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供热工程室外管网课程设计说明书
外网课设说明书

2、管网走向
管道应尽量穿越负荷区,走向宜平行于建筑物;
为施工方便,管线应尽量走绿化地带;
热力管沟外侧与其他建筑物、管线保持一定的距离,与基础外边近距离不小于1.5米。
3、管道敷设
本设计管线全部采用有补偿直埋敷设,采暖管道宜埋于地下水位之上,埋深为1.25米,管道坡度为0.002管道最高处设放气阀,最低处设卸水阀。
三、设计参考资料:
规范标准:CJJ55-93《供热术语标准》
CJJ/T78-97《供热工程制图标准》
CJJ34-2002《城市热力管网设计规范》
CJJ-T81-98《城镇直埋供热管道工程技术规程》
CJJ38-90《城市供热管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03R411-2《室外热力管道地沟》
19.97
值班室
26
1
26
1.17
总热负荷:313.24Kw
2、生活热负荷
热水供应平均热负荷
依据手册规定,取有沐浴设备,并供给生活热水时:
建筑总面积:F=2539.36+145.96+3375.5+430.22+443.84=6934.88
则:热负荷
3、生产工艺热负荷
无
二、供热管网水力计算
1、确定管道敷设方式,进行系统布置。
一、管网热负荷计算
1、供
层数
总面积
供暖热负荷
1号楼
634.84
4
2539.36
114.27
2号楼
72.98
2
145.96
6.57
3号楼
675.1
5
3375.5
151.90
采暖设计说明书

哈尔滨工业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哈尔滨工业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目录一、设计题目 (4)二、原始资料 (4)三、热负荷计算 (4)1. 有关的气象资料 (4)2. 计算热负荷 (4)3. 建筑物供暖热指标计算 (4)四、系统布置及散热器选择 (10)五、水力计算 (13)六、选择系统的附属设备和器具 (18)七、附表及附图 (18)八、参考书目及资料 (18)室内采暖系统课程设计说明书一、设计题目多层居民楼采暖系统设计二、原始资料2.1建筑修建地区:呼和浩特2.2土建资料:居民楼底层,顶层,标准层采暖(见蓝图)2.3其他资料:2.3.1热源:独立锅炉房2.3.2资用压头:10000Pa(1-1.5mH20)2.3.3设计供回水温度:95/70℃2.3.4建筑周围环境:室内,无遮挡三、热负荷计算3.1有关的气象资料1)大气压力:90.09kpa2)室外计算(干球)温度:−19℃3)冬季主导风向及其频率:NW4)冬季主导风向的平均风速:4.5m/s5)冬季室外平均风速:1.9m/s6)最大冻土深度:143cm7)冬季日照率:69%8)朝向修正X ch:方向南北东/西修正率% -23 8 -23.2房间编号说明如图1:符号说明:A房间所在单元, X房间所在楼层, 后两位数字为具体编号,楼层方位面积相同的后两位数字编号相同。
哈尔滨工业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5- 图13.3 计算或查出有关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K并计算其面积(见附表1):1.外墙:普通砖四九墙(490mm),双面抹灰热阻 R0=0.801m2∙℃/W, K0=1.25W/m2∙℃ , ∑D=6.862, 冬季类型I 。
2.外窗:平开或推拉铝窗,传热系数K=3.26W/m2∙℃,每米窗缝空气渗透量L=0.1m3/(m∙h)或L=0.5m3/(m∙h)。
3.外门:M009金属防盗门,传热系数K=6.40W/m2∙℃,每米门缝空气渗透量L=1.2m3/(m∙h)。
供暖管网课程设计

供暖管网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供暖管网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相关术语。
2. 学生能够描述供暖管网的布局设计、管道材料选用及安装要求。
3. 学生能够解释供暖管网运行过程中常见的故障及其原因。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供暖管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2. 学生能够运用相关软件或工具,进行简单的供暖管网设计与计算。
3. 学生能够运用实际操作技能,完成供暖管网的安装和维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供暖管网工程建设的兴趣,激发其探究精神。
2. 培养学生具备节能环保意识,关注供暖管网的能效提升。
3. 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在供暖管网工程中与他人沟通、协作。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应用实践性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物理、化学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好奇心。
教学要求:结合供暖管网的实际情况,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为我国供暖行业培养具备实际工程能力的人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实际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供暖管网概述- 供暖管网的作用与分类- 供暖管网的基本组成及其功能2. 供暖管网的设计与计算- 管网布局设计原则- 管道材料选用及其性能参数- 管网水力计算方法3. 供暖管网的安装与施工- 管道及附件的安装工艺- 管网施工安全注意事项- 管网系统调试与验收标准4. 供暖管网运行与管理- 供暖管网运行参数检测与调整- 常见故障及其原因分析- 供暖管网节能措施及运行管理5. 供暖管网案例分析- 典型供暖管网工程案例分析- 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供暖管网概述及基本组成第二周:供暖管网设计与计算第三周:供暖管网的安装与施工第四周:供暖管网运行与管理第五周:供暖管网案例分析及总结本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设计名称: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设计目的:通过该课程设计,学生将能够掌握供热工程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设计内容:1. 供热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供热原理、热负荷计算、热力循环等方面的内容。
2. 供热系统的设计方法:包括热源选择、管道设计、设备选型等方面的内容。
3. 供热系统的实际操作技能:包括设备安装、管道连接、系统调试等方面的内容。
4. 供热系统的运行管理:包括系统运行监测、故障排查与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设计要求:1. 学生需要参与课堂教学,掌握供热工程的基本理论知识。
2. 学生需要参与实验操作,掌握供热系统的实际操作技能。
3. 学生需要完成供热系统的设计任务,包括热负荷计算、设备选型、管道设计等。
4. 学生需要参与供热系统的安装和调试工作,熟悉系统运行管理的基本要求。
设计步骤:1. 理论学习:学生需要参与供热工程的相关课堂教学,掌握基本理论知识。
2. 实验操作:学生需要参与供热工程的实验操作,熟悉实际操作技能。
3. 设计任务:学生需要完成供热系统的设计任务,包括热负荷计算、设备选型、管道设计等。
4. 安装调试:学生需要参与供热系统的安装和调试工作,熟悉系统运行管理的基本要求。
5. 经验总结:学生需要结合实际操作和设计任务,总结经验并进行报告。
设计评价:1. 设计报告:学生需要按照要求编写供热工程课程设计报告,包括设计过程、结果分析等。
2. 设计成果:学生需要完成供热系统的设计任务,并进行实际操作和调试工作,取得可行的设计成果。
3. 学习效果:学生需要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掌握供热工程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实际操作技能。
备注:该课程设计说明书仅为参考,具体的设计内容和要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小区供热外网工程课程设计

小区供热外网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小区供热外网工程的基本概念,掌握供热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其在民用建筑中的应用。
2.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小区供热外网工程的设计原则、施工流程及验收标准。
3.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供热政策、技术规范及相关法规。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等软件进行小区供热外网工程图纸的绘制与识图能力。
2. 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小区供热外网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进行项目协调、沟通与团队协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小区供热外网工程领域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专业、勤奋学习的态度。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节能减排在供热工程中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遵守职业道德,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关注民生问题,为我国供热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明确以上课程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小区供热外网工程概述- 供热系统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供热在民用建筑中的应用- 我国供热政策、技术规范及相关法规介绍2. 小区供热外网工程设计- 设计原则与要求- 热负荷计算方法- 管网布局及设备选型3. 小区供热外网工程施工- 施工流程及关键技术- 施工组织与管理- 质量控制与验收标准4. 小区供热外网工程案例分析- 典型工程案例介绍- 案例分析及讨论- 问题解决与经验总结5. 供热外网工程图纸绘制与识图- CAD软件操作技巧- 图纸绘制规范- 识图能力培养6. 供热外网工程实践与参观考察- 实践教学活动安排- 参观考察小区供热外网工程- 实际操作与体验本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制定,涵盖小区供热外网工程的理论与实践环节。
明确教学大纲,安排合理进度,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供热外网毕业设计说明书-(后)

目录前言 (3)上篇集中供热外网设计 (5)第一章供热外网系统设计热负荷 (5)第二章计算采暖年耗热量,绘制热负荷延续图 (7)2.1 采暖年耗热量的计算 (7)2.2 热负荷延续时间图的绘制 (8)第三章供热方案的确定 (9)3.1 集中供热系统 (9)3.2 热水供热系统的供热调节 (9)第四章供热管网平面布置及敷设方式 (14)4.1 集中供热管网系统形式的确定 (14)4.2 管道平面布置型式的确定 (15)4.3 管道纵断面布置型式的确定 (16)第五章经济技术比较分析 (18)5.1 管材的用量 (19)5.2 管道的绝热工程 (19)5.3 土石方工程量 (21)5.4 方案论述 (23)第六章管道的水力计算 (34)6.1 热网水力计算的基本原则 (34)6.2 热水网路水力计算方法及步骤 (34)第七章水压图的绘制 (52)第八章设备、附件的选择计算 (54)8.1 选定保温材料,确定保温材料厚度 (55)8.2 活动支座间距的确定[5] (57)8.3 固定支架的确定 (60)8.4 补偿器选择计算 (60)下篇换热站系统设计 (65)第一章换热站热负荷计算 (65)1.1 换热站最大计算热负荷 (65)1.2 换热站平均热负荷 (65)1.3 换热站全年热负荷 (66)第二章换热器型号和台数的选择 (67)第三章泵的选择计算 (69)3.1 循环水泵的选择 (69)3.2 补给水设备的选择与计算 (70)第四章分水缸的选择及尺寸确定 (72)第五章除污器的选择 (73)第六章水处理设备的选择 (74)参考文献: (75)谢辞 (76)前言本次设计是关于是外网及热源的工程设计,由换热站通过热网输送给热用户所需的热量。
应与实际相结合,对管道保温和防腐采用新措施,设计换热站的系统。
查阅相关资料及最新规范,实时的进行分析。
尤其是在管道的保温和防腐上应多考虑新的材料,应用于实际中。
通过新材料的使用,希望能延长管道的使用寿命,及提高管道保温防腐效果.本设计是对大学四年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实际结合,也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一个过程。
哈工大供热工程课程设计室内采暖设计说明书

3 R 3m 0.649 0.285 0.185 mm
-6-
哈尔滨工业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
取保温层厚度 3 19 cm ,验算 D 值为 3.57,仍属 III 型,满足计算要求。 因此顶棚保温层厚度为 19cm,则顶棚传热系数为
K 1 1 1.1 W / (㎡·℃) Rn Ri Rw 0.115 0.017 0.011 0.043
查表得tp. min -15.9 ℃,tw.e 0.3t w 0.7tp. min -11 .76 ℃。查表得供暖室内计算温度tn 与 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n 的外墙允许温差 ty 6 ℃,因此有
R 0. min
(tn tw.e) 1 (18 11 .76) Rn 0.115 0.57 6 ㎡·℃/ W t y 6
哈尔滨工业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
哈尔滨工业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姓 专 名: 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至 院 (系) :市政环境工程学院 班 号:
任务起至日期: 2013 年 12 月 15 日 课程设计题目:
2013 年 12 月 27 日
北京民用建筑室内供暖系统课程设计
已知技术参数和设计要求: 热源:独立锅炉房 资用压头:10000Pa 设计供回水温度:95/70℃ 建筑周围环境:市内、无遮挡 设计地点:哈尔滨工业大学二校区 B906 教室
R 0. min
(tn tw.e) 1 (18 9) Rn 0.115 0.776 t y 4
㎡·℃/ W
求除保温层以外的各材料层总的热阻及内、外表面换热阻之和 R0 : 钢筋混凝土板 1 30 mm , 1 1.74 , R1
供热工程哈尔滨课程设计

供热工程哈尔滨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供热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掌握供热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能够分析供热工程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知识目标:(1)了解供热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掌握供热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3)了解供热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要求。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供热工程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供热系统进行设计和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供热工程领域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关爱环境、节约能源的意识;(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创新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供热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供热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以及供热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要求。
具体内容包括:1.供热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供热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3.供热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要求;4.供热工程的应用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应用如下:1.讲授法:用于讲解供热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供热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以及供热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要求。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供热工程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供热工程的应用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供热工程在实际中的应用。
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供热系统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供热工程相关的教材,用于引导学生学习供热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供热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以及供热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要求。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扩展知识。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动画等多媒体资料,形象生动地展示供热工程的相关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1 1 0 1 1 1 1 1 0 1 1 1 1 1 1 1 1 1
18.11 11.2 4.8 5.6 4.08 3.2 3.8 4.84 7.91 4.4 7.91 5.61 26.86 12.8 3.63 12.8 3.63 12.4 12.8
表4
水力计算表
水力计算表 局部阻力 计算流量 管段长度 折算长度 公称直径 比摩阻 管段编号 当量长度 G'(t/h) l(m) lzh(m) d(mm) R(Pa/m) 之和 ld 主干线 AB 244.13 129 24.79 153.79 250 71.8 BC 210.07 22 11.1 33.1 250 55 CD 135.76 243 16.8 259.8 200 77.1 DE 101.57 87 10.92 97.92 200 42.3 EF 59.46 76 7.84 83.84 150 83.4 FG 47.07 84 10.64 94.64 150 51.2 GP 9.29 133 6.12 139.12 80 51.3 总压降 支线6 GM 37.78 12 10.64 22.64 150 33.4 MK 9.91 66 7.24 73.24 100 19.8
τ1
95/70℃
τ2
42.27 50.37 57.76 64.66 71.21 77.47 83.50 89.33 95.00
31.09 36.68 41.95 46.99 51.84 56.55 61.14 65.62 70.00
第 4 页 共 11 页
-5-
热水供热系统的调节曲线详见附图二。 五.管网布置及敷设 1.热源位置 锅炉房设于区域的东北角,详见管线平面布置简图。 2.管网的走向 依据: 2.1 让管道尽量穿过热负荷集中区; 2.2 管网走向宜平行于道路和建筑物; 2.3 尽量少穿越公路、铁路、河流、及主要交通干线; 2.4 为了施工及维修管理方便,管道尽量敷设在人行道及绿化地带下; 2.5 热力管道与其他管道以及与建筑物、构筑物应保持一定的距离; 2.6 热网布置时应适当考虑各小区管道连接方便及小区内负荷对称。 管网走向详见管线平面布置简图,附图三 3.管道的敷设 本设计主干线采用半通行地沟敷设,支线采用无沟(直埋)敷设。 4.阀门的设置 支干管均设有关断阀门。 本设计中所涉及的阀门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闸阀或截止阀。 5.检查井的设置 有阀门的地方均设有检查井,详见管线布置平面简图。 6.支架及补偿器的设置 本设计中采用固定支架,补偿器均采用套筒补偿器。 依据参【1】 、参【2】 ,查出固定支架的最大允许间距,依据最大允许间距布置固定支架,尽量利 用自然补偿。每两个固定支架间设一个补偿器。详见管线平面布置简图。 六.水力计算及水压图 1.水力计算 1.1 画出水力计算简图及管段编号 水力计算简图详见附图四。 1.2 热水网路主干线计算 1.2.1 确定各管段的设计流量 对管段 AB: G n ′=860
F—区域规划建筑面积,㎡。 各建筑物的计算热负荷详见下表 1。
该区域总的供暖设计热负荷 Q zh ′=7095.6 KW 2.热负荷延续时间图 2.1 不同室外气温的延续时间 由参一给出的统计公式, n=120+( n ZH -120)[( t w t w )/(5- t w )]
' ' ' b=(5-μ t p )/(μ t p - t w ) 1/ b
27.87 9.29 9.29 18.58 9.29 12.39 7.43 4.96 1.24 3.72 42.11 9.29 32.84 12.38 20.44 9.29 11.15 34.19 11.15 23.04 0.74 22.3 11.15 11.15 74.31 7.43 66.88 14.86 7.43 7.43 52.02 18.58 33.44 18.58 14.86 34.06 7.43 26.63
11 8 4 100 55 24 37 149 4 47 24 35 84 49 108 4 93 111 4.4 88 4.4 89 4.4 100 19 27 4 43 6.2 68 34 72 60 71 109 44 7.7 77
h
(2)
μ= n ZH /( n ZH -120)
' --供暖室外计算温度, 牡丹江-24℃ tw
t w --某一室外温度,℃;
n ZH ---某地区采暖期计算供暖小时数,牡丹江 4320h;
第 3 页 共 11 页
-4-
t p --某地区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牡丹江为-9.1℃。
2.2 不同室外温度下的供暖热负荷 热负荷随时外气温的变化关系: Q=
0 1 1 0 0 1 1 0 1 0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1 0 0 0 1 0 1 0 1 2 1 0 0 0 0 1 0
1 0 0 1 0 1 1 1 0 1 0 1 0 0 1 0 1 1 0
0 1 1 0 1 0 0 0 1 0 1 0 1 1 0 1 0 0 1
设 计 者: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务处
第 1 页 共 11 页
-2-
目录 一、设计题目…………………………………………………………………………………3 二、已知条件…………………………………………………………………………………3 三、供暖设计热负荷…………………………………………………………………………3 四、供热系统原理图的确定…………………………………………………………………4 五、热水供热系统的调节及调节曲线的绘制………………………………………………4 六、管网布置及敷设…………………………………………………………………………5 七、水力计算及水压图………………………………………………………………………5 八、参考书目及资料…………………………………………………………………………11 九、设计附图 附图一 附图二 附图三 附图四 附图五 热负荷延续时间图 水温调节曲线 管线平面布置简图 水力计算简图及水压图 管网系统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 2 页 共 11 页
-3-
一、设计题目:牡丹江某小区热水网路设计 二、已知条件 1.建筑物所在地:牡丹江 2.建筑面积:见建筑平面图 3.面积热指标:60w 每平米 4.最高建筑高度:24m 5.热媒及参数:热源为锅炉房,热媒为低温水,设计供回水温度为:95/70℃ 6.规划的街区平面图:见建筑平面附图 一 7.气象资料: 供暖计算温度 t w =-24℃; 风向:C 29% SW 15% 供暖天数:180 天; 供暖期间内室外平均温度:-9.1℃ 二.供暖设计热负荷及其随室外温度的变化曲线 1.供暖设计热负荷 规划设计时,供暖设计热负荷常用指标概算法。供暖热负荷的概算热指标有体积热指标(q v )和面积 热指标(q F )等。本设计中选用面积热指标。其设计热负荷 Q′用下式计算: Q′= q F ×F W q F —面积热指标, W/㎡; (1)
第 6 页 共 11 页
-7-
gS 支线2 Ck k1 kl ln n1 nq lc c1 cd d1 dQ 支线1 Ba a1 ab b1 bt t1 tR
100 150 65 150 80 65 65 125 100 125 100 100 125 65 100 65 100 65 65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0 1 0 1 1
Qn =860*7.0956/25=244.01t/h τ 1 τ 2
(6)
其中: Qn 单位为 MW 。 其他用户和各管段的设计流量的计算方法同上。各管段的设计流量列入附表-水力计算表的第 3 栏。 1.2.2 热水网路主干线计算 计算结果列于表 4。
第 5 页 共 11 页
-6-
表3
当量长度计算表
τ1= t n +Δ t s τ2= t n +Δ t s
' '
Q
1 /(1 b )
+0.5Δ t j Q
'
'
(4) (5)
Q
1 /(1 b )
-0.5Δ t j Q
计算结果见下表
质调节热网水温 系统形式与设计 参数 Q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 注:b=0.3 tn=18℃
-1-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热水网路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 设计题目: 院 班 学 系: 级: 号:
热水网路设计 牡丹江小区热水网路设计 市政环境学院建筑热能工程系 建筑环境与设备 1126103 班 何艺泽 1112610323 马世君 2013.12.27-2014.1.3
tn tw ' Q ' tn tw
(3)
t n --室内计算温度,18℃
2.3 热负荷延续时间图的绘制 横坐标 左:室外温度(℃) 右:延续时间(小时数 h) 纵坐标 负荷(MW) 详见附图一 三.供热系统原理图的确定 本设计采用支状管网,支状管网具有布置简单,供热管道的直径,随据热源越远而逐渐减小,且金属 耗热量小,基建投资小,运行管理简单等优点。但支状管网不具后背供热的性能。 循环水泵和补水泵的选择详见本说明书第六部分。 定压方式采用补给水泵连续补水定压方式。 系统图详见附图五 四.热水供热系统的调节及调节曲线的绘制 本设计采用质调节,据参【1】 ,铸铁散热器的 b 值取 0.3。
局部阻力表 管段名 公称直 称 径 主干线 AB 250 BC 250 CD 200 DE 200 EF 150 FG 150 GP 80 支线6 GM 150 MK 100 Mr 125 r1 100 v1 100 rv 125 vy 100 支线5 Fm 100 m1 80 mx 65 x1 40 xU 65 支线4 Eh 150 h1 80 hj 125 j1 100 jw 125 w1 80 wT 100 支线3 De 125 e1 100 ef 125 f1 32 fg 125 g1 100 截止阀 闸阀 补偿器 弯头 直流三通 分流三通 异径接头 当量长度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0 0 1 0 0 0 0 0 0 0 1 1 0 1 0 1 1 0 0 0 0 0 0 1 1 0 1 1 0 1 0 0 0 1 0 1 1 0 1 0 1 1 0 0 0 0 0 0 2 0 3 1 1 1 2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2 1 0 2 1 0 0 0 1 0 1 1 0 1 0 1 0 1 1 1 1 1 0 0 0 0 0 1 1 1 1 1 1 1 0 1 0 0 0 1 1 0 0 1 0 1 0 0 1 0 1 0 1 0 0 1 0 1 0 0 0 0 0 0 0 0 1 0 1 1 1 0 0 1 1 0 1 0 1 1 0 1 0 1 0 1 1 0 1 0 1 0 0 1 0 1 0 1 0 1 1 1 1 0 1 1 1 1 1 0 1 1 1 1 0 1 1 1 1 0 1 0 1 24.79 11.1 16.8 10.92 7.84 10.64 6.12 10.64 7.24 8.36 6.93 6.93 4.4 6.26 18.78 16.83 2.8 1.55 12.2 11.2 6.12 4.84 7.91 5.72 6.12 6.26 26.86 18.78 4.4 7.13 4.4 1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