活动,间见少量低幅14~30Hzβ节律与活动及少量δ活动,中央区、顶区、枕区两半球慢波振幅不对称,左侧高于右侧50%以上(异常)。 1.1.3成人各导联呈段状8~9.5Hzα节律与活动、波形不整,调节、调幅差,间见低幅14~30Hzβ节律与活动及中幅4~7Hzθ活动,偶见100~200μV尖波、尖慢波爆发,两半球各区波幅不对称(异常)。 1.1.4幼儿各导联以30~60μV5~7Hzθ节律为主、顶、枕区并见段状8~8.5Hz α节律或活动,间见低幅14~30Hzβ节律与活动及少量低幅或活动,两半球对称部位各波振幅基本对称。全程脑电活动平稳,无高波幅异常波爆发或阵发(正常)。 1.1.5幼儿各导联正常θ节律消失,呈0.5~ 2.5Hz弥慢性100μV慢波,节律性差,间见少量低幅快波,另见200~300μV尖波、尖棘慢波爆发或阵发,异常波尤以额区、中央区为甚,持续时间1至数秒不等。全程脑电活动不稳,两半球各波振幅基本对称(异常)。 1.1.6各导联呈4~6Hz30~80μVθ节律与活动,间见 2.5~ 3.5Hz100μVδ活动及低幅14~30Hzβ活动、全程脑电活动平稳,纺锤对称,剥夺睡眠刺激仍未见高幅爆发波出现,两半球各区、各波振幅基本对称(正常)。

解读脑电图报告(儿童)

解读视频脑电图报告 (从结论部分或脑电印象分析) 第一部分慢波(含背景活动慢) 脑电图非癫痫样异常 1.是最常见的脑电图异常,包括: 1)背景节律不对称 2)不同步:(1)全面性不同步的慢波(2)双侧同步慢节律(3)局灶性慢波 3)特殊模式:(1)背景活动变慢(2)周期性(3)昏迷 不对称 1.正常脑可以有20%的不对称,通常波幅右>左。后头部背景节律右>左50%,或左>右35-50% 有临床意义,一般慢的一侧为异常。 2.慢波活动位于一侧,不对称性出现,波幅或频率局灶显著增高,双侧>35% 有临床意义,波幅异常的原因有:脑结构异常,癫痫发作后缺失, 颅骨缺损。 背景活动慢或广泛性弥漫性慢波常提示(1)颅内感染(2)癫痫发作后脑功能损伤。 局灶性慢波 1.频率小于8HZ的θ或δ波 2.通常涉及2-3个导联,可以一侧或一叶 3.一般提示急性或进行性结构异常 4.功能性的异常过程包括:血管疾病,癫痫发作后期,系统性疾病 5.经常伴随其他的脑电异常,如:不对称,癫痫样放电,在癫痫样放电时,该部位有定位作用。 局灶不规则(或多形性)慢波活动 经常影响背景活动,异常的程度取决于对背景的损害程度, 1.在急性损伤时,比CT改变还早,如刚发作后的癫痫所致的脑水肿。2.慢波经常与慢性损伤有关。损伤的中心波幅较低,而旁边则较高 3.慢波一般会抑制快活动 4.中央,顶区较少出现慢波, 一般为后头部、额区。 5.局灶损害可能有双侧改变。如下丘脑或中部脑病变 与局灶不规则慢波活动相关的其他脑电图异常及临床意义: 1.广泛的θ慢波提示中毒,脑炎,白质损伤,代谢性疾病,广泛的严重异常,或药物过量. 2.双侧同步的慢波,如脑疝(Herniation),代谢性疾病

脑电图报告规范

1脑电图报告顺序1.1基本波率指各年龄段正常的基本节律波(描出振幅、调节、调幅现象)及在基本节律间出现的低幅正常快波节律、正常范围的慢波散发等情况。疾病情况下正常节律波的改变、异常波出现方式、出现比例、部位(导联区位)等。下举几个代表性范例。 1.1.1成人各导联呈20?60 ^V短程8.5?10Hz a节律与活动,波形尚整、调节调幅尚可,间见低幅14?30HZ B节律与活动及散在B波,两半球各区对称部位各波振幅基本对称(正常)。 1.1.2成人各导联a节律消失,代之以30?80卩V4?7Hz0节律与活动,间见少量低幅14?30Hz3节律与活动及少量3活动,中央区、顶区、枕区两半球慢波振幅不对称,左侧高于右侧50%以上(异常)。 1.1.3成人各导联呈段状8?9.5Hz a节律与活动、波形不整,调节、调幅差,间见低幅14?30Hz3节律与活动及中幅4?7HZ0活动,偶见100?200叮尖波、尖慢波爆发,两半球各区波幅不对称(异常)。 1.1.4幼儿各导联以30?60卩V5- 7Hz 0节律为主、顶、枕区并见段状8?8.5Hz a节律或活动,间见低幅14?30Hz 3节律与活动及少量低幅3波或活动,两半球对称部位各波振幅基本对称。全程脑电活动平稳,无高波幅异常波爆发或阵发(正常)。 1.1.5幼儿各导联正常0节律消失,呈0.5? 2.5Hz弥慢性100叮慢波,节律性差,间见少量低幅快波,另见200?300叮尖波、尖棘慢综合波爆发或阵发,异 常波尤以额区、中央区为甚,持续时间1至数秒不等。全程脑电活动不稳,两半 球各波振幅基本对称(异常)。 1.1.6婴儿各导联呈4?6Hz30?80卩V0节律与活动,间见 2.5? 3.5Hz100卩V3 活动及低幅14?30Hz3活动、全程脑电活动平稳,睡眠纺锤对称同步,剥夺睡眠 刺激仍未见高幅爆发波出现,两半球各区、各波振幅基本对称(正常)。

儿童脑脑电图基本特点

儿童脑脑电图基本特点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儿童脑电图基本特点 儿童脑电图随年龄增长不断变化:频率由慢变快,由不规则变规则,由不对称变对称。波幅由低变高,再由高至成人型,由不稳定逐渐稳定。对光反应从无反应到有反应,直至正常反应。 一 1-3月婴儿脑电图: 背景活动 转为连续性活动 清醒与动态睡眠时相为对称的,中低波幅,连续性节律,期间混有散在的波。 静态睡眠以为主的混合波背景活动。 足月2月开始,部分婴儿出现睡眠纺锤波。 足月3月时,所有婴儿睡眠记录均应出现睡眠纺锤波。 二 3-12月婴儿脑电图: 清醒睁眼,以和混合的慢波活动为主;闭眼记录以活动为主。 出生3-4月,枕区出现特征的成熟性变化,优势节律形成。 3-4月为4Hz节律,5月为5Hz节律,12月时为6-8Hz节律,波幅一般在50-100。 睡眠分期基本成熟,半岁后可出现特征性3-5Hz同步性高幅节律活动,枕区明显,3岁后减少。 NREM睡眠期特征性先后出现顶部尖波、睡眠纺锤波K综合波。REM睡眠期主要表现为和的混合性慢波节律。 三 13-36月幼儿脑电图: 背景活动 于清醒闭眼记录中,枕区优势节律明显。 2岁时6-7Hz节律性活动,2-3岁时7-8Hz节律性活动,3岁时 8Hz波活动,尚有散在波分布于枕区。 思睡期可见4-6Hz高波幅活动,睡眠中顶尖波波幅较成人高,时限短,同时可见梳形纺锤波。 四 3-5岁学龄前期脑电图 背景活动 清醒闭目记录,以8-9Hz波为主要节律。但波调幅发育不良、波幅较高,可达100以上。枕顶区常有2-4Hz慢波插入,睁眼减少,过度换气明显。

脑电图报告规范.docx

1 脑电图报告顺序 1.1 基本波率指各年龄段正常的基本节律波(描出振幅、调节、调幅现象)及在基本节律间出现的低幅正常快波节律、正常范围的慢波散发等情况。疾病情况下正常节律波的改变、异常波出现方式、出现比例、部位(导联区位)等。下举几个代表性范例。 1.1.1 成人各导联呈20~60μV短程8.5~10Hzα节律与活动,波形尚整、调节调幅尚可,间见低幅14~30Hzβ节律与活动及散在θ波,两半球各区对称部位各波振幅基本对称(正常)。 1.1.2 成人各导联α节律消失,代之以30~80μV4~7Hzθ节律与活动,间见少量低幅14~30Hzβ节律与活动及少量δ活动,中央区、顶区、枕区两半球慢波振幅不对称,左侧高于右侧50%以上(异常)。 1.1.3 成人各导联呈段状8~9.5Hzα节律与活动、波形不整,调节、调幅差,间见低幅14~30Hzβ节律与活动及中幅4~7Hzθ活动,偶见100~200μV尖波、尖慢波爆发,两半球各区波幅不对称(异常)。 1.1.4 幼儿各导联以30~60μV5~7Hzθ节律为主、顶、枕区并见段状8~8.5H zα节律或活动,间见低幅14~30Hzβ节律与活动及少量低幅δ波或活动,两半球对称部位各波振幅基本对称。全程脑电活动平稳,无高波幅异常波爆发或阵发(正常)。 1.1.5 幼儿各导联正常θ节律消失,呈0.5~ 2.5Hz弥慢性100μV慢波,节律性差,间见少量低幅快波,另见200~300μV尖波、尖棘慢综合波爆发或阵发,异常波尤以额区、中央区为甚,持续时间1至数秒不等。全程脑电活动不稳,两半球各波振幅基本对称(异常)。 1.1.6 婴儿各导联呈4~6Hz30~80μVθ节律与活动,间见 2.5~ 3.5Hz100μVδ活动及低幅14~30Hzβ活动、全程脑电活动平稳,睡眠纺锤对称同步,剥夺睡眠刺激仍未见高幅爆发波出现,两半球各区、各波振幅基本对称(正常)。

最新儿童脑电图

儿童脑电图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姓名:性别:男女年龄:岁月门诊号/住院号:病区: 床号: 检查位置:坐抱卧半卧合作程度:合作或不合作吵闹检查时意识:清醒倦睡昏迷给用药后入睡 检查记录:(供医师参考) 枕区主要电活动为 μV 低、中、高电位 Hz δθ α β波节律及睡眠波,调幅差、可、欠佳、佳。两半球电活动大致对等。癎样波发放于额、颞、中央、顶、枕区明星显,尤以左、右侧为甚。双侧不同步、同步发放。视反应:(完全、部分无)抑制(+)(-)。过渡换气:(完全、部分、无)(+)(-)。 主要电活动为中-高电位基本频率为9-10Hz α 、β节律性活动,调幅可。两半球背景电活动大致对等,散见少量θ波,过度换气时稍增多。视反应存在。未见局灶改变及癎样放电。 两半球背景活动较杂乱,有较多低幅快波及少量α 波组成。散见较多低幅θ 波及少许低幅δ波,过度换气时增多,视反应不明显。未见局灶改变及癎样放电。 主要电活动为中-高电位基本频率为9-10Hz α 、β节律性活动,调幅佳。两半球背景电活动大致对等,弥漫性出现4-6Hz θ 波及散在少量2-3Hz δ波,过度换气时慢活动增多。视反应不明显。未见局灶改变及癎样放电。 主要电活动为中-高电位基本频率为7-8Hz θ 、α节律性活动,调幅尚可。两半球背景电活动大致对等,较多低幅 5-7Hz θ 波及少许低幅δ波,过度换气时慢波增多。常呈中—长程节律。视反应不明显。未见局灶改变及癎样放电。 过渡换气时两半球为弥散性中高电位4-6Hz θ 波,间有1.5-2.5Hz δ波,慢活动两侧偏胜不定,未见局灶改变及癎样放电。两枕部α 波缺如。 主要活动为中—高电位基本频率为3-5Hz δβ 及睡眠波,两半球电活动大致对等未见局灶改变及癎样放电。 脑电地形图:δθ α β 频段能量增强,于左、右额、颞、中央、顶、枕区明显、显著。 脑电印象: 正常脑电图、脑电地形图 脑电图、脑电地形图未见异常 异常脑电图、脑电地形图 界限性癎样放电活动 (建议随访复查)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1

脑电图检查常规终审稿)

脑电图检查常规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脑电图检查常规 1概述 脑电为生理的基础。的应用范围已不在局限于疾病,而是已广泛用于各科危重的,监测以及、的研究。除常规脑电图检查外,还有脑电图长期监测,录像脑电图监测,监测及数字化计算机。 2适应证 1.疾病,特别是发作性疾病。 2.手术治疗的术前定位。 3.围生期异常的新生儿监测。 4.脑及大脑手术后监测。 5.危重患者监测。 6.。 7.的辅助检查。 3禁忌证 颅脑外伤及颅脑手术后头皮破裂伤或手术未愈合时。 4方法 4.11.准备 脑电图检查前头发,前1d停用镇静。检查前向患者解释:脑电图检查无痛苦;检查时应心情平静;尽量保持身体各部位的静止不动;如何做好“睁闭眼”试验,过度换气及闪光。

4.22.电极 头皮电极以盘状电极效果最好。针电极因其在头皮下的部位不准确,阻抗高,引起患者痛苦,国际上已不再应用。在特殊情况下必须应用针电极时必须用一次性针电极以避免。柱状电极因其不易固定已很少使用。 4.33.电极位置 国际通用10~2019个记录电极及2个参考电极。应用皮尺基线长度后按比例安置电极才能称之为10~20系统(图1),否则只能称为近似10~20系统。 先用皮尺测量两条基线,一基线为鼻额缝至枕外粗隆的连线,另一为双耳前窝的左右连线。两者在的交点为Cz(中央中线)电极的位置(图2)。从鼻额缝向后10%为Fpz(额极中线)电极,从Fpz向后20%为Fz(),以后依次每20%为一个电极位置,从Fz向后依次为Cz (中央中线),Pz()及Oz(枕中线),Oz与枕外粗隆间的距离应为10%。 另一基线为双耳前窝连线(图3)从左向右距左耳前窝10%为T3(左中颞)电极,以后向右每20%放置一个电极,依次为C3(左中央),Cz应与鼻额缝枕外粗隆连线Cz相重合,Cz向右20%为C4(右中央),T4(右中颞),T4应距右耳前窝10%。 从Fpz通过T3至Oz连线为左颞平面,距Fpz向左10%为Fp1(右额极),从Fp1每向后20%放置电极1个。依次为F7(左前颞)、T3、T 5(左后颞)及O1,其中T3为此线与双耳前窝连线的交点,O1应距Oz1

脑电图报告规范

1.1基本波率指各年龄段正常的基律波(描出振幅、调节、调幅现象)及在基本 节律间出现的低幅正常快波节律、正常范围的慢波散发等情况。疾病情况下正常节律波的改变、异常波出现方式、出现比例、部位(导联区位)等。下举几个代表性范例。 1.1.1成人各导联呈20?60叮短程8.5?lOHz a节律与,波形尚整、调节调幅尚可,间见低幅14?30Hz3节律与活动及散在0波,两半球各区对称部位各波 振幅基本对称(正常)。 1.1.2成人各导联a节律消失,代之以30?80卩V4?7Hz0节律与活动,间见少 量低幅14?30Hz3节律与活动及少量5活动,中央区、顶区、枕区两半球慢波 振幅不对称,左侧高于右侧50%^上(异常)。 1.1.3成人各导联呈段状8?9.5Hz a节律与活动、波形不整,调节、调幅差,间 见低幅14?30Hz3节律与活动及中幅4?7Hz0活动,偶见100?200叮尖波、 尖慢波爆发,两半球各区波幅不对称(异常)。 1.1.4幼儿各导联以30?60卩V5?7Hz0节律为主、顶、枕区并见段状8?8.5Hz a节律或活动,间见低幅14?30Hz3节律与活动及少量低幅或活动,两半球对 称部位各波振幅基本对称。全程脑电活动平稳,无高波幅异常波爆发或阵发(正 常)。 1.1.5幼儿各导联正常0节律消失,呈0.5? 2.5Hz弥慢性100叮慢波,节律性 差,间见少量低幅快波, 另见200?300叮尖波、尖棘慢波爆发或阵发,异常波 尤以额区、中央区为甚, 持续时间1至数秒不等。全程脑电活动不稳,两半球各 波振幅基本对称(异常) 1.1.6 各导联呈4?6Hz30?80卩V0节律与活动,间见 2.5? 3.5Hz100卩V5 活动 及低幅14?30Hz3活动、全程脑电活动平稳,纺锤对称,剥夺睡眠刺激仍未见高 幅爆发波出现,两半球各区、各波振幅基本对称(正常)。

怀孕报告单模板

怀孕报告单模板 篇一:孕期B超检查报告单 沛县魏庙镇中心卫生院 脑电图检查报告单 检查日期年月日脑电图编号:姓名性别年龄科室: 报告医师 年月日 沛县魏庙镇中心卫生院 脑电图检查报告单 检查日期年月日脑电图编号:姓名性别年龄科室: 报告医师 年月日 沛县魏庙镇中心卫生院孕期B型超声检查报告单超声号_______ 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号住院号检查所见胎位_______cm双顶径_____cm胸径_______cm腹径______股骨____cm 胎心率_____次/分羊水______胚囊大

小_____胚芽______胎心搏动_______ 胎盘附着部位:宫底、前壁、后壁、左侧壁、右侧壁 胎盘位置:中央型、部分型、边缘型、低置型 子宫大小:长度_______宽度_______厚度_______肿瘤附件:左大小 右大小 1、描述 2、告知:超声是一种影像检查方法,有一定局限性,且被检查者各种因素影响,胎儿一些器官或部位无法显示或显示不清,如胎儿肢体末端、颜面、耳部结构不能完全显示。另胎儿生长发育是一种动态过程,胎儿解剖结构的异常没有发育到一定程度,有可能不为超声所显示,尤其是胎儿心脏。胎儿性别和生殖器有关的问题因国情需要不在胎儿超声检查范围内,特此说明。 3、影像诊断: 请结合临床 本报告仅供参考,请妥善保管,遗失不补 检查医生年月日(本报告仅供临床医师参考) 沛县魏庙镇中心卫生院

脑电图检查报告单检查日期:年月日脑电图号:姓名:性别:年龄:科别:检查医师年月日 沛县魏庙镇中心卫生院 脑电图检查报告单检查日期:年月日脑电图号:姓名:性别年龄科别 检查医师年月日 沛县魏庙镇中心卫生院 姓名_______性别_______ 年龄_______ 门诊号_______科别______病区_______ 床号_______ 住院号_______临床症状及检查超声号_______ 彩色超声检查申请单 检查部位 1、腹部(肝、胆、脾、胰) 3、胃肠道 5、膀胱残余尿量测定 7、胸腹水检查及穿刺定位 9、阴道

儿童脑脑电图基本特点

儿童脑脑电图基本特点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22, 2012

儿童脑电图基本特点 儿童脑电图随年龄增长不断变化:频率由慢变快,由不规则变规则,由不对称变对称。波幅由低变高,再由高至成人型,由不稳定逐渐稳定。对光反应从无反应到有反应,直至正常反应。 一 1-3月婴儿脑电图: 背景活动 转为连续性活动 清醒与动态睡眠时相为对称的,4-7.5Hz中低波幅,连续性节律,期间混有散在的波。 静态睡眠以为主的混合波背景活动。 足月2月开始,部分婴儿出现睡眠纺锤波。 足月3月时,所有婴儿睡眠记录均应出现睡眠纺锤波。 二 3-12月婴儿脑电图: 清醒睁眼,以和混合的慢波活动为主;闭眼记录以活动为主。 出生3-4月,枕区出现特征的成熟性变化,优势节律形成。 3-4月为4Hz节律,5月为5Hz节律,12月时为6-8Hz节律,波幅一般在50-100。 睡眠分期基本成熟,半岁后可出现特征性3-5Hz同步性高幅节律活动,枕区明显,3岁后减少。 NREM睡眠期特征性先后出现顶部尖波、睡眠纺锤波K综合波。REM睡眠期主要表现为和的混合性慢波节律。 三 13-36月幼儿脑电图: 背景活动 于清醒闭眼记录中,枕区优势节律明显。 2岁时6-7Hz节律性活动,2-3岁时7-8Hz节律性活动,3岁时8Hz 波活动,尚有散在波分布于枕区。 思睡期可见4-6Hz高波幅活动,睡眠中顶尖波波幅较成人高,时限短,同时可见梳形纺锤波。 四 3-5岁学龄前期脑电图 背景活动 清醒闭目记录,以8-9Hz波为主要节律。但波调幅发育不良、波幅较高,可达100以上。枕顶区常有2-4Hz慢波插入,睁眼减少,过度换气明显。 思睡和觉醒期易见高波幅活动爆发,过度换气有明显波或波慢活动,可把或波重叠其上,误为棘-慢波或尖-慢波。

临床常规脑电图检测规范

临床常规脑电图检测规范 主要适应症: 1、中枢神经系统发作性疾患,如癫痫、意识障碍、睡眠相关疾病等。 2、癫痫外科手术前致痫区定位。 3、围产期异常的新生儿监测。 4、脑外伤及大脑手术后监测。 5、危重病人监测(ICU)。 6、脑死亡的辅助判定。 1.设备 (1)脑电图仪标准:选择符合国际脑电图和临床神经生理联盟(IFSECN)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脑电图国家标准并经国家计量局检测规程认可的脑电图仪。目前使用16导程或以上脑电图仪进行常规记录。有条件的实验室或出于特殊需要,可以应用更多导程记录。 (2)电源标准:交流电的接线应该滿足所在地系统标准要求,所有的交流电插座必须提供可靠的地线,以避免交流电干扰或触电的危险。要接专用电源线,电源电压为220V。应用交流电子稳压器时,需待电压稳定后方可打开脑电图仪的电源开关。 (3)辅助设备:应该包括一个能够产生节律性高强度闪光的刺激装置。 2.电极及其放置 理想电极应具有导电良好、易于安置和固定、无创性、耐磨损、无明显信号衰减信号的特性。 (1)头皮电极:包括盘状电极、针电极和柱状电极。盘状金属(银质)电极记录效果较好,推荐在临床工作中常规使用。特殊需要时可使用一次性针电极,若用可供重复使用的电极,应确保严格消毒以避免交叉感染。 (2)特殊电极:包括蝶骨电极和鼻咽电极。主要用于记录特殊脑区(如颞叶底部或内侧)的异常电活动,临床上常与头皮脑电图配合使用。疑及颞叶内侧放电而头皮脑电图无异常发现时,可考虑加用蝶骨电极。推荐使用针灸毫针作为常规脑电图蝶骨电极使用,长时间监测时应使用柔软的线型植入式蝶骨电极。鼻咽电极目前已很少使用。由于安置特殊电极具有微创性,需要

脑电图检查常规

脑电图检查常规 1概述 脑电活动为大脑生理功能的基础。脑电图检查的使用范围已不在局限于神经系统疾病,而是已广泛用于各科危重患者的监测,麻醉监测以及心理、行为的研究。除常规脑电图检查外,还有脑电图长期监测,录像脑电图监测,睡眠监测及数字化计算机分析。 2适应证 1.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特别是发作性疾病。 2.癫痫手术治疗的术前定位。 3.围生期异常的新生儿监测。 4.脑外伤及大脑手术后监测。 5.危重患者监测。 6.睡眠障碍。 7.脑死亡的辅助检查。 3禁忌证 颅脑外伤及颅脑手术后头皮破裂伤或手术切口未愈合时。 4方法 4.1 1.准备 脑电图检查前清洗头发,前1d停用镇静催眠药。检查前向患者解释:脑电图检查无痛苦;检查时应保持心情平静;尽量保持身体各部位的静止不动;如何做好“睁闭眼”试验,过度换气及闪光刺激。 4.2 2.电极 头皮电极以盘状电极效果最好。针电极因其在头皮下的部位不准确,阻抗高,引起患者痛苦,国际上已不再使用。在特殊情况下必须使用针电极时必须用一次性针电极以避免感染。柱状电极因其不易固定已很少使用。 4.3 3.电极位置

国际通用10~20系统19个记录电极及2个参考电极。使用皮尺测量基线长度后按比例安置电极才能称之为10~20系统(图1),否则只能称为近似10~20系统。 先用皮尺测量两条基线,一基线为鼻额缝至枕外粗隆的前后连线,另一为双耳前窝的左右连线。两者在头顶的交点为Cz(中央中线)电极的位置(图2)。从鼻额缝向后10%为Fpz(额极中线)电极,从Fpz向后20%为Fz(额中线),以后依次每20%为一个电极位置,从Fz向后依次为Cz(中央中线),Pz(顶中线)及Oz(枕中线),Oz和枕外粗隆间的距离应为10%。

儿童脑脑电图基本特点

儿童脑脑电图基本特点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儿童脑电图基本特点 儿童脑电图随年龄增长不断变化:频率由慢变快,由不规则变规则,由不对称变对称。波幅由低变高,再由高至成人型,由不稳定逐渐稳定。对光反应从无反应到有反应,直至正常反应。 一 1-3月婴儿脑电图: 背景活动 转为连续性活动 清醒与动态睡眠时相为对称的,中低波幅,连续性节律,期间混有散在的波。 静态睡眠以为主的混合波背景活动。 足月2月开始,部分婴儿出现睡眠纺锤波。 足月3月时,所有婴儿睡眠记录均应出现睡眠纺锤波。 二 3-12月婴儿脑电图: 清醒睁眼,以和混合的慢波活动为主;闭眼记录以活动为主。 出生3-4月,枕区出现特征的成熟性变化,优势节律形成。 3-4月为4Hz节律,5月为5Hz节律,12月时为6-8Hz节律,波幅一般在50-100。 睡眠分期基本成熟,半岁后可出现特征性3-5Hz同步性高幅节律活动,枕区明显,3岁后减少。 NREM睡眠期特征性先后出现顶部尖波、睡眠纺锤波K综合波。 REM睡眠期主要表现为和的混合性慢波节律。 三 13-36月幼儿脑电图: 背景活动 于清醒闭眼记录中,枕区优势节律明显。 2岁时6-7Hz节律性活动,2-3岁时7-8Hz节律性活动,3岁时8Hz波活动,尚有散在波分布于枕区。 思睡期可见4-6Hz高波幅活动,睡眠中顶尖波波幅较成人高,时限短,同时可见梳形纺锤波。 四 3-5岁学龄前期脑电图 背景活动 清醒闭目记录,以8-9Hz波为主要节律。但波调幅发育不良、波幅较高,可达100以上。枕顶区常有2-4Hz慢波插入,睁眼减少,过度换气明显。

心电图报告单模板

. 建阳市水吉镇水吉社区居委会医务室 心电图申请报告单 ECG-2201 姓名性别年龄岁心电图仪型号 G 血压/ mmHg 服药洋地黄类药品史 症状 临床诊断 检查项目 申请医师日期20 年月日 检测记录 项目实测正常值项目实测正常值 P 波时限(秒)< 0.12 QT 时限(秒)0.32-0.44 P-R 间期(秒)0.12~0.20QTc 时限(秒)<0.45 QRS 时限(秒)0.06 ~ 0.10心房率(次 / 分钟)60~100 电轴(度)+30 °~90 °心室率(次 /分钟)60~100

. 心电图特征: 心电图结论: 报告日期:年月日报告者: 本报告供临床医师参考,不作证明之用 各种常用检查申请单、报告单书写及粘贴要求 各种检查申请单、报告单是医疗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书写整洁、字迹清楚、术语确切、不得涂改,书写及粘贴要求如下: 1.申请单 (1)申请单由经治医师按规定逐项填写,眉栏项目不得遗漏,字迹清楚,术语规范,严禁涂改,内容 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送检标本名称、检验目的,医师签全名或盖印章。 (2)相关检查申请单应简明扼要书写病情摘要,包括重要体征及治疗史和过去相关检查结果等,以及 临床初步诊断。 (3)紧急检查应在申请单右上角标明“急诊”字样或盖相应的印章,同时应注明取样时间和取样人或通 知时间及取样者和被通知人。 (4)申请项目,可用“√”在项目的序号上表示;若院内联网时,申请单所用的名称应与网络中所用的名

. ( 5 )送检标本上所贴号码应与申请单上号码一致。 2.报告单 (1)报告单应由检查医师或技师按规定逐项填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和检查号。 (2)报告单填写务必字迹清楚,内容科学完整,术语规范,严禁涂改;特殊检验报告应作出相应诊断 或提出相关意见。 (3)检测项目应注明检测的方法,定量检测结果采用法定计量单位;定性检测结果采用“阴性” 、“阳性”和“可疑”表示,或者用“阴性( -)”和“阳性(+)”表示,不得单独用符号“+”“、-”“、+/- ”表示。 (4)生命紧急值应按危急值处理流程处理,并在报告单上盖章。(危急值重要报告另与医师联系) (5)检验者及审核者应签全名或盖印章;重要异常报告或特殊标本的报告须经专业主管复核、签名或盖印章; 实习、进修人员操作检验的报告由带教者签名或盖印章。注:输血检查申请单、报告单的书写要求及表样等参 照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执行。 3.粘贴要求:检验报告单,依报告日期先后叠瓦式横贴在“检验报告粘 贴单”上,每单退下 0.5~1cm ,注意上下列齐,后一张盖前一张,露出“××医院检验报告单”字样,并在左上角注 明检查日期及项目,正常报告用蓝黑墨水笔,异常报告用红墨水笔书写。心电图、X 线、脑电图、超声波等检查 报告单,应贴在“特殊检查报告粘贴单”上,贴法同检验报告单。其他与病历纸等大的检查报告单,依报告日期置 于“特殊检查报告粘贴单”之前。 检验申请单、报告单 1.检验申请单 (1)申请单由经治医师按规定逐项填写,眉栏项目不得遗漏,送检标本名称、检验目的应明确,医师 签全名或盖印章,如为实习、进修人员开单,则必须由经治医师签全名或盖印章。 (2)紧急检验应在申请单右上角标明“急诊”字样或盖相应的印章,同时应注明采样时间及采样者。 (3)申请项目,可用“√”在项目的序号上表示;若院内联网时,申请单所用的名称应与网络中所用的名 称一致,以便于收费与统计。

脑电图简述分析报告

脑电图检查法 【原理】 神经元的电位变化是中枢神经系统生理活动的基础,因而可以反映其功能变化及病理变化。脑电图是目前最敏感的监测脑功能的指标。通过放置于头皮的电极,通过导联选择器、放大器、记录器将微伏(uv)级的电位放大并描记于纸上。脑电图的电位变化来自皮层大锥体细胞垂直树突的突触后电位的总和。而脑电位的节律则由丘脑内板系统通过上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调节。 近年来,又发展了定量脑电图、深部电极脑电图、磁带记录脑电图监测、闭路电视脑电图和录像监测等技术,提高了脑电图的临床价值,扩展了脑电图的应用范围。 【方法】 一、常规脑电图 ★在清洁去脂后的头皮上按国际10—20系统放置19个电极 (双侧前额、额、中央、顶、枕、前颞、中颞、后颞以 及额中、中央中、顶中)。 组成两种基本导联: 参考导联--记录电极和参考电极(常用耳垂)相连进入放大器, 波幅、波形失真少; 双极导联--一对记录电极相连进入放大器,定位准确。 ★至少记录20—30分钟:包括闭目安静状态、睁眼3秒钟、 闪光刺激、过度换气3分钟的记录。可以根据需要增加特殊

电极:鼻咽电极或蝶骨电极。 ★分析波幅、频率、波形、位相、各种波出现方式及部位,以 及各个电极间的相关性、对称性和同步性。 二、定量脑电图 利用计算机将脑电信号经快速付立叶转换(FFT),将脑电位的时间函数转变为频率函数,以功率谱的形式表现,即各频段的能量值。定时连续作FFT,绘成压缩谱阵,用于长时间监测。 在FFT的基础上经过内插值计算及成像技术可以绘出等电位功率分布图(BEAM),经过统计学Z检验或T检验可绘出显著性概率图(SPM),与药物浓度监测结合成为药定量脑电图。 三、脑电图监测 (一)记录监测:将8道或16道脑电信号记录于随身携带的记录仪上。可以连续记录24小时,而后可以重复分析。优点在于自然活动下长时间记录,但在脑电图有变化时观察不到当时病人行为或病情的变化是缺点。 (二)闭路电视脑电图和录像监测:在一个荧光屏上同时显视8道或16道脑电图和病人的录像。优点是可以同时观察到病人的情况及脑电图的变化。但缺点为必须住院监测。 【结果判断】 一、健康成年人(20—60岁)清醒状态下的脑电图 ★以α频段(8—13Hz)尤其是9--10 Hzα节律占优势,约占 75%(北京55%-90%)(国外0-95%),在枕部呈纺锤状节

实用文库汇编之儿童脑脑电图基本特点

实用文库汇编之儿童脑电图基本特点 儿童脑电图随年龄增长不断变化:频率由慢变快,由不规则变规则,由不对称变对称。波幅由低变高,再由高至成人型,由不稳定逐渐稳定。对光反应从无反应到有反应,直至正常反应。 一1-3月婴儿脑电图: 背景活动 转为连续性活动 清醒与动态睡眠时相为对称的,4-7.5Hz中低波幅,连续性θ节律,期间混有散在的δ波。 静态睡眠以δ为主的混合波背景活动。 足月2月开始,部分婴儿出现睡眠纺锤波。 足月3月时,所有婴儿睡眠记录均应出现睡眠纺锤波。 二3-12月婴儿脑电图: 清醒睁眼,以θ和δ混合的慢波活动为主;闭眼记录以θ活动为主。 出生3-4月,枕区出现特征的成熟性变化,优势节律形成。 3-4月为4Hzθ节律,5月为5Hzθ节律,12月时为6-8Hzθ节律,波幅一般在50-100μν。 睡眠分期基本成熟,半岁后可出现特征性3-5Hz同步性高幅节律活动,枕区明显,3岁后减少。 NREM睡眠期特征性先后出现顶部尖波、睡眠纺锤波K综合波。REM睡眠期主要表现为θ和δ的混合性慢波节律。 三13-36月幼儿脑电图: 背景活动 于清醒闭眼记录中,枕区优势节律明显。 2岁时6-7Hz节律性活动,2-3岁时7-8Hz节律性活动,3岁时8Hzα波活动,尚有散在δ波分布于枕区。 思睡期可见4-6Hz高波幅θ活动,睡眠中顶尖波波幅较成人高,时限短,同时可见梳形纺锤波。

四3-5岁学龄前期脑电图 背景活动 清醒闭目记录,以8-9Hzα波为主要节律。但α波调幅发育不良、波幅较高,可达100μν以上。枕顶区常有2-4Hz慢波插入,睁眼减少,过度换气明显。 思睡和觉醒期易见高波幅θ活动爆发,过度换气有明显θ波或δ波慢活动,可把β或α波重叠其上,误为棘-慢波或尖-慢波。 五6-14岁学龄期儿童脑电图 背景活动 清醒闭目中,枕区可见8-13Hzα节律,调幅发育良好。 6岁可见8-9Hzα节律。 7岁为9Hzα节律。 10-14岁为10-12Hz。 12岁时枕区α节律成人化,慢波明显减少。 思睡期和觉醒期的慢波爆发,于7岁后明显减少,少数持续到11岁,仍属正常。 慢波爆发消失后,思睡波形与成人相似,为低波幅慢波与快波的混合节律,过度换气时慢波爆发仍十分常见。 总结: 1 儿童脑电波节律是逐渐的、连续的、不等速的、随年龄增长而增 快。 2 总的趋势是斜线上升,与α指数成正比,与θ、δ指数成反比,但 有明显的个体差异。 3 一般来说,3岁时两侧枕区出现8Hzα波活动,6岁时出现8-9Hzα 节律,12岁时枕区α节律成人化。 4 α波调幅随着年龄的的增长而增多,θ波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少,二 者成为衡量儿童脑发育程度的重要标志。

儿童脑脑电图基本特点复习课程

儿童脑脑电图基本特 点

儿童脑电图基本特点 儿童脑电图随年龄增长不断变化:频率由慢变快,由不规则变规则,由不对称变对称。波幅由低变高,再由高至成人型,由不稳定逐渐稳定。对光反应从无反应到有反应,直至正常反应。 一 1-3月婴儿脑电图: 背景活动 转为连续性活动 清醒与动态睡眠时相为对称的,4-7.5Hz中低波幅,连续性θ节律,期间混有散在的δ波。 静态睡眠以δ为主的混合波背景活动。 足月2月开始,部分婴儿出现睡眠纺锤波。 足月3月时,所有婴儿睡眠记录均应出现睡眠纺锤波。 二 3-12月婴儿脑电图: 清醒睁眼,以θ和δ混合的慢波活动为主;闭眼记录以θ活动为主。出生3-4月,枕区出现特征的成熟性变化,优势节律形成。 3-4月为4Hzθ节律,5月为5Hzθ节律,12月时为6-8Hzθ节律,波幅一般在50-100μν。 睡眠分期基本成熟,半岁后可出现特征性3-5Hz同步性高幅节律活动,枕区明显,3岁后减少。 NREM睡眠期特征性先后出现顶部尖波、睡眠纺锤波K综合波。REM睡眠期主要表现为θ和δ的混合性慢波节律。 三 13-36月幼儿脑电图: 背景活动 于清醒闭眼记录中,枕区优势节律明显。 2岁时6-7Hz节律性活动,2-3岁时7-8Hz节律性活动,3岁时 8Hzα波活动,尚有散在δ波分布于枕区。 思睡期可见4-6Hz高波幅θ活动,睡眠中顶尖波波幅较成人高,时限短,同时可见梳形纺锤波。

四 3-5岁学龄前期脑电图 背景活动 清醒闭目记录,以8-9Hzα波为主要节律。但α波调幅发育不良、波幅较高,可达100μν以上。枕顶区常有2-4Hz慢波插入,睁眼减少,过度换气明显。 思睡和觉醒期易见高波幅θ活动爆发,过度换气有明显θ波或δ波慢活动,可把β或α波重叠其上,误为棘-慢波或尖-慢波。 五 6-14岁学龄期儿童脑电图 背景活动 清醒闭目中,枕区可见8-13Hzα节律,调幅发育良好。 6岁可见8-9Hzα节律。 7岁为9Hzα节律。 10-14岁为10-12Hz。 12岁时枕区α节律成人化,慢波明显减少。 思睡期和觉醒期的慢波爆发,于7岁后明显减少,少数持续到11岁,仍属正常。 慢波爆发消失后,思睡波形与成人相似,为低波幅慢波与快波的混合节律,过度换气时慢波爆发仍十分常见。 总结: 1 儿童脑电波节律是逐渐的、连续的、不等速的、随年龄增长而增快。 2 总的趋势是斜线上升,与α指数成正比,与θ、δ指数成反比,但有明显的个体差异。 3 一般来说,3岁时两侧枕区出现8Hzα波活动,6岁时出现8- 9Hzα 节律,12岁时枕区α节律成人化。 4 α波调幅随着年龄的的增长而增多,θ波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少,二者成为衡量儿童脑发育程度的重要标志。

儿童脑脑电图基本特点

儿童脑脑电图基本特点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儿童脑电图基本特点 儿童脑电图随年龄增长不断变化:频率由慢变快,由不规则变规则,由不对称变对称。波幅由低变高,再由高至成人型,由不稳定逐渐稳定。对光反应从无反应到有反应,直至正常反应。 一 1-3月婴儿脑电图: 背景活动 转为连续性活动 清醒与动态睡眠时相为对称的,中低波幅,连续性节律,期间混有散在的波。 静态睡眠以为主的混合波背景活动。 足月2月开始,部分婴儿出现睡眠纺锤波。 足月3月时,所有婴儿睡眠记录均应出现睡眠纺锤波。 二 3-12月婴儿脑电图: 清醒睁眼,以和混合的慢波活动为主;闭眼记录以活动为主。 出生3-4月,枕区出现特征的成熟性变化,优势节律形成。 3-4月为4Hz节律,5月为5Hz节律,12月时为6-8Hz节律,波幅一般在50-100。

睡眠分期基本成熟,半岁后可出现特征性3-5Hz同步性高幅节律活动,枕区明显,3岁后减少。 NREM睡眠期特征性先后出现顶部尖波、睡眠纺锤波K综合波。 REM睡眠期主要表现为和的混合性慢波节律。 三 13-36月幼儿脑电图: 背景活动 于清醒闭眼记录中,枕区优势节律明显。 2岁时6-7Hz节律性活动,2-3岁时7-8Hz节律性活动,3岁时8Hz波活动,尚有散在波分布于枕区。 思睡期可见4-6Hz高波幅活动,睡眠中顶尖波波幅较成人高,时限短,同时可见梳形纺锤波。 四 3-5岁学龄前期脑电图 背景活动 清醒闭目记录,以8-9Hz波为主要节律。但波调幅发育不良、波幅较高,可达100以上。枕顶区常有2-4Hz慢波插入,睁眼减少,过度换气明显。 思睡和觉醒期易见高波幅活动爆发,过度换气有明显波或波慢活动,可把或波重叠其上,误为棘-慢波或尖-慢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