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暨南大学科技处

合集下载

2017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

2017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
2.朱延安(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工作单位:嘉宝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完成单位:嘉宝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贡献:开发聚合--分离一体化技术,DCS集散控制系统和程序乳化技术,实现年产1万吨PUA产业化稳定生产,完成产品推广应用工作。对第一、二发明点作出重要贡献;是专利ZL201010605162.X、ZL201010605593.6和ZL201410422012.3的的发明人。)
知识产权名称
专利1:一种羟基聚丙烯酸酯水分散体的制备方法及含有羟基聚丙烯酸酯水分散体的水性涂料ZL201010605162.X
专利2:一种聚氨酯水分散体的制备方法及含有聚氨酯水分散体的水性聚氨酯涂料ZL201010605593.6
专利3:聚醛改性羧酸-非离子型聚氨酯水分散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在涂料中的应用ZL201410422012.3
论文7:Effects of crosslinking on adhesion behavior of waterborne polyurethane ink binde/ Progress in Organic Coatings
论文8: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amino-functional reduced graphene oxide/waterborne polyurethane hybrid emulsions Progress in Organic Coatings
2017
项目名称
高性能聚合物乳液制备新技术及其在水性木器涂料中的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
单位1.华南理工大学
单位2.嘉宝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
(职称、完成单位、工作单位)
1.瞿金清(教授、工作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完成单位:华南理工大学、主要贡献:主持研究工作,负责项目小试、中试、产业化生产与推广应用;对第一、二、三发明点作出了重要创造性贡献,是所有专利的第一发明人,是论文1-4的通讯作者。)

2017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拟奖项目

2017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拟奖项目

华西能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用煤降损与环境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污染治理关键技术研 华南理工大学
究及工程应用
长沙理工大学
武汉大学
东南大学
11
广东珠海金湾发电有限公司
湛江中粤能源有限公司
广东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惠州平海发电厂有限公

广东粤电云河发电有限公司
林木松 张宏亮 黄明虹 罗运柏
方江涛 崔永忠 杨云金 湛志钢
关键技术及大规模产 公司
13 业化
华南理工大学
谢灿生 马艳红 项黎华 张磊
陈烁烁 郭向华 郑镇宏 陈仕军
凌志远 胡星 江楠
邱基华 潮州市科学技 仪器仪表与电
符小艺
术局
器专业评审组
刘建伟
面向智慧城市的大规 深圳大学
模无线感知和异构互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联系统及其产业化应 深圳市智慧城市大数据研究
14 用
公司
汤勇 王跃飞 徐亮 李国平
李宗涛 丁鑫锐 林岩 袁伟
余彬海 李家声 魏彬 黄杨程
刘传标 广东省教育厅 机械专业评审
余树东

梁丽芳
汽油机高效燃烧技术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及产品开发
17
吴坚 占文锋 陈泓 韦静思
邵发科 林思聪 刘卓 吴广权
张安伟 李钰怀 朱宏飞 陈良
刘巨江 广州市科技创 机械专业评审
12
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黄辉 邹鹏 赵旭敏 陈彬
胡余生 余冰 卢林高 梁社兵
魏会军 吴健 王现林 林金煌
杨欧翔 珠海市科技和 仪器仪表与电 徐 嘉 工业信息化局 器专业评审组 罗惠芳
第 2 页,共 24 页
序 号
项目名称

2017广东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

2017广东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

2017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项目名称水产加工副产物蛋白资源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主要完成单位汕尾市五丰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城市职业学院汕尾市五丰水产食品有限公司汕尾市现代畜牧产业研究院主要完成人(职称、完成单位、工作单位)1.张业辉(副研究员、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项目的整体构思并主持项目的实施与推广)2.尹寿伟(副教授、华南理工大学、纳米抗菌性蛋白膜的制备、性质分析及机理研究)3.黄君铭(经济师、汕尾市五丰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胶原蛋白短肽的产业化开发和应用)4.黄利华(副教授、广州城市职业学院、蛋白、短肽的品质控制和安全性评价研究)5. 彭述辉(教授、广州城市职业学院、蛋白的品质控制、安全性评价及推广应用)6.张友胜(研究员、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鱼蛋白短肽类临床营养品的产业化开发和鱼肉新鲜研究)7.刘凯(研究实习员、汕尾市现代畜牧产业研究院、水产加工高脂肪副产物的品质控制及应用)8.汪婧瑜(研究实习员、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海洋胶原蛋白螯合肽的制备及性质研究)9.程镜蓉(助理研究员、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广式传统食品制作技术的升级与改造)10.王思远(助理研究员、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高静压对蛋白的品质影响及分析)11.钟伟锐(技术员、汕尾市五丰水产食品有限公司、胶原蛋白短肽的产业化开发和应用)12.张丽(技术员、汕尾市五丰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胶原蛋白短肽的品质控制与安全性研究)13.刘学铭(研究员、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小分子肽作为保鲜剂的研究和应用)14.陈智毅(研究员、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广式传统食品制作技术的升级与产品研发)项目简介科技的进步使得人们将目光集中到过去难以开发和有效利用的资源上,而在食品加工行业中,如何高效和规模化高值利用农副产物,一直是研究和产业领域关注的热点。

2017广东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

2017广东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
6.曹昱(工程师、工作单位:广州植之元油脂实业有限公司、完成单位:广州植之元油脂实业有限公司、主要贡献:主要贡献体现在发明创新点3:建成800吨/天的酶法脱胶生产线,实现节能30%、废水排放减少50%、油脂精炼得率提升约0.8%。负责组织酶法精炼项目在广州植之元油脂实业有限公司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是代表性论文编号9的作者,是代表性专利编号2的发明人。是本发明科技鉴定登记成果“油脂工业新酶挖掘及其生物转化关键技术”(粤科成登(2)字[2017]0089)的主要完成人之一。)
5.王卫飞(助理研究员、工作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完成单位:华南理工大学、主要贡献:对本发明创新点2,3做出突出贡献,发明了“胶体级分散”技术和“酶制剂稳态化”技术;发明了“高效微乳化”和“程序温控催化”技术;发明了基于“深海鱼油酶法脱酸乙酯化、甘油酯型PUFA酶法转化”的全酶法合成技术;集中参与了酶法脱胶及甘油酯型浓缩鱼油产品生产线的建设。是代表性论文编号1,9,10的作者,是代表性专利编号3,4,5,6,8,9,10的发明人。)
9.李阳源(未取得、工作单位:广东溢多利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完成单位:广东溢多利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贡献:对本发明创新点1新酶发掘做出贡献,开发出耐高温脂肪酶Lip酶制剂。是代表性专利编号7的发明人。是本发明科技鉴定登记成果“油脂工业新酶挖掘及其生物转化关键技术”(粤科成登(2)字[2017]0089)的主要完成人之一。)
3.王方华(副研究员、工作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完成单位:华南理工大学、主要贡献:集中参与了发明创新点1、新酶发现的研究工作。在新酶发现方面,发现并报道了其中两种新酶。是代表性专利编号1的发明人。是本发明科技鉴定登记成果“油脂工业新酶挖掘及其生物转化关键技术”(粤科成登(2)字[2017]0089)的主要完成人之一。)

2017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

2017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
论文9:Unextendible maximally entangled bases in C^d circle times C^d‘/Physical Review A
论文10:d locally indistinguishable maximally entangled states in Cd⊗Cd/Physical Review A
2.量子通信是利用量子纠缠效应进行信息传递的一种新型的通讯方式,是量子论和信息论相结合的新的研究领域。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机被列为国家战略长远发展和人民生活紧密相关的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工程,量子信息理论作为量子计算机的基础,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也就有了重大的科学意义。量子态的纠缠性是量子计算机优于经典计算机的本质特性之一,对量子态的局域不可区分性以及量子纠缠的度量的研究将更有助于对量子纠缠的理解。在量子信息方面,我们主要研究了不可扩展极大纠缠基(UMEB)的存在问题、二维量子系统中并发度和纠缠形成的monogamy关系以及量子纠缠和量子识别的有关问题。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也被同行专家的肯定。如我们的代表性论文(8)被Guo Yu教授2016年发表在PRA的论文引用8次之多。
2017
项目名称
量子理论及其在量子信息中的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
单位1.华南理工大学
主要完成人
(职称、完成单位、工作单位)
1.郑驻军(教授、工作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完成单位:华南理工大学、主要贡献:本人对本项目《重要科学发现》中所列科学发现点1和科学发现点2做出了创造性贡献,是第1、2、3、9、10篇代表性论文专著的作者。)
项目
简介
本项目属于量子理论和信息理论的交叉研究领域,主要研究内容分超弦理论和量子信息两个部分。超弦理论是数学和理论物理的研究前沿,是最有希望将微观粒子之间仅存在的四种相互作用力----万有引力、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统一起来的理论;它第一次将二十世纪的两大基础理论--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结合到数学上一个自冾的框架里。超弦理论有可能解决一些长期困绕物理学家的难题如黑洞的本质和宇宙的起源,是量子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量子信息是量子理论和信息理论的交叉,是量子通讯和量子计算机的基础。本项目共发表SCI论文77篇,SCI他引270次,其中10篇代表性论文SCI他引72次。

2017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

2017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
6.王鑫(职称:研究员;工作单位、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主要贡献:分析比较了热带印度洋偶极子对三种类型El Nino的不同响应特征,揭示了印度洋-太平洋间相互作用过程变化的特征和相关机制,科学发现3的主要完成人。)
7.邱云(职称:研究员;工作单位、完成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主要贡献:阐述IOD事件年份热带东印度洋障碍层的变化机理,科学发现3的主要完成人。)
论文3:Huang, G.*,K. Huand S.-P. Xie, 2010:Strengthening of tropical Indian Ocean teleconnection to the Northwest Pacific since the mid-1970s: An atmospheric GCM study.Journal of climate,23(19):5294–5304,DOI: 10.1175/2010JCLI35 77.1
论文4:Dongxiao Wangand Hui Zhao, Estimation of Phytoplankton Responses to Hurricane Gonu over the Arabian Sea Based on Ocean Color Data, Sensors, 2008, 8, 4878-4893, DOI: 10.3390/s8084878
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
论文1:Du, Y.*, S.P. Xie,G. Huang, K.M. Hu, 2009:Roleof Air–Sea Interaction in the Long Persistence of El Nino–Induced North Indian Ocean Warming.J. Climate,22, 2023-2038.

2017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

2017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

2017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项目名称基于汉语加工机制的语言障碍精准评测及康复应用主要完成单位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常州市钱璟康复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三好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师范大学主要完成人(职称、完成单位、工作单位)1.陈卓铭(教授、暨南大学、暨南大学、项目负责人,负责课题思路提出及统筹工作,主要是关于声调及双语心理研究,神经网络文档设计,康复系统设计及临床推广等方面。

发表SCI4篇,其中纳入代表性论文1篇,影响因子为6.042。

以独立发明人发明实用型专利1项,参与到63项软件研发与设计,建立暨南大学三好研究所。

对项目中技术创新点的第1和第3项均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旁证资料参见代表性论文3、专利7)2. 莫雷(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主要负责语义加工与整合的神经机制及理论研究,以及以此指导康复方案的设计,对项目中技术创新点的第1项做出了突出贡献,其中最具有代表的两篇发表在PNAS 上,最高影响因子为9.771。

旁证资料参见代表性论文3、5、6)3.王穗苹(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主要负责汉语高级语言理解、语言整合的认知及其神经机制研究,并指导自闭症、失语症等疾病语言障碍矫治与康复方案的设计。

对项目中技术创新点的第1项做出了突出贡献,旁证资料参见代表性论文1、4、7、8、10)4.贺前华(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负责语音信号增强、音频信号的特征分析及建模等方面的研究,为汉语语音精确测评提出了有效解决方案,对多项语音评测技术进行创新或改进,获得授权发明专利项4项,对项目中技术创新点的第2项做出了突出贡献,旁证资料参见专利1、2、3、4,代表性论文9)5.樊金成(高级工程师、常州市钱璟康复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市钱璟康复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负责硬件生产,协助学术推广,市场推广及营销,以及项目技术的产业化。

对项目中技术创新点的第3项做出了突出贡献,旁证资料参见专利5、6)6. 王瑞明(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主要负责汉语言语产生中的词汇提取过程、语言单元的形成机制以及双语感知差异内容研究,并应用于失语症等康复方案的设计。

2017广东省科技奖项目

2017广东省科技奖项目

限公司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文联合 方江涛 宋景慧 广 东 省 人
浙江大学
50MW 级生物质直
余春江 苏余宁 崔永忠 民 政 府 国
广东粤电湛江生物质发电
10 B04-1-01 燃发电技术研究
韦 威 廖艳芬 余勇强 有 资 产 监
有限公司
及工程示范
杨云金 陈 伟 骆仲泱 督 管 理 委
华南理工大学
胡笑颖 湛志钢
院广州分
邱 云 程旭华 李 根
学机制
中国海洋大学

胡开明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环境园
艺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华南农业大学
东莞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 朱根发 曾宋君 张志胜
大花蕙兰和兜兰 华南师范大学
江 南 吕复兵 段 俊
广东省农
6 B012-1-01 新品种创制及产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 郭和蓉 陈和明 叶庆生
限公司
佛山市国星半导体技术有
限公司
吴 坚 邵发科 张安伟
刘巨江 占文锋 林思聪 广 州 市 科
汽油机高效燃烧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
17 B08-1-02
李钰怀 孙凡嘉 陈 泓 技 创 新 委
技术及产品开发 司
刘 卓 朱宏飞 吕 伟 员会
韦静思 吴广权 陈 良
锂离子电池电容
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 刘金成 袁中直 吕正中 惠 州 市 科
许 伟 周 雷 庞佳威
广东省资源综合利用研究

邱显扬 易金武 汤玉和
极低品位复杂稀
翁源红岭矿业有限责任公 袁经中 胡 真 崔泽奇
有金属矿产资源
广东省科
20 B10-1-0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
项目名称脊柱推拿手法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主要完
成单位
南方医科大学
我院(暨南大
学附属第一医
院)
完成人情况
王华军,第5完成人
主要完成人(职称、完成单位、工作单位)1. 李义凯(职称:主任医师;完成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工作单位:南方医科大学;主要贡献:主要负责项目整体研究思路、研究方案、技术路线的设计和研究过程中具体任务分工的统筹和安排,以及相关论文的撰写、修改与投稿。

参与了《重要科学发现》中所有的科学研究发现,并参与了所有代表性论文的撰写与投稿,同时也撰写出版相关书籍3本(《软组织痛的基础与临床》、《中国脊柱推拿手法全书》、《脊柱推拿的基础与临床》。


2. 杨先文(职称:主治医师;工作单位: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完成单位:南方医科大学;主要贡献:主要进行了骶髂关节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及此部分研究论文的撰写,主要参与了《重要科学发现》中的第四部分——“骶髂关节推拿研究”。

个人主要对骶髂关节的放射解剖学进行了观测研究;另外,也与第8完成人一起研究了骶髂关节的注射操作的解剖学和影像学基础。

在此部分合作中主要独立完成的是影像学资料的分析。


3. 邬黎平(职称:副主任医师;工作单位:江门市中心医院;完成单位:南方医科大学;主要贡献:主要参与了《重要科学发现》中的“颈部推拿研究”和“骶髂关节推拿研究”。

主要研究:①颈椎在屈曲、伸展和侧弯时的椎管形态学变化;②颈部推拿过程中颈椎所处体位,旋转时间以及颈椎节段对颈椎椎间盘内压力的影响;③通过三维有限元模型对C3/4~C6/7节段的颈椎进行模拟重建,并对此节段的颈椎施加颈部推拿手法,研究颈部推拿手法过程颈椎各节段椎间盘髓核的应力及位移情况;④对203个中国成人骶骨进行解剖学观测。


4. 黄宇琦(职称:副主任医师;工作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完成单位:南方医科大学;主要贡献:主要参与了《重要科学发现》中的“颈部推拿研究”,主要采用三维有限元重建技术建立出胸锁乳突
肌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和分析颈部体位姿势对本模型各组成部分应力变化和分布特点的影响;同时还研究胸锁乳突肌乳突部扳机点疼痛分布特征及其性别因素。


5. 王华军(职称:助理研究员;工作单位: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完成单位:南方医科大学;主要贡献:主要参与了《重要科学发现》中对脊柱畸形的在体分类和影像学跟踪随访研究。

主要对450例中国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整个脊柱弯曲度进行分类,同时应用数码脊柱分节角测定系统(Spinal-Mouse System)测量脊柱的活动度和活动曲率,并探讨中国人脊柱弯曲度与脊柱平衡失调之间的关系;另外,还对295例完整的中国人干燥成人肩胛骨进行全面和系统的测量,并根据肩胛切迹的形态特征对肩胛骨切迹进行分型。


6. 焦培峰(职称:讲师;工作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完成单位:南方医科大学;主要贡献:主要参与了《重要科学发现》中的“颈部推拿研究”。

主要研究观察并统计了成人寰椎解剖学变异的发生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了解剖形态学基础。


7. 樊继宏(职称:讲师;工作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完成单位:南方医科大学;主要贡献:主要参与了《重要科学发现》中的“颈部推拿研究”。

主要研究观察并统计了成人枢椎的解剖形态学观测,为临床诊治提供了解剖形态学基础;另外,也协助第6完成人进行了成人寰椎解剖学变异的观察和统计分析,在其中本人主要独立进行的是数据的录入和图片的处理。


8. 邹宇聪(职称:医师;工作单位: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完成单位:南方医科大学;主要贡献:主要参与了《重要科学发现》中的“骶髂关节推拿研究”。

主要对骶髂关节及强直性脊柱炎的解剖学和
影像学进行了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只要对骶髂关节解剖结构熟悉,且熟练掌握骶髂关节注射操作,通过简单的X线定位后,在无荧光透射的指引下进行骶髂关节注射也是简便可行的,这为一些无荧光透射设备的医疗环境进行骶髂关节注射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9.徐海涛(职称:副主任医师;工作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8医院;完成单位:南方医科大学;主要贡献:主要参与了《重要科学发现》中的“腰部推拿研究”。

主要对腰椎斜扳手法所致咔哒声响时推扳力
的大小进行了研究, 为手法提供定量化依据;另外,还建立了腰4-5 的三维有限元模型。

根据手法原理, 将坐位腰椎旋转手法进行分解, 把各项力学参数代入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计算分析。


项目简介
此项科研成果的研究内容主要有:(1) 颈部旋转手法的数学
模型和可视化研究; (2) 颈椎旋转手法对脊柱运动节段结构的影响及其亚生理区的研究; (3) 颈部旋转手法所致咔哒声响量效关系的生物力学研究; (4) 颈椎旋转手法对不稳定型脑动脉粥样斑块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5) 胸椎掌压法的生物力学和声学研究;(6) 腰椎旋转手法对腰椎内外结构位移和内在应力影响的实时监测研究; (7) 骶髂关节复位手法对骶髂关节应力-应变的影响及骶髂关节稳定性的解剖学研究等。

此项科研成果的先进性和创新性在于:应用非接触式光学
应变测量技术(PRO-GOM /3D)、三维有限元模型、声学传感器、压力感应器等,并结合多学科(解剖学、生物力学、影像学、声学等)对脊柱推拿手法的作用机制和安全性进行研究,为提高脊柱推拿手法的临床疗效和阐明其作用机制以及手法的安全性问题提供了实验依据和解剖形态学基础。

此项成果共发表论文22篇,其中SCI 10篇,中文文章12篇。

10篇代表性文章被他人引用总次数为45次(其中SCI他引次数为41次)。

此成果省内外数十家医院推广应用,对脊柱推拿的治疗起到了指导作用。

代表性论文专
著目录1.Morphological asymmetry of the atlas and its clinical implications.
2.Variable morphology of the axis vertebrae in 100 specimens: implications for clinical palpation and diagnostic imaging.
3.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the in vitro ceverical vertebral canal and its cast form during flexion, extension, and lateral bengding.
4.A Modified Sagittal Spine Postural Classificat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Deformities and Spinal Mobility in a Chinese Osteoporotic Population
5.Variable morphology of the sacrum in a Chinese population.
6.Serum Functional Dickkopf-1 Levels Are Inversely Correlated with Radiographic Severity of Ankylosing Spondylitis
7.A cadaveric study on sacroiliac joint injection.
8.Variable Morphology of the Suprascapular Notch: An Investigation and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s in Chinese Population
9.胸锁乳突肌三维有限元的建立
10.腰椎斜扳手法所致“咔哒”声时推扳力的研究
推广应用情况
此项目所得成果在省内多家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广州越秀正骨医院和深圳罗湖中医院等)推广,指导了近200名临床医生的脊柱推拿操作治疗。

基于此项研究成果,所在推广医院的临床医生在近5年的临床脊柱推拿过程中约治疗病人3000余例,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治疗有效率大大提高的同时,也保证了手法的安全性,在近五年的脊柱推拿手法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有不良事件的发生。

此成果对脊柱推拿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的保障,也间接的促进了医生与病人之间的信任,有利于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