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整理高中通用技术必修二复习提纲.pdf

合集下载

通用技术必修二复习

通用技术必修二复习

《技术与设计2》知识点复习高二()班姓名:学号: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一、常见结构的认识1、无处不在的结构◆结构: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和排列。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存在结构。

例:苍耳子与尼龙搭扣、鸟与飞机、鹰眼与导弹跟踪系统(自然结构应用于技术领域)2、结构与力◆力的形式:拉力、压力、、、3、结构的类型◆实体结构:结构体本身是◆结构:结构体由组成◆结构:层状的结构二、稳固结构的探析1、结构与稳定性◆结构的稳定性:结构在负载的作用下维持其的能力。

2、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①重心位置的高低(独脚茶几)②与地面接触所形成的的大小(底座越大越结实)③结构的形状:三角形结构◆结构的落在结构底面的范围内,就是稳定的。

(例:不倒翁、比萨斜塔)方法:降低、增大3、结构与强度◆结构的强度:结构具有抵抗被破坏的能力。

(例:拔河时绳子断了、地震中房子倒了)◆影响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素:①结构的形状(最好采用三角形、拱形)②结构的③构件间的(连接和连接)4、结构与功能(结构改变导致功能改变)三、简单结构的设计◆考虑影响结构稳定性和强度的因素联系《技术与设计1》的技术试验、设计方案构思四、经典结构的欣赏(技术与文化的结合)◆赵州桥◆飞檐第二单元流程与设计一、生活和生产中的流程1、认识流程◆:时间上的先后顺序。

(例:自行车前轮装圈上轴过程)◆环节:必不可少(例:螺钉安装前需冷藏)2、流程的表达◆流程图:方框和箭头◆文字表达、表格表达、图示表达、程序图3、生活中的流程◆洗衣做饭、看病打针、旅游车程4、生产中的流程◆软皮椅的生产流程P46◆自动化生产流水线(时序不可颠倒)◆轴承的工艺流程二、流程的设计1、流程设计的基本步骤:◆流程设计的基本要素是环节和时序;对于有严格时间的时序,要标注时间。

例:小铁锤的锤头加工流程图(P52):→→锯割→锉削→划螺孔中心线→→→→→小铁锤的锤柄加工流程图:下料→磨削圆头→→三、流程的优化◆流程优化的内容:○1优化:例—书本P55(制作台灯的流程优化)○2优化:例—书本P55(加工工艺优化)○3优化:例—书本P56(配送路线安排的成本优化、某公司对工作过程的改革)○4优化:例——书本P57(银行自动取款机的发明、数控机床)⑤优化:例——书本P58(洗衣流程的优化、银行火车站等的服务质量的优化)第三单元系统与设计一、系统的结构1、什么是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若干要素或部分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构成系统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1)至少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部分)(2)要素(部分)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作用,按照一定方式形成一个整体(3)整体具有的功能是各个要素(部分)的功能中所没有的2、系统的分类(1)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例:生态系统属于自然系统;飞船、房舍等属于人造系统)(2)实体系统和抽象系统(例:计算机硬件属于实体系统;软件属于抽象系统)3、系统的基本特性(5个)◆:①影响整体②系统是一个整体,它不是各个要素(部分)的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部分)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

高中通用技术必修二复习提纲

高中通用技术必修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结构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

结构决定着事物存在的性质。

(结构的五种受力形式:拉力、压力、剪切力、弯曲力、扭转力)根据物体的结构形态,结构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实体结构是指结构体本身是实心的结构。

其受力特点是:。

如实心墙、大坝等。

框架结构是指结构体由细长的构件组成的结构。

其受力特点是:。

如铁架塔、建筑用脚手架,厂房的框架等。

壳体结构是指层状的结构。

其受力特点是:。

如摩托车手的头盔、飞机的外壳、贝壳等。

(生活中很多物体的结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基本结构类型组合而成,称为组合结构,如埃菲尔铁塔等。

)的作用下维持其原有的能力。

、②结构与地面接触所形成的支撑面积的大小、③。

(结构的强度是指结构具有的抵抗被外力破坏的能力)①、②、③结构构件的连接通常有两类:和。

铰连接——被连接的构件在连接外不能相对移动,但可相对转动。

如:门与门框的连接刚连接——被连接的构件在连接处既不能相对移动,也不能相对转动。

如:榫接、胶接、焊接结构决定着事物的性质,也直接影响事物的功能。

符合使用者对设计对象的和要求,因素,公众和使用者对设计对象的控制要求和一定的等。

①设计项目——②设计要求——③设计分析——④设计方案——⑤呈现草图(如:设计相框、雨伞架、垃圾桶、鞋柜、衣架、笔桶等)优秀的结构设计不仅表现在结构的实用功能上,也表现在形式上,特别是功能与形式的统一上。

——与两个角度进行。

技术角度:使用功能、稳固耐用、造型设计的创意和表现力、材料合理性、工艺精湛程度等。

文化角度:文化寓意与传达,美学原则,反映时代、民族、习俗方面特征,个性特征等。

第二单元流程与设计一、生活和生产中的流程1、流程的含义:a流程是一项活动或一系列连续有规律的事项或行为进行的程序。

包含环节与时序。

2、流程对生活工作、生产的意义:b对生活工作: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使我们生活变得有序、合理,为我们的安全提供保障。

(例:洗衣、煮饭与烧菜的流程安排、碘盐和味精佐料的加放流程、青霉素注射流程等)对生产:运用科学合理的流程可以有效地组织生产、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保证安全生产、保护环境等。

高中通用技术 复习提纲

高中通用技术 复习提纲

高中通用技术复习提纲一、知识梳理1、技术的概念: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和利用。

2、技术发明与创新的动力:。

3、技术的性质:技术具有、、、和专利性。

4、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科学是对各种事实和现象进行观察、分类、归纳、演绎、分析、推理、计算和实验,从而发现规律,并予以验证和公式化知识体系;技术则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

科学侧重认识自然,力求有所发现,技术则侧重利用和合理的改造自然,力求有所发明;科学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技术则更多的回答“怎么办”的问题;科学通过实验验证假设,形成结论,技术则通过实验,验证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并实现优化。

科学与生产不发生直接联系,技术直接服务于生产。

技术发展也促进科学的应用与延伸。

科学促进技术发展,技术推动科学进步。

5、技术试验的概念及重要性:我们通常将技术活动中为了某种目的所进行的尝试、检验、优化等探索性实践活动称为技术试验。

技术试验是技术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技术发明、技术革新、技术推广等活动中,它不仅是对技术成功与否的验证,更是发现问题、探究规律、优化技术的关键。

6、技术试验的分类:根据应用的范围不同进行分类,如农业试验、工业试验、国防试验、科学技术试验等;还可以根据目的的不同进行分类,如性能试验、优化试验、预测试验、信息试验等。

7、常用的技术试验方法:①优选试验法(水稻的对比试验。

);②模拟试验法(汽车的碰撞试验。

);③虚拟试验法(用计算机模拟“勇气”号火星探测器登陆火星表面的场景效果。

);④强化试验法(检测产品的抗压性能。

);⑤移植试验法(橘子从长江以南移植到长江以北的种植试验。

);⑥创新转化试验法;⑦中间试验法;⑧工业试验法。

⑷、技术试验的步骤:制定试验计划→抽取样本→进行试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⑸、技术试验者应具有的基本品质:科学的精神,严谨的态度,顽强的毅力。

8、设计的概念:设计是基于一定设想的、有目的的规划及创造活动。

通用技术必修2复习提纲

通用技术必修2复习提纲

必修2-复习资料第一章.结构与设计结构: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和排列。

(合理的结构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卓越的结构是设计和制造者的重要追求)从力学角度说,结构:可以承受一定力的架构形态,它可以抵抗能引起形状和大小改变的力内力:当一个结构受到外力作用时,内部各质点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发生改变,产生一种抵抗的力。

应力是构件的单位面积横截面上所产生的内力,当应力达到某一极限时,结构就会被破坏。

应力=F/S(F=内力,S=受力面积)壳体结构:层状的结构。

受力特点-外力作用在结构的表面上结构的类型:实体结构-结构构件本身是实心的结构,受力特点-外力分布在整个体积中框架结构:由细长的构件组成。

特点-支撑空间而不充满空间结构的稳定性:指结构在负载的作用下维持其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影响结构稳定性的要素:1.重心位置的高低2.结构与地面接触所形成的支撑面的大小3.结构的形状等(重心所在点的垂线落在结构底面的范围内)结构强度:结构具有的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影响因素:结构的形状、使用的材料、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等(三角行是框架结构中最基本的形状之一;连接方式:刚连接和铰连接)结构设计考虑的主要因素:稳定性和强度的要求;安全因素;公众和使用者的审美需求;使用者的个性化需求,对设计对象的成本控制要求和一定的使用寿命等经典结构欣赏:技术和文化两个角度第二章.流程与设计时序:时间上的先后顺序(有些时序可以颠倒,有些时序不可以颠倒)流程:一项活动或一系列连续有规律的事项或行为进行的程序用流程图来表达流程,流程图的表现方式:文字表达、表格表达、图示表达等方式生活和工作流程: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流程设计量等目标实现的目标生产活动:提高效率、提高质量、节省资源、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提高管理水平等方面生产活动流程设计基本因素:材料、工艺、设备、人员、资金和环境等流程设计的步骤:1.确定目标,明确任务2.分析基本因素3.明确主要事项4.确定时序,划分环节5.画出流程图6判断是否符合要求:否的话回到2继续,是的话结束流程优化:对流程的改进过程涉及的指标:工期优化、工艺优化、成本优化、技术优化、质量优化等第三章.系统与设计系统: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若干要素或部分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1.至少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才能组成系统构成系统的条件 2.要素(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按照一定方式形成一个整体3.整体具有的功能是各个要素的功能中所没有的系统类型:自然系统、人造系统、实体系统、抽象系统整体性(最基本的特征):1.不是各个要素的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个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2.要素影响整系统基本特征体3.整体具有的功能大于系统的各个部分的功能之和相关性:组成系统各要素之间或系统整体与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目的性:任何系统都具有某种目的,都要实现一定的功能,区别不同的系统的标志动态性:任何系统都是动态变化发展着环境适应性:具有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系统分析:为了发挥系统的功能,实现系统的目标,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系统加以周详的考察、分析、比较、试验,并在此基础上拟定一套有效的处理步骤和程序或对原有的系统提出改进的过程步骤:1.明确问题,设定目标2.收集资料,制定方案3.分析计算,评价比较4.检验核实,作出决策系统分析原则:综合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整体性原则系统优化:在给定条件(约束条件)下,根据系统的优化目标,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使系统目标值达到最大化(或最小化)系统设计步骤:系统分解成若干子系统,确定各系统的目标、功能及其相互关系,对子系统进行技术设计和评价,对系统进行总体技术设计和评价等第四单元.控制与设计控制: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或目的,通过一定的手段,使事物向期望的目标发展(明确控制对象`控制目的和控制手段)控制分类:人工控制和自动控制(机械控制、气动控制、液压控制、电子控制)控制系统:任何控制的实现,都要通过若干个环节,这些环节就构成了一个系统◎(重点)控制系统分类:开环和闭环干扰因素:在控制系统中,除输入量以外,引起被控量变化的各种因素反馈:控制系统中,将输出量通过适当的检测装置返回到输入端并与输入量进行比较的过程闭环控制系统设计基本要求:1.必须是稳定的2.精确度必须符合要求,即系统的输出量与给定的值之差应在控制的允许范围内3.具有较好的抗干扰性能简答分析题1.技术与自然的关系?答:人类在利用技术开发、改造自然时,应把握合理的尺寸,注意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一些技术或产品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通用技术(复习提纲打印版)

通用技术(复习提纲打印版)

技术与设计1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本章关键词:技术的价值技术的性质一技术的价值知识要点:1.技术与人(1)技术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而产生的(2)技术产生之后可以保护人、解放人和发展人2.技术与社会总的来说,技术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丰富了社会文化的内容,改变了社会生活的方式,使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

(1)技术是社会财富积累的一种形式,对社会生产具有直接的经济意义。

(2)随着技术的发展,劳动力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

(产业结构和劳动者的素质)(3)技术不仅为生产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和工具,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而且还丰富了人们在衣、食、住、行、交往、娱乐、教育等方面的社会生活。

(4)技术在军事、政治、文化等领域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技术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和文明程度高低的标志之一。

3.技术与自然(1)人们依靠技术利用自然为人类繁衍生息提供的资源,并改造自然,与自然保持和谐共处的友好关系。

(2)在利用自然的同时,人们更应该注重依靠先进技术保护自然,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能力要求:1.了解技术对于人、社会、自然三个方面的作用与影响2.会结合实例从这三个方面加以简单的分析二技术的性质知识要点:技术的五大性质:技术的目的性、技术的创新性、技术的综合性、技术的两面性、技术的专利性。

1.技术的目的性总述:任何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的成果。

(1)技术的产生总是从一定的具体目的出发,针对具体的问题,形成解决方法,从而满足人们在某方面的需求。

(2)人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技术活动推动了技术的不断优化和发展。

2.技术的创新性(1)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所在,也是技术对人类富有挑战意义的内在原因。

(2)技术创新表现为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两种形式。

3.技术的综合性(1)技术具有跨学科的性质,综合性是技术的内在特性。

(2)技术与科学的区别和联系:技术侧重于解决问题,科学侧重于发现问题;二者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完整word版)通用技术知识点(必修2),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通用技术知识点(必修2),推荐文档

1技术与设计2: 第一章 结构与设计结构是指物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搭配和排列,结构决定着物体的性质和形态。

(结构的五种受力形式:拉力、压力、剪切力、弯曲力、扭转力) 实心结构是指结构体本身是实心的结构。

如实心墙、大坝等。

框架结构是指结构体由细长的构件组成的结构。

如铁架塔、建筑用脚手架,厂房的框架等。

壳体结构是指层状的结构。

如摩托车手的头盔、飞机的外壳、贝壳等。

(生活中很多物体的结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基本结构类型组合而成,称为组合结构,如埃菲尔铁塔等。

)结构的稳定性是指结构具有阻碍翻到或移动的特性。

①、结构的形状 ②、 重心的位置。

结构的强度是指结构具有的抵抗被外力破坏的能力。

①、形状 ②、材料 ③、材料连接方式 结构构件的连接通常有两类:铰连接和刚连接铰连接——被连接的构件在连接外不能相对移动,但可相对转动。

如:门与门框的连接刚连接——被连接的构件在连接处既不能相对移动,也不能相对转动。

如:榫接、胶接、焊接结构决定着事物的性质,也直接影响事物的功能。

符合使用者对设计对象的稳定性和强度要求,安全因素因素,公众和使用者的审美需求,使用者的个性化需求,对设计对象的成本控制要求和一定的使用寿命等。

①设计项目——②设计要求——③设计分析——④设计方案——⑤呈现草图优秀的结构设计不仅表现在结构的实用功能上,也表现在形式上,特别是功能与形式的统一上。

—— 技术 与 文化 两个角度进行。

技术角度:使用功能、稳固耐用、造型设计的创意和表现力、材料合理性、工艺精湛程度等。

文化角度:文化寓意与传达,美学原则,反映时代、民族、习俗方面特征,个性特征等。

第二章 流程与设计对生活工作: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使我们生活变得有序、合理,为我们的安全提供保障。

(例:洗衣、煮饭与烧菜的流程安排、碘盐和味精佐料的加放流程、青霉素注射流程等) 对生产:运用科学合理的流程可以有效地组织生产、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保证安全生产、保护环境等。

通用技术第二册复习提纲

通用技术第二册复习提纲

过程分析:
猎物位置 + 目测位置 大脑判断 飞行 捕猎物 实际位置
重点知识:
四.闭环控制系统中的干扰与反馈:
1、干扰因素: 在控制系统中,除输入量(给定值)以外, 引起被控量变化的各种因素称为干扰因素。 2、反馈: 控制系统中,将输出量通过检测装置返回到 输入端并与输入量进行比较的过程,就是反馈。 闭环控制系统中的反馈可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
目的性:任何系统都具有某种目的,都要实现一 定的功能,这也正是区别不同系统的标志。 动态性:任何系统都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处在运 动变化和发展之中。 例如:CPU上安装的小风扇会随温度的高低变化 速度。 环境适应性:一个系统与所处环境之间通常都有 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外界环境的变化会引起系 统特性的改变,并相应引起系统功能和系统内各部分 相互关系的变化。 例如:人自身就是一个系统,不论初夏秋冬都能 保持恒温,体现了人体对环境的适应。
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和相互制 约的若干要素或部分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 整体,称为系统。
二.构成系统的三要素:
1.至少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部分)才能 组成系统 ; 2.各要素(部分)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作用,按 照一定方式形成一定整体; 3.系统的功能是各个要素的功能中所没有的。
重点知识:
被控对象
检测装置
被 控 量
例: 电子门铃的开环电子控制系统
• 输入: 用手按动按钮开关,输入一个触发信号 • 控制(处理): 音乐集成电路经过触发后工作,产 生一组载有”音乐”的电信号. 扬声器将电信号转变为音乐声. • 输出: 输出的音乐声的变化对系统的控制状 • 特点: 态并不产生影响,即不存在反馈.
3、时序:
时间上的先后顺序称为时序。

通用技术会考知识点总结必修2

通用技术会考知识点总结必修2

通用技术会考知识点总结必修2第一章结构与设计知识点1结构的涵义(1)从广义上:结构是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搭配和排列。

结构决定了物体的与。

(2)从力学角度来说,结构是指可承受一定的形态,它可以抵抗能引起形状和大小改变的力。

(不同结构的受力能力是不一样的)知识点2:组成结构的构件的基本受力形式拉力:物体所承受的拉拽力压力:挤压物体的力扭转力:反方向向物体两端均匀施力,使物体发生扭转形变的力弯曲力:作用于物体,使它产生弯曲的力剪切力:两个距离很近,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于同一物体上的平行的力知识点3:结构的分类及其特点(1)实体结构:利用自身来承受自身荷载,主要承受压力(如实心墙、大坝等)(2)框架结构:通过条状物的连接来承受荷载,既能承受压力又能承受拉力(如铁架塔、建筑用脚手架,厂房的框架等)(3)壳形结构:通过壳形来传递力和承受荷载,特别是当壳顶受压力时将压力均匀扩散。

(如摩托车手的头盔、飞机的外壳、贝壳等)知识点4:结构的稳定性(注意与结构强度的区分)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维持其原有平衡形式的能力。

用于描述阻碍翻倒或移动的特性荷载简单的说就是直接施加在结构上的力1、恒载(永久性荷载):作用在结构上长期不变的荷载,如结构自重2、活载(可变性载荷):作用在结构上可变的荷载,如风荷载、雪荷载等3、偶然荷载:设计基准期出现的概率很小,一旦出现其量值很大且持续时间很短的荷载,如爆炸力、撞击力等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1)结构的支撑面积(支撑面积越,越稳定)(2)结构的重心(重心越越稳定,重心所在点的垂线落在结构支撑面内)(3)结构的形状(三角形的稳定性)知识点5:结构的强度结构的强度即构件和材料抵抗破坏的能力影响强度的因素:、形状(结构的外部形状和横截面形状)、材料连接方式(铰连接、刚性连接)相同材料,相同截面积,不同截面形状的构件强度不同:铰连接:被连接的构件在连接处不能相对移动,但可相对转动。

具体有松螺栓、松铆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结构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

结构决定着事物存在的性质。

(结构的五种受力形式:拉力、压力、剪切力、弯曲力、扭转力)根据物体的结构形态,结构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实体结构是指结构体本身是实心的结构。

其受力特点是:。

如实心墙、大坝等。

框架结构是指结构体由细长的构件组成的结构。

其受力特点是:。

如铁架塔、建筑用脚手架,厂房的框架等。

壳体结构是指层状的结构。

其受力特点是:。

如摩托车手的头盔、飞机的外壳、贝壳等。

(生活中很多物体的结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基本结构类型组合而成,称为组合结构,如埃菲尔铁塔等。

)的作用下维持其原有的能力。

、②结构与地面接触所形成的支撑面积的大小、③。

(结构的强度是指结构具有的抵抗被外力破坏的能力)①、②、③结构构件的连接通常有两类:和。

铰连接——被连接的构件在连接外不能相对移动,但可相对转动。

如:门与门框的连接刚连接——被连接的构件在连接处既不能相对移动,也不能相对转动。

如:榫接、胶接、焊接结构决定着事物的性质,也直接影响事物的功能。

符合使用者对设计对象的和要求,因素,公众和使用者对设计对象的控制要求和一定的等。

优秀的结构设计不仅表现在结构的实用功能上,也表现在形式上,特别是功能与形式的统一上。

——与两个角度进行。

技术角度:使用功能、稳固耐用、造型设计的创意和表现力、材料合理性、工艺精湛程度等。

文化角度:文化寓意与传达,美学原则,反映时代、民族、习俗方面特征,个性特征等。

第二单元流程与设计一、生活和生产中的流程1、流程的含义:a流程是一项活动或一系列连续有规律的事项或行为进行的程序。

包含环节与时序。

2、流程对生活工作、生产的意义:b对生活工作: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使我们生活变得有序、合理,为我们的安全提供保障。

(例:洗衣、煮饭与烧菜的流程安排、碘盐和味精佐料的加放流程、青霉素注射流程等)对生产:运用科学合理的流程可以有效地组织生产、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保证安全生产、保护环境等。

(例:自动流水生产线的发明、农业庄稼的种植流程)流程中工序的作业方式——串行和并行。

上一道工序完成之后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串行。

几项工作同时进行——并行。

3、时序与环节:a⑴时序:过程的经历中,各环节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先后出现、完成。

这种时间顺序关系,称为时序。

(例:买票→候车→检票→上车。

)⑵环节:活动或事件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依据某种特征或方式,可将该过程分解为若干个小过程,称这些小过程为环节。

4、常见的流程表达方式(流程图):a流程图有文字表达、表格表达、图示表达、模型表达、动画演示等。

5、流程图的识读和分析:c识读流程图的要点:⑴找流程的环节,明确每个环节的功能和作用;⑵弄清流程中时序的体现与特征;⑶流程是技术的核心概念之一。

不同的流程,产生的效益往往不同,“理解流程就是质量”、“流程就是效益”等。

二、流程的设计1、流程设计应考虑的基本因素:c总体上:流程设计应该要研究内在属性与规律。

具体的:流程设计的基本因素主要有材料、工艺、设备、人员和资金、环境等。

材料: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加工处理方法。

工艺:不同产品的工艺要求各异,流程设计也不同。

设备:生产设备的水平往往决定了流程的自动化水平。

人员和资金:不同的技术水平和必要的资金影响生产的过程、质量和周期。

环境:关注生产过程对环境的污染以及环境对生产的反作用。

2、流程设计的基本步骤:a——见右图注:流程设计的基本要素是环节和时序;对于有严格时间的时序,要标注时间。

3、简单流程的表达:c画流程设计框图的一般方法:⑴根据对事物的内在属性和规律的分析,以及有关的考虑,将流程的全过程,按每个阶段的功能、作用的不同,分解为若干小过程——环节,并用方框表示环节。

⑵按照每个小过程应该经历的时间顺序,将各环节依次排开,并用箭头线连接起来。

例:小铁锤的锤头加工流程图:下料→划线→锯削→锉削→划螺孔中心线→钻孔→攻丝→倒角→淬火→电镀。

在设计和实施流程的过程中,经常需要进行不断的修改和完善,这种对流程修改的过程,叫做流程的优化。

目的: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降低劳动强度、节约能耗、减少环境污染、保证安全生产等。

○1工期优化:例——书本P55(制作台灯的工期优化)○2工艺优化:例——书本P55(法兰加工工艺优化)○3成本优化:例——书本P56(配送路线安排的成本优化)○4技术优化:例——书本P57(银行自动取款机的发明)○5质量优化:例——书本P58(洗衣流程的优化)注:工期优化目的是为了缩短加工时间。

主要手段是在不改变工艺的条件下,将某些环节的串行改为并行。

⑴内部条件:对流程内在机理的深入了解。

(例:对洗涤原理的了解,就会在流程中安排两次漂洗)⑵外部条件:流程优化要建立在“设备”、“材料”、“工艺”水平提高的基础上。

(例:只有在具备锻压设备时,才可能将法兰盘的加工改为少量切削加工)⑶人员技术水平的提高。

对一个流程的优化,可以是整体的全面优化,也可以是对某一个指标进行优化。

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某一个指标得到了优化,而使另外的指标下降了。

比如,技术优化,可能使成本提高。

成本优化了,也可能使质量下降。

因此,在进行流程优化时,要综合平衡,以取得整体优化的成效。

第三单元系统与设计概念: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以来和相互制约的若干要素或部分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构成系统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1)至少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部分);(2)要素(部分)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作用,按照一定方式形成一个整体;(3)整体具有的功能是各个要素(部分)的功能中所没有的。

例:自行车的结构(1)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

例:生态系统属于自然系统;飞船、房舍等属于人造系统。

(2)实体系统和抽象系统。

例:计算机硬件属于实体系统;软件属于抽象系统。

(1)整体性(全局、集合):——侧重于“部分影响整体”。

是系统的最基本的特性,也是观察和分析系统最基本的思想和方法。

○1系统是一个整体,它不是各个要素(部分)的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部分)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

○2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组成系统的各部分的功能之和。

例:巴尔扎克的塑像、“木桶理论”、一招不慎全盘皆输、弃卒保车、“阿波罗”登月飞船上的零件(2)相关性(匹配、关联):——侧重于“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联”构成系统的各元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是彼此相关的。

例:古代建筑的“梁柱结构”、合金钢材料各种性能的相互影响、家庭装修工程(3)目的性(功能):任何系统都具有某种目的,都要实现一定的功能,这是区别不同系统的主要标志。

(4)动态性(更新):物质都是不断变化,因此系统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处在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

(5)环境适应性(自适应):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并不断的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的能量的和信息的交换,系统必须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1)什么是系统分析?系统分析一般是从系统的整体功能出发,全面地思考与解决问题。

○1系统分析的目标:发挥系统的功能,实现系统的目标。

○2系统分析采用的方法: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系统加以周详的考察、分析、比较、试验。

○3系统分析产生的结果:拟订一套有效的处理步骤和程序,或对原系统提出改进方案。

例:王选汉字激光照排系统(2)系统分析的一般步骤?(1)整体性原则系统分析首先要着眼于子系统整体,要先分析整体,再分析部分;先看全局,后看局部;先看全过程,再看某一阶段;先看长远,再看当前。

例:田忌赛马、丁谓修复皇宫、街道各部门施工 (2)科学性原则系统分析一方面要有严格的工作步骤,另一方面应尽可能地运用科学方法和数学工具进行定量分析,使决策的过程和结果更具用说服力。

例:种稻“三三进九不如二五一十”(3)综合性原则系统分析时还要注重综合性原则,要综合分析,统筹兼顾,不可顾此失彼,因小失大。

例:孝襄高速公路、都江堰水利工程、埃及阿斯旺水坝——在给定的条件(或约束条件)下,根据系统的优化目标,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方法,使系统的目标值达到最大化(或最小化)。

约束条件:对系统起限制作用的,并且是不可人为调节的。

影响因素:是指对系统的目标产生显著影响,并且可以人为调节的因素。

三、系统的设计——系统设计是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出满足预定目标的系统的过程。

它包含对某个系统进行技术设计,同时需要运用系统的思想和方法对其设计过程进行分析、设计。

(一)系统设计应考虑的主要问题:c1、系统设计的目的与要求要从整体出发,以系统整体功能的最优为目的。

2、系统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运用系统的思想综合考虑各部分之间的关联、冲突问题,注重各部分的横向、纵向联系。

3、系统设计方案的优化先从整体考虑优化,统筹兼顾,再在此基础上完善各部分的设计。

(二)简单系统的设计:c举例:手电筒照明供电部分的设计。

第四单元控制与设计一、控制的手段与应用1、控制的含义:b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或目的,通过一定的手段,使事物向期望的目标发展,这就是控制。

2、控制的手段:a3、控制的应用:b(1)生活:控制应用到生活中,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人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按照自己的意愿改变周围的环境,使之满足人们的需要。

(2)生产:生产中往往需要对温度、湿度、压力、速度及加工动作等进行控制,控制在生产中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

(3)军事国防:控制在军事、国防等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与方式1、简单开环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过程:c概念:控制系统的输出量不对系统的控制产生任何影响的控制系统。

例:红绿灯定时控制系统、防盗报警控制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公园的音乐喷泉自动控制系统、红外线自动门控制系统、普通电风扇风速控制系统、可调光台灯控制系统等。

特征:系统的输出量仅受输入量控制,输入量到输出量之间的信号是单向传递。

方框图:输入量:控制系统的给定量。

控制器:对输入信号进行处理并发出控制命令的装置或元件。

执行器:直接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的装置或元件控制量:执行器的输出信号。

被控对象:控制系统中所要控制的装置或生产过程输出量:控制系统所要控制的量。

2、闭环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b按人工干预来分:人工控制、自动控制按执行部件来分:机械控制、气动控制、液压控制、电子控制概念:系统的输出量返回到输入端并对控制过程产生影响的控制系统。

例:供水水箱的水位自动控制系统、加热炉的温度自动控制系统、花房温度控制系统、投篮、家用电饭锅保温控制系统、家用电冰箱温度控制系统等。

基本组成:与开环控制系统相比,闭环控制系统多了检测装置、比较器。

3、闭环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c4、控制器和执行器的作用:c控制器:对输入信号(偏差值)进行运算处理,并发出控制命令。

执行器:根据指令对被控对象直接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